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考試基本理論基礎知識_第1頁
書法考試基本理論基礎知識_第2頁
書法考試基本理論基礎知識_第3頁
書法考試基本理論基礎知識_第4頁
書法考試基本理論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書法考試基本理論基礎知識一、書體類1.殷商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叫做(B)。A、龜甲文B、甲骨文C、獸甲文2.殷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A)。因為這種文字在鐘和鼎上出現(xiàn)最多,且樂器以鐘為多,禮器以鼎為尊,故又稱之為鐘鼎文。A、金文B、小篆C、古文3.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前的所有文字統(tǒng)稱為(A)。A、大篆B、小篆C、甲骨文4.秦始皇令丞相李斯在秦國大篆的基礎上結合六國文字統(tǒng)一為官體標準文字——秦篆。后人把秦篆稱為(B)。A、大篆B、小篆C、甲骨文5.漢代最流行的書體是(C)A、小篆B、大篆C、隸書6.下列哪項是漢隸的代表作品?(A)A、《張遷碑》B、《顏勤禮碑》C、《蘭亭序》7.(C)是隸書快寫的結果,字與字之間多不相連。A、行書B、今草C、章草8.(B)產生于章草的快寫之中,打破了章草字字獨立的形式,使上下字之間氣勢相連。A、行書B、今草C、章草9.(C)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A、今草B、隸書C、行書10.(C)是由宋徽宗趙佶在前人的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其筆畫瘦勁似鐵,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A、鳥蟲體B、館閣體C、瘦金體二、書家類11、鐘繇是三國時期魏初的大書法家。他是文獻記載中第一位以擅長正書而聞名于世的書法家。后世將他與王羲之并稱為“鐘王”,為書法的最高典范。12.張芝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書法家,他變章草字字區(qū)分為一筆書,氣脈通暢。傳世作品有《八月帖》《冠軍帖》等。與后世三國書法家鐘繇并稱“鐘張”。13.索靖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書學張芝,擅草書,尤精章草。其傳世作品有《月儀帖》《出師頌》《急就章》等。其書法雄勁剛勇,歷代書家都推崇索靖的章草。14.衛(wèi)鑠是晉代的女書法家,世稱“衛(wèi)夫人”。她是王羲之少年時代的書法老師,傳說《筆陣圖》為其所寫,是鐘繇筆法向王羲之傳承的重要橋梁。15.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官至右軍將軍,后世稱他為“王右軍”。少學衛(wèi)夫人,后改從叔父王庚學習。20歲后崇尚鐘繇的正書、行書,草書效法張芝,后博采眾長,自成一家,被尊為“書圣”,對后世影響極大。他的傳世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jīng)》等。行書:《蘭亭序》《喪亂帖》《奉桔帖》《平安帖》《二謝帖》等。草書:《十七帖》《初月帖》等。16.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從小跟父親學習書法,而且能自成新貌,成就卓然。后人把他和他父親并稱為“二王”。他的傳世作品有楷書:《洛神賦》行書:《廿九帖》《十二月帖》等。行草:《中秋帖》《鴨頭丸》等。17.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為隋代僧人,俗稱永禪師。擅長楷、行、草諸體。他曾居于永欣寺閣上,發(fā)誓“書不成不下此樓”,竟居樓40年,所書《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東諸寺,至今尚有墨跡流傳世間。智永是王氏書法的嫡系傳人,他既能嚴守家法,全盤繼承王羲之的形質,又能繼往開來,下傳虞世南等人,開唐代楷書新風。18.初唐四家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19.歐陽詢是初唐的著名書法家。他博通經(jīng)史,其楷書稱為“歐體”。他的傳世作品有楷書:《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行書:《夢奠帖》《張翰帖》等。20.虞世南是初唐的著名書法家。他書學智永,得二王真髓,楷書代表作品《孔子廟堂碑》,行草書《汝南公主墓志銘》。21.褚遂良是初唐的著名書法家。少學虞世南,后學王羲之。《雁塔圣教序》是他最晚的一件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境界。其余還有楷書:《孟法師碑》《倪寬贊》《大字陰符經(jīng)》等。行書:《枯樹賦》等。22.孫過庭是唐朝著名草書家,有草書作品《書譜》流傳于世?!稌V》論述的內容包括書法晶評、學書方法、創(chuàng)作技巧等。其書法深得二王筆法。23.張旭是唐朝著名狂草書家,以草書最為著名,他往往醉后呼走狂嘯,揮毫于壁,有“張顛”之稱。傳世的大草有:《肚痛帖》《冠軍帖》《古詩四帖》等。24.顏真卿是唐代杰出的書法家。其楷書、行書成就極高,是繼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劃時代的書家。