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jié),軀干傷筋軀干傷筋教學目的與要求掌握:頸椎病、落枕、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與鑒別診斷。熟悉:頸椎病、落枕、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癥的病因病理,治療。了解:頸椎病、落枕、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癥的預后與康復。軀干傷筋重點與難點重點:頸椎病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與鑒別診斷。難點:頸椎病的治療。軀干傷筋第一節(jié)頸椎病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或頸部受傷等引起脊柱內外平衡失調,刺激或壓迫脊神經、椎動脈、脊髓及交感神經而產生的以頸臂疼痛、麻木或眩暈為主要癥狀的病證,嚴重者甚至可造成癱瘓。軀干傷筋【病因病理】頸椎位于活動度較小的胸椎和頭骨之間,其活動度較大,又需保持頭頸部平衡,故頸椎和腰椎一樣容易發(fā)生勞損,尤以下部頸椎更易發(fā)生。其病變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1.椎間盤變性(1)髓核脫水,(2)纖維環(huán)變性,(3)軟骨板變性、變薄2.椎體骨質增生當椎間盤變性后,椎間盤軟弱,椎間隙狹窄,椎體間不穩(wěn)會產生錯動,此錯動牽拉纖維環(huán)及四周縱韌帶,纖維環(huán)和縱韌帶牽拉椎體邊緣,可引起骨膜下出血、血腫,機化、骨化即產生骨質增生,形成骨刺或骨嵴,壓迫周圍的神經根、脊髓和椎動脈。3.關節(jié)突及其附件的改變4.脊神經根或脊髓受壓5.血液循環(huán)改變軀干傷筋頸型頸椎病頸型頸椎病是在頸部肌肉、韌帶、關節(jié)囊急、慢性損傷,椎間盤退化變性,椎體不穩(wěn),小關節(jié)錯位等的基礎上,機體受風寒侵襲、感冒、疲勞、睡眠姿勢不當或枕高不適宜,使頸椎過伸或過屈,頸項部某些肌肉、韌帶、神經受到牽張或壓迫所致。多在夜間或晨起時發(fā)病,有自然緩解和反復發(fā)作的傾向。30~40歲女性多見。軀干傷筋神經根型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是由于椎間盤退變、突出、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骨質增生或骨贅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內或椎間孔處刺激和壓迫頸神經根所致。在各型中發(fā)病率最高,約占60~70%,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多為單側、單根發(fā)病,但是也有雙側、多根發(fā)病者.多見于30~50歲者,一般起病緩慢,但是也有急性發(fā)病者。男性多于女性1倍。軀干傷筋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的發(fā)病率占頸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體癱瘓,因而致殘率高。通常起病緩慢,以40~60歲的中年人為多。合并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時,患者的平均發(fā)病年齡比無椎管狹窄者小。多數(shù)患者無頸部外傷史。軀干傷筋交感型頸椎病由于椎間盤退變和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交感型頸椎病癥狀繁多,多數(shù)表現(xiàn)為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少數(shù)為交感神經抑制癥狀。