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遼寧省七校高一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遼寧省七校高一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遼寧省七校高一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遼寧省七校高一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遼寧省七校高一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遼寧省七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古人所謂意象,盡管有種種不同的用法,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必須呈現(xiàn)為象。那種純概念的說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構(gòu)成意象。因此可以說,意象賴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觀的,它不依賴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而發(fā)生變化。但是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構(gòu)思,就帶上了詩人主觀的色彩。這時它要受到兩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經(jīng)過詩人審美經(jīng)驗的淘洗與篩選,以符合詩人的美學理想和美學趣味;另一方面,又經(jīng)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與點染,滲入詩人的人格和情趣。經(jīng)過這兩方面加工的物象進入詩中就是意象。詩人的審美經(jīng)驗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個意的內(nèi)容。因此可以說,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例如,“梅”這個詞表示一種客觀的事物,它有形狀有顏色,具備某種象。當詩人將它寫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學理想時,它就成為詩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詩人反復地運用,“梅”這一意象已經(jīng)固定地帶上了清高芳潔、傲雪凌霜的意趣。一個物象可以構(gòu)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由“云”所構(gòu)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帶著貧士幽人的孤高,陶淵明《詠貧士》“萬族各有托,孤云獨無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歸”;“暖云”則帶著春天的感受,羅隱《寄渭北徐從事》“暖云慵墮柳垂條,驄馬徐郎過渭橋”;“停云”卻帶著對親友的思念,陶淵明《停云》“靄靄停云,瀠瀠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個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構(gòu)成的意象也就大異其趣。詩人在構(gòu)成意象時,可以夸張物象某一方面的特點,以加強詩的藝術(shù)效果,如“白發(fā)三千丈”“黃河之水天上來”。也可以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長有歸心懸馬首,可堪無寐枕蛩聲”。這些詩都寫到“心”,心本來不能離開身體,但李白的“愁心”卻托給了明月,杜甫的“故園心”卻系在了孤舟上,秦韜玉的歸心則懸在了馬首上。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來并不具備的性質(zhì)。詩人在構(gòu)成意象時,還可以用某一物象為聯(lián)想的起點,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李賀詩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屬于這一類?;鹁娑际敲髁恋?,李賀卻說“漆炬迎新人”,陰間的一切都和人間顛倒著。“憶君清淚如鉛水”,鉛淚,世間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銅仙人流的淚,那么當然可以是鉛淚了。總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礎(chǔ),而意象卻不是物象的客觀的機械的模仿。從物象到意象是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摘編自袁行霈《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材料二:整體而言,中西語境中的“意象”概念最核心的區(qū)別在于,西方“意象”就是“圖像”借助象征方法在讀者內(nèi)心中的呈現(xiàn),其意義的生成具有多義性、彌散性,而中國意象則是基于某種共識來生發(fā),其意義的生成遵循特定的路徑,兩者在意義生成機制上有著本質(zhì)性的差異。具體來說,西方“意象”在接受者內(nèi)心中的呈現(xiàn)是沒有穩(wěn)定模式的,每個讀者基于自己的個體接受圖式而創(chuàng)造出差異性極大的想象空間。而中國意象在具體生成的過程中,有一個從“預備”到“生發(fā)”的過程。在“預備”的過程中,意象由特定的物象引導,而這些物象都指向特定的“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以龐德的詩歌為例:“蘆葦重,彎曲了。竹子言說,似乎在流淚”“幾張臉在人群中幻影般閃現(xiàn),濕漉漉的黑樹枝上花瓣數(shù)點”。龐德的書寫模式,模仿的是中國古典詩歌的路數(shù),這種寫法顯然比波德萊爾那種跳躍性、抽象化、晦澀冗長的象征主義書寫要更具蘊藉性、可讀性和畫面的美感。但龐德顯然依舊未能理解中國詩歌中運用自然意象之精髓。中國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帶特定意味,這是與一般的自然物象最根本的區(qū)別,比如竹子在中國的繪畫和詩歌當中,一般都帶著“臨風不懼”“青翠挺拔”“高潔自愛”“寧折不屈”等意味,其與梅蘭菊等自然意象一道,構(gòu)成了所謂君子處世的審美姿態(tài)。至于“桃花”則讓人聯(lián)想到“春暖”“萌動”“艷麗”等意味,諸如“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和“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等詩中“桃花”這一自然意象指向的是佳人的意味,而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和“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詩中,“桃花”則指涉著“春暖”“萌動”的氣息。也就是說,中國人由于自然意象所自帶的相對穩(wěn)定的意義指向性,能夠在接觸某個自然意象的剎那間迅速進入某種預設(shè)好的意義空間之中,意象接受者無需過多思索就能直接進入一種約定俗成的共時性審美情境之中。至于在這種審美情境之中,審美參與者究竟希望進入哪一類審美情境,就由其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了。這跟波德萊爾象征主義式的碎片化、抽象化、晦澀化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也跟龐德試圖模仿中國的“自然意象”卻寫出了諸如“蘆葦重,彎曲了”之類的“自然物象”有著顯著區(qū)別。(節(jié)選自《對中西“意象”概念的考察和梳理》)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物象經(jīng)過詩人審美經(jīng)驗的挑選或思想感情的點染就能進入詩中成為意象。B.詩歌的意象,融入了詩人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學理想,帶有詩人主觀的色彩。C.一個物象可以構(gòu)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所以詩人融入的情意不同。D.中國詩歌意象的意義指向是穩(wěn)定的,“約定俗成”的,因而是固定不變的。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梅”這一意象固定地帶有清高芳潔、傲雪凌霜的意趣,是古代詩人反復運用的結(jié)果。B.物象是構(gòu)成意象的基礎(chǔ),詩人可借物象虛構(gòu)創(chuàng)造出神仙、靈異等世界上不存在的東西,如李白詩中“云之君”“仙之人”。C.西方“意象”是“圖像”借助象征方法在讀者內(nèi)心中的呈現(xiàn),而中國意象則是基于“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來生發(fā)。D.西方讀者基于自己的個體接受圖式而創(chuàng)造出差異性極大的想象空間,是因為西方更重視個性自由。3.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第五自然段觀點的一項是()A.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C.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秦觀《鵲橋仙》)D.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4.材料二的論證方法有哪些?請簡要分析。5.“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月”成為意象,引發(fā)游子共鳴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敬鸢浮?.B2.D3.A4.①對比論證,將中西方意象的概念和意義生成機制進行對比,突出了中西方的差異。②舉例論證,以中國詩歌和繪畫中的竹子、桃花等意象以例,論證了中國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帶特定意味的觀點。5.①“月亮”表示一種客觀的事物,它是有陰晴圓缺和唯一性特征的一種物象(自然意象)。②詩人融入自己的審美經(jīng)驗和人格情趣,將思鄉(xiāng)、思親的情感移到月這一物象上來。③對于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月亮”就是思鄉(xiāng)情感的載體,有著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④“月亮”意象所自帶的相對穩(wěn)定的意義指向性,使得游子在接觸這一意象的剎那間直接進入一種約定俗成的共時性審美情境之中,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或”錯誤。原文材料一第3段是“這時它要受到兩方面的加工”。C.“所以”錯誤。因果倒置。原文材料一第6段是“同一個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構(gòu)成的意象也就大異其趣”。