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魯教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魯教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魯教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魯教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魯教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魯教版(同步訓練)試題合集目錄《第一節(jié)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同步訓練................................1《第二節(jié)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同步訓練...........................17《第三節(jié)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同步訓練...........................31《第一節(jié)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同步訓練.............................47《第二節(jié)大氣圈與天氣、氣候》同步訓練............................63《第三節(jié)水圈和水循環(huán)》同步訓練.................................79《第一節(jié)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同步訓練.............................94《第二節(jié)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同步訓練............................112《第三節(jié)圈層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同步訓練129《第一節(jié)自然資源與人類》同步訓練..............................145《第二節(jié)自然災害與人類——以洪災為例》同步訓練..................162《第三節(jié)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的影響》同步訓練................178《第一節(jié)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關于太陽活動周期性的說法正確的是:A.太陽活動周期性波動是以不規(guī)則的時間間隔發(fā)生的B.太陽活動周期一般為10年左右C.太陽活動周期通常以黑子和耀斑活動作為標志D.太陽活動周期的長度與太陽自身演化有關2、以下哪項不是地球引力產生的現象?A.月球公轉B.星座變換C.地球自轉D.海洋潮汐3、下列關于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描述正確的是:A.地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B.地球位于火星與木星之間C.地球是太陽系中第三顆行星D.地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類地行星4、下列哪一項不是地球能夠維持生命存在的條件?A.適宜的大氣成分B.足夠的液態(tài)水C.適中的晝夜溫差D.強烈的太陽輻射5、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決定了其哪些特征?A.地球的自轉B.地球的公轉C.地球的形狀D.地球的氣候6、下列哪個因素不是地球宇宙環(huán)境對地球生命存在的影響?A.地球的磁場B.日照條件C.地球的體積D.地球的引力7、地球在其公轉軌道上的運行速度是()。A、恒定不變B、近日點時最快,遠日點時最慢C、遠日點時最快,近日點時最慢D、隨著緯度變化而變化8、下列哪項不是地球成為太陽系中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的條件之一?()A、適中的質量B、恰當位置,處于宜居帶內C、適宜的大氣成分和壓力D、強烈的磁場9、題干:關于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太陽的引力使地球保持橢圓形軌道B.太陽輻射為地球生物提供了能量來源C.太陽風使得地球磁場更加不穩(wěn)定D.太陽的活動周期直接影響地球天氣變化10、題干:下列對地球運動學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地球圍繞太陽公轉B.地球自轉一天C.地軸與太陽光線始終保持45°的夾角D.自轉引起晝夜交替11、地球在宇宙中與其他天體相比,具有以下哪個特點?A.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B.地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C.地球是唯一有固體表面的行星D.地球是唯一具有液態(tài)水的行星1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以下哪個因素會導致晝夜長短的變化?A.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B.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的變化C.地球公轉軌道的變化D.地球表面緯度的變化13、太陽源源不斷地向外輻射能量,主要的輻射形式是()。A、太陽風B、紫外線C、紅外線D、電磁波14、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是()。A、12個月B、1年C、180天D、365.25天15、地球位于太陽系的哪個層次?A.恒星層B.行星層C.環(huán)形層D.星系層16、以下哪個因素對地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大?A.太陽活動B.地球自轉C.地球傾斜D.地球公轉速度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重要性(1)請簡述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并說明這一位置對地球形成適宜生命環(huán)境的影響。(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是多少?這一周期對地球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3)地球自轉的速度是多少?自轉對地球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第二題題目: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地球與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在宇宙環(huán)境中的獨特地理位置和條件。并討論這些條件如何為地球生命的演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第三題題目:解釋地球自轉和公轉對地球表面產生的主要地理現象?!兜谝还?jié)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關于太陽活動周期性的說法正確的是:A.太陽活動周期性波動是以不規(guī)則的時間間隔發(fā)生的B.太陽活動周期一般為10年左右C.太陽活動周期通常以黑子和耀斑活動作為標志D.太陽活動周期的長度與太陽自身演化有關答案:C解析:太陽活動周期是以黑子和耀斑活動作為標志的,它是有序且規(guī)律發(fā)生的。周期長度大約為11年,因此A項和D項錯誤。B項雖然太陽活動周期確實為10年左右,但沒有C項確切,故選C項。2、以下哪項不是地球引力產生的現象?A.月球公轉B.星座變換C.地球自轉D.海洋潮汐答案:B解析:地球引力能產生月球公轉(A項)、地球自轉(C項)以及海洋潮汐(D項)。而星座變換(B項)是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造成的,與地球引力無直接關系,故選B項。3、下列關于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描述正確的是:A.地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B.地球位于火星與木星之間C.地球是太陽系中第三顆行星D.地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類地行星答案:C解析:地球確實是太陽系中從太陽向外數的第三顆行星,它處于金星和火星之間。選項A錯誤,因為水星才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選項B錯誤,因為地球實際上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間;選項D錯誤,因為太陽系中最大的類地行星是火星,而地球并非最大的類地行星。4、下列哪一項不是地球能夠維持生命存在的條件?A.適宜的大氣成分B.足夠的液態(tài)水C.適中的晝夜溫差D.強烈的太陽輻射答案:D解析: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得益于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適宜的大氣層,可以提供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氣和保護生物免受有害紫外線的傷害;充足的液態(tài)水,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的基礎;以及適中的晝夜溫差,有助于維持穩(wěn)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然而,強烈的太陽輻射對大多數生命體是有害的,地球大氣層尤其是臭氧層能夠吸收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線,保護地球表面的生命不受其害。因此,選項D不符合地球維持生命存在的條件。5、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決定了其哪些特征?A.地球的自轉B.地球的公轉C.地球的形狀D.地球的氣候答案:B解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特別是其與太陽的相對位置,決定了地球的公轉特征。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產生了季節(jié)變化、晝夜長短變化等現象。選項A、C和D雖然與地球有關,但不是由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直接決定的。因此,正確答案是B。6、下列哪個因素不是地球宇宙環(huán)境對地球生命存在的影響?A.地球的磁場B.日照條件C.地球的體積D.地球的引力答案:C解析: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對地球生命存在的影響包括地球的磁場保護生物免受宇宙輻射傷害、日照條件提供能量支持生命活動和地球的引力維持大氣層穩(wěn)定等。地球的體積雖然影響地球的引力,但它本身不是直接影響生命存在的因素。因此,正確答案是C。7、地球在其公轉軌道上的運行速度是()。A、恒定不變B、近日點時最快,遠日點時最慢C、遠日點時最快,近日點時最慢D、隨著緯度變化而變化答案:B解析:地球在其公轉軌道上的運行速度是變化的,近日點時速度最快,遠日點時速度最慢。