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青海省五四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18-2019年青海省五四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18-2019年青海省五四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18-2019年青海省五四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18-2019年青海省五四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青海省五四中學(xué)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

項訓(xùn)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xùn)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

第2題:

第3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題。

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

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

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guān)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

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shù)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

策,太子得毋廢。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長

樂宮,太子襲號為帝。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

使者三反,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趙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

人,欲召趙王并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眳魏蟠笈?,乃使人召趙

相。趙相征至長安,乃使人復(fù)召趙王。王來,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

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孝惠元年十二月,帝

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酰飲之。犁明,孝惠還,趙王已

死。於是乃徙淮陽王友為趙王。夏,詔賜酈侯父追謚為令武侯。太后遂斷戚夫人手

足,去眼,瘴耳,飲瘠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shù)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

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馀不能起。使人請?zhí)笤唬骸按朔侨?/p>

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毙⒒菀源巳诊嫗橐鶚罚宦犝?,故有病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fā)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辟強為侍中,

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

解?”辟謠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chǎn)、呂祿為將,將兵居

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

辟強計。太后說,其哭乃哀。呂氏權(quán)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

為帝,謁高廟。元年,號令一出太后。(《史記?呂太后本紀(jì)》)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祖微時妃也微:指地位微賤

B、高帝屬臣趙王屬:部屬

C、將兵居南北軍將:統(tǒng)領(lǐng)

D、號令一出太后一:全、都

10、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現(xiàn)呂后“殘忍奸詐”的一組是()(3分)

①所誅大臣多呂后力②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

③常留守,希見上,益疏④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酰飲之

⑤發(fā)喪,太后哭,泣不下⑥元年,號令一出太后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④⑤

11、下列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意立為趙王以后,好幾次差點取代了太子,靠著大臣們的極力凈諫,加上留侯張

良的計謀,太子才沒有被廢黜。

B、高祖死后,呂后先把戚夫人囚禁起來做成了人彘,然后派人毒死了戚夫人之子趙

王。

C、惠帝不滿呂后的做法,從此每天飲酒作樂,不問朝政,所以患病。

D、惠帝死,發(fā)喪時,太后一開始只是干哭,沒有眼淚。等到丞相按照張辟強的辦法做

了,太后才哭得哀痛起來。

12、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戚姬幸,常從上之關(guān)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并誅之,臣不敢遣王。(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題:閱讀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回答10——14小題。

劉寵,字祖榮,東萊牟平人,齊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將閭,將閭少子封牟平

侯,子孫家焉。父丕,博學(xué),號為通儒。

寵少受父業(yè),以明經(jīng)舉孝廉,除東平陵令,以仁惠為吏民所愛。母疾,棄官去。百姓

將送塞道,車不得進,乃輕服遁歸。

后四遷為豫章太守,又三遷拜會稽太守。山民愿樸,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頗為官吏

所擾。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老叟,龍眉

皓發(fā),自若邪山谷間出,人赍百錢以送寵。寵勞之曰:“父老何自苦?"對曰:“山

谷鄙生,未嘗識郡朝。它守時吏發(fā)求民間,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

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年老遭值圣明,今聞當(dāng)見棄去。故自扶奉送,”

寵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為人選一大錢受之。

轉(zhuǎn)為宗正、大鴻臚。延熹四年,代黃瓊為司空,以陰霧愆陽免。頃之,拜將作大匠,

復(fù)為宗正。建寧元年,代王暢為司空,頻遷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①免,歸鄉(xiāng)

里。

寵前后歷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約省素,家無貨積。嘗出京師,欲息亭舍,亭吏止

之,曰:“整頓灑掃,以待劉公,不可得止?!睂櫉o言而去。時人稱其長者。以老病

卒于家。

(《后漢書?劉寵傳》)

注:①策,古時用于計算的小籌,常用于卜卦。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乃輕服遁歸遁:悄悄地走B.而準(zhǔn)約省

素?。簷z查

C.自明府下車以來下車:到任D.年老遭值圣

明值:遇到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子孫家焉且焉置土石

B.整頓灑掃,以待劉公作師說以貽之

C.齊悼惠王之后也策之不以其道

D.以老病卒于家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劉寵受民擁戴、嚴(yán)于自律的一組是()

(3分)

①百姓將送塞道,車不得進,,乃輕服遁歸②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頗為官吏所

③寵簡除煩苛,禁察非法④年老遭值圣明,今聞當(dāng)見棄去,故自扶奉送⑤頃

之,拜將作大匠,復(fù)為宗正⑥而準(zhǔn)約省素,家無貨積

A.①④⑥B.②③④C.④⑤⑥D(zhuǎn).①②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寵是齊悼惠王的后代,父親劉丕是一個很有學(xué)問的大儒。劉寵年輕時跟

隨父親學(xué)

