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州交通學校附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4/19/wKhkGWc-pS6AAFFrAAJzND4ymGE134.jpg)
![2018-2019年州交通學校附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4/19/wKhkGWc-pS6AAFFrAAJzND4ymGE1342.jpg)
![2018-2019年州交通學校附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4/19/wKhkGWc-pS6AAFFrAAJzND4ymGE1343.jpg)
![2018-2019年州交通學校附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4/19/wKhkGWc-pS6AAFFrAAJzND4ymGE1344.jpg)
![2018-2019年州交通學校附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4/19/wKhkGWc-pS6AAFFrAAJzND4ymGE134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8-2019年州交通學校附中高一語文文言文閱讀專
項訓練(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選經(jīng)典試題,有針對性的考點中的難點、重點、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力口強記憶。
第1題:義田記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
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
衣人一綠,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
嫁之數(shù),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
然有余而無窮。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此其大較也。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
大政,于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后世子孫修其業(yè),承其志,如公之存
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唯以施貧活族
之義,遺其子而己。
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之
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
舉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
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
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
愛物。”晏子為近之。觀文正之義,賢于平仲,其規(guī)模遠舉,又疑過之。
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鋪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
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者,豈少也哉!況于施賢乎!其下為
卿,為大夫,為士,康稍之充,奉養(yǎng)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為溝中瘠
者,又豈少哉?況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yè)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后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
也。獨高其義,因以遺于世云。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嫁娶兇葬,皆有贍贍:資助
B.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俟:等待
C.此其大較也較:情況
D.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觴:勸酒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綠是雙經(jīng)雙緯的粗厚織物之古稱,也可以指雙絲的細絹。古時多用作賞贈酬謝之
物,亦用作貨幣或紙張。
B.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在明清時期,三公逐漸成為虛
銜,為勛戚文武大臣加官、贈官。
C.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漢以前有六卿,漢設(shè)九卿,北魏在正卿下還有少
卿。以后歷代相沿,清末始廢。
D.康稍指公家按時供給的糧食。廉指米倉,可指儲藏的米。“倉廉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
足而知榮辱”中的“縻”即指倉中之米。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義田對族人的日食歲衣、婚喪嫁娶、家居或居官都有分門別類的養(yǎng)濟之法,體現(xiàn)出
范文正公設(shè)置義田悉心盡力,慎重其事。
B.范文正公對設(shè)置義田早有此志,于是入朝為官之日起就開始施行,他去世后,子孫
們能夠承其志把義田辦下去,仁義之行得到發(fā)揚光大。
C.文章第五段寫大小官吏多得厚祿,卻供一人享受,不施予同族和族外人,反襯出范
文正公自奉簡樸以供養(yǎng)他人的高義。
D.范文正公俸祿豐厚卻不以之自奉,反而以祿賜之入置義田千畝養(yǎng)濟群族,實踐了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主張。
第2題:閱讀下列《論語》中的語段,并回答問題。
5?9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
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弊釉唬骸案ト缫病N崤c女,弗如也?!?/p>
5?1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
以謂之‘文'也?!?/p>
672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弊釉唬骸傲Σ蛔阏撸械蓝鴱U。今女
畫.”
7?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22子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9?19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簧,進,吾往
也?!?/p>
10、翻譯以上文段中加下劃線的句子。
(1)吾與女,弗如也。(2分)
(2)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3分)
(3)譬如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2分)
1k閱讀以上文段,請簡要談?wù)効鬃訌哪膬悍矫嬲勚螌W。(3分)
第3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6—28題
武技(蒲松齡)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
S:“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崩钕?,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
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曰:“益矣。師所能者,我己盡能之?!?/p>
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cè)唤蝗硕ⅰ?/p>
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崩钚萌?,即各交臂作勢。既而支撐
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
也?!崩钜哉浦碌兀瑧M沮請教。又數(shù)日,僧辭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
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
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yīng)者。李在側(cè),不
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
若爾,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日:“既是
憨師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
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這,以要一日成名。方頡頑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
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
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起。尼笑謝曰:“孟浪在客,幸勿罪!”李舁歸,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
然,股已斷矣!”
