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5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講義第7單元第4課時生物的進化新人教版_第1頁
新高考2025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講義第7單元第4課時生物的進化新人教版_第2頁
新高考2025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講義第7單元第4課時生物的進化新人教版_第3頁
新高考2025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講義第7單元第4課時生物的進化新人教版_第4頁
新高考2025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講義第7單元第4課時生物的進化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4課時生物的進化課標要求1.說明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2.概述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jié)果。考點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jù)、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1.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的主要組成(1)共同由來學說指出地球上全部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進化來的。(2)自然選擇學說揭示了生物進化的機制,說明了適應的形成和物種形成的緣由。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jù)(1)地層中陳設的證據(jù)——化石(2)當今生物體上進化的印跡——其他方面的證據(jù)3.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1)適應的概念①生物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適合于完成肯定的功能。②生物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肯定的環(huán)境中生存和繁殖。(2)適應的特性①普遍性:適應是普遍存在的,全部的生物都具有適應環(huán)境的特征。②相對性:適應是針對肯定的環(huán)境條件而言的,是一種短暫的現(xiàn)象。4.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1)拉馬克進化學說①主要觀點:徹底否定了物種不變論,全部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各種生物的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②評價:拉馬克的進化學說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但他對適應形成的說明是膚淺的,未被人們普遍接受。(2)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提示變異在前且是不定向的,環(huán)境變更在后且是定向的。環(huán)境只起選擇作用。(3)達爾文以后進化理論的發(fā)展①發(fā)展緣由:關于遺傳和變異的探討,已經(jīng)從性狀水平深化到基因水平,人們漸漸相識到了遺傳和變異的本質(zhì);關于適應以及物種的形成等問題的探討,已經(jīng)從以生物個體為單位,發(fā)展到以種群為基本單位。②發(fā)展的結(jié)果:形成了以自然選擇為核心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源于必修2P108“思索·探討”:拉馬克觀點說明長頸鹿頸項長的緣由是什么?達爾文觀點說明長頸鹿頸項長的緣由是什么?提示拉馬克觀點:長頸鹿在旱季缺乏青草的時期就會用它的長頸項去吃高處的樹葉,這樣長期“運用”它的頸項,久而久之就更長了(用進廢退),然后遺傳給了下一代(獲得性遺傳)。達爾文觀點: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時期,那些頸部和四肢都較長的個體會有較多的機會吃到高處的樹葉,能夠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而那些頸部和四肢較短的個體則無法得到足夠的食物,不簡潔生存下來,也無法繁殖后代,所以頸部和四肢較短的長頸鹿?jié)u漸被淘汰??枷蛞簧镞M化的證據(jù)1.化石、比較解剖學、胚胎學、分子生物學等在探討生物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化石證據(jù)可作為生物進化的干脆證據(jù)B.鯨的鰭和蝙蝠的翼在外部形態(tài)、功能上不同,說明它們是由不同的祖先演化而來C.人和魚的胚胎發(fā)育經(jīng)驗了有鰓裂及有尾的階段,可以用人和魚有共同祖先來說明D.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在細胞代謝、DNA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答案B2.有許多事實能夠作為支持生物進化學說的證據(jù)。如圖所示,這些生物體在解剖結(jié)構(gòu)上具有明顯的相像之處,對這些相像之處和生物進化的說明,不合理的是()A.這些生物體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這些相像的結(jié)構(gòu)被稱為同源器官C.這些證據(jù)被稱為比較解剖學證據(jù)D.這些相像之處表明變異是定向的答案D考向二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3.下列各項不能體現(xiàn)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的是()A.竹節(jié)蟲的體形像竹枝B.北極熊的體色與冰雪的顏色相像C.森林中的避役體色為綠色D.持續(xù)干旱導致植物大量死亡答案D4.線蟲的npr-1基因編碼一種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該基因突變?yōu)镹PR-1,其編碼的蛋白質(zhì)第215位氨基酸殘基由纈氨酸變?yōu)楸奖彼?,導致線蟲覓食行為由“獨立覓食”變?yōu)椤熬奂捠场?。在食物匱乏時,“聚集覓食”使線蟲活動范圍受限,能量消耗削減,有利于交配,對線蟲生存有利。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食物匱乏誘發(fā)npr-1基因突變,使線蟲覓食行為發(fā)生變更B.npr-1基因發(fā)生的突變可能是由于堿基的增加或缺失引起的C.