習(xí),因精通經(jīng)學(xué)被舉為孝廉,后授東平陵縣令,因仁愛惠民受吏民愛戴。

B.劉寵任會稽太守時,去除煩瑣的規(guī)章制度,禁官擾民,郡中秩序井然,深受

老百姓歡迎愛戴。為表達感激之情,山陰縣有五六個眉毛頭發(fā)都花白了的老翁

送錢給他,盛情難卻,劉寵在各人的錢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C.劉寵前后連任二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樸素,家里沒有多少資

財。他曾經(jīng)從京師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不認識他而把他拒之門外,劉寵

沒有說話就走了,時人稱他為長者。

D.劉寵治吏有道,愛民有方,政績突出,百姓擁護。卻因天氣陰氣超過了陽氣

和測算日食有誤先后兩次被免官,回到家鄉(xiāng)后,因郁郁不得志而病逝家

中。

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百姓將送塞道,車不得進,乃輕服遁歸。

(2)它守時吏發(fā)求民間,至夜不絕。

第5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崔日用,滑州靈昌人。擢進士第,為芮城尉。大足元年,武后幸長安,陜州刺史宗楚

客委以頓峙,饋獻豐甘。楚客嘆其能,亟薦之,擢為新豐尉,遷監(jiān)察御史。神龍中,

鄭普思納女后宮,日用劾奏,中宗初不省,廷爭切至,普思由是得罪。時諸武若三

思、延秀及楚客等權(quán)寵交煽,日用多所結(jié)納,驟拜兵部侍郎。

帝崩,韋后專制,畏禍及,更因僧普潤、道士王曄私謁臨淄王以自托,且密贊大計。

王日:“謀非計身,直紓親難爾。"日用日:“至孝動天,舉無不克。然利先發(fā),不

則有后憂?!奔绊f氏平,夜詔權(quán)雍州長史。以功授黃門侍郎,參知機務(wù),封齊國公,

賜實戶二百。坐與中書侍郎薛稷相忿競,罷政事,為婺州刺史。歷揚、汴、兗三州刺

史。

由荊州長史入奏計,因言:“太平公主逆節(jié)有萌。(陛下)今據(jù)大位,一下制書定

矣。"帝曰:“畏驚太上皇,奈何?"日用曰:“庶人之孝,承順顏色;天子之孝,

惟安國家,定社稷。若令逆黨竊發(fā),以亡大業(yè),可為孝乎?請先安北軍而后捕逆黨,

于太上皇固無所驚。”帝納之。及討逆,詔權(quán)檢校雍州長史,以功益封二百戶,進吏

部尚書。

會帝誕日,日用采《送》、《大雅》、會、雅》二十篇及司馬相如《封禪書》獻之,借

以諷喻,且勸告成事。有詔賜衣一副、物五十段,以示無言不酬之義。

久之,坐兄累,出為常州剌史。后以例減封戶三百,徙汝州。開元七年,詔日:“唐

元之際,日用實贊大謀,功多不宜減封,復(fù)食二百戶。”徙并州長史,卒年五十。并

人懷其惠,吏民數(shù)百皆編服送喪。贈吏部尚書,謚曰昭。再贈荊州大都督。

日用才辯絕人,而敏于事,能乘機反禍取富貴。嘗謂人曰“吾平生所事,皆適時制

變,不專始謀。然每一反思,若芒刺在背”云。

(選自《新唐書》,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楚客嘆其能嘆:感

B.夜詔權(quán)雍州長史權(quán):代理

C.太平公主逆節(jié)有萌萌:苗頭

D.日用才辯絕人絕:超出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反映崔日用有見識的一組是(2分)

①多所結(jié)納,驟拜兵部侍郎②若令逆黨竊發(fā),以亡大業(yè),可為孝

③然利先發(fā),不則有后憂④以功授黃門侍郎,參知機務(wù)

⑤日用才辯絕人,而敏于事⑥皆適時制變,不專始謀

A.②③⑤B.①④⑥C.

②③⑥D(zhuǎn).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崔日用善于處事。武后到長安,陜州刺史宗楚客將安排膳食之事交給他,他供

應(yīng)極為妥當(dāng),因而得到宗楚客的賞識。

B.崔日用為數(shù)位帝王所用,他有才辯,處事機敏,善于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行事方

案。在并州,他施惠與人,受人愛戴。

C.崔日用善于進諫,他曾進諫皇帝,促使皇帝以在位之優(yōu)勢鏟除了太平公主的勢

力,天下得以安寧,他因功受到封賞。

D.崔日用是一位頗有功勞的臣子,他多次因功受到封賞。他頗受皇帝禮遇,只要

崔日用有所求,皇帝就沒有讓他的希望落空。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及課文相關(guān)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⑴日用劾奏,中宗初不省,廷爭切至,普思由是得罪。

