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史記類 (一)_第1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史記類 (一)_第2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史記類 (一)_第3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史記類 (一)_第4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史記類 (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不列小題。

石晉篡唐

后唐潞王清泰元年。帝①與石敬璉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為左右,然心競,素

不相悅。帝即位,敬鬼不得已入朝。山陵既畢,不敢言歸。時敬璉久疾嬴瘠,太

后及馥國公主'②屢為之言;而鳳翔舊將佐多勸帝留三愜郭李二人以為趙延建在汴不

宜猜忌低屋更宏見送骨立不以為虞乃復以為河東J?度使。

二年夏六月,河東節(jié)度使、北面號售石敬邦既還鎮(zhèn),用為自全之計,多于賓客

前自稱歌瘠不堪為帥,袁朝廷不忌。然秋七月乙巳,帝以武寧節(jié)度使張敬達為北

面行營副總管,將兵屯代州,以分石敬班之權(quán)。

清泰三年三月,石敬璉盡收其貨之在洛陽及諸道者歸晉陽,托者以助軍費,人

皆知其有異志。唐主夜與近臣從容語曰:“石郎于朕至親,無可疑者,但流言不

息,萬一失歡,何以解之?”皆不對。端明殿學士、給事中李去退謂呂琦日:

“吾輩受恩深厚,豈得自同眾人,一概觀望邪!計將安出?”琦日:“河東若有

異謀,必結(jié)契丹為援。契丹母以贊華在中國,屢求和親,但求前剌未獲,故和未

成耳。今誠歸前剌等與之和,歲以禮幣約直十余萬辭遺之,彼必歡然承命。如此,

則河東雖欲陸梁③,無能為矣?!奔湃眨骸按宋嶂疽?,然錢谷皆出三司,宜更與張

相謀之。”遂告張延朗。延明日:“如學士計,不惟可以制河東,亦省邊費之什

九,計無便于此者。若主上聽從,但費辦于老夫,請于庫財之外指拾以供之。”

他夕,二人密言于帝,帝大喜,稱其忠,二人私草遺丹書以俟命。久之,帝以其

謀告樞密直學士薛文遇,文遇對日:“以天子之尊,屈身奉夷狄,不亦辱乎?又,

虜若循故事求尚公主,何以拒之?”帝意遂變。一日,急召去、琦至后樓,盛怒。

自是群臣不敢復言和親之復。丁已,以琦為御史中丞,蓋疏之也。初,石敬珊欲

嘗唐主之意,累表自陳嬴疾,乞解兵柄,移他鎮(zhèn)。帝與執(zhí)政議從其請,移鎮(zhèn)郛州。

房嵩、李云、呂埼等皆力津,以為不可,帝猶豫久之。后與薛文遇議。文遇日:

“茲事斷自圣志,群臣各為身謀,安肯盡言!以臣觀之,河東移亦反,不移亦反,

在旦暮耳,不若先事圖之,”先是,本者言國家今年應得賢佐,出奇謀,定天下,

帝意文遇當之。聞其言,大聲,曰:“卿言殊谿吾意,成敗吾決行之。”即為除

耳,付學士院使草制。辛卯,以石敬聰為天平節(jié)度使。

敬瓏疑懼,謀于將佐日:“我不興亂,朝廷發(fā)之,安能束手死于道路乎!”敬

璃遂反。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石晉篡唐》,有刪改)

【注】①帝:后唐末帝李從珂,清泰三年(936年),無力抵擋石敬謔與契丹軍隊

的進攻,自焚于洛陽。②魏國公主:石敬瑞妻子。③陸梁:本指跳躍,此處引申

為造反。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鳳翔舊將佐多/勸帝留之/惟韓李二人以為/趙延壽在汴不宜猜忌敬瑞/帝亦見其

骨/立不以為虞/乃復以為河東節(jié)度使

B.鳳翔舊將佐多勸帝留之/惟韓李二人以為/趙延壽在汴/不宜猜忌敬菇/帝亦見其

骨立/不以為虞/乃復以為河東節(jié)度使

C.鳳翔舊將佐多勸帝留之/惟韓李二人以為/趙延壽在汴/不宜猜忌敬珊/帝亦見其

骨/立不以為虞/乃復以為河東節(jié)度使

D.鳳翔舊將佐多/勸帝留之/惟韓李二人以為/趙延壽在汴/不宜猜忌敬瑞/帝亦見其

骨立/不以為虞/乃復以為河東節(jié)度使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總管是古代官名,為地方高級軍政長官、軍事長官或管理專門事務的行政長官

的職稱;后唐時為地方高級行政長官。

B.緡是古代計量單位,即通常說的一貫錢或一吊錢,古人常用一千文為一緡。

C.術(shù)者或稱術(shù)士,一般指以占卜、星相、堪輿(即風水術(shù))等為職業(yè)的人。

D.除目指除授官吏的文書?;实塾H自書寫付外執(zhí)行或經(jīng)過宰相奏擬而執(zhí)行的,都

可以稱作除目。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唐末帝李從珂與石敬謔都是久歷戰(zhàn)陣的將領(lǐng),但二人一直明爭暗斗,互不服

