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大關(guān)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大關(guān)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大關(guān)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大關(guān)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大關(guān)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大關(guān)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jìn)行強(qiáng)化訓(xùn)練,力口強(qiáng)記憶。

第1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楚義帝論

(清)查禮

天下事未有成一事建一勛而出自迂生腐儒之手者。況天下之大,帝王之重,又當(dāng)干戈

紛擾群雄角鹿之秋哉!蘇子瞻論楚帝曰:“天下之賢主也?!币杂栌^之,義帝特一迂

生腐儒爾,安在其為賢也?

宋義者,戰(zhàn)國游士之流也。一言偶中,未必其遂能知兵也;乃驟加以“卿子冠軍”之

名,委以三軍之重,而又以輕急暴戾之項羽,使為之屬。二人之不相戕殺者,未之有

也。義之才與義之力,皆非羽敵者。義之不能殺羽,而羽之能殺義,亦事之易知者

也。是義帝非能用義,直以此殺義爾。

入關(guān)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蓋以沛公之為長者爾。然是固不可以遣羽,而亦不可以

遣沛公。自古無因人成事之帝王也。義帝為懷王孫,固楚民之所望,而楚之不祀久

矣;以民間牧羊兒,一旦據(jù)南面之尊,為諸侯王之長,斯亦奇矣。又欲不煩一手足之

勞,儼然為群雄之主焉;帝王之業(yè),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關(guān),則必滅秦;滅秦,則

沛公之功高,而義帝不能制也。沛公入關(guān),則羽必怒而圖沛公;怒而圖沛公,則沛公

不能當(dāng)羽,沛公必敗,羽必勝;羽勝,則羽之氣橫,而義帝益不能制之也。

夫秦雖強(qiáng),易與(對付)也。彼虐用其民既甚,其民皆有父兄之痛焉;楚兵至而不倒

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誰與之?dāng)吃?!為義帝計,惟遣一將以救趙,而親率諸將以擊

秦,數(shù)始皇、二世之罪,受子嬰之降,除秦之法,與民休息。秦地百二山河,天下莫

強(qiáng)焉。楚雖大,僻在東南,其形勢非關(guān)中比。因秦之規(guī)以定都焉。封項羽、沛公各以

大國,封諸侯之有功者以小國,又封五國子孫之賢者,以無絕其先祀。當(dāng)是時,天下

固義帝之天下也,雖項羽之暴,何足忌哉!羽與沛公,固皆我之佐命臣爾。

惟前既有以失羽之心,而滅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賞罰廢置之柄

焉,而天下之勢去矣。乃欲端拱安座,用人之勞而享其逸,不亦繆乎!吾故曰:義帝

特一迂生腐儒爾。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終也固宜。

9、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又當(dāng)干戈紛擾群雄角鹿之秋哉秋:秋天

B.又以輕急暴戾之項羽,使為之屬屬:部屬

C.數(shù)始皇、二世之罪數(shù):列舉

D.怒而圖沛公,則沛公不能當(dāng)羽圖:謀取,希望得到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部表明義帝行事“特一迂生腐儒”的一組是()

①委(宋義)以三軍之重②又以輕急暴戾之項羽,使為之

③義之才與義之力,皆非羽敵者④入關(guān)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

⑤以民間牧羊兒,一旦據(jù)南面之尊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②④

11、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一反前人對楚義帝的評價,旗幟鮮明地指出義帝不過是一個迂生

腐儒,絕對成就不了帝王之業(yè)。

B.義帝雖然為懷王之孫,但目前他不過是一個民間牧羊兒,因此義帝的失誤

還表現(xiàn)在沒有親自率領(lǐng)諸將擊秦。

C.文章主要論述楚義帝用人不當(dāng)?shù)牡腻e誤,不該重用戰(zhàn)國游士之流的宋義,

入關(guān)之命應(yīng)交付項羽,不該交付劉邦。

D.作者設(shè)想:在當(dāng)時形勢之下,義帝若能親率大軍攻秦,完全可以取勝,而

項羽劉邦都會成為自己的佐命之臣。

12、把下列文言文中畫線句子及課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誰與之?dāng)吃眨。?分)

(2)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于國也》)(3分)

(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3分)

第2題:閱讀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題。(4分)

子曰:“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

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請結(jié)合以上文句,談?wù)効鬃佑性鯓拥母毁F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12分)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yuǎn)近,而又有剪發(fā)杜

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

義暴于朝廷,贈謚褒美,顯榮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

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lǐng),

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發(fā)其

志士之悲哉?

