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山東省聊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山東省聊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山東省聊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山東省聊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山東省聊城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以后,再涂寫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當國家遇到重大事務時,皇帝或皇帝責成中樞首腦召集相關官員進行討論,討論結果由皇帝最后裁定,即所謂“兼聽獨斷”。在秦漢王朝的大政決策中,主要有御前會議、宰輔會議、百官會議和中朝幕僚機關參與討論。這一做法()A.有利于提高決策合理性 B.標志著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C.體現了行政效率的提升 D.反映出行政中樞制度的調整【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時空是秦漢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兼聽獨斷”“在秦漢王朝的大政決策中,主要有御前會議、宰輔會議、百官會議和中朝幕僚機關參與討論”及所學可知,廷議是中國古代中央決策體制的重要方式?;实圬煶芍袠惺啄X召集相關官員進行討論,討論結果由皇帝最后裁定,這種決策體制能夠一定程度上采納大臣的合理建議,減少決策的盲目性,有助于決策的合理性,A項正確;秦始皇統一后,建立了秦朝,確立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建立了完備的中央和地方行政體制,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行政效率提升的相關內容,材料所述內容也不能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秦漢時期對中樞行政制度調整的相關內容,材料所述內容有利于集思廣益,提高決策的合理性,但沒有對中樞制度進行調整,排除D項。故選A項。2.兩漢時期,政府實行“受鬻法”和“賜物存問”。“受鬻法”即政府每月向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發(fā)放一石米;“賜物存問”即政府不定期向一定年齡的老人發(fā)放一定數量的布帛酒肉等高級物品。這突出說明,兩漢政府重視()A基層治理 B.社會保障 C.戶籍管理 D.社會教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根據材料“‘受鬻法’即政府每月向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發(fā)放一石米;‘賜物存問’即政府不定期向一定年齡的老人發(fā)放一定數量的布帛酒肉等高級物品”,體現政府對老人的救濟,說明政府重視社會保障,B項正確;材料主要說明社會救濟,與基層治理無關,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到戶籍管理制度,排除C項;材料體現政府重視對老人的救濟,與社會教化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3.《金史》載:“(金世宗大定年間)西京人李安兄弟爭財,府縣不能決,按察司移鄭留平理。月余不問,會釋奠孔子廟,鄭留乃引安兄弟與諸生敘齒,列坐會酒,陳說古之友悌數事。安兄弟感悟,謝曰:‘節(jié)使父母也,誓不復爭。’乃相讓而歸”。這表明,當時()A.祭孔已成為流行的社會習俗B.財產紛爭成為社會普遍現象C.儒家思想在社會治理中發(fā)揮作用D.民間調解是解決糾紛主要途徑【答案】C【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金代(中國)。根據材料所列案例,府縣政府不能解決的財產糾紛問題,卻在祭奠孔子時候用儒家的孝悌之義順利解決,這說明儒家思想在社會治理中發(fā)揮了作用,C項正確;材料僅僅列舉了祭孔的契機,并不能說明當時祭孔成為社會習俗,排除A項;B項錯在“普遍”,排除B項;材料提到了通過調解來解決民間糾紛,但由于沒有和官方解決的方式進行比較,因此并不能得出民間調解是解決糾紛的主要途徑,排除D項。故選C項。4.張居正在奏疏中曾提出:“蓋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若詢事而不考其終,興事而不加屢省,上無綜核之明,人懷茍且之念,雖使堯舜為君,禹皋為佐,亦恐難以底績而有成也?!睆埦诱龔娬{的是()A.官員選拔的公平性 B.官員施政的有效性C.官員監(jiān)察的必要性 D.