這是因為地球在橢圓形軌道上運行,近日點距離太陽較近,地球受到的引力較大,因此運行速度加快;相反,在遠日點距離太陽較遠,引力較小,地球的運行速度變慢。故選B。8、下列哪項不是地球成為太陽系中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的條件之一?()A、適中的質量B、恰當位置,處于宜居帶內C、適宜的大氣成分和壓力D、強烈的磁場答案:D解析:地球之所以能夠支持生命存在,主要是因為:適中的質量使地球擁有足夠的重力保持大氣;處于適宜的位置,即太陽的宜居帶內,使得地球表面溫度適宜;適合的大氣成分和壓力也為生命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強烈的磁場雖然保護了地球免受太陽風的直接沖擊,但并不是地球成為宜居行星的直接條件。故選D。9、題干:關于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太陽的引力使地球保持橢圓形軌道B.太陽輻射為地球生物提供了能量來源C.太陽風使得地球磁場更加不穩(wěn)定D.太陽的活動周期直接影響地球天氣變化答案:B解析:太陽輻射是地球生物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動力,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其他選項描述的現象雖然與太陽有關,但不是太陽對地球的主要影響。A項中地球的橢圓形軌道是由地球自身的旋轉和引力相互作用形成的,而非僅由太陽的引力造成。C項中的太陽風確實會影響地球磁場,但這不是太陽對地球的主要影響。D項中太陽活動周期確實會對地球氣候產生影響,但直接影響的是地球的氣候,而非天氣變化。因此,正確答案是B。10、題干:下列對地球運動學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地球圍繞太陽公轉B.地球自轉一天C.地軸與太陽光線始終保持45°的夾角D.自轉引起晝夜交替答案:C解析: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是正確的(A),地球自轉一天也是正確的(B),自轉引起晝夜交替也是正確的(D)。然而,地軸與太陽光線的夾角并不是始終保持45°。地軸與太陽光線垂直的點稱為夏至點,此時夾角為0°;而在冬至點,夾角達到最大化約23.5°。因此,選項C描述不正確。正確答案是C。11、地球在宇宙中與其他天體相比,具有以下哪個特點?A.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B.地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C.地球是唯一有固體表面的行星D.地球是唯一具有液態(tài)水的行星答案:D解析:地球之所以能成為生命存在的星球,與其具有液態(tài)水這一特點密不可分。地球的適中距離使得其表面溫度適宜,使得水可以以液態(tài)形式存在,為生命的誕生和發(fā)展提供了必要條件。而其他選項中,地球并非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也不是唯一有固體表面或唯一有生命的行星。1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以下哪個因素會導致晝夜長短的變化?A.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B.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的變化C.地球公轉軌道的變化D.地球表面緯度的變化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的變化是導致晝夜長短變化的主要原因。當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較大時,太陽直射點距離赤道較遠,導致極圈內出現極晝和極夜現象。當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較小時,太陽直射點接近赤道,全球各地晝夜長短趨于相等。其他選項中,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地球公轉軌道的變化以及地球表面緯度的變化均不會導致晝夜長短的變化。13、太陽源源不斷地向外輻射能量,主要的輻射形式是()。A、太陽風B、紫外線C、紅外線D、電磁波答案:D、電磁波解析: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釋放,其中波長范圍涵蓋了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等,但是主要的輻射形式依然是電磁波。太陽風是太陽釋放的帶電粒子流,而紫外線和紅外線雖然也是太陽輻射的一部分,但并非主要形式。14、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是()。A、12個月B、1年C、180天D、365.25天答案:B、1年解析: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定義為一年,大約是365.25天,這是構成我們日常生活日歷的基礎。我們需要每四年來增加一天(即閏年的發(fā)生)來調整與太陽年之間的差異。15、地球位于太陽系的哪個層次?A.恒星層B.行星層C.環(huán)形層D.星系層答案:B解析: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因此它位于行星層。其他選項分別是恒星、行星外的帶狀結構(環(huán)形層)和太陽系外的星系層,都不符合地球的定位。16、以下哪個因素對地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大?A.太陽活動B.地球自轉C.地球傾斜D.地球公轉速度答案:A解析:太陽活動,如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對地球氣候有顯著影響。它們會改變地球的熱量平衡,影響地球氣候變化。地球自轉、地球傾斜和地球公轉速度雖然也對地球氣候有影響,但影響相對較小,因此選擇A最為合適。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重要性(1)請簡述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并說明這一位置對地球形成適宜生命環(huán)境的影響。(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是多少?這一周期對地球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3)地球自轉的速度是多少?自轉對地球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答案:(1)地球位于太陽系的第三顆行星,距離太陽適中,這使得地球表面溫度適宜,同時地球具有較厚的大氣層,能夠有效阻擋宇宙輻射和微流星體的撞擊,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是一年。這一周期導致了四季的變化,使得地球表面溫度分布均勻,有利于生物的生長發(fā)育。(3)地球自轉的速度是每小時約1670公里。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這對生物節(jié)律的形成和地球氣候的調節(jié)具有重要作用。解析:(1)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使其能夠接收到適量的太陽輻射,既不過熱也不過冷,同時地球的大氣層能夠保護地表免受宇宙輻射和微流星體的危害,這些條件共同促進了生命的演化。(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是一年,這個周期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進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這種溫度變化為不同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是農業(yè)生產的重要依據。(3)地球自轉的速度相對較快,這使得地球表面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這種周期性的變化對生物的生物鐘形成和地球氣候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都具有重要意義。例如,生物體內的生物鐘根據晝夜變化調節(jié)生理活動,而大氣環(huán)流和洋流的形成也與地球自轉有關。第二題題目: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地球與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在宇宙環(huán)境中的獨特地理位置和條件。并討論這些條件如何為地球生命的演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答案:1.距離和位置地球位于太陽系的適居帶(LifeZone)內。適居帶是指一個行星與恒星的距離適中的區(qū)域,在該區(qū)域內行星表面溫度適宜液態(tài)水存在。這也被稱為“宜居帶”或“生命帶”,地球位于太陽的內外適居帶邊界之間,離太陽不太遠也不太近。距離太陽適中的地表溫度使得地球上存在液態(tài)水,這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并演化的先決條件之一。2.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月亮的特殊關系:不同于其他行星,地球有一個月球,地月系統(tǒng)的引力作用導致地球上潮汐現象。潮汐環(huán)境影響了地球上的水循環(huán)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對地球環(huán)境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月球的存在還保障了地球保持穩(wěn)定的空間自轉軸傾角,避免了極端的季節(jié)變化。地磁場的保護作用:地球擁有一個強有力的磁場,可以有效阻擋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防止它們侵蝕地球atmosphere,從而保護地表的生命免受宇宙Radiation的直接傷害,維持地表溫度的穩(wěn)定。3.溫室效應的作用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夠吸收地面放出的紅外輻射,使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創(chuàng)造出適宜生命存在的溫室效應。這也是地球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相比所特有的氣候條件之一。解析:1.科學角度本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從科學的角度深入探討地球在太陽系中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條件。通過對太陽系內其他行星的分析與對比,詳細描述地球在適宜生命存在的條件方面的獨特性。運用具體數據和科學理論解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如何決定其生命的演化條件。2.分析與寫作技巧結構清晰:答案需要結構清晰,一般來說,可以按照距離和位置、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溫室效應的作用這三個大方面進行分條闡述。使用專業(yè)術語:在敘述過程中,要盡量使用科學術語,如“適居帶”、“潮汐現象”、“地磁場”、溫室效應等,這樣不僅能夠使答案內容的專業(yè)性更強,還能讓答案看起來更加有說服力。舉例說明:可以直接引用或結合具體的研究成果、天文學現象等來舉例說明,使答案更加豐富、立體。通過該題的解答,能夠綜合鞏固對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的理解,提高解析復雜科學問題的能力。