把文言文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26.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
27.眾相顧,迄無應(yīng)者。
28.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
第4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題。
秦王齋五日后,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
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
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壁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
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俊。唯大王與群臣孰
計議之?!鼻赝跖c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
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
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
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
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不欲與廉頗爭列。己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
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
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
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嗳?/p>
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鴛,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
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1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拜:授予官職
B按誅五人按:追究,查辦
C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徒:空,白白地
D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董:督責
2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B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C莫不殷憂而道著項王按劍而跟曰
D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與例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A.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B.有賢士大夫發(fā)五十金,買五人之頭而函之
C.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D.常以身翼蔽沛公
4.辨析下列各句,選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組()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②斂贊財以送其行
③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④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⑤卒廷見相如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⑤
5.下列加點的詞語,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B.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C.而藺相如徒以口舌之勞
D.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6.下列各句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恐年歲之不吾與
B.求人可使報秦者
C.夫晉,何厭之有?
D.大王來何操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⑵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8.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為芷其漸之滯君子不近庶人不
服
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選自
《荀
子?勸學》)
[注]①麻:芭麻。②漸:浸。③滯:臟水.臭水。
第5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17題。(7分)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
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p>
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鯽生說我曰:'距
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
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
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
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
“諾?!庇谑琼棽畯鸵谷?,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
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選自司馬遷《鴻門宴》)
15.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感謝)B.鯽(生說我曰(淺
陋的小人)
C.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下來)D.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通
“拒”,拒守)
16.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予之生也
幸
B.欲呼張良與俱
去舟與哨相后
先
C.今人有大功而擊之因
人之力而敝
之
D.君為我呼
入其為時止
十有一月爾
17.翻譯下列句子。(3分)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第6題: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題。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
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蓖跏阼?。相如因持璧
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
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
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
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
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
往十五都予趙。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
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
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8.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尊重
B.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特:只,不過
C.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察、察
看
D.懷其璧,從徑道亡亡:丟失
9.下列句中加點詞沒有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3分)
A.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B.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
C.大王必欲急臣
D.乃使其從者衣褐
10.下列各句沒有省略現(xiàn)象的一項是()(3分)
A.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B.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
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D.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
第7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20分)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日:“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
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
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
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
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莊,
謂日:“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
