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讀書筆記_第1頁
《精進》讀書筆記_第2頁
《精進》讀書筆記_第3頁
《精進》讀書筆記_第4頁
《精進》讀書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進》讀書筆記《精進》讀書筆記1

思考這件事,一是苦,二是抽象。如果能用影像記錄思考的過程,那些會思考的人,大腦呈現(xiàn)的應該是一幅縝密壯觀、又深邃的解碼風景吧。不會思考的人,思維比較單一,容易自動絕緣,無法深入聯(lián)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呢?

1、學習過濾信息,捕捉精髓

外界有太多冗雜乏趣的信息不經意就砸向我們,看到的,聽到的,也可能是陷入怪圈的思考。我們要盡可能保護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大腦不受侵蝕。屏蔽干擾、定期清理,過濾無價值的信息,做好思維里的清道夫;釋放大腦內存,只為有養(yǎng)分高質量的種子提供土壤和空間,從而精簡輸入。

2、不隨波逐流,獨立判斷

不要盲目跟風,有質疑能力,遠離別人的愛好、別人的狂歡和別人有意制造的營銷類新聞和信息。跟網紅店似的,排了老半天還不見得對自個味口。重事實重邏輯,不輕易被人牽著鼻子走。

3、潛意識的喂養(yǎng),獲取靈感

潛意識會在后臺自動運行的,我理解的是思維的燈雖微弱,但仍通著電,一旦電流足夠,燈就乍亮了。跳出模式化,放養(yǎng)思維的精靈,帶你飛。

4、思考直觀性

我們的記憶有限,用圖像的表現(xiàn)形式,思維更加立體,畫面加深記憶,進一步推動我們清晰思考。

《精進》讀書筆記2

《精進》作者:采銅,作家。20xx年推出作品《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同年進入亞馬遜中國年度新銳作家榜。

采銅老師從7個人生的側面來教我們如何提升自己,分別是: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和成功。我將按照這個順序做我的讀書筆記的分享。接下來我將分享筆記:

思維:“簡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我們不可能同時使用兩種思維,一次使用一種才不會造成沖突,例如使用發(fā)散性思維的時候就不應該參雜歸納思維。

思維我認為是一種思考的習慣,一種路徑。

如何提高我們的思維?

使用多種思維,而不是單一思維,即針對一件事,用不同的思維去思考。

思維可以訓練的,多運用工具來輔助思考,例如思維導圖,流程圖,結構圖等

可以列個問題清單,針對一些特定的思考,指定特定的內容,按照框架來回答思考,增加我們新的思維。

讓思維具體化,即“清單”(CHECKLIST)。

“清單作為一個有效的工具,降低了思考和行動的門檻?!?/p>

《精進》讀書筆記3

一、時間之尺:

1、我們如何對待時間,一個人如何對待時間時間,決定了他成為什么樣的人。

研究時間視角的瑞典心理學家林德沃提出:具有平衡時間視角的人,在內心擁有一種延伸的當下感,可以從當下審視過去,也可以視未來存在于當下。

林德沃提出十條建議:

1、生活在當下

2、嚴肅的對待時間

3、留意自己擁有的空間并享受它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時間視角

5、從現(xiàn)在出發(fā)鏈接過去

6、并不完全沉浸在過去

7、制定實現(xiàn)目標的計劃

8、平衡計劃和非計劃時間

9、視未來存在與當下

10、對未來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

五年設想:近期未來與遠期未來:

1、遠期未來目標具體化、情境化和可實施;

2、降低近期未來中期望行為的便利性,主動增加挑戰(zhàn)的難度;

3、把時間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我們總是在重復的抓起沙子。

盡量做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如:找到真愛,學會有效的思維方式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如,練書法,背誦唐詩,認真回復一個友人的郵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網絡掐架,刷半天微信和微博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玩手機游戲,買買買

建議:

1、多讀經典《反脆弱》

2、辨認”信息噪音“即時享受,長久收益

3、為什么我們時間不夠用?工作要快,生活要慢,佛洛可《享樂主義手冊》

4、提升時間的使用深度,心流,心流發(fā)生時,人心無旁騖,全神貫注,找到并保持一項長期的業(yè)余愛好。

二、尋找心中的”巴拿馬“

格局:

零度格局:盲眾:看不見

一度格局:看自己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電影《一代宗師》

三、即刻行動:完成最小化可行產品

1、當一件事情,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時候,就直接開始做吧,只要開始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2、克服過度準備的慣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3、樂于接受反面意見,有勇氣否定并重新構造自己的產品。

4、多線程工作,首先需要一段專注不受干擾的時間,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

5、集中處理同質性的工作,可以減少不同質工作間的轉換損耗。

6、從理論出發(fā)不一定能指導實踐,只有在實踐中通過反思積累知識才能指導實踐。

7、行動后歷史反思,并梳理這件事情的反應鏈,特別關注其中發(fā)生的意外現(xiàn)象。

四、如何高段位學習者,只有作用于現(xiàn)實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

1、主動建構知識,

2、打開新舊知識連接通道

3、探究式學習,提問是引向新問題的起點

4、技能是學習的終點。

影片:《臥虎藏龍》

五、向未知的無限逼近

1、大腦需要斷舍離

過濾沒價值的信息,培養(yǎng)簡潔的表達能力

適度的簡潔,意味著豐富的內涵

2、迎接“靈光乍現(xiàn)”時刻,讓潛意識工作

3、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狀,將思維轉化為圖像

4、突破工作記憶的限制,視覺理解是教導如何正確判斷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唯一的正確方法。

信息矩陣我知道別人知道

5、高效使用清單

六、努力,是一種最需要學習的才能

1、沒有突出的長版最危險,專注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才能

2、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并且可以通過努力變得更優(yōu)秀

3、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首先應該集中資源投入發(fā)展自己的一項優(yōu)勢才能

4、相對少量時間廣泛涉獵以捕捉和發(fā)展未預料的資源和機會,實現(xiàn)才能最大化

5、設計有難度的非標準動作,在挑戰(zhàn)中獲得才能提升的飛躍

《精進》讀書筆記4

如何思考?蔡叔用了四個小標題解讀:信息盡量簡化、“潛意識”的喂養(yǎng)、思考直觀化和周密思考。意思是:盡量簡化信息;并有意識地用發(fā)散的思維方式去培養(yǎng)“潛意識”,讓沒有解決的問題在后臺運行,并最大程度創(chuàng)造不確定性,給靈感制造機會;

同時用直觀化的方式存放信息,騰出大腦空間去思考;在思考的時候,尤其是對待重要的事情,需要更為準確的決策是,用窮舉法。他舉了找對象的例子,把要求列舉出來,放在全國范圍內一項項找符合條件的比率,算下來,符合要求的總概率只有0.3%。如此看來,找到的幾率太小,根據(jù)這個結論再修正自己的要求。

實話說,對于最后一點,我本人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如果都能這么理性,為了提高概率去修正理想中的心儀對象,那世界上不會有這么多光棍和癡男怨女,霍金也不會說,女人比宇宙更難琢磨。對“如何對信息進行思考”,我的理解是:對信息化繁為簡,去偽存真;對思考由點及面,窮追到底。

1、如何處理信息?

