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安徽省合肥市廬巢八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1.在距今4000年前后,陜西神木地區(qū)進入繁盛期。在當地的石峁遺址考古中發(fā)現了良渚遺址的玉琮、湖北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玉鷹、玉人頭等眾多文物。這說明當時()A.階級分化日趨明顯 B.存在地域文化交流C.玉器成為權力象征 D.各地邁入國家階段【答案】B【解析】A、結合所學知識,材料無法反映階級分化的信息,排除A;B、結合所學知識,據材料“在當地的石峁遺址考古中發(fā)現了良渚遺址的玉琮、湖北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玉鷹、玉人頭等眾多文物”可知,良渚在長江流域,而陜西在黃河流域,在陜西出土了長江流域的文明成果,說明不同區(qū)域間有交流,故B正確;C、結合所學知識,玉器不是權力象征,排除C;D、結合所學知識,各地邁入國家階段,表述有誤,排除D;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主旨的能力,理解新石器時代文化交流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2.春秋時期,魯國擁有多個其他族姓的附屬國,如風姓的須句和顓臾、姜姓的向、祁姓的祝、姒姓的鄫、妘姓的鄅等,這些族姓的人都以“魯人”自稱。這反映了當的()A.分封體制有所發(fā)展 B.魯國建立起地區(qū)霸權C.民族交融走向深入 D.區(qū)域共同體逐漸形成【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這些族姓的人都以‘魯人’自稱”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魯國形成了強烈的民族認同感,魯國形成了區(qū)域共同體,D正確;A錯誤,春秋時期分封制逐漸瓦解;B錯誤,材料強調民族認同,不涉及霸權;C錯誤,材料涉及族群都是魯國統(tǒng)治范圍內的民眾,屬于統(tǒng)一的民族共同體,不存在民族交融加強的說法。故答案為D。本題側重于考查民族交融的加強,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這些族姓的人都以‘魯人’自稱”。3.《資治通鑒》載:文景時期“安養(yǎng)天下,七十馀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钡犋P凰山出土的簡牘記載了文景時期農民的主要負擔有算賦、田租、芻稿等等,還不包括繁多的徭役,這說明當時農民所受的剝削相當沉重。以上史料所述差異說明()A.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B.簡牘與文獻形成證據鏈印證歷史C.歷史材料的運用首先要辨別真?zhèn)蜠.文獻記載不能夠還原歷史的真相【答案】C【解析】C.依據題干材料可知,《資治通鑒》和江陵鳳凰山出土的簡牘對文景時期的社會情況記載存在巨大的差異,但是不能確定哪種是歷史地真相,因此這種差異說明,歷史材料的運用首先要辨別真?zhèn)?,故C項正確;A.材料中并沒有明確給出歷史真相,故排除A項;B.材料中簡牘與文獻記載并不是相互印證的,故排除B項;D.材料中并沒有說明簡牘記載是真實的還是文獻記載是真的,故排除D項。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史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資治通鑒》與江陵鳳凰山出土的簡牘對文景時期的社會情況記載存在巨大的差異,這說明在運用歷史材料前需進行真?zhèn)蔚谋鎰e。4.西漢初年,漢惠帝曾詔令女子到十五歲不出嫁者就要繳納六百錢的稅額。對于婦女的再嫁法律也予以保護,“夫死無男,有改嫁之道”,“夫死未葬,就嫁之婦,亦不干法規(guī)”。這表明當時()A.婚姻觀念自由開放 B.國家加強對基層社會控制C.農民田賦負擔沉重 D.政府重視社會經濟的恢復【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分析可知,西漢政府主張女子早嫁。允許再嫁,意在增加農戶數量及人口數量,以促進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D正確;A錯誤,材料體現了婚姻觀念的相對自由,但是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B錯誤,材料不涉及基層控制;C錯誤,材料不能看出農民田賦負擔過重;故答案為D。本題側重于考查漢代的統(tǒng)治,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漢惠帝曾詔令女子到十五歲不出嫁者就要繳納六百錢的稅額”“對于婦女的再嫁法律也予以保護”。5.西漢立國之初,聽民私鑄錢幣,遂有將鉛、鐵等摻入銅錢內鑄作“偽金”者。公元前144年,漢景帝頒行《鑄錢偽黃金棄市律》,禁止民間私鑄貨幣,只準郡國鑄幣。這一轉變()A.反映國家指導思想發(fā)生轉變 B.導致地方割據勢力迅速膨脹C.推動經濟政策發(fā)生根本改變 D.有利于鑄幣權逐步收歸中央【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漢景帝頒行《鑄錢偽黃金棄市律》,禁止民間私鑄貨幣,只準郡國鑄幣”分析可知,材料有允許民間鑄幣,到只允許郡國和中央鑄幣,不允許民間鑄幣,體現了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D正確;A錯誤,漢初的指導思想都是黃老之學,沒有發(fā)生變化,到漢武帝時期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B錯誤,材料有利于削弱地方力量,不會導致地方割據勢力迅速膨脹;C錯誤,“根本性改變”從材料中無從提及;故答案為D。本題側重于考查漢初的文景之治,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禁止民間私鑄貨幣,只準郡國鑄幣”。6.漢武帝元朔五年始設太學,只有“博士弟子”五十人;昭帝時,增加至百人;宣帝時,增加到二百人;元帝時,增加到一千人;成帝時,已到三千人。太學的發(fā)展反映了()A.儒學政治地位不斷提高 B.選官制度發(fā)生重大變革C.國家教育體系日趨完善 D.文人學士備受社會尊崇【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太學”“博士弟子”等信息分析可知,太學是培養(yǎng)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學校,其中儒生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儒學的政治地位,A正確;B錯誤,材料不涉及選官制度;C錯誤,“教育體系”的完善從材料中無從體現;D錯誤,材料只涉及太學,不涉及社會層面;故答案為A。