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生物技術》(同步訓練)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1頁
《第25章 生物技術》(同步訓練)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2頁
《第25章 生物技術》(同步訓練)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3頁
《第25章 生物技術》(同步訓練)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4頁
《第25章 生物技術》(同步訓練)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5章生物技術》同步訓練(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在生物技術中,以下哪項技術不屬于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范疇?A.基因工程B.細胞工程C.發(fā)酵工程D.農業(yè)機械2、在DNA分子雜交技術中,以下哪個物質可以作為標記物?A.放射性同位素B.熒光物質C.蛋白質D.糖類3、在DNA分子雙螺旋結構中,下列哪個不是構成其基本骨架的成分?A.脫氧核糖B.磷酸C.脫氧核苷酸D.氨基酸4、在克隆技術中,作為基因載體的常用工具是以下哪個?A.酵母菌B.質粒C.動物細胞D.植物細胞5、在生物技術中,以下哪種技術是通過基因編輯直接改變生物體的遺傳物質?A.轉基因技術B.克隆技術C.誘變育種D.組織培養(yǎng)技術6、在生物技術中,以下哪種技術是通過利用生物體內的酶來催化化學反應的?A.轉基因技術B.誘變育種C.酶工程D.組織培養(yǎng)技術7、在DNA分子雜交技術中,用于檢測特定基因是否存在的方法是:A.Southern印跡B.Northern印跡C.Western印跡D.ELISA8、在基因工程中,作為運載體最常用的微生物是:A.酵母菌B.大腸桿菌C.支原體D.霉菌9、在生物技術中,以下哪項技術可以用來檢測遺傳?。緼.PCR技術B.基因測序C.蛋白質工程D.環(huán)境監(jiān)測10、在克隆技術中,以下哪種細胞最適合作為克隆的受體細胞?A.原核細胞B.真核細胞C.分化細胞D.非活性細胞11、在以下哪個過程中,微生物的代謝產物被用作生物技術產品?A.生物肥料的生產B.生物農藥的研發(fā)C.生物能源的制造D.生物制藥的提取12、以下哪項不屬于生物技術的應用領域?A.生物制藥B.生物能源C.生物農業(yè)D.信息技術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1、在生物技術中,以下哪種技術是通過分子層面的操作來改變生物體的遺傳特性?A.傳統(tǒng)育種B.基因工程C.生物統(tǒng)計D.農藥噴灑2、以下關于PCR(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的描述,正確的是:A.PCR技術是一種用于檢測病毒的方法B.PCR技術可以復制特定的DNA片段C.PCR技術需要模板DNA、引物、DNA聚合酶和四種脫氧核苷酸D.PCR技術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3、以下哪些生物技術屬于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范疇?()A.傳統(tǒng)育種技術B.基因工程C.發(fā)酵技術D.生物組織培養(yǎng)4、以下關于生物技術的應用描述正確的是()。A.基因工程可以用于培育抗病性強的農作物B.細胞工程可以用于生產疫苗C.發(fā)酵工程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營養(yǎng)價值D.酶工程可以提高藥品的療效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第一題:請簡述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并說明這一發(fā)現(xiàn)對生物學領域的影響。第二題:請簡要闡述轉基因技術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及其對農業(yè)生產帶來的益處。第三題:某實驗室正在進行一項基因工程實驗,目的是將一種能夠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基因導入番茄中。請回答以下問題:(1)在進行基因工程實驗前,需要進行哪些準備工作?(2)在基因導入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這些困難?(3)實驗結束后,如何對導入基因的表達效果進行檢測?第四題:某生物科技小組為了研究發(fā)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實驗材料:面粉、酵母、糖、水、發(fā)酵桶、溫度計。實驗步驟:將面粉、糖、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將酵母加入混合物中,攪拌均勻;將混合物放入發(fā)酵桶中;將發(fā)酵桶放在恒溫室中,用溫度計監(jiān)測溫度,確保發(fā)酵溫度控制在25℃;每隔2小時觀察并記錄混合物的狀態(tài)變化。請回答以下問題:(1)簡述酵母在面粉發(fā)酵過程中的作用。(2)實驗中為什么要在恒溫室中進行,而不是在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3)如果發(fā)酵過程中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對實驗結果產生什么影響?