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jié)什么是建筑“建筑”的含義原始的含義——人類的庇護所廣義的角度——人造的空間環(huán)境——功能要求精神要求建筑貫穿著整個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全過程,其涵蓋的內容非常的廣泛。從廣義的角度來理解,我們可以把建筑看成是一種人造的空間環(huán)境,這種空間環(huán)境在滿足人們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的基礎上,還應滿足人們精神感受上的要求。建筑的本質“埏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薄献印兜赖陆洝方ㄖ钤嫉?、本質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建筑的空間性。第二節(jié)建筑的產生與發(fā)展第三節(jié)建筑的構成要素和建筑設計原則早在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建筑理論家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明確地指出過,建筑應具備三個基本要求,即:適用、堅固、美觀。我們目前的建筑方針——“適用、安全、經濟、美觀”建筑設計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堅決貫徹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2.滿足城市規(guī)劃的要求3.考慮建筑的功能與使用要求4.安全方面的要求5.滿足審美要求6.考慮技術的合理性7.考慮經濟條件8.考慮施工技術問題第四節(jié)建筑的分類與分級建筑的分類層數(shù)高度《民用建筑設計通則》按使用年限分為四類:層數(shù)高度類別設計使用年限(年)示例1<15臨時建筑2>25易于替換結構構建的建筑3>50普通建筑和構筑物4>100紀念性建筑和特別重要的建筑第五節(jié)建筑設計的主要內容就以做一個具體的建筑設計所要進行的工作(設計的基本程序)來看:建筑設計的基本程序:分析任務書,查閱相關資料對建筑所在環(huán)境的調查和分析建筑及周邊環(huán)境的總體布局建筑的基本功能布局及體量關系深入基本關系,加入相應的結構形式完成建筑設計第六節(jié)注冊建筑師制度第二章建筑的總體環(huán)境布局第一節(jié)總體環(huán)境布局的基本組成相關概念建筑基地指根據用地性質和使用權屬確定的建筑工程項目的使用場地。*《城市用地分類與規(guī)劃建設用地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城市用地分為l0大類、46中類、73小類。其中,城市建筑用地包括居住、公共設施、工業(yè)、倉儲、對外交通、道路廣場、市政公用設施、綠地和特殊用地九類(不包括水域)。道路紅線指城市道路(公用設施)用地與建筑用地之間的分界線。建筑控制線指有關法規(guī)或詳細規(guī)劃確定的建筑物、構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線。征地線指建設單位(業(yè)主)需辦理建設征用土地范圍的控制線。征地線與紅線之間的土地不允許建設單位使用。用地面積指所使用基地四周紅線框定購范圍內用地的總面積,單位為公頃,有時也用畝或平方米。建筑密度在一定范圍內,建筑物的基底面積總和占用地面積的比例(%)。容積率在一定范圍內,建筑面積總和與用地面積的比值。綠化覆蓋率基地內所有喬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覆蓋土地面積(重疊部分不重復計)的總和占基地總用地面積的百分比(%)。一般不包括屋頂綠化。地形圖高程與等高線各國的地形圖選用特定零點高程算起,稱絕對高程或海拔。工程地圖可假定水準點高程,稱相對高程。我國地圖等高線是以青島平均海平面作零點高程,以“米”為單位計,以等高相同點連線標注的絕對高程繪于地圖上。等高線應是一條封閉曲線。風玫瑰圖日照間距日照間距主要滿足后排房屋(北向)不受前排房屋(南向)的遮擋,并保證后排房屋底層南向房間有一定的日照時間。第一節(jié)總體環(huán)境布局的基本組成一、建筑與環(huán)境的關系在對待建筑與環(huán)境的關系問題上,存在兩種傾向性:第一種觀點認為:建筑應該是自然的,要成為自然的一部分。第二種觀點認為:建筑是人工產品,不應當模仿有機體,而應與自然構成一種對比的關系。盡管他們所強調的側重有所不同,但都不否定建筑應當與環(huán)境共存,并互相聯(lián)系,這實質上就是建筑與環(huán)境相統(tǒng)一。所不同的是,一個是通過調和而達到統(tǒng)一,另一個則是通過對比而達到統(tǒng)一。建筑與環(huán)境的關系,如果將其平面化,可以看作是“形和底”的關系。我們的視野通常是由形形色色的要素、不同形狀、尺寸及色彩的題材組成。為了更好的理解一個景觀的結構,我們通常把要素組織在正、負兩個對立的組別里:我們把圖形當成正的要素,稱之為“形”,把圖形的背底當成負的要素,稱之為“底”。總平面布局應注意的問題:建筑物的位置安排,非特殊情況下,應避免造成基地面積零碎,以致無法從容安排其他設施。當然建筑物性質不同,會有不同的場地特殊要求。建筑物與基地周圍之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不應對基地周圍環(huán)境產生不良效果。建筑物應結合四周環(huán)境,根據建筑物的性質,結合具體設計,形成良好的景觀。應避免破壞原來的景觀效果。3.建筑物之間關系應合理、有序。建筑物之間的間距,應滿足防火規(guī)范要求、日照標準要求(對居住建筑)、建筑用房天然采光等。4.建筑物形成的建筑環(huán)境,應組織好建筑與環(huán)境的自然通風;防止和減少環(huán)境噪聲干擾;與污染源之間應有衛(wèi)生隔離,并應符合有關衛(wèi)生標準的保護間距。避免破壞環(huán)境,應符合環(huán)境保護法的有關規(guī)定。同時在道路、豎向設計、綠化、管線綜合等方面,應合理且符合法規(guī)規(guī)定。二、建筑總體環(huán)境布局的基本組成在進行室外空間組合時,內在因素常表現(xiàn)為功能與經濟、功能與美觀以及經濟與美觀的矛盾,而這些內在矛盾的不斷出現(xiàn)與解決,往往又是室外空間組合方案構思的重要依據。一般這些內在因素所引起的矛盾、解決的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究竟選擇哪種方式好,需結合外在因素的具體條件和多種因素加以綜合的思考與推敲,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和因材制宜”,方能找到較為理想的空間組合方法。(一)建筑群體組合建筑群體組合,主要是指如何把若干幢單體建筑組織成為完整統(tǒng)一的建筑群。若干幢建筑擺在一起,只有擺脫偶然性而表現(xiàn)出一種內在的有機聯(lián)系和必然時,才能真正地稱為“群體”。因此,一組完整的建筑群體組合應做到如下幾點:1、各建筑物的形體之間彼此呼應、相互制約。2、各外部空間既完整統(tǒng)一又相互聯(lián)系。從而構成完整的體系。3、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相互交織穿插、和諧共處于一體。(二)出入口及道路出入口的設計要點:(1)出入口位置的選擇依據首先是對外部人流的分析,確定其位置范圍。一般來說,基地主要出入口應迎合主要人流方向。(2)出入口位置選擇還受城市規(guī)劃要求的限定。處在城市交叉干道旁的地,其出入口實際上也是人流、車流的交匯點,人流往往對城市交通起著干擾作用,而城市交通對人流也會產生事故隱患。因此,城市規(guī)劃對這種基地的出入口有嚴格規(guī)定,即應盡量遠離交叉路口,以回避這種矛盾。(3)出入口位置還受內部功能的制約。基地出入口選擇不但要從外部環(huán)境條件進行分析,而且同時也應顧及內部功能的合理要求。只有內外條件同時得到滿足,基地出入口的確定才能被認可。(4)從與周圍環(huán)境產生某種有機聯(lián)系來確定出入口位置。任何一個建筑物都要與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某種對話關系,以構成和諧的有機整體。道路的分類:①生活區(qū)道路一般有主、次車行道和宅旁人行通道。②工業(yè)區(qū)道路工廠一般車流量大,除車行主、次干道外,還增加了輔助道、車間引道和回車場。③城市型通路這類通路路面寬,有上、下道,每道上有快車道、慢車道、超車道,甚至有城市公交車道。另外還有自行車道、人行道以及城市間高速公路等。知識點:道路寬度即行車部分的寬度,按行車通過量及種類確定,單車道為3.5m,雙車道為6—7m。考慮機動車與自行車共用,單車道為4m;雙車道為7m。道路布置的原則:①基地內應設道路與城市道路相連接,其連接處的車行路面應設限速設施,道路應能通達建筑物的安全出口;②沿街建筑應設連通街道和內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樓梯間),其間距不宜大于80m;③道路改變方向時,路邊綠化及建筑物不應影響行車有效視距;④基地內設有地下停車場時,車輛出入口應設有效顯示標志,設置高度不應影響人、車通行;⑤基地內車流量較大時應設人行道路。(三)場地 由于各種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質不同,所要求的室外場地的空間也不同,通常劃分為三類:(1)開敞的空間場所——集散廣場(影劇院,會堂,體育館,火車站,航空站等)公共建筑由于人流比較集中,其室外空間通常要求比較開闊的場所,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集散廣場。這種類型的廣場往往根據各種功能流線的通行能力和空間構圖的需要來確定其規(guī)模和布局形式。這類廣場對城市面貌影響較大,同時在藝術處理上要求也比較高,因此需要充分考慮廣場的空間尺度和立體構成等構圖的問題,為人們觀賞建筑的景觀提供良好的位置和角度。(2)活動場地——(體育館,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等)有一些公共建筑,如體育館、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等建筑類型,需要分別設置運動場、游戲場等室外活動場地。這些活動場地與室內空間的聯(lián)系是比較密切的。