D.“是固定不變的”錯誤。結(jié)合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國人由于自然意象所自帶的相對穩(wěn)定的意義指向性”可知,中國詩歌意象的意義指向只是“相對穩(wěn)定的”,并非“固定不變”。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西方更重視個性自由”錯誤。于文無據(jù)。原文材料二第二段“西方‘意象’在接受者內(nèi)心中的呈現(xiàn)是沒有穩(wěn)定模式的,每個讀者基于自己的個體接受圖式而創(chuàng)造出差異性極大的想象空間”,沒有提到“西方更重視個性自由”的內(nèi)容。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五段強調(diào)“詩人在構(gòu)成意象時,可以夸張物象某一方面的特點,以加強詩的藝術(shù)效果”“也可以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A.沒有“夸張物象某一方面的特點,以加強詩的藝術(shù)效果”,或“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的加工創(chuàng)造。B.由“桃花潭水深千尺”是夸張法。符合觀點。C.由“弄”“傳”可知是擬人手法,屬于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符合觀點。D.由“載不動許多愁”可知,是夸張法,同時屬于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符合觀點。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方法的能力。分析材料二各段內(nèi)容。第一段講的是中西語境中的“意象”概念最核心的區(qū)別?!拔鞣健庀蟆褪恰畧D像’借助象征方法在讀者內(nèi)心中的呈現(xiàn),其意義的生成具有多義性、彌散性”“而中國意象則是基于某種共識來生發(fā),其意義的生成遵循特定的路徑”。這是將中西方意象的概念和意義生成機制進行對比;第二段,是在第一段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對二者區(qū)別做的具體說明。可見用的對比論證方法。第三段,為了說明“中國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帶特定意味,這是與一般的自然物象最根本的區(qū)別”也選用了例證“比如竹子在中國的繪畫和詩歌當中,一般都帶著……”“至于‘桃花’則讓人聯(lián)想到‘春暖’‘萌動’‘艷麗’等意味,諸如……”,可見用的舉例論證方法,論證了中國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帶特定意味的觀點?!?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奥稄慕褚拱?,月是故鄉(xiāng)明”,“月”表示一種客觀的事物,作為意象,它有陰晴圓缺和唯一性特征。作者說“月是故鄉(xiāng)明”,根據(jù)材料一第二段“詩人的審美經(jīng)驗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個意的內(nèi)容”“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可知,是作者將情感移植于月,在詩中融入自己的審美經(jīng)驗和人格情趣,將思鄉(xiāng)、思親的情感移到月這一物象上來。結(jié)合材料一第四段“同一個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構(gòu)成的意象也就大異其趣”,材料二第二段“而中國意象在具體生成的過程中,有一個從‘預備’到‘生發(fā)’的過程。在‘預備’的過程中,意象由特定的物象引導,而這些物象都指向特定的‘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可知,意象通過特定的物象引導會指向特定的“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霸铝痢边@一意象在中國文化中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可以構(gòu)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因而在不同的詩歌中,其意義指向也各不相同,但是對于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月亮”就是思鄉(xiāng)情感的載體,有著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結(jié)合材料二最后一段內(nèi)容可知,自然意象有自帶的相對穩(wěn)定的意義指向性,所以意象接受者無需過多思索就能直接進入一種約定俗成的共時性審美情境之中,所以正是因為“月亮”意象所自帶的相對穩(wěn)定的意義指向性,使得游子在接觸這一意象的剎那間,能夠迅速進入某種預設(shè)好的意義空間之中,無需過多思索就能直接進入一種約定俗成的共時性審美情境之中,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共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床税捉鹂仆降苁前氲郎蠐斓?。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見了這個十三四歲的孩子。①孩子衣衫襤褸,正站在雪地里瑟瑟發(fā)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木匠停下來細問,敢情這孩子是無家可歸的。木匠于心不忍,說:“跟著我吧,做我徒弟?!焙⒆印皳渫ā惫蛟谘┑乩铮牧藗€頭,就跟他來了。木匠是這一帶方圓幾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兒做得扎實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圖案,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花鳥魚蟲,總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圓幾十里的人家都喜歡找木匠做活兒。木匠現(xiàn)在在榆樹溝一戶姓殷的人家做活兒。殷家只有母女倆,閨女叫梅,十八歲了,母親為她招了個上門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親過日子,就請了木匠。教會一個徒弟是需要時日的,這要看徒弟的天資和領(lǐng)悟能力,還要看他的上進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帶來上工,安排做一些邊邊角角的活兒,順便看看徒弟的天資。木匠知道,學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但有些事說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說這吃飯上的事,木匠一個說不及,就出岔子了。手藝人上門做活兒,不住宿的,主家要管兩頓飯。木匠的家離著榆樹溝十里掛零,一早一晚打來回就行,用不著住宿。再說了,殷家只有母女倆,住下也不合適。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飯和晚飯都會上四個菜,這叫開工飯,再往后,午飯就只有兩個菜了,但晚飯會保持四個菜。這幾乎是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藝人管這叫“看菜”,比如說這魚。所有的主家會在晚飯時上一條咸魚,這條咸魚手藝人是不會動筷子的。如若保存得當,咸魚好些日子也壞不了,讓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來,好湊齊四個菜。日子艱難,大家都懂。殷家沒有男人,也就沒人陪木匠吃飯。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師徒倆一塊兒用飯了。木匠好酒。②先呷上一口酒,微閉雙目細細品著。等到他睜開眼來,要去夾菜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徒弟已經(jīng)破了魚身了。木匠趕緊制止,趕緊給徒弟說一些飯桌上的規(guī)矩,徒弟羞愧難當,可是于事無補了。盤子里是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好看?,F(xiàn)在,朝上的這面的中間部位已經(jīng)被徒弟夾走了一塊魚肉,有了一個不大的豁口,已經(jīng)不是一條完整的魚了。這樣的話,這條魚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動那魚。吃完了飯,木匠用筷子夾起那條魚,翻個個兒,在盤子里擺好。師徒倆走后,殷家母女開始收拾碗筷。細心的母親一眼就看出了那條魚的端倪。③母親知道這是木匠在體諒她們母女,木匠這是告訴她這條魚不需換,以后再端上桌就是。于是,這條魚又被來來回回地端了十多天。殷家的活兒做完了。這天晚上,師徒倆在殷家吃收工飯。拿起筷子,木匠對徒弟說:“孩子,今天晚上,別的菜都別動,咱爺倆只吃魚,把這條魚吃完?!背酝觑垼瑤熗絺z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門口。在院門口,木匠扔下一句話:“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耍?!蹦概畟z面面相覷。等到去師徒倆吃飯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時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話——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地擺在那兒。日月如梭。一轉(zhuǎn)眼,梅的兒子也十八歲了。梅要為兒子娶媳婦,要做家具。這時候木匠已經(jīng)老了,做不動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梅便請了一個新木匠。新木匠是個年輕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學的徒,那是見過大世面,見過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臉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許多早畫好的新樣子給梅看。梅就說,咱莊戶人家,結(jié)實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悶。吃午飯了。這第一頓飯是開工飯,按規(guī)矩上了四個菜,梅的男人陪著后生,入了席。一開吃,后生就看上那條咸魚了。盤子里擺著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這一說,他的師父就沒教過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夾那魚。④卻是怎么也夾不動。梅的男人臉上露出許多尷尬來。后生明白了,這是一條木頭魚,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臉騰地紅了。自此,后生少了話語,活兒卻是做得格外用心了。(原載《小小說月刊》2020年9月上)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生活氣息濃郁。