官員考核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若詢事而不考其終,興事而不加屢省,上無綜核之明,人懷茍且之念”可知,張居正認為如果考察一件事情,不看它的最終結果,發(fā)起一件事情,卻不去多次考察,上級沒有考察意識,做事的人就會懷著敷衍的想法,體現出張居正強調官員考核的重要性;材料主要說明官員考核,與官員選拔無關,排除A項;材料沒有強調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排除B項;材料并未強調監(jiān)察的必要性,排除C項。故選D項。5.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商人以低于成本20%—30%的價格銷售其紡織品,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區(qū)的富裕階層和商業(yè)人口穿用洋布的逐漸增多。這一現象說明()A.不平等條約簽訂使關稅主權喪失B.外國傾銷致使自然經濟逐漸瓦解C.洋貨盛行推動近代社會階層分化D.中外貿易促使通商口岸畸形繁榮【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40年后(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大量廉價紡織品進入中國,沖擊了中國自給自足自然經濟逐漸瓦解,B項正確;材料主要說明外國商品進入對中國的影響,關稅主權喪失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洋貨盛行與中國社會階層分化無關,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只能看出外國紡織品在中國通商口岸逐漸盛行,不能說明整個中外貿易,排除D項。故選B項。6.同文館初立時,翰林院人員入學,被視為有辱斯文。光緒中葉,漢人已有愿入者,然極容易,不必考試。后想入者增多,考試規(guī)定漸趨嚴格。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A.西學廣泛傳播 B.學堂體制確立C.社會風氣漸開 D.科舉制度廢止【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同文館剛設立時,社會風氣認為學習西方是有辱斯文,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風氣逐漸開放,越來越多人愿意進入同文館學習,C項正確;材料描述額是社會風氣,無法看出西學傳播,排除A項;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建立了學堂選官體制,排除B項;1905年科舉制廢除,排除D項。故選C項。7.1941年5月頒布的《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明確規(guī)定:“依據民族平等原則,實行蒙、回民族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平等權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qū),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這一規(guī)定()A.推動了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 B.旨在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C.利于團結力量抵抗日本侵略 D.激發(fā)了全體國民的抗戰(zhàn)熱情【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影響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1年(中國)。材料體現的是陜甘寧邊區(qū)實行民族平等原則,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q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是抗戰(zhàn)時期,陜甘寧邊區(qū)這一規(guī)定是為了團結少數民族進行抗日,C項正確;陜甘寧邊區(qū)政府與1937年在延安正式建立,排除A項;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正式確立與1949年,排除B項;材料主要強調團結蒙、回民族抗戰(zhàn),與全體國民說法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8.1956年,毛澤東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先后聽取了中央34個部委的匯報,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次較為深入的調查研究。