氣,關(guān)系不融洽。

B.因為石敬瑞病弱、太后和石敬噫妻子一再說情、韓李二人慫恿,李從珂放松了

警惕,讓石敬瑞回到了原來的藩鎮(zhèn)。

C.張延朗認為后唐只要每年送給契丹大約十余萬禮幣,就可以扼制石敬瑞反叛,

還能為朝廷節(jié)省十分之九的邊境軍費。

D.李從珂聽從了大臣薛文遇的建議,下定決心,調(diào)石敬璉移鎮(zhèn)天平;石敬瑞不甘

束手就擒,起兵反叛朝廷。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石敬晦盡收其貨之在洛陽及諸道者歸晉陽,托言以助軍費,人皆知其有異志。

(2)初,石敬瑞欲嘗唐主之意,累表自陳羸疾,乞解兵柄,移他鎮(zhèn)。

5.時之來也,雕虎可以生風;運之去也,應龍不免為釀,〃北宋薛居正在《舊五

代史》中如此評價李從珂。他認為李從珂最后自焚亡國屬天命不祐。你認同這種

說法嗎?請結(jié)合本文談談你的看法。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方孝孺,字希直,寧海人。孝孺幼警敏,雙眸炯炯,讀書日盈寸。長從宋源學,

濂門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顧末視文藝,恒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蕓臥病

絕糧,家人以告,笑曰:“古人字句又像,貧豈獨我哉?“父克勤坐事誅,扶喪

歸葬,哀動行路。既免喪,復從源卒業(yè)。

茜玄十五年,以吳沉、揭樞薦,召見。太祖喜其舉止瑞整,謂皇太子曰:“此

莊士,當老其才?!倍Y遣還。二十五年,又以薦召至。太祖日:“今非用孝痛

時?!笔瘾I王聞其賢,聘為世子師。

及惠帝即位,召為翰林侍講。明年遷華班學士,國家大政事輒咨之。臨朝奏事,

臣僚面議可否,或命孝孺就尾①前批答3時修《太祖實錄》及《類要》諸書,孝

孺皆總裁。燕兵起,廷議討之,詔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頓大名,天署雨,當不戰(zhàn)自疲。

其奏事適至,宜且與報書,往返逾月,使其將士心懈。我謀定勢合.進而蹴之,

不難矣?!钡垡詾槿?,命孝孺草詔,遣大理寺少卿薛塔她報燕。比至嘉匿宣論不

敢出燕王不奉詔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詔征四方兵命諸將集舟師江上而陳瑾以

戰(zhàn)艦降燕燕兵遂渡江。帝憂懼,或勸帝他幸,圖興復。孝酒力請守京城以待援兵,

即事不濟,當死社稷。J4.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痛被執(zhí)下獄。

先是,成祖發(fā)北平,姚廣孝以孝鬻為托,日:“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

之。殺孝鬻,天下讀書種子絕矣?!背勺骖h之。至是欲使草詔。召至,悲慟聲徹

殿陛。成祖降榻,勞日:“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孝孺日:“成

王安在?"成祖日:“披白焚死。”孝貓日:“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日:

“國賴長君?!毙⑷嫒眨骸昂尾涣⒊赏踔??"成祖日:“此朕家事?!鳖欁笥?/p>

授筆,札.日:“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毙⑷嫱豆P于地,且哭且罵曰:“死即

死耳,詔不可草?!背勺媾?,命磔諸市。孝猜慨然就死,時年四十有六。

(選自《明史?方孝孺?zhèn)鳌?,有刪改)

【注】①層(yi):宮殿內(nèi)設在門和窗之間的大屏風。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比至嵬匿宣諭/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詔/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詔征四方兵/命

諸將集舟師/江上而陳璜以戰(zhàn)艦降燕/燕兵遂渡江

B.比至嘉匿宣諭/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詔/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詔征/四方兵命

諸將集舟師江上/而陳瑁以戰(zhàn)艦降燕/燕兵遂渡江

C.比至/嵬匿宣諭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詔/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詔征四方兵/命

諸將集舟師江上/而陳瑁以戰(zhàn)艦降燕/燕兵遂渡江

D.比至/竟匿宣諭不敢出席王亦不奉詔/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詔征/四方兵

命諸將集舟師/江上而陳瑁以戰(zhàn)艦降燕/燕兵遂渡江

7.下列對文中加點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旬九食,即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頓飯,意為家境貧困,得食困難。旬,十天叫

一旬。

B.洪武,年號,一個皇帝可用一個或多個年號。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變紀

年的年號,稱為''改元〃。

C.侍講學士,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官職之一,明為從五品,清為從四品。該官職主

要配置于內(nèi)閣或翰林院,轄下有典簿,侍詔等。主要任務為文史修撰、編修與檢

校。

D.乙丑,干支紀日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在古代干支依次相配也被用來

紀年和紀月,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huán)記錄。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孝孺年輕的時候機警敏捷,每天讀書超過一寸厚;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從

宋濂學習,宋濂學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明太祖非常欣賞方孝孺的舉止端莊嚴肅,并囑咐皇太子要任用他到老,于是聘

用他為世子師,受到重用。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議惠帝使用緩兵之計,但沒有成功。