語言平白曉暢,同時又不失生動形象,這與汪曾祺作品的平淡自然、韻味無窮的語言風格類似。B.木匠把徒弟帶著一起上工,教他技藝和規(guī)矩,但木匠不善于教導徒弟,所以徒弟沒能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C.見過大世面、洋玩意兒的新木匠來梅家里上工后,經(jīng)歷了由驕傲不屑到郁悶不解,再到尷尬羞愧,最后端正態(tài)度的心理變化。D.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來講述故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視野開闊,自由靈活地展現(xiàn)了跨度較長的鄉(xiāng)村生活。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綜合運用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來刻畫人物,表現(xiàn)了徒弟當時的落魄可憐。B.句子②展現(xiàn)出木匠的悠然自得、閑適愜意,與后文發(fā)現(xiàn)徒弟吃魚之后的緊張焦急形成對比。C.句子③中的“這條魚”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增強了情節(jié)的連貫性。D.句子④聚焦新木匠的動作,單獨成段,似電影的特寫鏡頭,展現(xiàn)了“木魚”的栩栩如生。8.看起來“煞是喜人”的咸魚卻是條“木魚”,這一結(jié)果雖出人意料,但前文多處伏筆又使之合情合理。除開頭提到木匠尤善雕刻以外,文章還有哪些伏筆?請結(jié)合文本具體分析。9.小說描寫了特定時代的鄉(xiāng)村風俗和手藝人的人情世故,有評論家稱“《看菜》透露出苦澀,但也不乏溫情”,請結(jié)合文本談?wù)勀銓υ撛u價的理解。【答案】6.B7.C8.①收工飯時,木匠交代徒弟這頓只吃魚,且要吃完。但梅母女去收拾碗筷的時候,看到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②木匠臨走時告訴梅母女:“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耍?!卑凳舅粝铝藗€東西。③結(jié)尾后生看到的那條魚與多年前木匠師徒吃的那條魚一模一樣。這說明這個魚很有可能是假的,為結(jié)尾部分揭示魚的身份埋下了伏筆。9.苦澀:①文中描繪的可看卻不可吃的看菜是特定時代背景的產(chǎn)物,它顯示了當時的物質(zhì)條件之艱苦、貧乏。②技藝精湛的木匠悉心教導徒弟,徒弟卻沒能成才;自幼呆在城里、見過洋玩意兒的新木匠看不上梅用的家具,但技術(shù)也不如老木匠。這種種現(xiàn)象顯示了面對新時代的沖擊,傳統(tǒng)技藝沒有得到傳承并日漸遭受冷落。溫情:①木匠知曉看菜的規(guī)矩,在魚身遭破壞后給魚翻面來讓這道菜繼續(xù)出現(xiàn)在飯桌上,他體諒農(nóng)戶的艱難,積極主動維護農(nóng)戶的體面和尊嚴。②木匠對徒弟有愛心,有耐心。面對處境艱難的徒弟,主動提出收他為徒。同時,他把徒弟帶在身邊上工,細心教授技藝,徒弟犯錯把看菜給吃了之后,他也沒有太過苛責,并趕緊給徒弟講了相應(yīng)的規(guī)矩?!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但木匠不善于教導徒弟,所以徒弟沒能成才”表述有誤,根據(jù)文章提到的徒弟觀“教會一個徒弟是需要時日的,這要看徒弟的天資和領(lǐng)悟能力,還要看他的上進心”可知,徒弟沒能成才可能是沒有天分,也可能是上進心不強。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文中句子的能力。C.“‘這條魚’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作為線索貫穿全文”說法有誤?!斑@條魚”是木匠師徒吃掉的那條魚,沒有貫穿全文,不是文章的線索。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伏筆就是在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前段里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因此,答題時要重點關(guān)注情節(jié)前后能夠相互照應(yīng)的內(nèi)容。如,文章前面說因為體諒主家生活貧苦,木匠們盡量不吃主家的咸魚,但吃收工飯時,木匠特意對徒弟強調(diào)說:“孩子,今天晚上,別的菜都別動,咱爺倆只吃魚,把這條魚吃完。”而后文他們走后,梅母女收拾飯桌時卻發(fā)現(xiàn)“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地擺在那兒”。吃完了魚,本應(yīng)該只剩三個菜,那么這四個菜又從哪里來呢?可見是木匠雕刻了一條魚放在那里。木匠走時,特意對梅母女說“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薄Uf明木匠還特意留下一個東西,但小玩意兒是什么呢?這也是一個伏筆。文章前半部分特意介紹梅母女給木匠們準備的咸魚“盤子里是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好看”。而后來,梅為兒子娶媳婦做家具,給小木匠準備開工飯時,所做的魚竟也是“盤子里擺著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喜人”。時隔多年,兩條魚竟然一模一樣,這說明這個魚很有可能是假的,為結(jié)尾部分揭示魚的身份埋下了伏筆?!?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品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文中“所有的主家會在晚飯時上一條咸魚,這條咸魚手藝人是不會動筷子的。如若保存得當,咸魚好些日子也壞不了,讓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來,好湊齊四個菜”描繪了給木匠的菜可看不可吃這一種特殊的情況,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日子艱難,大家都懂”。那是個艱難貧苦的年代,人們吃穿艱難,才不得不如此,透露出苦澀。文中說“木匠有了徒弟,便帶來上工,安排做一些邊邊角角的活兒,順便看看徒弟的天資。木匠知道,學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可見木匠教導徒弟非常用心,而結(jié)合文中最后新木匠一開始沒認出木頭魚也可看出老木匠技藝精湛。盡管如此,最后“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梅便請了一個新木匠”,這也是一處苦澀。此外,梅請來的新木匠“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臉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許多早畫好的新樣子給梅看”說明自幼呆在城里、見過洋玩意兒的新木匠看不上老木匠所做的傳統(tǒng)工藝,但沒認出木頭魚也從側(cè)面反映出他的技術(shù)也不如老木匠。這種種現(xiàn)象顯示了面對新時代的沖擊,傳統(tǒng)技藝沒有得到傳承并日漸遭受冷落,這也透露出苦澀。在老木匠徒弟因不了解情況誤吃咸魚后,同樣吃不飽穿不暖的老木匠本也可以索性將魚吃掉,但最終老木匠的選擇是“吃完了飯,木匠用筷子夾起那條魚,翻個個兒,在盤子里擺好”“母親知道這是木匠在體諒她們母女,木匠這是告訴她這條魚不需換,以后再端上桌就是”。這體現(xiàn)了木匠知曉看菜的規(guī)矩,在魚身遭破壞后給魚翻面來讓這道菜繼續(xù)出現(xiàn)在飯桌上,他體諒農(nóng)戶的艱難,積極主動維護農(nóng)戶的體面和尊嚴的溫情。在那個艱難的年代,看待無家可歸的孩子,“木匠停下來細問,敢情這孩子是無家可歸的。木匠于心不忍,說:‘跟著我吧,做我徒弟?!辈⑶摇澳窘持溃瑢W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可見他耐心教導徒弟,以及小徒弟誤食咸魚后,木匠只是“趕緊制止,趕緊給徒弟說一些飯桌上的規(guī)矩,徒弟羞愧難當,可是于事無補了”。這都體現(xiàn)了木匠對徒弟有愛心,有耐心的溫情。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貞觀四年,太宗謂侍臣曰:“崇飾宮宇,游賞池臺,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勞弊??鬃釉疲骸幸谎钥梢越K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勞弊之事,誠不可施于百姓。朕尊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誠能自節(jié),若百姓不欲,必能順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憐百姓,每節(jié)已以順人。臣聞‘以欲從人者昌,以人樂己者亡’。隋煬帝志在無厭,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營造,小不稱意,則有峻罰嚴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競為無限,遂至滅亡。此非書籍所傳,亦陛下目所親見,為其無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為不足,更萬倍過此,亦不足?!碧谠唬骸肮鄬ι跎啤7枪?,朕安得聞此言?”(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材料二:秋七月,永慶公主①曾衣貼繡鋪翠襦入宮中,上見之,謂主曰:“汝當以此與我,自今勿復為此飾?!惫餍υ唬骸按怂么溆饚缀危俊碧嬖唬骸安蝗?。主家服此,宮闈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價高,小民逐利,展轉(zhuǎn)販易,傷生浸廣,實汝之由。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惡業(yè)之端?”主慚謝。永慶公主因侍坐,與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豈不能用黃金裝肩輿②,乘以出入?”上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宮殿悉以金銀為飾,力亦可辦。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耳,豈可妄用。古稱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以自奉養(yǎng)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當勿復言?!保ü?jié)選自《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注】①公主:宋太祖之女。②肩輿:抬的小轎。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朕尊A為帝王B富有C四海D每E事F由己G誠H能自節(jié)。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加點的“誠”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的“誠”字含義相同。B.“隋煬帝志在無厭”與“學而不厭”(《論語·述而》)兩句中的“厭”字含義相同。C.加點的“衣”與“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中的“水”,二者用法不同。