⑵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⑶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第6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題。(20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翻譯題8分)

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居縣為豪吏矣。參始微時,

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

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訕于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

深,欲務(wù)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醵酒。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

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fù)飲之,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

以為常。

相舍后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吏醉歌

呼,從吏幸相國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yīng)和。

參見人之有細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參子竄為中大夫?;莸酃窒鄧恢问?,以為“豈少朕與"?乃謂竄日:“若歸,試私

從容問而父曰:'高帝新棄群臣,帝富于春秋,君為相,日飲,無所請事,何以憂天

下乎?'然無言吾告若也?!备Z既洗沐歸,閑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笞竄二

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dāng)言也?!敝脸瘯r,惠帝讓參曰:“與窗胡治乎?

乃者?我使諫君也?!眳⒚夤谥x曰:“陛下自察圣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

先帝乎!”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眳⒃唬骸氨菹卵?/p>

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

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參為漢相國,出入三年。卒,謚懿侯。子富代侯。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若畫

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凈,民以寧一。”

太史公曰:曹相國參攻城野戰(zhàn)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以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

獨參擅其名。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

下俱稱其美矣。

(選自司馬遷《史記?曹相國世家》)

【注釋】①乃者:往日,上次。②期(jEng):明確。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擇郡國吏木訕于文辭木:質(zhì)樸

B.即召除為丞相史除:授予官職

C.從吏幸相國召按之按:制止

D.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dāng)言也趣:以?…?為興趣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秦時為沛獄掾永和

初,出為河間相

B.至何且

死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足辭

C.吏之言文刻深,欲務(wù)聲名者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

貽之

D.乃反取酒張坐飲家祭無忘

告乃翁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遷以史學(xué)家的眼光,評價曹參之所以能獲得那么多戰(zhàn)功,多多少少借助了

淮陰侯韓信的才干和力量。

B.漢惠帝責(zé)怪相國不理政事,懷疑是輕視自己,于是叫曹參的兒子回家后試著私

下隨意問問他的父親怎么回事。

C.曹參代替蕭何做了漢朝的相國,完全遵循蕭何制定的法令,辦事無所變更,日

夜喜飲醇厚的美酒。

D.曹參起初卑微的時候,跟蕭何交好;等到后來一個做了將軍,一個做了相國,

有了深交。蕭何在臨終時,向皇上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

1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曹相國參攻城野戰(zhàn)/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

獨參擅其名

B.曹相國參攻城野戰(zhàn)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

獨參擅其名

C.曹相國參攻城野戰(zhàn)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

獨參擅其名

D.曹相國參攻城野戰(zhàn)/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獨

參/擅其名

13.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間之,欲有所言,復(fù)飲之,醉而后去。(4分)

(2)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4分)

第7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題。

萬石君羅文①傳

蘇軾

羅文,歙人也。資質(zhì)溫潤,縝密可喜,隱居自晦,有終焉之意。里人石工獵龍尾山,

因窟入見,文塊然居其間,熟視之,笑曰:“此所謂邦之彥也,豈得自棄于巖穴耶?”

乃相與定交,磨者成就之,使從諸生學(xué),因得與士大夫游,見者咸愛重焉。

武帝方向?qū)W,喜文翰,得毛穎②之后毛純?yōu)橹袝崛恕<円蝗兆嘣唬骸俺夹业檬珍浺?/p>

備任使。然以臣之愚,不能獨大用。今臣同事,皆小器頑滑,不足以置左右,愿得召

臣友人羅文以相助。”詔使隨計吏入貢。蒙召見文德殿,上望見,異焉。使待詔中

書,久之拜舍人。

是時墨卿、楮先生③,皆以能文得幸,而四人同心,相得歡甚。時人以為文苑四貴。

上嘗嘆曰:“是四人者,皆國寶也?!比恢睾駡载?,行無瑕玷,自二千石至百石吏,

皆無如文者。

上得群才用之,詔書符檄禮文之事,皆文等預(yù)焉。上思其功,以歙之祁門三百戶封

文,號萬石君。

文為人有廉隅,不可犯,然搏擊非其任,喜與老成知書者游,常日:“吾與兒輩處,

每慮有玷缺之患?!逼渥詯廴绱耍允切∪硕噍p疾之?;蜃嬘谏显唬骸拔男载澞瑹o

潔白稱。”上曰:“吾用文掌書翰,取其便事耳。雖貪墨,吾固知,不如是亦何以見

其才?!弊允亲笥也桓覐?fù)言。

元狩中,詔舉賢良方正?;茨贤醢才e端紫④,與文并用事。紫雖乏文采,而令色尤可

喜,以故常在左右,文浸不用。上幸甘泉,祠河?xùn)|,巡朔方,紫常扈從,而文留守長

安禁中。上還,見文塵垢面目,頗憐之。文因進曰:“陛下用人,誠如汲黯之言,后

來者居上耳?!鄙显唬骸拔岱遣荒顮枺誀柲昀?,不能無少圓缺故也?!弊笥衣勚?,

以為上意不悅,因不復(fù)顧省。

文乞骸骨伏地,上詔使駙馬都尉金日彈翼起之。日彈,胡人,初不知書,素惡文所

為,因是擠之殿下,顛仆而卒。上憫之,令宦者瘞⑤于南山下。

(選自《蘇軾文集?三十九卷》,中華書局版)