他的楷書世稱“顏體”,影響深遠。顏真卿的楷書有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各有特點。40歲左右的作品為早期作品,如《多寶塔碑》。60歲左右的作品為中期作品,如《大唐中興頌》《麻姑仙壇記》。70歲左右的作品為晚期作品,如《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由于顏真卿的崛起,使唐楷形成了一種嶄新的風貌,是書法史上繼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他的行書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告伯父稿》《爭座位稿》,被稱為“魯公三稿”。25.懷素是唐朝的著名書法家。自幼出家為僧,生性狂放。其書受顏真卿指點。懷素書法以草書著稱,與張旭并稱為“顛張醉素”,他是繼張旭之后將狂草用筆技巧轉化為具有自我特色的又一位唐朝書家。傳世作品有小草:《小草千字文》《論書帖》等。大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等。26、柳公權是晚唐著名書法家,幼承家學,后受初唐四家及顏真卿影響,遂生新意,自成一家,以楷書名世,世稱柳體。他的楷書與顏真卿有很大差別,有“顏筋柳骨”之稱。(“顏筋柳骨”是對顏真卿和柳公權書法風格特征的一種評價,意思是顏真卿的書法肉豐骨少,以筋取勝,柳公權的書法骨多肉少,以骨取勝。)他的傳世作品有楷書:《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行書:《蒙詔帖》等。27.著名的楷書四大家指的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28.楊凝式是五代時期的著名書法家。因曾任太子少師,人稱“楊少師”。又因為佯狂自放,故又稱為“楊瘋子”。其書師法歐、顏及二王,楷法精絕,尤工行草,為晚唐書風的重要傳承者。他的傳世作品有楷書:《韭花帖》等。29.“宋四家”是指北宋先后出現(xiàn)的四位著名書法家,他們是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他們的書法風格各有特色,蔡襄重法度,蘇軾尚情趣,黃庭堅尚意韻,米芾重姿態(tài)。他們的書法以行書著稱于世。30.蘇軾是宋朝的著名書法家。其書法用筆點畫豐富,形體豐滿趨扁。黃庭堅戲稱其書法“石壓蛤蟆”。他的代表作品有行書:《黃州寒食詩帖》《赤壁賦》等。31.黃庭堅是宋朝的著名書法家。代表作品有行書:《松風閣帖》等。32、米芾是宋朝的著名書法家。其書法以二王為楷模,以王獻之筆意為精髓,用唐人之所長。自稱筆法“八面出鋒”,體勢多欹側,章法疏密相間。代表作品有行書:《蜀素帖》《苕溪詩帖》《珊瑚帖》《多景樓詩冊》等。33.元朝的著名書家有:趙孟?、康犁C梳省⒀釵?、倪瓒等?4.趙孟釷竊踝鈧匾氖櫸抑?。饲一位真、彩n⒆⒘、行各體兼善的大家。他的楷書被后人列為歐、顏、柳、趙四大楷書之一,稱之為“趙體”。他的傳世代表作品有小楷:《汲黯傳》《道德經(jīng)》《洛神賦》等??瑫骸赌懓捅贰缎钣^重修三門記》《仇鍔墓碑》等。行草:《蘭亭十三跋》《歸去來辭卷》《赤壁賦》等。草書:《與鮮于樞尺牘》等。章草:《急就章》等。35.吳門四家是指明朝活動在蘇州的文人書家祝允明、文徵明、陳淳、王寵四人,他們是吳門書派中的核心人物。36.董其昌是明代晚期書法成就卓越的一代大家。書法初學顏真卿,又改學虞世南,后轉學鐘繇、二王,對米芾用功最勤,而自成一家。其書法對當時及后世影響深遠。37.傅山是清代前期的著名書家,擅長行草書。他的行草真率質樸,看似狂怪放誕,實則深通古法。用筆淋漓,體勢連綿。38.揚州八怪指清代中期活動于揚州地區(qū)的書畫家群體,一般指的是汪士慎、金農、李方膺、李鮮、黃慎、高翔、鄭燮、羅聘。39.清代擅長篆書的代表書家有鄧石如、吳熙載、徐三庚、趙之謙、吳昌碩等。三、碑帖類40.碑:原來是指豎在地上的石頭。作用有三個,一是設在皇宮中,用來觀日影,辨方向,測時刻;二是放在祠廟中,用來拴祭祀牲口;三是豎在墓穴邊,為葬禮引棺人墓,施與轆轤之用。起初碑是沒有文字的,后來刻了文字,才是書法藝術中所稱的“碑”、“碑刻”。41.帖:原義是指寫在帛上的字,書法中的帖是指凡晉、唐、宋人用真、行、草書作字,表現(xiàn)在木刻、石刻的字,都稱之為帖。宋代有《淳化閣帖》《大觀帖》,清代有《三希堂法帖》,都是著名傳世法帖。當然歷代名家傳世墨跡也是法帖。42.碑派:碑派是清代出現(xiàn)的新興的書法藝術流派。是指清代書壇對唐朝以前文字,甲骨、鐘鼎、秦權、漢碑、簡牘、墓志、造像等文字進行研究而形成的書派。43.帖派:是指魏晉以后,以法帖為學習研究對象,以鐘繇、王羲之為宗的書派。44.刻帖:把歷代書法名作摹刻在木板或石板上謂之刻帖。在古代,刻帖使歷代書法名作得以廣泛流傳。45.《淳化閣帖》: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命侍書王著將歷代帝王、歷代名臣、歷代著名書家作品,匯編成十卷,用棗木摹刻,以澄心堂紙、李廷硅墨拓出制帖,被稱為《淳化閣帖》,此帖對后世影響極大。46.《三希堂法帖》: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命梁詩正將清宮內府所藏歷代法書編次摹勒,歷時三年刻成。自魏晉至明末共三十二卷。因乾隆收得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殉《伯遠帖》三種墨跡,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