由于椎動脈表面富含交感神經纖維,當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時常常累及椎動脈,導致椎動脈的舒縮功能異常。因此交感型頸椎病在出現(xiàn)全身多個系統(tǒng)癥狀的同時,還常常伴有的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供血不足的表現(xiàn)。軀干傷筋椎動脈型頸椎病正常人當頭向一側歪曲或扭動時,其同側的椎動脈受擠壓、使椎動脈的血流增加,但是對側的椎動脈可以失去代償,從而保證椎-基底動脈血流受太大的影響。當頸椎出現(xiàn)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和椎間隙狹窄時,可以造成椎動脈扭曲并受到擠壓;椎體邊緣以及鉤椎關節(jié)等處的骨贅可以直接壓迫椎動脈、或刺激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使椎動脈痙攣而出現(xiàn)椎動脈血流瞬間變化,導致椎-基底供血不全而出現(xiàn)癥狀,因此不伴有椎動脈系統(tǒng)以外的癥狀。軀干傷筋【臨床表現(xiàn)】頸椎病按照病變的部位、范圍以及受壓組織的不同,而出現(xiàn)不同的癥狀,臨床上將其分為局部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混合型。軀干傷筋分型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混合型軀干傷筋頸椎?。i型)頸部肌肉、韌帶、關節(jié)囊急、慢性損傷,椎間盤退化變性,椎體不穩(wěn),小關節(jié)錯位等的基礎上,機體受風寒侵襲、感冒、疲勞、睡眠姿勢不當或枕高不適宜,使頸椎過伸或過屈,頸項部某些肌肉、韌帶、神經受到牽張或壓迫所致。多在夜間或晨起時發(fā)病,有自然緩解和反復發(fā)作的傾向。30~40歲女性多見。軀干傷筋神經根型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偏向側方,椎體后緣骨贅特別是鉤椎關節(jié)增生可突向椎間孔,均可壓迫神經根,侵犯下頸椎較多,故出現(xiàn)手臂痛或手指麻木,30歲以上低頭工作者易發(fā)。是頸椎病中較多見的類型。牽引試驗壓頂試驗感覺改變測試腱反射肌力減退或肌萎縮影像學檢查:X線片檢查可出現(xiàn)頸椎生理弧度平直或呈反弓,第3—7頸椎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項韌帶鈣化等;CT片可出現(xiàn)頸椎間盤突出,側隱窩狹窄,或神經根、硬膜囊受壓等。MRI檢查可出現(xiàn)頸椎某節(jié)段脊髓有壓跡現(xiàn)象。軀干傷筋脊髓型頸椎病頸椎間盤脫出或骨嵴引起的脊髓壓迫癥狀,好發(fā)于40—60歲,常是多節(jié)段病變,以慢性進行性四肢癱瘓為特征。x線片示頸椎生理弧度變直或向后成角,頸椎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椎間孔縮小。后縱韌帶骨化者,側位片上可發(fā)現(xiàn)椎體后有鈣化陰影,呈點狀、條狀,連續(xù)型者可自頸2至頸7連成一長條。CT片上此骨片占位在椎體后椎管前壁,使椎管明顯狹窄。脊髓壓迫癥狀常較嚴重。MRI對脊髓、椎間盤組織顯示清晰,對椎間盤脫出、脊髓受壓的診斷和治療均有幫助。軀干傷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常有頭痛、頭暈,頸后伸或側彎時眩暈加重,甚至猝倒,猝倒后頸部位置改變而立即清醒,可有耳鳴、眼花、記憶力下降。檢查頸椎棘突部有壓痛,壓頭試驗陽性,仰頭或轉頭試驗陽性,即在頭部后仰或者旋轉時,眩暈、惡心的癥狀發(fā)作或加重。影像學檢查:x線檢查示鉤椎關節(jié)有骨質增生,向側方隆突,以及椎間孔變小。椎動脈造影對診斷有所幫助,但有一定危險性,,除個別診斷困難者或擬行手術的病例外,一般不做椎動脈造影檢查。軀干傷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頸椎病可使病變局部出現(xiàn)創(chuàng)傷性反應,刺激分布于關節(jié)囊和項韌帶上的交感神經末梢,以及造成椎管內腦膜返支的病理性刺激,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經反射癥狀,即脊髓反射和腦一脊髓反射癥狀。