本題側重于考查漢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太學”“博士弟子”。7.南北朝時期,入主中原的五胡視自己為“炎黃子孫”,襲用“中原”即“中國”、“九州”即“中國”的理念,開始自稱“中國”,由此出現了少數民族政權從承認東晉“正統(tǒng)”,到紛紛自稱“中國”、“中國正統(tǒng)”的現象。這表明當時()A.中原農耕經濟遭到破壞 B.統(tǒng)一的民族心理漸趨形成C.中原王朝權威受到挑戰(zhàn) D.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沖擊【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分析可知,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政權自稱自己是炎黃子孫,認為自己是“中國”“正統(tǒng)”,體現了民族交融不斷加強,增強了民族認同感,B正確;AD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民族交融,不涉及經濟和思想文化;C錯誤,與材料主旨不相符;故答案為B。本題側重于考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入主中原的五胡視自己為‘炎黃子孫’”“到紛紛自稱‘中國’、‘中國正統(tǒng)’的現象”。8.表中詩句反應出兩稅法()白居易“胡為秋夏稅,歲歲輸銅錢。錢力日已重,農力日已殫?!绷谠靶Q絲盡輸稅,機杼空倚壁?!倍跑鼹Q“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盇.簡化稅目,統(tǒng)一稅制 B.將役折錢,賦役合并C.制度缺陷,現實困境 D.取消戶稅,夏秋兩征【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歲歲輸銅錢。錢力日已重,農力日已殫”“蠶絲盡輸稅,機杼空倚壁”“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兩稅法下,農民賦稅負擔沉重的現象,C正確;AD錯誤,與材料主旨不相符;B錯誤,明朝一條鞭法將役折錢,賦役合并,與材料不相符;故答案為C。本題側重于考查唐朝的兩稅法,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歲歲輸銅錢。錢力日已重,農力日已殫”“蠶絲盡輸稅,機杼空倚壁”“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9.東晉時期,“二王”的楷書筆法清新脫俗,結構玄遠天然,帶有一種“山林氣”;唐代楷書則形成了嚴謹、理性、節(jié)制、莊嚴的風格,表現出端正嚴謹的“廟堂氣”。由此可知()A.道德觀念影響藝術評價 B.科舉制影響書法風格演變C.思想演變影響書法特征 D.唐代書法受佛教影響較深【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清新脫俗,結構玄遠天然,帶有一種‘山林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時期玄學興起,主張無為、自然和清談,這一思想影響了書法藝術;依據材料“嚴謹、理性、節(jié)制、莊嚴的風格,表現出端正嚴謹的’廟堂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書法藝術表現出嚴謹、理性、節(jié)制、莊嚴的風格。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思想演變影響書法特征,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魏晉時期和唐代書法受思想變化的影響,并不是道德觀念的影響,A項錯誤;材料中的變化主要與思想變化有關,與科舉制關系不大,B項錯誤;唐代書法特征主要與儒家思想有關,與佛教無關,D項錯誤。故答案為:C。本題考查三國與隋唐的書法藝術,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信息,注意魏晉和隋唐時期書法特征,結合兩個時期的思想特點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10.科舉制從隋朝創(chuàng)立,直至1905年廢除,這期間統(tǒng)治者都將儒家經典作為考試的重要內容。這反映()A.學優(yōu)則仕的儒家文化利于鞏固統(tǒng)治B.儒學開始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C.科舉制的不斷發(fā)展助推社會公平化D.科舉制的推行使統(tǒng)治基礎不斷擴大【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這期間統(tǒng)治者都將儒家經典作為考試的重要內容”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可以看出科舉制以儒家經典作為考試的重要內容,說明儒家思想有利于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成為統(tǒng)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A正確;B錯誤,“開始”說法不符合史實,漢武帝時期儒學開始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CD錯誤,與材料主旨不相符,材料強調的是儒學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故答案為A。本題側重于考查科舉制的影響,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這期間統(tǒng)治者都將儒家經典作為考試的重要內容”。11.《史記》載,齊桓公五年(公元前681),齊魯會盟中,魯國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要求齊國退還占領魯國的土地,齊桓公不得已訂立了盟約。隨后,齊國按盟約退還了侵占魯國的土地?!爸T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這反映了當時()A.齊國確立霸主地位 B.重諾守信成為社會主流觀念C.傳統(tǒng)禮制影響猶存 D.會盟是解決爭端的主要手段【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齊桓公不得已訂立了盟約。隨后,齊國按盟約退還了侵占魯國的土地”分析可知,因為齊桓公遵照盟約退還了土地,因此得到諸侯的信服,由此可見,傳統(tǒng)禮制依然在發(fā)揮著重要作用,C正確;A錯誤,葵丘會盟是齊國“霸主地位”確立的標志;B錯誤,材料體現了齊國按照盟約歸還土地,并不能說明重諾守信成為“社會主流觀念”;D錯誤,材料并未體現出“主要手段”;故答案為C。