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史記類_第1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史記類_第2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史記類_第3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史記類_第4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類訓練:史記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文言文閱讀:史記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元祐八年五月)辛卯,御史董敦逸、黃慶基并罷。敦逸四狀言蘇轍,慶基三

狀言蘇軾,謂軾昔為干干今人所行制詞,指斥先帝,而轍相與表里以紊朝政。

三省同進呈,呂大防奏曰:“敦逸、慶基言軾制詞謗毀先帝,臣竊觀先帝圣意,

本欲富國強兵以鞭撻四裔,而一時群臣將順太過,故事或失當。及太皇太后與皇

帝臨御,因民所欲,隨時救改,蓋事理當然耳。漢武帝好用兵,重斂傷民,昭帝

型仔,博采眾議,多行寢罷;未有以為謗毀先帝者也。至如本勒真宗即位,弛放

逋欠以厚民財;仁宗即位,罷修宮觀以息民力;亦未聞當時士大夫有以為毀謗先

帝者。自元祐以來,專事室有所彈擊,多以謗毀先帝為辭,非惟中傷善類,兼欲

搖動朝廷,意極不善。若不禁止,久將為患?!碧K轍因奏曰:“臣昨取兄軾所撰

呂惠卿制觀之,其言及先帝者,有旦始必費克之仁妙談脩繞經遇孔子之圣丕值筌

予兄軾豈謗毀先帝者邪臣聞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太皇太后曰:

“先帝追悔往事,至于泣下。"大防曰:“聞永樂敗后,先帝嘗咎兩府大臣略無

一人能相勸諫?!庇谑浅舛匾?、慶基為湖北、福建轉運判官。蘇軾以札子自耕:

“臣玲玲之忠,蓋自謂無負矣。今慶基乃反指以為誹謗,不亦矯誣之甚乎!臣恐

陰中之害,漸不可長,非獨為臣言也?!疤侍罅畛分I日:“緣近來眾人正相

據拾,且須省事?!陛Y日:“昔東漢孔融,才疏意廣,是以遭路粹之冤;西晉嵇

康,才多識寡,是以遇鐘會之禍。臣人無二子之長而兼有古人之短,若非陛下至

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則臣已下從二子游久矣,豈復有今日哉?”

(節(jié)選自《續(xù)資治通鑒?宋紀八十二》)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有曰/始以帝堯之仁/姑試伯鰥/終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軾豈謗毀先帝者邪/臣

聞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

B.有曰/始以帝堯之仁/姑試伯鰥終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軾豈謗毀先帝者邪/臣

聞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

C.有曰/始以帝堯之仁/姑試伯穌終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軾豈謗毀先帝者邪/臣

聞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

D.有曰/始以帝堯之仁/姑試伯穌/終焉孔子之圣/不信宰予/兄軾豈謗毀先帝者邪/

臣聞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書舍人,別稱紫微舍人,為撰擬誥敕之專官。《紅樓夢》中薛家祖上曾任此

職務。

B.嗣位,繼承君位,與''受禪內踐祚〃含義相同,封建時代的帝位大多由嫡長子繼

承。

C.言事官,即諫官。宋代設置諫院,以諫議大夫為長官,司馬光曾經擔任過這一

職務。

D.區(qū)區(qū),誠懇深切之意,與李密《陳情表》''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中的''區(qū)區(qū)〃含義

相近。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董敦逸、黃慶基多次彈劾蘇轍、蘇軾,認為蘇軾在做中書舍人時,所寫的詔書

文辭中,有對先帝的不敬之詞,并且與蘇轍內外勾結,紊舌面政。

B.呂大防認為,先帝施政或有不當之處,同時他還指出,自元祐年間以來,言事

官借謗毀先帝的說辭來彈劾官員的做法會危害朝廷,需加以制止。

C.蘇轍拿出了蘇軾所撰寫詔書中的原話來分析,說明蘇軾并沒有毀謗先帝的意思;

而太皇太后給蘇轍的諭令,則暗含了她支持蘇軾、蘇轍的立場。

D.蘇軾只是擔心暗中傷害他人的做法會形成不良的風氣,要堅決制止,以防其滋

長,他并非為自己辯解;同時他也感激皇上能夠秉公義、懷仁心。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慶基乃反指以為誹謗,不亦矯誣之甚乎!

(2)則臣已下從二子游久矣,豈復有今日哉?