這次調查研究,是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乃至他一生中所作的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長、周密而系統的經濟工作調查。在此基礎上,形成了()A.《論十大關系》B.《論人民民主專政》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D.《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6年(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論十大關系》是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篇之作,A項正確;《論人民民主專政》是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為紀念成立二十八周年寫的一篇論文,排除B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1949年建國前第一屆政協會議頒布,排除C項;《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寫于1957年,排除D項。故選A項。9.下圖為國務院2023年8月28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的報告的要點。該報告的主題應是()A.維護生態(tài)平衡 B.保障糧食安全 C.實現農民增收 D.加強宏觀調控【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23年(中國)。根據圖示信息,“切實提升糧食調控能力”“深入開展糧食節(jié)約減損行動”得出,該報告強調提升糧食的調控能力,開展糧食節(jié)約行動,說明該報告的主題應該是保障糧食安全,B項正確;材料強調糧食安全,與生態(tài)平衡無關,排除A項;實現農民增收與材料主旨無關,材料所述內容的主旨是保障糧食安全,排除C項;材料說明加強糧食調控能力,與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0.近代某位航海家根據馬可·波羅對亞洲東西寬度的估計(一個過高的估計)、馬可·波羅關于日本距亞洲大陸有1500英里的估計(一個極高的估計)以及托勒密對地球周長的估計(一個過低的估計),推斷出分隔歐洲和日本的海洋寬度不到3000英里。因此,他認為前往亞洲的最便捷之路是橫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這也是他向各朝廷提出的方案。由材料可知()A.地圓學說在當時被普遍認可B.達·伽馬遠航具備技術條件C.麥哲倫借此找到通往亞洲的航道D.哥倫布對陸海位置關系認知有限【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前往亞洲的最便捷之路是橫渡大西洋的短期航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D項正確;普遍認可說法絕對,排除A項;達·伽馬繞過非洲南端到達印度,排除B項;麥哲倫船隊從美洲南端繞過完成環(huán)球航線,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1.為研究世界近代史上的某一現象,一學者列舉了以下要點:新興的工業(yè)中心、從世界各地獲得充足糧食供應、充分供應潔凈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統和垃圾處理系統、預防和控制傳染病。該學者研究的這一現象是()A.近代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 B.工業(yè)革命與工廠體系的建立C.近代技術和醫(yī)學進步 D.世界聯系加強改變社會生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工業(yè)革命時期(世界)。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工業(yè)革命以來,工業(yè)化促進了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城市的公共設施逐步完備。A項正確;材料涉及城市化的發(fā)展,而不是工業(yè)革命與工廠的建立,排除B項;材料反映城市化的發(fā)展,而不僅僅是技術和醫(yī)學的進步,排除C項;D項只是針對“從世界各地獲取充足的糧食供應”,不能全部反映材料的城市化表現,排除D項。故選A項。12.18世紀末,在規(guī)模巨大的洲際貿易中,盡管亞洲棉織品因其分量輕、顏色亮、價格低等優(yōu)勢在歐洲廣受追捧并被大量進口,但不久歐洲紡織界和一部分人卻對其各自政府施壓,要求制定禁止或削減進口印度棉布的法律。材料意在說明,這一時期()A.大規(guī)模全球性貿易以棉織品為主 B.歐洲與亞洲貿易規(guī)模有限的原因C.亞洲生產力發(fā)達使棉布競爭力強 D.全球性經濟聯系使歐洲突飛猛進【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末(世界)。