6、下列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3分)

A、佯狂不知所之者

B、臣死有余修

C、來吾道夫先路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加點字與“安能屈豪杰之流”中的“屈”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B、項伯殺人,臣活之。

C、籍吏民,封府庫。

I)、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雍水。

8、下列句中不是名詞作狀語的一項是()(3分)

A、人皆得以隸使之B、左右欲刃相如

C、北雖貌敬,實則憤怒D、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9、與“贈謚褒美,顯容于身后”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B、亞父者,范增也

C、大王來何操?

D、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第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題。

崔護(hù)

博陵崔護(hù),資質(zhì)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jìn)土下第。清明日,獨游都城南。得居人莊,

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日:“誰

耶?”護(hù)以姓字對,日:“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shè)床命

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tài),綽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

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眷盼而歸。嗣后絕不復(fù)至。

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院如故,而已鎖扃之。崔因題詩于

左扉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

風(fēng)?!?/p>

后數(shù)日,偶至都城南,復(fù)往尋之。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日:“君非崔

護(hù)耶?”日:“是也?!庇挚奕眨骸熬龤⑽崤?!”崔驚怛,莫知所答。父日:“吾女

笄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已來,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左扉有

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數(shù)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

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殞,得非君殺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慟,請入哭之。尚儼

然在床。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口:“某在斯!某在斯!”須臾開目,半日復(fù)活、

老父大喜,遂以女歸之。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獨倚小桃斜柯佇立斜柯:橫枝

B.嗣后絕不復(fù)至嗣后:此后

C.崔亦感慟,請入哭之感慟:感動

D.吾女笄年知書,未適人適人:嫁人

5.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女子美貌多情”的一組是()

①有女子自門隙窺之

②獨倚小桃斜柯佇立

③妖姿媚態(tài),綽有余妍

④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

⑤須臾開目,半日復(fù)活

⑥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以托吾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某年清明節(jié),崔護(hù)至郊外,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座花木掩映、清靜優(yōu)雅的庭院,意欲上前

討水,不料開門的卻是一位美麗的姑娘,端出一杯清水給他解渴,并落落大方地望著

他。

B.第二年清明,崔護(hù)又去找那姑娘。雖然依舊是桃紅柳綠,但大門緊閉,不見日思夜

想的姑娘。面對明媚春光和灼灼桃花,崔護(hù)的的心情無限惆悵,于是他在左門題寫了

一首詩,兩人的愛情就是由這首詩確立的。

C.在小說的最后,也許是他們的真情感動了上蒼,奇跡真的發(fā)生了。崔護(hù)竟將女子哭

活過來,姑娘睜開美麗的雙眼,恍如隔世般哀怨地望著崔護(hù)。二人悲喜交加,一對有

情人終成眷屬。

D.這個愛情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耐人尋味的愛情,是要有一顆豐富敏感的心,有

一份全身心投入的情才能尋獲的,愿天下有情人,牢牢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情緣。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日:“某在斯!某在斯!”

第5題: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8?12題。

君子日: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糅

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敕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

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

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

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

焉。故不積蹉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鴛馬

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

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鰭之穴無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8.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嘗踐而望矣踐:踮起腳B.假輿馬者假:利用

C.鍥而不舍鍥:雕刻D.而絕江河絕:斷絕

9.下列句子中“而”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中加點詞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吾嘗終日而思矣

A.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B.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

D.我決起而飛,搶榆榜而止

10.下邊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則知明而行無過矣B.君子生非異也

C、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D.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11.下列對文意的把握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圍繞“學(xué)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分別從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

學(xué)習(xí)的態(tài)度、方法、內(nèi)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論述了有關(guān)學(xué)習(xí)的問題。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學(xué)者。他的

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體現(xiàn)。

C.從所選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講的“學(xué)”,不僅指學(xué)習(xí)各種文化知識,還包括加