5.文章寫呂大防提及先帝反思永樂之敗的目的是什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皇太子即位,以明年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書王恕為吏部尚書。時恕

負重望,其居軍李,鈴政多厘正焉。上視學,釋奠先師,王恕請加禮于孔子前,

特用幣,改本軍。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書馬文升為左都御史,蓋

上在東宮時,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奮勵,知無不言。二月,上耕籍田

畢,宴群臣。教坊以雜伎承應,或出褻語。文升厲色日:“新天子當知稼稿艱難,

豈宜以此瀆亂宸聰!”即斥去。初開經筵。吏部尚書王怒上言:“正統(tǒng)以來每日

一朝臣下進見,不過片時圣之雖聰明豈能盡察不過生退蛆羞應二欲察識之真,必

須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諸大臣詳論治道,謀議政事,或令其專對,或閱其章奏。

如此非惟可以識大臣,而隨材任使,亦可以啟沃圣心而進于高明矣?!蓖跛樯?/p>

書,不避權貴,請謁路絕。召兩廣總督劉大夏為兵部尚書。大夏素以安內攘外為

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廣東、廣西,一歲再求去,皆不許。既廷

謝,上御帷殿,召問之曰:“朕素用卿,而數辭疾何也?”大夏對日:“臣老且

病,今天下民窮財盡,萬一不虞,責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辦,故辭耳?!鄙夏?/p>

然。居數日,復召問:“征斂俱有當,何至今而獨言民窮財盡也?”大夏對日:

“止謂其不盡有常耳,他固未暇論。即臣在廣西取鐸木,廣東市香藥,費固以萬

計。”上日:“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效,可一一議革也。”上嘆息

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稱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職言軍民弊政,而

擇行之。召大學士劉健等議日講事,上日:“講書須推明圣賢之旨,直言無諱。

且先生輩與翰林諸官,是輔導之職,皆所當言。“健對日:“臣等若不敢言,則

其余百官無復敢言者矣。”上日:“然。”

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學士劉健等受理含。上日:“東宮聰明,但年幼,

好逸樂,諸先生須輔之以正道,俾為令主?!敖〉冉赃凳自?“臣等敢不盡力?!?/p>

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內安安,戶口繁多,兵革休息,盜賊不作,可

謂和樂者乎!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弘治君臣》,有刪改)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正統(tǒng)以來/每日止一朝臣/下進見不過片時/圣主雖聰/明豈能盡察/不過寄聰/明于

左右

B.正統(tǒng)以來/每日止一朝/臣下進見/不過片時/圣主雖聰明/豈能盡察/不過寄聰明于

左右

C.正統(tǒng)以來/每日止一朝臣下/進見/不過片時/圣主雖聰/明豈能盡察/不過寄聰明于

左右

D.正統(tǒng)以來/每日止一朝/臣下進/見不過片時/圣主雖聰明/豈能盡察/不過寄聰明

于左右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冢宰,在周朝時是六卿之首,亦稱太宰,后來冢宰也是吏部尚書的代稱。

B.太牢,古代祭祀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有時只用一牛也可稱太牢。

C.經筵,指古代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講席,由皇帝給百官講授治國之道。

D.顧命,指帝王臨終遺命。帝王臨終前托以治國重任的大臣稱為''顧命大臣〃。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孝宗即位,征召已經退休的王恕為吏部尚書,王恕倚仗自己的名望在選拔官

吏上很有作為。他在任時私下求官的路子斷絕。

B.明孝宗在做太子時就知道馬文升的名聲,登基后讓他做左都御史,馬文升感恩

知遇,知無不言。他對教坊的褻瀆之語嚴加斥責。

C.劉大夏向皇帝解釋年老請辭兵部尚書時提到''民窮財盡〃,皇帝耿耿于懷,再次

提到此話題,劉大夏借機進諫朝廷征斂過多,皇帝當即停止。

D.明孝宗在位時廣開言路,鼓勵大臣直言,采納他們的建議,勵精圖治。劉健等

大臣也敢言能諫,君臣意愿相合,關系融洽。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先是,大夏在廣東、廣西,一歲再求去,皆不許。

(2)東宮聰明,但年幼,好逸樂,諸先生須輔之以正道,俾為令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狄青既戮陳曙,乃案軍不動,更令調十日糧,眾莫測。賊覘者還,以為軍未即