食物匱乏干脆作用于線蟲覓食行為引起NPR-1基因的頻率提高D.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的結(jié)構(gòu)變更是確定線蟲覓食行為變更的根本緣由答案C解析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不是由食物匱乏引起,A錯誤;npr-1基因發(fā)生突變后,其編碼的蛋白質(zhì)第215位氨基酸殘基由纈氨酸變?yōu)楸奖彼?,只發(fā)生了一個氨基酸種類的變更,可能是由于堿基的替換引起的,B錯誤;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的結(jié)構(gòu)變更是確定線蟲覓食行為變更的干脆緣由,根本緣由是線蟲的npr-1基因發(fā)生突變,D錯誤。考點二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2.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eq\a\vs4\co1(1可遺傳變,異的來源)eq\b\lc\{\rc\(\a\vs4\al\co1(基因重組,\b\lc\\rc\}(\a\vs4\al\co1(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統(tǒng)稱為突變))(2)可遺傳變異供應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的緣由①eq\a\vs4\co1(可遺傳變,異的形成)eq\b\lc\{\rc\(\a\vs4\al\co1(基因突變產(chǎn)生等位基因,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基因型))②可遺傳變異的結(jié)果:只供應了生物進化的原材料,不能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3.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更的影響4.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1)物種的概念: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chǎn)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提示種群≠物種物種是自然狀態(tài)下能夠自由交配并產(chǎn)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個物種可能在不同地點和時間形成不同的種群;種群是同一種生物、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形成的一個群體。種群“小”,不同種群間有地理隔離;物種“大”,不同物種間有生殖隔離;推斷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種,假如來歷不明,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相像,牢靠依據(jù)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離。若存在生殖隔離,則不是同一物種。(2)隔離提示隔離≠生殖隔離隔離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隔離導致物種的形成:①只有地理隔離而沒有形成生殖隔離,可能產(chǎn)生亞種,但沒有產(chǎn)生新物種。②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關鍵,是物種形成的最終階段,是物種間的真正界限。③生殖隔離有三種狀況:不能雜交;雜交后代不活;雜交后代活而不育。(3)新物種的形成過程5.協(xié)同進化6.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內(nèi)容: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2)形成緣由:生物的進化。(3)探討生物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jù):化石。(4)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間的關系7.生物進化理論在發(fā)展8.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1)試驗原理:一般狀況下,肯定濃度的抗生素會殺死細菌,但變異的細菌可能產(chǎn)生耐藥性。在試驗室連續(xù)培育細菌時,假如向培育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藥菌有可能存活下來。(2)方法步驟(3)留意事項:試驗結(jié)束后,應將耐藥菌、培育基、紙片等進行高溫滅菌處理,防止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枷蛞环N群基因組成的變更1.(2024·山東菏澤期末)下列有關種群基因庫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一個種群的基因庫包括這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種群中每個個體都含有種群基因庫的全部基因C.生物的個體總是要死亡的,但是基因庫卻因種群個體的繁殖而代代相傳D.基因突變可以變更基因庫的組成答案B2.褐家鼠種群中的一種突變體對華法林(一種鼠藥)不敏感而具有抗藥性,但其維生素K合成實力下降。某地區(qū)施用華法林后抗藥性個體比例顯著上升,停施后比例下降。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突變是褐家鼠抗藥性產(chǎn)生的根本緣由,能為進化供應原材料B.施用華法林后褐家鼠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變更C.施用華法林后褐家鼠種群數(shù)量及抗性基因頻率均會顯著增加D.停施華法林后抗藥性個體比例下降,說明突變是否有利是相對的答案C解析施用華法林后,由于不抗藥家鼠數(shù)量下降,褐家鼠種群數(shù)量總體下降,抗性基因頻率會顯著增加,C錯誤。考向二生物進化及物種形成3.黃刺尾守宮是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一種蜥蜴,其黃刺顏色明麗,當遇到敵害時尾部還能夠噴射出難聞的黏液,嚇退敵害,這些特征都利于它們很好地適應當?shù)丨h(huán)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黃刺尾守宮能與一般蜥蜴交配且產(chǎn)生后代,說明它和一般蜥蜴屬于同一物種B.黃刺尾守宮獨特的形態(tài)特征是長期不定向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C.