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異學,指“儒釋道”以外的其他學說、學派,涉及面廣,對后世學說影響很大。
B.神宗,文中指北宋皇帝趙頊的廟號。廟號是中國君主死后在廟中被供奉時的名號。
C.移疾,古時官員以生病為由請求朝廷準許自己歸家休養(yǎng),多為請求辭官的婉辭。
D.橫渠先生,是對張載的尊稱,古人有時以任職地、居住地等稱其人來表示尊敬。
1A(異學,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學派、學說。)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封,北宋都城,即今河南省開封市。當時與東京洛陽相對,故又稱西京。
B.幕府,因軍隊出征使用帳幕,故指將帥辦公之所,后泛指軍政大吏的府署。
C.起復,指官員遭父母喪時服喪期未滿而應召任職,明清時指期滿出而任職。
D.零祀,古代祈雨的祭祀;舞等與之相關,是求雨時舉行的伴有樂舞的祭祀。
2A(“東京”“西京”應互換位置,洛陽在北宋時為西京,開封為東京,因開封在洛
陽東邊之故。)
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文言知識,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四岳: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相傳為唐堯之臣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
分管四方,故稱四岳。
B.主稷:稷,一種谷物,百谷之長。主稷,文中是說棄是谷神,受時人信仰供奉;歷
代工朝祭祀稷神以祈豐收。
C攝政:代替君主處理國政,君主年幼不能親自執(zhí)政或其他原因不能臨朝時,由他人代
行君主權力。
D.大理:掌司法及刑訟的官。秦時稱廷尉,漢景帝中更名大理,其后二稱同行。唐后
各代均承前制設大理寺。
3B(“棄是谷神”錯,文中“主稷”意為“掌管農業(yè)”或“做農官”。)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蒼頭,古時用來指以青巾裹頭的軍隊,又指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也用來代指奴仆,本
文取第三種意思。
B.緡,原指穿銅錢的繩子,一緡錢即一串錢,俗稱一貫、一吊,占時一緡錢一般是一
千文。
C.丁卯,干支紀年法,丁居天干第四位,卯居地支第四位,按照推算,文中丁卯年應
當是“南歸羅浮”后四年,
D.羊跟乳,跟即長跪,挺直上身兩膝著地,小羊羔跪著吃奶,舊時多用來隱喻子女對
父母知感恩、明孝道。
4c.(“此處丁卯年應當是‘南歸羅浮'后四年”錯誤,應該是“南歸羅浮”的第二年。)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室,本指堂屋后面正中的那個房間,后指供人居住寢臥的房間。古人房屋內部,前室
后堂,室的東西兩側叫房,
B.冠,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舉行加冠禮一一結發(fā)戴冠,以示成人。因其時體猶未壯且比較
年少,故又稱“弱冠”。
C.石,計算重量的單位,也可作為官俸的計量單位,如《觀刈麥》中“吏祿三百石”的
“三百石”即指薪俸。
D.儒生,通曉儒家經書的人,后泛指讀書人,如《柳敬亭傳》中“云間有儒生,莫后光
見之”的“儒生”即為泛指。
5A(本指與后指的內容互換;前室后堂應為前堂后室。室為古代宮室中供人居住寢臥
的房間,為堂后的正室。古人房屋內部,前叫堂,堂后以墻隔開,后部中央叫“室”,室的
東西兩側叫“房”。由于室在堂后,要入室必須先登堂,所謂“登堂入室”。)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經:本指漢朝出現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
B.三府:漢代三公皆可開府,因稱之為“三府”,后亦用以泛稱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C.黨錮:文中指東漢靈帝統(tǒng)治時期官僚士大夫因反對皇帝專權而遭禁錮的政治事件。
D.車駕:原指帝王所乘的車,有時因不能直接稱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稱.