進。翼日,遂進軍,青將前陣,孫沔將次陣,余靖將后陣,以一晝夜絕昆關。時

值占々干,令大張燈燭,首夜宴將佐,次夜宴從軍官,三夜享軍校。首夜,樂飲

徹曉。次夜二鼓,青忽稱疾,暫起入內:久之,又諭沔王承行混少服藥乃出,

數功勞坐客。至曉,各未敢退,忽有馳報者,云”3球已奪昆關矣〃。初,賊諜知青

宴樂,不為備。是夜,大風雨,青既度關,喜曰:''賊不知守此,無能為矣。彼謂

夜半風雨,吾不敢來也。〃

遂出歸仁鋪為陣。戊午,賊悉其眾列三銳陣以拒官軍,執(zhí)大盾、標槍,衣絳衣,

望之如火。及戰(zhàn),前軍稍卻,右將干個孫節(jié)死之。賊氣銳甚,沔等懼失色。青起,

自執(zhí)白旗麾蕃落①騎兵,張左右翼出賊后交擊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復左右者復

右賊眾不知所為大敗走。儂智高復趨邕州。追奔五十里,捕斬二千二百級,其黨

黃師宓、儂建中、智忠并偽官屬,死者五十七人,生禽五百馀人。智高夜縱火燒

城遁,由合江人大理國。遲明,青按兵入城,獲金帛巨萬,雜畜數千,招復老壯

七千二百嘗為賊所俘脅者,慰遣使歸。梟師宓等首于邕州城下,得尸五千三百四

十一,筑京觀②城北隅c時有戴尸衣金加衣,眾以為智高已死,欲具泰,青日:

''安知非詐邪!寧失智高,不敢誣朝廷以貪功也?!?/p>

始至邕州,會瘴霧昏寒,或謂賊毒水下流,士卒飲者多死,青甚憂之。一夕,

有泉涌寨下,汲之甘,眾遂以濟。智高自起至平,幾一年,暴踐一方,如行無人

之境,吏民不勝其毒。先是謠言''農家種,氽③家收〃,已而智高為青所破,果如其

謠。

(節(jié)選自《續(xù)資治通鑒-宋紀》)

【注】①蕃落:外族部落。②京觀: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尸,封土而成的高

冢。③汆(由):買(進)糧食。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張左右翼/出賊后交擊/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復左/右者復右/賊眾不知所為/

大敗走/

B.張左右翼/出賊/后交擊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復左/右者復右/賊眾不知所為/

大敗走/

C.張左右翼/出賊/后交擊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復左/右者復右/賊眾不知/所為

大敗走/

D.張左右翼/出賊后交擊/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左者復左/右者復右/賊眾不知/所為

大敗走/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元節(jié),指農歷正月十五,因古人稱正月為元月,稱夜為宵,所以正月十五又

稱元宵節(jié)。

B.主席,有主持筵席的意思,也用來稱呼主持筵席者,文中狄青曾令孫沔主持第

二夜的宴會。

C.三鼓,又稱三更,古人記錄夜晚時段的專用詞,相當于現(xiàn)在夜里二十三時到次

日凌晨一時。

D.開封,是我國著名的古都,曾經作為北宋王朝的都城,有汴梁、汴京、東京、

臨安等別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狄青滅掉陳曙以后按兵不動,下令征調糧草,讓眾人感到迷惑,敵軍偵探不知

道狄青的計謀,回去匯報宋軍不會立即進軍。

B.儂智高因輕敵而未加戒備.認為狄青會借晚上風雨大作之時大擺宴席,不會前

來攻打,但狄青出其不意,趁機奪取了昆關。

C.儂智高見昆關已經失守,于是傾巢出動,布陣迎戰(zhàn)。面對軍容盛大、氣勢如火

的敵軍,宋軍稍稍退卻,右將孫節(jié)力戰(zhàn)而死。

D.狄青在追擊儂智高的途中,生擒以及捕斬的敵軍有成百上千人,但剛到邕州就

面臨飲水難題,所幸發(fā)現(xiàn)甘泉,困難得以解決。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招復老壯七千二百嘗為賊所俘脅者,慰遣使歸。

(2)安知非詐邪!寧失智高,不敢誣朝廷以貪功也。

14.文中記載的民謠''農家種,汆家收〃的意思是什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時左衛(wèi)將軍陳光請伐趙,學遣光攻壽陽。謨上疏日:“壽陽城小而固。自壽陽