燕兵渡江后,惠帝自焚而死,方孝孺被下獄。

D.方孝孺忠于故主,拒絕配合成祖。他批駁成祖篡位的辯解,三次質(zhì)問成祖,拒

不同意起草登基詔書,激怒明成祖而被處死。

9.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其奏事適至,宜且與報書,往返逾月,使其將士心懈。

(2)孝孺力請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

10.文中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方孝孺的文學才能。請列舉兩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蘇于為趙合從,說魏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鴻溝、陳、汝南,有許、鄢、昆

陽、邵陵、舞陽、新槃;東有淮、穎、沂、黃、煮棗、海鹽、無穗;西有長城之

界;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棗,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廬田虎舍,曾無

所芻效牛馬之地.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后以異于三軍之眾.臣

竊料之,大王之國不下于是。然橫人謀王,外交強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國

患,不被其禍。夫挾強秦之勢,以內(nèi)劫其主,罪無過此者。且魏天下之強國也大

王天下之賢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稱東藩筑帝宮受冠塔祠春秋臣竊為大王愧之。

臣聞越王勾踐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車三百乘,斬紂

于牧之野。豈其士卒眾哉?誠能振其威也。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萬,蒼

頭二千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駒五千匹。此其過越王勾踐、式

王遠矣。今乃于辟臣之說,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戰(zhàn)兵未用而國已虧

矣。與群臣之言事秦者,皆奸臣,非忠臣也。夫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

偷取一旦之功而不顧其后,破公家而成私門,外挾強秦之勢以內(nèi)劫其主,以求割

地,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周書》曰:'綿綿不絕,綬綬奈何?毫毛不拔,將成斧柯。前慮不定,后有

大患。'將?奈之何?大王詼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無強秦之患。故

敝邑趙王使使臣獻愚計,奉明約,在大王詔之。"魏王曰:“寡人不可,未嘗得

聞明教。今主君以趙王之詔詔之,敬以國從?!?/p>

《戰(zhàn)國策?魏發(fā)四》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且魏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稱東藩/筑帝宮/受

冠帶/祠春秋/臣竊為大王愧之/

B.且魏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稱東藩/筑帝宮/受

冠帶/祠春秋/臣竊為/大王愧之/

C.且魏/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稱東藩/筑帝宮/

受冠帶/祠春秋/臣竊為大王愧之/

D.且魏/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主也/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稱東藩/筑帝宮/

受冠帶/祠春秋/臣竊為/大王愧之/

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加在姓氏后面用作對他人的尊稱,文中的''蘇子〃與老子的''子7^同。

B.橫,指''連橫'和《過秦論》中的''外連衡而斗諸侯〃中的'連衡〃意思相同。

C凡群臣之言事秦者〃與''軒凡四遭火〃(《項脊軒志》)兩句中的''凡與含義不

同。

D.不肖,既指''不成材,不正派〃,也可用于自謙,文中是魏王的自謙之語。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秦認為魏國的力量比楚國不差,之所以屈服于秦國是因為讒臣的言論,因此

要明辨忠奸,認真審視本國的形勢。

B.蘇泰指出讒臣的罪惡是割讓君主的土地與秦國勾結(jié),竊取一時之功名,滿足個

人的私利與欲望而不顧國家利益。

C.尾段引用《周書》中的話告誡魏王,錯誤或壞事在其萌芽狀態(tài)時就要根除,不

要任其發(fā)展,貽害無窮,要當機立斷。

D.經(jīng)過蘇秦的一番游說,魏王認清了形勢,又加之趙王通過蘇秦對他的施壓,最

終魏王同意六國合縱,共同對抗秦國。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地名雖小,然而廬田虎舍,曾無所芻牧牛馬之地。

(2)外挾強秦之勢以內(nèi)劫其主,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察之也。

15.蘇秦的合縱游說,最大特點就在于鼓舞各國的決不屈服的斗志,請簡要分析

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二面小題。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日:“不如伐韓?!惫と眨?/p>

“請聞其說?!?/p>

對日:“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整轅、繳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

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三月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斐.魏之地。周自知不

救,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接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

也。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

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

王不爭焉,顧爭于我狄,去王業(yè)遠矣?!?/p>

司馬錯曰:“不然。巨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

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愿從事于

易。夫蜀,四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

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

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

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幺。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義有不義之幺而攻

天下之沖丕屬扈!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

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耳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

鼎與斐.,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

寡人聽子?!?/p>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

益強富厚,輕諸侯。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B.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C.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D.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屯留之道〃的''當〃是'擋住,占據(jù)〃之意,與《諫太宗十思疏》中''人君當神器

之重〃的''當〃意思不同。

B以因于齊趙〃的''因〃是'依靠〃的意思,與《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因人之力而敝

之〃的''因〃用法和意義相同。

C以臨二周之郊〃中的''二周〃,指的是滅了商朝后建立的西周與在春秋、戰(zhàn)國時

期的東周。

D.九鼎〃,象征國家政權(quán)。傳說禹收天下之金,鑄九鼎,象九州〃,夏、商、周

時奉為傳國之寶。

18.下列各項對文章內(nèi)容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一場關(guān)于''伐蜀〃與''伐韓〃的爭論,張儀主張''伐韓〃,因為他認為如果出兵攻打