強(qiáng)思想品德修養(yǎng),如“積善成德”。

D.從所選文段還可以看出,荀子認(rèn)為,對“學(xué)”來講,人的先天條件是決定因素,同

樣需要后天的努力。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6分)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不積蹉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文:

(3)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李愚,字子晦。渤海無棣人也。愚童齪時,謹(jǐn)重有異常兒。年長方志學(xué),遍閱

經(jīng)史。為文尚氣格,有韓、柳體。厲志端莊,風(fēng)神峻整,非禮不言,行不茍且。

屬關(guān)輔亂離,與宗人李延光客于山東。梁末帝嗣位,雅好儒士,延光素相款

奉,得侍講禁中,屢言愚之行高學(xué)贍。召見,嗟賞久之,擢為左拾遺。俄充崇政院直

學(xué)士,或預(yù)咨謀,而儼然正色,不畏強(qiáng)御。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輩皆致拜,惟愚長

揖。末帝讓之日:“衡王,朕之兄。朕猶致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爾何傲耶!”對

日:“陛下以家人禮兄,振等私臣也。臣居朝列,與王無素,安敢諂事?!逼鋭傄闳?/p>

此。

晉州節(jié)度使華溫琪在任違法,籍民家財,其家訟于朝,制使劾之,伏罪。梁末

帝以先朝草昧之臣,不忍加法,愚堅按其罪。梁末帝詔日:“朕若不與鞫窮,謂予不

念赤子;若或遂行典憲,謂予不念功臣。為爾君者,不亦難乎!”

洎莊宗都洛陽,召為翰林學(xué)士。三年,魏王征蜀,請為都統(tǒng)判官,時物議以蜀

險阻,未可長驅(qū),郭崇韜問計于愚,愚日:“如聞蜀人厭其主荒恣,倉卒必不為用。

宜乘其人二三,風(fēng)馳電擊,彼必破膽,安能守險?!奔扒败娭凉替?zhèn),收軍食十五萬

斛,崇韜喜,謂愚日:“公能料事,吾軍濟(jì)矣!”招討判官陳乂至寶雞,稱疾乞留在

后。愚厲聲日:“陳乂見利則進(jìn),懼難則止。今大軍涉險,人心易惑,正可斬之以

徇。”由是軍人無遲留者。是時,軍書羽檄,皆出其手。

明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長興季年,秦王恣橫,權(quán)要之臣,避禍不

暇,邦之存亡,無敢言者。愚性剛介,往往形言,然人無唱和者。愚初不治第,既命

為相,官借延賓館居之。嘗有疾,詔近臣宣諭,延之中堂,見其敗毯敝席,四壁蕭

然。明宗特賜帷帳茵褥。

清泰二年秋,愚已嬰疾,累表乞骸,不允,卒于位。

(節(jié)選自《舊五代史》)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末帝讓之日讓:責(zé)備

B.籍民家財籍:登記

C.避禍不暇暇:空閑

D.愚已嬰疾嬰:纏繞

10.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愚“剛正”的一組是()(3分)

①非禮不言,行不茍且②而儼然正色,不畏強(qiáng)

③愚堅按其罪④崇政使李振等皆拜,爾何

傲耶

⑤公能料事,吾軍濟(jì)矣⑥是時,軍書羽檄,皆出其手

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③④D.

①⑤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愚有良好的學(xué)識和修養(yǎng)。童年時期,謹(jǐn)慎穩(wěn)重與普通的兒童不一樣;他成年后就

立志求學(xué),讀遍經(jīng)史;寫文章崇尚氣格,有韓愈、柳宗元之風(fēng)。

B.李愚在軍事謀略上也頗有見地。魏王要攻伐蜀地時,很多人認(rèn)為不可輕易進(jìn)軍;而

李愚則認(rèn)為應(yīng)趁蜀地人心不齊,急速攻擊,一定會取得全勝。

C.李愚為官清廉,生活儉樸。他不為自己置辦田宅,即使做了宰相,還借館驛居??;

明宗看見他家四壁空空蕩蕩,床上的毯子和席子破舊不堪,賜給他帷帳和被褥。

D.李愚深受皇帝的器重。梁末帝對他的才學(xué)贊賞有加,提拔他為左拾遺和崇政院直學(xué)