根據材料“歐洲紡織界和一部分人卻對其各自政府施壓,要求制定禁止或削減進口印度棉布的法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紡織屆要求政府限制印度棉布,是因為亞洲棉布價格低競爭力強,對歐洲的紡織業(yè)產生了沖擊,這反映出歐洲與亞洲貿易規(guī)模有限的原因,B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是歐洲與亞洲的貿易,不能看出全球性貿易,排除A項;材料說明亞洲棉布競爭力強的原因是分量輕、顏色亮、價格低,不能看出亞洲生產力是否發(fā)動,排除C項;材料不能看出全球性經濟聯系,排除D項。故選B項。13.1336年,英國頒布的飲食禁奢法令規(guī)定:“任何人,無論其處于何種地位或身份,都不得在家中或其他地方,在正餐、晚餐或任何其他時間享用超過兩道菜……只有在一年的主要節(jié)日中,每人可以最多享用三道菜?!痹摲顝囊粋€側面折射出,英國當時()A.階級關系的變動 B.王在法下的確立C.社會經濟的衰退 D.個人主義的盛行【答案】A【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1336年(英國)。14世紀的英國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工商業(yè)者實力提升,商業(yè)得到了發(fā)展,出現了較為奢侈的飲食風氣,因此政府頒布飲食禁奢法令,側面折射出英國當時階級關系的變動,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到國王及其權力的約束,排除B項;這一時期社會經濟得到了發(fā)展,排除C項;個人主義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發(fā)展,但并非側面折射信息,排除D項。故選A項。14.工業(yè)巨頭安德魯·卡耐基曾說:從蘇必利爾湖開采兩磅鐵石并運到相距900英里的匹茲堡,開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運到匹茲堡,開采半磅石灰并運至匹茲堡,在弗吉尼亞開采少量錳礦并運至匹茲堡——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鋼,對這磅鋼,消費者只需支付一分錢??突@一說法,主要基于()A.工業(yè)研究實驗推動煤衍生物開發(fā)B.標準化生產使工人變成機器齒輪C.大規(guī)模生產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D.現代通訊聯絡大大降低生產成本【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美國)。材料說明外地的各種原料運達匹茲堡制成鋼鐵,反映了工業(yè)革命后社會化大生產形成規(guī)模化,提高了生產效率,C項正確;材料主要說明制造鋼鐵,與煤衍生物開發(fā)無關,排除A項;材料主要說明生產力的提高降低了成本,沒有體現出工人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主要體現是交通運輸的發(fā)展,降低了生產成本,排除D項。故選C項。15.下圖中①處應是()A.《法國民法典》 B.維也納體系C.《聯合國憲章》 D.《戰(zhàn)爭與和平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20世紀(世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25年格勞秀斯出版《戰(zhàn)爭與和平法》,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D項正確;《法國民法典》頒布時間1804年,排除A項;維也納體系建立與十九世紀初,排除B項;《聯合國憲章》簽署于1945年,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1977年冬,河南偃師緱氏鄭瑤村出土的漢章帝建初二年“侍廷里父老禪約束石券”(見圖),是目前已知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鄉(xiāng)里民約。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釋文:建初二年正月十五日,侍廷里父老憚祭尊于季、主疏左巨等二十五人共為約束石券里治中。乃以永平十五年六月中造亻,斂錢共有六萬一千五百,買田八十二畝。憚中其有訾次當給為里父老者,共以容田借與,得收田上毛物谷實自給。即訾下不中,還田,轉與當為父老者。其有物故,得傳后代戶者一人。即憚中皆訾下不中父老,季、巨等共假賃田。它如約束。單侯、單子陽、尹伯通、锜中都、周平、周蘭、□□周偉、于中山、于中程、于季、于季卿、于程式、于伯先、于圖、左巨、單力、于稚、锜中卿、左□□、于思、锜季卿、尹太孫、于伯和、尹明功。注:大意是某鄉(xiāng)侍廷里25戶共同集資六萬一千五百文,買田八十二畝。約定以其每年收益帖助當年里中因家訾較多,次當為里父老者。