6C【解析】“反對皇帝專權”有誤,應為“反對宦官專權”。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行,即大行令,主管王朝對邊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文中王恢、李息先后擔任此
職。
B.和親,常指漢族封建王朝與少數民族首領間的政治聯(lián)姻,文中指漢武帝與匈奴間的聯(lián)
姻。
C.高皇帝,大多是古代中國開國皇帝的廟號,也簡稱“高帝”,文中指漢太祖高皇帝劉
邦。
D.夷狄,古代分別稱中國東方、北方少數民族為“夷”和“狄”,文中泛指四方少數民
族。
7C(A項考查的是古代官職。大行,即大行令,古代官名?!稘h書?百官公卿表》中
記載“典客,秦官,掌諸舊義蠻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
臚”,由此可知,大行令是主管外事、蕃務的官名,主管王朝對邊陲部族的接待、交往等事
務。選文中,馬邑縣豪強聶壹通過大行令王恢向漢武帝廷議攻打匈奴,渾邪王派使者后經由
大行令李息向漢朝傳遞投降意愿,由此,也可推知大行一職主管外事蕃務,負責接待使者賓
客等事務。
B項考查的是外交政策。和親,指漢族封建朝廷與少數民族首領,以及少數民族首領之
間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聯(lián)姻。選文中馬邑縣豪強聶壹向漢武帝建議攻打匈奴的原因是漢武帝
執(zhí)政初期維持了和匈奴之詞的政治聯(lián)姻,與匈奴友好往來,匈奴因此親近信任邊地百姓。
C項考查的是帝王稱號。謚號是指封建時代,帝王、貴族、大臣、士大夫等去世后,根
據其生前事跡評定褒貶而給予的稱號。廟號是指帝王去11后,在太廟立室奉祀,井追尊特立
為某祖、某宗的名號。按《漢書?高帝紀》中張晏注:“謚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
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此后歷代王朝始祖多以“高”為謚,謚號“高皇帝”,簡稱“高
帝”,如齊太祖高皇帝蕭道成、曹魏高皇帝曹騰等。選文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武帝伐匈
奴》,可知選文中的“高皇帝”“高帝”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謚號,“太祖”是漢太祖高
皇帝劉邦的廟號。且古代史書稱呼皇帝有比較統(tǒng)一的成例,唐朝前稱謚號,唐朝開始稱廟號。
所以此項解說有誤。
D項考查的是民族稱謂。先秦時代,中原地區(qū)的王朝將與華夏四鄰的民族稱為“蠻戎
夷狄”,泛稱我國東方各族為“夷”,南方各族為“蠻”,西方各族為“戎”,北方各族為
“狄”?!耙牡摇焙笠灿靡苑褐赋A夏族以外的少數民族。華夏族、漢族起源于黃河流域,
居四方之中。選文中汲黯勸諫漢武帝時,將“夷狄”與“中國”對舉,告誡漢武帝不要用國
家疲敝來服侍外族人。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掌管營造工程,為六部之一,其長官為工部尚書。
B.溝壘,戰(zhàn)時的防御設施,指戰(zhàn)壕與堡壘;浚溝壘,指深挖壕溝、高筑堡壘。
C.結婚,文中指男與女結為夫妻,成婚的晚上,男左女右束發(fā)共髻,故又名“結發(fā)”。
D.贈,古代大臣死后,朝廷依據其生前的功績對其先人或本人追封爵位官職。
8C(“男與女結為夫妻”錯,文中指結為兒女親家,另古代“成婚”又稱“結發(fā)”。)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生”是指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也可以
包括在太學,即國子監(jiān)學習的各類監(jiān)生。
B.“鄉(xiāng)試”因其在秋八月舉行,故乂稱秋闈。明清兩代每三年舉行一次,考后發(fā)布正、
副榜,正榜第一名稱為“解元”。
C.“進士及第”是賜給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一一殿試錄取的一甲三個人的稱號,這
三人經過三年的學習就可被授予官職。
D.“疏”是一種議論文體,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條陳自己意見的文章,即上給皇帝的奏
章,也稱“奏疏”或“奏議”。
9c(錄取的一甲三個人,不需要經過年的學習就可被授予官職。)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苑,又稱上林苑,是古代中國園林建筑,始建于秦漢。上苑亦是漢武帝射獵游樂之
地。
B.明經,初為選舉官員的科目,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唐代為科舉的基本科目之一。
C.關內,古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王畿附近地區(qū)的通稱,與“關外”相對。
D.贈,皇帝為在世或已死的官員及親屬加封,有贈謚、贈官、贈典等,文中為贈官。
10D(古代有封贈之制,存者稱封,死者稱贈。贈是賜死者以爵位或榮譽稱號。選項中
“在世”錯)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家,有三個義項:出身;成名發(fā)跡;被從家中征召出來做官。文中是第三義。
B.《漢書》,中國第二部紀傳體斷代史,體例上基本承襲《史記》,作者是東漢班固。
C.右軍,即東晉王羲之,因擔任過右軍將軍,故稱“王右軍”,代表作是《蘭亭集序》。
D.三禮,儒家經典《儀禮》《周禮》《禮記》的合稱,對我國歷代禮制的影響很深遠。
11B(錯在“第二部”,是第一部。)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來比喻。從周代開始帝王之死稱為崩。
圖片
B.庚申,與上文“己未”均為干支紀年法。干支法是中國古代使用的紀年方法之一。
圖片
C.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稱,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后來代指國家。
圖片
D.謚,即謚號,始于西周。帝王的謚號一般由朝廷賜予,臣下的謚號則由禮官議上。
圖片
12D.(帝王的謚號一股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圖片
1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豐,皇帝的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
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始創(chuàng)年號為建元,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圖片
B.公元前522年周景王鑄造了一套名叫“無射(yi)”的大型編鐘。無射是十二律中
的第十一律,因鐘聲合乎無射的意律,故用“無射”作鐘名。圖片
C.禮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為中央行政機構六部之一,掌管五
禮之儀制及學校貢舉之法,長官為禮部尚書,其后歷代相沿不改。圖片
D.《春秋》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據
傳是由孔子修訂而成。因文字過于簡質,不易理解,所以詮釋之作相繼出現,詮釋之作被稱
為“傳”。
13A.(“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錯誤。一個皇帝不是只有一個年號,明朝以前皇帝
常常改元。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寒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也是表示天氣寒冷到了極致的節(jié)氣。圖片
B.秀才原指優(yōu)異之才,也曾作為學校生員的專稱,文中指考入府、縣學的人。圖片
