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烙畫藝術_第1頁
南陽烙畫藝術_第2頁
南陽烙畫藝術_第3頁
南陽烙畫藝術_第4頁
南陽烙畫藝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南陽烙畫藝術劉冰200902010008周口師范學院09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466000摘要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即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創(chuàng)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既能保持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shù)膶憣嵭Ч?。使其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關鍵詞南陽烙畫起源基本技法藝術成就前言烙畫,亦稱烙花、燙花、火筆畫、“火針刺繡”,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過控溫技巧,不施任何顏料以烙為主套彩為輔的表現(xiàn)手法,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勾劃烘燙作畫,巧妙自然地把繪畫藝術的各種表現(xiàn)技術與烙畫藝術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1、南陽烙畫的起源南陽,古稱宛,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遠在五千多年前,先民們已在此創(chuàng)造了遠古文明。春秋設宛邑,宛已成冶鐵中心、全國五大都會之一。秦置南陽郡。因漢光武帝劉秀發(fā)跡于南陽,成為洛陽陪都,史有“南都”“帝鄉(xiāng)”之譽。從而為烙畫藝術的產生發(fā)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質基礎。烙畫相傳起源于秦朝,但并無可考證據(jù)和史料。據(jù)民間傳說記載,始見于西漢末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jù)史書記載,烙畫起源于西漢,興盛于東漢。后由于連年災荒戰(zhàn)亂,曾一度失傳。到了光緒三年,才被南陽的民間藝人趙星三重新發(fā)現(xiàn)整理,并延續(xù)至今。關于南陽烙畫的起源和發(fā)展,在民間還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動聽的故事。2、烙畫基本技法2.1構圖烙畫在其長期的發(fā)展演變中建立了許多符合自身審美要求的構圖法則,在構圖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之”字是左推右讓、“甲”字是上重下輕、“由”字是上輕下重、“則”字是左實右虛、“須”字是左虛右實。種種法則,使我們在研究、學習烙畫構圖時有了較為明晰的思考方向。2.2布勢烙畫是很講究布勢,即所謂“遠觀其勢,近觀其質”。有的畫雖然技術上很精到,但看上去卻雜亂無章,這正是對“勢”的把握不夠所致。如吳昌碩的《錯落珊瑚枝》,主要的枝干和樹葉構成大勢,單獨下垂的小枝構成小勢。畫中的局部形象越多,勢的把握也就越復雜,越難以控制,同時也就顯得更加重要。勢的存在形式可分為橫勢、豎勢、曲勢、斜勢、團勢、放射勢。2.3主賓畫面的構成要有主有賓,更不能喧賓奪主,需要營造—個構圖中心,從而達到最充分地表現(xiàn)主體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主體居前、主體居中、主體居大等。2.4取舍形象素材過多會使畫面繁雜噦唆,畫蛇添足,削弱主題;過少則又不足以說明主題。取舍是相對的,取多少、舍多少,取什么、舍什么,要根據(jù)繪畫風格和畫家的個性追求具體分析,沒有硬性的規(guī)定。2.5疏密密就是凝聚,是畫面物象和線條的集中處;疏則反之。一幅畫的構圖,所畫各種物象及線條的安排應該有疏有密。從而產生有節(jié)奏、有彈性的藝術效果?!懊懿煌革L,疏可跑馬”,清人鄧石如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畫面中“疏”與“密”的關系?!