第三題題目:解釋地球自轉和公轉對地球表面產生的主要地理現象。答案: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主要包括:1.晝夜更替:因為地球不停地自轉,面對于太陽的那一半地球處于白天,而背對太陽的那一半處于黑夜,形成晝夜的交替。2.時間差異:由于地球自轉導致不同經度的地方太陽升起和落下的時間不同,所以形成了時間上的差異。3.地轉偏向力:地球在自轉過程中,物體由于慣性會沿著曲線運動,這就產生了地轉偏向力,使得地球上水平運動的物體發(fā)生了偏轉。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主要包括:1.四季變化: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了地球公轉軌道上的不同位置,導致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強度不同,形成了四季。2.五帶劃分:地球公轉軌道的傾斜角度導致了不同緯度地區(qū)太陽高度角的不同,形成了熱帶、溫帶和寒帶三個溫度帶的劃分。3.晝夜長短變化:地球公轉使得地球在一年中不同時間對于太陽的角度不同,從而導致晝夜的長短發(fā)生周期性變化。解析:本題考查了地球自轉和公轉對地球表面產生的地理現象。解答時需要分別解釋地球自轉和公轉引起的現象,并給出相應的科學解釋。1.地球自轉導致的現象:晝夜更替是因為地球自轉使得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時間差異是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區(qū)相對于同一恒星(如北極星)的位置不同,導致各自面對的方向不同,從而產生了不同的太陽時間。地轉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使得地球上水平運動的物體受到偏向力影響,運動軌跡發(fā)生偏轉。2.地球公轉導致的現象:四季變化是因為地球在公轉時,不同位置對太陽的輻射接收強度不同,導致地球上不同地區(qū)溫度和氣候的差異。五帶劃分是根據不同緯度地區(qū)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不同而劃分的。晝夜長短變化是因為地球在公轉過程中,不同緯度地區(qū)對于太陽的角度不同,導致日夜長度發(fā)生變化。通過以上解析,可以得出地球自轉和公轉對地球表面產生了晝夜更替、四季變化、時間差異、五帶劃分和晝夜長短變化等重要的地理現象?!兜诙?jié)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中,以下哪項不是由地球自轉直接引起的?A、晝夜更替B、時差C、四季變化D、五帶劃分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A、自西向東B、自東向西C、南北方向旋轉D、不規(guī)則旋轉3、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不包括以下哪一項?A、晝夜更替B、時間差異C、四季變化D、太陽東升西落4、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時間不同,這是因為地球自轉導致:A、不同地區(qū)的自轉速度不同B、不同地區(qū)的公轉速度不同C、不同地區(qū)的日照時間不同D、不同地區(qū)的自轉方向不同5、地球上存在時差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轉產生的經度差B、地球公轉產生的四季變化C、地球俯視地球表面產生的視覺錯覺D、地球表面溫度的差異6、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地球自轉地理意義的是:A、晝夜交替B、產生時差C、地轉偏向力D、海陸變遷7、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的是:A.晝夜更替B.四季更替C.地球上的水平運動物體發(fā)生偏向D.地球上的正午太陽高度角隨時間變化8、以下關于地球自轉速度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軸與地球表面的夾角是66.5°B.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4秒C.地球自轉速度從赤道到兩極逐漸減小D.地球自轉速度在春分和秋分時達到最快9、題目:在地球自轉過程中,以下哪個現象屬于由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A.四季更替B.潮汐C.地球的晨昏線D.時區(qū)10、題目:以下哪種現象不是由于地球自轉而產生的?A.地帶性差異B.地轉偏向力C.地球上的科氏效應D.晝夜更替1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A.自西向東B.自東向西C.順時針D.逆時針12、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A.12小時B.24小時C.36小時D.48小時13、下列現象中,與地球自轉不直接相關的是()A、日出日落的現象B、時間差異的產生C、四季更替的變化D、晝夜交替的現象14、由于地球自轉,地球上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A、晝夜長短的變化B、地轉偏向力C、氣溫的季節(jié)變化D、太陽高度角的變化15、以下關于地球自轉的正確說法是()A.地球自轉速度在赤道上最快B.地球自轉速度從赤道到極點逐漸變小C.地球自轉速度全年保持不變D.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為365天16、下列現象中屬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A.四季變化B.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C.晝夜交替D.潮汐現象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分析地球自轉對以下地理現象的影響,并舉例說明。1.海陸分布2.氣候分布3.時差第二題題目:試分析地球自轉對晝夜交替和時間差異的影響。第三題題目:地球自轉對地區(qū)氣候產生哪些影響?結合實例說明。《第二節(jié)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中,以下哪項不是由地球自轉直接引起的?A、晝夜更替B、時差C、四季變化D、五帶劃分答案:D解析:地球自轉引起的地理現象主要包括晝夜更替、時差和地轉偏向力。四季變化和五帶劃分是由地球的公轉產生的,與地球自轉無關。因此,選項D不是由地球自轉直接引起的現象。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A、自西向東B、自東向西C、南北方向旋轉D、不規(guī)則旋轉答案:A解析: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這個方向是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的原因。因此,選項A是正確答案。3、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不包括以下哪一項?A、晝夜更替B、時間差異C、四季變化D、太陽東升西落答案:C解析:四季變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轉和地軸傾斜角度造成的。而晝夜更替、時間差異和太陽東升西落這些現象都是地球自轉引起的。4、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時間不同,這是因為地球自轉導致:A、不同地區(qū)的自轉速度不同B、不同地區(qū)的公轉速度不同C、不同地區(qū)的日照時間不同D、不同地區(qū)的自轉方向不同答案:A解析:地球自轉是穩(wěn)定的,所有地方的自轉方向和速度都是一致的,但各個經度位置到達太陽直射點的時間不同,導致各個位置的時間不同,即產生了時差。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公轉也影響正午日照時間,但題干問的是自轉導致的現象,因此選自轉導致的時間差異最為合適。5、地球上存在時差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轉產生的經度差B、地球公轉產生的四季變化C、地球俯視地球表面產生的視覺錯覺D、地球表面溫度的差異答案:A解析: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qū)由于地球自轉而產生了時間差異,即經度差導致時差。經度每隔15°,時間差約為1小時。因此,地球自轉產生的經度差是造成時差的主要原因。選項A正確。6、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地球自轉地理意義的是:A、晝夜交替B、產生時差C、地轉偏向力D、海陸變遷答案:D解析:地球自轉具有以下地理意義:產生晝夜交替、產生時差、形成地轉偏向力。而海陸變遷屬于地球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結果,與地球自轉無直接關系。因此,選項D不屬于地球自轉地理意義,符合題目要求。7、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的是:A.晝夜更替B.四季更替C.地球上的水平運動物體發(fā)生偏向D.地球上的正午太陽高度角隨時間變化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主要包括晝夜更替、地球上的水平運動物體發(fā)生偏向和地球上的正午太陽高度角隨時間變化。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因此選B。8、以下關于地球自轉速度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軸與地球表面的夾角是66.5°B.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4秒C.地球自轉速度從赤道到兩極逐漸減小D.地球自轉速度在春分和秋分時達到最快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4秒,這是恒星日的時間。選項A描述的是地球公轉的傾角,選項C描述的是地球自轉速度的分布情況,選項D描述的是地球自轉速度的極值情況。因此,正確答案是B。9、題目:在地球自轉過程中,以下哪個現象屬于由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A.四季更替B.潮汐C.地球的晨昏線D.時區(qū)答案:D解析:地球自轉導致地球上的位置時間不同,因此產生了時區(qū)這一地理現象。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轉和地球軸傾斜引起的;潮汐是由月球引力與地球自轉共同作用產生的;地球的晨昏線則是由于地球大氣對太陽光的散射和反射形成的。10、題目:以下哪種現象不是由于地球自轉而產生的?A.地帶性差異B.地轉偏向力C.地球上的科氏效應D.晝夜更替答案:A解析:地帶性差異主要是受緯度、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制約,而不是由地球自轉直接產生的。地轉偏向力、科氏效應是由地球自轉產生的,使得地球上水平運動的物體發(fā)生側向偏轉;晝夜更替也是地球自轉的直接結果。1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A.自西向東B.自東向西C.順時針D.逆時針答案:A解析: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這是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這個方向導致了地球上的晝夜更替和時差。