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鼻f則入為壽。壽畢,日:“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
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
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樱〕颊埲?,與之同命?!眹埣磶?/p>
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
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跟日:“客何為者?”張良日: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一一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
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
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
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
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
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
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p>
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狈畤垙牧甲?。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意:料想
B.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C.欲誅有功之人誅:懲罰
D.毫毛不敢有所近近:接近、沾染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得復見將軍于此/樊噲覆其盾于地
B.以待大王來/請以劍舞
C.與之同命/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D.勞苦而功高如此/立而飲之
3.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項羽“剛愎自大”性格的一組是(3分)()
①項王、項伯東向坐
②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③項王曰:“壯士,一一賜之卮酒?!?/p>
④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p>
⑤項王按劍而踞曰:“客何為者?”
⑥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
A.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⑥D(zhuǎn).③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鴻門宴設(shè)于項羽軍中帳內(nèi),劉邦為賓,從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謀士范增在項羽心
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項伯,君臣隔閡,事不可謀已初露端倪。
B.宴會前后的稱謂變化,體現(xiàn)了人物之間微妙而復雜的關(guān)系,項伯、范增、項莊都是
項羽的部下,他們稱項羽為“項王”“君王”,顯然出項羽自恃強大、不可一世的心
理狀態(tài)。
C.劉邦貌似心誠、吹捧的話語,使項羽輕易改弦更張。從中也可以表現(xiàn)出劉邦多謀善
斷、委曲求全、隨機應(yīng)變的復雜性格。
D.樊噲帶劍擁盾入門,瞋目視項王,而項王賜之卮酒、彘肩,表現(xiàn)了樊噲的智勇雙
全,對項羽指責中又滿含尊重,同時也頗受項羽尊重。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5分)
譯文:—
(2)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題:
第9題:閱讀下列文言文段,回答10?12題。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
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
軍與臣有郤……”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
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一一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
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
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
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
以為樂,請以劍舞?!表椡踉唬骸爸Z?!表椙f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
蔽沛公,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
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幃西向立,瞋目
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跑日:“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
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一一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
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
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
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
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
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
應(yīng),日:“坐?!狈畤垙牧甲?。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節(jié)選自《鴻門宴》)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是()
A.莊則入為壽。壽:祝壽B.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封……為王
C.沛公起如廁。如:往,到……去D.臣與將軍戮力而攻
秦。戮力:合力
11.比較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正確的一項
是()
①.項王未有以應(yīng)②.籍何以至此
③.項王按劍而踞曰④.勞苦而功高如此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D.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12.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是
()
A.項莊是項羽手下的一個武將,他在接受了趁舞劍時刺殺劉邦的任務(wù)后,手總是軟
的,總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項伯的保護,所以他未能把劉邦刺死。
B.樊噲不僅能吃能喝,還能言善辯,口齒伶俐,他居然把項羽說得無言以對。
C.樊噲闖入軍營中,只引起了項羽的一點本能的“按劍而踞”的反應(yīng),可見項羽的確
小看了劉邦及其手下。
D.從樊噲的一番話來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辭令的。他先指桑罵槐地怒斥一頓,然后又
不失時機、恰到好處地講出劉邦這樣做都是為了項羽,而抬舉一番,難怪項羽愿聽。
第10題: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線的部分斷句。(5分)
有任杜兩家各失牛。后得一牛,兩家爭之,
郡不能決益長史韓伯攜日仲文
少年聰察可令決之仲文乃令兩家各
驅(qū)牛群到放所得牛遂入任氏群又使
人微傷之任氏嗟惋杜氏自若杜即服
矍。
(取材于宋?桂萬榮《棠陰比事》)
第11題:精段閱讀,回答16—21題(16分)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
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觸臚千里,旌旗蔽空,酬酒臨
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
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蟾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
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
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
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
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
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6.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蘇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B.山川相繆,郁乎蒼
蒼繆:盤繞
C.不知東方之既白既:既然D.洗盞更
酌更:更換
17.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何為其然也/耳得之而為聲B.而今安在哉/侶魚蝦而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固一世之雄也D.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相與枕藉乎舟中
1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與例句中加點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A.順流而東也B.月明星稀,烏鵲南飛C.舞幽壑之潛
蛟D.侶魚蝦而友糜鹿
19.作者用曹操的典故的用意是()
A.惋惜曹操如此英雄竟兵敗赤壁B.贊頌曹操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
