艾滋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2_第1頁
艾滋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2_第2頁
艾滋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2_第3頁
艾滋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2_第4頁
艾滋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艾滋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中心王江蓉概況艾滋病引起神經系統(tǒng)病變的發(fā)生率很高,在尸檢中發(fā)現(xiàn)75~90%的患者有神經系統(tǒng)損害,臨床上60%的患者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且10~20%的患者為首發(fā)臨床表現(xiàn)。這一情況提示,除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外,神經系統(tǒng)也是HIV感染的靶組織。

發(fā)病機理

HIV屬于逆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中的人類慢病毒組,它進入人體后,選擇性的侵犯CD4-T淋巴細胞,導致機體細胞免疫的嚴重受損,使機體腫瘤的易感性和機會感染的發(fā)生率也因而增加。感染HIV的單核細胞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直接損害大腦、脊髓和周圍神經。

HIV感染CD4+T細胞1.當HIV進人人體后,嵌于病毒包膜上的gp120與CD4+T細胞膜上CD4受體結合,2.HIV又以趨化因子受體CXCR4和CCR5作為共受體(coreceptor)進行識別,3.進人細胞后,病毒RNA鏈經逆轉錄酶的作用在細胞內合成反義鏈DNA,然后被運送至細胞核,在核內經多聚酶作用復制為雙股DNA,經整合酶的作用。宿主基因組整合。整合后的環(huán)狀病毒DNA稱前病毒(provirus),此時病毒處于潛伏狀態(tài)。4.經數(shù)月至數(shù)年的臨床潛伏期,前病毒可被某些因子所激活(如腫瘤壞死因子、IL-6等)而開始不斷復制,在細胞膜上裝配成新病毒并以芽生方式釋放人血,釋出后的病毒再侵犯其他靶細胞病毒復制的同時可直接導致受感染CD4+T細胞破壞、溶解。HIV感染CD4+T細胞CD4+T細胞的消減可導致①淋巴因子產生減少;②CD8+T細胞的細胞毒活性下降;③巨噬細胞溶解腫瘤細胞、殺滅胞內寄生菌、原蟲的功能減弱;④NK細胞功能降低;⑤B細胞在特異性抗原刺激下不產生正常的抗體反應,而原因不明的激活和分化引起高丙種球蛋白血癥;⑥作用于骨髓中造血干細胞,影響造血細胞的分化。

HIV感染組織中單核巨噬細胞1.存在于腦、淋巴結和肺等器官組織中的單核巨噬細胞可有10%-50%被感染,2.其感染過程與CD4+T細胞存在不同之處,具體表現(xiàn)在:①因巨噬細胞表達低水平CD4,所以IIIV一方面可通過gp120與CD4結合的方式感染巨噬細胞;②可通過細胞的吞噬作用進入細胞或經Fc受體介導的胞飲作用而使由抗體包被的HIV進入細胞;HIV感染組織中單核巨噬細胞

③病毒可在巨噬細胞內大量復制,④但通常儲存于胞質內,不像D4+T細胞那樣在胞膜上大幼出芽。⑤單核巨噬細胞能抵抗HIV的致細胞病變作用,因而不會迅速死亡,反可成為HIV的儲存場所,并在病毒擴散中起重要作用。⑥可攜帶病毒通過血腦屏障,從而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

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類型

一、

HIV直接引起的神經系統(tǒng)損害

二、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機會性感染

三、

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

四、

腦卒中

HIV直接引起的神經系統(tǒng)損害㈠

急性腦病、腦膜腦炎。㈡

亞急性腦炎,又稱亞急性HIV腦病和艾滋病癡呆征,最常見。㈢

脊髓病。㈣

周圍神經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機會性感染㈠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毒感染。如巨細胞病毒亞急性腦炎,單純皰疹病毒腦炎,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變(PML)系感染JC病毒引起。㈡

中樞神經系統(tǒng)霉菌感染。約占艾滋病患者的10%。㈢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及非典型鳥分支桿菌感染。(四)此外,臨床上弓形蟲腦病也比較常見,多數(shù)患者發(fā)生弓形體性腦炎。

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

常見的為淋巴瘤,分為原發(fā)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及全身淋巴瘤的腦轉移兩種。