戎狄,就離開周王畿太遠了,不值得。

B.從立論角度看,兩人論辯的出發(fā)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名小'實"二字,既要為秦

謀得實利又要不陷于污名之中。

C.秦惠王最終聽取了司與錯的意見,并派兵攻打蜀國取得成功。蜀國歸附了秦國,

秦國變得更加強大。

D.本文主要由人物的論辨語言構(gòu)成,文字較為干凈、洗煉,且結(jié)構(gòu)精巧、綿密、

完整。在敘述中作者并未顯露主觀的褒貶、抑揚等態(tài)度,但作者的傾向性又融于

其中。

19.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

(2)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彳導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

20.清吳楚材《古文觀止》云:''司馬錯建議伐蜀,句句駁倒張儀?!闭埡喴爬ㄋ?/p>

馬錯主張伐蜀、反對伐韓的理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一列小題。

《陳子昂集》序

【明】劉風

夫詩,發(fā)于性情者也。作者孰不由斯?三華之詩,發(fā)乎情,止乎禮義,故著以

為經(jīng)。漢以來,專以質(zhì)勝,猶古之遺風也。黃初①而降,以接晉之正始,其文浸

開,下及三仔而靡麗極矣。蓋其志溺,故其氣卑;其情荒,故其聲散。以是而求

古之淳質(zhì),其可得乎?

■唐氏創(chuàng)宇,聲氣聲一,始復振發(fā)。然稍就聲茸,諧合體變,遂為近體,而與

古畫境矣。子昂出于麟德②以后,浸液以華敷,沉蓄以雄思,約裁以精筋,熔范

以清致,郁抗以夷淡,驅(qū)馭以杰朗,略采艷而務氣格,薄形貌而專興等。下啟開

元天寶之盛,而唐之律遂雄百代而長千古矣。謂非陳氏一變之力乎?

夫諷詠之初,不能直致情,郁于中,愧以舒寫,故節(jié)奏興焉。古者散而不迫,

優(yōu)美而可想.后之作者,求之益以纖密,則聲病拘忌,由此而滋.遂轉(zhuǎn)而為律。

律之變也,又與時而遷。

故今之言律,獨宗唐氏之盛。子昂詩傳已久,顧其文多選。大中丞南岷王公投

子一編,曰:“子昂,吾蜀產(chǎn)也,不及吾傳之,吾有不釋焉,以貽子?!彼笥诎?/p>

射洪人少以贊自雄剛勇有奇氣初入都人未之奇已而名,一日沸長安中°為文激昂,

善條列利害,陳當世之務,不徒溺俳偶。為若《止營原陵及慰撫十姓》皆匡益。

規(guī)誨濟時之略,說正之氣,時見乎辭,乃為詩所掩。中丞公所以出而傳之,恐人

逢若遺子昂爰落大節(jié)與所論著,不幾于失士哉!且其所遭,多感慣不平.

才足以有為而抑不得逞,志行芳潔而乃周旋帶衣間。禁勸裨佐,非無尺寸,而

所效又非其所故。其為詩,益嘆啜反覆,有遺意矣。余既已為校正,又為序,其

致如此。

【注釋】①黃初: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年號。②麟德:唐高宗李治的年號。

2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賢/自雄剛概有奇氣/初入都/人未之奇/

B.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賢自雄剛概/有奇氣/初入/都人未之奇/

C.按/子昂/射洪人/少以黃自雄/剛概有奇氣/初入都/人未之奇/

D.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賢自雄/剛概有奇氣/初入/都人未之奇/

2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代,指的是中國歷史上自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先后出現(xiàn)的三位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

——堯、舜、禹統(tǒng)治的三個時代。

B.六代,即六朝,指中國歷史上的六個朝代,即東吳、京晉及南」嘲時南朝的宋

齊梁陳四朝,六朝均以建康(今南京)為都城。

C.聲津的'聲,指語言聲調(diào),主要有宮、商、角、徵、羽五聲,律'指語言的韻

律,中國古詩和駢文尤重聲律。

D.諸武,武則天臨朝稱帝后,改唐為周,大肆重用武姓子嗣,這些武姓子嗣彼此

勾連,把持朝政,統(tǒng)稱為''諸武〃。

2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無碉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詩源自人們的思想感情,而六代詩歌的語言雖然華麗到了極點,但是

氣韻低下、聲音散亂,無法達到敦厚質(zhì)樸的古詩境界。

B.作者高度評價陳子昂的詩歌,認為他的詩不重視文采的艷麗而追求氣韻,不重

形式而專注于思想感情,最終開創(chuàng)了唐朝近體詩的先河。

C.陳子昂的文章個性鮮明,常常充滿了規(guī)勸教誨天下、濟世救時的膽略和剛直不

阿的正氣,只可惜被其詩歌的盛名掩蓋了,少有傳世。

D.本文雖是一篇序文,卻能以情動人,既有對陳子昂才華的贊賞,又有對其遭遇

的同情,而駢散參差的語句又強化了這些感情的表達。

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逮唐氏創(chuàng)宇,聲氣混一,始復振發(fā)。

(2)為文激昂,善條列利害,陳當世之務,不徒溺俳偶。

25.作者從哪三個層面展開對陳子昂的評價?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二面小題。

王定國詩集敘

(宋)蘇軾

太史公論《詩》,以為''《國風》好逝而不淫,《小糧》怨誹而不亂〃。以余觀

與,是特識變風、變雅耳,鳥睹《詩》之正乎?昔先王之澤衰,然后變風發(fā)乎情,

雖衰而未竭,是以猶止于禮義,以為賢于無所止者而已。若夫發(fā)于性止于忠孝者,

其詩豈可同日而語哉!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

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軟?