±,并讓他參與咨詢謀劃國家大事;明宗也重用他,任他為丞相。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臣居朝列,與王無素,安敢諂事。(3分)

(2)愚性剛介,往往形言,然人無唱和者。(3分)

第7題: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2?23題。

甲: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瀚,君子

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fù)襦l(xiāng),游必就土,所以防

邪僻而近中正也。

乙: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清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xué),潛移暗化,

自然以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xí)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

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翟悲于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

游焉。

22.下列各句加點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游必就土游:游玩

B.白沙在涅涅:黑泥

C.其漸之滯潴:臟水、臭水

D.是以與善人居是以:因此

23.對下列加點詞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蘭槐之根是為芷

②入芝蘭之室③不扶而直

④久而自芳

A.①②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同,③④同

第8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題。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焰,明湖廣巡撫,為楊嗣昌劾下獄,以智懷血疏訟

冤,得釋。以智,崇禎庚辰進(jìn)士,授檢討。會李自成破潼關(guān),范景文疏薦以智,召對

德政殿,語中機(jī)要,上撫兒稱善。京師陷,以智哭臨殯宮,至東華門,被執(zhí),加刑

毒,兩黑骨見,不屈。

賊敗,南奔,值馬、阮亂政,修怨欲殺之,遂流離嶺表。自作序篇,上述祖

德,下表隱志。變姓名,賣藥市中。桂王稱號肇慶,以與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

梧州,擢侍講學(xué)士,拜禮部侍郎、東閣大學(xué)士,旋罷相。固稱疾,屢詔不起。嘗日:

“吾歸則負(fù)君,出則負(fù)親,吾其緇乎?”

行至平樂,被繁。其帥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擇,以智趨右,帥更

加禮敬,始聽為僧。更名弘智,字無可,別號藥地。

其閉關(guān)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錢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宮為僧者,問以智,澄

之日:“君豈曾識耶?”日:“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罷,上忽嘆日:'求忠臣必

于孝子!’如是者再。某跪請故,上日:'早御經(jīng)筵,有講官父巡撫河南,坐失機(jī)問

大辟,某薰衣,飾容止如常時。不孝若此,能為忠乎?聞新進(jìn)土方以智■,父亦系獄,

日號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訖復(fù)嘆,俄釋孔焰,而辟河南巡撫,外廷亦知

其故乎?”澄之述其語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聲。

以智生有異稟,年十五,群經(jīng)、子、史,略能背誦。博涉多通,自天文、輿

地、禮樂、律數(shù)、聲音、文字、書畫、醫(yī)藥、技勇之屬,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

著書數(shù)十萬言,惟通雅、物理小識二書盛行於世。

(選自《清史稿》,有刪節(jié))

10、對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

A、以與推戴功,擢右中允擢:擔(dān)任

B、遇故中宮為僧者故:原先的、原來的

C、坐失機(jī)問大辟坐:入罪、定罪

D、友人錢澄之,亦客金陵客:做客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楊嗣昌劾下獄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B.吾其緇乎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C.求忠臣必于孝子佚之狐言于鄭伯日

D.而辟河南巡撫而燕國見凌之恥除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以智的父親曾任湖廣巡撫,被楊嗣昌彈劾而獲罪,因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獲釋。

B.阮大鉞當(dāng)權(quán),由于原先結(jié)下仇怨,想找借口殺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

C.桂王在肇慶即位,任方以智為右中允。罷相之后扈王多次征召,他均稱病不就。

D.方以智在平樂被清兵搜出。清帥反復(fù)逼降無效,最后方以智逃出來當(dāng)了和尚。

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會李自成破潼關(guān),范景文疏薦以智,召對德政殿,語中機(jī)要,上撫兒稱善。

(4分)

(2)聞新進(jìn)土方以智,父亦系獄,日號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4分)

(3)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第9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選擇題每題3分,翻譯題9分,共21

分)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禪”。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

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日“花山”。今言

“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

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

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

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

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p>

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息,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節(jié)選王安石《游褒禪山

記》)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擁:持、拿

B.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夷:平坦

C.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舍

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相:幫助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V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其進(jìn)愈難,而其

見愈奇記

A.