D.加點的“幾何”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短歌行》)中的“幾何”都可譯為“多少”。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太宗認為,帝王不應(yīng)為了一己私欲而勞師動眾,將勞苦疲累的事情強加給百姓,而應(yīng)憐愛百姓,經(jīng)常做到自我節(jié)制、順應(yīng)民情。B.宋太祖遵循古訓,認為自己是為百姓守財富,不可以隨便亂用,沒有采納公主和皇后用黃金裝飾轎子的建議。C.宋太祖認為,公主穿用翠羽裝飾的衣服,宮中的內(nèi)親外戚一定會爭相效仿,對應(yīng)了材料一中“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的說法。D.魏征認為,隋煬帝亡國固然與喜歡奢侈有關(guān),但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濫施刑罰,以此對唐太宗提出勸諫,得到了唐太宗的贊許。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陛下若以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為不足,更萬倍過此,亦不足。(2)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惡業(yè)之端?14.兩位古代君王在修身治國方面有一些共同之處,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敬鸢浮?0.BDG11.C12.D13.(1)陛下如果認為已滿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僅僅是滿足了,如果認為不滿足,再超過現(xiàn)在萬倍也不會滿足。(2)你生長在富貴人家,應(yīng)當感念珍惜這份福氣,怎么可以成為這種壞事的開端?14.①察審自己無度的欲望,約束自己。②以民為本,愛惜民力。③不濫用權(quán)利,以身作則?!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我被尊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憑我一句話,我確實能自我節(jié)制?!半拮馂榈弁酢笔峭暾闹髦^賓結(jié)構(gòu),“朕”是主語,“尊為”是謂語,“帝王”是賓語。該句需獨立成句,故在B處斷開;“富有四?!笔鞘÷跃洌÷粤酥髡Z“朕”,“四海”作“富有”的賓語,賓語后停頓,故在D處斷開;“誠能自節(jié)”省略主語,“誠”作“能自節(jié)”的狀語,“誠”前面應(yīng)斷開,故在G處斷開。故選BD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均解釋為“確實,實在”。句意:實在不該強加給百姓。/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美。B.正確。均解釋為“滿足”。句意:隋煬帝一心貪得無厭。/學習總感到不滿足。C.“二者用法不同”錯誤。都是名詞用作動詞,用法相同。穿著/游泳。句意:永慶公主曾經(jīng)穿著翠鳥羽毛的衣服入宮。/并不是能游泳,卻可以橫渡江河。D.正確。都是多少。句意: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啊?/面對著美酒高聲放歌,人生能有多少時日啊。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隋煬帝亡國固然與喜歡奢侈有關(guān),但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濫施刑罰”錯誤。由原文“隋煬帝志在無厭……遂至滅亡”“陛下若以為足……亦不足”可知,魏征所說重點在希望君主力戒奢侈上。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為”,認為;“不啻”,不僅僅;“過”,超過。(2)“富貴”,富貴的人家;“豈可”,怎么可以;“惡業(yè)”,壞事。【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由原文“帝王所欲者放逸”“勞弊之事……必能順其情也”“我以四海之富……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可知,都察審自己無度的欲望,約束自己。由原文“陛下本憐百姓”“百姓所不欲者勞弊”“勞弊之事……必能順其情也”“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耳……不以天下奉一人”可知,都以民為本,愛惜民力。由原文“朕尊為帝王……必能順其情也”“汝當以此與我,自今勿復為此飾”“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惡業(yè)之端?”“以自奉養(yǎng)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可知,都不濫用權(quán)利,以身作則。【參考譯文】材料一:貞觀四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宮室殿宇蓋得宏偉裝飾得華麗,游覽玩賞水池樓臺,是帝王所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望這樣,是為了放縱逸樂,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為勞苦疲累??鬃诱f:‘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做的,切記不要強加給別人。’勞苦疲累的事情,實在不該強加給百姓。我被尊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憑我一句話,我確實能自我節(jié)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順應(yīng)民情?!蔽赫髡f:“陛下本來愛憐百姓,經(jīng)常節(jié)制自己而順應(yīng)民情。我聽說過:‘拿自己的欲望順應(yīng)民情的就會昌盛,靠百姓來博取自己歡樂的就會滅亡?!療垡恍呢澋脽o厭,專門喜歡奢侈,主管部門的官員每次在供奉、興建土木的事情上,稍微有不符合他的心意,就會被加以重罰和酷刑。上邊有所喜好,下邊必然做得厲害,大家爭相無限制地放縱淫逸,很快就會導致滅亡。這不是書上寫的,而是陛下所親眼目睹的事實。正因為他無道,所以上天才讓陛下來取代他。陛下如果認為已滿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僅僅是滿足了,如果認為不滿足,再超過現(xiàn)在萬倍也不會滿足?!碧谡f:“你的奏對很好!不是你,我怎能聽到這些話呢?”材料二:秋七月,永慶公主曾經(jīng)穿著翠鳥羽毛的衣服入宮,宋太祖看見了,對她說:“你應(yīng)當把這件衣服給我,以后不要再用這些東西作裝飾了?!惫餍χf:“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太祖說:“不是這樣的。你這樣穿,宮中妃嬪、皇親國戚看見,就一定會爭相效仿。(這樣一來)京城里的翠羽價格高,老百姓追求利益,輾轉(zhuǎn)販賣交換,受傷害的生物就非常多。這實在是因你而起啊。你生長在富貴人家,應(yīng)該感念珍惜這份福氣,怎么可以成為這種壞事的開端?”公主聽完慚愧認錯。公主于是陪著坐,與皇后一同說:“陛下做天子已經(jīng)很久了,難道不能用黃金裝飾小轎,乘坐著出入宮廷嗎?”太祖笑著說:“我憑四海(天下)的財富,(就是)宮殿都用金銀來裝飾,也有力量可以辦到。我只是考慮到我為百姓守著這些財富罷了,怎么可以隨便亂用?古人說可以憑一人來治理天下,不可以用天下人來侍奉一個人。如果把別人的侍候奉養(yǎng)作為終生意圖,怎么能讓天下人來敬仰你呢!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了?!保ǘ┕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木蘭花·乙卯吳興①寒食宋·張先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②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注】①吳興,詞人的故鄉(xiāng)。作此詞時,86歲的詞人正在故鄉(xiāng)享受晚年的恬淡生活。②拾翠:本指拾取翠鳥羽毛以為首飾。后指古代春游,婦女們常采集百草。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片從龍舟競渡的場景展開,一個“競”字寫出了劃槳人之矯健與氣氛之熱烈。B.上片后兩句踏青、拾翠之熱鬧喜悅,與下片整體的寂寥哀怨形成鮮明對比。C.下片最后兩句寫庭院中月色清新明亮,柳絮飄浮無影,別有一番幽靜之美。D.本詞的創(chuàng)作獨具匠心,上片句句景中都有人,下片詞人獨坐賞景,極富情趣。16.張炎所著《詞源》中提出“過片”概念,稱“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我們通常把詞下片的開頭視為“過片”。請分析本詞“過片”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答案】15.B16.本詞“過片”在結(jié)構(gòu)上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①承上。前句寫行云遠去、山間漸漸暗下來,體現(xiàn)出時間的變化,為上片游春場景作結(jié),起到承接上文的作用。②啟下。后句寫笙歌已歇,池院此刻顯得分外清靜,自然引出后文對中庭月色幽靜之景的描寫?!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與下片整體的寂寥哀怨形成鮮明對比”錯。由下片“遙山暝”“池院靜”“月色正清明”“楊花過無影”可知,下片描繪的都是月夜獨賞的美好景致,別有一番情趣。所以,選項中“寂寥哀怨”的表述錯誤。故選B。【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詞內(nèi)容并分析鑒賞詩詞句子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能力。下片開頭兩句處于作品的中間位置,再結(jié)合題面給出的“過片,不要斷了曲意”的提示可知,這里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啟下(過渡)。①首先,本詞“過片”的前文是上片的最后兩句,描繪的是游春的熱鬧場景。而下片開頭第一句“行云去后遙山暝”寫的是行云遠去、山間漸漸暗下來,體現(xiàn)了時間的變化,承接了上文的游春活動。此為“承上”。②其次,本詞“過片”的后文是下片的最后兩句,描繪的是中庭月色幽靜的美景。而下片開頭第二句“已放笙歌池院靜”寫的是笙歌已停,池院變得寧靜下來,自然引出了后面對中庭月色幽靜美景的描寫。(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使用疊字,增添了鄉(xiāng)村遠景的平靜安詳之感。(2)《短歌行》中寫詩人詩人通過想象與賢才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表達了詩人希望與賢才真誠交往的強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認為北伐抗金應(yīng)當做好充分準備,如果像宋文帝劉義隆那樣草率出兵,雖有“_______________”的雄心,也只怕會是“_______________”的結(jié)局?!敬鸢浮浚?)