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作文素材:人物專題之陶淵明_第1頁
2024屆高考作文素材:人物專題之陶淵明_第2頁
2024屆高考作文素材:人物專題之陶淵明_第3頁
2024屆高考作文素材:人物專題之陶淵明_第4頁
2024屆高考作文素材:人物專題之陶淵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文素材人物專題之陶淵明

【人物簡介】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潺陽

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

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天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

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

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思維導圖速記】

【人物事略】

遵從本心

當官場同仁都在混日子并被日子所混時,陶淵明選擇了華麗麗轉

身,投身于侍弄自己亮閃閃的夢想。

本來,憑著名門望族的蔭庇,29歲的陶淵明不費吹灰之力,就

坐上了江州祭酒的高位。35歲時,在叔父的推薦下,他投入權臣桓

玄門下做其私人秘書。39歲,他轉做劉裕(后來的宋武帝)的幕僚。

他的官場走向,一點也不曲折,前途卻一派光明。

可惜,陶淵明志不在此。他不能原諒一顆詩心被纏身冗務耳鬢廝磨,

也容忍不下桓玄的狼子野心,還看不慣劉裕的濫殺無辜。更讓他絕望

的是,終日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做著卑躬屈膝的事。于是,撇下一句

振聾發(fā)麒的“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后,他掛冠封印而去。一輩子不能

直立行走,為自己代言,即使鐘鳴鼎食又有什么意義?從此,官場再

無陶淵明。

陶淵明過上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在勞動和

菊花的浸潤下,他的詩文,生機蓬勃,透著一股空山新雨后的青草味,

給人悠然又安靜的印象。又因詩文言簡意賅,用字平易,很快被傳唱

開來。

古往今來,官場里一直熙熙攘攘、絡繹不絕,你方唱罷我登場,面

目模糊的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官員。只有陶淵明,眉眼分明,

面容俊朗,神清氣爽,并以實名認證的方式,不朽地鐫刻在歷史的壁

崖上。

氣節(jié)

陶淵明天晉元興三年為鎮(zhèn)軍將軍劉裕參軍,次年又為建成將軍劉

敬宜參軍,因心不悅回了家?;丶液?,耕植不足以自給,再加上家里

人口增多,經(jīng)濟十分拮據(jù),親朋好友都勸他出去做官。他的叔父陶夔

曾任太常卿,見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薦,于是被任為小縣之令。當時

正值戰(zhàn)亂,他不想到遠處任職,而彭澤縣離家不遠,俸祿又足夠他釀

酒,于是就在彭澤縣任了一個小職。年底,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

訴他,應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

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經(jīng)去職。

后來,他寫《歸去來兮辭》這篇傳世之作。詩人在序文里交代了

寫作原因。他十分坦誠地講,就任縣令,是為生計所迫之所以辭職,

是因為“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已交病”。這就可以

看出,陶淵明寧可餓肚子,也不原違心地適迎上司而混跡官場。

轉身

公元405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

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而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

仕、身不由已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

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nóng)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fā)歸隱后的愉

悅心情。這組詩歷來被視為開了中國文學史上田園詩的先河。其一云: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

池雨思故淵?!痹娙苏J識到自己的性格、氣質(zhì)不適于做官,他的生命

只屬于山水田園。十三年的仕途奔波如今看來就是“誤落塵網(wǎng)”中了。

陶淵明在仕途上雖然失意,但卻在山水田園間得到了安慰;官場

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壇上卻多了一位文學家。

超然脫俗的創(chuàng)作風采

文如其人,即其人品可以反映在他的作品中,陶淵明人品與

文品高度統(tǒng)一,他的詩歌很少有反復雕琢的痕跡,真誠直白?!爸圻b

遙以輕闞,風飄飄而吹衣”是他超然脫俗的神采;“結廬在人境,而

無車馬喧”是他的精神寫照;“夕露沾我衣,但使愿無違”,是他歸隱

的真心。田園作品的平易質(zhì)樸、純凈之美也正是詩人性格里的那種歸

隱后的平和沖淡。

途生涯與自己的志向相違背時,他便毅然離開,回歸田園。他出晚歸,

即使“草盛豆苗稀”也樂此不疲。

葛巾漉酒

陶淵明正在釀酒??⑶皝硖酵_m值酒熟,陶淵明順手取下頭

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將葛巾罩在頭上,然后接待他。

無弦琴

陶淵明有一張不加裝飾的琴,這琴沒有琴弦,每逢飲酒聚會的時

候,便撫弄一番,來表達其中意趣。

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jié)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