該人若因戶訾降低,不再擔任里父老,就應將田土轉交給次當為里父老者。里父老若物故,則傳其繼承人(繼為戶主,繼為里父老者)。如果里中立約人中,家訾皆不夠格當里父老,則該田即由祭尊于季、主疏左巨主持出租該田土?!獡铍H平《我國古代契約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侍廷里父老憚約束石券”所體現的中國古代契約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侍廷里父老憚約束石券”史料價值?!敬鸢浮浚?)是締約各方在自愿基礎上共同商定的約定;約定的內容與當事雙方的債權、物權密切相關;是當事權利方主張權利的憑證。(2)該石券屬文獻史料(或一手史料、實物史料)。該石券是目前已知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鄉(xiāng)里民約,承載著東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信息。形式上,該石券上的文字采用了獨特的書法風格,契約書寫材質為石材;內容上,釋文介紹了政府通過父老這類民間社會領袖人物來確立鄉(xiāng)村社會秩序,鄉(xiāng)里具有半自治的性質,這些對于研究漢代書法、雕刻技術、文字的發(fā)展、社會發(fā)展、古代契約的變遷及古代社會基層治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窘馕觥俊拘?】本題為特點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古代(中國)。特點:根據材料“建初二年正月十五日,侍廷里父老憚祭尊于季、主疏左巨等二十五人共為約束石券里治中”可知,是締約各方在自愿基礎上共同商定的約定;根據材料“約定以其每年收益帖助當年里中因家訾較多,次當為里父老者。該人若因戶訾降低,不再擔任里父老,就應將田土轉交給次當為里父老者。里父老若物故,則傳其繼承人(繼為戶主,繼為里父老者)。如果里中立約人中,家訾皆不夠格當里父老,則該田即由祭尊于季、主疏左巨主持出租該田土”可知,約定的內容與當事雙方的債權、物權密切相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契約是當事權利方主張權利的憑證。【小問2】本題為影響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古代(中國)。史料價值:從史料類型看,該石券屬文獻史料,也屬于一手史料、實物史料,對歷史研究具有較高的價值。根據材料“是目前已知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鄉(xiāng)里民約”以及契約內容可知,該石券是目前已知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鄉(xiāng)里民約,承載著東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信息。從形式上看,該石券上的文字采用了獨特的書法風格,契約書寫材質為石材;從內容看,釋文介紹了政府通過父老這類民間社會領袖人物來確立鄉(xiāng)村社會秩序,鄉(xiāng)里具有半自治的性質,這些對于研究漢代書法、雕刻技術、文字的發(fā)展、社會發(fā)展、古代契約的變遷及古代社會基層治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17.乾嘉以降,華北鄉(xiāng)村偷竊莊稼的事件頻發(fā),村莊普遍通過組建青苗會,雇人看青,以應對秩序危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嘉慶帝在一份上諭中指出:前據三河縣民人王自士呈控命案內有該縣王官屯莊“老虎會”(秘密會社)名目,特飭鄒炳泰等派員確查,茲據奏查明,該莊并無“老虎會”之名,惟于莊稼成熟時,各家伙同看守,立有“青苗會”名目等語。鄉(xiāng)閭春耕秋獲,守望相助,以防攘竊,原屬風俗所恒有,惟不應立有會名,著該地方官即出示嚴禁,各村民每屆收獲之時,準其照常看守青苗,但不許糾眾結會,如有倚恃人眾滋生事端者,即行查拿懲辦。材料二隨著鄉(xiāng)里組織遭遇巨大危機、鄉(xiāng)村治安教化、催糧征稅、差徭攤派等事務乏人承辦,青苗會乘機接手村莊公務。尤其在辦理差徭環(huán)節(jié),青苗會會首甚至繞開鄉(xiāng)保,“私行出貼攆辦差務”。與此同時,青苗會會首通過介入村莊公務,進而實現對鄉(xiāng)保人選的控制。道光十六年,在審理寶坻縣新得里李三店莊鄉(xiāng)民爭奪看青權的命案中,琦善并未聚焦于青苗會,而是僅關注命案本身,因此也沒有對青苗會作出任何價值判斷。道光十七年,在審理永清縣一起看青命案中,琦善依舊沒有對青苗會采取任何措施。材料三同治六年,寶坻縣厚俗里前白廟莊青苗會首事孟省三因年齡問題,向知縣申請告退:今身年愈(逾)八旬,耳聾眼花,動履維艱,不堪辦理青苗會事,所有差務身系幫辦之人,照常經管,不敢推諉,身莊青苗會首事現有三人,均系年輕精明強干之人,辦事妥當。況且莊眾素行信服,以后青苗會中之事不論有何事宜,與身無干。今歲身莊青苗圈地已經完畢。為此稟懇,叩乞大老爺,伏念身年老、耳聾、腿遲,施恩將身首事之名準退,其差務仍照常遵辦,不敢有誤,則感公侯萬代矣?!