今定國以余故得罪貶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貶所一子死于家定國亦病幾死余意其怨

我甚不散以書相聞。而定國歸至江西,以用嶺外所作詩數(shù)百首寄余,皆清平豐融,

藉然有治世之音,其言與志得道行者無異。幽憂憤嘆之作,蓋亦有之矣,特恐死

嶺外,而天子之恩不及報,以忝其父祖耳??鬃釉唬?'不怨天,不尤人。”定國且不

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廢卷而嘆,自恨期人之淺也。

又念昔日定國過余,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詩幾百余篇,余苦其多,管其敏,

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國與顏復長道游酒水,登桓J,吹笛飲酒,乘月等歸。余

亦置酒黃樓上?待之,曰:''李太白死,世無此樂三百年矣?!?/p>

今余老不復作詩,又以病止酒,閉門不出,門外數(shù)步即大江,季月不至江上,

昵吒②焉真一老農(nóng)夫也。而定國詩益工,飲酒不吝,所至翎翔徜徉,窮山水之勝,

不以厄窮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國者,不獨其詩也。

【注】①王定國:北宋文人,名鞏,工詩。受蘇軾''烏臺詩案〃的株連,被貶嶺南。

②曜毛(mao):昏亂,糊涂。

2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碘的一項是()

A.自恨期人之淺也期:看待。

B.畏其敏畏:擔憂。

C.經(jīng)月不至江上經(jīng)月:整月。

D.飲酒不衰衰:減退。

2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余觀之茍以天下之大

B.又念昔日定國過余于彭城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乘月而歸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D.余亦置酒黃樓上以待之作《師說》以貽之

2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年確的一項是()

A.本文開篇引用司馬遷對《國風》《小雅》的評論,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

國詩作繼承了《詩經(jīng)》、杜詩以來一脈相承的''發(fā)于性止于忠孝〃的傳統(tǒng)。

B.作者在評論王定國詩歌時,稱贊他的''清平豐融〃之作,認為有''治世之音〃;對

他的''幽憂憤嘆之作〃則略有微詞,''廢卷而嘆〃。

C.本文善用對比,突出了王定國的心志氣度。如他的貶謫遭際與其忠君情懷對比,

''我〃對他的揣測與其寬闊胸懷對比。

D.本文先議后敘,敘事中夾有描寫,議論時飽含情感,從而避免了敘事冗沓、說

理枯燥之弊;辭簡義豐,文氣流轉(zhuǎn),文情酣暢。

29.用'7〃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今定國以余故得罪貶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貶所一子死于家定國亦

病幾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

3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

(2)特恐死嶺外,而天子之恩不及報,以忝其父祖耳。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二面小題。

西王母圖序

心有光

新安鮑良珊客于吳,將歸壽其母,作西王母之圖,而謁子問瑤池之事。

予觀《山海經(jīng)》《汲家竹書》《穆天子傳》,稱西王母之事,信奇矣。秦始皇

東游海上,禮祀名山大川及八神,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傳其物禽獸盡白,

而黃金銀為宮闕,然終身不得至,但望之如云而已。漢武帝諸方士言神仙若將可

得,欣然庶幾遇之。穆王身極西土,至昆侖之丘,以現(xiàn)舂山之瑤,乃秦皇漢武之

所不能得者,宜其樂之忘歸。造父何用盜驪、驊%、驟耳之駟,馳歸以求區(qū)區(qū)之

徐偃王,穆王豈非所謂耄耶?

《列子》日:''穆王觴瑤池,獴乃觀日之所入,一日行萬里。王乃嘆日:,嗚

呼!予一人不足于德而諧于樂,后世其追數(shù)吾過乎!’"建王蓋有悔心矣。然又日:

''穆王幾神人哉!能窮當世之樂,猶百年乃殂,后世以為登遐焉?!ā秱鳌吩铺熳游?/p>

征宿于黃鼠之山至于西王母之邦執(zhí)圭璧獻錦組西王母再拜堂之。觴瑤池之上,遂

驅(qū)升于吻山。乃紀其跡于石而樹之槐,眉日西王母之山。〃《山海經(jīng)》日:玉山,

西王母J也,在流沙之西。而博望侯使大夏,窮河源,不睹所渭昆侖者,此殆如

武陵桃源,近在人世而迷者也?!段涞蹆?nèi)傳》云:帝齋承華殿中,有青鳥從東萬

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日:''此西王母欲來也。"頃之,西王母乘紫云輦,駕五

色龍上殿,自設精饌,以近盛桃,帝食之甘美。夫武帝見西王母于甘泉、柏梁、

蜚廉、桂館間,視穆王之車轍馬跡周行天下,不又逸耶?豈公孫卿所謂''事如遷誕,

積以歲年乃可致〃耶?然史云''候伺神人,入海求蓬萊,終無有臉〃,則又何也?史

又云''時去時來,其風肅然〃,豈神靈怪異,有無之間固難言也?