籬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一會,陶淵明望見一個穿白

衣的人過來了,原夫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酌飲,大醉

而歸。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

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

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

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

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

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

有失體統(tǒng),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一下,陶淵

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

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

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量革履

陶淵明沒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幫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請示他

陶淵明腳的大小,陶淵明便坐下來伸出腳讓他們測量。

顏公付酒錢

顏延之在當劉柳后軍功曹這個官職時,曾經(jīng)在尋陽和陶潛交情很

好。后來顏延之在始安郡這個地方當官,在經(jīng)過陶潛住的地方時,便

天天去陶潛家。要走的時候,顏延之留下二萬錢給陶潛,陶潛全部把

錢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無論貴賤人等,去造訪陶潛,

他有酒的時候便設酒宴一起飲酒,如果陶潛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說:

“我喝醉了,想去睡覺啦,你可以回去了?!彼恼媛市郧榫褪沁@樣。

【名家點評】

蕭統(tǒng)《陶淵明傳》: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

自得。

《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

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

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

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jié),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

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鐘嵯《詩品》: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

文,想其人德。世嘆其質(zhì)直。至如“歡顏酌春酒”“日暮天無云”,風

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孟浩然《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賞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目

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王維《偶然作》: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

有。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白衣攜壺

觴,果來遺老叟。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

負。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生事不曾

問,肯愧家中婦。

李白《九日登山》: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

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白居易《訪陶公舊宅》: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連征竟不起,

斯可謂真賢……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

林逋《省心錄》: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jié)與功臣、義士等,何

耶?蓋顏子以退為進,寧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歟。

歐陽修: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蘇軾: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

實綺,瘤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

食;飽則雞黍以迎家。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楊萬里《西溪先生和陶詩序》:淵明之詩,春之蘭,秋之菊,松上之

風,澗下之水也。

《誠齋詩話》:五言古詩句雅淡而味深長者,陶淵明、柳子厚也。

朱熹《朱子語類》:淵明所說者莊、老,然辭卻簡古?!諟Y明詩,

人皆說是平淡,據(jù)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

辛棄疾《鵬鵠天》: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

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后,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

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文天祥《海上》:王濟非癡叔,陶潛豈醉人。得官須報國,可隱即逃

秦。

魯迅《題未定草(七)》: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

大。

朱光潛《詩論》:淵明在情感生活上經(jīng)過極端底苦悶,達到極端底和

諧肅穆。

梁啟超《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

著他笑。

林語堂說:“陶淵明是整個中國文學傳統(tǒng)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他的

生活方式和風格是簡樸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聰明與諳于世故的人自

慚形穢」

【佳句欣賞】

L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與自然應詩意地和諧相處。)

2.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過

去已然過去,直面未來才具有建設性。)

3.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快樂是一種心靈狀態(tài),與物質(zhì)沒

有多少關聯(lián)。)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些最深刻的感悟,往往難以用語言

表達出來。)

5.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衛(wèi):古

代神話中鳥名;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古代炎帝有個女兒,因游東海淹

死,靈魂化為鳥,經(jīng)常銜木石去填東海;刑天:神話人物,因和天帝

爭權,失敗后被砍去了頭,以兩乳為目,以肚臍當嘴,仍然揮舞著盾

牌和板斧。)

6,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遇到非常優(yōu)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閱讀思

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與含義,有不同的觀點再討論分析。)

7.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環(huán)境,又是指順應

天性、自由舒展的生活狀態(tài)。)

8.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讀書不在一字一句

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意旨有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記吃

飯。)

9.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我們的外貌形體不過是靈魂

暫時的寓居,為何不追隨自己的內(nèi)心,想去就去,想留就留?)