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2)契闊談讌心念舊恩(3)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3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日,民族舞劇《紅樓夢》在河南鄭州完成了年度收官演出,盡管已巡回演出了一百多場,場館內(nèi)仍然A座無虛席。B無獨有偶,芭蕾舞劇《紅樓夢》亦完成了當年最后一場演出,同樣爆滿。這兩部舞劇的爆火,充分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巨大魅力,也啟發(fā)我們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化路徑作更深入的觀察與探索?!都t樓夢》可以說是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IP之一,各類藝術(shù)形式對這部名著的改編C層出不窮。①民族舞劇與芭蕾舞劇,在戲劇舞臺上還出現(xiàn)了越劇、話劇、昆曲、贛劇等多種形式的《紅樓夢》,②還有集合了劇場、情景園林等元素的文旅項目《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這些作品是近年來文化藝術(shù)領(lǐng)域利用經(jīng)典創(chuàng)造新文化產(chǎn)品的國風潮流的一部分,③是戲劇創(chuàng)作者們對國家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造新文化產(chǎn)品的國風潮流的一部分,傳承與發(fā)展工作的呼應(yīng)。從這些作品來看,《紅樓夢》的舞臺改編已超越了“講原著故事”的層次,呈現(xiàn)出一種敘事淡化,追求風格化、審美化的創(chuàng)作趨勢。面對當代觀眾,改編《紅樓夢》極具挑戰(zhàn)性,由于原著本身有D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高度,觀眾對于原著情節(jié)又較為熟悉,舞臺藝術(shù)在講故事方面未必有太大優(yōu)勢。創(chuàng)作者也許應(yīng)該嘗試通過將原著情節(jié)化繁為簡和強化抒情寫意的表現(xiàn)手法等方式另辟蹊徑地打造不同于傳統(tǒng)審美風格的新舞臺藝術(shù)形式。18.文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座無虛席B.無獨有偶C.層出不窮D.無與倫比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年P(guān)聯(lián)詞。20.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敬鸢浮?8.B19.示例:①除了②甚至③也20.①創(chuàng)作者也許應(yīng)該嘗試另辟蹊徑地打造新舞臺藝術(shù)形式,②將原著情節(jié)化繁為簡,③強化抒情寫意的表現(xiàn)手法,④使它們不同于傳統(tǒng)審美風格?!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座無虛席”,形容出席的人很多。本處是說場館內(nèi)仍然有很多人,使用正確。B.“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不止一個,還有可以配對的,表示兩件事或兩個人十分相似。含貶義。C.“層出不窮”,指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沒有窮盡。本處是說各類藝術(shù)形式對這部名著的改編接連不斷,使用正確。D.“無與倫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夠與它相比的同類的東西。是說《紅樓夢》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性,使用正確。故選B。【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能力。①本處是說不僅將《紅樓夢》改編成了民族舞劇與芭蕾舞劇,還出現(xiàn)了越劇、話劇、昆曲、贛劇等多種形式,所以和“還”相搭配,可用“除了”。②“集合了劇場、情景園林等元素的文旅項目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是在前面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更進一步的舉例,所以可用表示遞進關(guān)系的“甚至”。③和“是”相搭配的關(guān)聯(lián)詞為“也是”,二者構(gòu)成并列關(guān)系,所以可填“也”?!?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式變換的能力。長句變短句可采用抽取主干的方法,本句話的主語為“創(chuàng)作者”,謂語為“也許應(yīng)該嘗試另辟蹊徑地打造”,賓語為“新舞臺藝術(shù)形式”。所以可變?yōu)椋簞?chuàng)作者也許應(yīng)該嘗試另辟蹊徑地打造新舞臺藝術(shù)形式。原句中的修飾成分為“通過將原著情節(jié)化繁為簡和強化抒情寫意的表現(xiàn)手法等方式”和“不同于傳統(tǒng)審美風格的”,然后分別將這兩個修飾成分變成獨立的句子,即將原著情節(jié)化繁為簡,強化抒情寫意的表現(xiàn)手法,使它們不同于傳統(tǒng)審美風格。(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一般的隧道會從兩端向中間同時掘進,但對長隧道而言,這種方法會使效率變得非常低下。于是,人們將長隧道分割為若干短隧道,在多個點位同時施工,這便是“長隧短打”。例如,在山谷的一側(cè)尋找距離隧道較近的地表位置,橫向開挖一個施工洞,即橫洞。一部分施工人員和設(shè)備由此進入主洞,開辟出新戰(zhàn)場。當隧道的埋深較淺時,就在隧道上方地層較薄處開挖與地面連通的坑道。若坑道沿著斜上方延伸,是為“斜井”;②,是為“豎井”。有了橫洞、斜井和豎井,隧道的施工面增加,可同時多點作業(yè),挖掘效率顯著提高。當出現(xiàn)更為復雜的情況時,一個更加高明的幫手——平行導坑挺身而出。顧名思義,這是一個與主洞平行的先導洞。它先于主洞開掘,既可以為主洞探明前方的地質(zhì)情況,又能利用橫向通道和主洞連接。每條橫向通道可以增辟兩個作業(yè)面,極大地加快施工進度。在個別情況下,一些平行導坑會成功“轉(zhuǎn)正”,通過拓寬和砌筑,成為一條真正的隧道。比如連接西安與安康鐵路上的秦嶺Ⅱ線隧道,便是③。通過以上種種方式,眾多的長隧道終于有了建設(shè)的可能。21.下列句子中的“可”與文中加點的“可”,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雨這么大,路這么滑,摔一跤可不得了。B.這可不是小事,回去我們再商量商量。C.人工智能可提高臨床醫(yī)療的精準度。D.你可知道最近幾年小華過得怎么樣?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敬鸢浮?1.C22.①長隧道足如何修建的呢②若坑道沿著豎直方向延伸③由平行導坑“轉(zhuǎn)正”而來【解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詞匯語境義的理解能力。文中的“可”表示可以。A.“可”表示對事實或程度的強調(diào);B.“可”表示對事實或程度的強調(diào);C.“可”表示可以;D.“可”表示是否。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①根據(jù)“一般的隧道會從兩端向中間同時掘進,但對長隧道而言,這種方法會使效率變得非常低下。于是,人們將長隧道分割為若干短隧道,在多個點位同時施工,這便是‘長隧短打’”可知,此處介紹的是長隧道的修建方法,而問題也應(yīng)針對長隧道的修建提問,故可填“長隧道足如何修建的呢”;②根據(jù)前文“坑道沿著斜上方延伸”是為“斜井”可知,此處意思是坑道延伸方向是豎直的,“是為‘豎井’”,故可填“若坑道沿著豎直方向延伸”;③根據(jù)“在個別情況下,一些平行導坑會成功‘轉(zhuǎn)正’,通過拓寬和砌筑,成為一條真正的隧道。比如連接西安與安康鐵路上的秦嶺Ⅱ線隧道”可知,空處意思是西安與安康鐵路上的秦嶺Ⅱ線隧道就是平行導坑“轉(zhuǎn)正”的,故可填“由平行導坑‘轉(zhuǎn)正’而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在一個適宜生物生存與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中,不乏各種各樣的成功者,它們造就了生命的輝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絕不只是一種形式。當一個物種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須迎接惡劣環(huán)境挑戰(zhàn)的時候,總是需要一些先鋒者犧牲個體,以換取整個群體乃至物種新的生存空間和發(fā)展機遇。……它們(先鋒者和成功者)在生命的高度上應(yīng)該是一致的。——鐘揚《生命的高度》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陨蟽蓜t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敬鸢浮柯浴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一選自植物學家鐘揚的《生命的高度》里的話。該材料由四句話構(gòu)成,可劃分為兩層。第一層是第一句話,講良好環(huán)境中的各種成功者,他們造就了生命的輝煌。第二層包含三句話,第一句話語義轉(zhuǎn)折,并引領(lǐng)下文,講生命的高度不止成功者一種形式;第二句話闡述了先鋒者的特質(zhì),處惡劣環(huán)境中,勇于挑戰(zhàn),開疆拓土,犧牲自我以換取群體新的生存空間、發(fā)展機遇;最后說先鋒者與成功者的生命高度是一致的。總之,這則材料引用鐘揚的話,闡述了先鋒者的品質(zhì),突出了先鋒者的生命價值和意義,雖然是從生物生存和發(fā)展的角度來說的,但道理具有普適性。材料二引用的話,言簡意賅地闡明了先鋒之于民族生存、國家發(fā)展的重要價值,他們雖可能失敗,但他們?nèi)允怯⑿?。這兩則議論性材料都指向同一個命題——“禮贊先鋒”。先鋒者是先行人、探路者、引路人,因此他們必定會遭遇很大的挫折,要在荊棘中探路,甚至要做出犧牲;更為可貴的是,先鋒者不一定是成功者,也就意味著,他可能不是世俗意義上的站在聚光燈下的人,他也許是寂寂無名的,是不被大眾熟知的;亦或許他的探索是失敗的。但我們說,他們?nèi)圆皇橛⑿?,即使失敗也告訴了我們,這條路不能走。這樣的人,他們的堅韌,他們的忘我、奉獻、犧牲,他們的偉大,有時更甚于成功者。一個時代要前行,一個國家要發(fā)展,一個學科要突破,文明的演進,社會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先鋒者。寫作時,要抓住這個核心,思考“何為先鋒”,“他們是如何鑄就生命的高度的”,即處逆境,不退縮,勇于挑戰(zhàn),敢為人先,立時代之潮頭,發(fā)時代之先聲,為了民族、國家的生存和發(fā)展,犧牲自我……當然,如果能以“成功者”為參照,在對照分析中突出“先鋒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生命高度,這就有了思辨色彩,思維也會相應(yīng)地走向深刻。立意:(1)立潮頭,做時代之先鋒。(2)時代召喚先鋒,先鋒引領(lǐng)時代。(3)另一種生命高度:毋以成敗論先鋒。遼寧省七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古人所謂意象,盡管有種種不同的用法,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必須呈現(xiàn)為象。