12、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A.12小時B.24小時C.36小時D.48小時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4小時,這是地球自轉的周期。這個周期決定了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天”的時間長度。13、下列現象中,與地球自轉不直接相關的是()A、日出日落的現象B、時間差異的產生C、四季更替的變化D、晝夜交替的現象答案:C解析:四季更替的變化主要由地球公轉引起,而不是地球自轉。14、由于地球自轉,地球上產生了哪些地理現象?()A、晝夜長短的變化B、地轉偏向力C、氣溫的季節(jié)變化D、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答案:B解析:地轉偏向力是地球自轉產生的直接地理效應,表現為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晝夜長短的變化、氣溫的季節(jié)變化和太陽高度角的變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轉和地軸傾斜引起,而不是地球自轉的直接結果。15、以下關于地球自轉的正確說法是()A.地球自轉速度在赤道上最快B.地球自轉速度從赤道到極點逐漸變小C.地球自轉速度全年保持不變D.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為365天答案:B解析:地球自轉速度在赤道最快,約為0.5公里/秒,隨著緯度的增加,速度逐漸減小,在極點速度降為0。因此,選項B正確。選項A、C、D的說法均不正確。赤道上的自轉速度最快,而不是整個地球;地球自轉速度隨緯度的增加而減??;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為23小時56分4秒,而不是365天。16、下列現象中屬于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A.四季變化B.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C.晝夜交替D.潮汐現象答案:C解析: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主要是晝夜交替。選項A、B、D分別是地球軌道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四季變化是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是由于地球自轉軸的傾斜角度變動的結果,潮汐現象則是由于地球與月球、太陽的相互作用產生的。因此,選項C是正確答案。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分析地球自轉對以下地理現象的影響,并舉例說明。1.海陸分布2.氣候分布3.時差【答案】1.海陸分布:地球自轉導致了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不均。地球自轉使得陸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明顯的分界,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中間區(qū)域,而海洋則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這是因為地球自轉導致的地轉偏向力使得水向赤道流動,形成了廣闊的海洋;同時,陸地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較小,因此陸地分布較為分散。2.氣候分布:地球自轉對氣候分布產生了重要影響。地球自轉導致太陽輻射在不同緯度上的分布不均,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例如,赤道附近由于太陽輻射強烈,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而極地地區(qū)由于太陽輻射較弱,形成了寒冷的極地氣候。此外,地球自轉還導致了大氣環(huán)流的形成,如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低氣壓帶等,這些大氣環(huán)流對全球氣候分布產生了重要影響。3.時差:地球自轉導致了時差的產生。由于地球自轉,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時刻所接受的太陽輻射量不同,從而產生了時差。例如,我國東部地區(qū)由于靠近太平洋,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較多,因此時間較西部地區(qū)要早;而我國西部地區(qū)由于地處內陸,接受到的太陽輻射較少,因此時間較東部地區(qū)要晚?!窘馕觥勘绢}主要考查地球自轉對海陸分布、氣候分布和時差的影響。地球自轉導致的海陸分布不均,使得陸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明顯的分界;地球自轉對氣候分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太陽輻射分布不均和大氣環(huán)流的形成;地球自轉導致了時差的產生,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區(qū)的時間存在差異。在解答本題時,需要結合地球自轉的特點,分析其對相關地理現象的影響。第二題題目:試分析地球自轉對晝夜交替和時間差異的影響。答案:地球自轉對晝夜交替和時間差異的影響如下:1.晝夜交替:地球本身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并且在自身軸線上自西向東不停地自轉。由于地球自轉,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不同位置的時間不同,導致地球上不同地區(qū)經歷晝和夜的變化。當某一片土地上太陽光直射,則該地進入白晝,而地球上另一側則處于黑夜。隨著地球自轉,原來處于白天的地區(qū)逐漸遠離太陽,進入黑夜;原來處于黑夜的地區(qū)逐漸接近太陽,進入白晝,整個地球表面充滿等長的白天和黑夜。2.時間差異:由于地球是一個球體,其自轉軸并不是垂直于其公轉軌道面,因此赤道附近的地區(qū)經歷了最短的晝夜時間,而極地地區(qū)晝夜時間最明顯。在地球上不同的經度區(qū)域,它們都在同時自轉,但以不同的速度移動。因此,當一個地點是白天時,相鄰的經度可能會是夜晚。地球上建立起了時區(qū)系統(tǒng),以協(xié)調這些時差。全球被劃分為24個時區(qū),每個時區(qū)覆蓋15度經度范圍,并統(tǒng)一了時間。每個時區(qū)之間存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差,從而保證了24小時的國際統(tǒng)一時間。解析:解答該題時需要全面、簡潔地分析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的關系,以及地球自轉與時間差異的關系。解釋時要緊密結合地理學知識,注意闡述清楚晝夜交替的原因是太陽光沿地球表面的移動,而并非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改變。同樣,解析時間差異的原因也應準確解釋不同地區(qū)的時差來自于地球自轉產生的不同時間表現。第三題題目:地球自轉對地區(qū)氣候產生哪些影響?結合實例說明。答案:1.地球自轉導致日照時間差異:由于地球自轉,各地晝夜更替時間不同。例如,我國不同地區(qū)在同一時刻的日照時間差異很大,北方地區(qū)的日照時間普遍比南方地區(qū)短。2.地球自轉形成海陸分布差異:地球自轉導致地球表面海陸分布不均,從而影響了地區(qū)氣候。例如,陸地地區(qū)氣溫變化比海洋地區(qū)更加劇烈,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形成與海陸分布密切相關。3.地球自轉產生地球自轉偏向力: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球自轉偏向力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氣、水流和風等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對地區(qū)氣候產生重要影響。例如,北半球氣流偏東,南半球氣流偏西,便是由地球自轉偏向力造成的。實例:1.我國南方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北方地區(qū)氣候寒冷干燥,這與地球自轉造成的日照時間差異有關。2.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區(qū)為熱帶草原氣候,西部內陸地區(qū)為熱帶沙漠氣候,這是由于地球自轉導致的陸地氣候特點。3.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流和北歐的北大西洋環(huán)流均受到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使得這兩地區(qū)氣候溫和濕潤,成為世界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qū)之一。解析:本題考查地球自轉對地區(qū)氣候的影響。通過分析地球自轉導致日照時間差異、海陸分布差異和地球自轉偏向力等因素,結合實例說明這些因素對地區(qū)氣候產生的影響。在實際解答中,要注意準確描述地球自轉各因素對氣候的具體影響,并舉例說明?!兜谌?jié)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題干:地球公轉的周期是:A.一年B.24小時C.24分鐘D.6小時2、題干: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不包括以下哪項?A.春分B.夏至C.晝夜長短變化D.五帶的形成3、地球公轉的軌道形狀是:A、完美的圓形B、完美的橢圓形C、近似的圓橢圓形D、不規(guī)則的曲線4、地球公轉過程中,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時,我國正處于哪個季節(jié)?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之一是:A、晝夜長短的變化B、五帶的劃分C、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D、四季的變化6、以下關于地球公轉方向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B、地球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不同,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公轉方向自東向西C、地球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相同,都是自東向西D、地球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不同,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公轉方向自西向東7、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中,下列哪項現象與地球公轉無關?A.四季變化B.晝夜更替C.五帶劃分D.海洋潮汐8、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中,下列哪項是由于地球公轉造成的?A.五帶劃分B.地理緯度C.海陸分布D.時差9、題目:下列哪個節(jié)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并且北京正午太陽高度達到全年最大值?A.夏至日B.春分日C.秋分日D.冬至日10、題目:地球公轉到遠日點附近的時間大約是?A.1月初B.7月初C.4月初D.10月初11、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稱為一個()A.