10.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人在多大

程度上不依賴于物質(zhì),人就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

【美文欣賞】

陶淵明

朱光潛

大詩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養(yǎng)成一首完美的詩,充實而有

光輝,寫下來的詩是人格的煥發(fā),陶淵明是這個原則的一個典型的例

證,正和他的事一樣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是最深厚的。

和我們一般人一樣,淵明的生活中有許多矛盾和沖突,和一切偉

大詩人一樣,他終于達到調(diào)和靜穆。他飽經(jīng)憂患,極端貧窮。逼得要

自己種田,他逼的要去乞食。窮還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

詩集滿紙都是憂生之蹉。他的大半生中,國家兵戈擾攘,幾無寧日。

他一個窮病書生,進不足以謀生,也很憂憤。淵明詩篇篇有酒,他要

借酒壓住心頭極端的苦悶,忘去世間種種不稱心的事。

但源明由沖突達到調(diào)和,并不由于飲酒,彌補這世間缺陷的有他

的極豐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極深廣的同情。源明有任何力量不

能剝奪的自由,能在“樊籠”以外,發(fā)現(xiàn)一個“天空任鳥飛”的宇宙。

他先是打破了現(xiàn)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載,發(fā)現(xiàn)許多可“尚友”的古人。

在詩中,他把他所景仰的古人排起隊來,向他們馨香禱祝。源明還打

破了身處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與物與我在一體同仁的狀態(tài)中

各徜徉自得,如莊子所說的“魚相與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氣

韻貫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躍,情趣更豐富;同時也吸收外物

的生命與情趣來擴大自己的胸襟氣韻。這種物我的回響交流,有如佛

家所說的“千燈相照”,互相增輝。所以無論是微云孤島,時雨景風,

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觸目成趣。他沒有由苦悶而

落到頹唐,也正因此。

源明盡管胸襟高超,卻保持著一個平常人的家常便飯的風格,他

在詩中表現(xiàn)最多的是對子女的慈愛。他做了官,特別派遣一個工人給

兒子,以減輕他的勞作之苦。還關照說:“此本人子也,可善遇之?!?/p>

這既可以見出做父母的仔細,尤可見出人道主義者的深廣的同情。源

明的偉大處就在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現(xiàn)出來。

總之,源明經(jīng)過極端的苦悶,達到極端的和諧肅穆。他的智慧與

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釀成他的極豐富的精神生活。他的為人和他的詩

一樣,都很淳樸,卻都不很簡單,是一個大交響曲,而不是一管一弦

的清妙聲響。(節(jié)選自《詩論》,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有刪改)

人生的愛好者:陶淵明

林語堂

所以,我們曉得如果我們把積極的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當?shù)鼗旌?/p>

起來,我們能夠得到一種和諧的中庸哲學,介于動作與不動作之間;

介于塵世徒然的匆忙與完全逃避人生責任之間;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學

之中,這一種可說是人類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滿的理想了。還有一點更

加重要,就是這兩種不同的觀念的混合,產(chǎn)生了一種和諧的人格;這

種和諧的人格便是一切文化和教育的公認目的。我們在這種和諧的人

格中,看見一種生的歡快和愛好,這是值得注意的。

要我描寫這種人生的愛好的性質(zhì)是很困難的;用一個臂喻來說明,

或敘述一位人生的愛好者的真事跡;是比較容易的。陶淵明,這位中

國最偉大的詩人和中國文化上最和諧的產(chǎn)物,很自然地浮上我的心頭。

當我說陶淵明是中國整個文學傳統(tǒng)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時,一定沒

有一個中國人會反對我的話的。他不曾做過大官,沒有權力和外表的

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詩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給我們什么文

學遺產(chǎn),可是他至今日依然是一堆照澈古今的烽火,在那些較渺小的

詩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遠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簡樸的,