腦卒中

較少見。缺血性卒中為腦栓塞及腦肉芽腫性血管炎引起的血管閉塞;腦出血一般僅見于尸檢時。

臨床表現(xiàn)急性腦病、腦膜腦炎臨床上較少見,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肌肉與關節(jié)疼痛、咽痛、納差、全身淋巴結腫大,即早期的非特異性病毒血癥。與此同時或稍后,有的患者可以出現(xiàn)失眠、焦慮、抑郁、妄想等精神障礙,常有癲癇發(fā)作,還可出現(xiàn)嗜睡和一過性昏迷。腦脊液呈非特異性炎改變,CT掃描正常??稍跀?shù)周內恢復,但腦組織感染仍持續(xù)進展。

臨床表現(xiàn)亞急性腦炎

亞急性腦炎是AIDS的主要中樞神經系統(tǒng)病變約有30%的AIDS尸檢病例可檢出此病變。病變主要累及大腦和小腦的白質,以及深部皮質。在程度不等的脫髓鞘病灶中可見巨噬細胞浸潤,多核巨細胞形成在某些多核巨細胞胞漿中可檢出HIV病毒顆?;虿《镜鞍祝ㄈ鏟24)。AIDS亞急性腦炎圖示病灶內形成的不典型多核巨細胞

臨床表現(xiàn)淋巴細胞浸潤程度較輕,主要在血管周圍,且多為CD8+T細胞。此外還可有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增生,神經元也有一定程度的缺失。臨床上可出現(xiàn)進行性精神和行為異常,精神淡漠,共濟失調,震顫,終致出現(xiàn)AIDS癡呆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主要癥狀為倦怠、精神活動減退、意識模糊、大小便失禁,最終發(fā)展成為嚴重癡呆,然而癡呆的確切發(fā)病機制尚待闡明。

神經系統(tǒng)局灶體征較少見,CT掃描見腦室擴大、腦溝增寬、腦白質低密影腦脊液正?;蛄馨图毎⒌鞍咨愿?。

臨床表現(xiàn)空泡性脊髓?。╲acuolarmyelopathy)可與亞急性腦炎同時存在病變主要累及脊髓后索和側索。可見局部髓鞘腫脹,出現(xiàn)空泡、脫髓鞘伴巨噬細胞浸潤和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增生。偶見多核巨細胞。患者可呈現(xiàn)進行性下肢癱瘓,感覺性共濟失調和大小便失禁。約有20%~30%的AIDS尸檢病例可檢出此病變。

臨床表現(xiàn)周圍神經病多與艾滋病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合并存在。周圍神經病變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脫髓鞘,嚴重時可伴有軸索的破壞,導致感覺和(或)運動障礙。臨床表現(xiàn)可為自限性Guillian-Barre綜合征,顱神經或周圍神經炎;如累及背根神經節(jié),可引起共濟失調。約有90%處于潛伏期的HIV感染者可以周圍神經損害為其唯一表現(xiàn)。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常見機會感染巨細胞病毒亞急性腦炎較常見,可因視網(wǎng)膜炎導致失明,臨床表現(xiàn)其次為倦怠、退縮、大小便失禁、意識模糊和癡呆等。單純皰疹病毒腦炎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失語、癱瘓、癲癇發(fā)作及精神障礙等。以上兩種腦炎均需要腦活檢、電鏡檢查及病毒分離確診。

治療(1)更昔洛韋5mg/kg/日,分為2次靜滴,2-3周后改為5mg/kg/日,每日1次,靜滴,終身維持。可引起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和腎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或單一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聯(lián)用膦甲酸鈉90mg/kg靜滴,每日2次。若為視網(wǎng)膜炎亦可球后注射更昔洛韋。

(2)膦甲酸鈉90mg/kg靜滴,每日2次,應用2-3周后改為長期90mg/kg靜滴,每日1次,可導致腎功能不全,惡心及電解質紊亂,若肌酐清除率異常,則需調整劑量。

3.預防對于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200/mm3的AIDS的病人,應定期檢查眼底。一旦出現(xiàn)CMV病,應積極治療,在疾病控制之后需終身服藥以預防復發(fā)。對于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50/mm3的AIDS的病人應常規(guī)給予預防服藥(更昔洛韋口服),在經HAART治療有效的病人若其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100/mm3且持續(xù)6月以上時可以考慮停止預防給藥。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常見機會感染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變(PML)系感染JC病毒引起。大約4~8%的晚期患者罹患此病。臨床表現(xiàn)為識別障礙、偏癱、偏盲、失語、運動性共濟失調等,最后嚴重精神衰退。如果患者定位體征不明顯,臨床上很難與癡呆病相鑒別。腦活檢在少突膠質細胞中可見核內包涵體。腦脊液中PCR方法檢測JC病毒的DNA有助于該病的診斷。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常見機會感染中樞神經系統(tǒng)霉菌感染。約占艾滋病患者的10%。病原以新型隱球菌多見,其次為白色念珠菌。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嘔吐、視力模糊、癲癇發(fā)作及意識障礙和腦膜刺激癥等。隱球菌腦膜炎的診斷通過腦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檢出隱球菌或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隱球菌生長確診。

