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沖刺”分類題型訓練(十五):生物實驗探究(3)-2022-2023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4/27/wKhkGWdJLw2AMEHsAAHBoasl-08980.jpg)
![“期末沖刺”分類題型訓練(十五):生物實驗探究(3)-2022-2023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4/27/wKhkGWdJLw2AMEHsAAHBoasl-089802.jpg)
![“期末沖刺”分類題型訓練(十五):生物實驗探究(3)-2022-2023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4/27/wKhkGWdJLw2AMEHsAAHBoasl-089803.jpg)
![“期末沖刺”分類題型訓練(十五):生物實驗探究(3)-2022-2023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4/27/wKhkGWdJLw2AMEHsAAHBoasl-089804.jpg)
![“期末沖刺”分類題型訓練(十五):生物實驗探究(3)-2022-2023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4/27/wKhkGWdJLw2AMEHsAAHBoasl-0898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實驗探究(3)生物實驗探究(3)1.小明常??吹綃寢寣⒆霾撕罅粝碌牡皻さ箍墼诨ㄅ柚?,媽媽認為蛋殼中含有促進植物生長的營養(yǎng)物質。蛋殼真能促進植物生長嗎?小明為了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他設計了如下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Ⅰ.首先選取發(fā)育情況相同的3株健壯吊蘭幼苗,分別栽入體積相同、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個花盆中(甲和乙中裝洗凈的細沙,丙中裝普通的土壤)。Ⅱ.甲盆中不放蛋殼,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殼,其他管理條件都相同。Ⅲ.一段時間后,吊蘭生長狀況發(fā)生了變化。小明將變化情況記錄在下表中。植株實驗前質量/g實驗后質量/g生長情況甲4148植株弱小、葉色變黃乙4171植株較健壯、葉色較綠丙4199植株健壯、葉色濃綠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比較甲乙兩盆植株的生長情況,可以得出結論:。(2)請仿照如圖甲,將表格中的其他數(shù)據(jù)以直方圖的形式表示出來。(3)實驗后,小明對丙盆吊蘭呵護有加。由于澆水過勤,吊蘭爛根死亡。這主要是因為土壤中水分太多,導致(填字母選項)。A.土壤中營養(yǎng)成分過少,造成根細胞死亡B.土壤中氧氣過少,根無法進行正常呼吸C.根吸收了過多水分,造成細胞破裂D.根部細菌大量繁殖,損傷了植物的根2.某研究小組在常溫下設計如圖實驗。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可探究的問題是;(2)實驗中的加熱操作的作用是;(3)預測兩天后的實驗現(xiàn)象是。3.為提高成活率,幼苗移栽時還要考慮土壤結構。某同學在移栽地取了一塊形狀大小與鐵塊相同的土壤樣品,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加水沒過土壤樣品和鐵塊,且左右燒杯液面相平。如圖所示,土壤樣品和鐵塊體積均為V,兩個燒杯中所加水的體積分別是V1和V2。(1)求土壤樣品中空氣的體積分數(shù);(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活中入們也發(fā)現(xiàn),將燃燒枯枝落葉得到的灰燼覆蓋在土壤上會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長,這說明植物生長除了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外,還需要吸收。4.同學們準備測定校園某區(qū)域內土壤中的空氣含量,開展了如下實驗:①在該區(qū)域內選擇相對干燥的地方,取長、寬、厚分別是5厘米的一塊土壤,體積記作V0,另取一塊相同規(guī)格的鐵塊,分別放入2只相同的大燒杯中;②分別沿燒杯壁緩慢地向2只燒杯內注水,開始時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注入,當快要浸沒土壤或鐵塊時,再換用滴管向燒杯內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鐵塊剛好浸沒為止;③記錄向兩個燒杯注入的水量:盛有土壤的燒杯注入水的體積記作V1;盛有鐵塊的燒杯注入水的體積記作V2,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次數(shù)V0/厘米3V1/毫升V2/毫升1…2252002………3………(1)實驗時要選取相對干燥的土壤,這是因為,實驗效果明顯。(2)根據(jù)第1次實驗可知,該土壤樣品中的空氣約占土壤體積的體積分數(shù)是。(3)為使實驗更可靠,同學們準備開展多次實驗以求得平均值,但每次實驗需要重新取土壤樣品。就如何選取土壤樣品,同學們有下列不同的觀點:觀點一:要在同一地方(上述區(qū)域內)取樣;觀點二:要在不同地方(上述區(qū)域外)取樣。你認為哪種觀點更合理?并說明理由。。5.為了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實驗前,判斷此裝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據(jù)是:。