至瑯邪,城壁相望,一城見攻,眾城必救。又,王師在路五十馀日,前驅未至,

聲息久聞,賊之郵驛,一日千里,河北之騎,足以來赴。夫以白起、韓信、項箝

之勇,猶發(fā)梁焚舟,背水而陣。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對堅敵顧臨歸路此兵法

之所誡若進攻未拔胡騎猝至懼桓子不知所為而舟中之指可掬也今光所將皆殿中精

兵工金所胞有延無戰(zhàn)。而頓之堅城之下,以國之爪士擊寇之下邑,得之則利薄而

不足損敵,失之則害重而足以益寇,懼非策之長者也?!蹦酥?。

初,陶侃在武昌,議者以江北有都城,宜分兵戍之。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已。

侃乃渡水獵,引將佐語之日:“我所以設險而御寇者,正以長江耳。邦城隔在江

北,內無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晉人貪利,夷不堪命,必引虜入寇。此乃

致禍之由,非御寇也。且吳時戍此城,用三萬兵,今縱有兵守之,亦無益于江南;

若承虜有可乘之會,此又非所資也?!?/p>

及庾亮鎮(zhèn)武昌,卒使毛寶、樊峻成都城。趙王虎惡之,以夔安為大都督,帥石

鑒、石閔、李農、張貉、李菟等五將軍、兵五萬人寇荊,揚北鄙,二萬騎攻邦城。

毛寶求救于庾亮,亮以城固,不時遣兵。

九月,石閔敗肯兵于沔陰,殺將軍蔡懷;夔安、李農陷沔南;朱保敗晉兵于白

石,殺鄭豹等五將軍;張貉陷都城,死者六千人,毛寶、樊峻突圍出走,赴江溺

死。夔安進據胡亭,寇江夏;義陽將軍黃沖、義陽太守鄭進皆降于趙。安進圍石

城,竟陵太守李陽拒戰(zhàn),破之,斬首五千馀級,安乃退。遂掠漢東,擁七千馀戶

遷于幽、冀。

是時庾亮猶上疏欲迂鎮(zhèn)石城,聞邦城陷,乃止。上表陳謝,自貶三等,行安西

將軍;有詔復位。以輔國將軍庾怪為豫州刺史,監(jiān)宣城、廬江、歷陽、安豐四郡

諸軍事,,鎮(zhèn)蕪湖。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有刪改)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對堅敵/顧臨歸路/此兵法之所誡/若進攻未拔/胡3奇猝

至/懼桓子不知所為而舟中之指可掬也/今光所將皆殿中精兵/宜令所向有征無戰(zhàn)

B.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對堅敵/顧臨歸路/此兵法之所誡/若進攻未拔/胡騎猝

至/懼桓子不知所為而舟中之指可掬也/今光所將皆殿中精兵/宜令所向有征無戰(zhàn)

C.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對堅敵/顧臨歸路/此兵法之所誡/若進攻未拔胡騎/猝

至/懼桓子不知所為而舟中之指可掬也/今光所將皆殿中精兵/宜令所向有征無戰(zhàn)

D.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對堅敵/顧臨歸路/此兵法之所誡/若進攻未拔胡騎/

猝至/懼桓子不知所為而舟中之指可掬也/今光所將皆殿中精兵/宜令所向有征無戰(zhàn)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無醺的一項是()

A.詔,皇帝的命令文書稱詔書。漢以后,凡朝廷有大政事、大典禮,布告臣民者,

概稱詔書。詔書也稱詔策、詔令、詔旨。

B.羯,即羯族,在東晉十六國時期建立了后趙政權,是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貴族

的奴隸軍隊。匈奴造反的時候,羯人強大,成為北方游牧民族政權之一。

C.晉,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西晉為

大一統(tǒng)王朝,東晉則屬于六朝之一。陶侃屬于西晉時期。

D.假節(jié),假以符節(jié),持節(jié)。是皇帝將節(jié)借給執(zhí)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

一方。晉代假節(jié)平時沒有權利處置人,戰(zhàn)時可斬殺3眸令的人。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無琥的一項是()

A.蔡謨認為,用精銳部隊攻打壽陽這樣堅固的小城,即使取得勝利也并不值得,

如果失敗則損失慘重,最終朝廷采納了他的意見。

B.陶侃認為,鄭城外部與各夷族接壤,如果分兵戍守,夷人一定會領兵前來侵犯,

導致禍亂,況且占據鄭城又沒有什么太大的幫助。

C.庾亮派人戍守鄭城,遭到后趙反制,后趙一面侵犯荊州和揚州的北部邊境,一

面進攻鄭城,庾亮沒有及時派兵增援,鄭城終被攻下。

D.后趙大都督夔安先后進犯胡亭、江夏、石城、漢東,一路勢如破竹,晉將投降,

夔安最終挾持民眾七千多戶遷徙到幽州、冀州。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以白起、韓信、項籍之勇,猶發(fā)梁焚舟,背水而陣。