治療1)降顱壓治療:首選甘露醇,重癥者可行側腦室外引流。2)抗真菌治療:首選兩性霉素B,先從每天1mg,加入5%的葡萄糖水中500ml緩慢靜點(不宜用生理鹽水,需避光),滴注時間不少于6-8小時。第二天和第三天各為2mg和5mg,若無反應第四天可以增量至10mg。若無嚴重反應,則以后按5mg/日增加,一般達30-40mg(最高劑量50mg/日)。療程需要3個月以上,兩性霉素B的總劑量為2-4g。兩性霉素B不良反應較大,需嚴密觀察。治療二性霉素B與5-氟胞嘧啶(5FC)合用具有協(xié)同作用。5FC為100mg/kg/日(1.5g-2.0g,3/日),二者共同使用至少8-12周。二性霉素B也可與氟康唑聯(lián)合使用,用法為氟康唑200mg/日,口服或靜滴,療程8-12周。3)必要時可由腦室引流管注射兩性霉素B0.5-1mg/次,隔日一次。4)病情穩(wěn)定后可改用氟康唑維持,200mg/次,1次/日,長期維持,以預防復發(fā)。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常見機會感染弓形體病是由細小的、寄生于細胞內的鼠弓形體引起的,這種病原體在貓及一些哺乳動物中發(fā)現(xiàn)。當人類接觸到寄生于貓體內的病原體或吃了未煮熟的已感染的牛排、羊肉或豬肉時即可被傳染。人類常常是無癥狀感染,只有在免疫功能低下時才出現(xiàn)臨床癥狀。在艾滋病病人中,弓形體可引起各種各樣的臨床癥狀,但最常見的是弓形體性腦炎。常發(fā)生在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100/

mm3的患者。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常見機會感染患者常出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癥狀,如頭痛、眩暈抽搐及昏迷,并出現(xiàn)高熱及昏睡。各種癥狀及體征均顯示出類似腦部占位性病變,病情一般是非常嚴重并急劇惡化。有時弓形體也可引起肺炎及心肌炎。在弓形體腦炎患者中,X光片、CT核磁共振腦部掃描,腰椎穿刺及血清學檢驗都可以出現(xiàn)異常,但均無特異性,最終確診是通過在腦活檢。弓形體性腦炎治療首選治療:乙胺嘧啶(負荷量100mg,口服,2次/日,此后50-75mg/日維持)+磺胺嘧啶(1-1.5g,口服,4次/日),療程一般為3周,重癥患者和臨床、影像學改善不滿意患者療程可延長至6周以上。不能耐受者和磺胺過敏者可以選用克林霉素600mg/次,靜脈給藥,每6小時給藥一次,聯(lián)合乙胺嘧啶。為減少血液系統(tǒng)不良反應,合用甲酰四氫葉酸10-20mg/日。

弓形體性腦炎預防對無弓形蟲腦病病史但CD4+T細胞計數(shù)<100/mm3且弓型體抗體IgG陽性的病人應常規(guī)用復方新諾明2片/日預防,對既往患過弓形蟲腦病的病人要長期用乙胺嘧啶(25-50mg/日)+聯(lián)合磺胺嘧啶(2-4g/日)預防。病人經HAART治療使CD4+T細胞增加到>200/mm3并持續(xù)≥3-6個月時,可停止預防用藥。

宮頸HPV感染

及其它宮頸感染衛(wèi)生部生殖道感染繼續(xù)教育宮頸概述子宮頸子宮的下部較窄呈圓柱狀的部分宮頸粘液栓宮頸管內粘膜腺體分泌的堿性粘液機械阻擋作用化學屏障作用鱗柱交界宮頸上皮是由宮頸陰道部鱗狀上皮與宮頸管柱狀上皮共同組成,兩者交接部位在宮頸外口,稱原始鱗--柱交接部或鱗柱交界此交接部隨體內雌激素水平變化而移位,移位的鱗--柱交接部稱生理性鱗柱交界在原始鱗柱交界和生理性鱗柱交界間所形成的區(qū)域稱移行帶區(qū)或轉化區(qū)