【注】①羅文:人名。有一種歙硯也名為羅文,產(chǎn)于婺源龍尾山。②毛穎:筆

的別稱,古時筆以兔毫制成,有鋒穎,因此借作姓名為毛穎。韓愈有《毛穎傳》。③墨

卿、楮先生:墨與紙的別稱。④端紫:指端硯,產(chǎn)于廣東肇慶,居中國四大名硯之

首。⑤瘞:(yl)埋葬。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乃相與定交,磨碧成就之成就:完成

B.武帝方向?qū)W,喜文翰方向:目標(biāo)

C.今臣同事,皆小器頑滑小器:吝嗇

D.然搏擊非其任搏擊:爭斗

1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以歙之祁門三百戶封文不賂者以賂者喪

B.每慮有玷缺之患。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C.紫常扈從,而文留守長安禁中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因是擠之殿下,顛仆而卒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

因遺策

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羅文的一生有起有落,經(jīng)歷了成才、薦舉、得幸、被讒、失寵等過程.他自重自

愛,因而遭到小人的輕蔑嫉恨。

B.漢武帝用人重視真才實學(xué),盡管羅文有貪墨的缺點,但漢武帝仍然重用羅文;漢武

帝用人的另一個重要原則是后來者居上。

C.羅文、毛純、墨卿、楮先生共同協(xié)助漢武帝治理國家,四人同心同德,友愛互助,

當(dāng)時的人把他們稱作“文苑四貴”。

D.本文寓意豐富,能給讀者很多啟迪。從羅文成才的原因看,個人的稟賦固然重要,

后天的學(xué)習(xí)與交往也很關(guān)鍵。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此所謂邦之彥也,豈得自棄于巖穴耶?(3分)

(2)紫雖乏文采,而令色尤可喜,以故常在左右,文浸不用。(4分)

(3)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3分)

第8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2—15題。(13分)

馬伶?zhèn)?/p>

[清]侯方域

馬伶者,金陵梨園部也。金陵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當(dāng)太平盛時,人易為

樂,其士女之間桃葉渡、游雨花臺者,趾相錯也。梨園以技鳴者,無論數(shù)十輩,而其

最著者二:曰興化部,曰華林部。

一日,新安賈合兩部為大會,遍征金陵之貴客文人,與夫妖姬靜女,莫不畢集。列興

化于東肆,華林于西肆,兩肆皆奏《鳴鳳》,所謂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

墜疾徐,并稱善也。當(dāng)兩相國論河套,而西肆之為嚴(yán)嵩相國者曰李伶,東肆則馬伶。

坐客乃西顧而嘆,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復(fù)東。未幾更進則東肆不復(fù)能終

曲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興化部

又不肯輒以易之,乃竟輟其技不奏,而華林部獨著。

去后且三年,而馬伶歸,遍告其故侶,請于新安賈日:“今日幸為開宴,招前日賓

客,愿與華林部更奏《鳴鳳》,奉一日歡?!奔茸啵憾摵犹?,馬伶復(fù)為嚴(yán)嵩相國以

出。李伶忽失聲,匍匐前稱弟子。興化部是日遂凌出華林部遠甚。

其夜,華林部過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無以易李伶。李伶之為嚴(yán)相國至

矣,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馬伶曰:“固然,天下無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

授我。我聞今相國昆山顧秉謙者,嚴(yán)相國傳也。我走京師,求為其門卒三年,日侍昆

山相國于朝房,察其舉止,聆其語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為師也。”華林部相與羅

拜而去。

馬伶名錦,字云將,其先西域人,當(dāng)時猶稱馬回回云。

侯方域曰:異哉!馬伶之自得師也。夫其以李伶為絕技,無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見

昆山猶之見分宜也;以分宣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嗚乎!恥其技之不若,而去數(shù)千

里,為卒三年,倘三年猶不得,即猶不歸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須問耶?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日幸為開宴幸:希望

B.奉一日歡奉:敬獻

C.華林部過馬伶曰過:責(zé)備

D.子又安從授之而掩其上哉掩:蓋過

13.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梨園以技鳴者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B.①而華林部獨著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①日侍昆山相國于朝房②而君幸于趙王

D.①乃走事昆山②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

1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dāng)時金陵戲班技藝有名的大略有幾十個,名氣最大的是興化班和華林班。有