與神經根型頸椎病合并發(fā)生,有交感神經興奮和抑制的癥狀。興奮癥狀如頭痛或偏頭痛,頭暈特別在轉頭時加重,有時伴惡心、嘔吐,視物模糊或視力下降,瞳孔擴大,眼窩脹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齊:心前區(qū)痛,血壓升高,四肢冰涼,汗多,耳鳴,聽力下降,發(fā)音障礙等;抑制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頭昏眼花、眼瞼下垂、流淚、鼻塞、心動過緩、血壓下降及胃腸脹氣等。軀干傷筋【診斷與鑒別診斷】有慢性勞損或外傷史,或有頸椎先天性畸形、頸椎退行性病變。多發(fā)于40歲以上的中年人、長期低頭工作者,往往呈慢性發(fā)病。頸、肩背疼痛,頭痛頭暈,頸部板硬,上肢麻木。影像學檢查:x線正位攝片顯示,鉤椎關節(jié)增生,張口位可有齒狀突偏歪,側位片顯示頸椎曲度變直,椎間隙變窄,有骨質增生或鈣化,斜位片可見椎問孔變小。CT及MRI檢查對定性定位診斷有意義。軀干傷筋鑒別診斷.1
頸椎后關節(jié)紊亂
脊髓腫瘤頸椎結核
疼痛多發(fā)生于棘突旁
癥狀與頸椎病之脊髓壓迫癥狀有類似
頸痛及上肢放射痛
不伴有感覺、肌力減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經根受損之體征
頸椎病所致者為間隙性時好時壞現(xiàn)象
頸椎結核有結核病的全身反應
X線片CT掃描等特殊檢查可確診
x線頸椎平片和脊髓造影可起到鑒別診斷作用X線片上可見椎體或椎弓根的破壞
軀干傷筋鑒別診斷進行性肌萎縮
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美尼爾氏綜合征
肌萎縮癥多累及肌群,有肌束顫動,頸部功能輕度受限
與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有相同的心前區(qū)痛心率紊亂發(fā)作性眩暈
出現(xiàn)下肢癱瘓,多為馳緩性癱瘓
沒有上肢節(jié)段性疼痛和感覺異常發(fā)作有規(guī)律性,與頸部活動無關,伴有水平性眼球震顫
萎縮的肌肉可出現(xiàn)神經電位和多相電位
心電圖檢查有病理性改變,用血管擴張劑可緩解。神經系統(tǒng)檢查無異常發(fā)現(xiàn),但前庭功能試驗有異常改變
軀干傷筋典型病例影像軀干傷筋軀干傷筋軀干傷筋軀干傷筋軀干傷筋軀干傷筋軀干傷筋軀干傷筋軀干傷筋軀干傷筋軀干傷筋軀干傷筋【治療】手法治療和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臨床上常常配合藥物、練功等方法綜合治療。各型頸椎病經嚴格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癥狀加重者,神經根與脊髓壓迫癥狀逐漸加重或反復發(fā)作者可采用手術治療。1.手法治療2.牽引治療用手法或器械進行頸椎牽引,有利于充血、水腫的消退,緩解頸部肌肉的痙攣,使頸椎間隙增寬,以擴大椎間孔,緩解神經根所受的刺激和壓迫,松解神經根與周圍組織的粘連,并有利于向外突出的纖維環(huán)組織回納。軀干傷筋手法治療手法治療宜根據個體情況適當控制力度,盡量柔和,切忌暴力。難以除外椎管內腫瘤等病變者、椎管發(fā)育性狹窄者、有脊髓受壓癥狀者、椎體及附件有骨性破壞者、后縱韌帶骨化或頸椎畸形者、咽,喉頸,枕部有急性炎癥者、有明顯神經官能癥者,以及診斷不明的情況下,慎用或禁止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軀干傷筋3.中藥治療(1)風寒濕阻型(2)氣滯血瘀型(3)痰濕阻絡型(4)肝腎不足型(5)氣血虧虛型4.針灸療法5.西藥治療6.手術治療各型頸椎病經嚴格非手術治療無效,癥狀嚴重者,神經根與脊髓壓迫癥狀逐漸加重或反復發(fā)作者可采用手術治療。