風格也是簡樸的,這種簡樸的特質(zhì)是令人敬畏的,是會使那些較聰明

較熟悉世故的人自慚形穢的。他今日是人生的真愛好者的模范,因為

他心中反抗塵世欲望的念頭,并沒有驅(qū)使他去做一個徹底的遁世者,

反而使他和感官的生活調(diào)和起來。文學的浪漫主義,與道家的閑散生

活和反抗儒家的教義,已經(jīng)在中國活動了兩百多年,而和前世紀的儒

家哲學合并起來,造成這么一種和諧的人格。在陶淵明的身上,我們

看見那種積極的人生觀已經(jīng)喪失其愚蠢的滿足,而那種玩世的哲學也

已經(jīng)喪失其尖刻的叛逆性(我們在托洛的身上還可以看見這么一種特

質(zhì)一一這是一個不巧的標志),而人類的智慧第一次在寬容的嘲弄的

精神中達到成熟期了。在我的心目中,陶淵明代表中國文化的一種奇

怪的特質(zhì),這種特質(zhì)就是肉的專一和靈的傲慢的奇怪混合,就是不流

于靈欲的精神生活和不流于肉欲的物質(zhì)生活的奇怪混合;在這種混合

中,感官和心靈是和諧相處的。因為理想的哲學家能夠了解女人的嫵

媚而不流于粗鄙,能夠酷愛人生而不過度,能夠看見塵世的成功和失

敗的空虛,能夠站在超越人生和脫離人生的地位,而不敵視人生。因

為陶淵明已經(jīng)達到了那種心靈發(fā)展的真正和諧的境地,所以我們看不

見一絲一毫的內(nèi)心沖突,所以他的生活會象他的詩那么自然,那么不

費力。

陶淵明生于第四世紀的末葉,是一位著名學者和官吏的曾孫;這

位著名的學者和官吏在州無事,輒朝運百蹙于齋外,暮運于齋內(nèi)。陶

淵明少時,以家貧親老,起為州祭酒,可是不久便辭職,過著耕田的

生活,因此患了一種疾病。有一天,他對親朋們說:“聊欲弦歌以為

三徑之資,可乎?”有一個朋友聽見這句話,便給他做彭澤令。他因

為很喜歡喝酒,所以命令縣公田都種秣谷,后來他的妻子固請種粳,

才使一頃五十畝種秣,五十畝種粳。有一次,郡遣督郵至,縣吏說他

應該束帶見督郵,陶淵明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便辭

職,寫了《歸去來辭》這首名賦。從此以后,他就過農(nóng)夫的生活,有

幾次人家請他做官,他都拒絕了。他自己很窮,和窮人一起過活;他

在給他兒子的一封信里,曾悲嘆他們衣服不整,而且做著平常工人的

工作??墒撬幸淮卧惨粋€農(nóng)家的孩子到他的兒子的地方去,幫他

們挑水取柴;他在給兒子的信里說:“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J

他唯一的弱點便是喜歡喝酒。他過著很孤獨的生活,不常和賓客

周旋,可是一看見酒的時候,縱使他和主人不認識,他也會和大家坐

在一起喝酒的。有時他做主人,在席上喝酒先醉,便向客人說:“我

醉欲眠,卿可去?!彼幸粡垱]有弦線的琴。這種古代的樂器只有在

心境很平靜的時候,好整以暇地慢慢彈起來才有意思。他和朋友喝酒

的時候,或想玩玩音樂的時候,常常撫這張無弦之琴。他說:“但識

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他是一個謙遜、簡樸、自立的人,交友極為謹慎。判史王弘至常