(3)停車場地——(酒店,商場等)主要包括汽車、摩托車和自行車的停車場。尤其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各種車輛特別是小汽車的停車場,應結合總體環(huán)境布局,進行合理設計。第一種:停車方向與道路相平行(a),這種方式所占的道路寬度最小,但在一定長度的停車道上,所能停車數(shù)量比用其他方法停車要少1/2~2/3;第二種:停車與道路相垂直(b),這種方式在一定長度的停車道上,所能停放的車輛為最多,但所占地帶的寬度需9m。第三種:停車與道路相斜交(c),這種方式車輛自停車道駛出最為方便。第一種:停車方向與道路相平行(a),這種方式所占的道路寬度最小,但在一定長度的停車道上,所能停車數(shù)量比用其他方法停車要少1/2~2/3;第二種:停車與道路相垂直(b),這種方式在一定長度的停車道上,所能停放的車輛為最多,但所占地帶的寬度需9m。第三種:停車與道路相斜交(c),這種方式車輛自停車道駛出最為方便。(四)關于綠化、水體、小品等景觀關于綠化、水體、小品等景觀的設計,這里不作過多敘述,可以歸入景觀設計的范疇,它們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美化環(huán)境格局;豐富空間藝術;強調主體建筑。所以在總體環(huán)境布局當中不可泛用、濫用,應巧妙地運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寧缺勿濫,最終達到提升空間品質的效果!第二節(jié)群體建筑的總體環(huán)境設計一、建筑的群體組合1.建筑群體組合的意義:在評價建筑的時候,不能只著眼于某一個單個建筑,這是因為單體建筑只有與環(huán)境及其它建筑組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時,才能充分、完整地表現(xiàn)出它的價值。2.建筑群體組合的特點:公共建筑群體就是由公共建筑單體相互聯(lián)系、相互組織形成的,是建筑群體中較大的群體類型。公共建筑群體類型多,功能特點差異大,群體組合千變萬化。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某些類型的公共建筑在特定的條件下,如地形特點、建筑性質等,需要采用比較分散的布局形式,因而產生群體空間組合;二是以公共建筑組成各種形式的組團或中心,如城市中的市政中心、商業(yè)中心、體育中心、展覽中心、娛樂中心、信息中心等,也必然形成群體空間組合。二、建筑群體組合的手法如果說功能和地形條件可以賦予群體組合以個性,而使之千變萬化、各有特色,那么統(tǒng)一便是寓于個性之中的共性。不論屬于哪一種類型的建筑群,也不論處于何種地形環(huán)境之中,衡量群體組合最終的標準和尺度,就是要看它是不是達到了統(tǒng)一。以下我們便來簡要分析使公共建筑群體達到合諧統(tǒng)一的基本途徑:a.對稱自然界的許多生物在形式上都是對稱的,通過對稱的形式形成了許許多多完美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對稱是自然界一種最普遍的秩序形式。同樣,無論是對于單體建筑的處理或是對于群體組合的處理,對稱都是求得統(tǒng)一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不過在群體組合中這個問題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為什么通過對稱可以達到統(tǒng)一呢?這是因為對稱本身就是一種制約,而于這種制約之中不僅見出秩序,而且還見出變化。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建筑群之所以采用對稱形式的布局,正說明很早以前人們就已經認識到對稱所具有的這一特點。對稱有兩種基本的方式:1、兩側對稱:同等的要素均衡地分布于公共軸線的兩側。2、輻射對稱:同等的要素均衡地分布在相交于一點的兩條或多條軸線的兩側。b.軸線軸線也許是建筑空間和形式組合中最原始的方法。空間中的兩點連成一條線,以此線為軸將形式和空間成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的排列。軸線的特點:a.軸線是可以想象的,并不能真正看見,但他卻是強有力的支配全局的手段。b.軸線的本質是線性狀態(tài),因此它具有長度和方向,并引導人們沿軸線運動和觀賞。c.沿軸線布置形式和空間,可以是對稱的,也可以是不對稱的,但一定是均衡的。d.軸線具有按照一定的導向進行自由轉折的靈活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適應各種地形。如何通過軸線的貫穿、引導、轉折來達到建筑群體的和諧與統(tǒng)一呢?1.要根具各種不同的制約因素合理地引出軸線。例如:根據路網或地形周邊保持平行和垂直的關系等2.按照設計意圖排列建筑。注意軸線交叉或轉折部分(“關節(jié)點”)的處理3.合理組織道路與綠化。c.向心在建筑的群體組合中,如果把建筑物環(huán)繞著某個中心來布置,并借助于建筑物的形體圍合成一個空間,那么這幾幢建筑也會由此而顯現(xiàn)出一種秩序感和相互吸引的關系,從而結成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如:著名的巴黎星形廣場,以凱旋門為中心,十二幢建筑圍繞著廣場周邊布置,并形成圓形空間。這種布局不僅顯而易見地構成為一幅完整統(tǒng)一的圖案,而且以凱旋門為中心,猶如一塊巨大的磁鐵,把所有的建筑緊緊的吸引在自己的周圍。等等d.與地形相結合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凡是互相制約著的因素,都必然具有某種條理性和秩序感,而真正做到與地形的結合——也就是把若干幢建筑置于地形、環(huán)境的制約關系中去,則同樣也會擺脫偶然性而呈現(xiàn)出某種條理性或秩序感,這其中自然也就包含著有統(tǒng)一的因素了。e.采用共同的形體在群體組合中,各單體建筑如果在體形上包含有某種共同的特點,那么,這種特點就像一列數(shù)字中的公約數(shù)那樣,而有助于在這列數(shù)中建立起一種和諧的秩序。所具有的特點愈明顯、愈突出、愈奇特,各建筑物相互之間的共同性就愈強烈,于是由這些建筑物所組成的建筑群的統(tǒng)一性就顯示的愈充分。f.形式與風格的統(tǒng)一形式與風格的處理對于群體組合能否獲得統(tǒng)一的影響極大。在一個統(tǒng)一的建筑群中,雖然各幢建筑的具體形式可以千變萬化,但是它們之間必須具有一種統(tǒng)一的風格。所謂統(tǒng)一的風格,即指那種寓于個體之中的共性的東西。有了它猶如有了共同的血緣,于是各個個體之間就有了某種內在的聯(lián)系;就可以產生共鳴;就可以借它達到群體組合的統(tǒng)一。第三節(jié)建筑的外部空間設計一、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間1.外部空間與建筑形體(關系及涵義)人的活動,作為一種連續(xù)的過程,是不能僅僅限制在室內的,它必然要貫穿于室內外?;谶@一點人們才逐漸地認識到外部空間的重要性,并把它當作一個重要的課題來研究。建筑外環(huán)境:指的是建筑周圍或建筑與建筑之間的環(huán)境,是以建筑構筑空間的方式從人的周圍環(huán)境中進一步界定而形成的特定環(huán)境,與建筑室內環(huán)境同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活動環(huán)境。建筑外環(huán)境主要局限于與人類生活關系最密切的聚落環(huán)境中,包含了物理性、地理性、心理性、行為性等各個層面。同時它又是一個以人為主體的生物環(huán)境。其領域之中的自然環(huán)境、人工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是它的重要組成。研究外部空間時,首先面臨的一個困難就是如何來界定它的形狀和范圍?外部空間與建筑體形的關系就好象鑄造行業(yè)中砂型(模子)與鑄件的關系那樣:一方表現(xiàn)為實,另一方表現(xiàn)為虛,兩者互為鑲嵌、非此即彼、非彼即此,而呈現(xiàn)出一種互余、互補或互逆的關系。從這種意義上講,它和建筑體形一樣,都具有明確,肯定的界面,只不過正好處于一種互逆的狀態(tài)。但是從另外一方面看,由于外部空間畢竟融合在漫無邊際的自然空間之中,它與自然空間之間沒有任何明確的界線,因而它的形狀和范圍卻又是十分難以界定的。在建筑群體組合中,建筑形體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往往就是保持外部空間完整統(tǒng)一的一種需要和反映,群體組合必須同時使建筑形體之間、外部空間之間、建筑形體與外部空間之間都具有統(tǒng)一和諧的秩序。2.外部空間的表現(xiàn)形式外部空間具有兩種典型的形式:其一是以空間包圍建筑物,這種形式的外部空間稱之為開敞式的外部空間;另一種是以建筑實體圍合而形成的空間,這種空間具有相對明確的形狀和范圍,稱之為封閉形式的外部空間。但在實踐中,外部空間與建筑體形的關系卻并不限于以上兩種形式,而要復雜得多。這就意味著除了前述的開敞與封閉的兩種空間形式外,還有各種介乎其間的半開敞或半封閉的空間形式。二、建筑外部空間的處理手法(一)外部空間的圍合與限定空間的封閉程度首先取決于它的界定情況:一般地講,四面圍合的空間其封閉性最強,三面的次之,兩面更次之。當只剩下一幢孤立的建筑時,空間的封閉性就完全消失了。這時將發(fā)生一種轉化——由建筑圍合空間而轉化為空間包圍建筑。其次,同是四面圍合的空間,也還因其它圍合的條件不同而分別具有不同程度的封閉感:圍合的界面愈近、愈高、愈密實其封閉感愈強;圍合的界面愈遠、愈低、愈稀疏其封閉感則愈弱?;嫦鲁恋幕嫣Ц叩幕?