太陽年B.地球年C.回歸年D.恒星年12、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稱為()A.赤道面B.黃道面C.赤緯面D.極面13、地球公轉周期為一年,以下關于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中,不屬于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是:A.四季變化B.晝夜長短變化C.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D.極晝極夜現象14、地球繞太陽公轉時,以下關于地球公轉速度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速度在近日點時最快B.地球公轉速度在遠日點時最快C.地球公轉速度在春分時最快D.地球公轉速度在夏至時最快15、關于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導致了晝夜交替現象B、地球公轉導致了四季變化C、地球公轉直接決定了地球上的降水分布D、地球公轉導致了潮汐現象16、由于地球公轉,南半球的季節(jié)與北半球相反的原因是()A、地球公轉方向為自西向東B、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有一定的夾角C、地球的半球區(qū)分界線為赤道D、公轉周期為一年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分析以下材料,說明地球公轉對地球五帶劃分的影響。材料:夏至時,北半球各地晝長最大,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現象;冬至時,南半球各地晝長最大,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現象;春分和秋分時,全球晝夜平分,各地晝夜長相等。第二題題目:地球公轉對我國的農業(yè)生產有哪些影響?結合地理知識,分析我國不同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如何適應地球公轉帶來的變化。第三題題目:結合資料,簡述地球公轉引起的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并分析季節(jié)變化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兜谌?jié)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題干:地球公轉的周期是:A.一年B.24小時C.24分鐘D.6小時答案:A解析:地球公轉的周期是一年,即地球圍繞太陽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這是地球產生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的原因。其他選項B、C、D分別是地球自轉的周期、地球自轉一周所需時間和不存在的周期,故選A。2、題干: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不包括以下哪項?A.春分B.夏至C.晝夜長短變化D.五帶的形成答案:A解析: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包括晝夜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四季的更替以及五帶的形成。春分是地球公轉過程中的一種時間點,而不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因此選A。晝夜長短變化、夏至和五帶的形成都是地球公轉產生的結果。3、地球公轉的軌道形狀是:A、完美的圓形B、完美的橢圓形C、近似的圓橢圓形D、不規(guī)則的曲線答案:B解析: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近似橢圓形的軌道,這個結論來源于開普勒第一定律,即橢圓定律。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4、地球公轉過程中,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時,我國正處于哪個季節(jié)?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B解析: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的時間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大約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因此,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時,正是北半球的夏季。5、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之一是:A、晝夜長短的變化B、五帶的劃分C、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D、四季的變化答案:C解析: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主要體現在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四季的形成。所以C選項正確。晝夜長短的變化和五帶的劃分與日地相對位置有關,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則是由于地球公轉。6、以下關于地球公轉方向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B、地球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不同,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公轉方向自東向西C、地球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相同,都是自東向西D、地球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不同,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公轉方向自西向東答案:A解析:地球公轉的方向與自轉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北極星來判斷地球的公轉方向。7、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中,下列哪項現象與地球公轉無關?A.四季變化B.晝夜更替C.五帶劃分D.海洋潮汐答案:B解析:四季變化、五帶劃分和海洋潮汐都與地球公轉有關。四季變化和五帶劃分是由于地球公轉時,地球與太陽的距離變化和地球軸傾斜造成的。海洋潮汐雖然與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有關,但間接上也受到地球公轉的影響。而晝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轉造成的,與地球公轉無關。因此,選項B是正確答案。8、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中,下列哪項是由于地球公轉造成的?A.五帶劃分B.地理緯度C.海陸分布D.時差答案:A解析:五帶劃分是由于地球公轉時,地球表面接受太陽輻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的。地球公轉使得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導致不同緯度地區(qū)接受太陽輻射的熱量不同,形成了熱帶、溫帶和寒帶。而地理緯度、海陸分布和時差主要是由地球自轉造成的。因此,選項A是正確答案。9、題目:下列哪個節(jié)氣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并且北京正午太陽高度達到全年最大值?A.夏至日B.春分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A.夏至日解析:夏至日通常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北京正午太陽高度達到全年最大值。10、題目:地球公轉到遠日點附近的時間大約是?A.1月初B.7月初C.4月初D.10月初答案:B.7月初解析:地球公轉的近日點大約在每年1月初,而遠日點則大約在每年7月初。地球在遠日點附近時,距離太陽最遠,公轉速度相對較慢。11、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稱為一個()A.太陽年B.地球年C.回歸年D.恒星年答案:A解析: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稱為一個“太陽年”,地球圍繞太陽轉動一周即365.24天為一年,所以A選項是正確答案。12、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稱為()A.赤道面B.黃道面C.赤緯面D.極面答案:B解析: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稱為“黃道面”,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平面,因此B選項是正確答案。赤道面是地球自轉的平面,而赤緯面和極面則與地球赤道無關。13、地球公轉周期為一年,以下關于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中,不屬于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是:A.四季變化B.晝夜長短變化C.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D.極晝極夜現象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四季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和極晝極夜現象都是由于地球公轉產生的。而晝夜長短變化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故選B。14、地球繞太陽公轉時,以下關于地球公轉速度的描述中,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速度在近日點時最快B.地球公轉速度在遠日點時最快C.地球公轉速度在春分時最快D.地球公轉速度在夏至時最快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地球公轉速度。由于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的,所以地球公轉速度在近日點時最快,在遠日點時最慢。春分和夏至是地球公轉過程中兩個特定的時刻,與地球公轉速度無關。故選A。15、關于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導致了晝夜交替現象B、地球公轉導致了四季變化C、地球公轉直接決定了地球上的降水分布D、地球公轉導致了潮汐現象答案:B解析:地球的公轉運動是圍繞太陽的運動,其周期為一年,由此形成了四季的變化。選項A講的是地球自轉的現象,與公轉無關;選項C中的降水分布更多是由大氣環(huán)流、地形等因素決定;選項D中的潮汐現象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作用產生的。