第五題:某生物實驗室為了探究酶的活性,分別設置了以下實驗組:A組:將淀粉酶與淀粉混合,在37℃恒溫下反應。B組:將淀粉酶與淀粉混合,在0℃恒溫下反應。C組:將淀粉酶與淀粉混合,在100℃恒溫下反應。D組:將淀粉酶與淀粉混合,在37℃恒溫下反應,并加入抑制劑。請回答以下問題:(1)在A、B、C、D四個實驗組中,哪個實驗組的淀粉酶活性最高?請說明理由。(2)若要驗證酶的催化活性,除了觀察淀粉是否被分解,還可以采取哪些方法?《第25章生物技術》同步訓練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在生物技術中,以下哪項技術不屬于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范疇?A.基因工程B.細胞工程C.發(fā)酵工程D.農業(yè)機械答案:D解析:農業(yè)機械屬于農業(yè)機械化的范疇,而不是生物技術的范疇?,F(xiàn)代生物技術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發(fā)酵工程等。因此,正確答案是D。2、在DNA分子雜交技術中,以下哪個物質可以作為標記物?A.放射性同位素B.熒光物質C.蛋白質D.糖類答案:AB解析:DNA分子雜交技術中,常用的標記物有放射性同位素和熒光物質,它們可以用來追蹤DNA分子的雜交過程。蛋白質和糖類不是常用的標記物。因此,正確答案是AB。3、在DNA分子雙螺旋結構中,下列哪個不是構成其基本骨架的成分?A.脫氧核糖B.磷酸C.脫氧核苷酸D.氨基酸答案:D解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構成的,而脫氧核苷酸是構成DNA的基本單位。氨基酸是蛋白質的組成單位,不是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基本骨架成分。因此,正確答案是D。4、在克隆技術中,作為基因載體的常用工具是以下哪個?A.酵母菌B.質粒C.動物細胞D.植物細胞答案:B解析:在克隆技術中,質粒是一種常用的基因載體。質粒是一種小型環(huán)狀DNA分子,可以在細菌等細胞中獨立復制,常用于將外源基因插入其中,然后將其導入宿主細胞進行表達。酵母菌、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雖然也可以作為基因轉移的載體,但質粒是最常用的工具。因此,正確答案是B。5、在生物技術中,以下哪種技術是通過基因編輯直接改變生物體的遺傳物質?A.轉基因技術B.克隆技術C.誘變育種D.組織培養(yǎng)技術答案:A解析:轉基因技術是通過將外源基因導入生物體中,從而改變其遺傳物質的方法??寺〖夹g是指通過無性繁殖產生與親本相同遺傳特征的個體。誘變育種是通過誘導生物體發(fā)生基因突變來培育新品種。組織培養(yǎng)技術是利用組織培養(yǎng)的方法在體外培養(yǎng)植物或動物細胞。6、在生物技術中,以下哪種技術是通過利用生物體內的酶來催化化學反應的?A.轉基因技術B.誘變育種C.酶工程D.組織培養(yǎng)技術答案:C解析:酶工程是利用生物體內的酶來催化化學反應的過程,從而實現(xiàn)某些特定的生物化學轉化。轉基因技術是通過基因編輯改變生物體的遺傳物質。誘變育種是通過誘導生物體發(fā)生基因突變來培育新品種。組織培養(yǎng)技術是利用組織培養(yǎng)的方法在體外培養(yǎng)植物或動物細胞。7、在DNA分子雜交技術中,用于檢測特定基因是否存在的方法是:A.Southern印跡B.Northern印跡C.Western印跡D.ELISA答案:A解析:Southern印跡是一種用于檢測特定DNA序列的方法,它通過將DNA樣品與標記的DNA探針雜交,然后在膜上檢測雜交信號來確定特定基因的存在。Northern印跡用于檢測RNA,Western印跡用于檢測蛋白質,而ELISA(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是一種廣泛用于檢測抗原或抗體的免疫學技術。因此,正確答案是A.Southern印跡。8、在基因工程中,作為運載體最常用的微生物是:A.酵母菌B.大腸桿菌C.支原體D.霉菌答案:B解析:在大腸桿菌中插入外源基因并實現(xiàn)表達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因為大腸桿菌繁殖速度快、基因操作相對簡單。酵母菌、支原體和霉菌也可以作為基因工程的載體,但它們的應用不如大腸桿菌廣泛。因此,正確答案是B.大腸桿菌。9、在生物技術中,以下哪項技術可以用來檢測遺傳?。緼.PCR技術B.基因測序C.蛋白質工程D.環(huán)境監(jiān)測答案:A解析:PCR技術(聚合酶鏈式反應)是一種在生物技術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快速復制特定的DNA片段,從而檢測出遺傳病的相關基因。選項B的基因測序雖然也能檢測遺傳病,但通常需要更復雜的技術和更長的檢測時間。選項C的蛋白質工程和選項D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檢測遺傳病無關。因此,正確答案是A。10、在克隆技術中,以下哪種細胞最適合作為克隆的受體細胞?A.原核細胞B.真核細胞C.分化細胞D.非活性細胞答案:B解析:克隆技術中,通常使用真核細胞作為受體細胞,因為真核細胞具有復雜的細胞結構和遺傳物質,可以維持克隆生物的遺傳穩(wěn)定性。選項A的原核細胞結構簡單,遺傳物質相對簡單,不適合作為受體細胞。選項C的分化細胞已經發(fā)生了分化,其遺傳物質可能受到限制,不適合克隆。選項D的非活性細胞通常已經失去活性,無法進行克隆。因此,正確答案是B。11、在以下哪個過程中,微生物的代謝產物被用作生物技術產品?A.生物肥料的生產B.生物農藥的研發(fā)C.生物能源的制造D.生物制藥的提取答案:B解析:在生物農藥的研發(fā)過程中,微生物的代謝產物被用作生物技術產品。例如,某些細菌可以產生抗生素,用于防治植物病蟲害。