B.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II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然力足

以至焉,于人為可譏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況修短隨化,終期

于盡

1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說明后洞''游歷艱難”的一組是()(3分)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

③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⑤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⑥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

②③⑥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作者認(rèn)為要到達(dá)有“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

“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盡了“志”與“力”,即使不能到達(dá)“險遠(yuǎn)”之境,也沒什

么可后悔的。

C.作者贊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廣的治學(xué)精神,批評了當(dāng)時社會上淺嘗輒止、浮泛不實

的學(xué)風(fēng)。

D.本文是一篇敘議結(jié)合的游記,以記游為載體,因事說理,生發(fā)議論,闡釋了學(xué)人治

學(xué)的道理。

14.把語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⑴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3分)

文:

第10題: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10題: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魂怪、非?/p>

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

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

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格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

修地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7.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夫人之相與與:交往、結(jié)交

B.終期于盡期:到

C.夫妻以近夷:平坦

D.其孰能譏之乎孰:難道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然力足以至焉然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B.不如國善遇之或1藥寄所托

C.然力足以至焉于是余有嘆焉

D.則其好游者不能充也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9.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此余之所得也.

A.死生亦大矣.

B.而又不隨以怠.

C.固一世之推也,而今安在哉?

D.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0.選出時這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一闡述了想要到險遠(yuǎn)之處,看到“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需要有志、

力、物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第11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題。

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

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

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

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

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夜繾(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而出B.越國以鄙(邊邑)遠(yuǎn)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共其乏困D.闕(使……缺,損害)

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5.“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B.或以為死,或以

為亡

C.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D.以為得之矣

6.下面是對燭之武這個人物性格的分析評價,其中正確的幾項是()

A.能言善辯,智能過人B.深明大義,顧全大局

C.巧舌如簧,挑撥離間D.不卑不亢,善于激將

E.無中生有,撥弄是非

7.翻譯下列句子(10分)

①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8.給下列文言斷句。(3分)

沛公日孰與君少長良日長于臣沛公日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第12題:

第13題: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

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

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

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

還。

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夜繾而出繾:用繩子栓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B、越國以鄙遠(yuǎn)鄙:邊邑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

D、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闕:侵損、消減

10、選出與例句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例:以亂易整

A.敢以煩執(zhí)事B.越國以鄙遠(yuǎn)C.焉用亡鄭以陪鄰

D.闕秦以利晉E.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11、下列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2)夫晉,何厭之有?

(3)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4)鄰之厚,君之薄也。

第14題:

第15題:

第16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陸賈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佗

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佗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佗椎結(jié)①箕踞見陸生。

陸生因說佗日:“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zāi)乖谡娑?。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p>

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杰并起,惟漢王

先入關(guān),據(jù)咸陽。項籍背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qiáng)。然漢王起巴

蜀,鞭笞天下,劫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

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下憐百姓新勞苦,

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

屈強(qiáng)于此。漢誠聞之,掘燒郡王先人冢墓,夷種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越則

殺王已降漢,如反覆手耳?!庇谑俏举⒛缩耆黄鹱?,謝陸生日:“居蠻夷中久,殊失

禮儀?!币騿栮懮眨骸拔沂肱c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日:“王似賢。”復(fù)

問:“我孰與皇帝賢?”陸日:“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強(qiáng)楚,為天下興利除

害,繼五帝、三王之業(yè),統(tǒng)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

眾車奧,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嘗有也。今王眾不過數(shù)十萬,皆蠻

夷,崎嶇山海之間,譬若漢一郡,何可乃比于漢王!”尉佗大笑日:”吾不起中國,

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遣不若漢!”乃大悅陸生,留與飲數(shù)月。日:“越中無足與

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陸生拜尉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

大悅,拜為太中大夫。

(節(jié)選自《說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趙氏。秦時已并天下。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

召龍川令趙佗。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囂死,佗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史,以其黨為

假守。秦已破滅,佗即擊并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為中國勞

苦,故釋佗弗誅。漢十一年,譴陸賈因立佗為南越王。

(節(jié)選自《史記?南越前傳》)

【注】①椎結(jié):同“椎髻”,發(fā)髻梳成一撮,形狀如椎,②星奇區(qū):同“崎嶇”。

9.對下列句子中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鞭笞天下,劫諸侯劫:脅迫、逼迫B.如反覆手耳反覆:翻轉(zhuǎn)