C.藩是封建王朝分封的屬地或屬國,文中“居藩”指簡文帝司馬昱在藩期間。圖片
D.孤、寡、不谷都是古代君主自謙之稱,“不谷”最初是周文王的自稱,后為泛稱。
圖片
圖片14B.(“文中指考如府、縣學的人”錯,明清時期的府、縣學的生員叫“秀才”,
根據文中“舉秀才,征佐著作郎,并不就”可知,此處應是推舉為優(yōu)異之才。)
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圖片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司,或為官稱,或為官署名,歷代不同,唐代后期到宋代,三司統(tǒng)管財政,由重
臣任職。圖片
B.祿養(yǎng),“祿”為古代官吏的俸給,古人認為官作為養(yǎng)育百姓之資,“祿養(yǎng)”是指用
官俸養(yǎng)民圖片。
C.閭巷,“間”,古時以二十五家為一閶,“巷”,里弄,后來用“閶巷”泛指鄉(xiāng)里
民間。圖片
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工諸侯都祭祀社稷,后來用“社搜”
代表國家。圖片
15B.(“養(yǎng)育百姓之資”“用官俸養(yǎng)民”錯誤,祿養(yǎng),古人認為官俸本為養(yǎng)親之資,“祿
養(yǎng)”即為以官休養(yǎng)親。圖片)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皇,或指天帝,或指太古的帝皇,或指天子的父親太上皇。文中指太上皇。圖片
B.四海,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huán)海,因而稱四方為“四?!薄:蠓褐溉珖鞯?。圖片
C.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
家。圖片
D.中宮,或指皇后居住之處,因以借指皇后,或指宮中。文中指的是后者。
16D.(“文中指的是后者”錯誤。文中的“中宮”指的是前者,借指皇后。)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兄,指堂兄,是父系親屬之一,又可細分為嫡堂兄弟和同堂兄弟兩種。
B.《小學》,宋代朱熹所撰寫的宣傳孔孟之道的著作,與傳統(tǒng)“小學”不同。
C.臺諫,是監(jiān)察百官的臺官與勸諫天子過失的諫官的合稱,宋時臺諫合一。
D.白衣,古代可指喪服,也可指稱既無功名也無官職的人,本文中指喪服。
17D.(“本文中指喪服”是錯誤的。文中指的是無功名也無官職的人。)圖片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朋黨,封建社會中官員們?yōu)閴褐啤⒋驌粽?,利用同門、同鄉(xiāng)、同年等多種關系結成
的利益集團。
B.榷酷,漢以后政府所實行的酒專賣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業(yè)取得酒利的措施。文中
意指前者。
C.卒,死?!抖Y記》中對死的稱謂等級有崩、藐、卒、不祿、死等,其中,“卒”指士
大夫之死。唐代之后“卒”泛指死。
D.論,評論。一般指史傳文后面的評論性文字,主要是傳記作者對傳主一生功業(yè)和優(yōu)秀
品格的評價和總結。
18.D(“對傳主一生功業(yè)和優(yōu)秀品格的總結”錯,應是“功過是非的評論”)
1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受禪,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宋太祖接受后周禪讓的帝位,建立宋
朝。
B.二典,是《尚書》中《堯典》、《舜典》的合稱。典是指有垂范價值的重要文獻書籍。
C.刑部,隋以后官制中的一個司法部門,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刑罰等。
D.改元,指中國歷史上皇帝即位時或在位期間改換年號。每個年號開始的一年稱元年。
19.C(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的是兵部)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隋煬帝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中試者
皆稱進士。
B.除,是授予官職的意思。中國古代選官制度中,辟、拜、察、薦、授、領都有授予
官職之意。
C.兵部,為中國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擇、任用和兵籍、軍機、
軍令之政。
D.謚,即謚號,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據其生平行為給予的帶褒
貶性質的稱號。
20.B(“領”是兼任的意思,不是授予官職。)
2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邑:封地、采邑。是古代君主賜予臣下作俸祿的封地。舊時也做縣的別稱。
B.版:古代用以表示所筑土墻的高度和長度。一般認為高二尺、長八尺為一版。
C.御:會意字,左“行”中“繩”右“人”,意為人提轡行于道中,即駕馭車馬。
D.修乘:指陪乘的人,古代乘車時,尊者居右,駕車人居中,駿乘居左擔任警衛(wèi)。
21.D(應為“古代乘車時,尊者居左,駕車人居中,修乘居右擔任警衛(wèi)”。)
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齋戒:指古人在祭祀時,穿整潔衣服,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誠。
B.寡人:意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很自己的謙稱。
C.三秦:項羽破秦入關,三分美中之地給秦三個投降的將領,合稱“三秦”。
D.檄:中國古代官員向皇帝匯報情況的文書名稱之一。常見的還有“表”“疏
22.D(“向皇帝匯報情況的文書”說法錯誤,檄是中國古代官府用以征召、聲討和曉
喻的文書。)
2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太宗”是李世民的廟號,文中“梁武帝”“隋煬
帝”則分別是蕭衍、楊廣的尊號。
B.“廟社”指宗廟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C.唐虞,是唐堯、虞舜的并稱。堯帝,因年輕時曾被封為唐侯,所以稱為唐堯:舜帝,
國號叫有虞,所以稱為虞舜。
D.仆射,古代官職名。始于秦,漢代后職權漸重,屬尚書省。至唐時,左右仆射相當
于宰相之職。南宋后廢除。
23A.(梁武帝、隋煬帝是盜號。謚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
的人)按其生平事進行評定后,給予褒貶或同情的稱號。廟號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廟里對其
進行祭祀時的稱呼,廟號寫在神主木牌上。開國皇帝一般稱為“祖”,例如漢高祖、唐高祖、
宋太祖、明太祖,繼承者?般稱為“宗”,例如唐太宗,還有皇太極被稱為清太宗。當然,
也有稱呼為“世祖”的,例如元世祖忽必烈。)
2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授鉞,古代大將出征,君主授以斧鉞,表示授以兵權。句中用以指周武王開始討伐行
B.黜陟,古時指人才的進退、官吏的升降等。句中“黜”指罷免官職,“陟”指提升官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就用“社稷”代表國家,句中亦此
?百蠻,古代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后也泛稱其他少數民族。句中指需安撫的各少數
民族。
24.D(百蠻,古代是南方少數民族的總稱。據《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知度》裁,四
夷是古時華夏族(漢族別稱)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tǒng)稱,分別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