軀干傷筋治療組證型分布情況表4軀干傷筋頸型頸椎病頸型頸椎病:宜疏風解表、散寒通絡,常用桂枝加葛根湯(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葛根)或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芍藥、生姜、大棗、甘草),伴有咽喉炎癥者加大元參、板蘭根、金銀花等。軀干傷筋神經根型頸椎病以痛為主,偏瘀阻寒凝,宜祛瘀通絡,常用身痛逐瘀湯(當歸、川芎、沒藥、桃仁、羌活、紅花、五靈脂、秦艽、香附、牛膝、地龍、炙草);如偏濕熱,清熱利濕,用當歸拈痛湯(當歸、黨參、苦參、蒼朮、白朮、升麻、防己、羌活、葛根、知母、豬苓、茵陳、黃芩、澤瀉、甘草、大棗),如伴有麻木,在上述中加止痙散(蜈蚣、全蝎)。以麻木為主,伴有肌肉萎縮,取益氣化瘀通絡法,常用補陽還五湯(黃芪、當歸、川芎、芍藥、桃仁、紅花、地龍)加蜈蚣、全蝎等。軀干傷筋椎動脈型頸椎病頭暈伴頭痛者,偏瘀血宜祛瘀通絡、化濕平肝,常用血府逐瘀湯(當歸、川芎、赤芍、生地、桃仁、紅花、牛膝、柴胡、枳殼、桔梗、甘草);偏痰濕,宜半夏白術天麻湯(半夏、白術、天麻、茯苓、陳皮、甘草、大棗)等。頭暈頭脹如裹,脅痛、口苦、失眠者,屬膽胃不和,痰熱內擾,宜理氣化痰、清膽和胃,常用溫膽湯(半夏、茯苓、陳皮、竹茹、枳實、甘草)。頭暈神疲乏力、面少華色者,取益氣和營化濕法,常用益氣聰明湯(黃芪、黨參、白芍、黃柏、升麻、葛根、蔓荊子、甘草)。軀干傷筋脊髓型頸椎病肌張力增高,胸腹有束帶感者取祛瘀通腑法,用復元活血湯(大黃、柴胡、紅花、桃仁、當歸、天花粉、穿山甲、炙甘草)。下肢無力、肌肉萎縮者,取補中益氣,調養(yǎng)脾腎法,地黃飲子(附子、桂枝、肉蓯蓉、山茱萸、熟地、巴戟天、石菖蒲、遠志、石斛、茯苓、麥冬、五味子)合圣愈湯(黃芪、黨參、當歸、赤芍、川芎、熟地、柴胡)。軀干傷筋【治療】
一、治療思路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很多,可根據頸椎病的類型、病情輕重、病程長短及患者的健康狀況來選擇。一般均采用非手術療法,但長期非手術治療無效且有明顯的頸脊髓受壓或嚴重的神經根受壓者,可采取手術治療。軀干傷筋二、一般性措施頸椎病多因頸部勞損所引起。因此,不宜長期伏案工作,半小時至一小時休息10一15分鐘,活動頸部。癥狀嚴重者,應戴頸托,甚至應用家用頸椎牽引帶作牽引,以減輕神經根的刺激癥狀。枕頭不宜太高或太低,避免頸肌的勞損。
軀干傷筋三、治療方法1.手法治療(1)舒筋法:(2)提拿法:(3)揉捏法:(4)點穴撥筋法:(5)端提運搖法:(6)端提搖晃法:(7)拍打叩擊法:軀干傷筋2.枕頜帶牽引又稱頸椎牽引。牽引可以緩解肌肉痙攣,擴大椎間隙,流暢氣血,緩解癥狀。主要是對神經根型效果較好,而對脊髓型效果較差,有的病人甚至可使癥狀加重,對椎動脈或交感神經型宜采用輕重量牽引,若有不良反應,則應立即停止牽引。軀干傷筋四、中藥治療1.分證論治(1)風寒襲絡:治以祛風散寒,通絡止痛。方用桂枝附子湯加葛根、雞血藤、木瓜。(2)氣滯血瘀:治以活血止痛,舒筋通絡。方用活血止痛湯。(3)痰濕互阻:治化痰利濕,通絡止痛。方用溫膽湯加片姜黃、木通、桑枝。(4)氣虛寒凝:治以溫陽益氣,通絡止痛。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細辛、附子。軀干傷筋(5)肝陽上亢:治以平肝潛陽,通絡止痛。方用天麻鉤藤飲加絡石藤、路路通。(6)氣血虧虛:治以益氣養(yǎng)血,通絡止痛。方用歸脾湯加熟地、木瓜、威靈仙。2.外用藥頸項部外貼天和骨通膏藥。
軀干傷筋五、其他治療1.穴位封閉治療根據病癥辨證選穴和經絡觸診檢查出陽性反應的穴位進行注射。也可尋找準確的壓痛點后,進行痛點注射。2.針灸療法可取穴絕骨、后溪、大杼、魄戶、天柱、天井、合谷、風府等。一般留針10—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3.理療可緩解肌肉痙攣,消除神經根的炎性水腫,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等作用。常用的方法有蠟療、醋療、直流電、低頻脈沖,中藥離子導入等。軀干傷筋4.手術治療頸椎病手術僅適應于極少數(shù)經過嚴格的長期非手術治療無效且有明顯的頸脊髓受壓或有嚴重的神經根受壓者。必須全面考虛,認真對待,嚴格掌握手術指征。手術原則:一為減壓,包括對脊髓、神經根及椎動脈的減壓;二為穩(wěn)定局部,如有節(jié)段不穩(wěn),減壓同時應予以植骨融合。對頸椎病的手術入路可分為前路和后路兩種途徑。脊髓型可經前路切除受壓的椎間盤,擴大椎間隙并行植骨融合術,或經后路行全椎板切除減壓術。若系單側神經根型、椎動脈型,可經后路行半椎板和關節(jié)突切除,椎間孔擴大術。