我們都在說信息爆炸,信息太多,但其實信息本來就是客觀存在的,它就是應該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fā)展不斷增多,只是我們處理它的速度和智慧還沒有跟上,所以會措手不及地抱怨。

聰明的人,會抓住內心的需求,有效率地篩選信息,并智慧地加工處理。其實跟過去相比,現(xiàn)在每天的信息雖然那么多,但全民關注的熱點就那么幾個,選擇一兩個比較靠譜的信息源,熱點關注一下就好,感興趣再去深挖。

2、刻意練習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是真的比較難。一方面我們的精力被太多東西牽扯,很難有整塊時間去深度思考;另一方面,生活節(jié)奏很快,一個東西你還沒有來得及去深入思考,就很快過去,你有沒有深入思考也沒有什么關系,這樣一來你的思維會有惰性,不愿意進行復雜思考,反正明天天亮照樣醒來。

所以要想深度思考,必須要刻意訓練之。有意識讓大腦空出時間(暗時間)去思考,并在后臺不設限制,才會有靈感出現(xiàn)的機會。或許有同學有過體驗,上學時,一道數(shù)學題解不出來,吃飯走路時都會想,然后居然在夢中解了出來。如何克服懶癌不愿意思考,可以給自己定一些小目標。比如寫下來對某個問題的思考,比如和別人探討,比如在社群做專題分享。

3、掌握一些幫助思考的工具:

思維導圖是一種,現(xiàn)在又漂亮又方便的app也挺多。對于工具的態(tài)度,我的觀點是不排斥,不貪多。雖然我最喜歡的方式其實是最原始的列提綱,但用那些聰明的app或畫圖工具,也會有很多樂趣和驚喜。整體來講,選擇自己喜歡和順手的。工具只是工具,為思考服務而已。

我已經開始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做讀書筆記了,感覺很不錯,堅持。

《精進》讀書筆記5

—時間篇—

一個人如何對待時間,決定了他能成為怎樣的人。關于對時間的認識,在書中,作者從五種視角去看待時間:

1、積極過去視角:凡事總以積極心態(tài)往回看,經常懷念美好的過去,這類人特別珍惜親情和友情,懂得感恩,當然,也比較容易忽視當下的快樂。

2、消極過去視角:凡事總以消極心態(tài)往回看,經?;貞涁撁娴慕洑v,這類人容易沉浸在過去的傷害中無法自拔。

3、享樂主義視角:凡事總以享受心態(tài)看待當下,懂得及時行樂,既不回望過去,也不展望未來,通常來講,這類人的幸福感比較強。

4、宿命論視角:對當下發(fā)生的事很無能為力,骨子里認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只能選擇順從和忍受。

5、向前看未來視角:這類人做事往往具有前瞻性,更加關注未來那些有待完成的目標和任務,做事十分高效,但往往幸福感不強。

面對這五種時間視角,身在當下的你我又該如何選擇呢?作者提出了一個在我看來很不錯的時間觀:平衡時間觀延伸的當下感。

具體來說,那便是要生活在當下,不患得患失,不瞻前顧后。嚴肅對待時間,深入思考時間對我們的價值,并利用好它。

還要多多留意自我的空間,找到自己專屬的獨享時刻,而不疲于奔命。要學會換位思考,在思考中認識自己與別人視角的異同。

不要再沉浸于過去,因為比過去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和未來。你可以通過制定目標計劃,讓行動更加有序、讓目標清晰可見。

要不斷提升自己對時間的使用深度。比如最近十分流行的“心流”,讓自己進入沉浸式學習狀態(tài),也就是心流狀態(tài)。

具體來說就是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忘記自己的存在,忘記時間的流逝。

這里,作者還提到一個“五年計劃論”。在作者看來,五年時間,足夠任何一個人精熟一門可以傍身的技能了。

你可以制定一個具體的五年計劃,通過持久而堅持的努力,能夠忍受前兩年的挫敗、煎熬和孤獨,以及別人的誤解、嘲笑和攻擊。

通過一點一滴,日積月累,最終完成個人核心競爭力的成功鍛造。

—做事篇—

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做事態(tài)度是怎樣的呢?作者在書中特別提到了一種方式:向孩子學習“好奇,鄭重其事”的態(tài)度。

鄭重是一種態(tài)度,不敷衍,不遲疑,不搖擺,認真滴,聚焦于當下事情,自覺而專注的投入其中。

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這種做事態(tài)度呢?作者認為,平時應該堅持多讀經典書籍,特別是多去讀歷史中杰出人物的書。

歷史中的杰出人物,往往不為當時的潮流所動,甚至性格偏執(zhí),但都能在自我堅持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獨特才能,努力專注的將個人才能發(fā)揮到極致。

如何判斷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去做?作者在書中特別提到了兩個評估因素:收益值和收益半衰期。

收益值是指做這件事當下會給我?guī)矶嗌偈找?,包括心智,情感,身體物質等各層面。

收益半衰期是指這項收益隨時間而衰減的速度,半衰期越長,影響越持久。

可以從以下四個層面去評估一件事情:

1、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找到真愛,學會一種高效思維技巧,與牛人的重大意義談話等。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買件流行款衣服,玩一天游戲,吃頓大餐等。

3、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寫一篇文章,學習一項技能三個小時,站樁一個小時等。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無聊刷手機,兩個小時,看了一部網劇,兩個小時,上網看小說等。

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堅持做長半衰期事件,過濾信息噪音,專注學習。那么,長半衰期事件具體都有哪些呢?