黃刺尾守宮種群基因型頻率發(fā)生變更就意味著該種群發(fā)生了進化D.不同蜥蜴種群間基因庫的差異越來越大最終會導致生殖隔離答案D解析黃刺尾守宮能與一般蜥蜴交配且產(chǎn)生后代,后代不肯定可育,故不肯定屬于同一物種,A錯誤;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變更并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黃刺尾守宮獨特的形態(tài)特征是長期定向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B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C錯誤。歸納總結(jié)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的比較比較內(nèi)容物種形成生物進化標記出現(xiàn)生殖隔離基因頻率變更變更后生物與原生物關系屬于不同物種可能屬于同一物種二者關系①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這種變更可大可小,不肯定會突破物種的界限,即生物進化不肯定導致新物種的形成,進化是量變,物種形成是質(zhì)變;②新物種的形成是長期進化的結(jié)果4.基因流是指生物個體從其發(fā)生地分散出去而導致不同種群之間基因溝通的過程,可發(fā)生在同種或不同種的生物種群之間。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鄰近的種群間基因頻率有較大差異,也可能存在基因溝通B.不同物種間的基因流可以極大地豐富自然界生物多樣化的程度C.基因流發(fā)生的時間和發(fā)生的強度不會影響物種形成的概率D.種群之間的基因流被地理隔離阻斷后產(chǎn)生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一種途徑答案C歸納總結(jié)物種形成的三大模式考向三協(xié)同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形成5.(2024·濟南高三月考)1973年,有位進化生物學家針對物種進化提出了紅皇后假說:一個物種的任何進化可能構(gòu)成對其他相關物種的競爭壓力,物種之間的關系構(gòu)成了驅(qū)動進化的動力。所以,物種之間的進化保持著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下列關于對紅皇后假說的理解正確的是()A.即使無機環(huán)境沒有變更,生物也會進化B.協(xié)同進化就是指生物之間的相互影響C.各物種之間的協(xié)同進化與環(huán)境無關D.一個生物的進化會促使其他各種生物發(fā)生進化答案A解析協(xié)同進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物種之間的協(xié)同進化與環(huán)境有關,B、C錯誤;若該種群的進化未變更與其他種群的關系,也沒有構(gòu)成對其他相關物種的競爭壓力,可能不會促使其他種群發(fā)生進化,D錯誤。6.昆蟲取食或機械性損傷都會引起煙草植株釋放大量煙堿,煙堿對昆蟲具有廣譜性的毒性??茖W家發(fā)覺,以煙草葉片為食的煙草天蛾幼蟲在用含有高濃度煙堿的食物飼喂后,仍舊能夠生存,只是生長速率降低。煙草天蛾幼蟲可以利用其從食物中攝取的煙堿反抗寄生生物(如絨繭蜂幼蟲)來愛護自己。經(jīng)X射線誘變后選擇煙堿敏感型煙草天蛾幼蟲有助于探討煙草天蛾對煙堿適應性的分子機制。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煙草天蛾對煙堿的適應性是長期協(xié)同進化的結(jié)果B.煙草葉片的煙堿可以變更絨繭蜂種群的基因頻率C.煙堿敏感型煙草天蛾的出現(xiàn)可增加生物的多樣性D.可以通過X射線定向誘導煙草天蛾發(fā)生煙堿敏感型突變答案D解析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X射線不能定向誘導煙草天蛾發(fā)生煙堿敏感型突變,D錯誤??键c三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的計算題型一依據(jù)定義計算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eq\a\vs4\al\co1(某基因,頻率)=eq\f(某基因總數(shù),某基因和其等位基因的總數(shù))×100%(1)若在常染色體上,某基因頻率的求法為eq\f(某基因總數(shù),種群個體數(shù)×2)×100%。(2)若在X染色體上,某基因頻率的求法為eq\f(某基因總數(shù),2×女性個體數(shù)+男性個體數(shù))×100%。題型突破1.(2024·山東德州模擬)某小鼠群體中,A+、A和a互為等位基因,該種群基因型及個體數(shù)如下表:基因型A+A+A+AA+aAAAaaa個體數(shù)100200300100200100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的基因頻率是35%B.A+、A、a是基因突變的結(jié)果C.A+和A的根本區(qū)分是堿基序列不同D.該小鼠群體全部的A+、A、a基因,構(gòu)成小鼠的基因庫答案D解析由題表信個,其中A+基因共有100×2+200+300=700(個),所以A+的基因頻率為700÷2000×100%=35%,A正確;A+、A和a互為等位基因,是基因突變的結(jié)果,B正確;等位基因的根本區(qū)分是堿基的排列依次不同,C正確;小鼠種群全部個體的全部基因才能構(gòu)成小鼠的基因庫,D錯誤。2.某生物愛好小組抽樣調(diào)查的200人中,各種基因型和人數(shù)狀況如下表所示,則這200人中,Xb的基因頻率為()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人數(shù)781487030A.85%B.30%C.20%D.15%答案C解析XB與Xb的總數(shù)量為78×2+14×2+8×2+70+30=300,Xb的數(shù)量是14+8×2+30=60,故Xb的基因頻率為eq\f(60,300)×100%=20%。3.某種昆蟲的翅色是由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確定的,A確定綠色,a確定褐色。現(xiàn)從自然界中隨機捕獲若干個該昆蟲個體組成一個新的種群,在剛組成的這個新種群中,設A、a的基因頻率分別為x、y,AA、Aa、aa基因型頻率分別為D、E、F。則下列關系中肯定正確的是()A.x=D B.y2=FC.x=E+D D.2y=2F+E答案D解析在剛組成的這個新種群中,是由隨機捕獲若干個該昆蟲個體組成的,不肯定遵循遺傳平衡定律,因此y2不肯定與aa的基因型頻率F相等;該種群的A基因的頻率x=AA的基因型頻率+1/2Aa的基因型頻率=D+1/2E,a基因的頻率y=aa的基因型頻率+1/2Aa的基因型頻率=F+1/2E,即2y=2F+E。