欽仰他,要和他做朋友,可是覺得很難碰見他。他很自然地說:“我

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潔志慕聲J王弘只好跟一個朋友設計去

會見他,這個朋友約他出門喝酒,當他走到半路,停在一個野亭的時

候,朋友便把酒拿出來。陶淵明欣然坐下來喝酒,王弘早已隱藏在附

近的地方,便在這時候走出來和他相見了。他非常高興,歡宴窮日,

連朋友的地方也忘記去了。王弘看見陶淵明無履,就叫左右為他造履。

當王弘的左右請度用的時候,陶淵明便伸出腳來使他們量一量。此后

王弘要和他見面的時候,常常在林澤間等候他。有一次,他的朋友們

在煮酒,他們拿他頭上的葛巾來漉酒,用完還給他,他又把葛巾著在

頭上。

他住在廬山之麓,當時廬山有一個著名的禪宗,叫做白蓮社,由

一位大學者主持。這個領袖想請他加入白蓮社,有一天便請他赴宴,

他所提出的條件是可以在席上喝酒。這種行為是違犯佛教的條規(guī)的,

可是主人答應了。當他剛要簽字正式入社的時候,他卻“攢眉而去”

了。大詩人謝靈運很想加入這個白蓮社,可是找不到門路。那位法師

還想跟陶淵明做朋友,所以有一天便請他和另一位道家的朋友一起喝

酒。他們一共三個人:那位法師代表佛教,陶淵明代表儒教,那位朋

友代表道教。那位法師曾立誓終生不走過某一座橋,可是有一天當他

和那位朋友送陶淵明回家時,他們談得非常高興,不知不覺都走過了

橋。三人知道的時候,不禁大笑。這三位大笑的老人后來成為中國繪

畫上的常用題材,因為這個故事象征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

象征著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三個宗教的代表人物的歡樂。

他就這樣過著一生,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心地坦白的、謙遜的田

園詩人,做一個智慧而快活的老人??墒窃谒遣筷P于喝酒和田園生

活的小詩集,三四篇偶然寫出來的文章,一封給他兒子的信,三篇祭

文(其中有一篇是目祭文)和遺留給后代子孫的一些話里,我們看見

一種造成和諧的生活的情感與天才;這種和諧的生活已經(jīng)達到完全自

然的境地,沒有一個人能超越過他。他在《歸去來辭》里所表現(xiàn)的就

是這種酷愛人生的情感。這篇名作是他在公歷405年11月決定辭

掉縣令的職務時寫的。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宴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搖

搖以輕贈,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

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

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

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

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

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

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

行休。

已矣乎?寓形字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兮欲何之?

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東皋以

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有人也許會把陶淵明看做“逃避主義者”,然而事實上他并不是。

他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如果他是邏輯家的話,他也

許會決定出家去做和尚,徹底逃避人生??墒翘諟Y明是酷愛人生的,

他不愿完全逃避人生。在他看來,他的妻兒是太真實了,他的花園,

伸過他的庭院的樹枝,和他所撫愛的孤松是太可愛了;他因為是一個

近情的人,而不是邏輯家,所以他要跟周遭的人物在一起。他就是這

樣酷愛人生的,他由這種積極的、合理的人生態(tài)度而獲得他所特有的

與生和諧的感覺。這種生之和諧產(chǎn)生了中國最偉大的詩歌。他是塵世

所生的,是屬于塵世的,所以他的結論不是要逃避人生,而是要“懷

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陶淵明僅是回到他的田園和他的家庭

的懷抱里去,結果是和諧而不是叛逆。

【學生作品】

一步與一生

在上司督郵來視察之際,陶淵明發(fā)出了“豈能為五斗米折腰?”的

呼喊,邁出了回歸田園的那一步一一而這一步改變了他一生的軌跡:

我們誰也記不住那個要求他束帶迎接的督郵的名字,而“陶淵明”三

個字,已伴隨他留下的文字瑰寶深深地植入了后人心中。

肩膀

陶淵明躲進桃花源,獨善其身,看起來是一種逃避,是一種沒有

擔當?shù)谋憩F(xiàn)。但換人角度想,他回歸家園,實際上是為了獲得人格的

獨立和個性的自由c他不愿意與當時污濁的官場同流合污,是一種有

道德?lián)數(shù)谋憩F(xiàn):雖然無力改變官場的混亂局面,但也斷然不會參與

其中、與世沉?。《@,恰恰是對他人、對社會的一種責任與擔當!