積累時間管理、寫作、學習認知等方法技能;訓練健身、站樁、寫作等實操技能;構建終身學習、成長性心智等新的思維模式;提升拍照著裝,烹飪美食等個人品位;努力尋找到智者的智慧、人脈鏈接等稀缺性資源。

結束語:

一個人如何對待時間,決定了他能成為怎樣的人。

聚焦于當下事情,自覺而專注的投入其中,時間自有偏愛。

生活是什么?我所熱愛的生活,那便是山中靜思,感悟宇宙,無目的旅行,陽光下讀書等等。

同時,好的生活,也是學習新技能,獲得新認知,讓未來生活不再一成不變,反而處處充滿生機、充滿希望。

是的,好的生活,是享受,是培養(yǎng)生機。

《精進》讀書筆記6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能夠有一本書,我把它放在我觸手可及的地方,當我迷茫、無助、失落的時候,可以從書中獲得方向、安慰與鼓勵,它就像一盞明燈一樣,指引著我的人生。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我把李開復的《與未來同行》作為這本書,但總是覺得有點不太接地氣,直到我最終發(fā)現(xiàn)了《精進》這本書,我確信這就是我一直想要找的書。

這本書提出了許多新概念,如“時間視角”、“做一件事情的收益值與半衰期”、“最小化可行產品”、“技能才是學習的終點”、“打造內核”等等,一次次震撼著我既有的思維,也讓我更深刻、更系統(tǒng)化地看到了我身上的一些盲區(qū)、不足與弱點。我想針對書中幾個最讓我震撼的新概念,并結合我自身的情況,系統(tǒng)地梳理一下當前我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如何面對一件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當前面臨屬于這類事件的主要是英語。英語是我永遠的痛,我深刻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但英語的低收益值、長半衰期的屬性讓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總是跨不過緩慢起步期,一次次地發(fā)誓堅持每天學英語,又一次次地放棄。曾經我也堅持了八十多天每天早上6:30起床朗讀《新概念英語》。那時正值入冬,6:30天剛剛亮,我一個人凍得哆哆嗦嗦的在操場讀英語,之所以最后沒有堅持下來,一是由于天氣越來越冷,意志力耐不住一次次起床時的痛苦;二是由于看不到任何效果,背的文章在日常生活中總覺得用不上,并且有一種所有努力最后都演變成一種形式的感覺,這種感覺很有挫敗感?!毒M》中寫道:“意志力只是一個神話,因為意志力總有可以承受的極限,就像一根已經繃得很緊的繩子,若是再用力的話,隨時都會繃斷”。我采用的軍事化、單一形式的學習方式去學習英語,過于機械而且枯燥無味,極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輸入,而沒有調用這些輸入,最終這些輸入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變得模糊?!毒M》中寫道:“一個曾經被調用過的知識,和從未調用過的知識相比,在今后更有可能被再次調用”。不恰當?shù)膶W習方法與學習方式讓我的努力付諸東流。

《精進》一書中提出“好的學習者,首先要向自己提問”,并且還提出“要做一個主動探索的學習者”。所以,在提升自己英語水平之前,首先要問自己,為什么要學習英語,目的是什么?針對這一目的,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最有效?現(xiàn)在細細思考,我覺得我只是想把英語當成我學習其他知識的工具而已,而對作為文學的英語并不感興趣。我希望我的英語水平可以聽得懂世界著名大學的網絡公開課,并且可以與老外進行簡單地交流。這就要求我具有較高的聽力水平,同時還具備簡單的口語水平。針對這兩點,可以分別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對于聽力,因為目的就是能聽懂公開課,那么根據(jù)《精進》中“做中學”的觀點,直接去看世界名校的公開課,一開始可以先看《網易公開課》上帶有字幕的課程,把字幕遮擋,實在聽不懂的再看字幕,不斷練習,直到可以不用看字幕,然后再學習coursera上的公開課,這種直奔主題也是《精進》所倡導的學習方法,比“先背單詞,再學語法,最后再去學習公開課”的方法更直接、更有效;而對于簡單的口語,可以看我平時收集的一些口語視頻教程,并有意識的在平時對所學的口語進行調用,不斷加深印象,最終做到張口即來。

學習方法定下來后,就要決定采用何種學習方式。顯然,原來采用的機械、單一的學習方式是無效的。英語既然有低收益值、長半衰期屬性,那就注定了它不是緊急的事情,所以英語的學習可以靈活安排。每天先把當下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做好,業(yè)余的時間或者做手頭上的事情不在狀態(tài)時,可以穿插著學習一下英語。最重要的是堅持與重復操練??梢詫W習的公開課做成PPT,用英語復述一遍,有目的的輸出一次比被動的輸入十次都有效果。另外,面對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緩慢起步期“最大的特點就是”緩慢“,慢慢熬出來才有味道。

其次,不斷打造自己的“最小化可行產品”。真正體現(xiàn)優(yōu)秀的指標只有產品。以輸出為導向的`輸入是高效的輸入,因為這種情況下輸入是準備隨時被調用的輸入,可以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使知識在調用的過程中不斷地轉化成技能。而“技能才是我們學習的終點”?;仡櫠嗄陙恚覍W習過程中投入與產出率低的現(xiàn)象,絕大多數(shù)是由于自己避重就輕的惰性。輸出是比輸入痛苦得多的過程。輸出是一種創(chuàng)作,是主動的過程,而輸入只是一種吸收,是被動的過程。學習一道題的解法是一種輸入,而去解答這一類型的題是一種輸出。鮮有看不懂的答案,但經常會做不出看得懂答案的題。但同樣的時間,如果認真操練一道題,鍛煉輸出的過程,要比雙倍時間只是輸入更有效。解題是這樣,其他學習過程亦是如此。我因為輸出比輸入痛苦,而逃避輸出,盡管花了更多的時間進行輸入,但結果卻很不理想。逃避輸出的輸入,最終使得努力淪落為形式。真正的努力是要打硬仗,往往是要強迫自己做一些自己不喜歡做、但又必須要做的事情。

而“最小化可行產品”就是一種強化輸出的概念,不用找種種借口說自己還沒有準備好,自己還不具備輸出的能力。《精進》中指出:“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準備好”,“你并不需要完全準備好再上場,你可以邊上場邊準備或者先上場再適應,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摔得鼻青臉腫,但進步反而更快”。因為輸出的過程會刺激我們的神經,讓我們迅速整合已有的知識去產出,這種刺激會加深我們對輸入的記憶,并且這種記憶也會促進我們對已輸入知識的調用。所以在今后的學習中,要不斷打造“最小化可行產品”,以輸出的產品作為對輸入效果的評價。