范圍的邊沿得到良好的劃定;
視覺及空間的連續(xù)性得到維持;
身體很容易接近;?
某些視覺的連續(xù)性可以得到維持;
空間的連續(xù)性被中斷;
人們進出得用樓梯或坡道。?
視覺和空間的連續(xù)性都中斷;
所抬高的面與地面或樓板面隔絕了;
所抬高的面對于下面的空間來說,變成了遮蔽要素。頂面和一棵有蔭影的大樹在它的傘形結構之下提供某種圍護一樣,一個頂面可以限定它本身和地面之間的空間范圍,由于這個范圍的外邊緣是由頂面的外邊緣所規(guī)定的,所以其空間的形式是由頂面的形狀、尺寸和地面以上的高度所決定。(二)外部空間的對比與變化在討論內部空間處理時,經常利用空間在大與小、高與低、開敞與封閉以及不同形狀之間的顯著差異進行對比,將可以破除單調而求得變化。這種原則也同樣適合于外部空間的處理。關于空間對比手法的運用,大概要以我國古典建筑最為普遍并最卓有成效了。這是因為我國古典建筑主要是通過群體組合而求得變化的。例如古典的園林建筑,特別是江南一帶的私家庭園,由于地處市井,經營的范圍受到限制,為求得小中見大的效果,一般都是本著欲揚先抑的原則,以小空間來襯托大空間,這就是利用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開敞與封閉的程度不同,而且氣氛上也各不同——有的嚴謹整齊,有的自然曲折,把這些空間連接在一起,無論從哪一處空間院落而走進另一處空間院落,都可以借上述諸因素的對比而充滿變化,從而使人有接應不暇之感。除園林建筑外,一般的宮殿、寺院、陵墓等建筑,由于氣氛上要求莊嚴、肅穆,多采用對稱的布局形式,這雖不及園林建筑活潑多變,但不排斥利用空間對比的手法來破除可能出現(xiàn)的單調感。例如曲阜孔廟和北京故宮,盡管規(guī)模大、軸線長、空間多、并且又都沿著一條軸線而依次串聯(lián),但由于充分利用空間的對比作用,卻并不使人感到單調。(三)外部空間的滲透與層次外部空間通過分隔與聯(lián)系的處理,也可以使若干空間互相滲透從而豐富空間的層次變化。如果說外部空間較內部空間有什么差別的話,那只是各自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已。在室內,主要是借不同形式的隔斷、樓梯、夾層、家具等來分隔房間,以使被分隔的空間互相滲透而達到增強空間層次變化的目的;而在外部空間處理中,所憑借的則是另外一些手段和方法以期達到與上述完全相同的目的。這些手段和方法大體上可以歸納成為六個空間形式:1.通過門洞從一個空間看另外一個空間;2.通過空廊從一個空間看另外一個空間;3.通過兩個或一列柱墩從一個空間看另外一個空間;4.通過建筑物透空的底層從一個空間看另外一個空間;5.通過相鄰的兩幢建筑之間的空隙從一個空間看另外一個空間;6.通過樹叢、山石、雕像等空隙從一個空間看另外一個空間。在外部空間處理中為了獲得豐富的空間層次變化,既可以把上述某一種手段和方法重復地使用——例如通過一重又一重的門洞去看某一對象;也可以綜合地運用上述某幾種手段和方法——通過樹叢、門洞、雕像的空隙……去看某一對象。這樣,空間就不限于內、外兩個層次,而可使三個、四個、乃至更多層次的空間互相滲透,從而造成無限深遠的感覺。通過門洞從一個空間看另一個空間,這種手法不論在我國古典建筑或是西方古典建筑中;也不論在莊嚴的宮殿建筑或是小巧的庭園建筑中都屢見不鮮。我國古典建筑中的牌樓,如果從功能上講是沒有任何價值的,但是利用它卻可以分隔空間而增加層次感。在西方古典建筑中,通常也有通過高大的拱門去看另一空間中的景物的。這種情況和我國的牌樓很相似,由于隔著一重層次去看,因而就愈覺深遠。我國古典園林建筑,往往有意識地通過特意設置的門洞或窗口,自一個空間去觀賞另一空間內的景物。這種手法一般稱“借景”或“對景”,它一方面可借遠方景物來吸引人的注意力而引人入勝,另外,被對的景物恰好處于洞口的中央,似一幅圖畫嵌于框中。特別是由于隔著一重層次去看,因而就愈覺含蓄深遠。通過空廊使兩個相鄰空間內的景物互相因借、滲透,從而使兩個空間內的景物各自成為對方的遠景或背景,這也可以獲得錯綜復雜的空間層次變化。江南一帶的庭園建筑,每每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而極大地豐富了空間的層次感。近現(xiàn)代建筑也有利用類似的方法而取得良好效果的,例如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門廊和全蘇農業(yè)展覽館的門廊即是很好的例子。由于采用框架結構,某些樓房,往往把底層處理成為透空的形式,這就使得人們可以透過底層從一側空間去看另一側空間內的景物,從而使被建筑物隔開的兩側的空間互相滲透。在群體組合中,采用自由布局的形式,往往可以采用建筑體形的交錯、轉折,特別是透過相鄰建筑之間的空隙而看到一重又一重的空間,這也是獲得空間滲透和層次變化的一種好方法。(四)外部空間的序列組織當兩個以上的空間連接在一起,就會產生一個先后順序的安排問題。這主要涉及到當由一個空間進入另一個空間時,人的心理感受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這就要求從連續(xù)進程的過程中來考慮建筑物群體組合的空間組織,這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它關系到群體組合的整個布局??臻g的序列與空間的層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都是講一系列空間相互關聯(lián)的方法。如果你在一個空間中欣賞幾個相互滲透的空間時,你獲得的是空間的層次感。而當你依次由一個空間走向另一個空間,通過對不同空間的親身體驗,最終獲得的是對空間序列的感受。所以空間序列的設計更注重的是考察人的空間行為,并以此為依據,設計空間的整體結構及各個空間的具體形態(tài)。外部空間的序列組織和人流活動的關系十分密切。一般地講來,外部空間的序列組織首先必須考慮主要人流必經的路線,其次還要兼顧到其它各種人流活動的可能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無論沿著哪一條流線活動,都能看到一連串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畫面,從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結合功能、地形、人流活動特點,外部空間的程序組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基本類型:1.沿著一條軸線向縱深方向逐一展開;2.沿縱向主軸線和橫向副軸線作縱、橫向展開;3.沿縱向主軸線和斜向副軸線同時展開;4.作迂迴、循環(huán)形式的展開。各主要空間沿著一條縱軸逐一展開的空間序列,人流路線的方向比較明確,頭緒比較單一。這種序列視建筑群的規(guī)模大小一般可以由開始段、引導過渡段、高潮前準備段、高潮段、結尾段等不同的區(qū)段組成。人們經過這些區(qū)段,空間忽大忽小、忽寬忽窄、時而開敞時而封閉,配合著建筑體形的起伏變化,不僅可以形成強烈的節(jié)奏感,同時還能借這種節(jié)奏而使序列本身成為一種有機、統(tǒng)一、完整的過程。我國傳統(tǒng)的建筑,特別是宮殿、寺院建筑,其群體布局多按軸線對稱的原則,沿一條中軸線把眾多的建筑依次排列在這條軸線之上或其左右兩側,由此而產生的空間序列就是沿軸線的縱深方向逐一展開的。例如明、清故宮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雖然它的規(guī)模很大,但主要部分空間序列極富變化,并且這種變化又都是圍繞著某個主題而有條不紊展開的,于是就可以把許多個空間納入到一條完整、統(tǒng)一、和諧的序列之中。除借軸線引導來組織空間序列外,還有一種形式的空間序列――迂迴、循環(huán)形式的空間序列。它既不對稱,又沒有明確的軸線引導關系,然而單憑空間的巧妙組織和安排,卻也能誘導人們,大體上沿著某幾個方向經由不同的路線由一個空間走向另一個空間,直至走完整個空間序列,這種序列的特別是比較靈活:既可以沿著這條路線走,又可以沿著另外一條路線走,不論是正走或是逆轉,乃至迂迴循環(huán),都無妨大局,甚至都能于不經意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章內容復習范圍:1.《建筑設計原理》第8章2.《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七章P301-345頁第三章建筑的功能與空間設計第一節(jié)建筑與功能的關系一、功能的涵義功能是構成建筑的三要素之一。兩千多年前古羅馬著名的建筑理論家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提出適用、堅固、美觀是建筑的三要素,其中“適用”指的就是建筑的功能性。