肩膀

陶淵明歸隱田園,也許他對自己算是負責了,但他似乎只挑起了

自己的人生,卻卸下了社會的責任。一個人去喝酒,去賞菊,固然可

以“悠然見南山”“而無車馬喧”;然而,在這種悠然和寂靜的背后,

我們看到的是他自私的人生態(tài)度。他給了弱者以精神空間,卻無法呈

現(xiàn)出人類堅強的精神力量??鬃右苍脒^逃避,他說:“道不行,乘

槨浮于海。”但最終他還是覺得“鳥獸不可與同群”,他不愿做退耕的

“荷稼丈人”,不愿回避自己的責任。在他看來,任何時候,人都必

須以自己的肩膀,擔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鬃颖忍諟Y明更偉大的原

因,就在這里。

勇于擔當

很多人以為陶淵明歸隱田園,是缺乏擔當?shù)谋憩F(xiàn)。在我看來,這

恰好表現(xiàn)了陶淵明敢于擔當一一他擔當?shù)氖呛葱l(wèi)人格尊嚴、保持本心

不改的人生使命。當現(xiàn)實的污穢有可能玷辱人格,當官場的壓力迫使

自己折腰,陶淵明的退隱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無奈而悲壯的人格捍衛(wèi)。早

年大濟蒼生的宏偉理想,此時已然破滅;銜微木以填滄海的執(zhí)著雄心,

此時已成為虛無的夢幻。在一個污穢不堪的時代里,陶淵明對自己的

擔當,其實已標示了那個時代最高的道德高度。試問在一個舉世皆濁

的時代,能夠擔當起對自己的責任而保持獨清的有幾人?從這個意義

上說,退隱田園的陶淵明,與屈原同樣偉大。

找到自己的位置

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熱衷于官場,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

負。但當他做了彭澤縣令,了解到官場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辭官歸隱,

“羈鳥戀舊林,池里思故淵”,“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他

還是喜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躬耕農(nóng)田,“晨興

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他讀書自娛,“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他寫下的無數(shù)優(yōu)秀詩篇,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他找到了自己的

位置,實現(xiàn)了他的人生價值。

寂寞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陶淵明大約是很寂寞的,把他引為

知己者應該已經(jīng)很少。人們要關心收入、職稱、住房,關心孩子的學

習、就業(yè)、婚姻,關心上司的意圖甚至神情,關心自己的仕途升遷……

心被各種現(xiàn)實問題塞滿的現(xiàn)代人,哪里有閑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樣去觀

松賞菊,引酒賦詩呢?

回歸簡單

東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唱出了“久在樊籠里,

復得返自然”的快慰,他從謠詐的官場走向隱居的田園,以身的解脫

求得心的自由,他躬耕農(nóng)田,“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他讀書自

娛,“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他享受悠閑,“倚南窗以寄傲,審

容膝之易安”,快樂原來這么簡單,是我們把這個世界想得太復雜!

活出自我

王開嶺曾經(jīng)說過:“真正值得敬佩的人,是雖已成年仍有一顆赤

子之心的人J這些人不汲汲于功名,不糾纏于物質(zhì),追求心靈的放

松和豐富,這些人才叫活出了自我。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他追求自

由,向往精神的豐富,不愿違背自己的本心,當短暫的仕途生活讓他

感到不快樂的時候,他毅然地棄之而去,“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放棄官場的陶淵明像一只自由的小鳥飛向

大自然的懷抱,農(nóng)夫的生活固然清貧,可是,他沒有讓世俗的污垢蒙

蔽雙眼,而是終于做回了自己,活出了自我。

【鏈接高考】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

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

高致。

以上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則文字,論述了詩人觀察和表

現(xiàn)宇宙人生的態(tài)度和方法。其實,這則文字所含的思想,對我們?yōu)槲摹?/p>

處事、做人以及觀賞自然、認識社會,都有啟發(fā)。

請根據(jù)你對這則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選文體、日擬標題,

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菊花人生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山澗清泉一直流過家院門口;早上,霧色漸漸散去,透過微薄的陽光,

