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10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1.(2024.4·浙江高考·5)元朝的大一統(tǒng)超邁前代,其疆域“北踰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為實施有效管理,在全國分設十個行省。行省的設立旨在()A.獨立民政事務,調動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強中心集權,調整中心與地方關系C.監(jiān)察地方政治,加強中心對地方限制D.防范宰相擅權,提中學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元朝疆域寬闊,為實施有效管理,行省的設立旨在加強中心集權,而非調動地方政治自主性,故A項錯誤;B項加強中心集權符合題意,故B項正確;行省制度不屬于監(jiān)察制度,故C項錯誤;行省制度不屬于中心官制,與提中學央政府行政效率無關,故D項錯誤。2.(2024·上海單科·9)“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體制()A.隋朝B.唐朝 C.北宋D.元朝【答案】D【解析】“都省”即行省,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并為一級政區(qū)名稱。隋朝地方行政區(qū)劃實行州縣二級制,故A項錯誤;唐朝地方行政區(qū)劃為道、州、縣三級,故B項錯誤;北宋地方行政區(qū)劃設置為路、州、縣,故C項錯誤;元朝地方實行行省制度,故D項正確。3.(2024·福建文綜·15)元初,中書省“省規(guī)”:三日一奏事,軍國急務不拘于此限;定時由首領官排定需議事項,逐項探討,事關重大且看法不同時將實情稟奏皇帝。這表明中書省()A.專為處理軍國急事而設 B.強調集體議決防止大臣專權C.通過分割權力強化相權 D.任何決策之事實時稟報皇帝【答案】B【解析】依據(jù)材料“三日一奏事,軍國急務不拘于此限”說明軍國急務不拘于“三日一奏事”時限,不能說明中書省只是處理軍國急事,元代中書省是最高行政機構,故A項錯誤;從材料“定時由首領官排定需議事項,逐項探討,事關重大且看法不同時將實情稟奏皇帝”說明強調集體議決防止大臣專權,故B項正確;“事關重大且看法不同時將實情稟奏皇帝”說明不是強化相權,故C項錯誤;“事關重大且看法不同時將實情稟奏皇帝”說明只是遇到重大且看法不同時才稟報皇帝,故D項錯誤。4.(2013·山東文綜·11)自秦漢至宋元,中國政治制度變革的總體趨勢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漸漸被減弱B.國家行政權漸漸轉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漸漸退出權力中心D.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漸漸被打破【答案】A【解析】題目考查對歷史趨勢的的總體理解,從漢到元中國專制主義中心集權不斷加強,國家行政權力漸漸轉移到君主手中是在明朝廢除宰相之后,解除B,元朝宰相位高權重,直到明朝末年宰相才被廢除,解除C,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從秦朝就起先被打破了,解除D,秦朝實行郡縣制,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命,起先建立中心集權對地方有效管理,漢朝時期頒布推恩令加強了中心集權,宋朝時期對地方的行政,經濟,兵權都收歸中心,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加強對地方的有效管理,所以A正確。5.(2012·上海單科·9)元朝時右丞相鐵木迭兒掌管宣政院,他的兒子也為宣政院使?!对贰ぜ槌紓鳌酚涊d了時人的指責,稱其“無功于國,盡居貴顯?!毙旱摹百F顯”在于()A.向各省宣達政令B.負責中心官員選拔C.管理佛教事務和吐蕃地區(qū) D.掌管蒙古兵馬征發(fā)【答案】C【解析】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qū)軍政事務的中心機關。忽必烈始置總制院,后改為宣政院。A項為元朝中書省。6.(2011·江蘇單科·4)據(jù)《南臺備要》記載:“江浙省……調兵剿捕之際,行省官凡有輕重事務,若是一一咨稟,誠恐緩不及事?!ㄈ缃瘢┓灿姓{遣軍情重事及創(chuàng)動官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qū)處?!边@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與中心權力之爭難以調和B.獲得了緊急事務處置權C.行政長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權力不再受到中心節(jié)制【答案】B【解析】“凡有調遣軍情重事及創(chuàng)動官錢,不須咨稟,……交他每(們)從便區(qū)處。”說明江浙行省獲得了急事處置權。地方肯定聽從于中心、行省長官由皇帝任命。A、C、D表述錯誤。7.(2011·海南單科·4)《馬可·波羅行紀》中記述,元朝時“全部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離開舊都而遷居新都”。這里的“契丹省”指的應當是()A.嶺北行省B.遼陽行省 C.甘肅行省D.云南行省【答案】B【解析】契丹,是活躍在中國東北地區(qū)的一個民族。遼陽行省轄地包括今庫頁島,外東北,西伯利亞東部,中國的東北三省及內蒙古東部。據(jù)此可以推斷契丹省應為遼陽行省,故選B項。8.