那種純概念的說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構(gòu)成意象。因此可以說,意象賴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觀的,它不依賴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樂而發(fā)生變化。但是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構(gòu)思,就帶上了詩人主觀的色彩。這時它要受到兩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經(jīng)過詩人審美經(jīng)驗的淘洗與篩選,以符合詩人的美學理想和美學趣味;另一方面,又經(jīng)過詩人思想感情的化合與點染,滲入詩人的人格和情趣。經(jīng)過這兩方面加工的物象進入詩中就是意象。詩人的審美經(jīng)驗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個意的內(nèi)容。因此可以說,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例如,“梅”這個詞表示一種客觀的事物,它有形狀有顏色,具備某種象。當詩人將它寫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學理想時,它就成為詩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詩人反復地運用,“梅”這一意象已經(jīng)固定地帶上了清高芳潔、傲雪凌霜的意趣。一個物象可以構(gòu)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由“云”所構(gòu)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帶著貧士幽人的孤高,陶淵明《詠貧士》“萬族各有托,孤云獨無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歸”;“暖云”則帶著春天的感受,羅隱《寄渭北徐從事》“暖云慵墮柳垂條,驄馬徐郎過渭橋”;“停云”卻帶著對親友的思念,陶淵明《停云》“靄靄停云,瀠瀠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同一個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構(gòu)成的意象也就大異其趣。詩人在構(gòu)成意象時,可以夸張物象某一方面的特點,以加強詩的藝術(shù)效果,如“白發(fā)三千丈”“黃河之水天上來”。也可以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長有歸心懸馬首,可堪無寐枕蛩聲”。這些詩都寫到“心”,心本來不能離開身體,但李白的“愁心”卻托給了明月,杜甫的“故園心”卻系在了孤舟上,秦韜玉的歸心則懸在了馬首上。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來并不具備的性質(zhì)。詩人在構(gòu)成意象時,還可以用某一物象為聯(lián)想的起點,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李賀詩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屬于這一類。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賀卻說“漆炬迎新人”,陰間的一切都和人間顛倒著?!皯浘鍦I如鉛水”,鉛淚,世間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銅仙人流的淚,那么當然可以是鉛淚了??傊?,物象是意象的基礎(chǔ),而意象卻不是物象的客觀的機械的模仿。從物象到意象是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摘編自袁行霈《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材料二:整體而言,中西語境中的“意象”概念最核心的區(qū)別在于,西方“意象”就是“圖像”借助象征方法在讀者內(nèi)心中的呈現(xiàn),其意義的生成具有多義性、彌散性,而中國意象則是基于某種共識來生發(fā),其意義的生成遵循特定的路徑,兩者在意義生成機制上有著本質(zhì)性的差異。具體來說,西方“意象”在接受者內(nèi)心中的呈現(xiàn)是沒有穩(wěn)定模式的,每個讀者基于自己的個體接受圖式而創(chuàng)造出差異性極大的想象空間。而中國意象在具體生成的過程中,有一個從“預備”到“生發(fā)”的過程。在“預備”的過程中,意象由特定的物象引導,而這些物象都指向特定的“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以龐德的詩歌為例:“蘆葦重,彎曲了。竹子言說,似乎在流淚”“幾張臉在人群中幻影般閃現(xiàn),濕漉漉的黑樹枝上花瓣數(shù)點”。龐德的書寫模式,模仿的是中國古典詩歌的路數(shù),這種寫法顯然比波德萊爾那種跳躍性、抽象化、晦澀冗長的象征主義書寫要更具蘊藉性、可讀性和畫面的美感。但龐德顯然依舊未能理解中國詩歌中運用自然意象之精髓。中國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帶特定意味,這是與一般的自然物象最根本的區(qū)別,比如竹子在中國的繪畫和詩歌當中,一般都帶著“臨風不懼”“青翠挺拔”“高潔自愛”“寧折不屈”等意味,其與梅蘭菊等自然意象一道,構(gòu)成了所謂君子處世的審美姿態(tài)。至于“桃花”則讓人聯(lián)想到“春暖”“萌動”“艷麗”等意味,諸如“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和“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等詩中“桃花”這一自然意象指向的是佳人的意味,而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和“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詩中,“桃花”則指涉著“春暖”“萌動”的氣息。也就是說,中國人由于自然意象所自帶的相對穩(wěn)定的意義指向性,能夠在接觸某個自然意象的剎那間迅速進入某種預設(shè)好的意義空間之中,意象接受者無需過多思索就能直接進入一種約定俗成的共時性審美情境之中。至于在這種審美情境之中,審美參與者究竟希望進入哪一類審美情境,就由其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了。這跟波德萊爾象征主義式的碎片化、抽象化、晦澀化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也跟龐德試圖模仿中國的“自然意象”卻寫出了諸如“蘆葦重,彎曲了”之類的“自然物象”有著顯著區(qū)別。(節(jié)選自《對中西“意象”概念的考察和梳理》)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物象經(jīng)過詩人審美經(jīng)驗的挑選或思想感情的點染就能進入詩中成為意象。B.詩歌的意象,融入了詩人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學理想,帶有詩人主觀的色彩。C.一個物象可以構(gòu)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所以詩人融入的情意不同。D.中國詩歌意象的意義指向是穩(wěn)定的,“約定俗成”的,因而是固定不變的。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梅”這一意象固定地帶有清高芳潔、傲雪凌霜的意趣,是古代詩人反復運用的結(jié)果。B.物象是構(gòu)成意象的基礎(chǔ),詩人可借物象虛構(gòu)創(chuàng)造出神仙、靈異等世界上不存在的東西,如李白詩中“云之君”“仙之人”。C.西方“意象”是“圖像”借助象征方法在讀者內(nèi)心中的呈現(xiàn),而中國意象則是基于“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來生發(fā)。D.西方讀者基于自己的個體接受圖式而創(chuàng)造出差異性極大的想象空間,是因為西方更重視個性自由。3.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第五自然段觀點的一項是()A.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C.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秦觀《鵲橋仙》)D.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4.材料二的論證方法有哪些?請簡要分析。5.“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月”成為意象,引發(fā)游子共鳴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敬鸢浮?.B2.D3.A4.①對比論證,將中西方意象的概念和意義生成機制進行對比,突出了中西方的差異。②舉例論證,以中國詩歌和繪畫中的竹子、桃花等意象以例,論證了中國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帶特定意味的觀點。5.①“月亮”表示一種客觀的事物,它是有陰晴圓缺和唯一性特征的一種物象(自然意象)。②詩人融入自己的審美經(jīng)驗和人格情趣,將思鄉(xiāng)、思親的情感移到月這一物象上來。③對于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月亮”就是思鄉(xiāng)情感的載體,有著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④“月亮”意象所自帶的相對穩(wěn)定的意義指向性,使得游子在接觸這一意象的剎那間直接進入一種約定俗成的共時性審美情境之中,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或”錯誤。原文材料一第3段是“這時它要受到兩方面的加工”。C.“所以”錯誤。因果倒置。原文材料一第6段是“同一個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構(gòu)成的意象也就大異其趣”。D.“是固定不變的”錯誤。結(jié)合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國人由于自然意象所自帶的相對穩(wěn)定的意義指向性”可知,中國詩歌意象的意義指向只是“相對穩(wěn)定的”,并非“固定不變”。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西方更重視個性自由”錯誤。于文無據(jù)。原文材料二第二段“西方‘意象’在接受者內(nèi)心中的呈現(xiàn)是沒有穩(wěn)定模式的,每個讀者基于自己的個體接受圖式而創(chuàng)造出差異性極大的想象空間”,沒有提到“西方更重視個性自由”的內(nèi)容。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五段強調(diào)“詩人在構(gòu)成意象時,可以夸張物象某一方面的特點,以加強詩的藝術(shù)效果”“也可以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A.