綜上分析,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題型二利用遺傳平衡公式計算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1.前提條件種群特別大;全部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沒有遷入和遷出;沒有自然選擇;沒有基因突變。2.計算公式(1)當?shù)任换蛑挥袃蓚€(A、a)時,設p表示A的基因頻率,q表示a的基因頻率,則:AA的基因型頻率=p2,Aa的基因型頻率=2pq,aa的基因型頻率=q2。(2)逆推計算:已知隱性純合子的概率,求種群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eq\a\vs4\al\co1(若aa=,x%)→eq\b\lc\{\rc\(\a\vs4\al\co1(a=\r(x%),A=1-\r(x%)))→eq\b\lc\{\rc\(\a\vs4\al\co1(AA=1-\r(x%)2,Aa=2\r(x%)·,1-\r(x%)))易錯提示遺傳平衡時X染色體上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關系(以紅綠色盲為例)(1)紅綠色盲基因(Xb)的基因頻率在男性和女性中相同,但發(fā)病率不同。(2)人群中男性的紅綠色盲發(fā)病率即為該群體Xb的基因頻率。(3)若紅綠色盲基因Xb的基因頻率為10%,則男性中eq\b\lc\{\rc\(\a\vs4\al\co1(XBY=90%,XbY=10%))女性中eq\b\lc\{\rc\(\a\vs4\al\co1(XBXB=90%×90%=81%,XBXb=2×90%×10%=18%,XbXb=10%×10%=1%))說明:若男性和女性數(shù)量相等,則女性攜帶者XBXb在女性中的比例和人群中的比例分別為18%和9%。題型突破4.經(jīng)調(diào)查在某一種群內(nèi)AA的基因型頻率為40%,Aa的基因型頻率為60%,aa的基因型(致死基因型)頻率為0,那么隨機交配繁殖一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A的基因型頻率占49/91B.Aa的基因型頻率占42/100C.自然選擇過程干脆作用于個體的基因型D.該種群未發(fā)生進化答案A解析該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40%+60%×1/2=70%,a的基因頻率為1-70%=30%,依據(jù)遺傳平衡定律,其隨機交配繁殖一代后,AA的基因型頻率=70%×70%=49%,Aa的基因型頻率=2×70%×30%=42%,aa的基因型頻率=30%×30%=9%,其中aa為致死基因型,因此AA的基因型頻率占49/91,Aa的基因型頻率占42/91;自然選擇過程干脆作用于個體的表型;隨機交配繁殖一代后,A的基因頻率為10/13,a的基因頻率為3/13,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變更,說明該種群發(fā)生了進化。5.果蠅的卷翅和直翅受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A、a限制。某探討小組以基因型為Aa的果蠅為探討對象,探討隨機交配狀況下子代A基因頻率的變更,得到如下圖所示的結(jié)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基因型為a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不能受精B.基因型為a的雄配子和雌配子不能受精C.基因型為aa的受精卵不能發(fā)育或胚胎致死D.基因型為aa的受精卵只有50%能正常發(fā)育答案C解析若基因型為a的雄配子或雌配子不能受精,親本基因型為Aa,隨機交配后,則F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1∶1,F(xiàn)1A的基因頻率應為1/2+1/4=75%,A錯誤;若基因型為a的雄配子和雌配子不能受精,種群中只有基因型為AA的個體,沒有基因型為Aa和aa的個體,B錯誤;若基因型為aa的受精卵不能發(fā)育或胚胎致死,親本基因型為Aa,隨機交配后,F(xiàn)n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n∶2,F(xiàn)1A的基因頻率為1/3+1/3≈66.7%,F(xiàn)2A的基因頻率為1/2+1/4=75%;F3A的基因頻率為3/5+1/5=80%,F(xiàn)4A的基因頻率為4/6+1/6≈83%,C正確;若基因型為aa的受精卵只有50%能正常發(fā)育,親本基因型為Aa,隨機交配后,F(xiàn)1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2∶4∶1,F(xiàn)1A的基因頻率=2/7+1/2×4/7≈57.1%,D錯誤。6.某與外界隔離的島嶼上,經(jīng)調(diào)查該地區(qū)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a,紅綠色盲的致病基因頻率為b,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c。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正常個體中白化病基因攜帶者所占的概率為eq\f(2a,1+a)B.男性個體中患紅綠色盲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bC.不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女性個體占全部個體的eq\f(1-c2,2)D.女性個體中同時患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占bc答案D解析依據(jù)題意可知,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a,正?;虻念l率為1-a,則顯性純合子的基因型頻率為(1-a)2,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為2×a×(1-a),則正常個體中白化病攜帶者所占的概率為eq\f(2a,1+a),A項正確;假設紅綠色盲基因用H、h表示,則男性的基因型有XHY、XhY,而紅綠色盲的致病基因頻率為b,因此男性個體中患紅綠色盲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b,B項正確;抗維生素D佝僂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致病基因頻率為c,則正?;蝾l率為1-c,因此不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女性個體占全部個體的eq\f(1-c2,2),C項正確;女性個體中同時患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占b2(2c-c2),D項錯誤。題型三自交與自由交配中基因頻率的計算1.自交雜合子自交,基因型頻率發(fā)生變更,純合子比例漸漸增大,雜合子比例漸漸下降,但基因頻率不變。