本題側重于考查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變革,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齊桓公不得已訂立了盟約。隨后,齊國按盟約退還了侵占魯國的土地”。12.漢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轄區(qū)內巡行,年終赴京奏事。刺史秩僅600石,但能以卑臨尊,監(jiān)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國相。由此可知,西漢刺史的設置()A.可以彌補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體制建設的重要內容D.代表著社會履行監(jiān)察官員的職能【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的“年終赴京奏事”“監(jiān)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國相”等信息可以看出,刺史代表中央監(jiān)察地方,能監(jiān)督職位比自己高的郡國官員,只對皇帝負責,這有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故B正確;宰相負責行政,而刺史負責監(jiān)察,所以,并不是彌補宰相的才干,故排除A;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刺史是負責監(jiān)察,而不是負責地方行政,故排除C;刺史代表皇帝履行監(jiān)察官員的職能,而不是代表社會,故排除D。故答案為:B。本題考查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變化與漢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年終赴京奏事”“監(jiān)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國相”。13.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下詔州郡“度田”,觸及了豪強地主的利益,引起了叛亂,東漢政府只能與之妥協。自此西漢中期以來的土地私有制發(fā)展成為不可阻擋的社會趨勢。此事造成東漢時期()A.田莊經濟逐步形成 B.地方割據勢力產生 C.小農經濟極度衰退 D流民問題不斷出現【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自此西漢中期以來的土地私有制發(fā)展成為不可阻擋的社會趨勢”分析可知,材料中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導致了土地兼并的加劇,促進了漢代田莊經濟的形成,A正確;B錯誤,材料強調經濟問題,不能看出地方割據勢力形成;C錯誤,材料不能看出“衰退”;D錯誤,材料無關流民;故答案為A。本題側重于考查東漢的興衰,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自此西漢中期以來的土地私有制發(fā)展成為不可阻擋的社會趨勢”。14.漢唐時期,官員逢父母喪,往往停職守孝,甚至有“哀毀”的自殘行為。唐末宋初以后,“哀毀”的現象減少,匿喪和利用各種手段不守喪者越來越多。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選官制度演變 B.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沖擊C.域外文化的影響 D.理學興起引發(fā)偽善之風【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漢代以察舉制選官,其標準是孝廉,特別注重孝道,因此官員守喪自覺。而唐朝以后科舉制成為主要的選官方式,其標準是考試成績,所以“匿喪和利用各種手段不守喪者越來越多”,A正確;B錯誤,唐朝中期以后儒學復興運動已經開展起來;C錯誤,材料不涉及域外文化;D錯誤,理學注重倫理道德,有利于抑制偽善之風;故答案為A。本題側重于考查科舉制,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時空觀念。15.唐代兩稅法實行“量出為入”原則,先預算國家財政支出的數額,再把總稅額分攤給各個地方它沒有制定全國統(tǒng)一的稅收標準,而是按照各地的實際情況征收。這表明兩稅法旨在()A.確保財政收入 B.減輕地主負擔C.消除地方割據 D.強化人身控制【答案】A【解析】唐代兩稅法實行”量入為出“原則,以國家開支為依據收稅,其目的是為了實現收支平衡,確保財政收入,所以A選項正確;唐代的兩稅法使地主要交更多的稅,進一步加重了地主的負擔,而不是減輕地主的負擔,所以B選項錯誤;兩稅法的實行不涉及地方割據,而且消除地方割據說法過于絕對,C選項排除;兩稅法的實行實際上削弱了政府對民眾的控制,而非強化人身控制。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這道題目主要考查唐代的兩稅法,學生要結合唐朝的時代背景,把握兩稅法的特征,正確解讀材料,得出結論。16.西晉時期在九品中正制外,還有“拔寒素”,即不以出身、門第等“資”為限制,而是以鄉(xiāng)論、清議方式對候選者進行德、才評定,中正官全程參與并主導對“寒素”的選拔?!鞍魏亍钡膶嵭校ǎ〢.為科舉制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 B.有利于消除士族與寒門差異C.打破了士族對選官權的壟斷 D.旨在彌補九品中正制的不足【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即不以出身、門第等‘資’為限制,而是以鄉(xiāng)論、清議方式對候選者進行德、才評定”分析可知,“拔寒素”的實行有利于突破門第出身的限制,選拔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旨在彌補九品中正制的不足,D正確;A錯誤,科舉制產生于隋唐時期,與材料不相符;B錯誤,“拔寒素”只是九品中正制之外的一種補充,不能改變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和庶族之間的巨大差異;C錯誤,說法夸大其詞;故答案為D。本題側重于考查九品中正制,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解題關鍵信息是“即不以出身、門第等‘資’為限制,而是以鄉(xiāng)論、清議方式對候選者進行德、才評定”。二、材料解析題(本部分共4題,17題12分,18題16分,19題12分,20題12分,共計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透視中華文明數千年的融合過程,其中最主要的推動力是草原文明與華夏文明之間的互動(不同文明如何協調自身,如何呼應對方,如何選擇文明的發(fā)展方向)?!m然在人口和物產上,農耕的“禾的世界”一直擁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是草原的優(yōu)勢在于以騎兵為主的強大軍事力量,這足以使草原與華夏成為對等的兩大區(qū)域文明,忽視任何一方區(qū)域文明的影響力和歷史貢獻,都無法清晰解釋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脈絡?!