(2)設置乙裝置的作用是。(3)靜止一段時間后,甲裝置內紅色水滴會向(填“左”或“右”)移動。(4)小科用天平分別稱出甲、乙整個裝置的質量,若前后質量有變化即可證明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對此,你贊同他的看法嗎?說明你的理由:。6.如圖所示為驗證動物需要呼吸的實驗裝置(1)試管乙的作用(2)實驗10分鐘后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甲裝置中,紅色液滴向橡皮塞方向有明顯移動.為什么?。紅色夜滴與橡皮塞之間的距離開始時10分鐘后甲裝置9.0cm4.6cm乙裝置9.2cm9.1cm(3)表格數(shù)據(jù)顯示:乙裝置紅墨水有細小移動,請對此提出一種合理的解釋。7.小丹在學習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對“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進行了創(chuàng)新設計,步驟如下:①將兩個廣口瓶分別編號甲、乙,向甲中放人萌發(fā)的種子,乙中放入的種子,將注射器活塞推至底部,注射器與廣口瓶連接并將裝置密封好。②以上裝置置于黑暗環(huán)境中4h。③取兩個規(guī)格相同的燒杯,加入的澄清石灰水。④。⑤將注射器中剩余氣體通人另外兩個大小相同的小瓶(20mL)中,將點燃的竹簽分別放人這兩個小瓶中,,觀察竹簽燃燒情況后,立即將竹簽取出。(1)完善步驟①中的空格。(2)完善步驟③中的空格。(3)為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請完善步驟④。(4)根據(jù)步驟⑤可得出結論:。(5)請根據(jù)實驗寫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8.取同一植物的四條大小相同且葉片數(shù)相同的嫩枝,A裝置中枝條不處理,B裝置中枝條葉片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油,C裝置中枝條葉片的上、下表皮均涂上凡士林油,D裝置中枝條切去葉片并在切口處涂上凡士林油,在有光照的正常條件下,組成如圖的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量調整至80g,其后每隔2h記錄各裝置的質量變化。實驗結果用下面的曲線圖表示:(1)通過對實驗方案設計的分析,我們可以根據(jù)來比較植物的蒸騰量。此實驗屬于(選填“定性實驗”或“定量實驗”)。(2)裝置中在水面上滴加幾滴植物油是為了。(3)曲線Ⅰ代表的裝置是和。將裝置D與裝置對照,能說明植物體內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葉。(4)曲線Ⅱ代表的裝置是;曲線Ⅲ代表的裝置是。(5)如果實驗結束時A裝置的質量為65g,B裝置的質量為75g,則通過分析可知,葉片上表皮氣孔的相對數(shù)量葉片下表皮。9.世界糧食問題依然十分嚴峻,饑餓和營養(yǎng)不良仍困擾著人類。因此,研究光合作用的過程和原理,提高糧食產量,顯得意義重大。玉米是一些省市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世界公認的“黃金食品”。如圖是玉米的部分生理活動,請據(jù)圖分析回答:(1)將24粒經過清水浸泡的玉米種子平均分成3組,分別做如下處理:組別123處理方式將胚乳全部切掉將胚乳切掉一半不做處理幾天后,第1組種子沒有萌發(fā),第2組種子萌發(fā),幼苗瘦弱,第3組種子萌發(fā),幼苗健壯,這說明。因此,播種時應選用粒大飽滿的種子。(2)圖甲是玉米種子在萌發(fā)成幼苗的過程中細胞干重變化的曲線,其中曲線bc段上升的原因是。(3)圖乙中A過程表示葉片正進行,水蒸氣散失的“門戶”是;B過程的實質是;C過程的反應文字表達式是。(4)在保證水、肥等條件下,圖丙是葉片遮擋程度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的關系。當葉片遮擋程度為時,有機物積累最多。因此,在種植農作物時應該。(5)除上述措施外,在農業(yè)生產中還可采取哪些措施來提高農作物產量?(答出一條即可)。10.小金根據(jù)植物葉片氣孔越多,蒸騰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了某種植物葉片上、下表皮氣孔數(shù)量的關系。實驗步驟:①取4支長勢良好且葉片數(shù)量和表面積相同的某種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條,分別編號甲、乙、丙、丁。②甲枝條不作處理,乙枝條每片葉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閉氣孔),丙枝條每片葉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條每片葉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③將4支枝條分別置于裝有等量清水的錐形瓶中,并分別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層。④將4個錐形瓶分別放置于四個大小相同的鐘罩內,鐘罩內壁貼足量、等質量的硅膠干燥膠片,用以完全吸收鐘罩內空氣中的水蒸氣。⑤將四個裝置相同陽光照射下,相同時間后稱得硅膠干燥膠片質量增加分別為△m甲、△m乙、△m丙、△m丁。請回答問題:(1)步驟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層的目的是。(2)在該實驗中使用了轉換法,將蒸騰作用的速率快慢轉換為。(3)實驗測得△m甲>△m丙>△m乙>△m丁,請判斷該植物葉片上表皮氣孔數(shù)(選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氣孔數(shù)。(4)小金還利用該實驗裝置研究了植物的蒸騰作用產生的水占據(jù)植物總吸水量的比例,你認為小金還要測量的是。11.