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7閱讀文言文紀事本末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1頁
專題07閱讀文言文紀事本末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2頁
專題07閱讀文言文紀事本末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3頁
專題07閱讀文言文紀事本末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4頁
專題07閱讀文言文紀事本末類十年(2015-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13-2024年十年高考真題匯編PAGEPAGE1專題07文言文閱讀(紀事本末類)無論新高考卷還是全國卷,2024年高考文言閱讀依然是雙文本,850字左右。文言文閱讀題型相對穩(wěn)定,力求通過-種平穩(wěn)平和的方式考查學生的能力水平。但是,從選材的角度看,在去年的基礎(chǔ)上,今年的文言文閱讀選材又邁出了較大的一步,文言文閱讀試題材料分別從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雜史、別史、諸子等經(jīng)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局限于史傳文和紀事本末體。新高考卷從《戰(zhàn)國策》《東觀漢記》,尤其是在文本內(nèi)容上,直接對接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wù)群中的“責任與擔當”這一單元主題,正是落實教材任務(wù)群的顯現(xiàn),也是與教材的潛在關(guān)聯(lián)??忌鷤儗盍晖督敌倥皇虏⒉荒吧?。《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背誦篇目有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其中涉及司馬遷因為李陵游說而招致宮刑。世人在同情司馬遷的同時,也對李陵產(chǎn)生同情之心。高中選擇性必修中冊《蘇武傳》有李陵勸說蘇武投降一段。文言文閱讀簡答題也從分析傳主的品質(zhì)變?yōu)椤案攀觥蔽恼聝?nèi)容、評價觀點,這雖然有因文設(shè)題的因素,但這細微的變動正是"穩(wěn)中求變"精神的體現(xiàn)。一.命題特點:1.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德修身2024年新課標II卷文言文閱讀為組合文本,材料由三部分組成,分別選自《史記●魏世家》《史記●留侯世家》和《論衡●非韓》。材料一講述魏文侯禮敬名士段干木的故事,材料二講述漢太子與“商山四皓"的故事,材料三則是漢代思想家王充對上述兩個歷史故事的評述。第14題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三王充議論的基礎(chǔ)上,歸納出材料-一中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與材料二中“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兩件事的相似之處。兩件事情表面上無關(guān),但在“力少則修德"上是相通的,試題考查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將崇德重禮、尊賢敬長轉(zhuǎn)化為自覺行為。2.教考銜接進一步加強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顯性的如文言文第11題,分別與

教材中《老子》《孔雀東南飛》《愛蓮說》《項脊軒志》相聯(lián)系。隱性的如古代詩歌閱讀中,考查學生能否由試題給出的詩句聯(lián)想到《蘭亭集序》,聯(lián)想到《琵琶行》。這樣的試題設(shè)計能夠引導一線重視語文課文,打破刷題的怪圈,促使老師真正重視手頭的教材使用,而不是去猜題押題刷題。文言文詞語考查走向“綜合”“全面”,因此,在今后的復習中,文言文的詞語部分,就應(yīng)該著眼于重要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至于復習篇目,公則要關(guān)注教材的每篇古詩文,甚至是初中的。

3.有強烈的語文的學科特色。首先是跨學科的素材比較多,但考點設(shè)計、學生答題運用的能力依然是語文學科的。試題在打破題型界限上做了很多的探索。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破除答案唯一性,破除思維固化,有極好的作用,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特點。比如文言文第14題:王夫之強調(diào)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高中文言文是兩段式的,即會給出兩個文言文段。這兩個文言文段不是隨便給,而是有其背后的邏輯。第一篇是給一個史料,也即歷史的事件;第二篇是給一個史評,即對歷史的看法。文言文題本身很簡單,但我想就這兩段材料的選擇,說一些題外話:歷史事件是客觀的,但歷史評價是主觀的。我們學語文,絕對不是只記幾個孤立的事件,只記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年代;我們學語文,學的其實不是文章本身,而是借助歷史的材料,來培養(yǎng)自己的人生觀,培養(yǎng)自己看待歷史的視角和方法,來更好地讓我們理性看待現(xiàn)如今的世界。此題作為一道簡答題,因考查的能力要求有所提升——不僅包括理解分析能力,還包括批判性思維能力,所以分值比去年有所增加。4.史事+史評多文本選材,注重批判性思維。之前文言文選材多是人物傳記,自新高考開始,選材上更加多元,議論說理類文本比重增加,而且引入多文本的形式,這就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有扎實的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才能讀得懂;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多文本中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考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的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二、閱讀技巧關(guān)注“三標志”與“一評價”紀事本末類文言文,閱讀時可以按事件分層,“時、地、人”是事件分層的“三標志”。一般來說,“時、地、人"有一點發(fā)生變化,事件就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因為“時、地、人”不同,事件一般也會不同。據(jù)此,可以把事件劃分層次。另外,這類文章,有的有評價性文字,這些文字往往是寫作意圖的體現(xiàn),也是主要的關(guān)注點。(1)時間注意年號及相關(guān)的具體時間,古代紀年主要用的是年號紀年法和干支紀年法。年號紀年的標志是:①年號+初,如:開元初。2年號+具體年份,如:武德九年。③年號+末,如:建安末。④皇帝十年號+干支,如: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干支紀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詞。