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丹東市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教學質量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遼寧省丹東市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教學質量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遼寧省丹東市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教學質量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遼寧省丹東市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教學質量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遼寧省丹東市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一教學質量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遼寧省丹東市高一第一學期教學質量調研測試歷史試題2024.12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墓葬,在隨葬品方面,有些墓有精致玉器以及代表財富的豬頭骨(如神木、陶寺),而有些墓則空無一物,形成強烈的對比。這表明此時期()A.私有觀念尚未形成 B.宗法制度逐漸形成C.早期國家已經出現(xiàn) D.社會貧富分化明顯2.《史記·商君列傳》中寫道:“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贝伺e意在()A.廢除軍功爵制度 B.強化封建關系C.打擊舊貴族勢力 D.強調宗法倫理3.東漢蔡邕在《獨斷》中說道:“璽者,印也。印者,信也。天子璽以玉螭虎紐,古者尊卑共之?!匾郧?,民皆以玉為印,龍虎紐,唯其所好。然則,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也。”這體現(xiàn)出皇帝制度的特點是()A.皇帝獨尊 B.皇權至上 C.皇位世襲 D.國家象征4.司馬遷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此書被公認為中國史書的典范,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下列內容能在此書中記載的是()A.五行志 B.隋紀 C.項羽本紀 D.唐紀5.近幾年,吐谷渾人遷入唐境后的王族“先塋”地陸續(xù)被發(fā)現(xiàn)。這批墓葬總體以唐代葬制為主,并混雜有吐谷渾、吐蕃、北方草原等多民族文化因素。從出土的文物看,彩色陶俑服飾既有漢服特征,也有游牧民族風貌。這些發(fā)現(xiàn)可以用來印證當時()A.民族間的習俗趨同 B.民族間的互動交融C.華夏認同開始出現(xiàn) D.邊疆和內地一體化6.如圖是南宋時期重慶大足石刻寶頂山大佛灣第17號《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之釋迦親擔父王棺。圖中佛陀化身孝子,親自為父親抬棺。據(jù)此可知當時()A.佛教受到儒家思想影響 B.佛教思想社會影響擴大C.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沖擊 D.中國古代石刻藝術高超7.北宋范仲淹、歐陽修號召士人重視名節(jié),振作士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南宋士大夫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個人倫理自覺來確立個人成圣成賢的道德追求。材料表明,這些士大夫強調()A.轉變因循守舊觀念 B.塑造個人價值和品格C.推動社會教育發(fā)展 D.維護社會的等級秩序8.元朝不僅版圖遼闊,而且對邊疆地區(qū)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wěn)定的統(tǒng)治,這是前代大一統(tǒng)王朝沒有做到的。元朝政府為管理邊疆地區(qū)設置了()①宣政院②北庭都元帥府③北庭都護府④安西都護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明代內閣輔臣大多庸庸碌碌,只知恪守皇明舊章,而極少勇于任事、敢言直諫者。于是關于明代閣輔出現(xiàn)了許多綽號,如“紙糊三閣老”“劉棉花”“土木偶”等等。這反映了明代()A.宰相權力的衰落 B.集體議事得到加強C.皇權的高度強化 D.內閣權勢迅速提高10.時至今日,東南亞各國還保留有許多紀念鄭和的遺跡。其中,泰國三寶公廟中的一副對聯(lián)特別耐人尋味:“七度下鄰邦,有名勝跡傳異域。三寶駕渡航,萬國衣冠邦故都?!边@說明鄭和下西洋()A.具備領先的航海技術 B.加重國家財政負擔C.推動東南亞社會轉型 D.促進中外友好交流11.明朝后期科學家徐光啟編撰的《農政全書》共60卷,約70萬字。其寫作特點是“雜采眾家,兼出獨見”,主要以輯錄前人農業(yè)文獻為主,引用文獻達225種。徐光啟自己的見解、注解散在各處,總共有6萬余字。由此可知,這部書主要體現(xiàn)了()A.總結性 B.文學性 C.差異性 D.地域性12.康、雍、乾時期,清朝對西南地區(qū)各民族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的統(tǒng)治方針,尊重各民族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據(jù)此可知,這一方針的特點是()A.武力控制 B.改土歸流 C.民族分化 D.因俗而治13.1839年7月,英國商船上的水手在香港與中國民眾發(fā)生沖突,造成中國居民林維喜死亡,林則徐強硬要求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交出兇犯。但義律卻在英國戰(zhàn)船上設立法庭來審判此案,最后陪審團以證據(jù)不足將該水手無罪釋放?!傲志S喜案”說明當時()A.清政府官員喪權辱國 B.中國社會性質根本改變C.中國司法主權遭侵犯 D.