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43∕T 928.2-2014 地理標志產品 玲瓏茶 第2部分:生產技術 _第1頁
(高清版)DB43∕T 928.2-2014 地理標志產品 玲瓏茶 第2部分:生產技術 _第2頁
(高清版)DB43∕T 928.2-2014 地理標志產品 玲瓏茶 第2部分:生產技術 _第3頁
(高清版)DB43∕T 928.2-2014 地理標志產品 玲瓏茶 第2部分:生產技術 _第4頁
(高清版)DB43∕T 928.2-2014 地理標志產品 玲瓏茶 第2部分:生產技術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4-10-11發(fā)布2014-12-30實施I前言 Ⅱ 1 1 1 2 3 37采摘 68茶葉加工 6 8 8附錄A(資料性附錄)生產管理檔案記錄 9參考文獻 Ⅱ本部分按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DB43/T928《地理標志產品玲瓏茶》分為以下部分:——第1部分:產品質量;本部分為DB43/T928.2的第2部分。本標準起草人:黃赫鷹、黃濤、朱桅帆、彭小平、鄧1地理標志產品玲瓏茶第2部分:生產技術1范圍本部分規(guī)定了地理標志產品玲瓏茶生產技術的自然條件、茶園建設、茶樹種植、茶園管理、采摘、本部分適用于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j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種植。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農藥安全使用標準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11767茶樹種子和苗木NY/T5018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guī)程NY5020無公害食品茶葉產地環(huán)境條件NY/T5197有機茶生產技術規(guī)程NY/T5198有機茶加工技術規(guī)程3.1.1主要產地地理坐標介于東經(jīng)113°37'~114°14'、北緯25°44'~26°13'之間。3.1.2主要產地平均海拔高度宜為500m以上。3.2氣候條件3.2.1主要產地的年均降雨量為1670mm,年均氣溫15.4℃,無霜期240天,年均日照1372h(小3.2.2其他氣候環(huán)境要求應符合NY/T5020的相關規(guī)定。3.3土壤條件3.3.1主要產地的土壤成土母質分為花崗巖風化物,板頁巖風化物、石灰?guī)r風化物,砂巖風化物和近3.3.2土壤多為弱酸性,土壤pH為5.1~6.5,土層厚度≥30cm,有機質含量≥2.0%,全磷含量24茶園建設4.1茶園選址4.1.1茶園應選擇在海拔高度500m~1500m的山地或平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應遠離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續(xù)4.1.2主要產地的土壤成土母質分為花崗巖風化物,板頁巖風化物、石灰?guī)r風化物,砂巖風化物和近4.1.3土壤多為弱酸性,土壤pH為5.1~6.5,土層厚度≥30cm,有機質含量≥2.0%,全磷含量4.1.4宜選擇集中連片、適應機械化作業(yè)的區(qū)域。4.1.5對土壤坡度在25°以上、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域不宜種茶。4.1.6其他條件應符合NY5020的相關規(guī)定4.2道路布局4.2.1茶園集中連片面積達20310m2(30畝)以上的,應根據(jù)茶園地形和地貌等條件,設置包括主干道和作業(yè)道的道路系統(tǒng);20310m2(30畝)以下的宜設置作業(yè)道。4.2.2主干道路面寬度宜為3m~5m,作業(yè)道路面寬度宜為0.8m~1.5m。