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讀《大學》心得體會范文
2021讀《大學》心得體會范文1
大學一篇,作為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提出的“三綱”、“八目”等重要觀點可被稱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若是超脫出一個學術流派來看,《大學》中簡單明確的觀點與古今多數(shù)的道德標準、行為規(guī)范也都有相通。
而“大學之道”,究竟存于何方、歸于何處,是一個最基本、卻也最難回答的問題?!洞髮W》一篇之所以能流傳甚廣,也就在于它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不意在學術而意在整個社會的解答。這一解答融入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體系,也融入了整個社會的血脈,以一種文化而非答卷的形式,傳承至今。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大學》中舉例說:“見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逼鋵崯o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不能否認,由于先天的具有或是后天的教育,最基本的品德其實就已經(jīng)在人的心中存在。因此,使人的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合乎品質(zhì),需要的是“喚醒”。
這一“喚醒”看似容易,卻往往要面對一堵堵沉睡的墻。在耐心被耗盡之后,對民眾的道德教育就淪為了簡單易行卻基本無效的幼稚化教育?!坝字苫逃钡某霭l(fā)點絕非愚民,而是要啟迪民眾。但其致命之處就在于,把社會大眾當做“零基礎”的愚民進行教育。
在當下,面對“道德滑坡”這一類愈發(fā)猛烈的抨擊和指責,很多人也想起了道德教育并付諸實施,卻始終收效甚微。道德滑坡導致了道德教育轟轟烈烈,而道德水準卻又并無想象中的觸底反彈,使得道德教育陷入窘境,而不得不更加迫切、甚至運動化地進行。但其實,民眾從不缺乏道德知識,而只是不想運用。一遍又一遍地灌輸重復的知識,只能是短暫刺激,從來都不是長久之計。似乎我們該去重拾起《大學》中所說的“明明德”,吹散掩蓋美德的陰霾,使其發(fā)散光芒,而非等被照亮。
大學之道,在親民。
《大學》引《盤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彼^“親民”,通作“新民”,即使人自新。
“新”是變革,“新”是發(fā)展,“新”是從過去到現(xiàn)在,“新”從現(xiàn)在到將來。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中所說的“新”卻并非是與“舊”相對,甚至是與“舊”相合?!靶隆钡谋举|(zhì)是不斷調(diào)整而達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無論道德上、物質(zhì)上,人與社會總是會出現(xiàn)種.種矛盾。在特定的歷史情形下,我們會將其歸于時代的變遷使得人的角色出現(xiàn)了錯位。因為個體總是太渺小,經(jīng)受不住環(huán)境一絲一毫的改變。但從一個普遍性的意義上說,絕大多數(shù)時間和地點,世界運行得是如此完美、一如既往,但卻不能消除人和社會之間的碰撞——是人在變,而非世界在變。也許有某一個瞬間,你與世界、社會是如此契合,可這種狀態(tài)卻無法維持。風吹草動都會使得你于不經(jīng)意間與那一點錯離,而只好通過不斷的修正錯折往返。
新,歸根到底是對“正確”的動態(tài)保持?;蛟S正確的標準沒有改變;或許世界未變,人卻對自己有了新的定位,或許世界變了,人卻不為所動。無論變與不變,每一次自新都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結(jié)果由個人和社會共同承擔。
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大學之道的最終追求,并且有具體的藍圖?!洞髮W》中描繪道:“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庇行┝钊梭@訝的是,大學之道的目標沒有設定為人人的道德標準都向“君子”看齊,而是很大度地給出了如此寬泛的標準。
這種包容的理想目標,對現(xiàn)今社會所追求的和諧共生非常有借鑒意義。多元的追求與發(fā)展,并不是我們邁向一致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渡,而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本身。道德標準的高低之間存在角度的差別,只要在最低界限之上,就都應當是以平等的地位存在的。在一個成熟的社會中,不同價值標準之間的共處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而非“忍讓”。后者所帶有的對優(yōu)劣的判別,會使得不公正的取向產(chǎn)生。
所謂“至善”,“至”在社會秩序井然,“至”在個人的選擇得到充分尊重,“至”在一切都擁有最豐富的可能性?!吧啤钡臉藴士赡芴^虛無、難以設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社會的善與每個成員的善之間有著必然聯(lián)系,前者只不過是對后者的概括。而對每個個體來說,善是需要通過自己的探索、思考、選擇來完成的,而不能由他人或社會代勞。這樣的選擇過程,既是為了滿足個體,同樣也是在為社會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對不同可能性的嘗試機會。