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流14.如表為1840—1913年中國的洋紗使用和洋布消費比重表。這可以用來佐證當時()年份1840年1860年1894年1913年中國土布生產中使用機制洋紗(比重%)0.400.5623.4272.33中國棉布消費中機織洋布(比重%)0.463.1814.1534.83A.英國對華貿易開始出現(xiàn)逆差 B.列強控制中國經濟命脈C.中國傳統(tǒng)經濟結構逐漸解體 D.中國完全融入世界市場15.1894年10月,日本國內出版《國姓爺討清記》。該書主要包括“國姓爺(鄭成功)生于長崎”“芝龍(鄭成功之父)變志降清”“國姓爺伐清”等。作者依田學海更在該書的扉頁上寫道:“讀吧!讀吧!諸君!……占領臺灣以慰國姓爺?shù)耐龌??!庇纱丝芍?,日本()A.選擇性學習借鑒中華文化 B.欲將其侵華行徑合理化C.與鄭成功的政治立場一致 D.和中國反動勢力相勾結16.如表為晚清時期清政府設立的部分機構或官職。據(jù)此可知()時間機構或官職職能1844年五口通商大臣辦理各國通商事務,處置中外新關系。1861年總理衙門掌管與各國訂約,負責清政府遵守條約應辦之事,負責通商、關稅、外人在華傳教、海防水師、購置軍火等事宜。1898年礦務鐵路總局負責礦山開發(fā)和鐵路建設。1903年商部掌商務及鐵路礦務等事。1910年海軍部管理海軍軍政之總機構。A.中體西用思想被廣泛應用 B.清政府受到時代變局影響C.近代階級結構出現(xiàn)新變化 D.傳統(tǒng)華夷觀念已完全扭轉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自秦建立起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專制制度之后,中央統(tǒng)轄地方、地方服從中央是中央集權題中應有之義。但是,在古代中國,由于幅員廣大和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各地區(qū)尚不能以經濟為紐帶結成一個整體。各個不同地區(qū)之間因山川阻隔和交通、通信工具的不發(fā)達,而處在某種程度的隔絕狀態(tài)。地方上的權力又往往集中于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之手。地方官吏坐大,就可能出現(xiàn)某種程度企圖脫離中央控制的傾向。——摘自薛軍力《漢魏晉(劉)宋時期中央地方關系——權力的矛盾和調整》材料二漢武帝于公元前127年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從此,“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數(shù)十里”。后來,漢武帝又“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白蠊俾伞币?guī)定,凡在諸侯王國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進入中央任職。“附益法”嚴禁封國的官吏與諸侯王串通一氣,結黨營私。漢武帝還利用各種機會對諸侯王實行削爵、奪地和除國,同時打擊地方豪強。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下令宣布禁止郡國鑄錢,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作為當時惟一合法貨幣。漢武帝將冶鐵、煮鹽等私營權收歸政府,由國家壟斷經營,同時在全國實行均輸平準政策。——摘編自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出現(xiàn)地方分權傾向的原因。(6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防止地方分權的措施。(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最早興起于三國曹魏時期,至隋朝被科舉制所代替。上承兩漢重“德”“孝”的察舉制,下啟隋唐以“才”“學”為標準的科舉制度,九品中正制承前啟后,既銜接著中國選官制度的演進歷程,又預示著新舊秩序與社會思潮的更迭發(fā)展,系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舉足輕重的一環(huán)。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九品中正制的一些弊端也開始顯現(xiàn)出來?!钥禃浴②w子辰《“德”“才”之辯:論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的原初合理性》材料二作為一項從整體上影響國民生活的官員選拔制度,科舉制度以其“程序的公正”為國家選拔了大量行政官員,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準和維護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穩(wěn)定方面,發(fā)揮了直接而巨大的作用,這是其顯而易見的功能;它還有其他不那么顯著卻同樣值得重視的功能,科舉制度以其對社會的整體影響力將儒家經典維持世道人心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躁愇男隆稓v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總序》(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九品中正制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4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科舉制度相較于九品中正制的進步性。(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明清時期的經濟發(fā)展——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歷史綱要(上)歷史地圖冊》(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清時期經濟新變化的表現(xiàn)。(8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清時期經濟新變化的影響。