陨喜牧暇幾酝鹾楸肚逯泻笃谌A北鄉(xiāng)村治理——以青苗會若干京控案為中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清朝政府對青苗會態(tài)度的變化進行解讀?!敬鸢浮拷庾x:嘉慶時期,采取警惕和嚴厲取締的態(tài)度。嘉慶帝認為青苗會的結社性質有潛在危險,可能會使社會秩序陷入混亂而給清政府帶來危機,因此要求地方官員嚴厲取締。這一態(tài)度源自國家對鄉(xiāng)村控制的弱化,反映了當時統治危機不斷加深。道光時期,采取默認和接納的態(tài)度。隨著國家在治安、征稅、差役等方面的事務日益繁重,地方政府對青苗會的依賴性逐漸增強。這反映了青苗會已經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對于確保基層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光年間,采取監(jiān)督和認同的態(tài)度。列強侵華戰(zhàn)爭劇烈地沖擊著華北鄉(xiāng)村社會秩序,清政府為彌補在錢糧征收、社會治安等方面治理的不足,對青苗會采取支持、管理的政策。這反映出青苗會已成為基層行政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總之,嘉慶至同光年間,清政府對青苗會態(tài)度的變化,反映了青苗會的發(fā)展對鄉(xiāng)村社會有效治理、社會長期相對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窘馕觥勘绢}為特點類、背景類材料題。時空范圍為古代(中國)。解讀:根據材料“鄉(xiāng)閭春耕秋獲,守望相助,以防攘竊,原屬風俗所恒有,惟不應立有會名,著該地方官即出示嚴禁,各村民每屆收獲之時,準其照常看守青苗,但不許糾眾結會,如有倚恃人眾滋生事端者,即行查拿懲辦”可知,嘉慶時期,采取警惕和嚴厲取締的態(tài)度。嘉慶帝認為青苗會的結社性質有潛在危險,可能會使社會秩序陷入混亂而給清政府帶來危機,因此要求地方官員嚴厲取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態(tài)度源自國家對鄉(xiāng)村控制的弱化,反映了當時統治危機不斷加深。根據材料“道光十六年,在審理寶坻縣新得里李三店莊鄉(xiāng)民爭奪看青權的命案中,琦善并未聚焦于青苗會,而是僅關注命案本身,因此也沒有對青苗會作出任何價值判斷。道光十七年,在審理永清縣一起看青命案中,琦善依舊沒有對青苗會采取任何措施”可知,道光時期,采取默認和接納的態(tài)度。隨著國家在治安、征稅、差役等方面的事務日益繁重,地方政府對青苗會的依賴性逐漸增強。根據材料“隨著鄉(xiāng)里組織遭遇巨大危機、鄉(xiāng)村治安教化、催糧征稅、差徭攤派等事務乏人承辦,青苗會乘機接手村莊公務”可知,道光年對于青苗會的態(tài)度反映了青苗會已經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對于確?;鶎由鐣刃虻姆€(wěn)定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根據材料“同治六年,寶坻縣厚俗里前白廟莊青苗會首事孟省三因年齡問題,向知縣申請告退”“今歲身莊青苗圈地已經完畢。為此稟懇,叩乞大老爺,伏念身年老、耳聾、腿遲,施恩將身首事之名準退,其差務仍照常遵辦,不敢有誤,則感公侯萬代矣”可知,同光年間,采取監(jiān)督和認同的態(tài)度。列強侵華戰(zhàn)爭劇烈地沖擊著華北鄉(xiāng)村社會秩序,清政府為彌補在錢糧征收、社會治安等方面治理的不足,對青苗會采取支持、管理的政策。這反映出青苗會已成為基層行政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總之,嘉慶至同光年間,清政府對青苗會態(tài)度的變化,反映了青苗會的發(fā)展對鄉(xiāng)村社會有效治理、社會長期相對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世界主要產茶國茶葉輸出統計(1873-1910年)單位:千磅年份總計中國印度錫蘭荷屬東印度其他1873233,488215,701————---17,7871883302,123264,976——-———37,1471893495,315242,777115,61782,2966,03448,5911903675,958223,670209,552149,22721,33372,1761910750,273208,106256,439182,07033,81369,845材料二材料三1833開始,印度試種茶葉受到英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勵。1838年,第一次運到英國的印度茶葉在倫敦拍賣場就以每磅16至34先令的高價成交,而同期中國出口到英國的優(yōu)等茶葉平均價格也只有2先令2便士。這并不是因為印度茶葉質量高于中國茶葉,而是因為買主皮丁“不惜以如此巨大代價而購買阿薩姆茶,無非為一種愛國思想所驅使,而欲以此鼓勵英屬阿薩姆一種有價值之生產品而已”。