莊生有言:夫道''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

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內(nèi)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ㄗ悠?/p>

歸而求之,西王母其在子之黃山之間耶?

今天子治明庭,修黃帝之道,西王母方遍現(xiàn)中土,人人見之。穆滿、秦、漢之

事,其不足道矣!

3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稱西王母之事稱:稱贊

B.穆王豈非所謂聿耶耄:昏亂

C.眉日西王母之山眉:題額

D.不又逸耶逸:閑適

3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但望之如云而已此亡秦之續(xù)耳

B.猶百年乃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乃紀其跡于石而樹之槐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D.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蟹六跪而二螯

3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陳述鮑良珊因?qū)槟缸郛嬃艘粡埼魍跄笀D像,并特意拜訪我問詢理

池之事,交代作者作西王母圖序的起因。

B.作者將武帝在宮殿見西王母與周穆王駕車見西王母類匕,感嘆神仙出入變幻莫

測,告誡鮑良珊只需''歸而求之〃即可。

C.文章文筆樸素簡潔,弓經(jīng)據(jù)典基礎(chǔ)上,連發(fā)奇問,使傳說自相矛盾,世間是否

存在神仙本就難言,從而點明求仙之妄。

D.文章末尾敘說穆王、秦、漢求仙之事,相較于當世統(tǒng)治者大治明廷而不足道的

事實,對當今統(tǒng)治者惑于成仙予以諷喻。

3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傳》云天子西征宿于黃鼠之山至于西王母之邦執(zhí)圭璧獻錦組西

王母再拜受之

3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王乃嘆日:''鳴呼!予一人不足于德而諧于樂,后世其追數(shù)吾過乎!〃

(2)而博望侯使大夏,窮河源,不睹所謂昆侖者,此殆婦武陵桃源,近在人世而

迷者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K面小題。

獄中與諸甥住書

[南朝?宋]范曄①

吾狂蚌覆滅,豈復可言,汝等皆當以罪人棄之。然平生行已任懷,猶應可尋。

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吾少懶學問,晚成人,年三十許政始有尚耳。自爾以來,轉(zhuǎn)為心化,推老將至

者,亦當未已也。往往有逑解,言乃不能自盡。為性不尋注書,心氣惡,小苦思

便憤悶,P機又不調(diào)利,以此無談功。至于所通解處,皆自得之于胸懷耳。文章

轉(zhuǎn)進,但才少思難,所以每?于掾筆,發(fā)所成篇,兆無仝稱者。

常恥作文士文患其事盡于形情急于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雖時有能者大較多不免

此累,政可類工巧圖績②,竟無得也。常謂情志所托,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

以意為主,用其旨必見:以文傳意,則其詞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

此中情性旨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謂頗識其數(shù),嘗?人言,多不能賞,

意或異故也。

性別宮商,識清濁,斯自然也.現(xiàn)古今文人,多不冬了此處:縱有會此老,不

必從根本中來。言之皆有實證,非為空談。年少中謝莊③最有其分,手趨差易,文

不拘的故也。吾思乃無定于,特能濟難適輕重。所栗之分,猶當未盡,但多公家

之言,少于事外遠致④,以此為燼,亦由無意于文名故也。本未關(guān)史書,政恒覺其

不可解耳。

既造《后漢》,轉(zhuǎn)得統(tǒng)緒。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班氏處最有高

名,既任情無例,不可甲乙辨,后贄⑤于理近無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贓不可及之,

整理未必愧也。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約其詞句。至于《循吏》

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省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其由合者,往往不減《過秦》

篇。崇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諸志,《前漢》所有者悉令備。

雖事不必多,且使見文得盡;又欲因事就卷內(nèi)發(fā)論,以正一代得失,意復未果。

贊自是吾文之杰思,殆無一字空設,奇變不窮,同含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

此書行,故應有賞音者。紀傳例為舉其大略耳,諸細意甚多。自古體大不思精,

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盡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

吾于音樂,聽功不及自揮,但所精非雅聲為可恨。然至于一絕處,亦復何異邪!

其中體趣,言之不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雖少許處,而旨態(tài)

無極。亦嘗?授人,士庶中未有一豪似者。此永不傳矣!

吾書雖小小有意,筆勢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

(選自中華書局標點本《宋書》)

【注】:①范曄:《后漢書》作者。②工巧圖績:工巧,技藝精妙的工匠:圖績,

繪制彩色花紋的圖像。③謝莊:宋駢文家。④事外遠致:除''公家之言〃以外的純文

學文字。⑤班氏:指班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著有《漢書》。⑥贊:

作史者對人物、事件的評論。

3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年碉的一項是()

A.往往有微解微解:微小的見解

B.口機又不調(diào)利口機:口才

C.吾思乃無定萬方:標準

D.以此為恨恨:遺憾

3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B.嘗為人言為擊破沛公軍

C.自古體大而思精鱉六跪而二螯

D.亦嘗以授人洎牧以讒誅

3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乏碉的一項是()

