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華東師大版選修5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史記》和《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兩部著名的史學著作。下面示意圖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時期的史實在這兩部書中都能查閱到。

A.AB.BC.CD.D2、2021年,四川三星堆遺址新出土了一批包括青銅禮器、儀仗用具等在內的精美文物。有專家指出,這批文物“有很多是來自中原地區(qū)夏商王朝風格的遺物”。這些考古新發(fā)現(xiàn)A.可以說明分封制加強了對四川的統(tǒng)治B.充分證明中原禮制影響范圍十分廣泛C.表明古蜀地區(qū)華夏認同觀念已經(jīng)形成D.有助于揭示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的特點3、三星堆遺址(距今約4800年?3100年)二號祭祀坑出土4600余枚產自印度洋深海水域的海貝;多數(shù)海貝背部被磨平形成穿孔,還有使用時成串流通磨損的情況。該文物可用于研究當時古蜀國。

①商品流通與貿易狀況②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

③手工業(yè)技術發(fā)展④禮樂制度的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孔子作《春秋》,不欲載空之言,主張見諸行事,通過具體史實呈現(xiàn)微言大義,有褒有貶,使亂臣賊子知所戒懼。司馬遷繼承春秋學傳統(tǒng),作《史記》,是為中國史學的起。從《春秋》、《史記》以,中國史學的主要功能是A.考據(jù)、求真B.求真、鑒戒C.鑒戒、陶冶D.陶冶、考據(jù)5、相比西周文獻的簡單記述,東周各類著述中關于禹的記載頗為豐富。除治水事跡外,禹還被塑造成征伐無道的圣王、舜的圣臣或帶有神秘色彩的遠古英雄等形象。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維護周禮是諸子的相似訴求B.禹的人物形象由史家憑空塑造C.傳世文獻大多偏離事實真相D.歷史人物的塑造反映時代需求評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6、(探索歷史的奧秘)(10分)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3年;探險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進行考察,在熱帶叢林的深處,發(fā)現(xiàn)了一座湮沒了千年之久;規(guī)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廟上那一塊塊巨大的基石,布滿精美的雕飾;石板鋪成的道路,還保留著當年的樣子;石砌的民宅與貴族的宮殿盡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見當年繁榮、喧鬧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歷史教科書》

材料二。

材料三(這些)城市;如果它們可以這樣稱呼的話,是舉行儀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里)從事的是刀耕火種的農業(yè)。因此,他們需要不斷地遷移村莊駐地。為了平衡這種暫時的生活方式,耕種者們在主要是舉行宗教儀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頭建筑物,以此承他們的社會的統(tǒng)一4至10世紀期間,(這個)文明非常繁榮,但隨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發(fā)現(xiàn)了哪一文明的遺址?其發(fā)現(xiàn)有何意義?(2分)

(2)據(jù)材料二;指出圖中建筑和文字的特點。(4分)

(3)據(jù)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從人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7、(探索歷史的奧秘)

克里特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源頭;其諸多方面都具有史學研究價值。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000年前的世界文明分布圖。

材料二根據(jù)我們目前對線形文字A的了解;當時人們用它在清單表格中做各種記載:記錄收到的物品以及支出的物品,記錄庫存物品;家畜數(shù)量、土地擁有量以及人口數(shù)。王宮儲藏室的支出記錄包括:用于祭神儀式上的供品,分發(fā)給居民的口糧,手工藝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數(shù)量。但沒有一塊泥板記載了不同種類物品的兌換率,透露當時人們是以金銀作為貨幣進行物品交換。小集市上的交易量遠遠無法與王官再分配經(jīng)濟制度的規(guī)模相匹敵。

——摘編自馬丁《古希臘簡史》

材料三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對克里特宮殿進行考古,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神話傳說得到證實。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線形文字A還沒有被破解。線形文字B于20世紀50年代被英國建筑師溫特里斯和史學家柴德威克所破譯。最新的科學測定年代的方法,確定了火山爆發(fā)的準確年代,這可以使人們重新考慮一些歷史論斷。

——摘編自納吉《對稱;非對稱和迷宮》

完成下列要求:

(1)據(jù)材料-指出克里特文明較之于圖中其他世界古代文明的不同特點。

(2)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克里特文明的社會經(jīng)濟特征。

(3)據(jù)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謎所需的條件有哪些?8、(探索歷史的奧秘)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津巴布韋遺址位于首都哈拉雷以南300多公里的馬斯溫戈鎮(zhèn)附近;是津巴布韋首都以南,非洲最大和最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址,是聯(lián)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大津巴布韋在班圖語中意為“石頭城”。在公元13—15世紀,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國的都城,遺址于1877年被發(fā)現(xiàn),占地達一萬多畝。在津巴布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里,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模。