軀干傷筋【預后與康復】伏案工作者,要經常更換體位,堅持做頸椎保健操,可做頸部的前屈后伸、左右旋轉動作,以舒筋活絡。人到中年,應避免頸椎疲勞,改變長期睡高枕的習慣,枕頭過高,將使頸椎扭曲,使頸椎內壓增高,誘發(fā)頸椎病。避免頸部冷刺激而引起的頸部肌肉和血管的痙攣,導致椎管內壓增高,加重頸椎病的癥狀和椎間盤的退變。急性發(fā)作期應注意休息,以靜為主,以動為輔,也可用頸圍或頸托固定1—2周。慢性期以鍛煉為主。軀干傷筋第二節(jié)落枕落枕是頸部一側的肌肉因睡眠姿勢不良或感受風寒而引起痙攣,產生頸部的疼痛、功能活動受限的一種疾患,又稱失枕。成人發(fā)病較多,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兩季多發(fā)。軀干傷筋【病因病理】落枕多因睡眠時枕頭過高、過低或過硬,或睡姿不良,頭頸過度偏轉,使頸部肌肉長時間受到牽拉,處于過度緊張狀態(tài)而發(fā)生靜力性損傷。常見受累的肌肉有胸鎖乳突肌、頸前斜角肌、頸長肌或肩胛提肌、斜方肌等,并可出現(xiàn)頸肩部或一側上肢的反射性疼痛。軀干傷筋【臨床表現(xiàn)】一般無外傷史,多因睡姿不良或感受風寒后所致,屬急性發(fā)病,睡眠后一側頸部出現(xiàn)疼痛、酸脹,可向上肢或肩背部放射,活動不利,活動時傷側疼痛加劇,嚴重者使頭部歪向病側。影像學檢查:由于肌肉的痙攣、買頸部的歪斜,頸椎x線側位片可見頸椎的生理弧度變直,甚或反弓成角。軀干傷筋【診斷與鑒別診斷】睡眠后一側頸部出現(xiàn)疼痛酸脹,并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動時患側疼痛加劇,嚴重者使頭部歪向患側。與頸椎小關節(jié)條亂癥、頸椎半脫位相鑒別。頸椎小關節(jié)紊亂癥患者頸部一側或兩側肌肉酸痛,晨起后疼痛加重,稍活動后減輕;棘突上或棘突一側韌帶壓痛或明顯增厚,x線片可見到小關節(jié)輕度增生或關節(jié)間隙模糊。頸椎半脫位:患者多有外傷史,頸項強直,功能活動受限,動則痛劇,重者可出現(xiàn)肩部及上肢疼痛并兩手拇指和食指麻木感;頸部肌肉輕度緊張,頭部稍向前傾,損傷棘突有壓痛,x線片可明確診斷。軀干傷筋【治療】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針灸、理療等治療。1.手法治療2.中藥治療(1)瘀滯型(2)風寒型3.針灸治療4.物理治療可選用電療、磁療、熱敷、超聲波等,以局部透熱,緩解肌肉痙攣。軀干傷筋【預后與康復】避免不良的睡眠姿勢,枕頭不宜過高、過低或過硬。睡眠時注意頸部保暖,免受風寒侵襲。落枕后盡量保持頭部于正常位置,以松弛頸部肌肉。常做頭頸的屈伸、旋轉運動,以舒筋活絡,增加頸部肌肉力量。軀干傷筋第三節(jié)肩周炎肩周炎(periarthritis0fshoulder)是以肩關節(jié)周圍疼痛、活動受限,久則肌肉萎縮為主要癥狀的病證。其病名較多:因睡眠時肩部受涼引起的稱“漏肩風”或“露肩風”;因肩部活動明顯受限,形同凍結而稱“凍結肩”;因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見,故又稱“五十肩”;此外,本病還稱“肩凝風”、“肩凝癥”等一般女多于男,左肩多于右肩。軀干傷筋概述肩關節(jié)周圍炎是一種以肩痛、肩關節(jié)活動障礙為主要特征的筋傷,簡稱“肩周炎”。其病名較多,因睡眠時肩部受涼引起的稱“漏肩風”或“露肩風”;因肩部活動明顯受限,形同凍結而稱“凍結肩”;因該病多發(fā)于50歲左右,故又稱‘‘五十肩”。此外,還稱··肩凝風?!?、“肩凝癥”等。軀干傷筋病因病機五旬之人,腎氣不足、氣血虛虧、加之長期勞累又因肩部受涼。寒凝筋膜而引起本癥。故風寒濕邪侵襲,勞損為其外因,氣血虛弱、血不榮筋為其內因。