笆琛钡貌划?,會使畫面凌亂、松弛、沒有精神;“密”得不當,會使畫面板結、沉悶、滯重無光。要么以點為密,以面為疏;要么以面為密,以點為疏。“疏”有賴于“密”的安排,“密”有賴于“疏”的襯托,應該強調兩者的差距,形成疏密的強烈對比,這樣畫面才會有生氣。2.6虛實太虛則畫面會感覺太空,稀軟無力,輕飄而無所歸依,必須以實補之定神;太實則又會造成畫面凝重阻塞,難有喘息之地,就要以虛來調節(jié)緩沖。應以淡者為虛,濃者為實。疏者為虛,密者為實。動者為虛,靜者為實。輕者為虛,重者為實。次者為虛,主者為實。白者為虛,黑者為實。潘天壽說:“吾國繪畫,向以黑白二色為主色,有畫處,黑也,無畫處,白也。白即虛也,黑即實也。虛實之關聯(lián),即以空白顯實有也?!边h者為虛,近者為實。少者為虛,多者為實。2.7開合一幅畫的章法常以“開合”作為構圖布局。所謂開合,也叫“分合”。“開”即是開始,“合”即是結尾的意思。開與合在畫面上是—對矛盾的統(tǒng)—體,猶如用筆,起筆為開,收筆為合;一幅畫中沒有開、合也不行?!嬛杏胸灤┤值拇箝_合,同時還有若干小開合。小開合要服從大開合的指向,并起到豐富畫面構成的作用。有開勢就要有收勢,只有開合處理得好,畫面才具有完整性。2.8空白空白在這里并不是“沒有”的意思,而是同形體、線條、色彩—樣,構成畫面特殊的有機組成部分。正所謂“筆不到而意到,意不到而神到”。傳統(tǒng)葫蘆烙畫差不多都留有空白。清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通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焙J烙畫對空白的認識是十分豐富的?!阌腥缦聨追N存在方式:表示天、地的地方、于繁密的地方、主體周圍、不畫背景形式美的需要。2.9對比畫面上幾乎所有構成因素都和對比有關,都要注意它們的大小、長短、遠近、高低、剛柔、動靜、明暗、曲直的變化。對比在構圖中的表現(xiàn):疏密對比、聚散對比、大小對比、高低對比、色彩對比、動靜對比、曲直對比、形象對比等。2.10均衡造型藝術中的均衡,就是要利用不同分量的形體、色彩、結構等造型因素,在畫面上達到力的平衡,以求得莊重、嚴謹、平和、完美的藝術效果。畫面中求得均衡的方式很多,如:利用物象的屬性。有生命體與無生命體相比,前者重,后者輕。在構圖中,可以利用這種屬性來取得畫面均衡。利用色彩的比重。畫面的一方色彩濃艷集中時,在相應的反方向要有所呼應。利用力的走勢。當畫面主要的力的走勢偏向一方時,可以用輔助力的走勢拉回,以求得均衡。利用運動和視覺方向。利用物體的大小、繁簡。2.11色彩色彩的使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色彩的和諧、色彩的對比、色彩有冷暖、明暗之分,有動靜、收放之別。一般地說,冷色比較靜和收斂,暖色反之。、主色與副色的關系。、葫蘆烙畫的色彩由兩大要素組成:一是顏色,二是墨色。古人云:“墨分五色?!比缋罘解叩摹饿郁~圖》,全圖以墨色為本,濃淡虛實,趣味橫生,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2.12背景背景在處理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選取素材要符合主題思想的需要。背景是主題內容的補充部分,必須是有助于創(chuàng)造具有典型意義、典型環(huán)境、最能說明和延伸畫面主題思想的內容。背景素材在使用量上要精練、純化,并非多多益善,不要把與主題有關的素材都搬到畫面中。布局要合理。背景一般是布置在畫面主體的后面。背景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象背景,一類是無象背景。所謂有象背景,是指主體以外的畫面空間都由具體的物象組成。無象背景與有象背景正好相反,主體形象之外的畫面空間沒有具體的形象,或用顏色平涂,或全白全黑,或用筆觸及其他抽象效果作為襯托。2.13拓稿對于沒有一定功底的葫蘆烙畫愛好者來說,拓稿是他們進行葫蘆烙畫底稿最好的辦法,可把選好的圖案打印在紙上,用膠水把復寫紙粘在圖案后面,用膠帶把制好的拓稿粘在需要烙畫的葫蘆上,用筆把圖案描一遍,選好的圖案就會很輕松的復制到葫蘆上了。把稿子拓到葫蘆上,最好用陳舊的復寫紙。3、南陽烙畫的藝術成就首先,它既繼承了中國畫,又發(fā)展了中國畫。無論是烙畫藝術還是中國畫,從本質上來講,它們都是繪畫。關于繪畫的定義,應從兩個方面來把握:一是藝術家的藝術修養(yǎng),包括對美的感受認識和表達的能力。