原,是指河南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氣候溫宜,雨量適中,土壤肥腴,
故較早即進入城廓農耕社會,地稱為中國,人稱為華夏。邊區(qū)自然條件較差,多為游獵畜牧
之族所居,故稱為蠻夷。)
2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安,在本文中指年號,不指地名。年號是皇帝紀年的名號,漢武帝時始建。
B.尚書,該句中指官名,為尚書省吏、戶、禮、兵、開I」、工六部之長官,副職為侍郎。
C.服闋,指守喪期滿脫除喪服,又稱服競、服除。服,指喪禮規(guī)定應穿戴的喪服。
D.致仕,指交還言職,亦即辭官之意。致事、致政、休致等詞與它的意義相同。
25B(“尚書,該句中指官名”錯誤。根據語境,“尚書”應指尚書省,不指官名?!吧?/p>
書左丞”才是官名,是尚書令及仆射的屬官,隋、唐時秩正四品。)
2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銜枚”是古代行軍時,士卒口中銜著形狀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嘩,以免被發(fā)覺。
B.“出”是指京官因獲罪被貶滴到地方任職,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貧賤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與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著。
D.“財贈”是指封建E寸代,死者的上司及親戚朋友拿出錢財幫助喪家辦理喪事的習俗。
26B(“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獲罪被貶謫。)
27.下列對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恨歌》中“梨園弟子白發(fā)新”的“梨園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園里教練出來
的一批藝人,后來稱戲曲界為“梨園行”。
B.《過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邊防報警信號,夜
間燃的火稱為烽,白天燒的煙稱為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與“察茂才”“舉孝廉”一樣,是自上而下選拔官吏的制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韓愈的侄子韓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
代習慣以行第、郡望、官職稱呼別人。
27C(“察茂才”“舉孝廉”,是自下而上選拔官吏)
28.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吾妻歸寧歸寧: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歲在癸丑癸丑:這里以干支紀年,永和九年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負責修史等事。
D.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
28D(D項,“六藝:六經,指禮、樂、射、御、書、數”錯誤,該項中的“六藝”是
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經書。)
29.下列文化常識表述正確的選項()
A.御史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擁有彈劾糾察之權。
B.太學是古代設在京城的全國最高學府,秦始皇時始設太學。
C.五經指儒家經典《詩》《書》《禮》《樂》《春秋》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達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對嬪妃的召見。近幸則多指
帝王對臣下而言。
29D(A項,“御史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擁有彈劾"察之權”說法錯誤,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列國皆有御史,為國君親近之職,掌文書及記事。秦設御史大夫,職副丞相,位甚尊;并以
御史監(jiān)郡,遂有糾察彈劾之權,蓋因近臣使作耳目。漢以后,御史職銜累有變化,職責則專
司糾彈,而文書記事乃歸太史掌管:B項太學是漢代出現的設在京師的全國最高教育機構,
始設于漢武帝元朔五年;C項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合稱,
簡稱《詩》《書》《禮》《易》《春秋》。故選D。)
30.下列對課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又稱《國策》。由西漢劉向整理編寫,共33卷,
分為十二策。主要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斗
爭策略。
B.古代音樂分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變徵是徵的變調,聲調激憤;
羽,聲調悲涼。
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工侍從言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wèi)、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
及差遣。戰(zhàn)國始有,秦漢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為各部要職。郎中作為醫(yī)生的
稱呼始自宋代。
D.宗廟,是古代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宗的場所,又稱祖廟。古人把宗廟、社稷與國家視
為一體,常以宗廟、社稷代指國家。
30B(根據《荊軻刺秦王》中的“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和“復為慷慨羽聲,士
皆瞋目”可知,“變徵”的聲調悲涼,“羽”的聲調激憤。選項的解釋正好相反。)
31.下列對課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與《公羊傳》《敕梁傳》都是為解
釋《春秋》而作,所以它們被稱為“春秋三傳”。
B.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燭之武退秦師》中,晉侯秦伯、鄭伯
皆是用爵稱。
C.“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謙稱,類似的謙稱還有陛下、孤。
D.大(da)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
大夫世襲,有封地。后來大夫成為一般任官職者的稱呼。
31c(“陛下”不是帝王的謙稱,而是敬稱。)
32.下列文化常識的解說正確一項是()
A.“秦御史前書曰”中的“御史”是一種專門作為監(jiān)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jiān)察諸侯、
官吏,該官職一直延續(xù)到清朝。
B.孝廉:漢朝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被舉薦之人稱為孝廉。
C.班固《兩都賦》中“兩都”指長安和開封,和張衡的《二京賦》中的“二京”一樣。
D.前四史中,《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后漢書》作者范曄,東漢人?!度龂?/p>
志》作者陳壽,晉朝人。