C.人眾車奧輿:眾多D.政由一家由:如同

10.下列各組句子中,畫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陸生因說佗日我欲因之夢吳越

B.將相欲移兵面誅王不敢言面敢怒

C.尉佗乃蹶然起坐乃有二十八騎

D.佗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史手之所觸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賈極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隨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

功游說尉佗歸順漢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與陸賈會面時,他舉止無禮,態(tài)度輕慢;認(rèn)為自己既有將相之

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與漢王朝分庭抗禮。

C.尉佗亦能審時度勢。他本為龍川令,受命于任囂,帶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亂統(tǒng)一了

南越;后聽從陸賈的勸導(dǎo)與建議,接受朝廷封賞,臣服于漢王朝。

D.陸賈游說技巧高超。為說服尉佗,他從國力、軍事等方面分析了對方可能面臨的情

勢,進(jìn)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從朝廷的約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2.(10分)把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足下棄反天性,捐冠帶,欲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遣不若漢!

第17題:

第18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5題。

良嘗閑從容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圮下,顧謂良日:“孺

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qiáng)忍,下取履。父日:“履我!”良業(yè)為

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還,日:

“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绷家蚬种?,跪日:“諾?!蔽迦掌矫鳎纪?,

父已先在,怒日:”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日:“后五日早會!”五日雞鳴,

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日:“后,何也?”去,日:“后五日復(fù)早來?!蔽迦?,良夜

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日:“當(dāng)如是!”出一編書,日:“讀此則為王者師矣!

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jì)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fù)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固異之,常習(xí)誦讀之。《史記.留侯世

家》

2.對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

A.顧謂良日:“儒子,下取履!”顧:探望、拜訪B.父以足受,笑而

去去:離開

C.與老人期期:約會

D.良業(yè)為取履業(yè):已經(jīng)

3.下列加點的字與“因長跪履之”中“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B.頃之未發(fā),太子

遲之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D.越國以鄙遠(yuǎn)

4.下列對文意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

A.黃石老人走到張良跟前時,鞋子掉到了橋下。老人是故意這樣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橋去,又要張良下去取回來。張良認(rèn)為這是在戲弄他,很生氣,幾

乎要動手打老人。

C.張良因為看到老人年紀(jì)大,只好強(qiáng)忍著走下橋去取鞋。

D.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張良按照老人的話,一連三天早早地來見老人,而且

一天比一天來得早,以此來表示白己的誠心。

5.翻譯(9分)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5分)

第19題:閱讀課內(nèi)語段,完成14—17題。(共12分,每小題3分)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日:“何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烏鵲南

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觸薩千里,旌旗蔽空,醐酒臨

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

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蟾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

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

風(fēng)?!?/p>

14.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正襟危坐,而問客日危:端正

B.橫槊賦詩槊:船槳

C.挾飛仙以遨游挾:偕同

D.托遺響于悲風(fēng)遺響:余音,指簫聲

1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與例句中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日與其徒上高山

A.順流而東也B.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C.舞幽壑之潛蛟D.侶魚蝦而友糜鹿

16.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

例: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東山之上B.固一世之雄也。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為其然也?

17.下列對選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段寫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緒。

B.本段借主客問答的方式,撫今追昔,暢述對天地人生的感觸。

C.本段重在借追述歷史陳跡,感懷歷史人物,這種悲傷哀怨的情緒和作者的豪放風(fēng)格

相矛盾。

D.本段句式上整散結(jié)合,押韻自由靈活,極富聲韻之美。

第20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9一13題。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嘗言,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xué)京畿,一日,風(fēng)雪嚴(yán)寒,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

虎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

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日:

“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yán),雖家仆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

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屐,背

筐,手長鐫,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面額焦?fàn)€不可辨,

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拔

眥,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己矣,

汝復(fù)輕身而味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奸人構(gòu)陷,吾今即撲殺汝!”因

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fā)聲,趨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EI:“吾師

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崇禎末,流賊張獻(xiàn)忠出沒斷、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輒數(shù)