1、建筑功能建筑的功能是指建筑的用途,建筑的目的是獲取符合使用要求的有效空間。建筑應滿足人體尺度和人體活動所需的空間尺度。建筑應滿足人的生理要求。如良好的朝向、保溫隔熱、隔聲、防潮、防水、采光、通風條件等。建筑應滿足不同類別的建筑具有不同使用特點要求。例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線路流暢,觀演建筑要求有良好的視聽環(huán)境,工業(yè)建筑必須符合生產工藝流程的要求,等等;2、物質技術條件建筑物質技術條件是建造房屋的手段。材料技術——物質基礎結構技術——構成建筑空間的骨架施工技術——實現(xiàn)建筑生產的過程和方法設備技術——改善建筑環(huán)境的技術條件3、建筑形象(造型)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術的綜合反映。內外部空間的組合建筑的體型立面構圖與輪廓細部與重點裝飾處理材料的質感與色彩、光影變化等具有時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4、建筑三要素之間的關系建筑的三要素是辯證的統(tǒng)一體,互相聯(lián)系、約束,又不可分割,但又有主次之分。(曾經有分歧,見《建筑空間組合論》P12頁)建筑功能起主導作用。建筑技術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和保障,技術對功能又有約束和促進作用。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術的綜合反映。如果充分發(fā)揮設計者的主觀作用,在一定的功能和技術條件下,可把建筑設計的更加美觀。二、建筑的功能問題建筑功能對于建筑空間的規(guī)定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功能決定空間的“量”(二)功能決定空間的“形”(三)功能決定空間的“質”(四)功能決定空間的組合形式(第三章內容)(一)功能決定空間的“量”所謂空間的“量”是指空間的大小和容量。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以平面面積作為空間大小的設計依據。根據功能需要,一個空間要滿足基本的人體尺度和達到一種理想的舒適程度,其面積和空間容量應當有一個比較適當?shù)纳舷藓拖孪?,在設計中一般不要超過這個限度。(二)功能決定空間的“形”所謂空間的“形”是指空間的形狀。除了空間的大小和容量,空間的形狀也同樣受功能的制約。雖然說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某些空間可以被設計成多種形狀,然而對于特定環(huán)境下的某種使用功能,總會有最為適宜的空間形狀可供選擇,這本身就是一個優(yōu)化組合的過程。功能的制約與建筑空間的靈活多樣并不矛盾。空間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除矩形外,圓形、梯形、多邊形、三角形甚至球形都可用作建筑空間的處理手法,有些功能特點對于使用空間的形狀要求并不嚴格,設計師可以根據形體組合的要求,地形環(huán)境的限制,甚至個人的喜好進行多種選擇,這也正是建筑形體豐富多彩的原因之一。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不論如何選擇,使用功能應該是首要的制約條件,那種隨意犧牲功能而片面追求空間形體變化的設計手法是不可取的。(三)功能決定空間的“質”所謂空間的“質”,主要是指滿足采光日照、通風等相關要求。當然遮風避雨,抵御寒暑幾乎是一切建筑空間所必備的條件,某些特定的空間有防塵、防震、恒溫、恒濕等特殊要求,主要是通過機械設備和特殊的構造方法來保證,而對于一般建筑而言,空間的質主要涉及到開窗和朝向等方面。不同的空間,由于功能要求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朝向和不同的開窗處理;而同樣尺寸的空間,由于朝向和開窗的處理不同則會帶來不同的使用效果。以開窗為例,其基本目的是為了采光和通風,當然也有立面的需要,而開窗面積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功能(采光亮度)的需要。不同的功能需要還會影響到開窗的形式,從而對具體的空間形式產生制約性。一般建筑上最常用的為側窗,采光要求低的可以開高側窗,采光要求高的可以開帶形窗或角窗。一些進深大的空間在單面開窗無法滿足要求時,則可以雙面開窗或開設天窗。還有些特殊的空間如博物館、美術館的陳列室,由于對采光質量要求特別高,即要求光線均勻又不能產生反光、眩光等現(xiàn)象,則必須考慮采用特殊形式的開窗處理。以朝向為例,不同性質的房間,由于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必須爭取較多的日照條件,有的則應盡量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三、建筑的空間組成1、主要使用部分(根據公共建筑類型不同而不同)直接為建筑物使用的生產、生活和工作的部分2、次要使用部分(根據公共建筑類型不同而不同)為保證基本使用目的而設置的輔助空間以及設備用房。如影劇院的售票房、放映室、化妝師,體育建筑中的服務用房(更衣室、沐浴室、按摩室等),以及一般建筑物所共有的公共服務空間,如衛(wèi)生間、盥洗室、管理室、貯藏室等;還有一些內部人員使用的空間,如辦公室、庫房、設備用房(鍋爐房、通風機房、冷氣間)等。3、交通聯(lián)系部分聯(lián)系上述兩個空間及供人流、貨物來往的空間,主要包括門廳、大堂、走道、樓梯間和電梯間等。第一節(jié)空間組合中的水平交通(過道、過廳、通廊)第二節(jié)空間組合中的垂直交通(樓梯、坡道、電梯)第三節(jié)空間組合中的交通樞紐(門廳、過廳等)單一空間的設計一、主要使用空間設計主要使用房間的設計主要表現(xiàn)在房間的面積、形狀、尺寸和門窗的開設四個方面。1房間面積確定(主要根據功能)使用特點、人數(shù)、家具布置國家規(guī)定的定額指標甲方要求,參考同類2房間的平面形狀(1)使用性質:滿足功能要求(2)空間藝術處理(3)結構選型3房間的平面尺寸(1)結構選型1)磚混結構墻承重,開窗受限,建筑層數(shù)受限。開間不宜太大,一般在3000-6000范圍內。2)框架結構柱網尺寸一般為6000X6000----9000X9000范圍內,視功能、空間大小而定。(2)家具布置(3)房間的比例(4)日照、采光與平面尺寸4門窗的設置1)門:滿足交通和安全疏散要求A.門的寬度:每股人流≥0.55m±0.15m,一般750,900,1200,1500,1800mm等B.門的種類C.門的數(shù)量在單一空間中門的數(shù)量反映的是安全出口的個數(shù)。根據《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的規(guī)定,可設一個完全出口的特例有:①一個房間面積不超過60㎡,人數(shù)不超過50人,可設一個門。②位于走道盡端房間(托幼建筑除外),非高層建筑中,由最遠一點到房門口直線距離不超過14m,且人數(shù)不超過80人;在高層建筑中面積不超過75㎡時,可以只設一個凈寬不小于1.4m的門。③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建筑面積不大于50㎡,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房間面積不大于50㎡,且經常停留人數(shù)不超過10人時,可設一個門。D.門的位置交通方便、疏散安全、組織通風大空間應均勻布置;小房間應利于家具布置。E.門的開啟方向外門外開,內門內開特殊要求的房間樓梯間及其前室的門安全疏散門開向疏散方向2)窗:滿足采光和通風要求A.窗的種類B.窗的面積(窗地面積比)C.窗的位置:按照采光位置,窗戶可分為頂窗、高側窗、側窗和落地窗。此外,門窗的位置還決定了室內氣流的走向,并影響到室內自然通風的范圍。二、輔助使用空間設計包括:衛(wèi)生間、浴室、設備用房、儲藏間、開水間等1廁所、衛(wèi)生間設計一般規(guī)定:1)不宜布置在餐廳、食品加工、變配電室的直接上層2)宜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3)廁所宜分設前室4)潔具數(shù)量根據使用人數(shù)計算確定5)樓地面應防水、防滲衛(wèi)生潔具數(shù)量:取決于功能衛(wèi)生間的位置:考慮服務半徑(1)原則上要求隱蔽(2)公共衛(wèi)生間的門不應與主要使用房間門正對例如:《宿舍建筑設計規(guī)范》廁所、盥洗室與最遠居室的距離不宜大于20米。