新發(fā)現(xiàn)肥胖壓迫關節(jié)胖人更容易患肩關節(jié)炎軀干傷筋肩關節(jié)解剖軀干傷筋肩袖解剖軀干傷筋肩峰下解剖軀干傷筋肩關節(jié)解剖軀干傷筋【臨床表現(xiàn)】本病多數(shù)無明顯外傷史,發(fā)病緩慢,早期僅感肩部酸痛,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加重,疼痛可為鈍痛、刀割樣痛,每遇陰天及勞累癥狀加重,甚則影響睡眠,可向前臂或手部、頸、背部放射。1.急性期病期約1個月,亦可以延續(xù)2—3個月。2.粘連期病期約3~6個月。。3.緩解期為本癥的恢復期或治愈過程。影像學檢查:x線攝片一般無異常,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軟組織鈣化陰影或骨質疏松等。軀干傷筋診查要點1.多見于中老年人,多數(shù)患者呈慢性發(fā)病,少數(shù)有2.外傷史。初時肩周微有疼痛,常不引起注意,1~2周后,疼痛逐漸加重,肩部酸痛,夜間尤甚,肩關節(jié)外展、外旋活動開始受限。3.外傷誘發(fā)者,外傷后肩關節(jié)外展功能遲遲不恢復,且肩周疼痛持續(xù)不愈,甚至加重。軀干傷筋【診斷與鑒別診斷】本病多因慢性勞損,外傷筋骨,氣血不足,復感受風寒濕邪所致。好發(fā)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見于體力勞動者,為慢性發(fā)病6周疼痛以夜間為甚,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fā)。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障礙。肩部肌肉萎縮,肩前、后、外側均有壓痛,外展功能受限明顯,出現(xiàn)典型的“扛肩”現(xiàn)象。影像學檢查:x線檢查多為陰性,病程久者可見骨質疏松。軀干傷筋【治療】本病多能自愈,但易復發(fā),預后良好。以手法治療為主,配合藥物、針灸、運動、理療等治療。手法治療中藥治療(1)風寒濕型可見肩部串痛,遇風寒痛增,得溫痛緩,畏風惡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質淡,苔薄白或膩,脈弦滑或弦緊。治宜祛風散寒、除濕通絡,方用蠲痹湯加減。(2)瘀滯型可見肩部腫脹,疼痛拒按,以夜間為甚。舌質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白,脈弦或細澀。治宜化瘀通絡、蠲痹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湯加減。(3)氣血虛型可見肩部酸痛,勞累后疼痛加重,伴頭暈目眩,氣短懶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質淡,苔少或白,脈細弱或沉。治宜調補氣血、舒筋活絡,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軀干傷筋運動療法早期患者肩關節(jié)的活動減少,主要是由于疼痛和肌肉痙攣所引起,此時可加強患肢的外展、上舉、內旋、外旋等功能活動;粘連僵硬期,患者可在早晚反復做外展、上舉、內旋、外旋、前屈、后伸、環(huán)轉等功能活動,如“內外運旋”、“叉手托上”、“手拉滑車”、“手指爬墻”等動作。鍛煉必須酌情序漸進,持之以恒,久之可見效果;否則,操之過急,有損無益。軀干傷筋治療肩伸展
肩屈曲4.練功活動軀干傷筋治療1.理筋手法手法治療時,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適度,以患者能忍受為度,隔日治療一次,10次為一療程軀干傷筋治療3.針灸推拿治療軀干傷筋物理治療西藥治療可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肌肉松弛劑及鎮(zhèn)靜劑對癥治療;疼痛較重者也可用強的松龍12.5mg,加1%一2%利多卡因2ml做痛點封閉。手術治療經長期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術式主要有肱二頭肌長頭腱固定或移位術和喙肱韌帶切除術。