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

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進(jìn)落,鏗然有聲?;騽褚陨袤w,公日:“吾

上恐負(fù)朝廷,下恐愧吾師也?!?/p>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

一一選自高中第三冊讀本《左忠毅公逸事》

注釋:①左光斗(1575—1625)字遺直,號浮丘。桐城人,明朝官員,是史可法

的老師,因?qū)勾蠡鹿傥褐屹t,下獄,死。弘光時平反,溢為忠毅。②史可法(1601年

一1645年),明末:政治家,軍事家。字憲之,祥符人(今河南開封),東漢漂陽侯史崇

第四十九世裔孫。其師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xué)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

死,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溢之忠靖。清高宗追溢忠正。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數(shù)騎出從:跟從

B.叩之寺僧叩:詢問

C.汝復(fù)輕身而味大義味:不明曉

D.史公治兵,往來桐城治:統(tǒng)帥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久之,聞左公被炮烙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B.①乃奮臂以指撥眥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C.①則席地倚墻而坐②夜縫而出,見秦伯

D.①即解貂覆生,為掩戶②竊為大王不取也

1L下列六句分編為四組,能直接表現(xiàn)左光斗“剛毅”的一組是

①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②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③汝復(fù)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④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

⑤不速去,無俟奸人構(gòu)陷,吾今即撲殺汝⑥每有警,輒數(shù)月不就寢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⑥D(zhuǎn).③④⑤

12.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記敘以左光斗與史可法的關(guān)系為線索,循序漸進(jìn),脈絡(luò)分明,標(biāo)題為“左忠毅

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對左光斗是懷有敬意的。

B.史可法敘述時說的“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這句話充分贊揚(yáng)左忠毅剛強(qiáng)大

義、堅貞不屈、以國事為重的精神。

C.本段文字在描寫人物方面,通過肖像、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描寫,突出表現(xiàn)左光

斗團(tuán)結(jié)他人、剛毅堅強(qiáng)、大義凜然的崇高品質(zhì)。

D.文中提到史可法為討“流賊張獻(xiàn)忠”而刻苦治軍的事例,屬于側(cè)面描寫,是為了體

現(xiàn)左光斗對史可法產(chǎn)生的影響。

13.把下列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退秦師》)(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自衣冠以送之。(《荊柯刺秦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1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一11題(6分)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

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②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故不積洼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罵馬十

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

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蟾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

躁也。

9、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嘗踐而望矣.踐:提起腳后跟

B、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谜茫罕碚?/p>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一:專一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吾嘗終日而思矣②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

B、①蚓無爪牙之利②非蛇蟾之穴無可寄托者

C、①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②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D、①用心一也②用心躁也

11、下面對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節(jié)選的第一段論述了學(xué)習(xí)的作用;第二段論述學(xué)習(xí)的方法和態(tài)度:學(xué)習(xí)要逐漸

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

B、從所選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講的“學(xué)”,不僅指學(xué)習(xí)各種文化知識,還包

括加強(qiáng)思想品德修養(yǎng)。

C、從所選文段可以看出,荀子認(rèn)為,對于“學(xué)”而言,人的先天條件是決定因

素,同時也需要后天努力。

D、所選文段說理的突出特點是以喻代議,寓議于喻。它啟示我們,議論說理與文

章的生動性并不矛盾。

第22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2-15題。

白起者,鄙人也。善用兵。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

白起攻魏,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zhàn),沉其卒二萬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復(fù)定上黨郡。韓、趙恐,使蘇代厚幣說秦相應(yīng)侯日:“武安君禽

馬服子①乎?"日:“然?!庇秩眨骸凹磭惡??”日:“然?!薄摆w亡則秦王王

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zhàn)勝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

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

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p>

于是應(yīng)侯言于秦王日:“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聽之,割

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yīng)侯有隙。

九月,秦復(fù)發(fā)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病愈,秦

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將。武安君言日:“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

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nèi)空。遠(yuǎn)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yīng)

其內(nèi),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鼻赝踝悦恍?;乃使應(yīng)侯請之,武安君

終辭不肯行,遂稱病。

秦王使王齪代陵將,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將兵數(shù)十萬攻秦軍,秦軍多失亡。

武安君言日:“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聞之,怒,強(qiáng)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

病篤。于是免武安君為土伍,遷之陰密。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昭王與

應(yīng)侯群臣議日:“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