一次新安商人會合這兩個戲班舉行大會演,同時演出《鳴鳳記》。

B.兩個戲班的演唱都受到稱贊。后來華林班的李伶由于飾演嚴(yán)嵩技藝高妙而吸

引了大量觀眾,而興化班的馬伶為此感到羞愧,演出完畢化裝逃走。

C.將近三年后馬伶歸來,他請新安商人再與華林班會演《鳴鳳記》。這次演出

馬伶飾演嚴(yán)嵩技高李伶,興化班的演出也超過了華林班。

D.馬錦為演好“奸相”嚴(yán)嵩,遂入當(dāng)朝宰相顧秉謙府為仆三年,技藝大進,充

分表現(xiàn)了他不甘失敗、不怕吃苦、對藝術(shù)精益求精的精神。

15.用斜線(/)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4分)

未幾更進則東肆不復(fù)能終曲詢其故蓋馬伶恥出李伶下已易

衣遁矣。

第9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小題。

秦孝公據(jù)增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

吞八荒之心。當(dāng)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①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

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

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②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

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舉為一。

(選自賈誼《過秦論》)

9.下面的斷句正確的一項

(3分)

A.秦孝公據(jù)靖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B.秦孝公據(jù)靖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秦孝公據(jù)靖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D.秦孝公據(jù)靖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0.將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②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第10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7—9

題。

陳禾,字秀實,明州堇E縣人。舉元符三年進士。累遷辟雍①博士。天下久平,武備寬

弛,東南尤甚。禾請增戍、繕城壁,以戒不虞。或指為生事,格不下。其后盜起,人

服其先見。遷左正言,俄除給事中。

時童貫權(quán)益張,與黃經(jīng)臣用事,御史中丞盧航表里為奸,縉紳側(cè)目。禾曰:“此國家

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責(zé),此而不言,一遷給事中,則非其職矣?!蔽窗菝?,首抗疏劾

貫。復(fù)劾經(jīng)臣:“怙寵弄權(quán),夸炫朝列。每云詔令皆出其手,言上將用某人,舉某

事,己而詔下,悉如其言。夫發(fā)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權(quán)奈何使宦寺②得與?

臣之所憂,不獨經(jīng)臣,此途一開,類進者眾,國家之禍,有不可遏,愿亟竄之遠

方.“論奏未終,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請畢其說。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

矣?!焙萄?“陛下不惜碎衣,臣豈惜碎首以報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貴之利,陛下他日

受危亡之禍?!毖杂?,上變色曰:“卿能如此,朕復(fù)何憂?”內(nèi)侍請上易衣,上卻之

曰:“留以旌直臣?!币钊?,貫等相率前訴,謂國家極治,安得此不詳語。盧航奏禾

狂妄,謫監(jiān)信州酒。遇赦,得自便還里。

初,陳灌歸自嶺外,居于拜,與禾相好,遣其子正匯從學(xué)。后正匯告京罪,執(zhí)詣闕,

瑾亦就逮。經(jīng)臣蒞其獄,檄禾取證,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蛑^其失對,禾日:

“禍福死生,命也,豈可以死易不義耶?愿得分賢者罪。”遂坐瑾黨停官。

遇赦,復(fù)起知廣德軍,移知和州。尋母憂,服除,知秀州。王輔新得政,禾曰:“安

能出輔門下?”力辭,改汝州。辭益堅,曰:“寧餓死。”輔聞而銜之。禾兄秉時為壽

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適童貫領(lǐng)兵道府下,謁不得入,饋之不受。貫怒,歸而譜

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贈中大夫,謚文

介。

(節(jié)選自《宋史?陳禾傳》)

【注】①辟雍:太學(xué)名。②宦寺:宦官。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怙寵弄權(quán)怙:依仗B.留以旌直

臣旌:表彰

C.愿亟竄之遠方竄:流放D.安得此不詳語詳:詳細

8.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

A.夫發(fā)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權(quán)/奈何使宦寺得與

B.夫發(fā)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權(quán)奈何使宦寺得與

C.夫發(fā)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權(quán)/奈何使宦寺得與

D.夫發(fā)號施/令國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權(quán)/奈何使宦寺得與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禾從長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潛藏的危機,針對當(dāng)時軍備松弛,東南一帶尤其嚴(yán)重

的情況,他上表請求采取措施,起初不為人理解,后來事實證明他有先見之明。

B.童貫、黃經(jīng)臣、盧航狼狽為奸,權(quán)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陳禾挺身而出,

先上書彈劾童貫,又彈劾黃經(jīng)臣,指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國家危害嚴(yán)重。

C.陳禾冒死進諫,迫使皇帝表面上贊同了其意見。然而陳禾也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

天當(dāng)童貫、盧航等人詆毀他時,皇帝就趁勢將他貶謫到外地。

D.王楠剛剛執(zhí)掌大權(quán)時,陳禾對他十分鄙視,說:“怎么能在王楠門下聽候調(diào)遣?”