A.本文是范曄在獄中寫給甥侄的一封信,也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因為是書信,

故全文侃侃而談,平易近人,讀起來真切感人。

B.在信中,范曄說自己三十歲左右才開始樹立志向,是一個晚熟的人。他天性不

喜歡鉆研書本,口才木訥,因此無法憑借口舌言語獲取功名利祿。

C.范曄認為班固按自己的想法著史,其贊文于義理近乎無所取,只有志值得推崇;

而自己所著的《后漢書》在史料的處理、編纂體例的創(chuàng)新方面,不一定比班固遜

色。

D.本文關(guān)于文學特點、宮商聲律以及文筆之分的論述,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且態(tài)度始

終謙遜有禮,在文學批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9.用'7〃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常恥作文士文患其事盡于形情急于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

雖時有能者大較多不免此累

4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文章轉(zhuǎn)進,但才少思難,所以每于操筆,其所成篇,殆無全稱者。

(2)觀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處;縱有會此者,不必從根本中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徒戎論

(西晉)江統(tǒng)

夫夷蜜戎狄,謂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洞呵铩分x,內(nèi)諸復而外夷

狄。以其言語不通,贄幣不同,法俗詭異,種類手殊:或居空域之外,山河之表,

崎嘔川谷阻險之地,與中國堞斷土隔,不相侵涉,賦役不及,正朔不加,故日''大

子有道,守在四夷〃。禹平九土,而西戎即敘。其性氣貪要,兇悴不仁,四夷之中,

戎狄為甚。弱則畏服,強則侵叛。雖有賢圣之世,大德之君,咸未能以通化率導,

而以恩德柔懷也。

當其強也,以殷之高宗而憊于鬼方,有周文王而忠昆夷、狡猶,高祖困于白登,

孝文軍于霸上V及比弱也,周公來九譯之貢,中宗納單于之.胡,以元成之逑,平

猶四夷賓服。此其已然之效也。故匈奴求守邊塞,而侯應陳其不可,單于屈膝未

央,左右議以不臣。

是以有道之君牧夷張也,惟以待之有備御之有常雖指「執(zhí)贊而邊城不弛固守為

寇賊強暴而兵甲不加遠征期令境內(nèi)獲安疆埸不侵而已。

及至周寶失統(tǒng),諸侯專征,以大狹小,轉(zhuǎn)相殘滅,封疆不固,兩利害異心。戎

狄乘間,得入中國0或招誘安撫,以為己用c故申、縉之禍.顛覆宗周:弱公要

秦,述洋姜戎。

夫關(guān)中土沃物豐,厥田上上,加以涇、渭之流溉其舄鹵,鄭國、白渠灌浸相通,

黍稷之饒,畝號一鐘,百姓謠詠其殷實,帝王之都每以為居,未聞戎狄宜在此土

也。非我族類,若心必異,戎狄志態(tài),不與華同。而耳其衰弊,迂之畿服,士庶

玩習,侮其輕弱,使其怨恨之氣毒于骨髓。至于藩育眾盛,則坐生其心。以貪悍

之性,抉憤怒之精,候隙蕤便,極為橫逆。而居封城之內(nèi),無首寒之隔,掩不備

之人,妝散野之積,故能為禍滋擾,暴害不測。此必然之勢,已險之事也。

當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眾事未罷,徒馮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內(nèi)諸先,

著先零、罕并、析支之地;彼扶風、始平、京兆之氐,出還隴右,著陰平、武都

之界。麋其道路之根,令足自致,各附本種,反其舊土,使屬國、撫夷就安集之。

戎晉不雜,并得其所,上合往古即敘之義,下為盛世永久之規(guī)。

縱有猾及之心,風少之警,則絕遠中國,隔閡山河,雖為寇泉,所害不廣.是

以充國、子明能以數(shù)萬之余制群羌之命,有征無戰(zhàn),全軍獨克,雖有謀謨深計,

廟勝遠圖,豈不以華夷異處,戎夏區(qū)別,要塞易守之故,得成其功也哉!

(選自《晉書?江統(tǒng)傳》,有刪改)

4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法俗詭異,種類乖殊乖:違背,不協(xié)調(diào)

B.或居維域之外,山河之表絕:偏遠的

C.以元成之微,而猶四夷賓服微:細微

D.褰公要秦,遽興姜戎興:崛起

42.下列各絹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絹是()

A.與中國壤斷土隔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B.面猶四夷賓服自其變者而觀之

C.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吾其還也

D.而因其衰弊因招樊噲出

43.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四夷各族貪婪兇悍,難以管轄。當他們勢力弱的時候,就對中國敬畏

臣服,一旦勢力變強,就有可能行背叛侵擾之事,要多加防范。

B.歷史上當周朝衰弱,諸侯互斗時,周邊各族就趁機滲入中原。加上有的諸侯國

也想招撫它們?yōu)榧河?,?nèi)外勾結(jié),從而促成了羌戎各族的驟然崛起。

C.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的關(guān)中地區(qū)是歷代帝王建都之處,在首都周圍的''京畿〃地

區(qū),各夷族崛起后都主動住到了這兒,與漢人夾雜相處,已成朝廷心腹大患。

D.作者建議朝廷趁現(xiàn)在兵威正盛之時,遷徙諸羌、氐族等到更偏遠之地,朝廷供

應他們遷徙途中的糧食。從此之后胡人和漢人不再雜居,各得其所。

44.用'7〃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惟以待之有備御之有常雖稽顆執(zhí)贄而邊城不弛固守為寇賊強暴