最后,打造內核,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通常,我們指的很厲害的人都是指的這個人的技能厲害,可以輕松搞定大多數(shù)人搞不定的事情。當然,技能是評價一個人是否厲害的一個指標,但與技能這一指標相比,我更看重另一個指標——內核。可以說內核是一個人是否厲害的先決條件,鮮有內核堅強而技能一般的人。同時,內核也是一個人最本質的特性,無論一個人外在的表現(xiàn)有多么的不同,抽象成內核時基本一致。比如爾冬升導演的《新宿事件》中的阿杰,無論是之前的膽小怕事還是情性大變之后的兇狠殘暴,其內核都是膽小怕事,只不過之前是本色演出,之后是以兇狠殘暴的形象來掩示內心的脆弱與不安而已。再比如,一個每天保持努力的人其內核也有可能弱于不太努力的人。因為前者的努力有可能避重就輕,一味逃避較為痛苦的主動輸出,而選擇相對容易許多的被動輸入,這樣看似一直在努力,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罷了,而后者有可能直面困難,以最短的時間,以“完成具有創(chuàng)作力的作品為目標”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相比前者來說,其內核反而更加堅強。

堅強的內核可以造就一個人的定力,反之亦然。有些人,在平時表現(xiàn)得很自信,可是一遇到一點挫折,就容易自暴自棄,無論是之前的“自信”還是之后的自卑,都是內核不夠堅強這一本質的不同的表象而已。當然,內核再堅強的人,也不可能一直處在亢奮之中,總是有情緒低落、懷疑自己的時候,但總會及時調整自己,不會放任自流。因此,內核堅強的人要比內核不堅強的人更有定力,會給人一種安全感,無論情況多么得糟糕,他們的存在就是一種必勝的保障。這就是內核散發(fā)出來的魅力。盡管許多內核堅強的人性格古怪,為人偏執(zhí),不容易相處,但再討厭他們的人,也表示他們身上確實也存在著很大的魅力,讓人又恨又愛。

由于內核有產生定力的作用,所以內核不堅強的人定力就差,經常會失掉自己的框架而被人掌控。戀愛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廢物測試”,是指女人對追求自己的男人有一種測試的本能,當男人保持自己的框架,不為女人而失去自我,女人就會被吸引;而當男人失去了框架,整天圍著女人轉時,女人就覺得沒意思了,最后就只能發(fā)給男人“好人卡”,并說“你人挺好的,我們還是做朋友吧”。不明白內核在兩性關系中的作用的人會傾向于有“女人就是賤”、“好男人不要,卻被渣男玩于股掌間,真是眼瞎了”等負面評論,但看似很不合理的事情都有其合理的深層原因。無論女權運動再怎么折騰,兩性中的社會分工注定了男女不同的角色。大多數(shù)男人喜歡女人的順從,而大多數(shù)女人喜歡被男人引領。男人因為愛而迷失自我,把引領權交給女人,讓女人覺得這個男人駕馭不住自己,說難聽點,就是這個男人在引領方面就是個“廢物”。女人怎么會跟一個“廢物”一起生活呢?!

基因學說中有一個理論:人類活動以延續(xù)自己的基因為第一要務。而內核產生的定力關乎著戀愛、婚姻以及后代的延續(xù)。因此,且不說是否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就我們活動的第一要務而言,也得努力打造自己的內核。另外,家庭的和睦與事業(yè)的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堅強的內核會讓兩者產生良性循環(huán)。一個人家庭美滿,事業(yè)有成,至少看起來很厲害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毒M》一書給我很多啟發(fā),但也只是理論上的指導,還需要不斷地去實踐。只有經歷過實踐中的摸爬滾打,才能在遇到事情時游刃有余。比如,就保持自己的框架來說,如何拿捏好與強勢、不妥協(xié)的邊界。這需要在與人接觸中不斷地反思與調整。內核的打造不是說說而已,需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還要有不怕事的膽量?!伴啔v”中的“歷”是指經歷,“閱”是指回顧與反思。要有“閱歷”,就應該以不怕事的膽量多去經歷,并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經歷過的事情進行回顧與反思。內核會伴隨著閱歷的積淀而不斷地強大。堅持做長半衰期的事情,并以“最小化可行產品”為導向進行輸入,同時打造堅強的內核。時刻做好準備,當機遇到時來,不至于手滑。

《精進》讀書筆記7

“嘗試每一種可能”是我今年經常對自己說的一句話。如果生活風平浪靜,時間、精力充沛,一切都在掌握中,不斷嘗試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如果雜事纏身,工作繁忙,還能將“嘗試每一種可能”付諸實踐,真的是在考驗人性。

在報清單主題營之前,我敗下陣來。因為那段時間工作繁雜,學校公開課跟主題營的時間重疊在一起,再加上皮膚狀況一直不好,想多休息改善皮膚。所以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清單主題營。最終激勵我毫不猶豫進入主題營的是我的同桌——叮當老鐵,感謝她對我的鼓勵、表白、問好、每天500字的點評、提醒我報名截止日期。

我與主題營的“相處”。

001在主題營的第一天,我放棄了除了給學生上課的所有的活動。

將《蔡康永說話之道1》中,關于說話之道的技巧進行整合,毫無壓力的總結出十條清單。比自己想象中打卡的時間要早。掌握方法之后,覺著輕車熟路,每天都踩著點兒打卡。拖延悄悄來襲,使我的清單質量大打折扣。意識到問題后及時調整。調整為每天提早一個小時打卡,然后不斷修正接近完美。

十天讀書總結清單的過程,我體會到拖延是如何悄悄影響我做事的質量,最終影響我成長的速度。于是我下定決心:徹底改掉拖延的毛病。

002堅持做一件事,養(yǎng)成習慣之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

在參加主題之前,我每天堅持好多事情,比如:做高考題、做中考題、薄荷閱讀打卡、每天寫500字、每天閱讀、每天寫反思、每日清單。其中高考題、中考題是突破每個專題中最難的題。薄荷閱讀用來提高我很差的英語聽力。每天500字,每日閱讀提高輸出的質量。這三個板塊對于我來說都是挑戰(zhàn)。因此每天精疲力盡,而且沒有感覺到自己有任何的進步。