32B(A項,“該官職一直延續(xù)到清朝”錯?!坝贰笔菓?zhàn)國時的史官。(:項,“和張
衡的《二京賦》中的‘二京'一樣”說法錯誤。“二京”指長安和洛陽。D項,“《后漢書》
作者范曄,東漢人”說法錯誤。范曄南朝宋。)
33.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齡稱謂:豆蔻是女子十三四歲,及笄是女子十五歲,束發(fā)是男子十五歲,弱冠是
男子二十歲,花甲是六十歲,古稀是七十歲,期頤指一百歲。
B.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品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具體說法不一,
一般認為是指司馬、司徒、司空。
C.古代職官:博士和學士,在中國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學位名稱,六國、秦漢時期在
諸子、詩賦、術數、方技等方面都設有博士,魏晉時征文學之士,主管典禮、編纂、撰述等
事務,統(tǒng)稱學士。
D.《高老頭》《巴黎圣母院》《堂吉訶德》《哈姆雷特》的作者分別是法國的巴爾扎
克、雨果、西班牙的塞萬提斯、英國的莎士比亞。
33c(“博士和學士,在中國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學位名稱”說法錯誤,學位名稱是近
現代才有這個意思的。)
34.下列對詩句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上確的一項是()
A.“江州司馬青衫濕”:“青衫”是指黑色單衣,唐代官職低的服色為青黑色。后人
常用“司馬青衫”形容悲傷凄切的情感。
B.“一去紫臺連朔漠":“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
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薄吧L明妃尚有村”:“明妃”即王娼、王昭君,漢元
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炎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
C.“子左遷九江郡司馬”:“左遷”即貶官降職。遷;改官。有二種情況:一是平調,
二是升遷,三是降職。古代常在遷的前后加字加以區(qū)別。如“遷受”“遷除”“遷進”表示
升遷;“遷調”“遷官”“轉遷”說明調職;“遷謫”“遷削”“左遷”常指降職。
D.“如何四紀為天子”:“四紀”是指古代以木星繞日一周(十二年)為一紀。四紀
即為四十八年。唐玄宗當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約略稱“四紀”。
34B(“避司馬炎諱”解說錯誤,避晉文帝司馬昭的名諱,改稱“明妃”。)
35.下列文學常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廉:漢朝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被舉薦之人稱為孝廉。
B.旬假:當時官員五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C.三徑就荒:三徑,西漢末,兗州刺史蔣詡隱居后,在院子竹下開辟三徑,只與求仲、
羊仲來往。后來三徑就成了隱士住處的代稱。
D.密笏:指代官職。野,束發(fā)戴冠用來固定帽子的磐。笏,朝見皇帝時用來記事的手
板。
35B(“當時官員五天休息一天”錯誤。應是“十天休息一天”。旬假,是唐、宋官員
十日一休的慣例,這種假稱“旬假”。)
36.下列對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生”,是古代中國對讀書人的一種稱呼,明清后又指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八
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
B.從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親而年幼于己的同輩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
父親而年幼于己的同輩男性,同今之“堂弟”。
C.崩:古代對死的一種諱稱,專指皇帝的死亡??捎谩氨篱?、薨、不祿”替代。
D."陛下"本指站在宮殿臺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先呼臺階下侍者而告之,
后“陛下”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時對帝王的尊稱。
36C(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祿”,庶人
死曰“死”。)
37.下列對課文中相關古代文化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召有司案圖”中的“有司”是官吏的通稱。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所以稱官
吏為“有司”。
B.“九賓”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jié),指由侯者九人依次傳呼接引賓客上殿。
C.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
號干支兼用法。文中“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采用的是年號紀年法。
D.“齋戒”是古代的一種禮儀,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等嚴肅莊重的場合前沐浴更衣、
潔身清心,以示虔誠。
37C(“趙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38.下列對課文中相關古代文化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它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合稱為
“前四史”。
B.“輦”是古代用人拉著走的車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車子。
C.“節(jié)”,旄節(jié),以竹為竿,上綴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
必執(zhí)符節(jié)以為憑證,即“持節(jié)”。
D.“爵”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種爵位。
38D(“舊說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種爵位”說法錯誤,周代五等爵位是指公、
侯、伯、子、男,沒有“王”爵。)
39.下列對課文中相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侍郎,足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
韓愈曾任刑部侍郎、禮部侍郎等職。
B.在古代,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yè)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yè)的字
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yè)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
是廚師,表明職業(yè)。文中的“師襄”,“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yè)。
C.“士大夫”是古代中國對社會上具有一定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的統(tǒng)稱。