16、由于地球公轉,南半球的季節(jié)與北半球相反的原因是()A、地球公轉方向為自西向東B、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有一定的夾角C、地球的半球區(qū)分界線為赤道D、公轉周期為一年答案:B解析:地球公轉時,地軸呈23.5度的傾斜角,既不指向太陽也不背離太陽,使得陽光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造成了四季的更替。當某半球的太陽直射點不斷北移時,該半球為夏季,而另一個半球則為冬季,因此南半球的季節(jié)與北半球正好相反,這一現象是由地軸傾斜角度造成的。選項A、C和D都與題意關聯不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分析以下材料,說明地球公轉對地球五帶劃分的影響。材料:夏至時,北半球各地晝長最大,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現象;冬至時,南半球各地晝長最大,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現象;春分和秋分時,全球晝夜平分,各地晝夜長相等。答案:1.地球公轉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做周期性移動,使各地獲得太陽輻射的多少和分布不均,從而影響氣溫的變化;2.冬至時,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現象;3.夏至時,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現象;4.春分和秋分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全球晝夜平分。解析:本題主要考察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涉及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通過對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地球公轉導致的不同季節(jié)和帶狀區(qū)域。解答本題要熟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對氣溫分布的影響。材料中的信息表明,地球公轉導致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導致不同地區(qū)氣溫變化和晝夜長短的差異。因此,地球公轉對地球五帶劃分具有重要影響。第二題題目:地球公轉對我國的農業(yè)生產有哪些影響?結合地理知識,分析我國不同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如何適應地球公轉帶來的變化。答案:1.地球公轉對我國的農業(yè)生產有以下影響:(1)季節(jié)變化:地球公轉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使得我國各地季節(jié)變化明顯,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和收獲。(2)晝夜長短變化:地球公轉使得我國各地晝夜長短變化,有利于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地球公轉使得我國各地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影響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光照強度。2.我國不同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適應地球公轉帶來的變化如下:(1)北方地區(qū):由于冬季日照時間較短,正午太陽高度角較低,北方地區(qū)農業(yè)生產主要依靠冬季溫室大棚種植和調整播種期,延長生長期。(2)南方地區(qū):由于冬季日照時間較長,正午太陽高度角較高,南方地區(qū)農業(yè)生產主要依靠調整播種期,充分利用冬季光照資源,提高產量。(3)青藏高原地區(qū):由于海拔高,太陽輻射強,青藏高原地區(qū)農業(yè)生產主要依靠耐寒、耐旱作物,如青稞、豌豆等,適應高寒氣候。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球公轉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及我國不同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適應策略。通過分析地球公轉帶來的季節(jié)變化、晝夜長短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可以得出地球公轉對農業(yè)生產的有利影響。同時,結合我國不同地區(qū)的氣候特點和農業(yè)生產條件,分析出不同地區(qū)如何適應地球公轉帶來的變化。答案中提到的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和青藏高原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適應策略,體現了我國農業(yè)生產的地域差異和適應性。第三題題目:結合資料,簡述地球公轉引起的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并分析季節(jié)變化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答案:地球公轉引起的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雖然軌道幾乎橢圓形,但假設為圓形,地球是一個傾斜的行星(地軸與其軌道平面的夾角約為23.5°),這個傾斜角度導致太陽的直射點也在一年中赤道至回歸線之間移動。具體來說,當地球在其軌道上運動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會經歷以下變化:1.春分點(3月21日左右):太陽直射赤道。2.夏至點(6月22日左右):北半球直接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這是北半球的夏季。3.秋分點(9月23日左右):太陽再次直射赤道。4.冬至點(12月22日左右):南半球直接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這是南半球的夏季。這個變化過程導致不同地區(qū)受到太陽輻射的強度和時長不同,從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季節(jié)變化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季節(jié)變化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條件,具體影響如下:1.溫度變化:溫度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季節(jié)變化帶來的溫度變化決定了作物的生長周期和成熟期。夏季氣溫高,有利于某些作物的快速生長,而冬季低溫則可能對某些作物不利,迫使它們進入休眠狀態(tài)。2.降水變化:不少地區(qū)的降水分布與季節(jié)同步,夏季由于降水較多、雨量充沛,有利于作物生長;相反,冬季降水較少,可能會影響作物生長,尤其是需水量大的作物。3.日照時長變化:季節(jié)變化引起的日照時長變化,也會影響到植物的生長周期。春季和夏季,日照時間長,有利于植物積累能量和快速生長;秋季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植物開始進入休眠或者部分植物會提前收獲。4.生物多樣性:不同的季節(jié)適宜不同類型的作物生長,季節(jié)變化所帶來的時間上的套餐,使得各種生根、生長、豐收的活動占滿每一季節(jié),形成了不同地區(qū)農業(yè)活動的多樣性。因此,人類根據季節(jié)的變化來規(guī)劃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獲時間,合理利用季節(jié)間的變化,是實現作物高產穩(wěn)產的重要手段。解析:此題要求分析地球公轉導致的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并說明這些變化如何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分析時需要注意要點完整,不僅概述了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還詳細解釋了季節(jié)變化帶來的具體影響。解析中的四個分點分別從溫度、降水、日照時長以及生物多樣性四個方面展開說明,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季節(jié)變化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兜谝还?jié)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巖石類型中,屬于沉積巖的是()。A、花崗巖B、石灰?guī)rC、玄武巖D、片麻巖2、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的基本關系是()。A、巖石圈運動不會影響地表形態(tài)B、地表形態(tài)是由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C、地表形態(tài)只由外力作用形成D、地表形態(tài)完全由內力作用形成3、題干:以下哪種巖石屬于沉積巖?A.花崗巖B.頁巖C.珍珠巖D.橄欖巖4、題干:地球表面的巖石圈是由以下哪幾層組成?A.地殼、巖石圈B.地殼、地幔、巖石圈C.地殼、地幔D.地幔、地核5、下列哪種巖石是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A.砂巖B.大理巖C.花崗巖D.頁巖6、關于斷層構造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斷層不會影響河流流向B.斷層可導致地形陡峭,形成山嶺或峽谷C.斷層使地表變得平坦D.斷層對地表形態(tài)無明顯影響7、下列關于地殼和巖石圈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地殼是巖石圈的一部分,由地幔和地核組成B.地殼是地球最外層的固體殼層,主要由硅酸鹽巖石組成C.巖石圈是由地殼和地幔頂部組成的,厚度不均勻D.地核位于地球內部最深處,由液態(tài)的巖漿組成8、以下哪種地質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作用最為顯著?()A.地殼運動B.沉積作用C.侵蝕作用D.火山噴發(fā)9、下列巖石中,屬于沉積巖的是()A.花崗巖B.石灰?guī)rC.玄武巖D.片麻巖10、大陸漂移說是由下列哪位學者提出的?A.達·芬奇B.魏格納C.哥倫布D.牛頓11、下列關于巖石圈的說法錯誤的是:A.巖石圈是地球最外層的固體圈層B.巖石圈主要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C.巖石圈厚度在地表較厚,在海洋地區(qū)較薄D.巖石圈的地殼分為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12、下列關于地表形態(tài)形成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表形態(tài)主要由地球重力影響形成B.地表形態(tài)是由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C.地表形態(tài)主要受氣候和地貌影響形成D.地表形態(tài)主要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13、關于巖石圈的描述,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A.巖石圈僅包括地殼部分B.巖石圈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的固體巖石組成C.巖石圈完全由巖漿巖構成D.