4.3水利布局4.3.1排水溝4.3.1.1山地茶園上部宜設置截洪溝,下部宜設置排水溝;深度宜大于0.5m,寬度宜大于0.8m。4.3.1.2茶園內每相距40m~50m宜設橫水溝,深度宜大于0.3m,寬度宜大于0.4m。4.3.1.3茶園道路兩旁應設置縱水溝,深度宜大于0.3m,寬度宜大于0.4m。4.3.2蓄水池每3385m2(5畝)~6770m2(10畝)的茶園宜設置一個容量為20m?~30m3的蓄水池,并與茶園4.4防護林4.4.2集中連片的低海拔茶園可適當種植遮蔭樹,遮光率宜控制在20%-30%。4.5生態(tài)環(huán)境4.5.1茶園四周或園內不適宜種茶的空地應植樹造林;主要道路、溝渠兩邊宜種植行道樹,梯壁坎邊4.5.2對缺叢斷行嚴重、覆蓋度低于50%的茶園,應通過補植缺株、合理剪、采、養(yǎng)等措施提高茶園35.1.315°以上的坡地應修筑水平梯田,每級梯面種植一行茶樹的,其梯面寬度宜為1.5m,每一行,梯面寬度宜增加1.5m。單行種植行距1.2m,叢距0.33m,每穴2株~3株。大行距1.5m,小行距0.3m~0.4m,叢距0.33m,每穴2株。茶苗移栽時間為當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初。5.4.2大葉種茶苗高為25cm,直徑為0.25cm,5.4.3其他種苗質量應符合GB11767中規(guī)定的1、2級標準要求。4DB43/T928.2—2014補苗應在當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初進行。6.3.5追肥可結合茶樹生育規(guī)律每年施用2次。追肥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5月上旬或7月中、下6.3.6追肥在茶季開采前15天~20天開溝(穴)深10cm~12cm施入。追肥施用量為每畝1~2齡生幼齡茶樹年施用氮肥10kg~12kg;2~3齡生年施用氮肥15kg~20kg;3~4齡生年施用氮肥25kg~30kg;投產茶園按上年鮮葉采收量定肥,每100kg鮮葉施用氮肥4kg~5kg。追肥施入后應及時蓋56.4.1.1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以生物防冶和農業(yè)防冶為主的方式進行。6.4.1.2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保持茶園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將有害生物數(shù)量控制在經(jīng)濟6.4.2.1主要病害有茶炭疽病、茶云紋葉枯病、茶餅病、茶白星病等。6.4.2.2主要蟲害有假眼小綠葉蟬、茶毛蟲、茶蚜、茶尺蠖、黑刺粉虱、茶麗紋象甲、茶卷心蛾等。6.4.3防治方式6.4.3.1防治方式可分為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a)選用對當?shù)刂饕∠x抗性較強的品種;b)分批、多次、及時采摘,抑制茶白星病、假眼小綠葉蟬、茶蚜、茶橙癭螨等危害芽葉的病蟲;c)合理修剪、臺刈,減輕毒蛾類、蓑蛾類、d)秋末宜結合施基肥進行茶園深耕,減少在土壤中越冬害蟲的基數(shù);e)茶樹根際的落葉及表土宜清理至行間深埋,以減少病蟲數(shù)量。6.4.3.3物理防治與人工防治宜按下列方式進行:a)采用人工捕殺,減輕茶毛蟲、茶尺蠖、蓑蛾類、茶麗紋象甲等害蟲危害;b)利用害蟲的趨性,進行燈光誘殺、色板誘殺或異性誘殺;c)人工剪除茶枝鐮蛾、紅頸天牛等蛀梗性害蟲為害的枝干;d)采用機械或人工方法除惡性雜草。a)保護和利用茶園中的草蛉、瓢蟲、蜘蛛、捕食螨b)提倡在幼齡茶園行間鋪草(稻草、秸桿、山青等),保護天敵越冬越夏;c)積極推廣茶園養(yǎng)雞、鴨、鵝等家禽食蟲;d)宜使用生物源農藥,如微生物農藥和植物源農藥。a)應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按照每種農藥的安全間隔期采茶;b)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農藥品種應符合GB2763的規(guī)定;c)適期施藥,施藥方法應符合GB4285和GB8321的規(guī)定;d)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嚴格按照每種農藥的安全間隔期采茶;e)宜推廣低容量噴霧,蓬面害蟲實行蓬面掃噴;茶叢中下部害蟲采用側位低容量噴霧;f)非生產季節(jié)可選用礦物源農藥。