(4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1865年,南京中華門外,清政府的軍事強國夢在此“拔地而起”。那年,李鴻章成立金陵機器制造局。金陵機器制造局的房屋都仿造外國式樣建造,機器也從國外采購。初創(chuàng)時設機器廠、熟鐵廠,制造開花炸彈、洋槍、抬槍等軍用產品,解決淮軍及江蘇省的留防勇營(防軍)的武器使用,還雇了洋匠師傅來督造。1879年,金陵機器制造局已經能制造火炮、水雷。1883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金陵機器制造局的工匠們日夜趕造槍炮彈藥,除了供應南洋、北洋各防營使用外,還接受各省防營訂貨。1894年,金陵機器制造局建立東子彈廠,采用無煙藥裝彈,這是制造技術上的一大進步。金陵機器制造局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現(xiàn)代軍工企業(yè)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金陵制造局所制的槍炮水平,僅次于上海的江南制造總局,被譽為“中國民族軍事工業(yè)的搖籃”,從而開拓了南京近代工業(yè)先河,金陵制造局的建立也是南京城市近代化的起始點。金陵機器制造局至今保存完好,擁有大量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建筑,是國內最大的近現(xiàn)代工業(yè)建筑群之一?!匀A夏文《金陵機器制造局的強國夢》(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金陵機器制造局成立的背景。(6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金陵機器制造局成立的意義。(8分)答案及簡析:一、選擇題答案及簡析1.答案:D簡析:新石器時代晚期墓葬中隨葬品出現(xiàn)明顯差異,有的墓有精致玉器和豬頭骨等財富象征,有的墓卻空無一物,這充分表明當時社會已經出現(xiàn)了貧富分化現(xiàn)象,D選項正確。而私有觀念在此時已經產生,A選項錯誤;材料中未體現(xiàn)宗法制度和早期國家的相關信息,B、C選項可排除。2.答案:C簡析:材料中提到宗室若無軍功則不得為屬籍,明確尊卑爵秩等級等,這一系列措施旨在打擊舊貴族勢力,因為舊貴族多依靠血緣關系等獲取特權,商鞅變法的這些規(guī)定打破了他們的世襲特權,C選項正確。此舉并非廢除軍功爵制度,而是強化軍功爵制度,A選項錯誤;主要目的不是強化封建關系和強調宗法倫理,B、D選項不符合題意。3.答案:A簡析: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且獨用玉,群臣不敢用,這體現(xiàn)了皇帝獨尊的特點,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稱為璽,突出了皇帝的特殊地位,A選項正確。皇權至上強調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材料未體現(xiàn)這一點,B選項錯誤;皇位世襲是指皇位的傳承方式,與材料內容不符,C選項錯誤;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皇帝的獨尊地位,而非國家象征,D選項不準確。4.答案:C簡析:《史記》記載了從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的歷史,項羽是秦末漢初的人物,其本紀可以在《史記》中記載,C選項正確。五行志一般是正史中記載五行災異等現(xiàn)象的篇章,《史記》中雖有相關記載,但不如項羽本紀更具代表性,A選項不準確;《史記》不包括隋紀和唐紀,B、D選項錯誤。5.答案:B簡析:吐谷渾人遷入唐境后的王族“先塋”地的墓葬,既有唐代葬制,又混雜多民族文化因素,出土文物的彩色陶俑服飾也兼具漢服特征和游牧民族風貌,這些都充分印證了當時民族間的互動交融,B選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民族文化的交融,而非習俗趨同,A選項不準確;華夏認同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xiàn),C選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邊疆和內地一體化,D選項不符合題意。6.答案:A簡析:圖中佛陀化身孝子為父親抬棺,這體現(xiàn)了佛教受到儒家思想中孝文化的影響,A選項正確。僅從這一圖無法直接看出佛教思想社會影響擴大,B選項不準確;儒學正統(tǒng)地位在南宋時期并未受到沖擊,C選項錯誤;中國古代石刻藝術高超并非材料重點強調的內容,D選項不符合題意。7.答案:B簡析:北宋范仲淹、歐陽修號召士人重視名節(jié),南宋士大夫確立個人成圣成賢的道德追求,這些都表明士大夫強調塑造個人價值和品格,B選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轉變因循守舊觀念、推動社會教育發(fā)展和維護社會等級秩序等內容,A、C、D選項可排除。8.答案:A簡析:元朝為管理邊疆地區(qū),設置了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區(qū),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地區(qū),①②正確。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是唐朝時期設置的管理邊疆地區(qū)的機構,③④不符合題意,A選項正確。9.答案:C簡析:明代內閣輔臣大多庸碌,恪守皇明舊章,不敢任事直諫,出現(xiàn)諸多綽號,這反映了明代皇權高度強化,內閣權力受到極大限制,閣臣只能唯唯諾諾,C選項正確。明代廢除了宰相制度,A選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集體議事加強,B選項不符合題意;內閣權勢并未迅速提高,D選項錯誤。10.答案:D簡析:東南亞各國保留眾多紀念鄭和的遺跡,泰國三寶公廟的對聯(lián)也體現(xiàn)了鄭和下西洋的影響,這說明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外友好交流,D選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領先的航海技術、加重國家財政負擔和推動東南亞社會轉型等內容,A、B、C選項不符合題意。