(2010·江蘇單科·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釋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廣而險遠,……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縣土番之地,設官分職,而領之于帝師?!边@里的“官”隸屬于()A.宣政院B.中書省 C.理藩院D.行中書省【答案】A【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元朝中心機關的理解。依據(jù)材料中的提示土番,時間是元朝,而且跟佛教有關,應當理解為是元朝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qū)軍政事務的中心機關——宣政院,所以此題應當選擇A。9.(2010·上海單科·10)元朝為加強中心對西藏和臺灣的管理,分別設置了()A.中書省、伊犁將軍B.宣政院、中書省C.伊犁將軍、澎湖巡檢司D.宣政院、澎湖巡檢司【答案】D【解析】中書省管轄大都及其四周地區(qū);伊犁將軍(清朝設立),管轄新疆天山南北的軍務與民政。10.(2024天津卷·16)(2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為加強邊防,唐在沿邊重鎮(zhèn)設立節(jié)度使。節(jié)度使最初只掌兵權,后來總攬軍、政、財、監(jiān)之權,權重勢雄,獨霸一方。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相望于內地”,“屯重兵,多以賦入自贍”,“喜則連衡(橫)而叛上,怒則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諸州,度支經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并實行派遣官員監(jiān)察地方等多項措施,“由是利歸公上而外權削矣”。宋太宗時,節(jié)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從今“無復領支郡者”。元朝變革地方行政制度,設立行省。行省官員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鎮(zhèn)守地方;凡行政號令和公文申稟,“不敢專決大政,咨中書(?。┒笮小??!幾园讐垡涂傊骶帯吨袊ㄊ贰返龋?)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評述唐、宋、元時期中心政權對地方的治理措施。(12分)(2)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總結從唐朝至元朝中心與地方權力關系的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8分)【答案】(1)唐朝:設置節(jié)度使,加強邊防力氣;給予節(jié)度使較大權力。節(jié)度使最終形成尾大不掉,違反了初衷,減弱中心集權。宋朝:宋初實行改革,削奪節(jié)度使權力,弱化地方軍力;監(jiān)督地方行政,文臣執(zhí)掌地方,加強對地方財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訓,多措并舉,減弱地方權力,維護了中心集權;但也形成強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設置行省,執(zhí)掌地方經濟、軍事大權;行省權力受中心節(jié)制。開創(chuàng)了行省制度;對地方權力管理寬嚴并舉;鞏固了中心集權和國家統(tǒng)一。(2)規(guī)律:中心和地方之間權力之爭長期存在,相互影響;雙方權力此消彼長,在動態(tài)平衡中改變發(fā)展。趨勢:通過變革與創(chuàng)新,中心對地方權力的安排趨于合理;中心集權不斷加強。【解析】(1)解答本題需留意題干要求“評述”,即既要有對史實的描述也要有對其評價,唐朝:史實包括,據(jù)材料“為加強邊防,唐在沿邊重鎮(zhèn)設立節(jié)度使”可知,設置節(jié)度使,加強邊防力氣;據(jù)材料“節(jié)度使最初只掌兵權,后來總攬軍、政、財、監(jiān)之權,權重勢雄,獨霸一方”可知,給予節(jié)度使較大權力;評價:據(jù)材料“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相望于內地’,‘屯重兵,多以賦入自贍’,‘喜則連衡(橫)而叛上,怒則以力相并’”并結合所學唐朝政治制度的學問可知,節(jié)度使最終形成尾大不掉,違反了初衷,減弱中心集權。宋朝:史實包括,據(jù)材料“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諸州,度支經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節(jié)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可知,宋初實行改革,削奪節(jié)度使權力,弱化地方軍力;據(jù)材料“‘申命諸州,度支經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并實行派遣官員監(jiān)察地方等多項措施”并結合所學宋朝政治制度的學問可知,監(jiān)督地方行政,文臣執(zhí)掌地方,加強對地方財政掌控;評價:主動方面,據(jù)材料“革除前朝之弊……并實行……多項措施,‘由是利歸公上而外權削矣’”可知,吸取前朝教訓,多措并舉,減弱地方權力,維護了中心集權;消極方面,結合所學宋朝政治制度的學問可知,形成強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史實包括,據(jù)材料“元朝變革地方行政制度,設立行省。