C.慨嘆人生無常,人生短暫D.借曹操自比,對自己功業(yè)
無成的悲憤
20.對這三段文字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客問答,是賦體中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蘇子認為,清風明月,可以隨意拾取,表現(xiàn)了詩人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心靈凈化的
境界。
C.第一自然段把物和人對比著寫,突出了人的渺小,為第二自然段的超脫埋
下了伏筆,形成了反差。
D.這兩段,寫歷史事件,寫眼前之景,寫主客問答,聯(lián)想豐富,轉(zhuǎn)換自然。
21.翻譯下列句子(6分)
(1)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
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題:文言文閱讀
(第12—14題每小題3分,計9分;第15題翻譯每句4分,計12分。總21分)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
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
屈原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p>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①源其泥而揚其波?眾
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②歆其③酶?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日:”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④汶汶
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⑤枇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注】①溫(gu):攪渾。②歌(chud):飲。③酶(11):薄酒。④汶汶(menmen):
玷污。⑤枇(yi):船槳。
12、下面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子非三閭大夫與?B.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C.淇則有岸,隰則有泮。D.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13、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漁父莞爾而笑,鼓枇而去B.高余冠之岌岌兮
C.項伯殺人,臣活之D.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的漁夫是一個心平氣和,不慍不怒,瀟灑豁達,與世推移,超然物外,知天
達命的隱者。
B.文中的屈原是一個犧牲生命,堅持真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潔身自好,特立
獨行;憂國憂民,卻又心力交瘁的人。
C.本文結(jié)尾傾向于具有儒家思想的漁父。他以和光同塵的處世哲學,否定屈原的堅
貞自守。
D.在現(xiàn)在的研究看來,漁夫已經(jīng)成為一種隱士的代名詞,這種人,應(yīng)該是知識淵
博,并且看清了社會的黑暗和不美,所以選擇“獨善其身”在污濁的世界里,保持生
命的純潔。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及課文中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句4分,共12分)
(1)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2)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第13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
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
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離婁上》)
23.出自本段的成語是。(1分)
24.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談?wù)勀銓Α叭?,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這句話的看
法。(4分)
第14題:
第15題:閱讀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題(16分)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o曰:“臣
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
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
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
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
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4、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3分)
A、屬予作文以記之失其所與,不知
B、夜繾而出,見秦伯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C^才美不外見秦伯說,與鄭人盟
D、無能為也已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5、解釋黑體字的用法。(5分)
(1)夜繾而出()(2)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
(3)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4)朝濟而夕設(shè)版
焉()
(5)鄰之厚,君之薄也()
6、翻譯下面兩個語句。(8分)
(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4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4分)
第16題:閱讀《鴻門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4?6題。(9分)
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眹堅唬骸按似纫?!臣請入,與
之同命?!眹埣磶矶苋胲婇T。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
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踞曰:
“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一一賜之卮
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一生彘
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
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
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衽婀绕魄厝胂?/p>
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
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
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狈畤垙牧甲?。
4.在下面四個句子中補出的賓語“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之)不內(nèi)
B.樊噲側(cè)其盾以(之)撞
C.則與(之)斗卮酒
D.竊為(之)大王不取也
5.樊噲闖帳,面斥項王,在鴻門宴上劉、項雙方的斗爭中起的作用是()
A.使劉邦一方變劣勢為優(yōu)勢
B.使劉邦一方擺脫了被動的處境
C.使項王決定放棄殺害劉邦的念頭
D.使項、劉雙方的斗爭更加撲朔迷離
6.下面對選文內(nèi)容所作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噲遂入,披帷西向立”,是指樊噲面向東而立。
B.“客何為者”一句是“客為何者”的賓語前置形式。
C.樊噲撞倒守門衛(wèi)士而入帳,怒視項王,并予以斥責。至皿匕,《鴻門宴》一文情節(jié)發(fā)
展到了最高潮,緊張氣氛到達了極點。
D.樊噲在鴻門宴上說的話,其實只是對前文中劉邦對項王說的一番話的重復和補充,
只不過是換一個角度來說而已。
第17題:
第18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士謙,字子約,趙郡平棘人也。髯齪喪父,事母以孝聞。年十二,魏廣平王贊辟開
府參軍事。后丁母憂,居喪骨立。趙郡王睿舉德行,稱疾不就。和士開亦重其名,將
諷朝廷,擢為國子祭酒。士謙知而固辭,得免。
李氏宗黨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會極歡,無不沉醉喧亂。嘗集士謙所,盛饌盈
前,而先為設(shè)黍,謂群從曰:“孔子稱黍為五谷之長,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
尚,容可違乎?”少長肅然,退而相謂曰:“既見君子,方覺吾徒之不德也?!笔恐t
家富于財,躬處節(jié)儉,每以振施為務(wù)。州里有喪事不辦者,士謙輒奔走赴之,隨乏供
濟。有兄弟分財不均,至相閱訟,士謙聞而出財,補其少者,令與多者相埒。兄弟愧
懼,更相推讓,卒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謙牽置涼處飼之,過于本主。望見盜刈
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嘗執(zhí)盜粟者,士謙慰諭之臼:“窮困所致,義無相
責?!卞崃罘胖?。
其后出粟數(shù)千石,以貸鄉(xiāng)人,值年谷不登,債家無以償,皆致謝。士謙曰:“吾家余
粟,本圖振贍,豈求利哉!”于是悉召債家,為設(shè)酒食,對之燔契,曰:”債了矣,
幸勿為念也?!备髁盍T去。明年大熟,債家爭償謙,謙拒之,一無所受。他年又大
饑,多有死者,士謙罄竭家資,為之糜粥,賴以全活者將萬計。收埋骸骨,所見無
遺。至春,又出糧種,分給貧乏。趙郡農(nóng)民德之,撫其子孫日:“此乃李參軍遺惠
也?!被蛑^士謙曰:“子多陰德。"士謙曰:“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己獨聞之,
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陰德之有!”