于是一再堅決要求辭官,王楠聽說后對他懷恨在心。

10.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禾引上衣,請畢其說。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5分)

⑵適童貫領(lǐng)兵道府下,謁不得入,饋之不受。貫怒,歸而譜之(5分)

第11題:

第12題:閱讀下文,完成第11?13題。

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倍呓宰I,而學(xué)士多稱于世云。至

如以術(shù)取宰相卿大夫,輔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無可言者。及若季次、原憲

閭巷人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茍合當(dāng)世,當(dāng)世亦笑之。故季次、原憲終身

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不厭。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俠,其行雖不軌

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

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且緩急,人之所時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廉,伊尹負于鼎俎,傅

說匿于傅險,呂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飯牛,仲尼畏匡,菜色陳、蔡。,此皆學(xué)

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笛,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勝道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義,已饗其利者為有德?!惫什某笾?,餓死首陽山,

而文、武不以其故貶王;跖、矯暴戾,其徒誦義無窮。由此觀之,“竊鉤者誅,竊國

者侯,侯之門仁義存”,非虛言也。

今拘學(xué)或抱咫尺之義,久孤于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而布

衣之徒,設(shè)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此亦有所長,非茍而已也。故土窮窘

而得委命,此豈非人之所謂賢豪間者邪?誠使鄉(xiāng)曲之俠,與季次、原憲比權(quán)量力,效

功于當(dāng)世,不同日而論矣。要以功見言信,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俠,靡得而聞已。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

者親屬,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賢者,顯名諸侯,不可謂不賢者矣。比如順風(fēng)

而呼,聲非加疾,其勢激也。至如閭巷之俠,修行砥名,聲施于天下,莫不稱賢,是

為難耳。然儒、墨皆排撰不載。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以余所

聞,漢興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之徒咒雖時打當(dāng)世之文罔,然其私義廉潔

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立,士不虛附。至如朋黨宗強比周,設(shè)財役貧,豪暴侵凌孤

弱,恣欲自快,游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與暴豪之徒

同類而共笑之也。

注釋:①季次:公皙哀,字季次,齊國人,孔子弟子。原憲:字子思,魯國

人,孔子弟子。②舜未稱帝時,多次遭其父與弟的迫害;伊尹:商湯賢臣,曾做商湯

的廚師;傅險,即“傅巖”,苦役犯人,后被武丁委以重任,商大治;姜尚年七十還

未得志,只能在棘津做販賣飲食的小販;夷吾,即管仲;百里,即百里奚,早年曾自

賣為奴,替人喂牛;仲尼,即孔子,孔子周游列國,路過衛(wèi)國的匡地時,匡人見他貌

似匡人憎恨的陽虎,便將他圍困起來,幾乎把他害死。③朱家、田仲、王公、劇孟、

郭解:此五人均為漢代初年著名的游俠,其事跡見傳文。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志:記住、懷念

B.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伐:夸耀

C.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儕:世俗之人

D.要以功見言信,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要:總之

12.以下各組語句中,全都能表現(xiàn)俠客之義的一項是

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

②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③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

④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⑤跖、矯暴戾,其徒誦義無窮

⑥設(shè)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⑥D(zhuǎn).②④

1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遷認為那些懷著君子之德,堅守道義不與當(dāng)代世俗茍合的俠士實有其值得稱贊

的品德,世人只稱贊學(xué)士而嘲笑俠士是沒有道理的。

B.作者舉了一系列的例子,說明即使有道仁人也會遭遇人生的困厄,更何況一般人

呢。作者在這里實際是間接肯定了俠客之義的必要;聯(lián)系作者的經(jīng)歷,這里面也隱隱

有其自身痛切的人生體驗。

C.本文在藝術(shù)手法上頗具特色,巧妙地運用對比、襯托。用儒、俠對比,“以術(shù)取宰

相卿大夫”之輩、“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茍合當(dāng)世”的閭巷人與俠士對比,貴族之俠

與布衣之俠對比,通過層層對比,突出了布衣之俠的高貴品質(zhì)。

D.豪強拉幫結(jié)派,互相勾結(jié),依仗財勢暴力欺凌孤獨勢弱的人,放縱欲望,自己滿足

取樂,這是游俠之士鄙視的。世俗之人卻只看見俠士“時桿當(dāng)世之文罔”的舉動而不

能明察他們的真意,最終將他們與豪強之流視為同類加以嘲笑。

第13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

郭文,字文舉,河內(nèi)軌人也。少愛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彌旬忘反。父

母終,服畢,不娶,辭家游名山,歷華陰之崖,以觀石室之石函。洛陽陷,乃步擔(dān)入

吳興余杭大辟山中窮谷無人之地,倚木于樹,苫覆其上而居焉,亦無壁障。時猛獸為

暴,入屋害人,而文獨宿十余年,卒無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飲酒食肉,區(qū)種菽