——摘編自王青青《津巴布韋:大津巴布韋遺址》材料二大津巴布韋遺址之建筑群。

完成下列要求:

(1)據(jù)材料一與所學知識;指出大津巴布韋遺址所反映的歷史狀況。

(2)綜合上述材料與所學知識,概括大津巴布韋遺址建筑的特點。9、(探索歷史的奧秘)

三星堆遺址的驚人發(fā)現(xiàn)證實了青銅時代古蜀文明的輝煌;同時也給研究者不斷探尋歷史的真相提出了新的課題。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號坑內首先投放的是海貝;玉石禮器、青銅善面、鳳鳥、小型青銅雜件和青銅樹枝、樹干等。其后再投入大型的青銅容器和青銅立人像、頭像、人面、樹座等;最后投放象牙。頭像和面像部分損毀并經(jīng)過火燒,尤其是人面像,大部分被打壞或燒壞。象牙及骨器之類也明顯地有被燒焦的痕跡,有的玉石器被燒裂。結合文獻記載,我們推測,當時的祭祀應有“燔燎”祭天、“瘞埋”祭地、“庪懸”祭山等形式,二號坑正是一次重大綜合祭祀活動的遺存。

——摘自《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發(fā)掘簡報》材料二一號祭祀坑開口于三星堆遺址第五;六層以下。從地層的疊壓打破關系分析;此坑年代的下限不會晚于三星堆遺址第三期后段。陶器中的廣肩平底罐和頸部施凹弦紋的壺,是三星堆遺址第三期出現(xiàn)的典型器物;尖底盞、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現(xiàn)的新器物。故可進一步推測此坑的時代為三星堆遺址第三期后段。器物的形制、花紋和鑄造工藝與安徽阜南月兒河段打撈出的商代前期(晚于鄭州二里崗上層,與殷墟文化第一期相當)的龍虎尊一致,據(jù)此,我們推測一號祭祀坑的相對年代相當于殷墟文化第一期。

——摘自《文物》1987年第10期完成下列要求:(1)據(jù)材料一;概括二號坑出土遺物的主要特點??脊湃藛T推測二號坑應是祭祀坑,請結合材料一說明理由。

(2)據(jù)材料二,考古人員推斷一號祭祀坑年代的基本依據(jù)有哪些?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在探尋歷史奧秘的過程中應有的研究方式。10、歷史不斷發(fā)展,研究角度也隨之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直到1500年,種族隔離現(xiàn)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種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種人都生活于歐洲和中東,所有的蒙古種人都生活于東亞和美洲,而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則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歐洲人處于領先地位,所以正是他們支配了這個剛剛聯(lián)成一體的世界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直到1500年,種族隔離現(xiàn)象遍存于全球。所有的黑人或黑色人種人都生活于非洲,所有的白人或高加索種人都生活于歐洲和中東,所有的蒙古種人都生活于東亞和美洲,而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則生活于澳洲1500年前后,歐洲人處于領先地位,所以正是他們支配了這個剛剛聯(lián)成一體的世界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到19世紀,他們(歐洲人)以其強大的帝國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控制了全球。他們還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材料二到19世紀,他們(歐洲人)以其強大的帝國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控制了全球。他們還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成了全球典范。在亞洲各國人民采納和應用西方科學技術的時刻,它絕不僅僅是東西方之間的對抗問題在第三世界中,存在著一種日益增長的對外來模式的幻想破滅感,但這種破滅感又留下了一個真空:沒有統(tǒng)一的發(fā)展目標和戰(zhàn)略?!陨喜牧暇鲎运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1)據(jù)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從怎樣的角度看待人類歷史的。依據(jù)這一研究角度指出新航路開辟的意義。(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的西歐變成“全球典范”的原因。(3)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近代中國“應用西方科學技術”的實踐及結果。評卷人得分三、論述題(共1題,共2分)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關于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在我國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見解。一種認為:20世紀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另一種認為: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

一一摘編自齊濤《世界通史教程現(xiàn)代卷》

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就材料中關于“世界現(xiàn)代史開端”的觀點談談你的看法并簡要論述。(要求:可以選取材料中任意一個觀點闡述,也可以另立觀點闡述,觀點必須明確,簡述須有史實依據(jù),邏輯清楚)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1題,共6分)12、時代與史家。

社會文化,時有更新:史家智識,遂以變遷。試以司馬遷、司馬光、梁啟超為例,敘述中國史家治史理念的變化趨勢及其社會原因。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B【分析】【詳解】

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史記》是司馬遷編撰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總編是司馬光,記錄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的歷史。由此可知,B階段兩本史書都有記錄,故正確;A階段只有《史記》有記錄,故錯誤;C階段中的漢武帝到五代時期,只有《資治通鑒》中有記載,故錯誤;D階段中的五代到北宋兩者都沒有,故錯誤。