但這十天中,除了工作,我只做了一件事——讀書寫清單。在堅持的過程中,我明顯體會到自己閱讀速度加快,總結能力增強,書的內容不需要刻意記憶,就能夠在腦海中浮現(xiàn)。

一段時間不遺余力地堅持做一件事情,養(yǎng)成一個習慣之后再去堅持做另一件事情,要比多個習慣同時堅持,效果要好。

003體會到讀書也是休息

3月21日早上備課,下午站了將近三個小時,給學生講完三節(jié)不同的新課,筋疲力盡,腰酸腳脹。因為有主題營任務在身,喝了杯水就趕緊去書桌前看書。本以為堅持不下去,但事實上出乎我的意料,翻書的過程中,真切的體會到,讀書也是休息,讀著讀著身體就緩過來了,不再那么疲勞。

004總結出寫十條清單的方法。

整個讀書的過程中,我采用檢視閱讀的方法。拿到書之后,先看封皮、書衣。再看目錄,了解書的框架。在閱讀的過程中,勾畫出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在目錄里邊標注好自己打算列清單的標題。讀完之后,整合相同內容,提煉十個要點。針對這十個要點,結合自己的經驗以及書的內容,一一展開。

005買紙質書放在眼前形成閱讀的壓力

當當閱讀軟件里交了好幾個月的閱讀租金、網易閱讀每天可以免費領取一個小時。豆瓣里標注了許多心動的書。一直都沒有好好的利用。但這次為了參加主題營,把所有打算讀的書都一次性買回來,放在眼前,每天讀一本。慢慢地喜歡上了讀紙質書,因為紙制書,可以隨時標注,來回翻動。聽著翻書的沙沙聲,也是進入讀書狀態(tài)的一種儀式感。

想要在紙質書與電子書之間來回切換,不受閱讀方式的影響,需要從閱讀紙質書來培養(yǎng)習慣。

006書讀完之后的處理辦法

每讀完一本書,我會將自己總結的精華,保存在相冊里面,隨時翻閱。有反復閱讀價值的書,放到書柜里邊,以備以后查閱。不會再看的書送給需要的人。

任何輸入的價值在于輸出,檢查自己所讀的書是否起到作用,還在于自己不斷實踐。

回頭想想這十天,我不僅收獲了這十本書的精華,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更多的是對整個讀書過程的思考與總結。感謝為清單讀書營默默付出的連長和老鐵們,感謝他們的加油吶喊。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遠,愿20xx剽悍前行。

《精進》讀書筆記8

最早聽到精進這個詞,是在佛教的理論體系中,里面講菩薩六度里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精進在這六度里占據(jù)了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意思是對一切善法肯認真負責,精誠集中,不放逸。在這本書中,采銅將這個詞定義為“用持續(xù)精確地努力,撬動更大的可能”。在一個方向上精益求精、不放松、不退轉,直至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這里既有一種匠人精神,又包含著某種宗教情懷。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憑借著信仰努力前行,在看不到方向的時候,憑借著堅持本身把自己活成了行為藝術。

精進意味著真正的努力,既包括戰(zhàn)術上的也包括戰(zhàn)略上的,在正確的方向上做正確的事。要精進就不能對自己撒謊、不能作虛假的、虛張聲勢的努力,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集中心智,用明確的目標錨定自己的行為、固化自己的價值、強化一切有利于達到目標的習慣。

采銅最早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是在知乎上回答問題,至今為止,他回答上千個問題,收獲了50萬次贊同和10多萬次感謝,這種“知乎精神”很好的詮釋了他“持續(xù)精確的努力”這一思想。作為一個大V,他這本書目的在于剖析人們思維力的種種禁錮,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通過七個側面折射出來,提煉出知識背后的知識、方法背后的方法。這本書很特別,有心理學,也有不同學科、不同實踐領域的經驗和知識,有大量的生活化的例子,也有讓人讀后回味無窮的名人名言,作者認為,經歷和學習,經驗和知識,實踐和理論,并非是截然兩分的,而是相互印證、互相補充的,更進一步,閱讀、思考、寫作和生活本身也是渾然一體的。

一、建立平衡的時間觀,度過真正有質量的人生

1.由《奇特的一生》所引發(fā)的思考

一個人如何對待他的時間,決定了他可以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前看過《奇特的一生》這本書,它講的是柳比歇夫這個與時間做朋友的時間記錄狂人,他是前蘇聯(lián)的昆蟲學家、哲學家、數(shù)學家。他在年輕的時候獨創(chuàng)了一種“時間統(tǒng)計法”,使用專門的本子記錄他每天的時間開銷,記錄項很簡單,就兩個,做了什么事、花了多長時間。但這個方法卻給他人生帶來了質變,鑄就了他輝煌的學術生涯。他56年如一日的堅持記錄,仿佛這個是他獨有的一個宗教儀式,神圣不可侵犯。他從不間斷,并且?guī)е次?、尊重的態(tài)度完成時間記錄。于是,他形成了對時間高度的敏銳感、精確的控制感,這些東西幫助他打造了鋼鐵一般的執(zhí)行力和意志力。最終,他在有限的生命里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

他生前發(fā)表了70來部學術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類學、昆蟲學方面的經典著作,這些著作在國外被廣為翻譯出版。

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他一共寫了500多印張。500印張,相當于12500頁的打字稿。

龐大遺產包括幾個部分:有著作,探討地蚤的分類、科學史、農業(yè)、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

此外,他還寫過回憶錄,追憶許多科學家,談到他一生的各個階段以及彼爾姆大學。

還包括每年幾百封的回信,大部分回信可能就是一篇論文了。

人是健忘的動物,如果沒有記錄,根本無法回想起自己過去的每一天到底是怎么度過的,而一旦沒有留下痕跡,就無法追溯、回顧、改進,許多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的流逝、浪費,人生產生“滑坡”。柳比歇夫借助時間統(tǒng)計法,實現(xiàn)了自己的科學理想和學術追求,無疑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2.向孩子學習“鄭重”的態(tài)度

時間記錄是一種對待時間的固化其價值的行為,那么我們對待時間的態(tài)度應該怎樣呢?梁簌溟先生曾以兩字作答:“鄭重”。鄭重是這樣一種態(tài)度:不敷衍、不遲疑、不搖擺,認真地聚焦于當下的事情,自覺而專注的投入。這有點像小孩子所持有的態(tài)度,別看小孩子喜歡玩耍,但是他們玩耍的態(tài)度確很認真,而正是因為這份認真,他們才能玩的痛快。有時他們會問你“恐龍要不要上學”“人為什么沒有翅膀”等問題,問的時候,他們的神情卻一點嬉皮笑臉的意思也沒有,反而非常嚴肅。孩子用“鄭重”的態(tài)度玩耍,反倒是成年人用戲謔的、游戲的態(tài)度去度過自己的人生。誰說我們不應該向孩子學習呢?