麥,采竹葉木實,貿(mào)鹽以自供。人或酬下價者,亦即與之。后人識文,不復(fù)賤酬。食

有余谷,輒恤窮匱。人有臻遺,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己。有猛獸殺大麋鹿于庵側(cè),文

以語人,人取賣之,分錢與文。文日:“我若須此,自當(dāng)賣之。所以相語,正以不須

故也?!甭?wù)呓脏祰@之。獵者時往寄宿,文夜為擔(dān)水而無倦色。余杭令顧陋與葛洪共

造之,而攜與俱歸。陋以文山行或須皮衣,贈以韋挎褶一具,文不納,辭歸山中。颼

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無言,韋衣乃至爛于戶內(nèi),竟不服用。

王導(dǎo)聞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車,荷擔(dān)徒行。既至,導(dǎo)置之西園,園中果木成

林,又有鳥獸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成共觀之,文頹然箕踞,傍若無人。溫嬌

嘗問文日:“人皆有六親相娛,先生棄之何樂?”文曰:“本行學(xué)道,不謂遭世亂,欲

歸無路,是以來也。"又問曰:“饑而思食,壯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獨無情

乎?”文曰:“情由憶生,不憶故無情。"又問曰:“先生獨處窮山,若疾病遭命,則

為烏鳥所食,顧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為蟋蟻所食,復(fù)何異乎!"又問曰:“猛

獸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獨不畏邪?”文曰:“人無害獸之心,則獸亦不害人。”又

問曰:“茍世不寧,身不得安。今將用先生以濟時,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

佐世!”導(dǎo)嘗眾客共集,絲竹并奏,試使呼之。文瞪眸不轉(zhuǎn),跨躡華堂如行林野。居導(dǎo)

園七年,未嘗出入。一旦忽求還山,導(dǎo)不聽。后逃歸臨安,結(jié)廬舍于山中。臨安令萬

寵迎置縣中及蘇峻反破余杭而臨安獨全人皆異之以為知機。

(選自《晉書卷九十四隱逸》)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余杭令顧陋與葛洪共造之造:拜訪

B.食有余谷,輒恤窮匱恤:救濟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逆:違背,拂人意。

D.采竹葉木實,貿(mào)鹽以自供貿(mào):購買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臨安令萬寵迎/置縣中/及蘇峻反破余杭/而臨安獨全/人皆異之以為知機

B.臨安令萬寵迎/置縣中/及蘇峻反破余杭/而臨安獨全/人皆異之/以為知

C.臨安令萬寵迎置縣中/及蘇峻反/破余杭/而臨安獨全/人皆異之以為知機

D.臨安令萬寵迎置縣中/及蘇峻反/破余杭/而臨安獨全/人皆異之/以為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郭文自幼喜歡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后來父母死了,他守

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業(yè),干脆離別家鄉(xiāng),到名山大川游歷。

B.王導(dǎo)聽說郭文的名聲大,派人請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車,自己挑了擔(dān)子徒步行

走。朝中官員都來看望郭文,郭文卻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視若無人。

C.郭文搭建簡陋的草棚作為棲身之所,當(dāng)時山中猛獸肆虐,而郭文獨宿山中十余年竟

安然無恙。打獵的人經(jīng)常到他那兒寄宿,并在夜里為他挑水,毫無厭倦之色。

D.郭文在王導(dǎo)的園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園。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歸山林,王導(dǎo)

不答應(yīng)。后來郭文尋了個機會逃出,欲繼續(xù)過與猛獸為友的日子。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人或酬下價者,亦即與之。后人識文,不復(fù)賤酬。(5分)

(2)先生獨處窮山,若疾病遭命,則為烏鳥所食,顧不酷乎?(5分)

第14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

張杖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蔭補官,辟宣撫司都督府書寫機宜文字,除直秘閣。械

時以少年,內(nèi)贊密謀,外參庶務(wù),其所綜畫,幕府諸人皆自以為不及也。間以軍事入

奏,因進言日:“陛下上念宗社之仇恥,下閔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

臣謂此心之發(fā),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親賢以自輔,無使其或少

息,則今日之功可以必成,而因循之弊可革矣。”孝宗異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

會史正志為發(fā)運使,名為均輸,實盡奪州縣財賦,遠近騷然,士大夫爭言其

害,杖亦以為言。上日:“正志謂但取之諸郡,非取之于民也?!闭仍唬骸敖袢罩菘?/p>

財賦大抵無余,若取之不已,而經(jīng)用有闕,不過巧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鄙羡侨?/p>