【點睛】

本題考查時間意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史記》和《資治通鑒》的起止時間。2、D【分析】【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2021年,四川三星堆遺址新出土的精美文物,“有很多是來自中原地區(qū)夏商王朝風格的遺物”,這表明古蜀文明和中原地區(qū)夏商王朝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古蜀文明接受了夏商王朝的強烈影響。三星堆考古新發(fā)現(xiàn)再次證實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形成,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發(fā)展進程提供了更多考古實物證據(jù),有助于揭示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的特點,故D項正確;材料與分封制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只強調中原禮制對古蜀文明的影響,所以不能充分證明中原禮制影響范圍十分廣泛,故B項錯誤;材料只涉及青銅禮器、儀仗用具等在內的一批精美文物有中原地區(qū)夏商王朝的風格,這不能說明古蜀地區(qū)華夏認同觀念已經(jīng)形成,故C項錯誤。3、A【分析】【分析】

【詳解】

根據(jù)材料“三星堆遺址出土了4600余枚產自印度洋深海水域的海貝”,可得出,古蜀國已經(jīng)進行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活動,所以②符合題意;根據(jù)材料“多數(shù)海貝背部被磨平形成穿孔”,可得出,當時手工業(yè)技術發(fā)展,所以③符合題意;根據(jù)材料“還有使用時成串流通磨損的情況”,說明古蜀國存在商品流通與貿易狀況,所以①符合題意;故A項正確;材料與“禮樂制度的形成”無關,所以④不符合題意,故B、C、D項錯誤。4、B【分析】【詳解】

從材料“不欲載空之言,主張見諸行事”、“使亂臣賊子知所戒懼”可以看出中國史學的主要的功能是求取歷史真相和鑒戒“亂臣賊子”,B項正確;考據(jù)指的是對論據(jù)來源解釋的重視,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A項;陶冶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排除C、D項。故選B項。5、D【分析】【詳解】

大禹的形象逐漸豐滿,被賦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英雄色彩,結合東周的歷史時代特征可知,當時社會動亂,因此需要英雄人物,故而大禹被賦予了類似色彩,D項正確;材料內容與周禮無關,排除A項;大禹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排除B項;C項表述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二、材料分析題(共5題,共10分)6、略

【分析】試題分析:

(1)依據(jù)材料一的關鍵信息“中美洲;千年之久、古城、神廟”可以判斷;探險家史蒂芬斯發(fā)現(xiàn)的是失落已久的美洲瑪雅文明。

(2)觀察材料二的圖片可以發(fā)現(xiàn);圖中的建筑呈梯形結構,可以同時作為神廟;天文臺和墳墓使用。文字是方塊圖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

(3)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盡、人類爭斗、疫病流行等人為因素都可以導致文明的衰落。

考點:探索歷史的奧秘??瑪雅文明?瑪雅文明的發(fā)現(xiàn)【解析】(10分)

(1)文明:瑪雅。(1分)意義:發(fā)現(xiàn)了失落已久瑪雅文明。(1分)

(2)建筑:梯形結構;同時作為神廟;天文臺和墳墓使用。(2分)

文字:方塊圖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2分)

(3)原因: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盡;人類爭斗;疫病流行。(4分)7、略

【分析】本題考查克里特文明的特點;克里特文明的社會經(jīng)濟特征和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謎所需的條件;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歸納能力和聯(lián)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克里特文明較之于圖中其他世界古代文明的不同特點;根據(jù)《公元前2000年前的世界文明分布圖》中克里特島的位置,可以分析得出其他文明都處于大河流域有利于農業(yè)的興盛,而克里特文明與海;島有密切聯(lián)系,有利于商業(yè)和貿易的發(fā)展。

(2)克里特文明的社會經(jīng)濟特征;可以根據(jù)材料中的“記錄庫存物品;家畜數(shù)量、土地擁有量以及人口數(shù)”“分發(fā)給居民的口糧”“小集市上的交易量遠遠無法與王官再分配經(jīng)濟制度的規(guī)模相匹敵”等信息,并聯(lián)系所學有關內容來回答。

(3)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謎所需的條件,可以根據(jù)材料中的“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對克里特宮殿進行考古,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線形文字A還沒有被破解”“最新的科學測定年代的方法,確定了火山爆發(fā)的準確年代,這可以使人們重新考慮一些歷史論斷”等信息分析得出新資料、新技術和對克里特文字的破譯等方面來回答?!窘馕觥俊咎剿鳉v史的奧秘】(1)特點:其他文明都處于大河流域;有利于農業(yè)的興盛,而克里特文明與海;島有密切聯(lián)系,有利于商業(yè)和貿易的發(fā)展。