軀干傷筋【預后與康復】肩關節(jié)遇外傷后要及時治療,防止遷延不愈,變成慢性勞損,日久形成肩關節(jié)周圍炎。急性期以疼痛為主,肩關節(jié)被動活動尚有較大范圍,應減輕持重,減少肩關節(jié)的活動;慢性期關節(jié)已粘連,關節(jié)被動活動功能嚴重障礙,肩部肌肉萎縮,要加強功能鍛煉。肩周炎病程長、療效慢,部分病人雖可自行痊愈,但時間長,痛苦大,功能恢復不全。因此要鼓勵患者樹立信心,配合治療,加強自主鍛煉,以增進療效,縮短病程,加速痊愈。軀干傷筋勤鍛煉不得肩周炎沒見過熊貓得肩周炎吧?軀干傷筋思考題1.肩部扭挫傷的概念,診查要點?2.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概念,診查要點?軀干傷筋肘關節(jié)解剖肘關節(jié)局部解剖結構軀干傷筋第四節(jié)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是以肘外側疼痛,提物及前臂扭轉時疼痛加重為主要癥狀的病證,疼痛有時向前臂放射。因網球運動員常見此病,故又稱“網球肘”。本病又稱肱骨外上髁綜合征、肱骨外上髁骨膜炎、肱橈關節(jié)外側滑膜囊炎等。軀干傷筋概述肱骨外上髁炎亦稱肱橈關節(jié)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因網球運動員較常見,故又稱網球肘。軀干傷筋病因病機肱骨外上髁炎,多因長期勞累,使腕伸肌的起點反復受到牽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裂和慢性炎癥或局部的滑膜增厚、滑囊炎等變化。軀干傷筋高發(fā)人群軀干傷筋診治要點起病緩慢,初起時在勞累后偶感肘外側疼痛,延久逐漸加重,疼痛甚至可向上臂及前臂放散,影響肢體活動。作擰毛巾、掃地、端壺倒水等動作時疼痛加劇,前臂無力,甚至持物落地。肱骨外上髁以及肱橈關節(jié)間隙處有明顯的壓痛點,腕伸肌緊張試驗陽性,前臂伸肌腱牽拉試驗(Mm)征陽性,將患側肘伸直,腕部屈曲,作前臂旋前時,外上髁處出現(xiàn)疼痛。
軀干傷筋診治要點x線攝片檢查多屬陰性,偶見肱骨外上髁處骨質密度增高的鈣化陰影或骨膜肥厚影肘關節(jié)脫位軀干傷筋治療1.理筋手法2.藥物治療內服舒筋湯,外敷定痛膏或用桐皮湯熏洗。3.針灸治療或水針療法。軀干傷筋治療康復治療軀干傷筋小結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肘、腕關節(jié)的頻繁活動,腕伸肌的起點反復受到牽拉因此盡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巴音郭楞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shù)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水利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ICU基礎知識課件
- HR六大基礎知識課件
- 2025年威海海洋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Flash多媒體課件基礎知識
- 美國藥學管理及啟示
- 8S培訓課件教學課件
- 環(huán)狀混合痔手術護理常規(guī)
- 2024年鄭州黃河護理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生產直通率記錄表
- 2024年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七單元綜合檢測試卷及答案
- 醫(yī)療依法執(zhí)業(yè)培訓課件
- 施工現(xiàn)場安全圍擋
- 拐杖及助行器的使用方法課件
- 中央環(huán)保督察迎戰(zhàn)培訓課件
- 風濕免疫科學教學設計案例
- 妊娠合并梅毒護理查房課件
- 2023小米年度報告
- 修大壩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