2.自由交配在無突變、各種基因型的個體生活力相同時,處于遺傳平衡的種群自由交配遵循遺傳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間種群的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都保持不變。題型突破7.某隨機受粉植物,其高莖(H)與矮莖(h)、綠莖(G)與紫莖(g)分別受一對等位基因限制,現(xiàn)對一個處于遺傳平衡中的該植物種群進行調(diào)查,獲得的結(jié)果如下表:表型高綠莖高紫莖矮綠莖矮紫莖比例63%21%12%4%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該種群內(nèi)基因h和基因g的頻率分別為0.4、0.5B.在該種群內(nèi)基因組成為Gg的個體所占比例為50%C.H、h和G、g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D.接著隨機受粉,該種群內(nèi)矮紫莖個體所占比例不變答案C重溫高考真題演練1.(2024·河北,6)雄性縫蠅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蠅供應食物;②用絲縷簡潔纏繞食物后送給雌蠅;③把食物裹成絲球送給雌蠅;④僅送一個空絲球給雌蠅。以上四種方式都能求偶勝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求偶時供應食物給雌蠅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種適應性行為B.④是一種儀式化行為,對縫蠅繁殖失去進化意義C.③是雌蠅對雄蠅長期選擇的結(jié)果D.④可能由③進化而來答案B解析求偶時供應食物給雌蠅,一方面為了獲得交配機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雌性獲得更多養(yǎng)分物質(zhì)繁殖后代,這是一種長期形成的適應性行為,A正確;依據(jù)題意,四種方式都能求偶勝利,④雖然是一種儀式化行為,但對縫蠅繁殖也具有進化意義,B錯誤;④僅送一個空絲球給雌蠅,不須要食物也能求偶勝利,④與③在外觀上具有相像性,可推想④可能由③進化而來,D正確。2.(2024·廣東,8)兔的脂肪白色(F)對淡黃色(f)為顯性,由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限制。某兔群由500只純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黃色脂肪兔組成,F(xiàn)、f的基因頻率分別是()A.15%、85% B.25%、75%C.35%、65% D.45%、55%答案B解析由題意可知,該兔種群由500只純合白色脂肪兔(FF)和1500只淡黃色脂肪兔(ff)組成,故F的基因頻率=F/(F+f)×100%=(500×2)/(2000×2)×100%=25%,f的基因頻率=1-25%=75%,B正確。3.(2024·天津,6)囊鼠的體毛深色(D)對淺色(d)為顯性,若毛色與環(huán)境差異大則易被天敵捕食。調(diào)查不同區(qū)域囊鼠深色表型頻率,檢測并計算基因頻率,結(jié)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深色囊鼠與淺色囊鼠在不同區(qū)域的分布現(xiàn)狀受自然選擇影響B(tài).與淺色巖P區(qū)相比,深色熔巖床區(qū)囊鼠的雜合子頻率低C.淺色巖Q區(qū)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為DD、DdD.與淺色巖Q區(qū)相比,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隱性純合子頻率高答案B解析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變更,導致生物朝著肯定的方向不斷進化,深色囊鼠與淺色囊鼠在不同區(qū)域的分布現(xiàn)狀受自然選擇的影響,A項正確;在淺色巖P區(qū),D基因的頻率為0.1,則d基因的頻率為0.9,深色表型頻率為0.18,則淺色表型頻率為0.82,設雜合子頻率為x,那么eq\f(1,2)x+0.82=0.9,可算出x=0.16,同理,在深色熔巖床區(qū),D基因的頻率為0.7,則d基因的頻率為0.3,深色表型頻率為0.95,則淺色表型頻率為0.05,可算出雜合子頻率為0.5,B項錯誤;已知淺色巖Q區(qū)D基因的頻率為0.3,若該區(qū)深色囊鼠的基因型均為Dd,則D基因的頻率為0.25,不足0.3,故淺色巖Q區(qū)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為DD、Dd,C項正確;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隱性純合子頻率為0.82,淺色巖Q區(qū)囊鼠的隱性純合子頻率為1-0.50=0.50,即與淺色巖Q區(qū)相比,淺色巖P區(qū)囊鼠的隱性純合子頻率高,D項正確。4.(2024·湖南,8)金魚系野生鯽魚經(jīng)長期人工選育而成,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才智的結(jié)晶?,F(xiàn)有形態(tài)多樣、品種繁多的金魚品系。自然狀態(tài)下,金魚能與野生鯽魚雜交產(chǎn)生可育后代。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金魚與野生鯽魚屬于同一物種B.人工選擇使鯽魚發(fā)生變異,產(chǎn)生多種形態(tài)C.鯽魚進化成金魚的過程中,有基因頻率的變更D.人類的喜好影響了金魚的進化方向答案B解析由題干中信息“自然狀態(tài)下,金魚能與野生鯽魚雜交產(chǎn)生可育后代”可知,金魚與野生鯽魚屬于同一物種,A正確;人工選擇可以積累人類喜好的變異,淘汰人類不喜好的變異,只對金魚的變異類型起選擇作用,不能使金魚發(fā)生變異,B錯誤;種群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因此,鯽魚進化成金魚的過程中,存在基因頻率的變更,C正確;人類的喜好可以通過人工選擇來實現(xiàn),使人類喜好的性狀得以保留,因此,人工選擇可以確定金魚的進化方向,D正確。5.(2024·廣東,10)孔雀魚雄魚的魚身具有明麗的斑點,斑點數(shù)量多的雄魚有更多機會繁殖后代,但也簡潔受到天敵的捕食。關于種群中雄魚的平均斑點數(shù)量,下列推想錯誤的是()A.缺少天敵,斑點數(shù)量可能會增多B.引入天敵,斑點數(shù)量可能會削減C.天敵存在與推翻定斑點數(shù)量相關基因的變異方向D.