(2)且吳時戍此城,用三萬兵,今縱有兵守之,亦無益于江南,

19.選文中蔡謨和陶侃有什么共同之處?請簡要概括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李繼遷①死,德明里辛,曹瑋上言:“國危子弱,愿假精兵擒德明送闕下,復

河西為郡縣?!贝艘粫r也,固宋室興替之大機;而庸主具臣畏蔥偷安,猥云德致,

拒瑋之謀,降詔招撫。悲夫!宋之自折△土西北術節(jié)為士古撼雖有虎臣其將加之

何哉瑋之為將非徒言無勇徒勇無謀稽其后效概可睹矣誠假以精兵,推心授鉞,四

州斗絕一隅,孺子植根未固,功之夙成在瑋心目間,亦在天下后世心目間也。德

明知其不敵,且斂手歸朝,而聽我之建置西陲,以掣契丹之右臂;百年逋寇,平

以一朝,威震賀蘭而聲馳朔漠。固將曰:今之中國,非昔之中國也。耶律隆緒其

敢輕舉以向遭州脅盟要賂乎?

善用兵者,欲其攻瑕也,而又不欲攻其已瑕者也。舍瑕而攻堅,則挫于堅,而

瑕者亦玩。怯于堅而攻其巳瑕,則勝之不足為武,而堅者諒其無能。夫唯處于瑕

不瑕之間,而乘瑕以破其堅,則足以震京力寇之心,而制之以氣。李繼遷之強狡,

固契丹之所憚也。而暴死之頃,弱子撫不輯之眾,人心禹而無為之效死,以為堅

而有瑕可攻,以為瑕而人知其堅,不知其瑕。則功一就,而震疊迄于遐荒,其必

然之勢矣。

且不但此也。宋之所以召侮于契丹者,氣先茶也。昔之收巴蜀、入兩粵、下江

南,皆以眾凌寡,乘其瓦解而坐獲之。一試之白草荒原、控騎鳴鋪之地,邊聲一

起,而氣已先奪。夫河西亦塞外矣,引置之兇危之地,而捷報鼠可就之功,則將

視朔漠之驕子,亦猶是可走可獻之虜,氣已先增十倍;而又得李氏數世之積,以

使趨利而爭進。且以士為吾士,人為吾人,士馬為吾士馬,使若瑋者撫而用之,

渡一葦以向云中,則幽、燕在其股掌,南取甘、涼,內撤延、環(huán)之守,關中固而

汴、雒得西面之屏藩。何至澧州之警一聞,盈廷項縮,避欲走金陵,走巴、蜀,

為他日海門竄死事多裁?

瑋謀不行,德明之詔命一?頓,而契丹大舉之師逾年之至,其應如響,而大窮矣。

況德明不翦,延及元昊,藪爾小丑,亢為敵國,兵屈將死,趣奉畬縝,禍迄于亡

而不已。一機之失,追救末繇。嗚呼!謀國如斯,敦謂宋有人邪?

(節(jié)選自王夫之②《宋論》)

[注]①李繼遷:本姓拓跋氏,出身黨項族平夏部,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祖父。

②王夫之:1619年—1692年,明清之際思想家。青年時期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

年隱居于石船山,著書立傳。

2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宋之自折入于西北/犬羊為千古憾/雖有虎臣其將/如之何哉/瑋之為將/非徒言無

勇/徒勇無謀/稽其后效/概可睹矣/

B.宋之自折入于西北犬羊/為千古憾/雖有虎臣其將/如之何哉/瑋之為將/非徒言無

勇/徒勇無謀/稽其后效/概可睹矣/

C.宋之自折入于西北/犬羊為千古憾/雖有虎臣/其將如之何哉/瑋之為將/非徒言無

勇/徒勇無謀/稽其后效/概可睹矣/

D.宋之自折入于西北犬羊/為千古憾/雖有虎臣/其將如之何哉/瑋之為將/非徒言無

勇/徒勇無謀/稽其后效/概可睹矣/

2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嗣立,繼承君位,古代繼承君位多采用嫡長子繼承制。

B.授鉞,古代大將出征,君主授以斧鉞,與''持節(jié)〃相同,表示授以兵權。

C.噂矢,響箭,發(fā)射時聲先于箭而到,文中用來比喻事物的開端。

D.金緡,黃金和絲織品,文中指北宋向西夏請和繳納的金銀財物。

2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夫之大膽假想,如果北宋討伐李德明,那么他便會束手歸降,西部安定有利