11.答案:A簡析:《農政全書》“雜采眾家,兼出獨見”,主要輯錄前人農業(yè)文獻,同時也有徐光啟自己的見解,這體現(xiàn)了該書的總結性特點,對前人的農業(yè)知識等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A選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文學性、差異性和地域性,B、C、D選項可排除。12.答案:D簡析:清朝對西南地區(qū)各民族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的統(tǒng)治方針,即尊重各民族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體現(xiàn)了因俗而治的特點,D選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武力控制、改土歸流和民族分化等內容,A、B、C選項不符合題意。13.答案:C簡析:“林維喜案”中,英國在其戰(zhàn)船上設立法庭審判,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主權,C選項正確。林則徐強硬要求交兇犯,并未喪權辱國,A選項錯誤;中國社會性質根本改變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B選項錯誤;救亡圖存成為時代主流是在甲午戰(zhàn)爭后,D選項不符合題意。14.答案:C簡析:從1840—1913年中國的洋紗使用和洋布消費比重表可以看出,洋紗、洋布的比重逐漸增加,這說明中國傳統(tǒng)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傳統(tǒng)的手工紡織業(yè)受到沖擊,C選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英國對華貿易逆差、列強控制中國經濟命脈和中國完全融入世界市場等內容,A、B、D選項可排除。15.答案:B簡析:日本出版《國姓爺討清記》,并在扉頁上寫占領臺灣以慰國姓爺亡魂等內容,這是日本欲將其侵華行徑合理化,借鄭成功來為其侵略行為尋找借口,B選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日本的侵略意圖,而非選擇性學習借鑒中華文化,A選項錯誤;日本與鄭成功的政治立場完全不同,C選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日本和中國反動勢力相勾結,D選項不符合題意。16.答案:B簡析:晚清時期清政府設立了一系列新的機構和官職,如五口通商大臣、總理衙門、礦務鐵路總局、商部、海軍部等,這些都是清政府為了應對時代變局,適應近代化發(fā)展的需要而設立的,B選項正確。中體西用思想主要強調在維護封建制度的基礎上學習西方技術,材料未體現(xiàn)其被廣泛應用,A選項不準確;近代階級結構的新變化與材料內容不符,C選項錯誤;傳統(tǒng)華夷觀念并未完全扭轉,D選項錯誤。二、非選擇題答案及簡析1.答案:(1)原因:疆域遼闊;各地區(qū)間經濟發(fā)展存在差異(或不平衡性);統(tǒng)一的經濟基礎薄弱;地理條件限制;交通及通信相對落后;地方官員權力較集中。(2)措施:政治上:頒布“推恩令”;頒布“左官律”“附益法”;打擊地方豪強;任用酷吏管理;設十三州刺史;經濟上: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推行均輸平準;思想上:尊崇儒術。簡析:(1)材料一明確指出中國古代出現(xiàn)地方分權傾向的原因,疆域遼闊使各地聯(lián)系不便,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導致難以形成統(tǒng)一經濟紐帶,地理條件、交通通信的限制以及地方官員權力集中等因素,都使得地方容易出現(xiàn)脫離中央控制的傾向。(2)漢武帝防止地方分權的措施是多方面的。政治上,“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勢力,“左官律”“附益法”限制了諸侯王國的官員任用和行為,打擊地方豪強,設十三州刺史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察;經濟上,通過改革幣制、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措施,將經濟大權收歸中央;思想上尊崇儒術,統(tǒng)一思想,加強中央集權。2.答案:(1)地位:承上啟下(或繼承兩漢的察舉制,為隋唐科舉制奠定基礎、或銜接中國選官制度);預示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地位重要。(2)進步性:依據(jù)考試成績選官具有客觀性;公開考試選官具有相對公平性;不論貴賤皆可參加具有廣泛性;程序公正;有利于打破士族壟斷,擴大統(tǒng)治基礎;加速社會階層流動;提高官員文化素質;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穩(wěn)定;促進文化和教育發(fā)展;具有社會教化作用。簡析:(1)九品中正制上承兩漢察舉制,下啟隋唐科舉制,在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進歷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同時也預示著社會思潮和秩序的發(fā)展變化,其地位舉足輕重。(2)科舉制度相較于九品中正制具有明顯的進步性。它以考試成績?yōu)橐罁?jù),具有客觀性和公平性,打破了門第限制,不論貴賤皆可參加,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加速了社會階層流動,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穩(wěn)定,促進了文化教育的發(fā)展,還發(fā)揮了社會教化作用。3.答案:(1)表現(xiàn):一些新的農作物品種傳入中國;江南等地區(qū)農業(yè)多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