大學之道,在求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對個人修養(yǎng)而言也好,對社會發(fā)展而言也好,恐怕都沒有終極答案。《大學》一文對此的探索得出了一定的結(jié)論,并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所認可。但我以為,《大學》更大的意義在于探索本身。
從古到今,無論個人、集團、社會,都會經(jīng)歷許多痛苦與災難。但他們探求“大學之道”的步伐卻從未被打擊、失敗阻擋。思考者們、踐行者們,都懷抱著讓個人、社會變得更好的不滅希望,用自己認為合理的方式,不斷探索著。
他們是尋路者也許他們從未得出完美的答案,卻也一步步地以雙手之力推動社會與其中每個個體的前行。也許他們得出的結(jié)論相悖,也許他們采用的方法相反,但他們對世界的熱愛與執(zhí)著,將后人和身后的世界改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尋路直至今日。我們都對完滿的人格、美麗的世界有著同樣熱切的憧憬,我們也在尋路。也許你對《大學》的作者提出的道路十分贊同,也許你的心中有另一條前行之路,也許你的看法模糊不清、難下決斷。每個尋路者都投射出一點星光,因為你曾為人與社會的前行貢獻出哪怕最微薄的力量。
沒有哪一顆星能夠照亮整片夜空,但所有的星卻能聯(lián)結(jié)起一個宇宙;沒有哪一個尋路者能夠為最理想的未來給出一勞永逸的答案,但所有的尋路者卻將腳印踏滿了追尋歷程中的每一寸。
《禮記大學》以“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為其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其條目。大量使用排比和蟬聯(lián)句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間不容發(fā),氣勢磅礴,雄辯有力,鮮明地體現(xiàn)了儒家學派“內(nèi)圣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時刻都需要學習。欲“外王”必須先“內(nèi)圣”;欲“內(nèi)圣”必然需要加強自我道德的修養(yǎng)。也就要做到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為大學生,確實應該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當今大學生面臨著種.種壓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的人實不在少數(shù)。在這物欲橫流,文化泛濫的社會狀態(tài)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記了道德修養(yǎng),只是庸庸碌碌,貪于享樂,卻不珍惜年華盛景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只會消磨意志,沉淪下去。
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是我們每個大學生必須正視的課題,這是首要的。其次,應潛心學習,深入研究,在學習好本專業(yè)的基礎上,努力向其他方向發(fā)展。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虛幻之中,而放棄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而應當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說:“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靜下心來,才能有所慮,有所得。倘若魯莽,草率行事,必將終無所獲。
《大學》之道,在于修身,在于立志,在于奮斗。無道德,無修養(yǎng),便胸無大志,就不會去奮斗,不奮斗,便終不可“外王”。所以,我認為,提高自身修養(yǎng),當入其微,從小事做起,從小志做起,點點滴滴,循序漸進。如此,方可能安能靜,知其本末,曉其終始。發(fā)于心而動于行,如此,才能實現(xiàn)志向,有所作為。
《大學》之道是一條立志,實現(xiàn)理想之道。告訴我們凡事要從最基礎的做起,牢記其本,明知其本,而后才能有所方向,從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礎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謹小慎微,勤勤懇懇,才是實現(xiàn)“外王”的基礎。
《禮記大學》凝聚了儒家學派關于人生與社會,道德與政治等問題的思想精髓,表達了完善自我并改造社會的強烈愿望。其人格思想和社會責任意識均不無積極因素,因此,它是所有有志之士用以自勵并為之奮斗的人生目標。
自從從象牙塔進入五彩繽紛的社會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社會真的很大,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事情、不一樣的思想,世間萬象進入了我的世界。我看到的“世間萬象”大多是富有的家庭、別墅、豪車、美女、奢侈品,好像每個人都在追求這些,而我自己什么都沒有,我總是不停地努力,甚至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最后自己還是一無所有,于是我不停地工作再工作,結(jié)果努力的成果與欲望的比例趨近無窮小。我開始困惑,開始糾結(jié),開始憤懣,開始討厭這個世界、討厭父母、討厭朋友、最后討厭自己,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虛無的存在。
也曾回憶起自己在少年時的快樂時光,父母從來不管我,但是鄰居家的奶奶每天都夸我能干,說我成績好,會做家務,懂事,孝順,會照顧弟弟。有時候看到可憐的乞討者,還會把自己好不容易做小工攢下的零花錢都贈給了他??墒菫槭裁撮L大了,這些都不再值得炫耀了呢?
