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課件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級初一上冊3.3海陸的變遷課件02_第1頁
教學課件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級初一上冊3.3海陸的變遷課件02_第2頁
教學課件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級初一上冊3.3海陸的變遷課件02_第3頁
教學課件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級初一上冊3.3海陸的變遷課件02_第4頁
教學課件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級初一上冊3.3海陸的變遷課件0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陸地和海洋第三節(jié)海陸的變遷學科素養(yǎng)

■區(qū)域認知1.認識地殼是運動的,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洋與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中。2.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鼍C合思維能夠分析不同地理因素對海陸分布和變遷的影響,理解地球表面的變化是一個長期的演化過程?!鋈说貐f(xié)調觀了解地球表面的變化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意識到保護地球是人類的責任。難點重點引入:我們看到地球上原來只有一塊大陸、一片海洋,而后逐漸演變成七大洲、四大洋。一顆松果竟然引起了海陸的變遷?今天,讓我們一起尋找海陸變遷背后真正的原因。圖片導入請觀察喜馬拉雅山脈發(fā)現(xiàn)的海洋生物化石圖、黃河三角洲海岸線的變遷圖,仔細讀圖,分析為何黃河三角洲在不斷“生長”,并平均每年以1.5千米—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進,這反映了什么地理現(xiàn)象?海陸的變遷。喜馬拉雅山脈發(fā)現(xiàn)的海洋生物化石圖黃河三角洲海岸線的變遷圖海陸的變遷早在古代就已經被人們所察覺和認識。請學生自主學習課本57頁至58頁的“活動”內容,結合實例了解海陸變遷。1.讀課本第57頁圖3.18“喜馬拉雅山脈中的海洋生物化石”,請分析這反映了哪種海陸變化形式。海洋變成陸地。滄海桑田講解:這說明喜馬拉雅山區(qū)在地質時期曾經是海洋,現(xiàn)在變成了陸地,主要是由地殼運動所引起。2.讀課本第58頁圖3.19“海底的古森林和古河道遺跡”,請分析這反映了哪種海陸變化形式。陸地變成海洋。講解:這說明了我國東部海底大陸架在地質時期曾經為陸地,現(xiàn)在變成了海洋,主要是由海平面升降所引起。3.讀課本第58頁圖3.20“荷蘭的圍海造陸”,分析圖文材料反映了哪種海陸變化形式。海洋變成陸地。講解:荷蘭的填海造陸說明海洋可以通過人類活動變成陸地??偨Y: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是主要原因,人類活動是局部和小規(guī)模的,而且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從世界地圖上得到的啟示1.請看課本圖3.21“關于地球上海陸輪廓的爭議”,思考:目前地球上海陸的輪廓是怎樣形成的?我們的大地是不動的嗎?說說你的想法。學生舉手各抒己見。2.請看世界海陸分布圖,并結合課本第59頁圖3.22“難道是巧合”,仔細觀察大西洋兩側尤其是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輪廓的特點。大西洋兩岸,特別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輪廓線十分相似。如果我們把這兩塊大陸從地圖上剪下來,它們就可以拼合成一個整體。講解:德國科學家魏格納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這個特點,并據(jù)此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結合課本圖3.23“大陸漂移”了解大陸漂移說。3.請看課本第61頁“活動”中圖3.24“拼合大陸幾種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和3.25“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的一致性”,回答問題:哪些證據(jù)可以證明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兩大洲輪廓凹凸相吻合、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古生物的一致性。圖3.24圖3.25補充:除了以上三個證據(jù)外,考古學家在冰雪覆蓋的南極發(fā)現(xiàn)了大量煤層,也能證明大陸的漂移,因為煤炭必須形成于濕熱茂密的森林環(huán)境,而現(xiàn)今南極大陸覆蓋著厚厚的冰蓋,由此可見在億萬年前,南極大陸應該存在于緯度較低的濕熱地區(qū)??茖W家推測,南極大陸大約是位于25°S地區(qū),而后漂移至現(xiàn)在的南極附近。補充:海底擴張說支持了大陸漂移說的觀點,大西洋海底的巖石年齡分布,證實了海底的擴張,證明大西洋兩岸輪廓的相似性正是海底擴張的結果。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一種新的地球構造理論——板塊構造學說。2.請看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26),觀察地圖并思考:全球劃分為哪幾大板塊?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組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偨Y: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組成,各板塊的命名與板塊內部所包含的大洲、大洋有關。比如說:亞洲、歐洲所在的板塊被稱為亞歐板塊,南美洲、北美洲所在的板塊被稱為美洲板塊,太平洋所在的板塊被稱為太平洋板塊等。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亞洲的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比較特殊,分布在印度洋板塊之中。而太平洋板塊則是所有板塊中海洋面積最大的板塊,板塊內部幾乎全是海洋。請看六大板塊空白圖,填寫六大板塊的名稱,并記憶六大板塊的分布。學以致用3.下圖是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26),觀察地圖并進行思考: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箭頭表示什么?總結:(1)“→←”表示兩個板塊在碰撞擠壓,屬于“消亡邊界”,通常會導致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山脈、島弧、海溝等。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等。(2)張裂拉伸“←→”表示兩個板塊在張裂拉伸,屬于“生長邊界”,通常會導致地表斷裂、海洋擴張等。如東非大裂谷、紅海。4.通過兩本書簡易模擬板塊的運動方式,并結合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26)和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圖(課本圖3.28),利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裂谷、山脈等成因。課本圖3.26課本圖3.28總結: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fā)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板塊發(fā)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世界上許多高大和綿長的山脈,主要分布在板塊碰撞擠壓的地帶,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其活動性主要表現(xiàn)為會導致火山、地震。5.下圖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帶及板塊的分布圖(課本圖3.27),說出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的名稱。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柴R拉雅地帶??偨Y: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容易有火山、地震產生。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的交界處形成了地中?!柴R拉雅火山地震帶;在太平洋板塊與其他板塊的交界處形成了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6.下圖是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課本圖3.26),結合臺灣海峽常發(fā)生地震和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例子,分小組討論原因。總結:我國臺灣省及其附近區(qū)域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因而地震頻發(fā)。再比如鄰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也是因為處于美洲板塊、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通常板塊交界處的國家和地區(qū),地震、火山現(xiàn)象較為常見,板塊內部的國家和地區(qū),因板塊穩(wěn)定,少見火山、地震。讀課本圖3.29“珠穆朗瑪峰、紅海、地中海位置示意”,試用板塊運動的觀點,對圖示現(xiàn)象作出合理解釋。(1)珠穆朗瑪峰為什么仍在

不斷隆升?學以致用珠穆朗瑪峰是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使地殼抬升而形成。兩大板塊持續(xù)碰撞擠壓,所以珠穆朗瑪峰還在持續(xù)升高。(2)紅海為什么在不斷擴張?紅海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由于兩大板塊運動的方向不同(相背),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