(2)特征:農牧業(yè)相結合;工商業(yè)和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實行財產的重新分配;王室壟斷經(jīng)濟。

(3)條件:新資料的發(fā)現(xiàn);新技術的應用;克里特文字的破譯。8、略

【分析】【詳解】

(1)狀況:根據(jù)材料“曾是南部非洲古王國的都城;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誰去、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津巴布韋遺址所反映的歷史狀況是曾經(jīng)作為首都、既為政治統(tǒng)治服務,也為宗教服務、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技術水平、對外貿易較為發(fā)達、統(tǒng)治范圍較廣、會熔煉黃金和制造鐵器和貧富差別等。

(2)根據(jù)材料“大津巴布韋在班圖語中意為“石頭城””結合圖示信息和所學可知大津巴布韋遺址建筑的特點主要有建筑都用花崗石砌成、圣堂外墻和圓錐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衛(wèi)城較為粗糙、不施灰漿、拼縫技術高超等?!窘馕觥浚?)狀況:作為首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經(jīng)濟中心;既為政治統(tǒng)治服務,也為宗教服務;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技術水平;對外貿易較為發(fā)達;統(tǒng)治范圍較廣;會熔煉黃金和制造鐵器;貧富差別。

(2)特點:建筑都用花崗石砌成(僅答石頭,不得分);圣堂外墻和圓錐形塔的建筑水平高超,但衛(wèi)城較為粗糙;不施灰漿;拼縫技術高超。9、略

【分析】【詳解】

(1)一問;可根據(jù)材料一“首先投放的是海貝其后再投入大型的青銅容器最后投放象牙”從物品種類;投放方式及存在狀態(tài)進行概括,二問根據(jù)材料“像和面像部分損毀并經(jīng)過火燒...象牙及骨器之類也明顯地有被燒焦的痕跡,有的玉石器被燒裂”從焚燒的物品及次序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2)一問可根據(jù)材料二“開口于三星堆遺址第五、六層以下。從地層的疊壓打破關系分析是三星堆遺址第三期出現(xiàn)的典型器物尖底盞、器座是第三期偏晚出現(xiàn)的新器物器物的形制、花紋和鑄造工藝”從地層分布、器物樣式進行比較分析;二問結合所學可知,考古發(fā)掘出土文物作為第一手史料,具有明顯的可信推理價值?!窘馕觥浚?)特點:遺物種類豐富;投放有一定順序;有人為破壞;火燒的痕跡。理由:器物疊放層次有序;不像是一時匆忙窖藏;出土的青銅器、玉石禮器等器物是典型的祭祀用品;遺物反映出“燔燎”祭天的祭祀形式。

(2)依據(jù):根據(jù)地層分布;器物樣式比較。方式:以考古發(fā)現(xiàn)為依據(jù),進行合理的推測。10、略

【分析】【詳解】

(1)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信息“歷史也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可以概括出全球;整體角度(史觀)。第二小問,根據(jù)材料信息“1500年前后”“正是歐洲人他們支配了這個剛剛聯(lián)成一體的世界”等,可知是與新航路開辟有關,結合所學知識,新航路開辟打破了各大洲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人類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開始走向整體世界,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2)根據(jù)材料“以其強大的帝國和股份公司在政治上和經(jīng)濟上控制了全球。他們還取得了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得出西歐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領先世界。第二小問,結合世界史知識,從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角度歸納回答。

(3)近代中國清政府為改變落后狀況,實現(xiàn)富國強兵,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舉辦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宣告洋務運動失敗。【解析】(1)角度:全球;整體角度(史觀)。

評價:人類由此從各民族分散孤立開始走向整體世界;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2)政治上: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

經(jīng)濟上:兩次工業(yè)革命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文化上: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近代自然科學不斷進步。

(3)實踐: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機器生產。

結果:以失敗告終。三、論述題(共1題,共2分)11、略

【分析】關于世界世界現(xiàn)代史開端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史觀分析。首先要給出明確的分界線。如果用整體史觀,要突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使得世界市場與世界經(jīng)濟最終形成。如果采用采用革命史觀,要突出十月革命的意義,即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起點,是人類歷史由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到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偉大轉折點,因而也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或上限。

點睛:史觀又叫歷史研究范式,是高中歷史學習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采用不同史觀分析歷史問題時,前提是要對不同史觀的適用性由精準把握。由于史觀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例如本題。當然,對同一問題,也可以采用不同史觀?!窘馕觥坑^點一1900年起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

20世紀初;世界歷史進入了新時代。隨著第二次產業(yè)革命(科技革命)的展開,人類社會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自由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世界市場與世界經(jīng)濟最終形成,世界進入各國競相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歷程。據(jù)于此,20世紀初發(fā)生的上述“那些條件”,是歷史變動──時代轉折的“最終原因”。因而,20世紀初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