鱗狀上皮化與鱗狀上皮化生鱗狀上皮化生----轉化區(qū)柱狀上皮下未分化儲備細胞開始增生,并逐漸轉化為鱗狀上皮,繼之柱狀上皮脫落,被復層鱗狀細胞替代鱗狀上皮化-----宮頸陰道部鱗狀上皮可直接長入柱狀上皮與其基底膜之間,直至柱狀上皮完全脫落而被鱗狀上皮替代化生的鱗狀上皮一般均為未成熟鱗狀細胞鱗狀上皮化的上皮與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無區(qū)別宮頸HPV感染HPV乳頭瘤病毒科屬小DNA病毒乳頭瘤病毒的基因組主要編碼三組基因三個癌基因,包括E5、E6和E7,負責調節(jié)癌細胞轉化過程;兩個調節(jié)基因,包括E1和E2,負責調節(jié)轉錄和病毒基因組的復制;兩個結構蛋白基因,包括L1和L2,組成病毒顆粒HPV感染屬于常見的性傳播感染直接的皮膚-皮膚接觸是傳播的最有效的途徑病毒不通過血液或體液傳播(例如精液)會陰部的接觸是獲得HPV的必要條件,而性交并不是必要的HPV感染生殖器HPV感染的潛伏期變化極大。一般來說,生殖器疣在HPV感染3~6月后顯現(xiàn),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潛伏期有數(shù)個月甚至幾十年絕大多數(shù)的HPV感染是一過性的,新發(fā)感染大多1-2年內會發(fā)生自愈僅有少數(shù)的HPV感染會保持潛伏性,幾年或幾十年后會再激活多數(shù)生殖道HPV感染無臨床癥狀

與HPV相關的宮頸疾病包括:宮頸濕疣、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等從HPV感染到釋放病毒約有3周。但是,HPV感染至出現(xiàn)損傷之間可能數(shù)周到數(shù)月。病毒感染的早期可能存在免疫逃逸,故沒有炎癥反應完整的HPV感染循環(huán)HPV感染顆粒突破下肛殖道表皮HPV感染顆粒進入表皮細胞的基底層隨著基底層干細胞的子細胞分裂以及在垂直方向上的成熟化,病毒在基底層以上鱗狀細胞中復制成熟的病毒在表面細胞分離時釋放到環(huán)境中HPV最重要的分類學單元是型(type)與宮頸癌相關程度較為清楚的HPV型歸為高危型HPV和疑似高危型HPV與尖銳濕疣等良性疾病相關的HPV被歸入低危型HPV,一般認為這類HPV的感染不會誘導宮頸癌的發(fā)生高危型(15)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疑似高危型(3) 26,53,66低危型(12) 6,11,40,42,43,44,54,61,70,72,81,candHPV89流行病學HPV感染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同時由于HPV感染常常無臨床癥狀,HPV的流行病學評估比較困難迄今為止,我國并沒有組織成規(guī)模的HPV分子流行病學調查。2008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衛(wèi)生局合作,首次在我國的發(fā)達城市進行大規(guī)模的HPV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初步結果分析,全人群的HPV感染率為8.6%,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為7.0%。分布前3位的亞型:16、58、52低危型HPV引起的疾病譜外生殖器疣:一般位于肛殖部位以及粘膜外觀上呈現(xiàn)外生型葉狀或菜花狀樣丘疹樣生長多部位、無規(guī)則形狀且多形態(tài)可引起出血、瘙癢和局部溢液典型的病例不必活檢確診異常細胞學:主要為ASCUS、LSIL高危型HPV引起的疾病譜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持續(xù)的高危型HPV感染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平疣輔助診斷方法宮頸細胞學病變部位活檢陰道鏡、肛門鏡、尿道鏡HPV核酸檢測HPV核酸檢測方法通過PCR檢測靈敏,還可以鑒定特殊的HPV型別以及變異株臨床上HPV分型檢測可以有效地監(jiān)測HPV感染后的變化CIN及宮頸癌治療后,監(jiān)測治療效果疫苗應用上,HPV分型檢測是評估疫苗最有效的方案雜交捕獲2代(HC2)

適用于對于細胞學結果為ASC-US患者的分流,但不能具體分型檢測/診斷系統(tǒng)出品公司可以檢測的HPV型別應用情況HC2DigeneHR(13,A探針cocktail):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LR(5,B探針cocktail):6,11,42,43,44FDA認證并被使用凱普HPV分型診斷系統(tǒng)