最近有機會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讀了一些儒學,原本我對儒學之類的書并不感興趣,覺得深奧難懂,并且是天方夜譚,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儒學是伴隨我們一生成長的明燈。其中最讓我感受之深的是《禮記·大學》,很多人說《大學》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但是我看了之后,覺得它向我展示的是人生進修的階梯,我從中受益匪淺。
2021讀《大學》心得體會范文2
同學們,你們知道家喻戶曉的“四書五經(jīng)”指的是哪四書嗎?對了,那就是《論語》《大學》《孟子》和《中庸》。在這個寒假中,我就閱讀了“四書五經(jīng)”中四書之一—《大學》。
《大學》這本書為世人所傳誦,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那么,何為“大學”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大學就是一片政治哲學論文,探討了各國平天下的原則道理。它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為三大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八個條目,闡明了治國平天下必須從“修身”、“齊家”做起,而“修身”、“齊家”又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為途徑。其中還特別強調(diào)個人修身對政治的影響。
《大學》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則的表現(xiàn)。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學》看得很重,還將《大學》中的話用于生活當中做到。
古代漢武帝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漢武帝在位時,可見多么重視儒家學派呀!漢武帝也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打敗了匈奴的屢次進攻,最終統(tǒng)一天下。
《大學》這本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告訴了我們太多太多。勤政愛民、自立修身,讓我們永遠記住“四書五經(jīng)”中《大學》這本書吧!
2021讀《大學》心得體會范文3
大學之道講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傳承道統(tǒng)的中堅骨干,所以將人倫作為維系整個社會行為和政治規(guī)范的微觀基礎。
《大學》卷首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所謂“明明德”,前一個明是動詞,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個明為形容詞或名詞,強調(diào)儒家的道統(tǒng)而非其它的歪門邪道。明明德與親民、至善一直被認為是《大學》之重要的三綱。明德是根本,親民為路徑,至善則是境界,是個體行為的理想目標。
這對于一名教師就比較重要了。因為教師通常肩負明德和明明德的雙重責任。
所謂明德是規(guī)范的體例,說起來并非難題;關鍵在于明明德,這又是一個雙向的行為過程。作為一名教師就需要循循善誘,通過傳道釋疑解惑,激發(fā)學生對真和善的渴求,使學生的素質(zhì)和能力得到最高的發(fā)展,同時,在言傳的同時更可以身教。以教師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學生使其可以不斷地明明德,日積月累而達到教學雙方自立并立人。
親民、至善——大學之道強調(diào)的不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實踐,它還要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應用于社會政治實踐,是一個推己及人的過程。親民,說到底就是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體認到自己心靈中所具有的誠明德性,由此同樣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諧社會,這樣就能做到大學之道所謂的“止于至善”了。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確實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親民,至善既不難;同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齊家治國平天下亦不難。這就是通過《大學》篇學習受到的教益和啟迪。
2021讀《大學》心得體會范文4
對《大學》最初的認識就是四書之一,第一次真正的接觸到它的內(nèi)容是在高中時背誦,幸運的是我所在的班級遇上了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他教了我們歌訣樂讀的方法,使得原本一篇晦澀難懂的古文變得有節(jié)奏甚至是朗朗上口,至今一讀《大學》,還是會不自覺地帶有節(jié)奏。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開篇四字,便可以簡練的概括全篇文章的內(nèi)容,是博學之道,亦是君子之學,總體思想就是君子如何“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君子是有道德,修養(yǎng),品行之人,從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養(yǎng)品德作為根本。意欲將高尚的德行弘揚于天下的人,則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國家的人,則先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調(diào)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則先要修養(yǎng)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養(yǎng)好自身品德的人,則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則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誠的人,則先要獲取知識;獲取知識的途徑則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獲得正確認識,認識正確后才能意念真誠,意念真誠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好品德,品德修養(yǎng)好后才能調(diào)整好家族,家族調(diào)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國家,國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太平。從“明德于天下”,到“心正身修”,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一處不可斷,最終的“心正身修意誠”便是君子的基礎,只有這樣有了正直的內(nèi)心,才能避免紛亂的外界擾亂內(nèi)心的判斷。而后的內(nèi)容更多的是君子自身的修養(yǎng),同樣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知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成為志向堅定的君子。
如今,再讀大學,耳畔依然縈繞著朗朗的帶有節(jié)奏感讀書聲,心頭也充盈著君子的逐步修養(yǎng),最終平天下而明德于世。
2021讀《大學》心得體會范文5
今天我們領到國學經(jīng)典《大學》,打開書就看見熟悉的文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什么意思呀?我驚訝得臉都扭曲成變型金剛的樣子。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翻開譯篇,我恍然大悟。
我愛看書,古往的,國外的,師長們推薦的經(jīng)典,我也愛看《淘氣包馬小跳》,雖然這些書給我知識,我卻一目十行就看完,“多看幾遍,慢慢看,細細品味!”,媽媽反復叮嚀我,我從書里了解什么?像是在做夢,只記得情節(jié)。如果有提醒,可能還會想到更多的細節(jié)。一道試題,在“作業(yè)幫”的相助下我幸運躲過爸爸的監(jiān)控,爸爸還以為我真弄懂了……我慢慢習慣了這種小聰明。輕松了,除了考試!