沒有“夸張物象某一方面的特點,以加強詩的藝術(shù)效果”,或“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的加工創(chuàng)造。B.由“桃花潭水深千尺”是夸張法。符合觀點。C.由“弄”“傳”可知是擬人手法,屬于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符合觀點。D.由“載不動許多愁”可知,是夸張法,同時屬于將另一物象的特點移到這一物象上來。符合觀點。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方法的能力。分析材料二各段內(nèi)容。第一段講的是中西語境中的“意象”概念最核心的區(qū)別。“西方‘意象’就是‘圖像’借助象征方法在讀者內(nèi)心中的呈現(xiàn),其意義的生成具有多義性、彌散性”“而中國意象則是基于某種共識來生發(fā),其意義的生成遵循特定的路徑”。這是將中西方意象的概念和意義生成機制進行對比;第二段,是在第一段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對二者區(qū)別做的具體說明??梢娪玫膶Ρ日撟C方法。第三段,為了說明“中國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帶特定意味,這是與一般的自然物象最根本的區(qū)別”也選用了例證“比如竹子在中國的繪畫和詩歌當中,一般都帶著……”“至于‘桃花’則讓人聯(lián)想到‘春暖’‘萌動’‘艷麗’等意味,諸如……”,可見用的舉例論證方法,論證了中國的自然意象基本都自帶特定意味的觀點?!?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月”表示一種客觀的事物,作為意象,它有陰晴圓缺和唯一性特征。作者說“月是故鄉(xiāng)明”,根據(jù)材料一第二段“詩人的審美經(jīng)驗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個意的內(nèi)容”“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可知,是作者將情感移植于月,在詩中融入自己的審美經(jīng)驗和人格情趣,將思鄉(xiāng)、思親的情感移到月這一物象上來。結(jié)合材料一第四段“同一個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構(gòu)成的意象也就大異其趣”,材料二第二段“而中國意象在具體生成的過程中,有一個從‘預備’到‘生發(fā)’的過程。在‘預備’的過程中,意象由特定的物象引導,而這些物象都指向特定的‘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可知,意象通過特定的物象引導會指向特定的“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霸铝痢边@一意象在中國文化中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可以構(gòu)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因而在不同的詩歌中,其意義指向也各不相同,但是對于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月亮”就是思鄉(xiāng)情感的載體,有著約定俗成的文化意義。結(jié)合材料二最后一段內(nèi)容可知,自然意象有自帶的相對穩(wěn)定的意義指向性,所以意象接受者無需過多思索就能直接進入一種約定俗成的共時性審美情境之中,所以正是因為“月亮”意象所自帶的相對穩(wěn)定的意義指向性,使得游子在接觸這一意象的剎那間,能夠迅速進入某種預設(shè)好的意義空間之中,無需過多思索就能直接進入一種約定俗成的共時性審美情境之中,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共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床税捉鹂仆降苁前氲郎蠐斓?。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見了這個十三四歲的孩子。①孩子衣衫襤褸,正站在雪地里瑟瑟發(fā)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木匠停下來細問,敢情這孩子是無家可歸的。木匠于心不忍,說:“跟著我吧,做我徒弟?!焙⒆印皳渫ā惫蛟谘┑乩铮牧藗€頭,就跟他來了。木匠是這一帶方圓幾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兒做得扎實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圖案,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花鳥魚蟲,總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圓幾十里的人家都喜歡找木匠做活兒。木匠現(xiàn)在在榆樹溝一戶姓殷的人家做活兒。殷家只有母女倆,閨女叫梅,十八歲了,母親為她招了個上門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親過日子,就請了木匠。教會一個徒弟是需要時日的,這要看徒弟的天資和領(lǐng)悟能力,還要看他的上進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帶來上工,安排做一些邊邊角角的活兒,順便看看徒弟的天資。木匠知道,學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但有些事說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說這吃飯上的事,木匠一個說不及,就出岔子了。手藝人上門做活兒,不住宿的,主家要管兩頓飯。木匠的家離著榆樹溝十里掛零,一早一晚打來回就行,用不著住宿。再說了,殷家只有母女倆,住下也不合適。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飯和晚飯都會上四個菜,這叫開工飯,再往后,午飯就只有兩個菜了,但晚飯會保持四個菜。這幾乎是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藝人管這叫“看菜”,比如說這魚。所有的主家會在晚飯時上一條咸魚,這條咸魚手藝人是不會動筷子的。如若保存得當,咸魚好些日子也壞不了,讓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來,好湊齊四個菜。日子艱難,大家都懂。殷家沒有男人,也就沒人陪木匠吃飯。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師徒倆一塊兒用飯了。木匠好酒。②先呷上一口酒,微閉雙目細細品著。等到他睜開眼來,要去夾菜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徒弟已經(jīng)破了魚身了。木匠趕緊制止,趕緊給徒弟說一些飯桌上的規(guī)矩,徒弟羞愧難當,可是于事無補了。盤子里是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好看?,F(xiàn)在,朝上的這面的中間部位已經(jīng)被徒弟夾走了一塊魚肉,有了一個不大的豁口,已經(jīng)不是一條完整的魚了。這樣的話,這條魚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動那魚。吃完了飯,木匠用筷子夾起那條魚,翻個個兒,在盤子里擺好。師徒倆走后,殷家母女開始收拾碗筷。細心的母親一眼就看出了那條魚的端倪。③母親知道這是木匠在體諒她們母女,木匠這是告訴她這條魚不需換,以后再端上桌就是。于是,這條魚又被來來回回地端了十多天。殷家的活兒做完了。這天晚上,師徒倆在殷家吃收工飯。拿起筷子,木匠對徒弟說:“孩子,今天晚上,別的菜都別動,咱爺倆只吃魚,把這條魚吃完。”吃完飯,師徒倆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門口。在院門口,木匠扔下一句話:“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耍。”母女倆面面相覷。等到去師徒倆吃飯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時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話——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地擺在那兒。日月如梭。一轉(zhuǎn)眼,梅的兒子也十八歲了。梅要為兒子娶媳婦,要做家具。這時候木匠已經(jīng)老了,做不動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梅便請了一個新木匠。新木匠是個年輕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學的徒,那是見過大世面,見過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臉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許多早畫好的新樣子給梅看。梅就說,咱莊戶人家,結(jié)實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悶。吃午飯了。這第一頓飯是開工飯,按規(guī)矩上了四個菜,梅的男人陪著后生,入了席。一開吃,后生就看上那條咸魚了。盤子里擺著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這一說,他的師父就沒教過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夾那魚。④卻是怎么也夾不動。梅的男人臉上露出許多尷尬來。后生明白了,這是一條木頭魚,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臉騰地紅了。自此,后生少了話語,活兒卻是做得格外用心了。(原載《小小說月刊》2020年9月上)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生活氣息濃郁。語言平白曉暢,同時又不失生動形象,這與汪曾祺作品的平淡自然、韻味無窮的語言風格類似。B.木匠把徒弟帶著一起上工,教他技藝和規(guī)矩,但木匠不善于教導徒弟,所以徒弟沒能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C.見過大世面、洋玩意兒的新木匠來梅家里上工后,經(jīng)歷了由驕傲不屑到郁悶不解,再到尷尬羞愧,最后端正態(tài)度的心理變化。D.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來講述故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視野開闊,自由靈活地展現(xiàn)了跨度較長的鄉(xiāng)村生活。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綜合運用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來刻畫人物,表現(xiàn)了徒弟當時的落魄可憐。B.句子②展現(xiàn)出木匠的悠然自得、閑適愜意,與后文發(fā)現(xiàn)徒弟吃魚之后的緊張焦急形成對比。C.句子③中的“這條魚”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增強了情節(jié)的連貫性。