自然環(huán)境中,斑點數(shù)量增減對雄魚既有利也有弊答案C解析缺少天敵的環(huán)境中,孔雀魚的斑點數(shù)量漸漸增多,緣由是孔雀魚群體中斑點數(shù)多的雄性個體體色明麗易吸引雌性個體,從而獲得更多的交配機會,導致群體中該類型個體的數(shù)量增多,A正確;引入天敵的環(huán)境中,斑點數(shù)量多的雄魚簡潔受到天敵的捕食,數(shù)量削減,而斑點數(shù)量少的雄魚獲得更多交配機會,導致群體中斑點數(shù)量可能會削減,B正確;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故天敵存在與否不能確定斑點數(shù)量相關基因的變異方向,C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斑點數(shù)量多的雄魚有更多機會繁殖后代,但也簡潔受到天敵的捕食”,則斑點少的雄魚繁殖后代的機會少,但不易被天敵捕食,可知自然環(huán)境中,斑點數(shù)量增減對雄魚既有利也有弊,D正確。一、易錯辨析1.通過化石可以了解已經(jīng)絕滅的生物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特點,推想其行為特點(√)2.人和魚的胚胎發(fā)育經(jīng)驗了有鰓裂及有尾的階段,這個證據(jù)支持了達爾文的共同由來學說(√)3.不同生物之間的DNA序列都有肯定的差異性,說明生物不是由共同祖先進化來的(×)4.拉馬克認為生物的適應性特征的形成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結(jié)果(√)5.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正確地說明了生物的多樣性、適應性以及遺傳和變異的本質(zhì)(×)6.抗生素的濫用會使細菌產(chǎn)生抗藥性的緣由是抗生素誘發(fā)細菌產(chǎn)生基因突變,使細菌中出現(xiàn)抗藥性強的個體(×)7.在環(huán)境條件保持穩(wěn)定的前提條件下,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變更(×)8.全部變異都不能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但都能供應進化的原材料(×)9.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變更(×)10.不同種群間的個體不能進行基因溝通,說明種群間存在生殖隔離(×)二、填空默寫1.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2.(必修2P11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可遺傳的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突變的有害或有利不是肯定的,取決于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突變和重組是隨機、不定向的,只為進化供應了原材料,不能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3.自然選擇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4.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變更。5.(必修2P116)物種的概念: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chǎn)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6.新物種的形成途徑(1)漸變:長期的地理隔離→阻斷基因溝通→不同的突變、基因重組和選擇→基因頻率向不同方向變更→種群基因庫出現(xiàn)差異→差異加大→生殖隔離→新物種形成。(2)有時不須要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形成。7.物種形成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8.新物種形成的標記:生殖隔離的形成。9.(必修2P121~122)地球上最早出現(xiàn)的生物是異養(yǎng)厭氧(填新陳代謝類型)的單細胞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通過有性生殖,實現(xiàn)了基因重組,這就增加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生物進化的速度明顯加快。10.(必修2P121)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協(xié)同進化。11.(必修2P121)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內(nèi)容: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課時精練一、選擇題1.2024年北京冬奧會祥瑞物“冰墩墩”,大熊貓是其設計原型。大熊貓最初是食肉動物,經(jīng)過進化,其99%的食物都來源于竹子?,F(xiàn)在一個較大的熊貓種群中雌雄數(shù)量相等,且雌雄之間可以自由交配,若該種群中B的基因頻率為60%,b的基因頻率為40%,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大熊貓種群中全部B和b的總和構(gòu)成其基因庫B.大熊貓由以肉為食進化為以竹子為食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變更C.若該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顯性個體中出現(xiàn)雜合雌熊貓概率為57.1%D.若該對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XbXb、XbY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6%、40%答案B解析基因庫是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A錯誤;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變更,B正確;若該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顯性個體中出現(xiàn)雜合雌熊貓概率約為1/2×48%/(36%+48%)≈28.6%,C錯誤;若該對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雌性個體中XbXb的基因型頻率為Xb基因頻率的平方,因雌雄比例為1∶1,則XbXb基因型頻率為1/2×40%×40%=8%,同理雄性個體XbY的基因型頻率為1/2×40%=20%,D錯誤。2.某昆蟲成蟲體色深色對淺色為顯性,該性狀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A/a限制。某地新遷入的種群中共2000個個體,其中AA個體占25%,Aa個體占70%,種群中個體隨機交配,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存活率相等。若沒有突變、遷入和遷出等狀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種群中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60%B.