開皇八年,終于家,時年六十六。趙郡士女聞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
參軍死乎!“會葬者萬余人。鄉(xiāng)人條其行狀,詣尚書省請先生之謚,事寢不行,遂相
與樹碑于墓。
(選自《隋書?隱逸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將諷朝廷諷:勸說。
B.方覺吾徒之不德也德:道德高尚。
C.士謙馨竭家資罄:盡
D.會葬者萬余人會:恰好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士謙樂善好施的一組是()(3分)
①盛饌盈前,而先為設(shè)黍②士謙家富于財,躬處節(jié)儉
③士謙輒奔走赴之,隨乏供濟④士謙聞而出財,補其少者
⑤吾家余粟,本圖振贍⑥債家爭來償謙,謙拒之
A.①②③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士謙侍奉母親以孝聞名,后母親去世,服喪時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
趙郡王睿以德行舉薦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B.李士謙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習俗,每逢社日先擺上黍米飯。前聚會的親朋
從士謙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謙雖家境殷實,但厲行節(jié)儉,在鄉(xiāng)里扶危救困,甚至對待有過失的人他也
極盡體恤之心。
D.李士謙為人處世多積陰德。他把陰德比作耳鳴,意思是陰德只能心知,不足為
外人道也,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風范。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其家僮嘗執(zhí)盜粟者,士謙慰諭之曰:“窮困所致,義無相責。”遽令放之。(5分)
⑵鄉(xiāng)人條其行狀,詣尚書省請先生之謚,事寢不行,遂相與樹碑于墓。(5分)
第19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19分)
方國珍,黃巖人。長身黑面,體白如瓠,力逐奔馬。世以販鹽浮海為業(yè)。元至
正八年,國珍殺怨家,遂與兄國璋、弟國瑛、國瑯亡入海,聚眾數(shù)千人,劫運艘,梗
海道。
太祖已取婺州,使主簿蔡元剛使慶元。國珍謀于其下曰:“江左號令嚴明,恐
不能與抗。況為我敵者,西有吳,南有閩。莫若姑示順從,藉為聲援以觀變?!北娨?/p>
為然。于是遣使奉書進黃金五十斤,白金百斤,文綺百匹。太祖復遣鎮(zhèn)撫孫養(yǎng)浩報
之。國珍請以溫、臺、慶元三郡獻,且遣次子關(guān)為質(zhì)。太祖卻其質(zhì),厚賜而遣之;復
使博士夏煜往,拜國珍福建行省平章事,弟國瑛參知政事,國瑯樞密分院僉事。國珍
名獻三郡,實陰持兩端。煜既至,乃詐稱疾,自言老不任職,惟受平章印誥而已。
太祖察其情,以書諭日:“吾始以汝豪杰識時務(wù),故命汝專制一方。汝顧中懷
叵測,欲覘我虛實則遣侍子,欲卻我官爵則稱老病。夫智者轉(zhuǎn)敗為功,賢者因禍成
福,汝審圖之?!笔菚r國珍歲歲治海舟,為元漕張士誠粟十余萬石于京師,元累進國
珍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國公,分省慶元。國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謝太祖,絕無內(nèi)
附意。及得所諭書,竟不省。
吳元年克杭州。國珍據(jù)境自如,遣間諜假貢獻名覘勝負,又數(shù)通好于擴廓帖木
兒及陳友定,圖為摘角。太祖聞之怒,貽書數(shù)其十二罪,復責軍糧二十萬石。國珍集
眾議,郎中張本仁、左丞劉庸等皆言不可從。有丘楠者,獨爭曰:“彼所言均非公福
也。惟智可以決事,惟信可以守國,惟直可以用兵。公經(jīng)營浙東十余年矣,遷延猶
豫,計不早定,不可謂智。既許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謂信?!眹洳宦牐┤找惯\
珍寶,治舟楫,為航海計。
九月,太祖已破平江,國珍乃遣子關(guān)奉表乞降。太祖覽而憐之,賜書曰:“今者窮蹙
無聊,情詞哀懇,吾當以汝此誠為誠,不以前過為過,汝勿自疑?!彼齑賴淙氤?/p>
讓之曰若來得毋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數(shù)歲卒于京師。
選自《明史?列傳十一》有刪節(jié)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藉以觀變藉:憑借B.貽書數(shù)其十二
罪數(shù):數(shù)次
C.拜國珍福建行省平章事拜:授予D.既許之降,抑又倍焉倍:背
叛
11、對文中畫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遂促國珍入朝面/讓之曰/若來得毋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
數(shù)歲卒于京師
B.遂促國珍入/朝面讓之/曰若來得毋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
數(shù)歲卒于京師
C.遂促國珍入朝/面讓之曰/若來得毋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
數(shù)歲/卒于京師
D.遂促國珍入朝/面讓之曰/若來得毋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數(shù)
歲卒于京師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方國珍殺死仇家獲罪,他與兄弟方國璋、方國瑛、方國瑯一起逃亡到海上,
聚集數(shù)千部屬,開始搶劫過往船只。
B.方國珍能洞悉周邊形勢,江左難以對抗,吳、閩又構(gòu)成威脅,所以只能表面
順從,以此為契機來觀察形勢。
C.朱元璋不但沒有接受方國珍的人質(zhì),而且還給予厚賜送還人質(zhì),另授予方國
珍兄弟數(shù)人官職,想借此探聽他的虛實。
D.方國珍屢屢食言,朱元璋對其有怨恨,但還是赦免了他的罪過,并封賞他食
祿而不赴任的虛職,顯示出君王的器量。
13、把文中劃線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煜既至,乃詐稱疾,自言老不任職,惟受平章印誥而己。(3分)
(2)汝顧中懷叵測,欲覘我虛實則遣侍子,欲卻我官爵則稱老病。(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智;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4分)