于對契丹的進攻形成牽制,也就不會有后來恥辱的渲淵之盟。

B.王夫之認為,善于用兵的人,希望攻擊敵人的薄弱處,李繼汪死后,西夏看上

去十分堅固而實際上有薄弱之處可攻,早已不堪一擊。

C.北宋能夠攻占巴蜀、兩粵和江南之地卻被契丹人侮辱,如此成敗異變,氣〃的

盛大和''氣〃的沮喪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D.本文以史為鑒,不僅寫出了對歷史事件的看法,還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

方面與《阿房宮賦》《六國論》有相同之處。

2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喇1代漢語。

(1)國危子弱,愿假精兵擒德明送闕下,復河西為郡縣。

(2)而契丹大舉之師逾年即至,其應如響,而宋窮矣。

24.在王夫之看來,北宋為什么日趨衰弱,漸至滅亡?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小題。

上朝罷,從容謂劉基、拿溢曰:“朕起淮右,以有天下。戰(zhàn)陣之際,橫,罹鋒鋪

者多,常惻然于懷。夫喪亂之民思治安,猶饑渴之望飲食。若更驅以法令,警以

藥療疾,而加之以鴆,民何賴焉!”溢擎首日:“陛下深知民隱,天下蒼生之福

也?!鄙吓c儒臣論學術,陶安對日:“正道之不明,邪說害之也。”上日:“邪

說之害道,猶美味之悅口,美包之眩目。戰(zhàn)國之時,縱橫裨闔之徒,肆其邪說。

帶售急于利者多從之,往往事未北而國隨以亡,此誠何益?夫邪說不去,則正道

不興,天下焉得而治!”安對曰:“陛下所言,深探其本?!鄙显唬骸叭柿x,治

天下之本也。賈生論秦之亡,不行仁義之道。夫秦襲戰(zhàn)國之弊,又安得知此!”

天下府州縣官來朝,哆號,上諭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財力俱困,譬猶初飛之

鳥,不可拔其羽,折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要在贍養(yǎng)生息之而已。惟廉者能約己

而利人,貪者必放人而厚已。有才敏者或尼于私,善柔者或昧于欲,此皆不廉致

之也。爾等當深戒之!”甲申,詔遣周鑄等一百六十四人往浙西核實田畝,諭中

書省臣日:“兵革之余郡縣版箝務亡令欲經理以清其源無使過制以病吾民夫善政

在于喬氏養(yǎng)氏在于寬賦其遣周鑄等往諸府縣核實因畝,以定賦稅,此外無令為所

妄擾?!鄙现^劉基日:“曩者群雄角逐,生民涂炭。今天下次第已平,思所以生

息之道,何如?"基對曰:“生民之道,在于寬仁。”上曰:“不施實惠,而概

言寬仁,亦無益耳。以朕觀之,寬民必當阜民之財,息民之力。不節(jié)用則民財竭,

不省役則民力困,不明教化則民不知禮義,不禁貪暴則無以遂其生?!被D首日:

“此所謂以仁心行仁政也?!?/p>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開國規(guī)模》)

2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兵革之余郡縣/版籍多亡/今欲經理以清其源/無使過制以病/吾民夫善政在于養(yǎng)

民/養(yǎng)民在于寬賦/

B.兵革之余/郡縣版籍多亡/今欲經理以清其源/無使過制以病/吾民夫善政在于養(yǎng)

民/養(yǎng)民在于寬賦/

C.兵革之余郡縣/版籍多亡/今欲經理以清其源/無使過制以病吾民/夫善政在于養(yǎng)

民/養(yǎng)民在于寬賦/

D.兵革之余/郡縣版籍多亡/今欲經理以清其源/無使過制以病吾民/夫善政在于養(yǎng)

民/養(yǎng)民在于寬賦/

2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頓首,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九拜之一;又常常用于書信、表奏的首

尾,表小恭敬。

B.諸侯,指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國君主,后來也用來指掌握軍政大權的地方長官,