凱普HR(13):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PHR(2):53,66LR(6):6,11,42,43,44,81歐盟及SFDA認證并被使用AmplicorWMP羅氏分子診斷HR(13):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羅氏HPV分型檢測羅氏分子診斷HR(13):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LR(24):6,11,26,40,42,53,54,55,61,62,64,66,67,69,70,71,72,73,81,82,83,84,89,c89-臨床上常見的HPV核酸診斷系統(tǒng)當前的HPV檢測策略常規(guī)的HPV核酸篩查不應該面向30歲以下的女性較年輕的女性會擁有多次重復周期的HPV感染這類感染往往僅與微小的細胞學變化相關這個年齡層的女性往往會自我清除病毒感染并恢復細胞學變化至正常檢測一過性感染的HPV是沒有意義的,會給女性帶來不必要的焦慮當前的HPV檢測策略HPV篩查宮頸癌與細胞學方法相比,高危型HPV核酸檢測篩查宮頸癌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較低的特異性如果首先進行HPV的篩查,同時,保留在HPV陽性人群中的細胞學檢測,這樣可降低篩查成本,同時增加了陰性預測值。這一策略目前正在研究中目前推薦在有條件的地區(qū)進行宮頸細胞學與HPV雙篩查,30歲以上的婦女普查,兩種檢查均陰性,每3年復查1次;若HPV陽性,每1年復查1次當前的HPV檢測策略高危型HPV檢測無法用來對LSIL、HSIL和SCC分診ASC-US對患有ASC-US的30歲或30歲以上的女性分診,使這些婦女進行診斷性陰道鏡檢查對AGC追蹤的潛在益處陰道鏡、宮頸活檢、頸管內診刮、子宮內膜采樣排除了腫瘤性病變后,高危型HPV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容許較為不積極的隨訪CIN治療后,監(jiān)測治療效果使用疫苗者的監(jiān)測HPV感染的處理建議HPV陽性且細胞學陰性對于30歲以上女性,適宜1年間隔的反復篩查對于青少年高危型HPV篩查是不太需要的≧30歲婦女,細胞學未見上皮內病變和惡性細胞,HPV16,18,33,31,建議陰道鏡ASCUS對于30歲以上的ASC-US女性,可以采用HPV核酸檢測或者反復的細胞學檢查作為管理策略。如果某一項檢查為陽性結果,則推薦陰道鏡進一步檢查30歲以下ASC-US女性最好進行每6個月的細胞學檢測LSIL、HSIL以及SCC由于LSIL、HSIL以及SCC女性中高危型HPV的流行率很高,不使用HPV檢測對上述患者分流,必須行陰道鏡檢查HPV感染的處理建議妊娠狀態(tài)沒有證據(jù)顯示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由于妊娠而改變ASC-US除非懷疑浸潤癌,在應用HPV核酸檢測或反復的細胞學檢測,管理方法與非妊娠女性完全一樣陰道鏡檢查,推薦產后6周后進行。HSIL、AGC以及SCC的管理應該交由具有對妊娠女性進行陰道鏡評估經驗的臨床醫(yī)生進行HPV感染的處理建議圍絕經期女性在這一人群中的ASC-US進行HPV核酸檢測會是高度有效的,這樣的檢測會導致相對更少的女性轉至陰道鏡檢查HIV感染者以及免疫抑制病例在這一人群中,HPV感染傾向于持續(xù)感染感染常包含多重病毒型別在兼顧抗病毒治療影響下的HPV篩查和管理方案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生殖器疣的處理以局部治療為主藥物治療:咪喹莫特藥膏、足葉草毒素物理治療:冷凍治療、激光治療、電烙術和透熱療法手術切除治療前,應對整個下生殖道進行評估(包括宮頸細胞學檢查)以排除宮頸病變等如果疣體在表現(xiàn)上呈現(xiàn)不典型性,必須通過活檢或切除排除VIN的可能性4-6周療效欠佳應重新診斷、更換治療方法成功治療3個月后,應復診評價是否復發(fā)注意治療其它STI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處理參考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會婦科腫瘤學組《婦科常見腫瘤診治指南》,2007年第2版、《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第23卷,第7期《WHO(2006年)宮頸癌綜合防治實踐指南簡介》HPV感染的關鍵點鱗柱交界的概念HPV高危型、低危型都有哪些?