衛(wèi)生間的室內環(huán)境采光與通風《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衛(wèi)生用房宜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鄰室對流的自然通風,無直接自然通風和嚴寒及寒冷地區(qū)用房宜設室內通風道;當自然通風不能滿足通風換氣時,應采用機械通風。2無障礙衛(wèi)生間設計無障礙設計要求:(1)廁所入口、通道應方便乘輪椅者進入和到達廁位、洗手盆,并能進行回轉。寬度不應小于1.50m。(2)地面應防滑、不積水。(3)無障礙廁位的門應向外開啟,門凈寬不應小于0.8m,門內側設關門拉手。(4)內設0.4—0.45m高坐便器,并在兩側設安全抓桿(水平抓桿0.7m高,垂直抓桿高1.4m)。(5)無障礙便器下口距地面不應大于500mm,并應設寬600—700mm、高1.2m的安全抓桿。三、交通聯(lián)系空間設計交通聯(lián)系空間設計遵守的原則1符合建筑功能特點2路線明確,有導向性3滿足采光、通風、照明要求4尺度適當,空間完美5節(jié)約面積,提高利用率6嚴格遵守消防規(guī)范要求,保證緊急疏散安全交通聯(lián)系空間的形式1.水平交通空間2.垂直交通空間3.交通樞紐空間1、水平交通聯(lián)系空間※分類:完全為交通聯(lián)系的需要而設的過道,過廳和通廊;主要作為交通聯(lián)系空間兼為其他功能服務的過道、過廳或通廊;各種功能綜合使用的過道與廳堂?!季忠c:1.水平交通空間的布局應與整體空間密切聯(lián)系;2.聯(lián)系應該直接、通暢,防止曲折多變;3.應具備良好的采光和通風;※空間形式:封閉式;b開敞式;c半封閉半開敞式直的;b曲的;c直曲結合的除根據內容的需要外,還應服從整體布局及空間藝術處理的需要?!鶎挾扰c長度:依據:a功能需要b防火規(guī)定c空間感受d人流性質e人流方向數(shù)量f門扇開啟方向寬度:分析人流的性質是關鍵(單純人流;攜帶物品人流;人流中混有運送貨物的車流)一般1.2-2米;學校2-3米;門診3-4米長度:a建筑性質b耐火等級c防火規(guī)定:控制于最遠房間門到安全出入口距離走道長度:還應滿足采光要求。走道長度小于20米時,應有一側采光口;走道長度大于20米、小于40米時,應有兩側采光口;走道長度大于40米時,應增加中間采光口,否則要有人工采光。總之空間組合中的水平交通布置,應從全局出發(fā),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結合空間藝術構思需要,力求減少通道、廳堂的面積和長度,從而做到布局緊湊,使用方便(原則)。2、垂直交通聯(lián)系空間樓梯※分類:?單跑樓梯(入口大廳處居多,大多強調藝術氛圍)?雙跑樓梯(較常用,主要樓梯或輔助樓梯)?三跑樓梯(與門廳或過廳結合,與特定空間結合)?旋轉樓梯(輕松氣氛,裝飾效果)?剪刀式樓梯(利于人流疏散)※布置要點:位置數(shù)量:按照功能要求和防火規(guī)定,有主次之分自身寬度長度:根據人流量與層高而定踏步形式:寬度、高度扶手設計:形式、高度等樓梯間的形式:開敞樓梯間、封閉樓梯間和防煙樓梯間注意:樓梯平臺上部及下部過道處的凈高不應小于2m,梯段凈高不應小于2.2m.每個梯段的踏步一般不應超過18級,亦不應小于3級踏步尺寸及設計要求:1.居住建筑室內外臺階踏步寬度不宜小于0.25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75m。2.公共建筑室內外臺階踏步寬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3.室內臺階踏步數(shù)不應少于2級,當高差不足2級時,應按坡道設置;4.踏步應防滑樓梯欄桿應采用不易攀登的構造,垂直桿件間的凈距不應大于0.11m。坡道某些類型的公共建筑,火車站、機場、醫(yī)院等,為了解決大量人流疏散或特殊人流的交通問題而設置坡道。坡道坡度一般為8%-15%,在人流集中部位,則平緩些,為6%-12%。坡道設計應考慮防滑因素。坡道缺點:占面積太大(為樓梯的4倍),應用較少。電梯電梯的分類:電梯的組成:(1)平面組成包括井道、轎廂和候梯廳。(2)豎向組成包括機房、井道和上下緩沖空間(上部為隔音層,下部為地坑)。使用電梯的條件:電梯設計要點:a、電梯不應計作安全出口,設置電梯的建筑物仍應按防火規(guī)范規(guī)定的安全疏散距離設置疏散樓梯。b、電梯井不宜被樓梯環(huán)繞。c、在以電梯為主要垂直交通的每棟建筑物內或建筑物內每個服務區(qū),乘客電梯的臺數(shù)不宜少于2臺。d、電梯不應在轉角處緊鄰布置,單排電梯不應超過4臺,雙排電梯不應超過8臺。自動扶梯自動扶梯一般用于交通聚集量較大的大型公共建筑中,以不斷承載人流的自動扶梯來組織人流疏散(如商場、火車站、航空站等)。布置形式:a單向布置;b交叉布置;c轉向布置坡度一般為30度左右。單股人流寬度810mm,每小時運送人數(shù)5000-6000人,運行垂直方向升高速度為28-38m/min。優(yōu)點:a不需等侯;b占空間少;c可兼做樓梯用。缺點:速度慢,多用作輔助垂直交通工具。自動人行道是一種可水平連續(xù)輸送乘客的裝置,具有安全、可靠、運輸效率高等優(yōu)點,最適合大型交通建筑使用。一般是水平式,特殊需要時可做成傾斜式,最大傾斜角12°,也常常用于大型超市、購物中心。3、空間組合中的交通樞紐為解決人流集散、方向的轉換、空間的過度以及通道樓梯等空間的銜接需要設置門廳、過廳等空間形式,起到交通樞紐與空間過渡的作用。設計要求:分類:出入口、門廳、過廳、中庭1)出入口出入口形式:平入口凸入口凹入口2)門廳結合出入口,收納與分散人流,“門面”要求:交通組織:流線合理,導向性強注重空間效果門的寬度:不小于通向門廳的走道和樓梯寬度的總和3)過廳分配人流,緩沖空間4)中庭共享空間,交通樞紐特點:(1)人流集散、方向轉換、空間過渡與銜接(2)多功能,共享(3)大中見小,小中見大(4)動靜結合(5)室外景觀與空間室內化(6)建筑、園林、雕塑綜合于一起5)無障礙設計公共建筑中,為殘疾人提供方便的設計;包括出入口、衛(wèi)生間、坡道、電梯、席位等。出入口:建筑入口為無障礙入口時,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應大于1:50。坡道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室內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2.室內坡道水平投影長度超過15m時,宜設休息平臺,平臺寬度應根據使用功能或設備尺寸所需緩沖空間而定;3.供輪椅使用的坡道不應大于1/12,困難地段不應大于1/8;4.坡道應采取防滑措施??傊?,門廳出入口部分,既是過渡性的空間,也是公共建筑空間組合的重點。在進行空間環(huán)境設計構思時,應滿足使用方便、空間得體、環(huán)境優(yōu)美、裝修適宜、技術合理、經濟有效等方面的要求,才有可能解決好這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第三節(jié)內部空間處理手法一、空間的尺度與感受二、空間的形狀與感受三、空間的圍透關系處理四、空間的分隔與限定五、室內界面的處理六、質感與色彩的處理(見書 P114-126)第四章建筑的功能關系與組合設計第一節(jié)建筑空間平面組合方式所謂“空間組合形式”是指若干獨立空間以何種方式銜接在一起的,使之形成一種連續(xù)、有序的有機整體。在建筑設計實踐中,空間組合的形式是千變萬化的,初看起來似乎很難分類總結,然而形式的變化最終總要反映建筑功能的聯(lián)系特點,因此我們可以從錯綜復雜的現(xiàn)象中概括出若干種具有典型意義的空間組合形式,以便在實踐中加以把握和應用??臻g的組合方式根據各自的特征,概括起來有:1.并聯(lián)式(走道式)2.串聯(lián)式3.集中式(以大空間為主體的組合形式)4.輻射式(以廣廳連接空間的組合形式)5.組團式(單元式)6.網格式(沿柱網分割空間的組合形式)7.庭院式8.混合式1.并聯(lián)式組合(走道式)定義:并聯(lián)式組合空間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性質和結構特征的空間單元以重復的方式并聯(lián)在一起所形成的空間組合方式。特點:這種組合方式簡便、快捷,適用于功能相對單一的建筑空間。使用空間和交通聯(lián)系空間明確分開。如教室、宿舍、醫(yī)院病房、旅館客房、住宅單元、幼兒園等等,這類空間的形態(tài)基本上是近似的,互相之間沒有明確的主從關系,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相互聯(lián)通也可以不聯(lián)通。種類:內廊式、外廊式內廊式特點:走道使用效率高,平面緊湊。但缺點是部分房間朝向較差,通風條件較差,走道較暗。外廊式特點:其優(yōu)點是通風采光條件較好,缺點是走廊所占交通面積較大,使用效率較低,不經濟。