3.不同場合,不同時間視角

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根據(jù)“時間視角”可以劃分出五種人:

積極過去視角:珍惜過去的美好時光、親情友情

消極過去視角:感傷過去時光的流逝、沉浸在過去的傷害之中

享樂主義視角:將及時行樂視為第一要務,如吸煙、酗酒、暴飲暴食

宿命論視角:認為一切命中注定,只能逆來順受

未來視角:為未來謀劃,愿意舍棄當下的快樂,時間利用更有效率,但容易焦慮,幸福感不強。

津巴多建議不要維持單一的時間視角。因為這五種視角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缺點,所以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在工作場景中以未來視角為主,因為大多工作強調計劃性、執(zhí)行性和效率。

但是,拖著疲憊的身體下班回家后,應該切換成享樂主義視角更為合適,人的意志力和大腦都需要一個能夠放松的洞穴時間,在這個時間里,一切都應該放下,享受時間,讓時間慢下來。美學家朱光潛說過:“做學問,做事業(yè),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yǎng)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yè)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和事業(yè)在人生中便是其真正意義和價值。

在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中,如逢年過節(jié)時,應該使用積極過去視角,這時不必著急的往前趕,為各種計劃、各種未完成的事而焦慮,而是仔細回味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與家人相處的這種安全、溫馨、自由的感覺,仔細品味家里所散發(fā)出的愛的感覺。

4.什么是值得做的事情

合理利用時間就是選擇去做正確的事,把時間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那么如何評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呢?我們可以借用“收益半衰期”這個概念。半衰期最早是物理學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數(shù)原子核發(fā)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半衰期越短,衰變變得快;半衰期越長,衰變的越慢。不同元素的半衰期差別非常大,短的不到0.01秒,長的可達幾億年。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找到真愛;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與高人進行深入交流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買一件當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機;以“扶墻進、扶墻出”的方式吃一頓自助餐。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練一小時書法;背誦三首詩;讀懂哲學著作某一章節(jié);多重復一組技能練習;認真回復一封友人郵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參與網絡口水戰(zhàn);漫無目的瀏覽今日頭條;使用社交軟件窺視陌生人的隱私。

做短半衰期的事會讓我們往往有一種感覺:當時看事大如天、過后覺細枝末節(jié)。這就像我們總是一次次的把沙子抓起來,但剛獲得一點,沙子就從指尖滑落,我們不得不重新來過。短半衰期的事情由于無法積累和迭代,只能被一次性消費。

為此,我們需要盯緊那些長半衰期的事情來做,也就是那些重要不緊急的事。如:

積累可信的知識;

訓練實踐技能;

構建新的思維模式;

提升審美趣味;

反思和總結個人經歷;

保持和促進健康;

建立和維持相互信任的關系;

尋找和獲得稀缺性資源;

探索、提出獨創(chuàng)性觀點或發(fā)明;

高峰體驗。

二、尋找心中的“巴拿馬”,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選擇

1.從原則出發(fā),做出選擇

人無時無刻都在做出選擇,選擇就意味著放棄了另外的機會,而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大價值的那一個,即機會成本。這是經濟學的概念,而有人又將經濟學定義為是一門選擇的學問,選擇就是經濟學的全部。選擇時時刻刻都在檢驗你的價值觀,沒有原則,就不可能做出好的選擇。原,即原有的、最初的發(fā)心,核心且不變,則,即是把你從偏離的軌道上校正過來的動作。完整清晰、一以貫之的價值觀能夠打造一套好的原則,好的原則讓你在選擇是能夠事半功倍。

有好的原則還不夠,我們在做選擇還要把時間考慮進去,選擇其實是一種期權,在當下有限的條件、資源下,我們必須要踏上時間之河,跟隨時間一起做功,而不能像布里丹之驢一樣,在草堆之間活活被餓死。

朱光潛先生說,所謂“選擇”,就是“審”分寸。而“分寸”就是“本末輕重”。要能權衡好本末輕重,就得有“價值意識”,也就是要搞清楚“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2.格局

一個人為自己的內心樹立什么樣的最高目標,設定什么樣的價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一代宗師》里格局有“看自己、看天地、看眾生”三種。采銅將格局分為四種,零度盲眾、一度逐利者、二度理念人、三度至善之人。如果說在零度格局下,盲眾看到的是幻想和噪聲;一度格局下,逐利者看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欲望,那么理念人看到的是這個世界深處的真和美,而至善之人看到的是自我和世界、自我與整個人類之間的紐帶。

正如偉大的史懷哲所說:“人不能只為他自己而活。我們必須認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貴的,而我們和所有的生命都是結合在一起的。這種認知指引了我們心靈和宇宙的關系?!?/p>

如果現(xiàn)階段,你確定不知道你的最高目標是什么,那么你可以采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回想一下最近的一周或一個月,你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是什么?回想這件事所帶給你充盈或平靜的感覺,也許這就是內心深處所追求的東西。以此作為你的最高目標,你就能長期的、持續(xù)的獲得這種感覺。

3.新的思維框架,探尋新的可能

很多時候,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導致對現(xiàn)在的處境很不滿,但又無力改變,這個時候,你很可能陷入了思維的陷阱,你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重新審視你的原則和價值觀。

第一個框架是“目標懸置”。我們在追求兩個以上的人生目標時,最常見的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串行模式,另外一種是并行模式。這兩種模式都暗含了實現(xiàn)目標的迫切心態(tài):在串行模式中,要實現(xiàn)B就必須先完成A,所以A要盡快完成;在并行模式中,A和B一起來,就顯得更迫切了。這兩種模式都會使我們憂心忡忡,感到壓力很大。而“目標懸置”則可以很好的避免這種心態(tài),就是把目標先停下來,放一放,但‘放’不是放棄,只是懸置。停下來的時間可以休息,也可以做別的事。這有點像讀大學的人選擇休學一兩年重整自我,然后在回去上學一樣。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學業(yè)、事業(yè)更加靈活,有更多輾轉騰挪的空間。