一位老人拿著鋤頭,提著竹籃,向院中走去。“山氣日夕佳,飛鳥相

與還?”他吟唱詩句,步履悠閑地跨進了院子??他便是陶淵明。

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閑暇時,便以清泉沏上

菊花茶,細細品味;農(nóng)忙時,便與菊花枕相依,樂在其中。陶淵明的

確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處處洋溢著清閑與曠達!可是,他真的活得

像世人所說的那樣:處于桃源之地,與世隔絕,別有洞天?有多少人

又能理解他離開了人人都認為是幸福生活的官場情懷?能體悟出他那

處在世俗紛爭、虛偽污濁的官場中的苦痛?他明白,一個人無力挽回

歷史潮流,既然這樣,他只有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

無奈,走得悲傷,走得落寞,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這渾濁的世俗掩

埋。他只有內(nèi)在心理矛盾,派生出外在的“菊花”人生。于是希望自

己“入”則清閑、自在,忘記一切,超凡脫俗,回歸自然;“出”則

兼濟貧窮百姓,以文穿透社會,抒寫人生情懷?;蛟S正因為他的抑郁

和極度掙脫,使得他在與自己的拼搏中,給了世人一種驚世駭俗的超

然,一種出乎尋常、回歸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靜美。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出乎”的,

便是外在豁達瀟灑;“入乎”的,似乎就幾近于閑情、雅致。我們常

常只看到陶淵明簡單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外乎”,卻不知,他

的思想掙扎、心情苦悶而復雜的“內(nèi)乎二或許有人說他超然,或許

有人說他超傻,這些相對他而言并不重要c在陶淵明的眼中,重要的

是菊花是其真愛,是他人生的全部詮釋?!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們分明地看到超凡脫俗的陶淵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著他

的菊花“出入”的人生!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當代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長篇小說《不朽》里,描寫過人類

兩種靈魂。

一種靈魂做的是“加法”。這種人喜歡表現(xiàn)自我、突出自我,希

望與世界產(chǎn)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好讓人們看到自己的存在、聽到自己

的聲音。

另一種靈魂做的是“減法二這種人希望過那種不被他人關心關

注、安靜安寧的日子,總是試圖削弱甚至消減與他人的聯(lián)系,主動給

自己的靈魂降噪,以期不被外界所發(fā)現(xiàn)、所記掛。

對此,你有什么思考?請寫一篇論述類文章加以闡明。

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c④不得抄襲、套作。

[寫作指導]本題是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話題是“靈魂”的“加

法“減法”。所謂“加法”,就是表現(xiàn)自我、突出自我,想讓他人看到

自己的存在,聽到自己的聲音;所謂“減法”,就是希望不被人關注,

安靜安寧度日,想要削弱或消減與他人的聯(lián)系,給自己的靈魂降嗓,

不想被外界發(fā)現(xiàn)、記掛。這是典型的二元思辨型作文題。

考生可以辯證思考,整體立意,一是要明確“減”與“加”的內(nèi)

涵。由材料意義指向,我們推斷“減”應該是外在的東西,即少些名

韁利鎖的羈絆,少些世俗之欲,少些虛浮之念;“加”應該是由內(nèi)向

外的東西,即要增加學識、本領、道德素養(yǎng)等內(nèi)在的東西,這樣方能

淬煉靈魂的鋼火,博加靈魂的含金量,從而自覺地服務社會,成就大

美人生;二是要深入思考探究“減”與“加”的辯證關系,“減”是

為人生減負,好集中精力輕裝上陣,享受豐富人生,獲得心靈的寧靜,

“加”是汲取精神營養(yǎng),催人奮發(fā)有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最大化;三

是要明確“減”與“加”二元思辨的側重總在于揭示意義作用,即做

好人生的“加減法”有何意義作用。還可以側重一方,兼及另一方,

對于“加”“減”之二元,考生在論述時可有所側重,即側重于“加”

或“減”,同時兼及另一方,切忌只談一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

齡段,加減的側重總也是不一樣的,并非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如側重

“加”,可立意:青年學子要多做加法,學好本領和知識,提高思想

道德修養(yǎng),同時也要為自己減負減壓,這樣才能更好地成就人生;又

如側重“減”,可立意為:人生不能太專注于名利,要多做些減法,

減去過多的功利的重負,同時也要增加學識,提高道德修養(yǎng),做一個

真正意義上的“人

靈魂“加減法”