(2)地點要特別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哪里做官,除一些地點明確介紹出來外,要注意"知、守、除、遷、貶、改"等詞語后面所帶的地點,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地方長官。(3)人物主要注意什么人,擔任什么官職,擁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體權(quán)力,具體管理哪方面的工作。要特別注意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在這類文本中,因為人物多是朝廷官員,所以,他們涉及的關(guān)系主要有:①與皇帝及上級之間的關(guān)系。②與事件涉及的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③與下屬之間的關(guān)系。④與黎民百姓之間的關(guān)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會涉及他(她)與直接相處之人及對其有間接影響之人的關(guān)系,很多與家庭背景有關(guān)系,比如受祖父、父親的影響等。(4)評價評價性的文字多在文章結(jié)尾,有時也穿插在全文中。特別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jīng)過、結(jié)果,以及人物處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態(tài)度、觀點,處理后的反映與效果,得到的評價等。三、2025年備考建議1.建議對文言文單元任務(wù)再梳理,重視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的同時,拓展與之相關(guān)篇目,尤其重視史論類文本練習,學會思辨。

2.平時的練習中強化語境意識,一些固定詞組也要靈活掌握,不能僵化記憶。如“是以”,文言文中一般翻譯為“因此”,而有的文章語境中翻譯為“這用以”。

第10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其中“而已”一詞會對部分考生產(chǎn)生影響,“而已”在文言文中一般翻譯為“罷了”,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末,而本題中,“而已”作為兩個單音節(jié)詞出現(xiàn),應(yīng)該翻譯為“然而已經(jīng)”斷句后出現(xiàn)在了句首,一部分語境意識差的考生容易失分。3.重視教材中的語基,句式雖然沒有直接考查,單元研習任務(wù)中提及,同時對于讀懂文本意義重大,虛詞再次出現(xiàn),句式不會太遠,全面復習,不存僥幸心理。

4.關(guān)聯(lián)教材,指導教學。近幾年高考文言文命題一直注重課內(nèi)外關(guān)聯(lián),雖然文言文選文是課外的,但答案卻與課內(nèi)所學緊密相關(guān)。同時引導考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不能拘于一隅之見,對相關(guān)事件、人物要從不同時間節(jié)點、思考角度進行評判,注重批判性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2024年】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李廣有孫陵,為侍中,善騎射。帝以為有廣之風,使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及貳師擊匈奴[注],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鄙蠅讯S之。陵至?;剑c單于相值,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zhàn)攻之,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八萬余騎攻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蹂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上以遷為誣罔,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上遣(公孫)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軍無功還,因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鄙嫌谑亲辶昙摇<榷勚?,乃漢將降匈奴者李緒,非陵也。陵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大閼氏死,乃還。單于以女妻陵,立為右校王,與衛(wèi)律皆貴用事。衛(wèi)律常在單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議。(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擊匈奴。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日。(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zhuǎn)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為將而降A(chǔ)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zhàn)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擅長騎馬射箭,受命在酒泉、張掖訓練軍隊。李廣利出擊匈奴時,李陵請求以少擊眾,率五千步卒深入單于王庭,王夫之認為這是“自炫其勇”。B.李陵遭遇單于三萬人馬,奮力作戰(zhàn),單于震恐,召八萬人圍攻李陵,李陵率軍殺敵數(shù)千。對于李陵的戰(zhàn)功,司馬遷稱贊他雖敗猶榮,而王夫之則未置一詞。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D.武帝誤信李陵幫助匈奴訓練軍隊,誅殺李陵家族,其實幫助匈奴的是李緒。王夫之認為,即便滅族之禍可以歸罪于李緒,李陵的罪責也無可推卸。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2)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14.王夫之強調(diào)李陵“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實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觀點?請簡要概括。二、(2024·新高考ⅠⅠ卷·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①,過其閭,未嘗不軾也。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于諸侯。(節(jié)選自《史記·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曰:“為我畫計。”留侯曰:“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睗h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鄙显唬骸盁┕易湔{(diào)護太子。”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材料三:論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也?!狈蚍ǘ戎φ?,謂何等也?養(yǎng)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六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變孟賁之意②,孟賁怒之,童子操刃與孟賁戰(zhàn),童子必不勝,力不如也。孟賁怒,而童子修禮盡敬,孟賁不忍犯也。秦之與魏,孟賁之與童子也。夫力少則修德,兵強則奮威。秦以兵強,威無不勝。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高皇帝議欲廢太子,呂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禮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也。(節(jié)選自王充《論衡·非韓》)[注]