2.串聯(lián)式組合定義:各組合空間單元由于功能或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將主要使用空間一個接一個的相互串通、直接相連,串聯(lián)形成一個空間序列,呈線性排列,故此種組合方式也稱為“序列組合”或“線性組合”。特點:①把交通聯(lián)系空間置于使用空間之內;②各主要使用空間關系緊密,并有良好的連貫性,先后次序明確。這些空間可以逐個直接連接,也可以由一條聯(lián)系紐帶將各個分支連接起來。前者適用于那些人們必須依次通過各部分空間的建筑,其組合形式必然形成序列。如展覽館、紀念館、陳列館等,后者適用于分支較多,分支內部又復雜的建筑空間,如綜合醫(yī)院、大型火車站、航空港等。在串聯(lián)式組合的空間序列中,在功能上或象征方面有重要意義的空間,可以通過改變尺寸、形狀等手法加以突出,也可以通過其所處的位置加以強調,如位于序列的首末、偏離線性組合或位于變化的轉折處等。另外高層建筑的空間組合方式也可歸于串聯(lián)式組合,由垂直交通核心將各層空間在豎直方向上串聯(lián)在一起。3.集中式組合方式(以大空間為主體的組合形式)集中式組合通常是一種穩(wěn)定的向心式構圖,它由一定數(shù)量的次要空間圍繞一個大的占主導地位的中心空間構成。處于中心主導空間一般為相對規(guī)則的形狀,應有足夠大的空間體量以便使次要空間能夠集結在其周圍;次要空間的功能、體量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以適應功能和環(huán)境的需要。一般說來,集中式組合本身沒有明確的方向性,其入口及引導部分多設于某個次要空間。這種空間組合方式適用于體育館、歌劇院等以大空間為主的建筑,西方古代的教堂也有很多采用這種空間組合方式。4.輻射式組合(以廣廳連接空間的組合形式)定義:這種空間組合方式兼有集中式和串聯(lián)式空間特征。由一個中心空間和若干呈輻射狀擴展的串聯(lián)空間組合而成,輻射式組合空間通過現(xiàn)行的分支向外伸展,與周圍環(huán)境緊密結合。特點:其特點是廣廳成為大量人流的集散中心,通過它既可以把人流分散到各主要空間,又可以把各主要空間的人流匯集于此,從而使廣廳成為整個建筑物的交通聯(lián)系中樞。這種組合較適合于大量人流集散的公共建筑。(火車站,圖書館,航空站,山地旅館,大型辦公群體等)另外設計中常用的“風車式”組合也屬于輻射式的一種變體。并且呈輻射狀分支空間的功能、形態(tài)、結構可以相同,也可不同;長度也可長可短,以適應不同的基地環(huán)境變化。5.組團式組合(單元式)把空間劃分若干個單元,用交通空間將各個單元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單元組合。單元內部功能相近或聯(lián)系緊密;單元之間關系松散,具有共同的或相近的形態(tài)特征。實踐中常用的庭院式建筑即屬于這種組合方式。單元之間的組合方式或可以采用某種幾何概念,如對稱或交錯等,這種組合方式常用于渡假村、療養(yǎng)院、幼兒園、醫(yī)院、文化館、圖書館等建筑。6.網格式組合(沿柱網分割空間的組合形式)這種組合方式是將建筑的功能空間按照二維或三維的網格作為模數(shù)單元來進行組織和聯(lián)系,我們稱之為網格式組合。其特點是被分割的空間直接相連,關系密切。這種組織空間的形式之前多用于工業(yè)或商業(yè)建筑的功能要求,現(xiàn)在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在建筑設計中,這種網格一般是通過結構體系的梁柱來建立的,由于網格具有重復的空間模數(shù)的特性,因而可以增加、削減或層疊,而網格的同一性保持不變。按照這種方式組合的空間具有規(guī)則性和連續(xù)性的特點,而且結構標準化,構件種類少,受力均勻,建筑空間的輪廓規(guī)整而又富于變化,組合容量,適應性強,被各類建筑所廣泛使用。7.庭院式這種組合方式是以室外庭院或室內中庭為中心,周邊布置使用空間的方式。它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庭院組織空間與軸線轉換的特點,在建筑中可大可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可用作綠化,也可用作活動場地;可以無頂蓋,形成庭院,也可以裝以玻璃網架,形成中庭。庭院還有利于改善建筑采光、通風、防寒、隔熱條件,所以這種組合方式常用于中低層建筑,在高層建筑中也不乏特例。8.混合式由于建筑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除少數(shù)建筑由于功能比較單一而只需要采用一種類型的空間組合形式外,絕大多數(shù)建筑都必須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的空間組合形式。但在使用混合式組合時一定要注意,必須突出某一種空間組合類型,以防空間組合混雜,不分主次,影響建筑的空間藝術性。(一)分隔性的空間組合(二)連續(xù)性的空間組合(三)觀演性的空間組合(四)高層性的空間組合(五)綜合性的空間組合結合第三章第二節(jié)內容——見書《公共建筑設計原理》P114-144頁第二節(jié)建筑的功能分區(qū)1、建筑物內部使用程序工業(yè)建筑都有一定的生產工藝,建筑設計必須根據工藝的安排進行建筑平面布局。在公共建筑中雖然沒有嚴密的一道道工序,但也有一定的使用程序。建筑的平面布局要與這種使用程序相適應,而不能與之發(fā)生沖突。建筑物內部使用程序不僅影響著平面布局方式,同時也影響著空間的安排及出入口設置等。2、功能關系圖為了更清楚、更簡明地表示建筑物內部的使用關系,常以一種簡明的分析圖表示公共建筑的內部使用程序,我們通常稱之為功能關系圖。這種功能關系圖對設計者是頗有益的。它是功能分析的一種手段,不僅表示出使用程序,也表示各部分在平面布局中的位置及相互關系,同時也告訴我們功能分區(qū)的內容。在某種情況下,分析圖本身就可以提出平面關系的方案來。如右圖:幼兒園功能關系圖兩個注意要點:1、功能關系圖僅僅是一個幫助我們進行方案設計的分析圖,而不能簡單地就把它看作是這個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圖。雖然這種功能分析圖有時可以啟發(fā)我們提出一個平面方案,但是它只不過是所有可能的方案中的一個。某些時候若全然按照功能關系圖進行布置,則會妨礙方案思路的發(fā)展,甚至會導致方案不能成立。某一類型的建筑,其功能關系圖只有一個,而建筑設計方案卻遠遠不止一個。2、使用程序——功能序列不能簡單地看作是內部空間的組織程序。建筑師在設計中不僅要按照使用程序——功能序列來組織功能布局,而且要根據使用程序來精心安排空間程序——審美序列,使人們在使用的過程中產生一種空間的美感,從而使功能序列和審美序列有機結合,彼此連貫一致。3、合理地進行功能分區(qū)(1)什么是功能分區(qū)在設計各類公共建筑時,在研究了它們的使用程序和功能關系后,就是要根據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各部分聯(lián)系的密切程度及相互的影響,把它們分成若干相對獨立的區(qū)或組,進行合理的分區(qū)設計組合,以解決平面布局中大的功能關系問題,使建筑布局分區(qū)明確,使用方便、合理,保證必要的聯(lián)系和分隔。合理的功能分區(qū)就是既要滿足各部分使用中密切聯(lián)系的要求,又要創(chuàng)造必要的分隔的條件。聯(lián)系和分隔是矛盾的兩個方面,相互聯(lián)系的作用在于達到使用上的方便,分隔的作用在于區(qū)分不同使用性質的房間,創(chuàng)造相對獨立的使用環(huán)境,避免使用中的相互干擾和影響,以保證有較好的衛(wèi)生隔離或安全條件,并創(chuàng)造較安靜的環(huán)境等等。(2)功能分區(qū)原則a.處理好“主”與“輔”的關系任何一類公共建筑物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和輔助使用部分所組成。在進行空間布局時必須考慮各類空間使用性質的差別,將主要使用空間與輔助使用空間合理地進行分區(qū)。一般的規(guī)律是:主要使用部分布置在較好的區(qū)位,靠近主要入口,保證良好的朝向、采光、通風及景向、環(huán)境等等條件,輔助或附屬部分則可放在較次要的區(qū)位,朝向、采光、通風等條件可能就會差一些,并常設單獨的服務入口。b.處理好“內”與“外”的關系任何一類公共建筑物中的各種使用空間,有的對外性強,直接為公眾使用,有的對內性強,主要供內部工作人員使用。在進行空間組合時,必須考慮這種“內”與“外”的功能分區(qū)。