植物的蒸騰作用受很多因素影響,某科學興趣小組取了一些梧桐枝葉開展如下探究:【提出問題】梧桐的蒸騰作用強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建立猜想】猜想一:梧桐的蒸騰作用強度可能與風速有關;猜想二:梧桐的蒸騰作用強度可能與光照有關;猜想三:…【制定計劃.獲取證據(jù)】針對猜想一,小組成員選取了兩支完全相同的梧桐枝葉,將梧桐枝條的下端分別與灌滿稀釋紅墨水的U形管左側相連通,設為A、B兩組,控制A組有風.B組無風,如圖甲所示。每隔2分鐘測出U型管右側液面下降的刻度并記錄。重復實驗,得出下表數(shù)據(jù)。實驗次數(shù)環(huán)境液面下降距離(mm)實驗結論第一次實驗A有風15……B無風9第二次實驗A有風16B無風8(1)通過上述實驗得出的結論是。(2)興趣小組選用闊葉的梧桐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其原因是。(3)實驗結束后,在此莖的基部上方橫切,觀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紅色,如圖乙。那么圖中的b是植物莖中哪一部分結構?。12.某科學興趣小組為了驗證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設計了如下實驗?!緦嶒灢牧虾推骶摺啃迈r帶葉的木本植物枝條若干,燒杯(或礦泉水瓶),紅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鏡等?!緦嶒灢襟E】⑴取粗細大小相似、葉片數(shù)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再分別按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⑵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B組枝條只將剝去樹皮的木質部部分浸入紅墨水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表中?!緦嶒灲Y果與分析】實驗組別實驗現(xiàn)象(記錄被染色的部位)A.自然帶葉枝條(不作處理)×××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帶葉枝條×××C.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表達與交流】(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2)將處理好的枝條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3)A和C組結論成立的實驗現(xiàn)象是(填表格內×××的信息)。(4)若不是采用上述的切剝法處理枝條,而是采用石蠟密封切面法處理枝條,則A和C組的處理各組枝條的方法為。13.某興趣小組在進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實驗時,選用了盆栽的天竺葵,其實驗步驟如圖所示:①;②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上下兩面蓋住,放到陽光下照射4h;③去掉黑紙片,摘下葉片,放在圖示的裝置中加熱,直到葉片由綠色變?yōu)辄S白色;④取出葉片,用清水漂洗干凈,再把葉片放到培養(yǎng)皿里,向葉片滴加碘液,幾分鐘后,用清水沖洗碘液,觀察葉片的顏色變化?;卮鹣铝袉栴}:(1)寫出實驗步驟①:。(2)葉片一部分用黑紙片蓋住,其余部分未蓋,此處的變量是。(3)步驟③中的大、小燒杯中的液體分別是、。(4)步驟④滴加碘液后,葉片的見光部分和遮光部分都變藍,其可能的原因是。14.小金為研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實驗:(1)該實驗的目的是;(2)為了觀察到現(xiàn)象1,需要用酒精溶解金魚藻中的,防止其影響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由于酒精是易燃物,給金魚藻脫色需要(選填“直接加熱”或“水浴加熱”);(3)實驗過程中有氣泡產生,但是現(xiàn)象2未出現(xiàn)預期的現(xiàn)象,可能的原因是;(4)小金試圖改進實驗設計以收集并檢驗氣泡的成分,請你根據(jù)下列提供的用品和儀器寫出改進后的實驗設計方案(可選用的用品和儀器有:健康的金魚藻若干、清水、燒杯、漏斗、小試管、木條、火柴)。參考答案1.(1)蛋殼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2)(3)B【解析】1、對照組實驗中控制的不同因素是引起實驗現(xiàn)象不同的原因,據(jù)此可得出結論;
2、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畫出直方圖;
3、土壤中含有空氣,這些空氣是土壤生物、植物根呼吸作用氧氣的來源。當水過多時,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趕出,而使根不能正常呼吸而死亡。【解答】(1)甲、乙兩盆植物的不同因素是甲盆不放收殼,乙盆放蛋殼,其他因素相同,現(xiàn)象是甲中植株弱小、葉色變黃,乙中植株較健壯、葉色較綠。由此可知蛋殼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
(2)訪照圖甲,由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畫出直方圖如圖所示:
(3)澆水過勤時,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趕出,根無法進行正常呼吸而死亡,B選項正確。A、C、D錯誤。
故選B