第20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習題。(19分)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數(shù),深結(jié)宦官及妃嬪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
奏對,常稱旨,上悅之。時武惠妃寵幸傾后宮,生壽王清,諸子莫得為比,太子漸疏
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盡力保護壽王;惠妃德之,陰為內(nèi)助,由是擢黃門侍
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為相,問于中書令張九齡,九齡對曰:“宰相系國安危,陛下相林
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吧喜粡摹r九齡方以文學為上所重,林甫雖恨,猶曲意
事之。是時,上在位歲久,漸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齡遇事無細大皆力爭;林甫巧
伺上意,日思所以中傷之?!谑巧狭T九齡政事,以林甫兼中書令。
上即位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級、杜暹
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
無復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視聽,明召諸諫官謂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
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谥渭??”補闕杜班嘗上書言
事,明日,黜為下邦令。自是諫爭路絕矣。
李林甫謹守格式,百官遷陵,各有常度。雖奇才異行,不免終老常調(diào);其以巧諂邪險
自進者,則超騰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人,而陰
中傷之,不露辭色。凡為上所厚者,始則親結(jié)之,及位勢稍逼,輒以計去之。雖老奸
巨猾,無能逃于其術(shù)者。(取材于《通鑒紀事本末?卷三十一》)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限為內(nèi)助暗中
B.一鳴輒斥去離開
C.百官遷除貶官
D.各有常度制度
16.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直接寫李林甫為人陰險、玩弄權(quán)術(shù)的一組是(3分)
)
①深結(jié)宦官及妃嬪家
②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盡力保護壽王
③林甫雖恨,猶曲意事之
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
⑤百官遷除,各有常度
⑥雖老奸巨猾,無能逃于其術(shù)者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17.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林甫特意收買宦官和后宮嬪妃,刺探、揣測皇帝的心思,是為了自己能夠“奏對
稱旨”,無所顧忌地行奸作佞。
B.張九齡雖然以文學為玄宗所重,而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險惡,但由于皇帝昏眼失
察,終究不免為李林甫所陷害。
C.為了盡快樹立自己的個人權(quán)威,李林甫明目張膽地恐嚇諫臣,使其緘口,企圖在朝
中形成萬馬齊喑的局面。
[).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部審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聽評課記錄《5.2.1 平行線》2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聽課評課記錄3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4.1《不等式》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7.2《魚米之鄉(xiāng)-長江三角洲地區(qū)》聽課評課記錄2
- 用戶體驗設(shè)計服務(wù)協(xié)議書(2篇)
- 環(huán)境整治用功協(xié)議書(2篇)
-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8.1《國家好 大家才會好-國家利益的含義》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級地理上冊3.2土地資源聽課評課記錄1新版新人教版
- 新版華東師大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17.3.2一次函數(shù)的圖象2》聽評課記錄22
- 北京課改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3課《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聽課評課記錄
- 2025年個人土地承包合同樣本(2篇)
- 2024-2025學年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第12章 機械能 綜合素質(zhì)評價卷(含答案)
- 2024年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yī)院社會招聘筆試真題
- 網(wǎng)絡(luò)貨運行業(yè)研究報告
- 【人教版化學】選擇性必修1 知識點默寫小紙條(答案背誦版)
- 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單元重難點易錯題Unit 2 單元話題完形填空練習(含答案)
- 00015-英語二自學教程-unit1
- 新版建設(shè)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標準解讀
-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qū)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 2024-2025年突發(fā)緊急事故(急救護理學)基礎(chǔ)知識考試題庫與答案
- 左心耳封堵術(shù)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