①段干木:戰(zhàn)國初魏國名士。②孟賁:戰(zhàn)國時勇士。10、材料一畫紅色線(原題為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魏君賢A人B是禮C國人D稱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圖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原題為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文侯曾經(jīng)師從子夏學習儒家經(jīng)藝,他崇禮敬賢,在諸侯之中享有美譽。每次乘車經(jīng)過名士段干木居住的里巷時,他一定會行禮致意。B、漢高祖想廢掉太子,改立趙王如意,呂后為此十分恐慌,派人強行要留侯出主意,留侯認為如請到漢高祖景仰已久的四位賢人,將會對太子有利。C、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D、王充認為,假如有兒童持刀與孟賁相斗,兒童肯定不能取勝;如果兒童對孟賁恭敬有加,孟賁就不忍心傷害,魏國與秦國的情況正與此相類似。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2)卻軍還眾,不犯魏境者,賢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禮也。14、王充認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議”猶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閭,卻強秦之兵”,請根據(jù)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處。【2023年】【2023年】一、(2023·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昔者晉公子重耳出亡,過于曹,曹君袒裼而觀之,釐負羈與叔瞻侍于前。叔瞻謂曹君曰:“臣觀晉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無禮彼若有時反國而起兵即恐為曹傷君不如殺之?!辈芫ヂ?。釐負羈歸而不樂,其妻問之曰:“公從外來而有不樂之色,何也?”負羈曰:“吾聞之,有福不及,禍來連我。今日吾君召晉公子,其遇之無禮,我與在前,吾是以不樂。”其妻曰:“吾觀晉公子,萬乘之主也;其左右從者,萬乘之相也。今窮而出亡過于曹,曹遇之無禮,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貳焉?!必摿b曰:“諾?!笔ⅫS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公子見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辭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謀曰:“昔者晉獻公與寡人交,諸侯莫弗聞。獻公不幸離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將仿今其宗廟不被陰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則非與人交之道,吾欲輔重耳而入之晉,何如?”群臣皆曰:“善?!惫蚱鹱洌镘囄灏俪?,疇騎二千,步卒五萬,輔重耳入之于晉,立為晉君。重耳即位三年,舉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懸叔瞻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庇至钊烁驷嵷摿b曰:“軍旅薄城,吾知子不違也,其表子之間,寡人將以為令,令軍勿敢犯?!辈苋寺勚?,率其親戚而保釐負羈之閭者七百余家,此禮之所用也。故曹,小國也,而迫于晉、楚之間,其君之危猶累卵也,而以無禮蒞之,此所以絕世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十過》)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君遇之A無禮B彼若有時C反D國E而起兵F即恐為曾傷G君H不如殺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窮,指困窘、困厄,與《送東陽馬生序》中“窮冬烈風”的“窮”意思相同。B.出入,表示“大約”,與《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時宰殺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稱為血食。D.絕世,指斷絕了諸侯的世系傳承,與成語“絕世無雙”的“絕世”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重耳遭到曹君的無禮對待,叔瞻預見到這件事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后果,主張殺掉重耳以杜絕后患,曹君沒有聽從叔瞻的建議。B.釐負羈參與了接見重耳的活動,為曹君對重耳無禮感到憂心仲仲,他妻子問明原委后,積極幫他出主意。C.離開曹國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國、秦國,秦穆公念在過去晉獻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護送重耳返回晉國,立重耳為晉君。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討伐曹國,派人威脅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體,不然就大開殺戒,但對釐負羈則給予了特別的關(guān)照。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2)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遺公子。【【2022年】一、(2022·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睆垉x南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guān)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說,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比撼悸勔娬弋呝R,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不榖不須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蓖踉唬骸昂我??”