巖石圈在地球各處厚度均勻14、下列哪一項不是影響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因素?A.地殼運動B.氣候變化C.生物活動D.星體引力15、下列關于地殼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殼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B.地殼主要由硅酸鹽類巖石組成C.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00公里D.地殼的密度比上地幔和地核都要大16、以下哪一項是造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主要原因?A.地球自轉B.地球公轉C.地球內部熱力作用D.氣候變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巖石圈在地表形態(tài)形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試分析巖石圈中的不同巖石在地表形態(tài)變化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并舉例說明具體的地質現象。第二題題目:地球的地表形態(tài)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是一系列關于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形成與演變的描述,請判斷哪些描述是正確的,并在括號內打“√”,錯誤的打“×”。(1)板塊構造說是解釋地殼運動的最新理論,認為地球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2)板塊內部地殼相對穩(wěn)定,板塊邊界是地殼活動最劇烈的地帶。()(3)沉積巖是由火山噴發(fā)的熔巖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4)斷層是由于巖體受力超過其承受能力,使得巖體發(fā)生位移而形成的地質構造。()(5)地殼中的元素含量由少到多的排列順序是氧、硅、鋁、鐵、鈣。()第三題題目: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為什么喜馬拉雅山脈至今仍在升高,并且在地質構造上屬于年輕的山脈?《第一節(jié)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巖石類型中,屬于沉積巖的是()。A、花崗巖B、石灰?guī)rC、玄武巖D、片麻巖答案:B解析:沉積巖是由沉積物經過壓實、膠結等方式形成的巖石,常見的有石灰?guī)r、砂巖等。選項A、C、D均為火成巖或變質巖。2、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的基本關系是()。A、巖石圈運動不會影響地表形態(tài)B、地表形態(tài)是由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C、地表形態(tài)只由外力作用形成D、地表形態(tài)完全由內力作用形成答案:B解析:地表形態(tài)是由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和外力作用(如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共同塑造的,因此選項B是正確的。其他選項明顯不正確。3、題干:以下哪種巖石屬于沉積巖?A.花崗巖B.頁巖C.珍珠巖D.橄欖巖答案:B解析:沉積巖是由先成巖遭受侵蝕、風化等作用后沉積下來的碎屑物,經過長時間的壓實、膠結作用而形成的巖石。頁巖是由黏土顆粒經過壓縮和膠結作用形成的,屬于典型的沉積巖。而花崗巖、橄欖巖屬于火成巖,珍珠巖屬于火山巖。因此,正確答案是B。4、題干:地球表面的巖石圈是由以下哪幾層組成?A.地殼、巖石圈B.地殼、地幔、巖石圈C.地殼、地幔D.地幔、地核答案:A解析:地球的外部結構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巖石圈是地球外部圈層的最外層,它主要由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組成,因此巖石圈包括了地殼。選項B和D都不包含地殼在巖石圈的定義中,而選項C只包含地殼和地幔,沒有考慮到巖石圈的完整性。因此,正確答案是A。5、下列哪種巖石是由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A.砂巖B.大理巖C.花崗巖D.頁巖答案:C.花崗巖解析:巖漿巖是由地球內部的熔融物質(即巖漿)冷卻后凝固形成的巖石?;◢弾r是最常見的巖漿巖之一,它通常在地殼深處緩慢冷卻形成,因此晶體較大,質地均勻,主要由長石、石英和云母等礦物組成。而砂巖、頁巖屬于沉積巖,大理巖則是由石灰?guī)r經過變質作用形成的變質巖。6、關于斷層構造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斷層不會影響河流流向B.斷層可導致地形陡峭,形成山嶺或峽谷C.斷層使地表變得平坦D.斷層對地表形態(tài)無明顯影響答案:B.斷層可導致地形陡峭,形成山嶺或峽谷解析:斷層是指巖石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發(fā)生破裂并沿破裂面兩側巖石有相對位移的現象。斷層活動可以顯著改變地表形態(tài),如形成陡峭的山脈或深邃的峽谷。斷層還可能影響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動路徑,以及地震的發(fā)生。選項A、C、D均未準確描述斷層對地表形態(tài)的實際影響。7、下列關于地殼和巖石圈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地殼是巖石圈的一部分,由地幔和地核組成B.地殼是地球最外層的固體殼層,主要由硅酸鹽巖石組成C.巖石圈是由地殼和地幔頂部組成的,厚度不均勻D.地核位于地球內部最深處,由液態(tài)的巖漿組成答案:C解析:巖石圈是由地殼和地幔頂部組成的,其厚度不均勻,地殼是地球最外層的固體殼層,主要由硅酸鹽巖石組成。選項A和D的描述不準確,地殼不是由地幔和地核組成,地核也不是由液態(tài)的巖漿組成。選項B雖然描述了地殼的一部分特征,但未提及巖石圈的概念,故選項C正確。8、以下哪種地質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作用最為顯著?()A.地殼運動B.沉積作用C.侵蝕作用D.火山噴發(fā)答案:C解析:侵蝕作用是指地表巖石和土壤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壞、剝蝕、搬運和沉積的過程。它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作用最為顯著,如河流侵蝕形成峽谷、風化侵蝕形成喀斯特地貌等。選項A的地殼運動主要影響地質構造,選項B的沉積作用主要影響沉積巖的形成,選項D的火山噴發(fā)主要影響火山地貌的形成。因此,選項C正確。9、下列巖石中,屬于沉積巖的是()A.花崗巖B.石灰?guī)rC.玄武巖D.片麻巖答案:B解析:沉積巖是由沉積物在一定地質條件下經壓實、膠結等過程形成的巖石,石灰?guī)r是典型的典型沉積巖。10、大陸漂移說是由下列哪位學者提出的?A.達·芬奇B.魏格納C.哥倫布D.牛頓答案:B解析:大陸漂移說是德國地質學家和氣象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1912年提出的,它主張地球上所有的大陸在古生代或更早以前是連在一起的,后來分裂開來并漂移至現在的位置。11、下列關于巖石圈的說法錯誤的是:A.巖石圈是地球最外層的固體圈層B.巖石圈主要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C.巖石圈厚度在地表較厚,在海洋地區(qū)較薄D.巖石圈的地殼分為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答案:C解析:巖石圈是地球最外層的固體圈層,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大陸地殼相對于海洋地殼來說較厚,因此巖石圈在海洋地區(qū)不如在大陸地區(qū)厚,所以選項C的說法錯誤。其他選項A、B、D都是正確的。12、下列關于地表形態(tài)形成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表形態(tài)主要由地球重力影響形成B.地表形態(tài)是由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C.地表形態(tài)主要受氣候和地貌影響形成D.地表形態(tài)主要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答案:B解析:地表形態(tài)是地球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結果。內力作用如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如風化、侵蝕、堆積等,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地表的形態(tài)。選項B正確描述了地表形態(tài)的形成過程。選項A和C提到的因素雖然也對地表形態(tài)有影響,但不是主要因素。選項D所提到的地球自轉是引力的來源之一,但不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原因。13、關于巖石圈的描述,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A.巖石圈僅包括地殼部分B.巖石圈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的固體巖石組成C.巖石圈完全由巖漿巖構成D.巖石圈在地球各處厚度均勻答案:B解析:巖石圈是指地球表面從地殼到上地幔頂部的一層固體巖石,它不僅限于地殼部分,也包括了上地幔中較為堅硬的部分。因此選項A錯誤,而B正確。巖石圈并非只由一種巖石類型構成,它包含了多種類型的巖石,如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等,故C錯誤。巖石圈的厚度在全球范圍內并不是均勻的,海洋下的巖石圈較薄,大陸下的巖石圈相對較厚,因此D也是錯誤的。14、下列哪一項不是影響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因素?A.地殼運動B.氣候變化C.生物活動D.星體引力答案:D解析: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主要受到內部力量(如地殼運動)和外部力量(如氣候變化、風化作用、侵蝕作用以及生物活動等)的影響。地殼運動可以導致山脈的形成、地震的發(fā)生等地形變化;氣候變化會影響冰川的進退、海平面升降等;生物活動也能通過土壤形成、植物根系擴展等方式改變地形。然而,星體引力雖然對地球上的潮汐有重要影響,但它不是直接影響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15、下列關于地殼的描述,正確的是:A.地殼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B.地殼主要由硅酸鹽類巖石組成C.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00公里D.地殼的密度比上地幔和地核都要大答案:B解析:地殼是地球的最外層,主要由硅酸鹽類巖石組成。選項A中提到的地幔是地殼下面的部分,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選項C中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33公里;選項D中地殼的密度小于上地幔和地核。16、以下哪一項是造成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主要原因?A.地球自轉B.地球公轉C.地球內部熱力作用D.