完美的境界,需要鍥而不舍的努力。正如《大學》里說的“知恥而后安,安而后能靜”,真想學習好,就得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充分使用好稍縱即逝的時間,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標。
“爸爸,媽媽,孩子們開飯了!”宏亮的聲音像吸鐵石,充滿魔力,我和姐姐沖著下樓,奶奶挽著爺爺過來了。媽媽解開圍裙,爸爸拉開餐椅,牽著老人入座。飯早就盛好了,我們說著笑著,天天“心安理得”!爸爸媽媽也天天如此,心安理得。
記得一次聊天,爸爸拍著媽媽的肩:“我們做堅實的橋梁就好了!”他笑瞇瞇的神情至今我記憶猶新。當時我不解地問:“為什么做橋梁呢?做棟梁才好,您太沒有思想了?!卑职譀_我一笑,朝爺爺樂了。
“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F(xiàn)在我懂了,爸媽常年如一日心安理得的付出,源于心靈之美:做自己能做到的,竭盡全力,無怨無悔!安心付出,理當所得——瞧我們幸福的一家子!
好看書,看好書!我捧著我的《大學》。窗外一輪明月,月光透過玻璃撫著我和我的《大學》。我溫暖著。
2021讀《大學》心得體會范文6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止于至善”,此為《大學》三綱領。
《中庸》二十五章:“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nèi)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山Y(jié)合《中庸》此章來領會《大學》三綱領之義理。
“明明德”向內(nèi)成己,是內(nèi)圣功夫,“親民”向外成物,是外王事業(yè),“止于至善”則是“合外內(nèi)之道也”。陽明先生曰:“明明德必在于親民,而親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故曰一也”。
程子曰:“親,當作新”;“‘在新民’者,使人用此道以自新”。然“使人用此道以自新”,只是“教”而不“養(yǎng)”。陽明曰:“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親民便是兼教、養(yǎng)意,說新民便覺偏了”?!坝H民”是以自性之明德直接養(yǎng)民、化民,有“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之義,如此才能把三綱領貫通為一。
《荀子·子道》: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弊釉唬骸翱芍^士矣”。
子貢入,子曰:“賜!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子曰:“可謂士君子矣?!?/p>
顏淵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弊釉唬骸翱芍^明君子矣。”
“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這是“教”。
如果把“親民”當作“新民”,只是停留在“士”的層次,達不到大人之“學”的境界?!爸咧?,仁者愛人”,這是明明德以親民,陽明所謂“兼教、養(yǎng)意”。顏子說“知者自知,仁者自愛”,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故不必再說知人、愛人。
朱子曰,“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朱子下一個“使”字,把盡己之性與盡人之性割裂開,從而把“明明德于天下”也解得淺了。陽明說:“明明德者,立其天地萬物一體之體也;親民者,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用也”。
紹興知府南大吉聽到陽明先生講解大人之“學”如醍醐灌頂,喟然嘆曰:“甚哉,大人之學若是其簡易也!吾乃今知天地萬物之一體矣,[]吾乃今知天下之為一家、中國之為一人矣?!环虿槐黄錆桑艏和贫鴥?nèi)諸溝中’,伊尹其先得我心之同然乎”?又曰:“吾以親民為職者也,吾務親吾之民以求明吾之明德也夫!”
