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內涵和性質的界定分析綜述》2400字_第1頁
《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內涵和性質的界定分析綜述》2400字_第2頁
《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內涵和性質的界定分析綜述》2400字_第3頁
《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內涵和性質的界定分析綜述》2400字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內涵和性質的界定分析綜述目錄TOC\o"1-2"\h\u29368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內涵和性質的界定分析綜述 116099(一)“農戶資格權”的內涵之爭 114317(二)“農戶資格權”的內涵界定 2296021“農戶資格權”的文義解釋 2198922“農戶資格權”的綜合理解 2(一)“農戶資格權”的內涵之爭“人役權”說。人役權是指在他人所有的動產或不動產上為特定人設立的,可以使其基于一定身份而享有無償使用該動產或不動產并進行收益的權利。REF_Ref22670\r\h[1]人役權最早起源于羅馬法,羅馬共和國末期,無夫權婚姻和奴隸解放愈來愈多,在大家長死后,沒有繼承權的人的生活便無法保障,為了使老有所依,一些家長將家產的使用權、收益權和居住權等贈與妻子或者被解放的奴隸。REF_Ref22817\r\h[16]由此可以看出,人役權的目的便是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具有人身依附性的特點。主張人役權的學者認為,宅基地資格權同人役權皆為具有人身依附性特征的用益物權,都是為了保障特定人的利益,都具有不可流轉性。“宅基地使用權”說。在"兩權分離"的結構設置中,宅基地使用權包含身份屬性和財產屬性兩種特征,身份屬性使得宅基地使用權作為一種特殊的用益物權而存在,由于身份性對宅基地的流轉造成限制,因此,有學者提出在宅基地使用權下下設次級宅基地使用權,即我們所說的資格權?!俺蓡T權”說。該學說認為將農戶資格權是基于所有權而享有的成員權,如此設置可以將使用權中的身份屬性徹底剝離出來,讓使用權回歸為一項純粹的財產權,從而實現自由處分的目的REF_Ref13727\r\h[4]。目前主張成員權的學者眾多,又分成不同派別。其一、“初始取得”說。該說強調農戶具有集體成員資格才可以獲得宅基地使用權,即農戶資格權并非從宅基地使用權中分離,而是屬于集體所有權中的成員權范疇。韓松:“宅基地立法政策與宅基地使用權制度改革”,載《法學研究》2019年第6期。其二、“重新確認”說。該說主張農戶資格權承擔著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后經由集體確認農戶成員資格和宅基地使用權的功能。劉恒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理論闡述與法律構造”,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其三、“最先受讓或者優(yōu)先受讓”說。高海:“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法律表達——以《德清辦法》為主要分析樣本”,載《現代法學》2020年第42卷第3期。該說認為農戶資格權為農戶在宅基地使用權流轉之后,對本集體成員轉讓的宅基地使用權享有的最先受讓權和優(yōu)先受讓權。韓松:“宅基地立法政策與宅基地使用權制度改革”,載《法學研究》2019年第6期。劉恒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理論闡述與法律構造”,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高海:“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法律表達——以《德清辦法》為主要分析樣本”,載《現代法學》2020年第42卷第3期。(二)“農戶資格權”的內涵界定2.1.2.1“農戶資格權”的文義解釋將政策納入法律體系進行解釋亦不能脫離術語呈現的本來含義。雖然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經常被人理解為以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為核心的改革,但要注意的是政策文本中使用的是“農戶資格權”這一術語?!稗r戶”是指戶口在農村的常住戶,因此資格權的主體理解為戶口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常住戶無可爭議,這也符合我國“一戶一宅”原則?!稗r戶資格權”中的資格可以理解為從事某種活動應具有的條件、身份?!冻S猛x詞詞典》章節(jié)《正文》唐逸青《常用同義詞詞典》章節(jié)《正文》唐逸青出版社: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0-10-01ISBN:7-81039-772-9宋志紅:“宅基地資格權:內涵、實踐探索與制度構建”,載《法學評論》2021年第39卷第1期。2.1.2.2“農戶資格權”的綜合理解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中的“農戶資格權”在文義解釋的基礎上,需要結合政策文本以及法律體系對其進一步解釋。檢討以上各種觀點,得出以下結論。其一、“人役權說”與政策目的明顯不符。假設資格權是人役權,便意味著資格權作為用益物權而存在,那么資格權同宅基地使用權一樣具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權能。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將農戶資格權同宅基地使用權相分離,目的是剝離宅基地使用權的身份性特征,加強宅基地使用權的財產屬性,因此,將資格權認定為人役權則會與政策背道而馳。其二、“宅基地使用權說”主張資格權從宅基地使用權中分離與一般制度邏輯不符。綜看宅基地流轉體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宅基地所有權,經過集體組織確認,農戶獲得集體組織成員資格,再依該成員資格獲得分配宅基地的請求權。同時,該說法使得資格權過于依賴宅基地使用權,并不能發(fā)揮放活宅基地使用權的功能。其三、“成員權說”將“農戶資格權”理解為“集體所有權”中的“成員權”,更利于權利體系的構建?;仡檹拇逋恋馗母锏臍v史會發(fā)現“集體土地所有權+用益物權”是改革的基礎,一旦脫離這一體系,便意味著否定過往改革的經驗,不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所趨,且會面臨改革成本過高、群眾難以適應等一系列問題。集體土地所有權保障功能的發(fā)揮,最終體現為使集體成員在集體土地所有權行使過程中享有共同利益,即通過利益轉化機制使集體利益能為每個成員分享,并保證該利益屬于成員個體REF_Ref15499\r\h[10]。成員權指的是村集體成員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的一系列能夠表彰身份的權利,包括土地初始分配請求權、決策權、利益分配請求權、知情權等,由于集體土地所有權具有保障居住的功能,其比普通意義上的所有權含義更為復雜,但實質內容仍屬于所有權的范疇?!稗r戶資格權”強調農戶內部成員的身份,性質當屬“集體所有權”中的成員權,屬于成員權的實質內容。對于成員權中的“初始取得”說,如前所述,初始取得分配宅基地的資格屬于成員權的實質內容,集體土地所有權中亦可將其涵蓋,不需要政策另行強調。另外,現行制度規(guī)定分配資格權只能行使一次,若將其解釋為初始取得資格,宅基地流轉后農戶權利將難以保障,因此,政策中的“農戶資格權”并不能作此理解。對于“最先受讓或者優(yōu)先受讓”說,在宅基地使用權由集體向非集體成員轉讓期限到期之后,原宅基地使用權人向集體組織再次請求分配宅基地具有優(yōu)先性,但基于分配資格權僅能行使一次,該權利并無法律依據。另外,即使可以二次提出分配請求權,對于尚有宅基地分配需求的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而言,已行使過宅基地分配請求權的成員再享有最先或者優(yōu)先受讓權并非公平之舉。所以,“最先受讓或者優(yōu)先受讓”說亦不是“農戶資格權”的合理解釋?!爸匦麓_認說”主張宅基地流轉到期后,宅基地使用權回至集體經濟組織,再由其進行重新確認農戶資格以及宅基地使用權。一方面通過土地集體所有制度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