主要會造成哪類疾???HPV感染的主要檢測方法HPV感染后的處理要點患者可以同時感染多個型別HPV,既往感染過某一型別HPV的個人仍可能再次獲得同種型別的感染絕大多數(shù)的HPV感染是一過性的多數(shù)生殖道HPV感染無臨床癥狀90%以上特定型別的HPV的清除在2年以內持續(xù)的HPV感染對于宮頸癌進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點常規(guī)的HPV核酸篩查不應該面向30歲以下的女性目前推薦在有條件的地區(qū)進行宮頸細胞學與HPV雙篩查≧30歲婦女,細胞學未見上皮內病變和惡性細胞,HPV16,18,33,31,建議陰道鏡檢查使用高危型HPV的核酸檢測可對患有ASC-US的30歲或30歲以上的女性分流CIN及宮頸癌治療后,使用分型HPV的核酸檢測可監(jiān)測治療效果能夠明確型別的HPV檢測方法更有利于臨床應用宮頸炎宮頸炎宮頸炎很常見,在性傳播疾病的門診人群中發(fā)病率高達30-45%主要由沙眼衣原體及淋菌感染所致很多則是其他原因的感染,包括支原體、細菌、病毒、滴蟲等宮頸炎的臨床表現(xiàn)大部分患者無癥狀有癥狀者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粘膿性,并有經間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不適??珊喜⒛蚵犯腥揪植繖z查可見宮頸充血、水腫及觸血,有膿性分泌物從頸管流出宮頸炎--白細胞檢測宮頸管膿性分泌物,革蘭染色,中性粒細胞>30/HP(亦有采用中性粒細胞>15/HP診斷)陰道分泌物中性粒細胞>10/HP兩項具備其中之一即可注意觀察是否合并陰道炎宮頸炎—病原學檢測淋菌沙眼衣原體細菌支原體病毒新觀念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腺囊腫宮頸息肉宮頸管黏膜炎宮頸柱狀上皮外移/異位(生理性)增生性疾病炎癥宮頸柱狀上皮外移“宮頸糜爛”→“宮頸柱狀上皮外移/異位”columnarectopy不是病理改變,應該屬于宮頸生理變化陰道鏡下所謂的“糜爛面”,實為被完整的宮頸管單層柱狀上皮覆蓋,柱狀上皮菲薄,其下間質呈紅色,肉眼看似糜爛,并非上皮脫落、潰瘍的真性糜爛是鱗柱交界外移形成的寬大轉化區(qū)及內側的柱狀上皮宮頸柱狀上皮外移注意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有無癥狀無癥狀、未合并感染者不需治療定期宮頸細胞學檢查有癥狀、合并感染細胞學檢查宮頸炎相關病原檢測根據(jù)結果,給予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宮頸淋菌感染屬性傳播疾病典型體征:宮頸口有膿液、充血分泌物涂片檢查革蘭染色查找淋菌,急性期可見多核白細胞內有6對以上革蘭陰性雙球菌,陽性率僅為50%~60%分泌物培養(yǎng)診斷淋病的標準方法,陽性率可達80~90%取材后應注意保溫、保濕、立即接種,離體時間越短越好宮頸淋菌感染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原則是及時、足量、規(guī)范、徹底,同時治療性伴侶,并兼治其他性傳播疾病,治療首選頭孢三代抗菌素常同時合并沙眼衣原體感染:在女性約占40%,故須同時治療性伴管理人體對淋球菌感染無有效的特異性免疫,易重復感染對確診為淋菌感染的全部患者應進行性伴追蹤

宮頸淋菌感染隨訪對接受正規(guī)治療,沒有再接觸新性伴或未治療的性伴,臨床癥狀和體征全部消失而達到臨床痊愈的患者,不必常規(guī)做病原學檢查進行判愈有下列情況時應做淋球菌培養(yǎng)檢查以前有治療失敗史;對抗生素耐藥;未遵醫(yī)囑治療;咽部或直腸淋球菌感染;接觸未經治療的性伴;懷疑非培養(yǎng)試驗結果為假陽性;妊娠期感染;并發(fā)盆腔炎癥性疾病或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兒童患者病原學檢查宜在停藥一周后進行。宮頸衣原體感染屬性傳播疾病大多數(shù)感染者無癥狀或癥狀輕微不易被察覺,使病程遷延宮頸黏膜炎最常見的感染部位70%~90%衣原體宮頸黏膜炎患者無臨床癥狀有癥狀者---陰道分泌物增加、呈黏液膿性、性交后出血或經間期出血伴尿道炎,可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