西方人與中國人所使用手揉、鍋炒等方法不同的是,他們已改用萎凋機、揉捻機、解塊機、水門汀發(fā)酵地板、玻璃發(fā)酵臺、烘茶機、切茶機、揀選機、篩分機及裝箱機等近代機器。材料四19世紀70年代中期后,茶價大幅度下跌。1887年福建工夫茶的平均茶價只有1864—1866年的45.25%—60.75%,1887年平均茶價只有1864—1866年的31.75%—42.75%。福州海關,1882年茶葉出口稅收為1724153海關兩,到1891年減為946702兩,年稅收凈減少了777451海關兩。光緒十二年(1886年)收茶葉稅厘及加捐軍餉93.3萬余兩,十三年收85.1萬余兩,十四年72.1萬余兩。1891年在江蘇、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相繼發(fā)生圍攻教堂和外國人騷亂,1895年在四川和福建也發(fā)生類似事件。這些騷亂碰巧都發(fā)生在主要的產茶省區(qū),這反映了當地經濟蕭條、失業(yè)嚴重的情形?!幾粤铸R?!督袊枞~國際貿易的衰減——以對英國出口為中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近代中國茶葉國際貿易的衰減這一現象進行闡釋?!敬鸢浮筷U釋:19世紀后半葉,隨著印度、錫蘭等國的茶葉出口量日益增加,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地位逐漸喪失,近代中國茶葉國際貿易逐漸衰減。在近代殖民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中,印度茶葉生產和出口掌握在英國人手中,利潤被英國人攫取,這促使他們扶植印度茶葉而貶抑中國茶葉。加之英國在印度種植茶葉時,工業(yè)革命已經完成,機器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在印度茶葉生產和制造便自然和近代科技結合,茶葉生產實現了機械化,具有競爭優(yōu)勢。最后,英國資本對國際茶葉市場的操縱,蘇伊士運河通航等近代交通和通訊革命進一步促進了國際茶葉市場的結構變化,中國茶葉貿易被更緊密地和英國主導的國際市場聯系起來。以上因素導致了近代中國茶葉國際貿易的衰減。綜上,近代中國茶葉國際貿易的衰減使茶葉價格下跌,對清政府的財政稅收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中國茶農、茶商和政府都造成了損害,帶來中國外貿出口結構、政府財政和茶區(qū)經濟、社會的一系列變化。【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19世紀后半葉(中國)。闡釋:根據材料“印度試種茶葉受到英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勵。1838年,第一次運到英國的印度茶葉在倫敦拍賣場就以每磅16至34先令的高價成交,而同期中國出口到英國的優(yōu)等茶葉平均價格也只有2先令2便士?!钡贸?,19世紀后半葉,隨著印度、錫蘭等國的茶葉出口量日益增加,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地位逐漸喪失,近代中國茶葉國際貿易逐漸衰減;根據材料“西方人與中國人所使用手揉、鍋炒等方法不同的是,他們已改用萎凋機、揉捻機、解塊機、水門汀發(fā)酵地板、玻璃發(fā)酵臺、烘茶機、切茶機、揀選機、篩分機及裝箱機等近代機器。”得出,在近代殖民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中,印度茶葉生產和出口掌握在英國人手中,利潤被英國人攫取,這促使他們扶植印度茶葉而貶抑中國茶葉。加之英國在印度種植茶葉時,工業(yè)革命已經完成,機器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在印度茶葉生產和制造便自然和近代科技結合,茶葉生產實現了機械化,具有競爭優(yōu)勢;根據材料二貿易航線圖示和所學知識得出,英國資本對國際茶葉市場的操縱,蘇伊士運河通航等近代交通和通訊革命進一步促進了國際茶葉市場的結構變化,中國茶葉貿易被更緊密地和英國主導的國際市場聯系起來。以上因素導致了近代中國茶葉國際貿易的衰減。最后,根據材料四“反映了當地經濟蕭條、失業(yè)嚴重的情形?!焙退鶎W知識,從中國茶葉國際貿易的衰落對中國的影響進行總結,如:近代中國茶葉國際貿易的衰減使茶葉價格下跌,對清政府的財政稅收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中國茶農、茶商和政府都造成了損害,帶來中國外貿出口結構、政府財政和茶區(qū)經濟、社會的一系列變化。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世界工業(yè)平衡變化(1860-1900年)(按各國工業(yè)生產次序排列)次序年份12341860英國法國美國德國1880美國英國德國法國1900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工業(yè)生產的上升(1913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