行省官員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鎮(zhèn)守地方”可知,設置行省,執(zhí)掌地方經濟、軍事大權;據(jù)材料“凡行政號令和公文申稟,‘不敢專決大政,咨中書(省)而后行’”可知,行省權力受中心節(jié)制;評價:據(jù)所學元朝行省制的學問可知,開創(chuàng)了行省制度,對地方權力管理寬嚴并舉,鞏固了中心集權和國家統(tǒng)一。(2)第一小問規(guī)律,據(jù)所學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的學問可知,中心和地方之間權力之爭長期存在,相互影響;據(jù)材料中唐宋元三朝中心政權對地方的治理措施所產生的影響,并結合所學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的學問可知,雙方權力此消彼長,在動態(tài)平衡中改變發(fā)展。其次小問發(fā)展趨勢,材料中提及唐朝設立節(jié)度使導致地方權力過大,宋朝“革除前朝之弊”極力減弱地方權力“由是利歸公上而外權削矣”,元朝“變革地方行政制度,設立行省”既“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又“不敢專決大政,咨中書(省)而后行”,可知,通過變革與創(chuàng)新,中心對地方權力的安排趨于合理;據(jù)所學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化的學問可知,中心集權不斷加強。11.(2012年海南卷歷史,32)(12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公元1161年,金帝完顏亮撕毀與南宋之間的和議,擊潰宋淮河一線守軍,直赴長江北岸的西采石。中書舍人虞允文奉宋高宗之命前往東采石犒勞長江南岸的宋軍。“時敵兵實四十萬,馬倍之,宋軍才一萬八千”。宋軍潰散之余,新的指揮系統(tǒng)尚未成立,軍無斗志,部隊“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虞允文“立招諸將,勉以忠義”,部署防衛(wèi)。有人說“公受命犒師,不受命督戰(zhàn)”,可能招致殺身之禍。虞允文表示:“危及社稷,吾將安避!”在其感召下,“士殊死戰(zhàn)”,最終連敗金軍,挫敗其渡江南下的企圖,虞允文隨后探望養(yǎng)病的兩淮宋軍統(tǒng)帥劉鑄,劉鑄說:“朝廷養(yǎng)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于一儒生,我輩愧死矣?!敝T路宋軍接著出擊,宋金重新走向和談。——據(jù)《宋史·虞允文傳》等(1)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采石之戰(zhàn)的歷史意義。(6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西省宜春巿高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3月第一次模擬化學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啟東匯龍中學2025屆初三第二次質檢生物試題含解析
- 天津海運職業(yè)學院《新能源鉆井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建筑職業(yè)學院《食品工廠機械與設備A》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崇明區(qū)2025屆初三化學試題第二次診斷性測驗試題含解析
- 曲靖市重點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生物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上海商學院《體育測量與統(tǒng)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句容市華陽片區(qū)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年第二學期期中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可克達拉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播電視寫作(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昌大學《正書創(chuàng)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搪瓷制品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文化創(chuàng)意
- 江蘇開放大學2024年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060878》實踐作業(yè)參考答案
- 標書中人員配備方案
- 蛇咬傷的快速應急方法
- 采購管理教學第9講采購環(huán)境與供應市場分析課件
-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勞動合同(官方范本)
- 220kv交流輸電線路金具技術規(guī)范書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課件(共31張)
- 擔保書之第三方擔保合同模板
- 1110kV變電站GIS間隔廠家擴建方案
- 眼科門診病歷(清晰整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