6.5.1定型修剪6基部粗0.3cm時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6.5.1.2在第一次定型修剪一年后進行第二次定型修剪,修剪時樹高應達到35cm~40cm,在離地面6.5.2其他修剪6.5.2.1一年應進行一次淺修剪。修剪時間宜在秋茶停采后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或次年春茶萌發(fā)的2月中、下旬進行;封園較晚的或有凍害的茶園,應在春茶前進行;修剪程度宜為3cm~5cm。6.5.2.25年至15年生茶園應于每年春末、秋末時進行輕修剪。6.5.2.315年進行一次重修剪、深修剪和臺刈等,應剪去冠面綠葉層15cm~20cm,培養(yǎng)優(yōu)化型樹冠,復壯樹勢,同時應保持茶行間20cm左右的間隙。6.5.2.4衰老茶樹重修剪和臺刈的修剪深度一般剪去樹高的1/3—1/2為宜,且同一塊茶園應就低不就6.5.2.6覆蓋度較大的茶園,每年進行茶行邊緣修剪,保持茶行間20cm左右的間隙,以利田間作業(yè)和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fā)生。6.5.2.7修剪枝葉應留在茶園內,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蟲枝條和粗干枝應及時清除出園。6.5.2.8茶樹修剪同時還應符合NY/T5018的規(guī)定。7采摘7.1采摘時間采摘時間宜為每年3月中旬到9月下旬。7.2采摘方法7.2.1根據(jù)茶樹生長特性和加工原料要求和分級質量要求,鮮葉采摘標準為選取適制的品種茶樹芽頭或一芽一、二初展嫩葉為原料。7.2.2采摘鮮葉應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凈,不應夾帶鱗片、魚葉、茶果與老枝葉;不宜捋采和抓7.3盛裝器具應采用專用工具如清潔、通風性良好的竹編網(wǎng)眼茶籃或簍筐等容器盛裝鮮葉。7.4運輸和貯存7.4.1鮮葉采摘后應及時運送至加工場所,不得緊壓;運輸時應避免日曬、雨淋。7.5鮮葉農殘檢測鮮葉應經(jīng)過農殘檢測方可進入加工車間進行加工;檢測比例為100%。8茶葉加工78.1加工方式加工分手工炒制和機械加工兩種方式。8.2手工炒制8.2.1工藝流程手工炒制工藝流程是:鮮葉攤放一殺青—清風—初揉一炒二青一復揉—初干一整形一提毫一攤涼一足干一包裝(冷藏保鮮)等十二道工序。8.2.2主要工藝要求8.2.2.1鮮葉攤放鮮葉收購進廠后不宜立即進行加工,需攤放一段時間,應按品種、產地、采摘時間、級別等分別攤放;鮮葉經(jīng)攤放后,葉質變軟,發(fā)出清香,一般含水率達到70%左右(失重率15%~20%)即可進入下一工序。殺青溫度應掌握“高溫殺青,先高后低”的原則,溫度切忌忽高忽低。殺青時間要求高溫快速,殺青至鮮葉變?yōu)榘稻G失去光澤、葉質柔軟、略有粘性,并顯露清香時應立即起鍋。揉捻時用雙手握住殺青葉在篾墊上來回旋轉搓揉,將殺青葉握住基本不漏葉為適量,嫩葉一般揉鍋溫150℃~180℃,時間10min~15min,至手握茶條稍有刺手感時即可下機攤涼。8.2.2.5整形在灶臺上進行整形,采用理、搓、抽等手法交替進行,至茶條緊細彎曲即可。采用烘籠進行烘焙,分初烘、足火兩次進行,烘至含水量為18%~25%,攤晾時間應勻攤;采用烘籠烘干時應防止煙味。8.3機械加工8.3.1工藝流程機械炒制工藝流程是:鮮葉攤放一殺青—冷卻回潮--初揉—解塊篩分一初烘—冷卻回潮---復揉—解塊篩分---復烘—成型炒干一提香足干一包裝(冷藏保鮮)等十三道工序。8.3.2主要工藝要求8攤放后的鮮葉,用80型汽熱滾筒殺青機殺青,溫度控制在320℃~350℃,以葉質柔軟,于捏成8.3.2.2揉捻8.3.2.3解塊在滾筒整形炒干機中進行,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