D.“六藝”指《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書,也可指禮、樂、
射、御、書、數這六種技藝?!傲嚱泜鹘酝曋敝械摹傲嚒奔粗盖罢摺?/p>
39C(“士大夫”不僅指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還指官吏。)
40.下列對占代文化常識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廟祝:廟堂中管香火的人。
B.巡按: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巡按御史”的簡稱,負責考核吏治等事務。
C.致仕:仕途已經結束了,即被貶或流放。
D.鹽引:古代官府在商人繳納包括稅款在內的鹽價后,發(fā)給商人用以支領和運銷官鹽
的憑證。
40C(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41.下列有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守”又稱“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從蘇軾詩“料得清貧饞太守”中,
我們可知文與可擔任過此職。
B.“刺史”是官名,漢武帝元封五年始置。職任監(jiān)察,官階高于郡守。
C.“節(jié)度使”為唐代在邊境及重地所設置,掌管當地軍政大權。安史之亂后,內地也
遍設節(jié)度使,總攬軍政大權,成為對抗中央的軍事力量,世稱“藩鎮(zhèn)”。
D.“都督”是古代軍事長官的-■種,興于三國,其后發(fā)展成為地方軍政長官。民國初
年各省也設有都督,兼管民政。
41B(“刺史……官階高于郡守”錯誤,刺史的官階應該低于郡守。)
42.下列對有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是中國古代一種論文文體?!墩衙魑倪x》里將“論”分為兩類:一是史論,
二是政論。政論即“學士大夫議論占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如《六國論》。
B.“諸侯”是古代中央政權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
等,漢朝分王、候二等,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枳大小一樣,必須服從王室,按期納貢,并
隨同作戰(zhàn)。
C.“郡”是古代的行政區(qū)域,始見于春秋時期,不同朝代稱謂不同,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
后,設立郡,漢增加郡的數量,隋唐廢郡設州,明清稱府。
D.“六國”指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因為都在蠟山以東,也被稱為
“山東”六國。
42B(“面積大小一樣”說法錯誤,諸侯國的面積大小是不一)
43.下列對《史記選讀》中相關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易服色:更改服飾器物的顏色。《太史公自序》選文中指漢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
仰,將漢朝開國時承襲秦朝的土德(崇尚黃色)改為水德(崇尚黑色)。
B.璽符節(jié):璽,原為印的統(tǒng)稱,秦始皇規(guī)定皇帝之印稱“璽”。符為古代君王征調兵
將時的憑證。節(jié),為古代使者所持,作為代表皇帝的象征。
C.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只有羊、豕為“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
不同,所用犧牲的規(guī)格也有所區(qū)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D.古代行軍以車為陣。出入之處,仰起兩輛車子,使兩車的轅相向交接為門,叫做“轅
門”。后來也指領兵將領為營門及督撫等官署的外門。
43A漢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是將漢朝開國時承襲秦朝的水德(崇尚黑色)改為
土德(崇尚黃色)。
4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男子18歲時舉行加冠禮,叫弱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
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20歲才為成年。
B.“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科舉殿試時的一甲三名,賜
“進士及第”的稱號,即狀元、榜眼、探花。
C.郊祭猶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
分,祭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日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土曰不祿,
庶人曰死”。
44A(古代男子20歲成年,行加冠禮,又稱“弱冠”,而非18歲。)
45.下列有關課內文化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中”,指函谷關以西,秦故地。如“自以為關中之固”中的“關中”指的就是
這里。
B.“遷”是古代官吏調動常用的詞語,“左遷”是貶職,升官極少用“右遷”一詞;
表示兼任官職的詞語有“領”“兼”“攝”。
C.古代學校又稱“庠”“序”“太學”,明清最高學府是國子監(jiān)印訕),入監(jiān)讀書的
人叫監(jiān)生,教學人員稱博士、助教等,主管國子監(jiān)的教育行政長官是教授。
D.“君子”一詞出自《易經》,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為士大夫和讀書人的道德品質,
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中的“君子”就特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
45c(主管國子監(jiān)的教育行政長官是祭酒。教授是主管學校課試具體事務的學官。)
4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單于,古代藏族領袖的稱呼,與匈奴君主被稱“贊普”不同。
B.印綬,印信和系印的絲帶。古人印信上系有絲帶,佩帶在身。
C.承制,秉承皇帝旨意而行事。古代帝王的命令叫“制”。
D.太學,古代設在京城的全國最高教育機構。首設者是漢武帝。
46A(“匈奴君主被稱‘贊普’”錯誤,贊普,古代藏族領袖的稱呼,匈奴君主被稱
“單于”。)
4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經”是《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的合稱,漢武帝立五經博士,
儒教國家化由此開端。
B.“普通”,梁武帝蕭衍的年號。中國古代帝王用年號紀年,為了避免混亂,一個皇帝
只有一個年號。
C.“昭明太子”,是梁武帝長子蕭統(tǒng),“昭明”是其謚號。曾主持編選中國現存最早的
詩文總集《文選》。
D.“權攝”,指暫代官職。在古代漢語中,表示代理或兼任官職意思的詞語?,還有“假”
“兼”“領”等。
47B(“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錯誤。一個皇帝的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普
通”就是梁武帝的第二個年號。)
4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理,即大理寺,封建時代掌管刑獄,審核刑獄重案以及監(jiān)察各級官員的機構。
B.藉田,封建時代天子親自耕種的農田。天子躬耕藉田,以示對農業(yè)重視。