本文中取前者義。

C.陛辭,''陛〃本意指宮殿的臺階陛辭〃由此引申為朝官去宮殿面見皇帝后辭官,

本文即為此義。

D.諭,作為詔書的一種,其靈活性較大,可以不是正規(guī)的文書,而是皇帝口頭指

示或手書便條。

2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能理解百姓對太平盛世的渴求,如用法令來驅役百姓,就如同用藥療疾時

加入毒酒會使百姓失去依靠。

B.太祖將仁義道德當作治國的根本,他認為秦朝之所以滅亡在于沿襲了戰(zhàn)國的弊

端,所以并不認可賈誼的觀點。

C.太祖為了寬賦養(yǎng)民,派遣周鑄等人前往浙西核實田畝,以制定合理的賦稅標準,

此外不能隨意影響百姓生活。

D.太祖認為寬待百姓應該讓百姓富裕起來,盡量少役使百姓;官府要節(jié)用度,明

教化,禁貪暴,百姓才能安心生活。

2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戰(zhàn)陣之際,橫罹鋒摘者多,常惻然于懷。

(2)今天下次第已平,思所以生息之道,何如?

29.太祖用''初飛之鳥如新植之木〃的譬喻來說明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太平興國①六年九月壬寅,以左拾遺、直史館田錫為河北南的■轉運副使,因入

辭,直進封事,言軍國要機者三,朝廷大體者四,即賜詔書,因賜錢五十萬。或

謂錫日:“今日之事鮮矣,宜少遠讒忌。"錫曰:“事君之誠,惟恐不竭,且天

植其性,豈一賞可奪耶?”至河北,復犀個言邊事。錫好直言,上或時不能堪,

錫,奪奏曰:“陛下日往月來,養(yǎng)成圣性?!鄙蠍?,益重焉。八月癸亥,開寶寺

浮屠工畢,巨麗精巧,錫嘗上疏諫,其言切直者則曰:“眾以謂金碧熒煌,臣以

謂涂膏釁血?!鄙弦嗖慌I纤罩^宰相呂端日:“群臣奏對,惟田錫、康敲陳

詞不繁,指事尤切?!毕唐舰谖迥?田錫權干當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此乃給

事中之職,故事案樞密院。后三日,錫奏請訪宰相、樞密以決勝千里之籌。錫再

掌等6,每覽天下章疏,有言民饑盜起及詔收不便者,悉條奏其事,上對宰相稱

錫”得3爭臣之體”。六年十二月辛未,田錫卒。錫耿介寡合,嚴恭好禮,居公廷

必危坐終日,未嘗有懈容。慕魏征、李絳之為人,及居諫署,連上八硫,皆直言

時政得失。嘗日:“吾立朝以來封疏五十二奏皆諫臣任職之常也言茍獲從吾幸大

矣豈可藏副示后謗時爽直變”悉取焚之。臨終,自作遺表,勸上以慈儉守位,居

安思危,居理思亂。上覽之惻然,謂宰相李沆曰:“田錫直臣也,天何奪之速耶?

嬰疾以來,朕日遭太醫(yī)診療,卒不能起。盡心匪懈,終始如一,若此諫官,誠不

易得。朝廷少有闕失,方在思慮,錫之一奏已至矣。不顧其身,惟國家是憂,孰

肯如此?朕專覽其享,必特召與語,以獎激之。錫宏慮賽疏不得速達,遂令每季

具所上事目及月日以聞,而所修二書,竟弗克就,深可憫也?!眱?yōu)詔贈工部侍郎,

孵賄加等,命有司錄其事,布告天下。

(選自《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獎用賢臣》,有刪節(jié))

[注]①太平興國:宋太宗的年號。②咸平:宋真宗的年號。

3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吾立朝以來/封疏五十二奏/皆諫臣任職之常也/言茍獲從/吾幸大矣/豈可藏副示

后/謗時賣直耶/

B.吾立朝以來/封疏五十二/奏皆諫/臣任職之常也/言茍獲從吾/幸大矣/豈可藏副示

后/謗時賣直耶/

C.吾立朝以來/封疏五十二奏/皆諫臣任職之常也/言茍獲從吾/幸大矣/豈可藏副示

后/謗時賣直耶/

D.吾立朝以來/封疏五十二/奏皆諫/臣任職之常也/言茍獲從吾幸大矣/豈可藏副示

后/謗時賣直耶/

3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路,宋朝行政區(qū)域名,與'烽火揚州路〃的''路〃意義相同,大致相當于現(xiàn)代的省。