平天下,治國,齊家,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此為《大學》八條目。
朱子說:“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齊家以下,新(親)民之事也”。
《論語·憲問》: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可結(jié)合《論語》此章來領會《大學》八條目的內(nèi)涵。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均是“修己以敬”;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唐代李翱根據(jù)《中庸》《易傳》作《復性書》,闡述儒家心性學說。李翱不滿意東漢鄭玄所注《中庸》:“彼以事解者也,我以心通者也”。同樣,研讀《大學》也要默識心通,不能停留在“事”上。如“平天下”是“明明德于天下”,依此類推,“治國”是“明明德于國”,“齊家”是“明明德于家”,三者均是德性由內(nèi)而外的擴充,與其說是在談政事,不如說是在論心性,《系辭》所謂“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
子路問君子,孔子先說“修己以敬”。針對子路發(fā)出“如斯而已乎”的疑問,孔子又說“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顯然,三者境界不同?!吨杏埂吩弧爸聫V大而盡精微”,“廣大”與“精微”是相輔相成的,能“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則心性功夫也是精微至極。從齊家、治國到平天下,外王事業(yè)越廣大,內(nèi)圣功夫越精微?!洞髮W》與《論語》區(qū)分內(nèi)圣與外王,并且闡述得層次分明,《中庸》與《孟子》則說得更簡潔。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中庸》曰“君子篤恭而天下平”,人我內(nèi)外合一,本末一以貫之。
2021讀《大學》心得體會范文7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p>
上自國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有沒有可能出現(xiàn)“身不修”、“家不齊”而“國家治”、“天下平”呢?
有的人會認為,治理國家與個體沒什么大的關系,而是那些當領導的人去治理的。我認為,這種看法是偏頗的。
中國有一句話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正說明國家的事務與每個個體都是分不開的?!皣鴮⒉粐液螢?,人何在?”在這個意義上,家國與個人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
岳飛與秦檜:岳飛背負著“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馳騁沙場,雖遭奸人陷害,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感動后來許多人;秦檜一副賣國嘴臉,為了金錢與利益,不顧國家安危,出賣忠臣,出賣國家,遭受萬人的唾棄。
一滴水不能養(yǎng)活一棵大樹,卻能映照出太陽的光輝;一朵花不能裝扮整個春天,卻能展現(xiàn)出生命的華美;一個人不能構成一個國家,卻能體現(xiàn)出這個國家的文明。
從普遍和長遠來看,“修身”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
2021讀《大學》心得體會范文8
暑假里,我與家長共同閱讀了”羊城分級閱讀“系列的《大學中庸》這本經(jīng)典讀物。
經(jīng)過與家長共同閱讀,我突然覺得讀書的確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大學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經(jīng)典書籍,雖說這本書很難讀懂,但是我借助電腦的力量覺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讓我領悟了許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學》部分的一個片段說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意思就是說:“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p>
這段說的很對,知識十分重要,知識來自于對萬物事的認識,有了知識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識的人,品行會良好;有了知識的人才會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夢想。這本書真是上上下下都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著,比如“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边@句話,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們中國的主席,他不僅有知識,有修養(yǎng),他的家庭也是十分和睦的,他孝母愛妻,首先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才去管理好國家大事,治理好國家,鏟除污吏,為百姓謀幸福,發(fā)展國家。因為有了這些政府官員,中國才會富強!
通過與家長共同讀書,讓我知道了自己知識的微薄,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廣泛閱讀,不斷理解中國文學的精髓。也讓我從讀書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別人,并從中找到了快樂。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
2021讀《大學》心得體會范文9
《大學》原屬《禮記》中的一篇,在唐宋時期開始受到重視。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jīng)典。
《大學》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句話告訴我們,從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切都以修養(yǎng)身心為根本。修身這個根本抓好了,長大以后就可以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辦不到的。
古代圣賢非常重視修身,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許衡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有一次,許衡在天氣非常炎熱的時候路過河南沁陽,當時非??诳剩愤呎糜幸豢美鏄?,路人紛紛去摘梨吃,惟獨許衡靜坐樹下不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委托轉(zhuǎn)讓公司協(xié)議
- 商超布展合作協(xié)議
- 《雅思閱讀技巧》課件
- 2025版五星酒店廚師長職位競聘與特聘合同書3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商用蘑菇殺菌設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2030全球便攜式ALD系統(tǒng)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氧化鈮蒸發(fā)材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磁力鎖支架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手語口譯服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非接觸式26G高頻雷達物位計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化學-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屆高三調(diào)研考試(三)試題和答案
- 智慧農(nóng)貿(mào)批發(fā)市場平臺規(guī)劃建設方案
- 林下野雞養(yǎng)殖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3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招聘考試真題
- Python編程基礎(項目式微課版)教案22
- 01J925-1壓型鋼板、夾芯板屋面及墻體建筑構造
- 欠電費合同范本
- 2024年新高考地區(qū)數(shù)學選擇題填空壓軸題匯編十八含解析
- 大型商場招商招租方案(2篇)
- 2022年袋鼠數(shù)學競賽真題一二年級組含答案
- 英語主語從句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