12、以下哪項不屬于生物技術的應用領域?A.生物制藥B.生物能源C.生物農業(yè)D.信息技術答案:D解析:信息技術不屬于生物技術的應用領域。生物技術主要涉及生物學、化學、工程學等領域的知識,而信息技術主要涉及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1、在生物技術中,以下哪種技術是通過分子層面的操作來改變生物體的遺傳特性?A.傳統(tǒng)育種B.基因工程C.生物統(tǒng)計D.農藥噴灑答案:B解析:基因工程是一種通過分子層面的操作,如DNA重組技術,來改變生物體的遺傳特性的技術。傳統(tǒng)育種主要依賴于自然變異和選擇,生物統(tǒng)計是數(shù)據(jù)分析的方法,而農藥噴灑是控制害蟲的方法,這些都不涉及分子層面的遺傳特性改變。因此,正確答案是B。2、以下關于PCR(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的描述,正確的是:A.PCR技術是一種用于檢測病毒的方法B.PCR技術可以復制特定的DNA片段C.PCR技術需要模板DNA、引物、DNA聚合酶和四種脫氧核苷酸D.PCR技術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答案:B,C解析:PCR技術是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用于在體外大量復制特定的DNA片段,因此選項B是正確的。PCR技術確實需要模板DNA、引物、DNA聚合酶和四種脫氧核苷酸來復制DNA,所以選項C也是正確的。選項A錯誤,雖然PCR可以用于檢測病毒,但它主要用于DNA的復制而非直接檢測病毒。選項D錯誤,PCR技術需要特殊的熱循環(huán)儀器設備來控制溫度變化,因此正確答案是B和C。3、以下哪些生物技術屬于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范疇?()A.傳統(tǒng)育種技術B.基因工程C.發(fā)酵技術D.生物組織培養(yǎng)答案:BD解析:現(xiàn)代生物技術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fā)酵工程和酶工程。傳統(tǒng)育種技術和發(fā)酵技術屬于傳統(tǒng)的生物技術范疇。因此,選項B(基因工程)和D(生物組織培養(yǎng),屬于細胞工程的一種)屬于現(xiàn)代生物技術。選項A(傳統(tǒng)育種技術)和C(發(fā)酵技術)不屬于現(xiàn)代生物技術。4、以下關于生物技術的應用描述正確的是()。A.基因工程可以用于培育抗病性強的農作物B.細胞工程可以用于生產疫苗C.發(fā)酵工程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營養(yǎng)價值D.酶工程可以提高藥品的療效答案:ABCD解析:生物技術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選項A中,基因工程確實可以用于培育抗病性強的農作物;選項B中,細胞工程可以用于生產疫苗,例如利用細胞培養(yǎng)技術生產病毒載體疫苗;選項C中,發(fā)酵工程可以通過優(yōu)化發(fā)酵條件來提高食品的口感和營養(yǎng)價值;選項D中,酶工程可以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提高藥品的療效。因此,所有選項都是正確的。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第一題:請簡述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并說明這一發(fā)現(xiàn)對生物學領域的影響。答案:發(fā)現(xiàn)過程:1953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沃森和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查閱了大量文獻和實驗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他們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DNA分子由兩條相互纏繞的鏈組成,每條鏈上由核苷酸單元連接而成,核苷酸單元包含一個磷酸基團、一個脫氧核糖和一個含氮堿基。在雙螺旋結構中,兩條鏈的堿基通過氫鍵相互連接,形成A-T和C-G堿基對,其中A(腺嘌呤)與T(胸腺嘧啶)之間有兩個氫鍵,C(胞嘧啶)與G(鳥嘌呤)之間有三個氫鍵。影響: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xiàn)為生物學領域帶來了重大突破,使人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遺傳機制。這一發(fā)現(xiàn)為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促進了基因工程、克隆技術、基因治療等生物技術的發(fā)展。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xiàn)使得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進化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解析: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及其影響的了解。解答時,首先需簡述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包括沃森和克里克的實驗發(fā)現(xiàn)和雙螺旋結構的模型;其次,闡述這一發(fā)現(xiàn)對生物學領域的影響,包括對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等領域的推動作用,以及對基因工程、克隆技術、基因治療等生物技術的發(fā)展貢獻。