幾圆ㄒ簟恫菖c禾——中華文明4000年融合史》注:作者波音所說的“草的世界”(草原文明)是較為廣義的概念,包含了北方蒙古草原及其兩側的東北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或者粗略地說,是長城之外的區(qū)域?!昂痰氖澜纭保ㄈA夏文明)同樣不止包含了狹義的平原農耕區(qū),而是指長城之內,以農耕平原為主干,囊括了山川河湖的區(qū)域。根據材料,自擬一個與中華文明形成與發(fā)展相關的題目,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論述。(要求:論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述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論題: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交融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論述:中華文明在起源與發(fā)展過程中,融合了不同地域的文明。其中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相互斗爭、交流、融合扮演了重要角色。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內遷,他們與當地漢人雜居,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yè)技藝,從事農業(yè)生產。而漢族人民向內遷游牧民族學習畜牧經驗,將他們的飲食、服裝等,融入到漢族的生活中。游牧民族政權的統(tǒng)治者,與漢族士人合作,沿襲中原地區(qū)原有的統(tǒng)治方式,實行君主專制制度。這一時期的民族關系,有時矛盾激化,甚至發(fā)生戰(zhàn)爭,但在總體上,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和緩。各民族的大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文明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以后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解析】根據“透視中華文明數千年的融合過程,其中最主要的推動力是草原文明與華夏文明之間的互動”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強調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交融促進了中華文明的進步,由此可提出論點: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交融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然后學生可結合所學知識從春秋戰(zhàn)國、魏晉南北朝、兩宋等時期的民族交融角度進行闡述分析,最后進行總結升華。故答案為:論題: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交融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論述:中華文明在起源與發(fā)展過程中,融合了不同地域的文明。其中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相互斗爭、交流、融合扮演了重要角色。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內遷,他們與當地漢人雜居,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yè)技藝,從事農業(yè)生產。而漢族人民向內遷游牧民族學習畜牧經驗,將他們的飲食、服裝等,融入到漢族的生活中。游牧民族政權的統(tǒng)治者,與漢族士人合作,沿襲中原地區(qū)原有的統(tǒng)治方式,實行君主專制制度。這一時期的民族關系,有時矛盾激化,甚至發(fā)生戰(zhàn)爭,但在總體上,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和緩。各民族的大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文明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以后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的民族交融,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史料實證。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朝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極遠,而百司庶府之繁,衛(wèi)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規(guī)劃線路,貫通了五代十國以來因政權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運河,使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明清兩代繼續(xù)對大運河進行維護與完善。大運河采用了由宋人發(fā)明的復閘技術,又修筑了很多彎道,以拉長河道距離解決了爬坡的難題。大運河沿岸一些城鎮(zhèn)興起,一批古老城市煥發(fā)了青春。——據王育民《中國歷史地理概論》等材料二: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と招荨躲旰討压哦住犯鶕牧喜⒔Y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京杭大運河的歷史作用(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是如何看待隋煬帝的。【答案】(1)隋煬帝開鑿運河,為國家消除分裂隱患,有利于國家的南北統(tǒng)一,促進南北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fā)展。但是他大興土木,窮奢極欲,窮兵黷武,超過了社會的承受極限,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起義,終致身敗國亡?!