比如你可以設定在一年中,拿出十個月時間專心工作,余下兩個月發(fā)展自己的愛好。或者周期長一點,先工作兩三年,然后辭職,空出一年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后再工作。這種方法雖然很冒險,但是卻是拓展人生新航道的新思路。

第二個框架是“能力嫁接”。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的。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認為工作與愛好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往往是我們缺乏想象力,沒有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的潛在的、隱秘的聯(lián)系。

有一個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叫羅伯特·朗。他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后,在航天局工作。但是他有一個特殊愛好——折紙。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在航天局工作幾年后,突然辭去如此高大上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折紙藝術中去了。最終,他一件作品甚至可以賣幾萬美金,作品復雜程度和美觀度屬世界一流水平。他是如何實現(xiàn)這個大跨度的轉變呢?原來,一方面,他從來沒舍棄此愛好,業(yè)余時間一直在探索研究,更重要的是,他把他的數(shù)學、物理能力“嫁接”到了折紙藝術上,實現(xiàn)了精準化、可控化的操作。

第三個框架是“特性改造”?!疤匦愿脑臁笔沁@樣一種思路,比如當你在一家公司做普通職員時,你的愛好是畫畫,那么你就可以將工作悄悄的改造為愛好。你可以在平時工作中用畫畫表現(xiàn)你的才能,無論是工作匯報還是開會時,你都可以盡情展示,同時,你甚至向公司部門可以推廣視覺思考方法,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溝通效果?!疤匦愿脑臁背烁脑毂韭毠ぷ鳎€可以改造愛好,這要求把對一件事的“消費性興趣”升級為“生產型興趣”,這也可以叫愛好升級?!坝螒蚨U師”陳星漢在小時候玩《仙劍奇?zhèn)b傳》時感動落淚,立志一定要設計出偉大的、能夠打動人心游戲作品。對電影感興趣的人,不妨可以深入下去,寫寫影評、學學編劇、短視頻制作等,通過這些更加深入的生產型嘗試,你會發(fā)現(xiàn),你對電影本身的理解和思考更加豐富、多元、深刻了。

人生是一場持續(xù)而反復的構造,我們不必著急一下全選對,也不可能做得到,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校正選擇,用新的、更加穩(wěn)固的價值觀做出建設性的改變。在職場上工作多年的人會選擇辭職創(chuàng)業(yè),在大學學完四年以后,有的人會轉專業(yè)讀研究生。人生看似是重新選擇,但并不是全部推到重來,期間你積累的很多能力和能量,如思考力、表達力、領導力、學習力、寫作力、知識存量、人脈、原始資金等等,這些東西爆發(fā)出來,可以使你在新的平臺和事業(yè)上重新開始一場不重新的開始。

三、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動

1.“現(xiàn)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知乎上有人問:“30歲才開始學編程靠譜嗎?”有一個回答很妙,是這樣說的:“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這提醒著我們,你所糾結的事如果即刻行動,可能是最有效的。因為開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只要你開始了,你才有機會把它做得更好。

有一些分分鐘可以解決的小事,我們也會拿出種種借口拖延下去。比如物業(yè)公司通知你快遞到了,你總覺得可以順路的時候去拿一下,結果不是健忘就是拖到物業(yè)公司下班了,一下幾天過去了,最后導致形成了短暫的心理負擔、記憶負擔,得不償失。何不嘗試一下子就去把這種簡單、瑣碎的事完成呢?以最快的動作、最麻利的手法將其完成,這是最節(jié)省腦力成本的。

2.精益創(chuàng)業(yè)的行動啟示

“精益創(chuàng)業(yè)”是當前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最流行的方法之一。里面有個關鍵概念叫做“最小可行化產品”,它是只用最少資源、被最快制作出來、可執(zhí)行基本功能、能被用戶使用的試驗性產品。創(chuàng)業(yè)者把最小化可行產品發(fā)布出去,然后根據(jù)用戶的反饋來優(yōu)化。這跟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的道理很像,但是把這個道理更加具體化、清晰化了?!熬鎰?chuàng)業(yè)”拋棄了冗長呆板的計劃,能夠更好的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和客戶需求,因為時代發(fā)展變化的速度太快,而用戶的需求和審美在不斷的升級、更新。

那么,對于一個人來講,他的最小化可行產品是什么呢?回答這個問題先搞清楚“產品”的內涵。

1.“產品”不是過程,而是結果

2.“產品”不是對原料、素材的簡單堆積,而是對它們結構性的整合和組織

3.“產品”不是創(chuàng)制者鎖在自己保險箱里的東西,要被其他人使用和檢驗

4.“產品”能獨立對世界產生影響,它應該能創(chuàng)造出正向的價值,使人受益

5.“產品”是一種媒介

按照這個思路,那么你在某家公司的實習經歷不是產品,但是基于實習的經歷寫成的系統(tǒng)性總結報告就是產品;閱讀一本書的經歷不是產品,但是對這本書深入、透徹分析的文章或者讀書筆記可以算是產品;擁有寫一手好字的技能不是產品,但是使用這項技能創(chuàng)造的書法作品就是產品。從這個角度看,怪不得李笑來老師說,檢驗一個人的最好標準就是看他有沒有完整的屬于他自己的作品。

傳統(tǒng)的教育體制中隱含著一種“未完成”的思想慣性,老師們傳授知識是為了給學生們以后做事做好準備,而不是現(xiàn)在就做事。這導致很多人不想做事、不敢做事,而是擁有了一種盲目準備的“完全準備好思維”。這種思維的致命問題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做好“完全”的準備??傔€有我們未發(fā)現(xiàn)的問題,總還有能力上的短板,總還有未搜羅完全的信息,可因此我們就要一直準備下去嗎?當然不是,只要做出了實實在在的東西,你的思路才會更加清晰,才能才得以更切實的鍛煉,視野才更加開闊。

以“精益創(chuàng)業(yè)”的方式走向人生的成功,要做到以下四點:

1.克服“過度準備”的慣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克服“自我防衛(wèi)”的心態(tài),樂于接受反面意見并加以慎重地審視;

3.克服“沉沒成本”的固執(zhí),有勇氣否定并重新構造自己的產品;

4.像Photoshop一樣分解任務.