C.經筵,漢唐以來帝工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但至宋代始稱經筵。
D.屯田,是指利用士兵和農民墾種荒地,以便取得軍糧、稅糧供應的制度。
48A(“監(jiān)察各級官員”錯誤,“監(jiān)察各級官員”為御史(府)臺的職責。)
4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羽林,皇家禁衛(wèi)軍。漢代稱“羽林騎”,其意“為國羽翼,如林之盛”。
B.量移,多指因罪貶諦到邊遠地方任職的官吏,遇赦時酌情調遷近處任職。
C.俸祿,古代官吏履行職責的報酬。一般“俸”指錢幣,“祿”指谷物。
D.祭酒,古代主管國子學或國子監(jiān)的行政長官,相當于現在的教育部長。
49D(“相當于現在的教育部長”錯誤,應為“相當現在的大學校長”。)
5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戶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國田地、學校、賦稅、俸餉等財政事宜。
B.召對,意思指君主召見臣下令其回答有關政事、經義等方面的問題。
C.金,即大金,國號,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統(tǒng)一女真諸部后建立的王朝。
D.檢校,加官標識,“檢?!惫俾殯]有實際職權,只表示皇帝對其恩寵。
50A(“學?!卞e誤,“學?!睂俣Y部掌管,改為“戶籍”。)
5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學校,后也泛稱學校或教育事業(yè)。《孟子》中有:“譚庠
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B.幕府,將帥在外臨時設置作為府署的營帳,代指將帥辦公的地方。
C.御史,春秋戰(zhàn)國時期掌管文書和記事,秦朝后專司糾察彈劾官員。
D.憲府,御史所居的官署,專司彈劾之職?!皯棥钡囊馑际恰胺睢?。
51A(“在京城貢院舉行”錯誤,應為“在省城貢院舉行”)
5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全稱大元或蒙元,蒙古族建立并統(tǒng)治中國全境的封建王朝。
B.起居注,古代記錄帝王將相的言行錄,是撰修國史的基本材料
C.召對,指君主召見臣下令其回答有關政事、經義等方面的問題。
D.太祖,先祖稱謂,后來一般指開國帝王或王朝始封之君的廟號。
52B(“記錄帝王將相的言行”錯誤,刪除“將相”,是記錄帝王的言行的。)
5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祠堂,又稱“祠后”,是供奉、祭祀神鬼、祖先或先賢的場所。
B.烝嘗,祭祀的名稱,冬祭曰烝,秋祭曰嘗,這里代指四時祭祀。
C.察,指察舉,指經過考察、向上推選、再進行策試的選人制度。
D.府君,漢朝時稱刺史為府君?!犊兹笘|南飛》有“府君得聞之”。
53D(“漢朝時稱刺史為府君”錯誤,漢朝時稱太守為府君,稱刺史為史君。)
5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六師,木指周天子直情的六軍,后指天子直接統(tǒng)領的軍隊。
B.中朝,天子在宮廷內處理政事之處,與之相對的是“東朝”。
C.工部,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水利、土木、工程等。
D,都堂,尚書省長官處理政務的廳堂。“都”意思是“總攬”。
54B(與之相對的是“外朝”,“東朝”多指太子辦公的地方。)
5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府,三公官署,屬中央一級的機構。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B.兩千石,最高行政長官郡守,因其官秩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稱。
C.宰相,封建時代輔助帝王處理國事的最高行政職務,位在御史大夫之上。
D.君侯,秦漢時稱列侯而為丞相的官員。漢以后,用為對達官貴人的敬稱。
55C(“輔助帝王處理國事的最高行政職務”錯誤,宰相,封建時代輔助帝王、掌管國
事的最高行政官員的通稱,宰相的正式官名隨著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現過:相國、丞相、大
司徒、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官名。)
5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子太傅,為古代輔佐天子的大臣。天子年幼或缺位時代理國務。
B.《孝經》,闡述和宣揚孝道的儒家倫理經典,強調孝的“天經地義”。
C.乞骸骨,古代年老臣子請求退職的婉辭,意為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
D.鄉(xiāng)黨,古代五百戶為黨,一萬二千五百戶為鄉(xiāng)。后來指家鄉(xiāng)或同鄉(xiāng)。
56A(“輔佐天子的大臣”錯誤,太子太傅,輔導太子,而非“天子”o)
5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格尚未強壯,故稱“弱冠”。
B.太常,封建時代官職名稱,后稱為太常卿,主掌祭祀、朝會等禮儀事務。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科舉等事務。
D.致事,本指將治事權力交還給君王,表示辭去官職或到規(guī)定年齡而離職。
57c(“主管科舉等事務”錯誤,“科舉”歸禮部。)
5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守,對郡守的尊稱,為郡的最高長官,后來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
B.孝廉,即“孝順康正”。原是察舉考試科目。明清變成對舉人的雅稱。
C.茂才,西漢稱“秀才”,漢代察舉科目,東漢因避劉莊的諱而改稱茂才。
D.卒,大夫死的稱謂。對于死亡,古代天子稱崩,諸侯稱薨,大夫稱卒。
58c(“避劉莊的諱”錯誤,應為“避劉秀的諱”)
59.下列關于傳統(tǒng)文化知識表達,正確的一項是()
A.按年齡由小到大排列:束發(fā)、豆蔻、加冠、不惑、知命
B.官職被貶用詞:左遷、謫、除、去、黜、乞骸骨
C.對人的尊稱或敬稱:殿下、豎子、麾下、丈人、先考、夫子
D.科舉考試等級從低到高:童生、秀才、舉人、貢士、進士
59D【解析】A項,“按年齡由小到大排列:束發(fā)、豆蔻”錯誤,“束發(fā)”指男子十五
歲,“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故應“豆蔻”在前,“束發(fā)”在后。B項,“官職被貶用詞:……
除、……乞骸骨”錯誤,“除”是授予官職,“乞骸骨”是告老還鄉(xiāng)。C項,”對人的尊稱
或敬稱……豎子”錯誤,“豎子”,小子(含輕蔑意).故選D。
60.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刑部是六部之一,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都
察院管稽察、大理寺學重大案件的最后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
B.笏板是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用以記錄君命、旨意或上奏的話的工具,以防止
遺忘。
C.“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逃避黑暗政治、遠離世俗生活的七位文士,有嵇康、阮籍、
劉伶、山濤、向秀、阮咸、王戎,他們大多飲酒排遣苦悶,尋找精神寄托。
D.山東指峭山以東的地區(qū),江左指長江以東地區(qū),江表指長江以西地區(qū),關中指函谷
關以西的地區(qū)。
60D(“江表指長江以西地區(qū)”錯誤。江表指長江以南地區(qū))