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笔拐叻磮蟪?,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背醪宦?,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10.下對文中劃線都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B.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C.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D.不榖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約車意思是約定派車,“約”與《鴻門宴》“與諸將約”的“約”字含義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后來用作文告的“宣言”含義不同。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嫠婦”的“孤”字含義相同。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lián)合,“陰”與《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含義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又擔心楚國作梗,因為齊國曾經(jīng)幫過楚國,齊楚關(guān)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張儀考慮如何應(yīng)對,張儀答應(yīng)嘗試出使楚國。B.張儀見到楚王,提出楚國如果能與齊國斷交,秦王就會下令獻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齊國,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C.楚國群臣祝賀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陳軫不以為然,認為秦看重楚是因為楚有齊為后援,若先絕齊后索地,一定受騙,齊秦兩國都將攻打楚國。D.張儀返回,秦王隨即派人與齊聯(lián)合,拒不給楚國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齊合力大敗楚兵。楚國失敗是因為沒有聽從陳軫而誤信張儀。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楚王不聽,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保?)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日:“從某至某,廣從六里?!倍?、(2022·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蓖踉唬骸肮讶嗽缸又幸玻 敝貫橹s車百乘。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泵蠂L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蓖踉唬骸翱傻寐労??”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王曰:“大變可得聞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巳f、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于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稱。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國門,文中是實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xiàn)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邊境。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眾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國合力攻打燕國,將會對燕國十分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nèi)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只?,割地給魏國,魏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14.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2021年】一、(2021·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帝以問寇準,準曰:“不知誰為陛下畫此二策?”帝曰:“卿姑斷其可否,勿問其人也。”準曰:“臣欲得獻策之人,斬以釁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將臣協(xié)和,若大駕親征,敵當自遁;不然,出奇以撓其謀,堅守以老其師,勞佚之勢,我得勝算矣。奈何棄廟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潰,敵乘勝深入,天下可復保耶?”帝意乃決,因問準曰:“今虜騎馳突,而天雄軍實為重鎮(zhèn),萬一陷沒,則河朔皆虜境也。軌為可守?”準以王欽若薦,且曰:“宜速召面諭,授敕俾行?!睔J若至,未及有言,準遽曰:“主上親征,非臣子辭難之日,參政為國柄臣,當體此意?!睔J若驚懼不敢辭。閏月乙亥,以參知政事王欽若判天雄軍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緒同其母蕭氏遣其統(tǒng)軍順國王蕭撻覽攻威虜、順安軍,三路都部署擊敗之,斬偏將,獲其輜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復為州砦兵所敗。撻覽與契丹主及其母合眾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擊其游騎。契丹遂駐兵陽城淀,號二十萬,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是時,故將王繼忠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為然,遣李興議和。帝曰:“朕豈欲窮兵,惟思息戰(zhàn)。如許通和,即當遣使?!倍?,遣曹利用詣契丹軍。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韓杞持書與曹利用俱來,請盟。利用言契丹欲得關(guān)南地。帝曰:“所言歸地事極無名,若必邀求,朕當決戰(zhàn)!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宜許之。”契丹猶覬關(guān)南,遣其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姚東之持書復議,帝不許而去。利用竟以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成約而還。