一般來講,對外性強的用房(如觀眾廳、陳列室、營業(yè)廳、講演廳等)人流大,應該靠近入口或直接進入,使其位置明顯,便于直接對外,通常環(huán)繞交通樞紐布置;而對內性強的房間(如內部辦公、倉庫及附屬服務用房等)則應盡量布置在比較隱蔽的位置,以避免公共人流穿越而影響內部的工作。c.處理好“動”與“靜”的分區(qū)關系公共建筑中一般供學習、工作、休息等主要使用部分希望有較安靜的環(huán)境,而有的用房在使用中嘈雜喧鬧,甚至產生機器噪聲,這兩部分則要求適當?shù)母綦x。這種“鬧”與“靜”的分區(qū)要求在很多類型的公共建筑中都會經常遇到。d.處理好“污”與“潔”的分區(qū)關系公共建筑中某些輔助或附屬用房(如廚房、鍋爐房、洗衣房等)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氣味、煙灰、污物及垃圾,必然要影響主要使用房間,在保證必要聯(lián)系的條件下,要使二者相互隔離,以免影響主要工作房間。一般應將它們置于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且不在公共人流的主要交通線上。此外,這些房間一般比較零亂,也不宜放在建筑物的主要一面,避免影響建筑物的整潔和美觀。(3)功能分區(qū)方式總結實踐經驗,按功能要求分區(qū),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a.分散分區(qū)即:將功能要求不同的各部分用房分別按一定的區(qū)域,布置在幾個不同的單幢建筑物中。這種方式可以達到完全分區(qū)的目的,但也必然導致聯(lián)系的不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很好地解決相互聯(lián)系的問題,常加建露廊相連接。b.集中水平分區(qū)將各功能要求不同的各部分用房集中布置在同一幢建筑的不同的平面區(qū)域,各組取水平方向的聯(lián)系或分隔,但要聯(lián)系方便,平面外形不要搞得太復雜,保證必要的分隔,避免相互影響,一是將主要的、對外性強的、使用頻繁的或人流量較大的用房布置在前部,靠近入口的中心地帶;二將輔助的對內性強的使用人流少的或要求安靜的用房布置在后部或一側,離入口遠一點。也可以利用內院,設置中間帶等方式作為分隔的手段。c.垂直分區(qū)將功能要求不同的各部分用房集中布置于同一幢建筑的不同層上,以垂直方向進行聯(lián)系或分隔。但要注意分層布置的合理,注意各層房間數(shù)量、面積大小的均衡,以及結構的合理性。并使垂直交通與水平交通組織緊湊方便。分層布置的原則一般是根據使用活動的要求,不同使用對象的特點及空間大小等因素來綜合考慮。第三節(jié)建筑的交通關系與人流疏散人在建筑物內部的活動,物在內部的運用,就構成建筑的交通組織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相互的聯(lián)系,二是彼此的分隔。合理的交通路線組織就是既要保證相互聯(lián)系的方便、簡捷,又要保證必要的分隔,使不同的流線不相互交叉干擾。公共建筑物中交通流線組織,尤其是那些使用頻繁,擁有大量人流的醫(yī)院、影劇院、體育館、展覽館等建筑物中顯得特別重要。交通流線組織的合理與否一般是評鑒平面布局好壞的重要標準。它直接影響到布局的形式。下面著重介紹一下交通流線的類型、流線組織的要求及組織方式。(一)交通流線的類型公共建筑物內部交通流線按其使用性質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公共人流交通線:即建筑物主要使用者的交通流線。如食堂中就餐者流線,車站中的旅客流線,商店中的顧客流線,體育館及影劇院中的觀眾流線,展覽建筑中的參觀路線等等。公共人流交通線是公共建筑平面設計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雖然,不同類型的建筑物交通流線的特點有所不同,有的是集中式的人流,在一定的時間內很快聚集和疏散大量人流,如影劇院、體育館、火車站等;有的是自由的流線,如商業(yè)建筑、圖書館等;而有的則是持續(xù)連貫的流線,如展覽館、博物館等。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合理的組織大量人流進與出的問題,并應滿足各種使用程序的要求。公共人流線按其流線的動向,都可以分為進入人流線和外出人流線兩種。在車站建筑中就是旅客進站流線和出站流線,在影劇院中就是進場流線和退場流線。公共人流交通線中不同的使用對象也構成不同的人流,這些不同的人流在設計中都要分別組織,相互分開,避免彼此的干擾。例如車站建筑中的進站旅客流線就包括一般旅客流線、母子旅客流線、軟席旅客流線及貴賓流線等等。一般旅客流線中通常按其乘車方向構成不同的流線;體育建筑中公共人流線,除了一般觀眾流線外,還包括運動員的流線,貴賓及首長流線等。②內部工作流線:即內部管理工作人員的服務交通線,在某些大型建筑物中還包括攝影、記者、電視等工作人員流線。③輔助供應交通流線:如食堂中的廚房工作人員服務流線及食物供應線,車站中行包流線,醫(yī)院建筑中食品、器械、藥物等服務供應線;商店中貨物運送線,圖書館中書籍的運送線等等。(二)交通流線組織的要求人是建筑的主體,各種建筑物的內外部空間設計與組合都要以人的活動路線與人的活動規(guī)律為依據,設計要盡力滿足使用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合理要求。因此應當把“主要人流路線”作為設計與組合空間的“主導線”。根據這一“主導線”把各部分設計構成一連串的豐富多彩的有機結合的空間序列。例如:設計一個圖書館應該以“讀者人流路線”作為設計的“主導線”,把各個閱覽室及為之服務的有關空間有機地組織起來;設計一個博物館應該以“觀眾參觀路線”作為組合空間的主導線,把各種陳列室連貫而又靈活地組織起來;設計體育館、影劇院這些人流量既大而又集中的建筑,更應該以“觀眾進、出場”路線作為設計的“主導線“;對于某些有多種使用人流的建筑,如火車站,它有一般旅客人流,又有貴賓等其它人流,顯然應該以廣大旅客進、出站的人流為”主要人流“,并以它為設計的“主導線”??傊煌ㄈ肆鞯慕M織要以人為主,以最大限度地方便主要使用者為原則,應該順應人的活動,不是要人們去勉強地接受或服從建筑師所強加的“安排”。正因為“人的活動路線”是設計的主導線,因此,交通流線的組織就直接影響到建筑空間的布局。在明確“主導線”的基本原則后,一般在平面空間布局時,交通流線的組織應具體考慮以下幾點要求:不同性質的流線應明確分開,避免相互干擾。首先,要做到:使主要活動人流線不與內部工作人流線或服務供應線相交叉;——三種流線不交叉其次,主要活動人流線中,有時還要將不同對象的流線適當?shù)姆珠_;此外,在集中人流的情況下,一般應將進入人流線與外出人流線分開。不出現(xiàn)交叉、聚集、“瓶子口”的現(xiàn)象。流線的組織應符合使用程序,力求流線簡捷明確、通暢,不迂回,最大限度地縮短流線這對每一類建筑設計都是重要的,直接影響著平面布局和房間的布置。譬如說,在食堂的設計中,交通流線的組織就要根據用膳者洗滌、存取餐具及買飯菜的使用程序,使用膳者進到食堂后能方便地取餐具—洗手—買飯菜。因此,備餐處應盡量接近入口。在車站建筑設計中,人流路線的組織一般要符合進站和出站的使用程序。進站旅客流線就應符合問訊—售票—寄行李—候車—檢票等活動程序。出口路線就要使出站后能方便地到行李提取處或小件寄存處,并且能盡快地通到市內公共汽車站。流線組織,要有靈活性,以創(chuàng)造一定的靈活使用的條件。因為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情況的變化,建筑內部的使用安排經常是要調整的。如圖書館設計(尤其是大學圖書館)既要考慮全館開放人流的組織又要考慮局部開放(如大學圖書館在寒暑假期間),而不影響其他不開放部分的管理;在展覽建筑中,這種流線的組織的靈活性尤為重要。它既要保證參觀者能有一定的順序參觀各個陳列室,又要使觀眾能自由地取舍,同時也便于既能全館開放,也能局部使用的可能,不致因某一陳列室內部調整布置而影響全館的開放。這種流線組織的靈活性直接影響到建筑布局及出入口的設置。以展覽建筑為例,各個陳列室相套布置,參觀路線很連貫,但是沒有一點靈活性。一但調整某一陳列室的布置,全館就不能開放。若采用一個交通樞紐,把幾個陳列室連接起來,參觀路線既連貫也具有靈活性,可中斷開放任一個陳列室而不影響其他部分的開放。此外,也可增加出入口,如北京美術館,除設主要入口外,兩側還入了二個輔助入口,除了全館統(tǒng)一安排陳列外,三個部分都能獨立的開放。當然,流線組織的連貫與靈活孰主孰次還要根據各個建筑物的性質而有所不同,這就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調查研究著手,區(qū)別對待。以展覽建筑來講,歷史性博物館由于陳列內容是斷代的,連貫的,因此主要是考慮參觀路線的連貫,而藝術陳列館或展覽館則要求靈活性更多一些。