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 高中語文 必修下冊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群文閱讀_第1頁
統(tǒng)編版 高中語文 必修下冊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群文閱讀_第2頁
統(tǒng)編版 高中語文 必修下冊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群文閱讀_第3頁
統(tǒng)編版 高中語文 必修下冊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群文閱讀_第4頁
統(tǒng)編版 高中語文 必修下冊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群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起課件專注教學課件制作悟說理藝術,聽士人聲音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群文閱讀【教學設想】魏征理性地審視大唐盛世背后潛在的危機,寫下了《諫太宗十思疏》;王安石為了北宋的發(fā)展,寫下了《答司馬諫議書》。通過比較閱讀,傾聽理性的聲音,學習兩篇文章的說理技巧,情動而辭發(fā),披文以析理,感受文字中蘊含的力量。【教學目標】1.聯系背景,把握兩篇文章的觀點,理解文章的現實針對性。2.通過比較閱讀,傾聽理性的聲音,學習兩篇文章的說理技巧。3.理解作者勇于擔當的家國情懷,學習古代仁人志士自覺承擔匡世濟民的責任及敢于擔當的精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學過程】任務情境:在封建社會,非常講究君臣秩序,君臣之間、同僚之間的交往要格外小心,稍有不慎,就會招致“忤逆”或“欺君”等罪名,但即使如此,魏征和王安石,一個對君主,一個對同僚,都達到了很好的或勸說或駁斥的效果,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為此,我們召開“悟說理藝術,聽士人聲音”為主題的討論會。學習活動一:感受說理情境體會文章的現實性:《諫太宗十思疏》寫于唐王朝國力上升的階段,側重建議君主如何“守成”?!洞鹚抉R諫議書》寫于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時代,強調臣子如何幫助君主“除弊”。雖時代不同,但古代良臣賢士的擔當精神卻如出一轍。魏征批“龍鱗”,逆“圣聽”,展現了他盡忠進諫的勇氣和智慧;王安石不畏責難,展現了他矢志變法的決心。這兩篇文章,有哪些相同之處呢?面對問題上:都直面現實問題,不避閃不后退,勇于擔當,躬身入局。立足點上:都立足于為國為民,魏征不懼犯逆“龍鱗”,王安石不惜超越友情。表達上:都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語言委婉、循循勸慰是一種力量;理足氣盛,峻切堅定也是一種力量。學習活動二:比較論證思路說理要講究巧妙得當的論證思路。兩篇文章在論證思路上有何不同?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里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魏征是如何一步一步實現勸諫的?第一部分(1):提出問題(居安思危、積其德義)第二部分(2):分析問題(總結歷史、發(fā)出警告)第三部分(3):解決問題(提出“十思”)正面立論,層層遞進如果說《諫太宗十思疏》講的是君道,那么《答司馬諫議書》則是臣道,是臣與臣之間的辯論交鋒,王安石的論證思路是怎樣的呢?第一部分(1):提出寫信的原因和目的。第二部分(2):駁斥指責,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第三部分(3):分析原因,進一步申明自己的立場。第四部分(4):書信常規(guī)結束。駁論為主,先破后立學習活動三:講究論證方法成功的說理,需要運用巧妙的論證方法。兩篇文章中,讓你印象最為深刻的論證方法有哪些?請找出來并加以賞析。示例一:《諫太宗十思疏》中的比喻論證讓我印象深刻?!扒竽局L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作者采用兩種不同的事物進行比喻,來揭示“積其德義”的重要性,想要樹木長得高,就必須“固其根本”,想要水流流得長,也必須“浚其泉源”。作者正是運用自然當中常見的現象,來比喻“積其德義”對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性,使得作者所呈述的道理更為生動,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示例二:《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對比論證讓我印象深刻?!坝猩剖颊邔嵎?,能克終者蓋寡?!币弧胺薄币弧肮选?,對比鮮明,魏征以短短兩句十二字,對歷代國君之施政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大部分國君在開始施政時都能做到嚴格地約束自己。勤政愛民,但是能堅持到最后的卻寥寥無幾。