窘馕觥扛鶕牧稀氨M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及所學知識可從積極和消極方面分析隋煬帝,其開鑿的大運河一方面為國家消除分裂隱患,有利于國家的南北統(tǒng)一,促進南北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fā)展。另一方面,他大興土木,窮奢極欲,窮兵黷武,超過了社會的承受極限,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起義,終致身敗國亡。故答案為:隋煬帝開鑿運河,為國家消除分裂隱患,有利于國家的南北統(tǒng)一,促進南北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fā)展。但是他大興土木,窮奢極欲,窮兵黷武,超過了社會的承受極限,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起義,終致身敗國亡。本題側重于考查隋朝的興亡,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考查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唯物史觀。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tǒng)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因此古賢多稱周秦之間為“天下一大變局”?!幾酝跫曳丁吨袊鴼v史通論》材料二:唐代宰相共有三個衙門,當時稱為三?。阂恢袝?,二門下省,三尚書省?!磺凶罡呙睿杂芍袝“l(fā)出?!T下省主管長官侍中及副長官侍郎接獲此項詔書后,即加予復核,這是對此項命令之再審查?!幾藻X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材料一中的“共主”指的是誰?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秦朝為實現君主“獨制”而推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1)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制度的影響?!敬鸢浮浚?)制度: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積極影響:相權一分為三,三省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三省長官共議國事,提高了工作效率;這一制度也強化了皇權;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備,是中國政治制度的重大變革,對此后歷朝產生了深遠影響。【解析】(1)“共主”:根據“‘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及所學知識可知,“共主”指的是周天子。秦朝: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為實現君主“獨制”而推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分別是三公九卿制度和郡縣制。根據“唐代宰相共有三個衙門,當時稱為三?。阂恢袝?,二門下省,三尚書省”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度,結合“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書省發(fā)出?!T下省主管長官侍中及副長官侍郎接獲此項詔書后,即加予復核,這是對此項命令之再審查”及所學知識可知,三省六部制將相權一分為三,三省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三省長官共議國事,提高了工作效率;這一制度也強化了皇權;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備,是中國政治制度的重大變革,對此后歷朝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voc治理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臉部注射劑行業(yè)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
- 噴塑包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方案設計2025年立項詳細標準+甲
- 2025年中國清潔護膚保健品市場運營態(tài)勢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一般固廢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塑膠跑道施工市場全面調研及行業(yè)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2025年鋼結構網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公司之間借款合同協議書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2024年中考語文一模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國包裝廣告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汽車水泵市場未來發(fā)展趨勢及前景調研分析報告
- 綠城營銷策劃管理標準化手冊
- 2025小學創(chuàng)意特色寒假素養(yǎng)作業(yè)設計真絕了【高清可打印】
- 2025年上半年河南安陽市睢陽區(qū)“減縣補鄉(xiāng)”鄉(xiāng)鎮(zhèn)事業(yè)單位選拔130人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學年學期學校衛(wèi)生工作計劃
- 10.1.2事件的關系和運算(教學課件)高一數學(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冊)
- 2024-2030年中國天然靛藍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預測及發(fā)展可行性分析報告
- DB37T 4548-2022 二氧化碳驅油封存項目碳減排量核算技術規(guī)范
- 《公路養(yǎng)護安全培訓》課件
- 2024國家開放大學基礎寫作形考任務2試題及答案
- 2023-2024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