第二題:請簡要闡述轉基因技術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及其對農業(yè)生產帶來的益處。答案:轉基因技術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作物產量:通過將抗病、抗蟲、抗逆等基因轉入作物,使作物具有更好的生長性能,從而提高產量。改善作物品質:將提高營養(yǎng)價值、改善口感等基因轉入作物,提高作物的市場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轉基因作物具有抗蟲、抗病等特性,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降低了生產成本。適應惡劣環(huán)境:將耐旱、耐鹽堿等基因轉入作物,使作物在惡劣環(huán)境中也能正常生長,提高了農業(yè)生產穩(wěn)定性。轉基因技術對農業(yè)生產帶來的益處:提高糧食產量,緩解糧食危機。豐富作物種類,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減輕農業(yè)勞動力壓力。解析: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轉基因技術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及其益處的掌握。在解答時,學生需要列舉轉基因技術在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降低生產成本、適應惡劣環(huán)境等方面的應用,并說明其對農業(yè)生產帶來的益處。解題過程中,注意邏輯清晰、條理分明。第三題:某實驗室正在進行一項基因工程實驗,目的是將一種能夠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基因導入番茄中。請回答以下問題:(1)在進行基因工程實驗前,需要進行哪些準備工作?(2)在基因導入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這些困難?(3)實驗結束后,如何對導入基因的表達效果進行檢測?答案:(1)準備工作:①選擇合適的供體細胞和受體細胞;②提取目的基因;③構建基因表達載體;④選擇合適的標記基因。(2)困難及克服方法:①基因提取困難:采用PCR技術、化學合成法等方法提高基因提取效率;②基因導入困難:采用電穿孔法、顯微注射法、基因槍法等方法提高基因導入效率;③基因表達困難:優(yōu)化基因表達載體,提高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的表達水平。(3)檢測方法:①分子水平檢測:采用DNA分子雜交技術、Southernblotting技術等檢測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導入;②個體水平檢測:觀察番茄植株的生長狀況、果實品質等,評估導入基因的表達效果;③遺傳穩(wěn)定性檢測:分析多代植株,觀察導入基因是否在后代中穩(wěn)定遺傳。解析:(1)基因工程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包括選擇合適的供體細胞和受體細胞、提取目的基因、構建基因表達載體以及選擇合適的標記基因,這些準備工作是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的基礎。(2)在基因導入過程中,可能遇到基因提取困難、基因導入困難以及基因表達困難。為克服這些困難,可以采用PCR技術、化學合成法等方法提高基因提取效率;采用電穿孔法、顯微注射法、基因槍法等方法提高基因導入效率;優(yōu)化基因表達載體,提高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的表達水平。(3)實驗結束后,可以通過分子水平檢測、個體水平檢測和遺傳穩(wěn)定性檢測來評估導入基因的表達效果。分子水平檢測可以采用DNA分子雜交技術、Southernblotting技術等檢測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導入;個體水平檢測可以通過觀察番茄植株的生長狀況、果實品質等評估導入基因的表達效果;遺傳穩(wěn)定性檢測可以通過分析多代植株,觀察導入基因是否在后代中穩(wěn)定遺傳。第四題:某生物科技小組為了研究發(fā)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應用,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實驗材料:面粉、酵母、糖、水、發(fā)酵桶、溫度計。實驗步驟:將面粉、糖、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將酵母加入混合物中,攪拌均勻;將混合物放入發(fā)酵桶中;將發(fā)酵桶放在恒溫室中,用溫度計監(jiān)測溫度,確保發(fā)酵溫度控制在25℃;每隔2小時觀察并記錄混合物的狀態(tài)變化。請回答以下問題:(1)簡述酵母在面粉發(fā)酵過程中的作用。(2)實驗中為什么要在恒溫室中進行,而不是在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3)如果發(fā)酵過程中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對實驗結果產生什么影響?答案:(1)酵母在面粉發(fā)酵過程中的作用是將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