魏征此言既是對歷代君王的點評,同時也是為了警醒唐太宗,要始終將天下安危放在首位,不可貪圖一時之安逸,放縱自己,更不可因一己之私欲,而損害國家之根本,導致社會動蕩,民生不安。示例三:《答司馬諫議書》的舉例論證讓我印象深刻。有理不在聲高。面對司馬光的指責,王安石不卑不亢地敘述著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背后的理據。作者舉出史實進行反駁,以儒家經典中盤庚遷都的的事例來借古喻今。當時對盤庚遷都的計劃,不但士大夫反對,連老百姓也抱怨,但盤庚為了改變當時政治混亂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堅決遷都,最后使國家轉危為安。王安石以此來明志,自己決不會因為其他人的誹謗就放棄正確的主張,停止改革。王安石理性的反駁,不僅表明了決心,而且剛正有力。學習活動四:鑒賞說理的藝術性如何準確、委婉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如何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意見,如何得體地陳述自己的理性思考,都需要借助說理的藝術,尤其是語言。讓我們一起探究《諫太宗十思疏》與《答司馬諫議書》說理的藝術性。1、《諫太宗十思疏》是作為大臣的魏征勸諫君主唐太宗的文章,卻不失為一篇氣勢磅礴的文章,魏征運用了怎樣的言說技巧?委婉、誠懇。首先是多用比喻。把勸諫的道理講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比如,首段開端以“木固其本”“水浚其源”比況,說明人君安國當積德義,“喻巧而理至”(《文心雕龍·論說》)。其次是善用排比。比如開篇連用三個排比句,對仗工整,一落筆便氣勢不凡,吸引讀者視線。接著以三個含“不”字的排比句,從反面論證,正反對照,凸顯進諫是主旨。再次是運用了“以賓顯主”的技巧。比如“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是賓,借以陪襯主旨“思國之安,必積德義”,并為下文蓄勢。最后,態(tài)度誠懇。魏征在勸諫過程中始終沒有忘記“君臣關系”;稱自己為“下愚”,稱皇上為“明哲”;用“臣聞”,而不說“臣以為”。他站在君王的立場上,為君分憂,用心找出君王身上的不足,并貼心地替君王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法。2、《答司馬諫議書》是王安石駁斥同僚的回信,在這篇短文中王安石用了怎樣的言說技巧,既能有力地駁斥同僚,又表達自己態(tài)度堅定的?柔中帶剛,態(tài)度委婉而堅決。文中駁斥司馬光指責的語句言簡意賅,不容置辯,干凈利落。文中對“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中的“怨誹”的駁斥,采用不屑一駁的從容態(tài)度——告知對方,早有所料,不值一提,更無須駁斥了。再轉一筆強調,這是皇上想要改變這種情況,而“我”不顧眾人反對,不論政敵多少都要輔助皇上實施改革,這也難怪那些因實施新法而受損的既得利益者對“我”洶洶然。以反問作結,旨在加強肯定語氣,增加結論的不可置疑性。這樣舉重若輕地對待“洶洶然”的“怨誹”,盡顯政治家、改革家的風度。既針鋒相對地駁斥了司馬光的指責,也表明了自己堅持原則的政治態(tài)度,結尾處禮節(jié)性致辭又不失贈答之禮,體現了作者對國家大事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小結:比較異同,有所感悟學習活動五:感受士人情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士人的人生進修之道,而“平天下”既是其追求的終極目標,又是重要的人生理想之一。在當今社會,魏征和王安石的精神仍然具有現實意義。請你為他們分別寫一段推薦詞,100字以內。課堂活動:展示學生所寫的優(yōu)秀推薦詞。師升華:我們正處于最好的時代,我們有億萬的中國夢,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在啟程,我們需要這種精神,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一馬當先,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銳意進取,為祖國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小結:傾聽歷史上先賢們理性的聲音,體會字里行間流露的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讓我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理性思考、理性發(fā)聲,做理性之人,擔家國之責,做時代新青年!課后拓展:北大錢理群教授說:“真正的精英應該有獨立自由的創(chuàng)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擔,要有對自己職業(yè)的承擔,要有對國家、民族、社會、人類的承擔?!弊鳛槊恳粋€行業(yè)里的佼佼者,自帶名人效應,身上肩負著比普通人更大的責任。他們的一言一行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