2.(1)泥土中有無微生物(2)殺死微生物,作對照(3)甲瓶中無明顯現(xiàn)象,乙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解析】控制變量在進行科學實驗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實驗因素(自變量)以外的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這些變量不是本實驗所要研究的變量,所以又稱無關變量、無關因子、非實驗因素或非實驗因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1)由甲乙實驗裝置可知,該實驗通過觀察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的現(xiàn)象,來驗證土壤中是否存在微生物;
(2)強熱處理的土壤中的微生物都被殺死了,與乙組形成對照;
(3)甲組中沒有微生物的存在無法進行呼吸作用,所以甲組澄清石灰水沒有明顯現(xiàn)象,而乙組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其呼吸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所以乙組的澄清石灰水會變渾濁;
3.(1)×100%(或)(2)無機鹽【解析】(1)先求空氣的體積,在根據(jù)空氣占土壤樣品成分解答。
(2)植物需要水分,也需要無機鹽才能更好的生長?!窘獯稹浚?)土壤樣品中空氣的體積為V1減去V2,空氣占土壤樣品中的體積分數(shù)為:。
(2)將燃燒枯枝落葉得到的灰燼覆蓋在土壤上會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長,枯枝落葉燃燒后的灰燼是無機鹽,這說明植物生長除了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外,還需要吸收無機鹽。
4.(1)干燥的土壤中空氣含量相對較多(2)20%(3)觀點一,因為本實驗要測定某區(qū)域土壤中的空氣含量,而不同區(qū)域內土壤中空氣含量可能差別較大【解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以及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刂谱兞吭谶M行科學實驗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實驗因素(自變量)以外的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這些變量不是本實驗所要研究的變量,所以又稱無關變量、無關因子、非實驗因素或非實驗因子。實驗時要選取相對干燥的土壤,土壤的空隙部分較大,含有的空氣多,吸收的水分相對較多,實驗效果更明顯;
(2)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土壤的空氣體積為225ml-200ml=25ml,;;
(3)不同地方的土壤結構不同,其成分差異較大,所以不能使用不同區(qū)域的土壤樣品5.(1)用手握住試管(或利用熱毛巾對該儀器裝置進行微加熱),觀察紅色水滴能否移動(2)對照(3)右(4)我不贊同他的看法,理由是:兩個裝置都是封閉的,總質量不會發(fā)生改變【解析】(1)如果用雙手握住試管,那么試管內氣體受熱后氣壓增大,紅色液滴會向外移動,這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2)甲裝置中裝有萌發(fā)的種子會進行呼吸作用,乙中煮熟的種子不會進行呼吸作用,二者對照,通過紅色液滴是否移動,觀察呼吸作用是否在進行;
(3)圖甲中萌發(fā)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內的氣減少,試管內壓強減少,紅色水滴向右移動。
(4)不論是甲裝置,還是乙裝置,它們的裝置密閉,前后質量沒有變化,因此不能通過質量的變化明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解答】(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實驗前,判斷此裝置的密封性連好的依據(jù)是:用手握住或利用熱毛巾對該儀器裝置微熱,觀察紅色水滴能否移動。
(2)設置乙裝置的作用是:對照作用;
(3)靜止一段時間后,甲裝置內紅色水滴會向右移動;
(4)我不贊同他的看法,理由是:兩個裝置都是封閉的,總質量不合發(fā)生改變。6.(1)形成對照(2)動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被堿石灰吸收,裝置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液柱向左移(3)乙裝置中空氣中二氧化碳被堿石灰吸收/裝置溫度降低/外界氣壓變大【解析】堿石灰是由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組成,實驗時用來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題意中用來驗證動物呼吸作用是否產生二氧化碳?!窘獯稹浚?)甲裝置中有動物,乙裝置中無動物,因此試管乙的作用是形成對照。
(2)由于動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夠被堿石灰吸收,因此試管內的氣壓會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液柱會向左移。
(3)乙裝置紅墨水有細小移動,比如乙裝置中空氣中二氧化碳被堿石灰吸收。
7.(1)死亡(2)等量(3)用注射器抽取兩個廣口瓶內氣體,分別注入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里,觀察現(xiàn)象(4)呼吸作用消耗氧氣(5)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解析】(1)呼吸作用是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氧氣有助燃的特性.