作者工作中有一個習慣,就是拿到一個任務以后,務必先找到那個任務的核心思考區(qū)間,找到那塊硬骨頭,盡全力去啃下來,而不是去做那些周邊的打掃性質的工作。比如,現(xiàn)在上級需要你做一個PPT,第一步應該做什么,是挑一個漂亮的主題模板還是去百度查資料呢?都不是,而是設計PPT的架構。即你要分析你的受眾、他們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和興趣點、關注點,在此基礎上設計你的內容及內容順序,各部分內容所占比例,講的時候的風格策略,然后PPT的架構就出來了。這有點像寫一篇文章之前要先謀篇布局,設計行文脈絡和主題思想,才能綱舉目張,邏輯清晰。如果不去做頂層設計,那么就會被細節(jié)牽著鼻子走,不斷發(fā)現(xiàn)漏了這個、漏了那個……

在工作中我們可以使用“圖層工作法”來集中處理同質性工作。這種工作方法有點像用Photoshop來畫圖。用Photoshop繪圖過程中,可以把一幅畫分成多個圖層,每個圖層在繪制時是相互獨立的,在同一時間只要專注“某一層”的效果就可以了,這樣就減少了任務切換的復雜性和切換成本。以小說創(chuàng)造為例,小說寫作的次序有多種可能性,如果從圖層角度看,一部小說通常有三個圖層:敘述、描寫、對話,敘述負責情節(jié)的推進,描寫主要用于氛圍的營造,對話則用來展現(xiàn)人物性格和沖突。一個作家,完全有可能先把小說從頭到尾的敘述部門寫好,再營造氣氛,再精心雕琢對話。

“圖層工作法”是完成一個復雜作品或者復雜項目的基礎,甚至可能是最有效的戰(zhàn)術。正如德國思想家本雅明所說:“寫一篇好散文要經過三個臺階,一個是音樂的,這時它被構思;一個是建筑的,這時它被搭建起來;最后一個是紡織的,這時它被織成?!?/p>

從理論出發(fā)不一定能指導實踐,只有在實踐中通過反思積累的知識才能指導實踐。這有點像我們學生時代老師要求我們做的錯題本,錯題本每一題都是基于我們反思積累的,每個錯題背后的錯的思維模式和推理過程都要形成文字,供我們不斷糾正,避免下次犯錯。

實際的問題是處于一個多鐘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又相互沖突的“復雜場域”,并且具有某種獨特性。事實上,當人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時,更依賴于隱性的知識和隱性的推理。行動科學的大師唐納德·舍恩認為,“三思而后行”并不一定正確,很多時候甚至可以說是“行動先于思考”的,因為“人們的機智行動是高度技巧及復雜推理而形成的,而其中絕大多數(shù)又都是隱性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學習知識的終極追求就是把正確的知識變成我們的第一反應,遇到問題,我們能夠及時調用出來,需要臨時去找、去背的知識,往往都不是屬于你的知識。

四、通過提問、解碼、操練、融合,成為高段位的學習者

1.找到一切學習的向導

我們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往往需要向導來指引我們,有了向導,能夠迅速有效的熟悉環(huán)境,不會做無頭蒼蠅,也不會做無用功。學習也一樣,學之前需要找到一位好的向導。很多人以為老師就是最好的向導,跟著老師學就行了,這是導致填鴨式教學、無趣式教學的根本原因,因為你沒有找到真正的向導——問題。

以既成知識為核心的學習,學習者扮演的只是一個“吸納者”或者“搬運者”的角色,他們把外部的知識經過消化后搬到頭腦里,只不過完成了知識在不同載體間的傳遞。這種學習,知識在傳遞過程中的精確性、完整性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而學習者自身的心智,包括他原有的知識體系、方法、觀念及困惑,卻可以被擱置起來,不聞不問。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并不是“直接傳遞模式”,而是“構建式”的,學習者必須充分地調用他們已有的知識,在主動性目標的指引下、在豐富的情景中積極地進行探索,把新知識和舊知識糅合在一起,在頭腦中構建出新的知識體系。

羅素說:“一個人求知的歷程,就像是一個登山者靠近一座霧靄籠罩的高山,一開始他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所有的東西都無法看清,慢慢走近時,這座山的各個部分才漸漸地清晰起來?!蔽覀円獙W一個東西,不妨先問一下四個問題:

1.針對當前的學習資料,我已具備了哪些相關知識?

2.針對當前的學習資料,我又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原有的知識構成了何種補充或者挑戰(zhàn)?

3.針對當前的學習資料,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且這些東西我可以通過簡單的搜索就可以了解?

4.針對當前的學習資料,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無法輕易地獲得解答,同時又有價值成為我長期去探索、關注的問題?

2.不做信息搬運工,要做信息解碼員

網絡時代造就了許多有囤積癖的人,以為下載、收藏了很多干貨、信息,就能得到知識。其實這知識信息的最淺層次加工,我們應該做的是解碼。

解碼簡單的說就是三個層次,第一,它說了什么,給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要傳達的東西)第二,它是什么,對我有什么價值?(對內容的反思,以審視的目光對內容進行評價和定性)第三,它的內部結構是怎么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實現(xiàn)的?(對形式和構成的洞察,研究內容表達的手法)

金克木先生說,他讀書要連字帶空白一起讀,這恐怕就是一種深層次的解碼。尋找解碼的入口,有以下三個路徑。不要去尋結論,還要去尋過程;不要只去做歸納,還要去做延展;不要只去比較相似,還要去比較不同。

3.技能,才是學習的終點

學習很多時候要求我們要在“做中學”,比如你要學習制作網站,就不應該抱著一本關于這個的教材,而是應該直接上手去制作一個網站,不會的問題,一個一個列出來,直接查、直接問,把教材當做工具書,而不是自己被書牽著鼻子走。

學習有一個基本的理念:你掌握了多少知識,并不取決于你記憶了多少知識以及知識的關聯(lián),而是取決于你能夠調用多少知識以及知識的關聯(lián)。張三豐對張無忌說,要忘掉武功招式,才能學會武功,就是說要把平時訓練的武功變成意識自動化,形成第一反應,那才是真正屬于你的,遇到問題,要想很久,或者要去翻書的,那已經不是屬于當下“這個你”的武功了。

知識其實和技能一樣需要不斷的操練,如寫作式操練、游戲式操練、設計式操練。知識的操練迫使我們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審視,對現(xiàn)實的情景和問題進行更加細致的觀察,并且致力于創(chuàng)造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它使我們不再固守書本,不去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