⑷流線組織與出入口設置必須與室外道路密切結合,二者不可分割,否則從單體平面上看流線組織可能是合理的,而從總平面上看可能就是不合理,或者反之。(三)流線組織的方式各類建筑中流線組織雖然各有自己的特點及要求,但也有共同要解決的問題,即把各種不同類型的流線分別予以合理組織以保證方便的聯(lián)系和必要的分隔。因此,在流線組織方式上也有共同之處,綜合各類公共建筑中實際采用的流線組織方式,不外乎以下三種基本方法:a.水平方向的組織b.垂直方向的組織c.水平和垂直相結合的流線方式a.水平方向的組織:即把不同的流線組織在同一平面的不同區(qū)域。如在車站建筑中,將旅客進站流線和出站流線分開布置在兩邊;在商店中將顧客流線和貨物流線分別布置于前部和后部;在展覽建筑中,將參觀流線和展品流線以前后或左右分開布置,等等。這種水平分區(qū)的流線組織垂直交通少,聯(lián)系方便,避免大量人流的上上下下。在中小型的建筑中,這種方式較為簡單,但對某些大型建筑來講,單純的水平方向組織可能不易解決復雜的交通問題或往往使平面布局復雜化。b.垂直方向的組織:即把不同的流線組織在不同的層上,以垂直方向把不同流線分開。如同前述,在車站建筑中將進站流線和出站流線分別布置于底層和二層;醫(yī)院建筑中將門診人流布置在底層,各病區(qū)人流按層組織在其上部;展覽建筑中將展品流線組織在底層,把參觀人流組織在二層以上,等等。這種垂直方向的流線組織,分工明確,可以簡化平面,對較大型的建筑更為適合。但是它增加了垂直交通,同時分層布置要考慮荷載及人流量的大小。一般講,總是將荷載大,人流多的部分布置在下,而將荷載小,人流量少的置于上部。c.水平和垂直相結合的流線方式:即:既在平面上劃分不同的區(qū)域,又按層組織交通流線,常用于規(guī)模較大,流線較復雜的建筑物中??傊ㄖ臻g組合中的人流組織問題,實質上是人流活動的合理順序問題。它應是一定的功能要求與關系體系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空間組合的重要依據。它在某種意義上,會涉及到建筑空間是否滿足使用要求;是否緊湊合理;空間利用是否經濟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人流組織中的順序關系是極為重要的,應結合各類公共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進行深入分析。(四)建筑的人流疏散問題建筑的人流疏散問題,是人流組織中的又一個重要的內容,尤其對于人流量大而集中的公共建筑來說更加突出。建筑中的人流疏散,有連續(xù)性的(如醫(yī)院、商場、旅館等)和集中性的(如影劇院、會堂、體育館等),有的公共建筑是屬于兩者之間的,兼有連續(xù)和集中的特性(如展覽館、學校建筑等)。但是,在緊急情況發(fā)生時,不論哪種類型的公共建筑,疏散都會成為緊急而又集中的問題。因而在考慮公共建筑的疏散問題時,應把正常與緊急的兩種疏散情況全面考慮,方能合理地組織流線與空間的序列。下面以人流比較集中,疏散要求較高的公共建筑為例進行分析。a)階梯教室人流疏散的特點階梯教室人流比較集中,在上下課交換班時,常依靠短暫的課間休息時間進行。因此,要求人流的出入必須暢通,并應在交通樞紐處設置緩沖空間。常用的兩種疏散方式:①出入口合并設置②出入口分開設置b)影劇院、會堂人流疏散的特點影劇院的人流活動一般具有連續(xù)性,且各場次中間休息的時間一般較短,所以常要求入場口與散場口分開設置。出入口的配置,應密切結合總圖的道路系統(tǒng)和室內席位的具體情況妥善安排,使疏散設計達到方便、安全、快捷的要求。c)體育建筑人流疏散的特點體育館容納觀眾的席位遠比影劇院多,特別是一些大型體育館的觀眾容量,高達數(shù)萬人。因而疏散問題更加突出。體育館因比賽的場次經常不連續(xù),因此其出入口可以考慮合用。體育館的席位常沿比賽場四周布置,因而可以沿觀眾廳四周組織疏散。規(guī)模較大的體育館,可以考慮分區(qū)入場、分區(qū)疏散、集中或分區(qū)設置出入口的方式進行。以上所論述的是人流比較集中,疏散要求比較突出的幾種公共建筑類型,其他類型的公共建筑也存在著人流疏散問題,只不過因其功能要求不同,考慮疏散問題的程度以及解決的方式不同而已,如中小學校、旅館、醫(yī)院、辦公樓、展覽館等。但是,涉及到這些類型的公共建筑,在設計時應將特殊的要求考慮進去,按照防火規(guī)定,充分考慮疏散時間、通行能力等問題,即可著力于組織不同方式的疏散設計。這些問題另有專著介紹,這里就不詳加分析了。第四節(jié)建筑內部空間設計手法空間的對比與變化空間的重復與再現(xiàn)空間的銜接與過渡空間的滲透與層次空間的引導與暗示空間序列組織(見書P148-164)第四章內容復習范圍:1.《建筑設計原理》第4章2.《建筑空間組合論》第二章P107-131頁3.課堂筆記為主e)建筑的造型藝術設計第一節(jié)建筑造型的基本知識一、建筑造型的內容建筑形象(造型)內外部空間的組合建筑的體型立面構圖與輪廓細部與重點裝飾處理材料的質感與色彩、光影變化等時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二、建筑造型的特點1.空間性空間是建筑的主體“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用”2.藝術性建筑是一種四維的造型藝術同時注重表皮、空間與時間3.社會性建筑是社會活動的物質基礎是社會團體的構成要素三、建筑造型的方式1.理性造型客觀條件—邏輯推理—必然性造型地形、結構、功能經典現(xiàn)代主義、大多數(shù)普通建筑。2.感性造型藝術觀念—直覺感受—偶然性造型感覺因素不可避免,有時成為主導象征主義作品、表現(xiàn)主義作品3.啟發(fā)造型受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或其他環(huán)條件啟迪四、建筑造型的要素(一)建筑造型的基本要素點的概念點是構成建筑形態(tài)最小的形式單位。點是所有形式中的原生要素,可以說,線、面和體都是從點派生出來的;點的大小,是相對而言的,擴大到一定程度,可轉化為面;點的形狀,有規(guī)則(圓點、方點、三角點等)不規(guī)則(自由隨意的點)點是視覺中心,有集中和控制的作用(一個,兩個,多個)建筑中的點雖然從概念上講,點是沒有量變的,它在空間中只標明一個位置。但當其概念與建筑相關聯(lián)之后,點的面貌和個性,要豐富和生動很多。點式建筑與場環(huán)境;建筑平面中的“點”;建筑界面上的“點”;端點;節(jié)點;焦點建筑中的線線在建筑中無處不在,一切相對細長的形狀都具有線的效果。它可以是摩天樓,可以是高聳的古塔,也可以是一排柱廊;線的數(shù)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車銷售及二手車鑒定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醫(yī)療集團與兼職醫(yī)生合作服務協(xié)議9篇
- 二零二五年店面合作互利共贏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民工勞動合同示范文本全面保障民工權益協(xié)議7篇
- 2025年度物流運輸公司物流信息化建設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4年子女撫養(yǎng)權轉讓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智慧電梯管理系統(tǒng)安裝與維護服務合同3篇
- 2024年版電子商務平臺合作運營合同
- 2024版企業(yè)電子采購系統(tǒng)標準化合同版B版
- 2024版創(chuàng)新軟件品牌代理權合同版B版
- 委托招生協(xié)議書范本2025年
- 解剖學試題與參考答案
- ISO 56001-2024《創(chuàng)新管理體系-要求》專業(yè)解讀與應用實踐指導材料之11:“5領導作用-5.5崗位、職責和權限”(雷澤佳編制-2025B0)
- 物業(yè)保安培訓工作計劃
- 開題報告課件(最終)
- 2024版短視頻IP打造與授權運營合作協(xié)議3篇
- 北京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 2023-2024學年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多校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 中國高鐵技術的發(fā)展與展望
- 2024-2025學年上學期深圳初中地理七年級期末模擬卷3
-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qū)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