61.下列古代文化常識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監(jiān)生:國子監(jiān)生員的簡稱,指明清兩代在國子監(jiān)讀書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國子監(jiān)
只存空名,地主豪紳可以憑祖先“功業(yè)”或捐錢取得監(jiān)生資格。
B.合從:“從”通“縱”,與六國“連橫”之策相對,足秦國采用的一種離間六國,
使他們各自和秦國聯(lián)合,從而各個擊破的策略。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鄉(xiāng)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回老家安
度晚年。這是古代官員請求退休的委婉說法。
D.巫醫(y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巫的職業(yè)以祝禱、占卜等為主,也用藥物等為人治病。
61B(B項,合從:從通“縱”,與秦國“連橫”之策相對,是六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
秦國的策略。)
62.下列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將黃道帶分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個星宿為星官,
分別配屬于各諸侯國,稱為分野。秦是參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
B.唐代官員分為九品,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緋(朱紅),六品、七品服綠,
八品、九品服青。白居易當時穿的青衫是黑色單衣,表明官職低。
C.九州又名漢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是中國漢族先民自古以來的民族地域概念,
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D.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
自己的謙稱。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自唐以后,少有自稱寡人者。
62A(“秦是參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錯誤。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參宿的分野。)
63.下列相關內容的解說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循吏,正史中記述的那些重農宣教、奉公守法、愛民富民的地方官。
B.東宮,是古代漢族宮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宮東部,故稱東宮。后多為太子住處,
因此亦用于指稱太子。“帝在東宮時”指皇帝做太子時.
C.參軍,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后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隋唐以
后逐漸成為地方官員。
D.拾遺:唐代武則天時設置,職權為對皇帝進行規(guī)勸并舉薦人員.右拾遺屬門下省,
左拾遺屬中書省。
63D(“右拾遺屬門下省,左拾遺屬中書省”錯誤。左拾遺屬門下省,右拾遺屬中書省.)
64.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柏杂卩嵅唬?國危矣,若使
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珡闹保@句中的“公從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稱。
B.《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漢時被尊為經典,內容上分為“風”“雅”“頌”
三大類?!帮L”部分大都是民間歌謠,“雅”部分是宮廷樂歌,“頌”部分是宗廟祭祀的樂
歌?!睹ァ穼儆凇靶l(wèi)風”為內容。
C.《史記》和《漢書》是兩漢時期最重要的兩部史書?!妒酚洝穭?chuàng)立了紀傳體史書體
例,《漢書》則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這兩部書成為后代正史的典范。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是壬戌年,是干支歷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既
望”指農歷十六日。
64A(“……'公從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稱”說法錯誤,該句中“公從之”中
的“公”不是爵位名稱,是對男子的尊稱。)
65.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應考者為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
錄取者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B.“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機構分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
些部門各司其職,如禮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C.“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詞還有登基、禪位、踐祚等
等。
D.“社日”,古代祭祀谷神的日子。分春秋兩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
65B【解析】A項,會試錄取者稱為“貢士”;C項,禪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古樹遷移與移植合同3篇
- 2025關于車輛合作協(xié)議合同范文
- 2024汽油運輸及環(huán)保處理綜合服務合同3篇
- 2025房地產按揭合同研究
- 2025年度酒吧股份收益權轉讓及監(jiān)管服務合同3篇
- 2025版新材料研發(fā)與生產線改造借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安全認證危險化學品運輸合同范本3篇
- 2025企業(yè)的刑事委托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廠房租賃合同補充協(xié)議:關于租賃合同備案登記及解除及續(xù)簽及終止及違約責任及稅費承擔3篇
- 2025年度機器設備購買與技術引進合同6篇
-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舊教材知識對比
- 最好用高速公路機電維修手冊
- 家庭管理量表(FaMM)
- 土默特右旗高源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高源煤礦2022年度礦山地質環(huán)境年度治理計劃
- 【金屬非金屬礦山(地下礦山)安全管理人員】考題
-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射頻治療
- 神經外科手術的ERAS管理策略
- mt煤礦用氮氣防滅火技術
- ASTM-B117-16-鹽霧實驗儀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中文版)
- 【超星爾雅學習通】《老子》《論語》今讀網課章節(jié)答案
- 配電箱采購技術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