(3)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解答】(1)只有活的種子才能進行呼吸作用,因此“甲中放入萌發(fā)的種子”,則乙中放入死亡的種子.
(2)根據(jù)對照實驗的要求:步驟③中應該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因此“為驗證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步驟④應該是:用注射器抽取廣口瓶內氣體,注入燒杯中澄清石灰水,觀察現(xiàn)象.
(4)甲中萌發(fā)的種子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氣,燃燒的竹簽熄滅;乙中死亡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竹簽正常燃燒.因此根據(jù)步驟⑤可得出結論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5)根據(jù)實驗寫出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8.(1)實驗裝置中的失水量;定量實驗(2)4(3)C;D;A(4)B;A(5)少于【解析】此題以實驗的形式考查植物的蒸騰作用,此題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題干中獲取信息,需要從曲線圖中得出相應的結論,熟知: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過程,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水蒸氣則通過氣孔進出植物體的,且在葉片上,上表皮的氣孔數(shù)量少于下表皮的氣孔數(shù)量。(1)植物體內的水分會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且由于用油膜蓋水面,量筒口用棉花團封,可以阻止量筒里面的水散失到空氣中,由于植物體的蒸作用與光照強度和空氣的溫度有關,所以可以根據(jù)量筒中的失水量來比較植物的蒸騰量,所以如要研究光照因素對植物蒸騰量的影響,那么變量就是光照,而其余的條件均相同,由于可以根據(jù)量筒中的失水量來比較植物的蒸騰量,所以此實驗屬于定量實驗。
(2)水面加油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分散失到空氣中。
(3)根據(jù)題干所述,裝置C中葉子的上、下表皮都用凡土林涂抹,和裝置D沒有中枝條一樣,植物無法進行蒸騰作用,所以試管內的水不減少,所以,曲線Ⅰ代表的是裝置C、D內水的變化情況。
將裝置D沒有葉片,裝置A有葉片,且沒有進行涂抹凡士林處理,可以正常的進行蒸騰作用,所以兩者進行對照,可以證明植物體內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葉。
(4)曲線II代表的裝置是B,因為裝置B中,葉片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油,下表皮氣孔數(shù)量多,散失水分較多,A裝置中枝條不處理,所以該紙條散失水分最多,所以,曲線III代表裝置A。
(5)通過A與D組實驗結果的對照分析,可以說明植物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片來進行的,如果實驗結束時A裝置的質量為65g,B裝置的質量為75g,說明通過葉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較少,所以通過A與B兩組實驗結果的對照分析,可以推斷葉片上表面氣孔的相對數(shù)量少于下表皮的氣孔數(shù)量。
9.(1)胚乳中含有供胚發(fā)育的營養(yǎng)物質(或種子萌發(fā)時胚乳提供營養(yǎng)物質等)(2)幼苗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有機物(3)蒸騰作用;氣孔;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4)50;合理密植(或間作套種、立體種植)(5)增加光照強度【解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圖乙中A表示蒸騰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是光合作用。
(1)第1組種子沒有萌發(fā),第2組種子萌發(fā)長成的幼苗纖弱,第3組種萌發(fā)長成的幼苗健壯,這說明種子萌發(fā)需要營養(yǎng)物質,胚乳中含有供胚發(fā)育的營養(yǎng)物質。
(2)圖甲是玉米種子在萌發(fā)成幼苗過程中,細胞干重變化的曲線,ab段質量下降,是因為進行了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機物,其中bc段曲線看出干重質量增加,是因為幼苗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機物。
(3)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是水分通過葉片上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圖乙中A過程表示葉片正進行蒸騰作用,葉片散失水分的“門戶”是氣孔,其開閉是由保衛(wèi)細胞控制的。B過程表示呼吸作用,其實質是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同時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4)由圖丙可知,葉面積指數(shù)為50時,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的強度差最大,植物體內積累的有機物最多。因此在種植農作物時應該合理密植。
(5)在農業(yè)生產中,為了提高溫室內農作物的產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光照強度或延長光照時間;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內通風,合理密植。