D.句子④聚焦新木匠的動作,單獨成段,似電影的特寫鏡頭,展現(xiàn)了“木魚”的栩栩如生。8.看起來“煞是喜人”的咸魚卻是條“木魚”,這一結(jié)果雖出人意料,但前文多處伏筆又使之合情合理。除開頭提到木匠尤善雕刻以外,文章還有哪些伏筆?請結(jié)合文本具體分析。9.小說描寫了特定時代的鄉(xiāng)村風俗和手藝人的人情世故,有評論家稱“《看菜》透露出苦澀,但也不乏溫情”,請結(jié)合文本談?wù)勀銓υ撛u價的理解?!敬鸢浮?.B7.C8.①收工飯時,木匠交代徒弟這頓只吃魚,且要吃完。但梅母女去收拾碗筷的時候,看到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②木匠臨走時告訴梅母女:“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耍?!卑凳舅粝铝藗€東西。③結(jié)尾后生看到的那條魚與多年前木匠師徒吃的那條魚一模一樣。這說明這個魚很有可能是假的,為結(jié)尾部分揭示魚的身份埋下了伏筆。9.苦澀:①文中描繪的可看卻不可吃的看菜是特定時代背景的產(chǎn)物,它顯示了當時的物質(zhì)條件之艱苦、貧乏。②技藝精湛的木匠悉心教導徒弟,徒弟卻沒能成才;自幼呆在城里、見過洋玩意兒的新木匠看不上梅用的家具,但技術(shù)也不如老木匠。這種種現(xiàn)象顯示了面對新時代的沖擊,傳統(tǒng)技藝沒有得到傳承并日漸遭受冷落。溫情:①木匠知曉看菜的規(guī)矩,在魚身遭破壞后給魚翻面來讓這道菜繼續(xù)出現(xiàn)在飯桌上,他體諒農(nóng)戶的艱難,積極主動維護農(nóng)戶的體面和尊嚴。②木匠對徒弟有愛心,有耐心。面對處境艱難的徒弟,主動提出收他為徒。同時,他把徒弟帶在身邊上工,細心教授技藝,徒弟犯錯把看菜給吃了之后,他也沒有太過苛責,并趕緊給徒弟講了相應(yīng)的規(guī)矩?!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但木匠不善于教導徒弟,所以徒弟沒能成才”表述有誤,根據(jù)文章提到的徒弟觀“教會一個徒弟是需要時日的,這要看徒弟的天資和領(lǐng)悟能力,還要看他的上進心”可知,徒弟沒能成才可能是沒有天分,也可能是上進心不強。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文中句子的能力。C.“‘這條魚’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作為線索貫穿全文”說法有誤?!斑@條魚”是木匠師徒吃掉的那條魚,沒有貫穿全文,不是文章的線索。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伏筆就是在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前段里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因此,答題時要重點關(guān)注情節(jié)前后能夠相互照應(yīng)的內(nèi)容。如,文章前面說因為體諒主家生活貧苦,木匠們盡量不吃主家的咸魚,但吃收工飯時,木匠特意對徒弟強調(diào)說:“孩子,今天晚上,別的菜都別動,咱爺倆只吃魚,把這條魚吃完?!倍笪乃麄冏吆?,梅母女收拾飯桌時卻發(fā)現(xiàn)“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地擺在那兒”。吃完了魚,本應(yīng)該只剩三個菜,那么這四個菜又從哪里來呢?可見是木匠雕刻了一條魚放在那里。木匠走時,特意對梅母女說“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薄Uf明木匠還特意留下一個東西,但小玩意兒是什么呢?這也是一個伏筆。文章前半部分特意介紹梅母女給木匠們準備的咸魚“盤子里是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好看”。而后來,梅為兒子娶媳婦做家具,給小木匠準備開工飯時,所做的魚竟也是“盤子里擺著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喜人”。時隔多年,兩條魚竟然一模一樣,這說明這個魚很有可能是假的,為結(jié)尾部分揭示魚的身份埋下了伏筆?!?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品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文中“所有的主家會在晚飯時上一條咸魚,這條咸魚手藝人是不會動筷子的。如若保存得當,咸魚好些日子也壞不了,讓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來,好湊齊四個菜”描繪了給木匠的菜可看不可吃這一種特殊的情況,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日子艱難,大家都懂”。那是個艱難貧苦的年代,人們吃穿艱難,才不得不如此,透露出苦澀。文中說“木匠有了徒弟,便帶來上工,安排做一些邊邊角角的活兒,順便看看徒弟的天資。木匠知道,學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可見木匠教導徒弟非常用心,而結(jié)合文中最后新木匠一開始沒認出木頭魚也可看出老木匠技藝精湛。盡管如此,最后“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梅便請了一個新木匠”,這也是一處苦澀。此外,梅請來的新木匠“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臉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許多早畫好的新樣子給梅看”說明自幼呆在城里、見過洋玩意兒的新木匠看不上老木匠所做的傳統(tǒng)工藝,但沒認出木頭魚也從側(cè)面反映出他的技術(shù)也不如老木匠。這種種現(xiàn)象顯示了面對新時代的沖擊,傳統(tǒng)技藝沒有得到傳承并日漸遭受冷落,這也透露出苦澀。在老木匠徒弟因不了解情況誤吃咸魚后,同樣吃不飽穿不暖的老木匠本也可以索性將魚吃掉,但最終老木匠的選擇是“吃完了飯,木匠用筷子夾起那條魚,翻個個兒,在盤子里擺好”“母親知道這是木匠在體諒她們母女,木匠這是告訴她這條魚不需換,以后再端上桌就是”。這體現(xiàn)了木匠知曉看菜的規(guī)矩,在魚身遭破壞后給魚翻面來讓這道菜繼續(xù)出現(xiàn)在飯桌上,他體諒農(nóng)戶的艱難,積極主動維護農(nóng)戶的體面和尊嚴的溫情。在那個艱難的年代,看待無家可歸的孩子,“木匠停下來細問,敢情這孩子是無家可歸的。木匠于心不忍,說:‘跟著我吧,做我徒弟?!辈⑶摇澳窘持?,學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可見他耐心教導徒弟,以及小徒弟誤食咸魚后,木匠只是“趕緊制止,趕緊給徒弟說一些飯桌上的規(guī)矩,徒弟羞愧難當,可是于事無補了”。這都體現(xiàn)了木匠對徒弟有愛心,有耐心的溫情。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貞觀四年,太宗謂侍臣曰:“崇飾宮宇,游賞池臺,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勞弊??鬃釉疲骸幸谎钥梢越K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瘎诒字拢\不可施于百姓。朕尊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誠能自節(jié),若百姓不欲,必能順其情也?!蔽赫髟唬骸氨菹卤緫z百姓,每節(jié)已以順人。臣聞‘以欲從人者昌,以人樂己者亡’。隋煬帝志在無厭,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營造,小不稱意,則有峻罰嚴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競為無限,遂至滅亡。此非書籍所傳,亦陛下目所親見,為其無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為不足,更萬倍過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對甚善。非公,朕安得聞此言?”(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材料二:秋七月,永慶公主①曾衣貼繡鋪翠襦入宮中,上見之,謂主曰:“汝當以此與我,自今勿復為此飾?!惫餍υ唬骸按怂么溆饚缀??”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宮闈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價高,小民逐利,展轉(zhuǎn)販易,傷生浸廣,實汝之由。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惡業(yè)之端?”主慚謝。永慶公主因侍坐,與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豈不能用黃金裝肩輿②,乘以出入?”上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宮殿悉以金銀為飾,力亦可辦。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耳,豈可妄用。古稱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以自奉養(yǎng)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當勿復言?!保ü?jié)選自《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注】①公主:宋太祖之女。②肩輿:抬的小轎。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朕尊A為帝王B富有C四海D每E事F由己G誠H能自節(jié)。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加點的“誠”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的“誠”字含義相同。B.“隋煬帝志在無厭”與“學而不厭”(《論語·述而》)兩句中的“厭”字含義相同。C.加點的“衣”與“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中的“水”,二者用法不同。D.加點的“幾何”與“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短歌行》)中的“幾何”都可譯為“多少”。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太宗認為,帝王不應(yīng)為了一己私欲而勞師動眾,將勞苦疲累的事情強加給百姓,而應(yīng)憐愛百姓,經(jīng)常做到自我節(jié)制、順應(yīng)民情。B.宋太祖遵循古訓,認為自己是為百姓守財富,不可以隨便亂用,沒有采納公主和皇后用黃金裝飾轎子的建議。C.宋太祖認為,公主穿用翠羽裝飾的衣服,宮中的內(nèi)親外戚一定會爭相效仿,對應(yīng)了材料一中“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的說法。D.魏征認為,隋煬帝亡國固然與喜歡奢侈有關(guān),但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濫施刑罰,以此對唐太宗提出勸諫,得到了唐太宗的贊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