人,是有靈魂----心靈與思想----的動物。但凡常人,都有靈魂。

這一點,并無天壤之別??墒?,在怎樣管控靈魂問題上,不同個體有

著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比如,有的人喜歡給靈魂做“加法”,有的人樂

意為靈魂做“減法”。

捷克當代作家米蘭-昆德拉,曾在他的長篇小說《不朽》里,描

寫過人類兩種靈魂c一種是做“加法”的靈魂。這種人喜歡表現(xiàn)自我、

突出自我,希望與世界產(chǎn)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好讓人們看到自己的存

在、聽到自己的聲音。否則,就失去生存的意義一般。另一種靈魂做

的是“減法這種人覺得自己跟這個世界沒太大關系,希望過那種

不被他人關心關注、安靜安寧的日子。因而。他們試圖削弱甚至消減

與他人的聯(lián)系,主動給自己的靈魂降噪,以期不被外界所發(fā)現(xiàn)、所記

掛。

古人云,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墒牵瑩?jù)我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

真正能夠平心靜氣、心無旁鷲者,似乎為數(shù)不多。相反,慣于給靈魂

做加法,喜歡拋頭露面、彰顯自我的人倒是不少。君不見,有的人只

要有機會,不是東拉西扯、侃侃而談,便是談天說地、津津樂道c好

比發(fā)表演說,如同單口相聲,藉此凸顯自我?,F(xiàn)如今,有了朋友圈,

更是快捷方便、如魚得水。不少人喜歡把逛街購物、唱歌喝酒,釣魚

打牌、游山玩水,頭疼腦熱、感冒鼻塞之類雞毛蒜皮、毫無情趣的閑

事瑣事無聊事,不加過濾統(tǒng)統(tǒng)發(fā)到朋友圈里去。有的人,昨天與李四

怎樣怎樣了,今天和張三干嘛干嘛了,都成為微信的“精彩”內(nèi)容。

如此執(zhí)著地做“加法”,除了期盼得到點贊與喝彩、關懷或同情,更

多是為了彰顯自己、引人關注。

十九世紀,英國教育家、達爾文進化論最杰出的代表托馬斯?亨

利?赫胥黎說過,“越偉大、越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J不怕寂

寞,喜歡孤獨,就是靈魂的“減法二這種人,既開明,更明智。在

我們身邊,一旦光榮退休,就“不問事、不管事、不惹事”,不拋頭

露面,不指手畫腳,不顯山露水的人有,但為數(shù)并不太多。相反,退

休之后不甘寂寞,或想方設法到某單位做顧問,或自告奮勇去某協(xié)會

當會長者,倒是大有人在。也難怪,如此一來,便可以名正言順地“退

而不休:今天東邊小會開開,明天南邊小車轉轉。美其名曰"發(fā)揮

余熱”,實則多多少少給基層增添了麻煩與負擔。

漢高祖劉邦之孫劉安在《淮南子?主術訓》中寫道:“是故非澹

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

非平正無以制斷?!?00多年后,諸葛亮在總結畢生經(jīng)歷、汲取《主

術訓》精粹的基礎上,將其充實、拓展。54歲那年在臨終前,把“非

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寫進《誡子書》。意思是告誡子孫,

不能看淡眼前的名利得失,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專注地修

心學習,就難以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

東晉詩人陶淵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等職,最

末一次出仕是江西彭澤縣令。可是,只短短八十多天,他便棄職而去,

從此歸隱田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

南山”等詩句,描寫的正是陶淵明歸隱田園后,心靜如水,悠然自得

的生活狀態(tài),最終成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芭e杯邀明月,對影成

三人”,描述了一個孤單孤獨的場面。或咨正是這種如影隨形的孤獨

感,成就了李白這位千古奇才。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鐘情靈魂“加法”也好,選擇靈魂“減法”

也罷,既是個人的喜好,也是個人的自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