10.(1)防止水分蒸發(fā)干擾實驗(2)相同時間后硅膠干燥膠片質量的增加值(3)少于(4)錐形瓶內剩余的水的質量【解析】本實驗以實驗的形式考查植物的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過程,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水蒸氣則通過氣孔進出植物體的,且在葉片上,上表皮的氣孔數(shù)量少于下表皮的氣孔數(shù)量。(1)植物體內的水分會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用油膜蓋水面,可以阻止瓶中里面的水散失,所以步驟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層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發(fā)干擾實驗。
(2)蒸騰作用的速率快慢不容易觀察,因此通過比較相同時間后硅膠干燥膠片質量的增加值,更加明顯地觀察蒸騰作用的速率快慢,該方法屬于轉換法。
(3)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因此甲枝條水分散失做多,而乙枝條葉子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散失水分量少于甲枝條,丙枝條水分散失少于乙枝條,丁枝條每片葉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散失水分最少,因此實驗測得△m甲>△m丙>△m乙>△m丁,請判斷該植物葉片上表皮氣孔數(shù)少于下表皮氣孔數(shù)。
(4)小金還利用該實驗裝置研究了植物的蒸騰作用產生的水占據(jù)植物總吸水量的比例,因此小金還要測量的是錐形瓶內剩余的水的質量11.(1)梧桐的蒸騰作用與風速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有風吹拂的梧桐蒸騰作用快;梧桐的蒸騰作用與風速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風速大的梧桐蒸騰作用快(2)闊葉的梧桐葉面積大,蒸騰速率大,現(xiàn)象明顯(3)木質部【解析】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活的植物體內通過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散失到植物體外的大氣中的過程。(1)通過上述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梧桐的蒸騰作用與風速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有風吹拂的梧桐蒸騰作用快;梧桐的蒸騰作用與風速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風速大的梧桐蒸騰作用快。
(2)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實驗時候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原因是闊葉植物的蒸騰作用比針葉植物植物強,實驗現(xiàn)象明顯.
(3)b是木質部。
12.(1)控制變量,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面積(2)加快蒸騰作用,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3)A組木質部(和韌皮部)均被染色,且越靠近頂端染色越淺,C組木質部(和韌皮部)沒有被染色(4)A組不封;C組封切面的木質部和髓【解析】莖是主要的輸導器官,其中含有輸導組織--導管和篩管。導管位于木質部,具有運輸水分與無機鹽的作作用;據(jù)此解答。(1)為了讓枝條更好地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處理方法是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能夠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等物質的面積。因此實驗中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控制變量,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面積。
(2)實驗中將三根枝條同時插入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哈爾濱市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中考考前最后一卷生物試卷含解析
- 創(chuàng)業(yè)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農家樂租賃合同范本
- 融資汽車租賃合同
- 家庭裝修質保簡單的合同
- 產品拍攝合同范本
- 個人代駕合同范本
- 父子股權轉讓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
- 2024年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協(xié)議
- 車用尿素合同范本
- 貨運車輛駕駛員安全培訓內容資料完整
- 高一學期述職報告
- 風神汽車4S店安全生產培訓課件
- ICU患者的體位轉換與床旁運動訓練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豎式計算200題及答案
- 建設工程工作總結報告
- 脾破裂術后健康宣教課件
- 三廢環(huán)保管理培訓
- 財務管控的間接成本
- 藏族唐卡藝術特色分析
- QFD模板含計算公式計分標準說明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