(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舉入寇時/以虜寇深入/中外震駭/召群臣問方略/王欽若/臨江人/請幸金陵/陳堯叟/閬州人/請幸成都/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釁鼓,指古代戰(zhàn)爭時殺人或殺牲取血涂鼓上以舉行祭祀儀式。B.廟社,廟指宗廟,社指社稷,廟社在古代常用來借指國家朝廷。C.閏月,農(nóng)歷逢閏年加一個月,閏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個月。D.輜重,文中指行軍時隨軍運載的軍械、糧草、被服等軍用物資。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契丹軍隊南侵宋朝,面對強致,寇準堅決反對退避內(nèi)地,提出應(yīng)當嚴懲主張避戰(zhàn)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駕親征。B.寇準舉薦主張避戰(zhàn)的王欽若鎮(zhèn)守天雄軍,并告誡欽若:皇上決定親征,臣子不可辜負圣意。欽若驚懼不敢推辭。C.契丹軍隊屢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虜、順安軍,又攻北平礱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軍迎頭痛擊。D.在戰(zhàn)局有利的情況下,宋朝皇帝為了息戰(zhàn),主動提出議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軍中談判,最終與契丹達成盟約。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每縱游騎剽掠,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斗志。(2)若欲貨財,漢以玉帛賜單于,有故事,宣許之。二、(2021·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鄙显唬骸扒淠軋?zhí)法,朕復何憂!”胄前后犯顏執(zhí)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鄃令裴仁軌私役門夫,上怒,欲斬之。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諫曰:“法者,陛下所與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獨有也。今仁軌坐輕罪而抵極刑,臣恐人無所措手足?!鄙蠍偅馊受壦?,以乾祐為侍御史。上謂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蓋欲思之詳熟故也。而有司須臾之間,三覆已訖。又,古刑人,君為之徹樂減膳。朕庭無常設(shè)之樂,然常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斷獄,唯據(jù)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乎?”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nèi)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唯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嘗與侍臣論獄,魏征曰:“煬帝時嘗有盜發(fā),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訊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斬之。大理丞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內(nèi)五人嘗為盜,余皆平民。竟不敢執(zhí)奏,盡殺之?!鄙显唬骸按素M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犯顏,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諫的執(zhí)著態(tài)度。B.抵極刑,抵刑即處刑,抵極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體示眾的極端刑罰。C.減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災等讓自己感到內(nèi)疚的情況時,常食素或減少肴饌。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大理寺是我國古代掌管刑獄的官署。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戴胄認為法律是國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條例,若皇上敕令與法沖突,應(yīng)以法為準繩,唐太宗聽從了戴胄的意見,并高度評價他的看法。B.裴仁軌因私事使喚門夫,唐太宗要處死他,李乾祐說法律為皇帝與天下共有,不可輕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軌死罪,以乾祐為侍御史。C.唐太宗認為死刑關(guān)乎人命,如果機械執(zhí)行法條難免會出現(xiàn)冤案,于是加強死刑覆奏,讓判決更為審慎,這一舉措使許多人得以活命。D.魏征說,隋煬帝濫殺無辜,張元濟不敢諫諍;唐太宗認為正是因為臣不盡忠,最終導致了隋朝滅亡,因此告誡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訓。13.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2)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三、(2021·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鄙显唬骸叭?。朕為天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wù),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wù),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鄙蠍?,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刎谒宥矣谔疲瞧湫灾凶円?,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C.海內(nèi),即國內(nèi),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D.庶務(wù),指國家的各種政務(wù),后來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guān)的各種急務(wù)。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yīng)該養(yǎng)育百姓,不應(yīng)辛勞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yīng)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quán),以致下諛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能之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太宗的不當行為諫諍,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