二是工具、材料的選擇運用情況。(1)中國畫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一種繪畫形式,從當代烙畫藝術的體裁風格特點上看,可以說它是中國畫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無論是中國畫還是烙畫藝術,它都需要藝術家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yǎng),對美的感受和認知的能力。比如北宋中期山水畫家和繪畫理論家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集》中寫到四時山水景物的變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當代的烙畫作品,也不乏含有強烈感受美的藝術作品,只是烙畫作品大部分不留藝術家的名字,只有作品的名字,如《富貴吉祥》、《國色天香》、《竹報平安》等,一些作品是臨摹品或者根據(jù)文學故事創(chuàng)作的,如《清明上河圖》、《紅樓十二釵》、《大觀園圖卷》、《萬里長城》、《山河萬里圖》等。烙畫的題材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名字通俗易懂。所以,烙畫藝術與中國畫藝術是一脈相承的。(2)從施藝的工具、材料看,烙畫藝術是中國畫藝術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是毛筆、墨、宣紙或絲絹,以及國畫顏料。國畫家要掌握各種工具、材料的特性,用筆蘸墨在宣紙或絲絹上勾、劃、點、染、皴、擦等用筆,同時控制墨的濃淡、輕重、緩急的變化,作品或者施色或者不施色。烙畫的工具、材料則是烙筆(或鐵扦、火筆)、竹木、宣紙或絲絹等,有的還用到國畫顏料。烙畫藝術家也要掌握各種工具、材料的特性,利用控溫技巧,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勾劃烘燙而成。將二者進行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烙畫用烙筆替換了中國畫的毛筆,將施藝的材料由宣紙、絲絹擴大到竹、木、葫蘆、貝殼等材質上。因為有烙筆這一特殊的工具,使施藝的材料更為廣泛。所以,烙畫藝術又進一步豐富發(fā)展了中國畫。其次,南陽烙畫藝術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解放初期南陽烙畫是以烙花筷子為主發(fā)展起來的,筷子是人們吃飯必備的工具。木烙花筷子選用冬青藥木,質地優(yōu)良,工藝精湛,性寒涼、色潔白,用香油浸泡后,呈象牙黃色、氣味清香,有助于養(yǎng)生。在方頭筷面上,工匠們用手工烙繪出的畫面,典雅精美,可供欣賞,所以又成為收藏者的所愛。當代烙畫發(fā)展到絲絹、宣紙上,形成類似于國畫的藝術品。題材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因為火筆這一工具的介入,使畫面增添了古樸典雅的氣度。所以,南陽烙畫藝術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結語烙畫藝術是一種民間藝術,它根植于民間,凝結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它的烙繪者是能書會畫有知識的農民,所以烙畫本身既受到農民的喜愛,又受到上層社會人士的青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烙畫已形成為一個特殊的手工行業(yè),烙花品也成為南陽頗有名氣的民間藝術品而享譽國內。時至今日,烙畫已成為一種風格高雅的藝術欣賞品和國際友人的饋贈禮品,備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參考文獻:【1】《中國美術史教程》--薄松年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1【2】來源:陶陶工藝品網作者:武漢工藝品時間:2011-10-20【3】《中國烙畫技法概要》--王鶴鳴--2009-06-06【4】百度百科思政原理期末論文題目:南陽烙畫藝術姓名:劉冰學號:200902010008系別:政法系專業(yè):思想政治教育年級班級:09政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