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發(fā)運使以病吾民也?!毙喥鋵崳缯妊?,即詔罷

之。

知閣門事張說除簽書樞密院事,秋夜草疏極諫其不可,旦詣朝堂,質(zhì)責(zé)宰相虞

允文日:“宦官執(zhí)政,自(蔡)京、(王)輔始;近習(xí)執(zhí)政,自相公始?!痹饰膽M憤不

堪。枕復(fù)奏:“文武誠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

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毙⒆诟形颍弥袑?。然宰相實陰附說,明

年出核知袁州,申說前命,中外喧嘩,說竟以謫死。

杖為人表里洞然,勇于從義,無毫發(fā)滯吝。每進對,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

意悅輒有所隨順。病且死,猶手疏勸上親君子遠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惡公天下

之理。天下傳誦之。械有公輔之望,卒時年四十有八。孝宗聞之,深為嗟悼,四方賢

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靜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間,賜謚日宣。

械之言曰:“學(xué)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dāng)為非有為而為也有為而為則皆人

欲非天理。”此核講學(xué)之要

也。

——選自《宋史》(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內(nèi)贊密謀贊:幫助

B.間以軍事入奏間:偶爾

C.上矍然曰矍:精神抖擻

D.孝宗感悟,命得中寢寢:停止

5.對文中畫浪線部分的短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學(xué)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dāng)為/非有為而為也/有為而為則皆人欲/非天

B.學(xué)/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dāng)為/非有為而為也/有為而為則皆人欲/非天

C.學(xué)/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dāng)為/非有為而為也/有為而為/則皆人欲/非

天理

D.學(xué)莫先于義利之辨/義者/本心之當(dāng)為/非有為而為也/有為而為/則皆人欲/非

天理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宰相虞允文任命張說擔(dān)任簽書樞密院事的職務(wù),張根堅決諫阻,并責(zé)備虞允

文,終使虞允文的任命得以終止。

B.張械擔(dān)任公輔時很有名望,可惜英年早逝,孝宗皇帝深感嘆息。他去世時,

賢士大夫和江陵、靜江的百姓都很傷心。

C.發(fā)運使史正志推行皇上支持的“均輸”方案,張根和士大夫們都極力反對,

且言辭異常激烈。

D.張杖以蔭補入官列,擔(dān)任直秘閣;同時又少年老成,才能卓異,應(yīng)對得體,

使幕府的人都自嘆不如,因而深得皇上信任。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陛下上念宗社之仇恥,下閔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5分)

(2)病且死,猶手疏勸上親君子遠小人。(5分)

第15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8—10題。

放鶴亭記

蘇軾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

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

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dāng)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

千里一色。風(fēng)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

云表,暮則像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

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兑住吩唬?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

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蓋其為物清閑放,超然于塵埃之外,故《易》、《詩》

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wèi)懿公好鶴則亡其

國。周公作《酒誥》,衛(wèi)武公作《抑戒》,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劉伶、阮籍之

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閑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

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于鶴乎?由此觀

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山人而笑曰:“有是哉?”郡守乃作放鶴招鶴之歌曰:"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

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矯然而復(fù)擊。獨終日于澗谷之

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

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p>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升高而望,得異境焉升:登上

B.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隱德之士,狎而玩之狎:親近

D.鶴歸來兮,東山之陰陰:北邊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挾飛仙以遨游

B.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其孰能譏之乎?

C.面山林遁世之士盈虛者如彼,血卒莫消

長也

D.鶴鳴于九皋,聲聞王天會王會稽山陰之蘭亭

10、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記敘了建亭的時間、地點和緣由,描寫了放鶴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過對山人放鶴、收鶴的敘述,說明了放鶴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過與山人的對話,明確表達了作者對“隱居之樂”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鶴、招鶴之歌作結(jié),意境悠遠,余韻綿長。

第16題:閱讀與鑒賞(48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T0題。(15分)

李迪字復(fù)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

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迸e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亳,為留守判

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發(fā)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fā)兵,陰聽察知賊

區(qū)處,部勒①驍銳士,擒賊,斬以徇。

嘗歸沐②,忽傳詔對內(nèi)東門③,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shù)以示迪。時頻歲蝗

旱,問何以濟,迪請發(fā)內(nèi)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

衡代元方,俟其至,當(dāng)出金帛數(shù)百萬借三司?!钡显唬骸疤熳佑谪敓o內(nèi)外,愿下詔賜

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悅。

初,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

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④,帝怒甚,欲責(zé)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

“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yù)政,貶寇準(zhǔn)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

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yù)國事,殆過矣。今

日吾保養(yǎng)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圣,臣

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⑤,仁宗語輔臣日:“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

往?!痹还パ又荩涫戮贸?,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

,音0、O

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

宦官近習(xí)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選

自《宋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