而兵甲不加遠征期令境內(nèi)獲安疆埸不侵而已。

4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匈奴求守邊塞,而侯應陳其不可,單于屈膝未央,左右議以不臣。

(2)掩不備之人,收散野之積,故能為禍滋擾,暴害不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刑賞忠厚之至論

【宋】蘇轍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勝于斯民也。為刑?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

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為賞以待天下之賢才,而唯恐天下之無賢而其賞之無以加

之也。蓋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

自為而號之也。故罪疑者從輕,功疑者從重,皆順天下之所欲從。

且夫以君臨氏,其強弱之勢、上下之分,非待夫與之爭尋常之是非而后能勝之

矣。故寧冬之于利,使之取其優(yōu),而吾無求勝焉。夫惟天下之罪惡暴著而不可掩,

別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無功,鄉(xiāng)黨之無義,不得已而愛其賞。

如此,然后知吾多用刑,而非吾之好殺人也;知吾之不賞,而非吾之不欲富貴人

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納之于刑,其跡可以引而置之于無罪:其功與之而至于可

賞,排之而至于不可賞。若是二者而不以與民,則天下將有以議我矣。使天下而

皆知其可刑與不可賞也,則吾猶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無刑、可以有賞之

說,則將以我為忍人,而愛夫爵祿也。

圣人不然,以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無刑,刑之,而傷于仁;

幸而有功,可以賞、可以無賞,無賞,而害于信。與其不屈吾法,敦若使民全其

肌膚、保其首領(lǐng),而無悖于其上;與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樂得為善之利而無

望望不足之意。嗚呼!知國有可以與之之道而不與,是亦志于殘民而已矣。且彼

君子之與之也,豈徒日與之而已也,與之而遂因以沖之焉耳。故舍有罪而從無罪

者,是以恥勸之也:去輕賞而就重賞者,是以義勸之也。蓋欲其思不得之也。故

夫堯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無以見于民矣。

(選自《蘇轍集》)

4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乏碉的一項是()

A.民自為而召之也召:招致

B.故寧秀之于利委:交付

C.而無偶于其上憾:遺憾

D.與之而遂因以勸之焉巨勸:勉勵

4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為刑以待天下之菲戾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B.然后知吾之用刑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C.若是二者而不以與民求人可使報秦省

D.蓋欲其思而得之也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4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說理為主;始終圍繞刑賞忠厚,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對照,層層遞進,通

順暢達,體現(xiàn)了作者''汪洋澹泊〃的文風。

B.作者認為,要以忠厚仁愛為本,如果只把刑賞作為手段,就起不到勸善懲惡的

作用,這反映了作者儒家仁政治國的思想。

C.文章指出,從君與民的關(guān)系上看,君強民弱,君上民下,君不應用權(quán)力壓制百

姓,而應讓百姓得到更多好處,順應百姓愿望。

D.作者認為,圣人對罪惡不可掩蓋或解脫的人,對在朝廷無功勞、在家鄉(xiāng)不講信

義的人,進行刑賞,其他情況要舍有罪從無罪。

49.用'7〃給下面的文段斷句。

若夫當時賞罰之所不能及則又為之明言其狀而使后世嗟嘆痛惜之不已嗚呼賢人

君子之功烈與夫亂臣賊子聿惡之狀于此皆可以無憂其無聞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

(選自蘇轍《史官助賞罰論》

5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則將以我為忍人,而愛夫爵祿也。

(2)知其有可以與之之道而不與,是亦志于殘民而已矣

參考答案:

1.B

2.A

3.C

4.(1)石敬瑞把他原來放在洛陽和其他藩鎮(zhèn)的財物都運回晉陽,借口用來補充軍費,

人們都知道他懷有叛離之心。

(2)起初,石敬謔想試探后唐末帝李從珂的意思,就多次上表陳述自己體弱多病,請

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兵權(quán),把自己調(diào)到其他的藩鎮(zhèn)。

5.不認同,李從珂失敗源于自身的決策錯誤和性格缺陷。

①對敵:缺乏戰(zhàn)略眼光和政治智慧,放虎歸山。

②對內(nèi):不辨善言,拒絕臣下的正確意見。

③性格:優(yōu)柔寡斷,婦人之仁,乍喜乍怒。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但鳳翔鎮(zhèn)跟從李從珂的老將領(lǐng)和僚佐太多勸李從珂把石敬蟾留在京城,只有韓

昭胤和李專美認為''趙延壽在汴梁,不應該猜忌石敬珊〃。末帝李從珂看見石敬謔骨瘦

如柴,不擔心他會對自己構(gòu)成威脅,于是末帝李從珂又任命石敬瑞為河東節(jié)度使。

本題鳳翔舊將佐〃是''勸"的主語,多"是''勸"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故排除AD;

''骨立〃是詞組,不可拆分,排除C;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后唐時為地方高級行政長官〃錯誤。根據(jù)語境,后唐時總管為地方高級軍事統(tǒng)帥,而

非地方高級行政長官。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張延朗認為后唐只要每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