子一代種群的基因頻率和親代相同C.子一代中Aa的個體數(shù)量約為960個D.子一代中淺色成蟲所占比例為16%答案C解析AA占25%,Aa占70%,可求得aa占5%,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25%+70%×1/2=60%,A正確;在沒有突變、遷入和遷出,各種基因型個體存活率相等等條件下,基因頻率不會發(fā)生變更,B正確;種群個體隨機交配,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60%,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40%,子一代Aa基因型頻率=2×60%×40%=48%,但子一代數(shù)量不肯定還是2000,故數(shù)量無確。3.金魚的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A、a)限制,其中a基因純合時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為純合子)?,F(xiàn)取一對金魚雜交,F(xiàn)1金魚共67只,其中雄性金魚21只,則F1金魚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個體中,a基因的頻率為()A.eq\f(1,8)B.eq\f(1,6)C.eq\f(1,11)D.eq\f(1,14)答案C解析由題意知,一對金魚雜交,F(xiàn)1金魚共67只,其中雄性金魚21只,雌性個體∶雄性個體≈2∶1,說明金魚的這一對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親本的基因型為XAXa、XAY。F1中,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XAXa、XAXA,產(chǎn)生卵細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Xa=3∶1,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XAY,產(chǎn)生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Y=1∶1,因此F1金魚自由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XAXA∶XAXa∶XAY∶XaY=3∶1∶3∶1,其中XaY胚胎致死,所以成活個體中XAXA∶XAXa∶XAY=3∶1∶3;Xa的基因頻率=1÷(3×2+1×2+3)=eq\f(1,11)。4.某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1%,色盲在男性中的發(fā)病率為7%?,F(xiàn)有一對表現(xiàn)正常的夫婦,妻子為該常染色體遺傳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攜帶者。那么,他們所生小孩同時患上述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A.eq\f(1,88)B.eq\f(1,22)C.eq\f(7,2200)D.eq\f(3,800)答案A解析設該常染色體遺傳病基因用A、a來表示,色盲基因用B、b來表示,則妻子的基因型為AaXBXb,丈夫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由題意分析可知,aa=1%,則a=1/10,A=9/10,AA=81/100,Aa=18/100,Aa在正常個體中的比例為18/99=2/11,因此丈夫的基因型為AaXBY的概率是2/11,所以他們所生小孩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為2/11×1/4×1/4=1/88。5.中華繭蜂沒有Y染色體,只有X染色體,其X染色體有三種不同的類型:Xr、Xs、Xt。人工培育的小繭蜂雌、雄個體都為二倍體,其中性染色體純合型(如XrXr等)的受精卵發(fā)育為雄性個體,性染色體雜合型(如XnXs等)的受精卵發(fā)育為雌性個體。若中華繭蜂足夠大的種群(性染色體Xr、Xs、Xt的頻率相同)隨機交配,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人工培育的小繭蜂的性別與生殖細胞內(nèi)性染色體的數(shù)目有關B.依據(jù)X染色體的不同,雌性個體的性染色體組成有2種類型C.該種群隨機交配后,理論上中華繭蜂的雌雄比例為2∶1D.該種群中全部個體的X染色體上的全部基因是一個基因庫答案C解析人工培育的小繭蜂的性別與生殖細胞內(nèi)性染色體的數(shù)目無關,與性染色體組合是否純合有關,A錯誤;性染色體雜合型的受精卵發(fā)育為雌性個體,依據(jù)X染色體的不同,雌性個體的性染色體組成有3種類型:XrXs、XrXt和XsXt,B錯誤;中華繭蜂足夠大的種群意味著符合遺傳平衡定律,且其中性染色體Xr、Xs、Xt的頻率相同,即各自的頻率均為1/3,則隨機交配的狀況下,雄性個體(XrXr、XsXs、XtXt)的比例為1/3×1/3+1/3×1/3+1/3×1/3=1/3;則雌性個體(XrXs、XrXt、XsXt)的比例為1-1/3=2/3,明顯理論上中華繭蜂的雌雄比例為2∶1,C正確;種群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全部染色體上的基因),D錯誤。6.選擇系數(shù)是表征某基因型在特定環(huán)境中不利于生存程度的指標,即某基因型的個體在某環(huán)境中適應性越差,選擇系數(shù)越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同一基因型的個體在不同環(huán)境中選擇系數(shù)不同B.若某基因型的選擇系數(shù)不變,相關基因頻率不變C.某基因型的選擇系數(shù)越大,相關基因頻率變更越慢D.隨新冠疫苗的推廣運用,新冠病毒的選擇系數(shù)降低答案A解析不同環(huán)境對生物的選擇作用不同,同一基因型的個體在不同環(huán)境中適應性不同,則選擇系數(shù)不同,A正確;若某基因型的選擇系數(shù)不變,只能說明其在該環(huán)境中的適應性不變,不能說明相關基因頻率不變,B錯誤;某基因型的選擇系數(shù)越大,說明越簡潔被該環(huán)境淘汰,相關基因頻率變更越快,C錯誤;隨新冠疫苗的推廣運用,新冠病毒在環(huán)境中適應性變差,選擇系數(shù)增大,D錯誤。7.斑馬的染色體數(shù)為22對,驢的染色體數(shù)為31對,斑馬和驢的雜交后代兼具斑馬和驢的特征,俗稱“斑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斑驢體內(nèi)沒有可以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B.斑驢的出現(xiàn)說明斑馬和驢不存在生殖隔離C.斑驢不行育是由于種群數(shù)量少D.斑驢的出現(xiàn)說明不經(jīng)過地理隔離也能形成新物種答案A8.