氣候變化答案:C解析: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主要是由地球內部的熱力作用引起的,如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等。選項A和B描述的是地球自轉和公轉,這些因素主要影響地球的氣候和季節(jié)變化;選項D中氣候變化雖然也會對地表形態(tài)產生一定影響,但不是主要原因。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巖石圈在地表形態(tài)形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試分析巖石圈中的不同巖石在地表形態(tài)變化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并舉例說明具體的地質現象。答案:巖石圈中的巖石主要包括三大類: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巖石的物理性質和生成環(huán)境使得它們在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1.火成巖:噴出巖:如玄武巖。這種巖石在火山噴發(fā)后直接冷卻形成。它構成了地球表面的許多火山區(qū),例如維蘇威火山噴發(fā)后的錐形地貌。侵入巖:如花崗巖。巖石在地殼深處冷卻后形成。它們的外露部分常常成為地表的標志性地貌,特別是在大陸內部地區(qū),如美國的花崗巖石柱和中國的一些山地巖層。2.沉積巖:物理沉積:沙礫、泥砂沉積形成砂巖、礫巖等。河流、湖泊沉積如黃河三角洲的形成,是典型的物理沉積案例。生物沉積:珊瑚礁、貝殼等生物遺骸沉積形成石灰?guī)r。珊瑚礁的形成如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展示了生物沉積對地貌形成的影響。3.變質巖:經歷變質作用的巖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重新結晶后生成。如大理巖是由頁巖經過變質作用形成的。這類巖石在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新的地貌特征,比如大理巖的層狀結構可能形成特殊地貌,如石灰?guī)r洞穴和溶洞。解析:結合以上分析,火成巖通過噴出或侵入的形式形成了火山錐和山地,影響地表形態(tài);沉積巖通過物理沉積和生物沉積的方式,形成了河床、海岸線和珊瑚礁等特征地貌,以及對地表進行覆蓋和剝蝕。而變質巖則通過不同的壓力和溫度條件變化,形成了如大理巖那樣具有獨特層理結構的地貌。每種巖石根據其生成環(huán)境和物理特性,參與了地表形態(tài)的形成過程,共同塑造了豐富的、多樣的地貌景觀。第二題題目:地球的地表形態(tài)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是一系列關于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形成與演變的描述,請判斷哪些描述是正確的,并在括號內打“√”,錯誤的打“×”。(1)板塊構造說是解釋地殼運動的最新理論,認為地球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2)板塊內部地殼相對穩(wěn)定,板塊邊界是地殼活動最劇烈的地帶。()(3)沉積巖是由火山噴發(fā)的熔巖冷卻凝固形成的巖石。()(4)斷層是由于巖體受力超過其承受能力,使得巖體發(fā)生位移而形成的地質構造。()(5)地殼中的元素含量由少到多的排列順序是氧、硅、鋁、鐵、鈣。()答案:(1)√(2)√(3)×(4)√(5)×解析:(1)正確。板塊構造說認為地球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是解釋地殼運動的最新理論。(2)正確。板塊內部地殼相對穩(wěn)定,而板塊邊界是地殼活動最劇烈的地帶,會發(fā)生地震、火山等地質現象。(3)錯誤。沉積巖是由外力作用條件下堆積的巖石經過壓實、膠結等過程形成的,不是由火山噴發(fā)的熔巖冷卻凝固形成的。(4)正確。斷層是由于巖體受力超過其承受能力,使得巖體發(fā)生位移而形成的地質構造。(5)錯誤。地殼中元素含量的排列順序應該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這里沒有按照含量由少到多排列。第三題題目: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為什么喜馬拉雅山脈至今仍在升高,并且在地質構造上屬于年輕的山脈?答案:1.板塊構造理論:喜馬拉雅山脈位于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邊界。根據板塊構造理論,地球表面由若干個大板塊組成,這些板塊在地幔對流的作用下不斷移動。當兩個板塊相向而行時會發(fā)生碰撞擠壓,導致地殼隆起形成山脈。2.持續(xù)上升的原因:由于印度板塊仍然以每年約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并俯沖到歐亞板塊之下,這種持續(xù)的碰撞作用使得喜馬拉雅山脈不斷地抬升。據科學家估計,喜馬拉雅山脈每年大約升高1-2厘米。3.年輕山脈的特征: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于大約5000萬年前,相對于地球的歷史而言非常年輕。年輕的山脈通常具有較高的山峰、較陡峭的山坡以及明顯的斷層活動等特征,這些都是喜馬拉雅山脈目前所展現出來的特點。此外,該地區(qū)頻繁發(fā)生的地震活動也是其地質活動性高的表現之一。解析:本題旨在考察學生對于板塊構造理論的理解及其應用能力,同時要求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解釋自然現象。通過回答此題,不僅能夠加深對喜馬拉雅山脈形成過程的認識,還能進一步理解山脈形成的普遍規(guī)律,即板塊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重要力量之一。此外,題目還涉及到地質年齡的概念,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時空觀念,認識到地球表面的變化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兜诙?jié)大氣圈與天氣、氣候》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以下哪種現象屬于大氣垂直運動的結果?()A.雨后彩虹B.雨的形成C.沙塵暴D.冰川融化2、氣候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哪個因素的影響?()A.地球自轉B.地球公轉C.地球磁場D.大氣層厚度3、大氣中能夠反射太陽輻射,減弱地面熱量損失的成分是()。A、氮氣B、氧氣C、二氧化碳D、水汽和懸浮顆粒4、以下哪種天氣系統(tǒng)通常帶來降水,對農業(yè)生產至關重要()。A、臺風B、寒潮C、高壓系統(tǒng)D、鋒面系統(tǒng)5、大氣對地球的直接影響不包括以下哪個?A.溫度調節(jié)B.防射輻射C.水循環(huán)維持D.維持生態(tài)平衡6、以下關于大氣垂直分層特點描述錯誤的是:A.對流層大氣密度最大,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B.平流層以上,大氣層隨著高度增加密度減小,但溫度逐漸升高C.成層現象是由于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發(fā)射特性不同造成的D.對流層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垂直運動較少7、下列哪一項不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A.海陸位置B.地形C.洋流D.人類活動8、關于季風氣候的描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A.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和南部B.季風區(qū)夏季多雨,冬季干燥C.冬季風通常來自海洋,帶來豐沛降水D.夏季風從大陸吹向海洋,風力較弱9、以下關于大氣垂直分層說法錯誤的是:A、大氣層從地面向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B、對流層大氣受地面影響較大,天氣現象復雜多變C、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天氣晴朗D、高層大氣對地球輻射起到保護作用,使地球表面溫度適宜10、以下關于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影響說法正確的是:A、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沒沿海城市B、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可能導致水資源短缺C、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對農業(yè)生產造成不利影響D、以上都是11、大氣中水汽和固體雜質的分布特點是:A、均勻分布在整個大氣層內B、僅在地球表面附近有大量積聚C、在平流層中集中積聚D、在對流層中集中積聚12、下列哪一項不是影響氣候的因素?A、緯度位置B、海陸分布C、相對濕度D、洋流13、以下哪種天氣現象屬于對流雨?A.臺風B.沙塵暴C.春雨D.高山降雪14、在我國,影響范圍最廣的氣象災害是:A.風災B.水災C.霜災D.高溫干旱15、關于大氣環(huán)流的說法,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A.大氣環(huán)流僅影響天氣而不影響氣候。B.副熱帶高壓帶位于赤道附近。C.極地東風帶位于高緯度地區(qū),風向主要從東向西。D.赤道低壓帶是由于空氣上升形成的。16、在中緯度地區(qū),海洋與陸地之間的溫度差異如何影響風向?A.冬季,陸地比海洋溫暖,風從海面吹向陸地。B.夏季,陸地比海洋涼爽,風從陸地吹向海面。C.冬季,海洋比陸地溫暖,風從海面吹向陸地。D.夏季,海洋比陸地溫暖,風從海面吹向陸地。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我國某地區(qū)氣象觀測站連續(xù)一個月的氣溫和降水量記錄如下表所示:日期氣溫(℃)降水量(mm)1日15010日181020日223030日1820(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判斷該月內該地區(qū)的氣候特點。(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該月該地區(qū)氣候特點的可能原因。第二題題目:結合所學知識,解釋大氣中的水汽是如何影響天氣和氣候的。請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分析:(1)水汽在大氣中的分布;(2)水汽的凝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3)水汽與氣候類型的關系。要求:(1)300字左右(2)分析要求詳細,覆蓋上述所有方面。第三題題目:結合所學,分析大氣垂直結構特點及其對天氣、氣候的影響?!兜诙?jié)大氣圈與天氣、氣候》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以下哪種現象屬于大氣垂直運動的結果?()A.雨后彩虹B.雨的形成C.沙塵暴D.冰川融化答案:B解析:雨的形成是由于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冷卻凝結成水滴或冰晶,最終形成降雨。這個過程涉及到大氣垂直運動,即水蒸氣從低層大氣上升到高層大氣,因此選項B正確。雨后彩虹是大氣折射現象,沙塵暴是水平運動的結果,冰川融化是氣溫變化引起的。2、氣候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哪個因素的影響?()A.地球自轉B.地球公轉C.地球磁場D.大氣層厚度答案:B解析:氣候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