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自然選擇導致的生殖隔離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B.協(xié)同進化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C.某種群中AA個體的比例上升,則A的基因頻率會相應增加D.在自然選擇過程中,黑色樺尺蛾與灰色樺尺蛾之間表現(xiàn)為協(xié)同進化答案B解析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變更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A錯誤;某種群中AA個體的比例上升,但A的基因頻率不肯定會增加,如Aa連續(xù)自交n代,在沒有自然選擇的狀況下,AA基因型頻率增加,但A基因頻率不變,C錯誤;黑色樺尺蛾與灰色樺尺蛾為同一個物種,不屬于協(xié)同進化,D錯誤。9.人們在1.5億年前的沉積物中發(fā)覺了已滅亡的劍尾動物化石,對每個個體背甲的長/寬比都進行了測量,這一長/寬比用S表示。在圖中,p曲線表示1.5億年前時該動物S值的分布。在1億年前的沉積物中,在三個不同地點發(fā)覺了三個不同劍尾動物的群體,圖中a、b、c分別表示3種動物群體中S值的分布狀況,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群體c變異類型最多,最有可能出現(xiàn)新物種B.群體a的環(huán)境最可能保持不變,理由是群體性狀與1.5億年前的群體p最相像C.S值的變更實質(zhì)反映了基因頻率的變更D.據(jù)圖可以推斷a、b、c屬于不同的物種答案D10.脊椎動物的前肢各不相同,如馬的前肢、鷹的翅膀和蝙蝠的翼。由于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產(chǎn)生了形態(tài)上的差異,但它們卻有著相像的骨骼排列。為了探究它們的親緣關系,科學家探討了它們的某種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組成和排列依次。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B.它們不行能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C.親緣關系遠的脊椎動物組成該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種類和排列依次完全不同D.多樣的環(huán)境會促使生物朝不同方向進化,但同區(qū)域內(nèi)的馬、鷹和蝙蝠會發(fā)生協(xié)同進化答案D11.某探討小組為探討自然選擇的作用,進行了如下試驗:將直毛長翅果蠅(AABB)與分叉毛殘翅果蠅(aabb)雜交,A、a與B、b基因是自由組合的,雜交后代作為第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個體間自由交配。裝有食物的培育瓶懸掛在箱蓋上,使殘翅個體難以進入。連續(xù)培育7代,檢測每一代a、b的基因頻率,結(jié)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第2代成年果蠅的性狀分別比為9∶3∶3∶1B.種群數(shù)量越大,a基因頻率的波動幅度會越小C.連續(xù)培育7代的過程中,該果蠅種群沒有發(fā)生進化D.培育至某一代中無殘翅個體時,b基因頻率為0答案B解析已知A、a和B、b基因是自由組合的,那么這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遵循分別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親本雜交的子一代表型均為直毛長翅,子二代性狀分別比為9∶3∶3∶1。題中說雜交后代作為第0代,那么應是第1代性狀分別比為9∶3∶3∶1,且殘翅個體會被淘汰,所占比例會下降,其次代也不滿意9∶3∶3∶1的性狀分別比,A錯誤;由題意可知,只會將殘翅個體淘汰,對A、a基因無影響,該等位基因比例始終為1∶1,種群數(shù)量越大,得到的結(jié)果與理論比例越接近,基因頻率的波動幅度越小,B正確;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基因頻率的變更,連續(xù)培育7代的過程中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變更,故發(fā)生了進化,C錯誤;培育至某一代中無殘翅個體時,仍有可能存在基因型為Bb的個體,b基因頻率不為0,D錯誤。12.東非維多利亞湖中生活著500多種麗魚,這些麗魚全都是在過去十幾萬年的時間中由一個單獨的原始物種進化形成。探討表明,維多利亞湖水域廣袤,湖中不存在任何地理障礙,不同種類的麗魚可以自由交配,在同一水域中的數(shù)百種麗魚快速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可能是性選擇——不同體表顏色的雄魚選擇具有特別顏色的雌魚交配,以致形成了不同群體獨特的攝食習性和奇妙的頜部結(jié)構(gòu)及色調(diào)明麗和花紋獨特的體表,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維多利亞湖中大量麗魚新物種的形成說明隔離不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B.性選擇導致麗魚頜部結(jié)構(gòu)和體表特征發(fā)生了不定向的變異C.維多利亞湖中的麗魚種群不斷發(fā)生著進化D.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能科學地說明麗魚新物種快速形成的現(xiàn)象答案C解析維多利亞湖中不同麗魚屬于不同的物種,它們之間肯定存在生殖隔離,因此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A錯誤;變異是不定向的,性選擇確定了麗魚頜部結(jié)構(gòu)和體表特征形成的方向,B錯誤。二、非選擇題13.大麗王蝴蝶的翅色有黃翅黑斑和橙黃翅黑斑兩種。探討得知,黃翅黑斑(A)對橙黃翅黑斑(a)為顯性,親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3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6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10%。若它們的種群特別大,全部的雌雄個體間都能自由交配并產(chǎn)生后代。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親代自由交配產(chǎn)生的子代的各基因型頻率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頻率維持在這一志向狀態(tài)下,除題中給出的特點外,還應具備哪些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