B.驛書,指經過驛站遞送的文書。驛,古時傳遞公文的人在中途休息、換馬的地

方。

C.從容,委婉得體之意,《屈原列傳》中''皆祖屈原從容辭令〃的''從容〃亦為此意。

D.銀臺,指銀臺司,因司署設在銀臺門內得名,隸屬樞密院,負責戶籍、財政等

事務。

3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田錫因對軍國要事獻言獻策得到皇帝褒獎,有人勸他要遠離讒言和妒忌,但他

仍堅持己見,繼續(xù)進言。

B.開寶寺佛塔建成以后,眾人都稱贊佛塔建得金碧輝煌,惟獨田錫直言不諱,指

出這是在榨取民脂民膏。

C.田錫非常仰慕魏征、李絳的為人,等到他擔任諫官以后,接連呈上了八道奏疏,

直指當時朝政的得失。

D.田錫擔憂自己的奏章不能按時送達,就讓人每季都詳細地列出要上奏的事項和

時間,并報告給皇上。

3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群臣奏對,惟田錫、康戳陳詞不繁,指事尤切。

(2)朝廷少有闕失,方在思慮,錫之章奏已至矣。

34.為政者應如何對待賢臣?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施瑯字琢公,福建晉江人。瑯年少,號知兵,恃才而倔。有標兵得罪逃于成功

①瑯禽治馳令勿殺竟殺之成功怒捕瑯逮其家殺瑯父瑯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將遷

總兵康熙四年,掛靖海將軍印,疏請攻臺,未許。七年,復疏日:“鄭經②竄逃

臺灣,負隅恃固。去歲朝廷清官招撫,未見實意歸誠。況東南膏腴田園及所產魚

鹽,最為財賦之藪,可資于理之泗,不可以塞外風土為比也。倘不討平臺灣,匪

特賦稅缺減、民困日蹙,即邊防年年協(xié)濟兵食,何所底止。且鄭成功之子有十,

若有一二機智才能,結連外島、土番,羽翼復張,終為后患。我邊海水師雖布設

周密,僅能自守;若出海征剿,實亦無幾。況精銳者老、習熟者抹,何可長恃?毋

論時日,風信可渡,立即長驅?!痹t瑯入京,詢方略,下部議,竟循于招撫,寢

其奏,乃裁水師提督,授內大臣,盡焚戰(zhàn)船,示無南顧之意。二十年,大學士李光

地奏言:“經死,克埃③幼,諸部爭權,攻之必克?!币蜓袁樍暫?,可專任。授福

建水師提督,簡練舟楫,籌出師。二十二年六月望間,瑯自督精兵二萬。令大小

戰(zhàn)艦,于風帆大書將帥姓名,知進退、定賞罰也。十六日令藍理、曾誠等七船,

突入鄭陣,焚殺過當,濺血聲喧。時南潮正發(fā),前鋒數船為急流分散。鄭師復合,

兩翼齊攻?,樛{理之船,度其不能強出。自將坐船,突圍赴援。理傷炮,還,

瑯亦集矢于目,竟夜收八罩④°十八日,以甲裳裹首。集諸將,申軍令,取虎井嶼。

二十二日,誓師,兩軍大戰(zhàn),水為之赤??偙焯熨F戰(zhàn)死。自辰至于月半,未有

勝負?,槻邉钪T將,奮勇爭先。鄭將林升、邱輝等皆沒,焚毀大小戰(zhàn)艦幾二百股,

軍萬余人。澎湖既破,克埃遂降。捷書至闕,上大喜,解哥型喝之,封瑯靖海侯,

世襲罔替。三十五年薨于位,贈太子少傅,賜祭葬,謚襄壯。

(節(jié)選自《臺灣通史?施瑯列傳》,有刪改)

【注】①成功:鄭成功,明末清初軍事家。1661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收復臺灣。

②鄭經:鄭成功長子。③克埃:鄭經次子。④八罩:八罩島,位于澎湖列島南部。

3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有標兵得罪逃于成功/瑯禽治馳/令勿殺/竟殺之/成功怒捕瑯/逮其家/殺瑯父/瑯

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將/遷總兵/

B.有標兵得罪/逃于成功/瑯禽治/馳令勿殺/竟殺之/成功怒捕瑯/逮其家/殺瑯父/瑯

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將/遷總兵/

C.有標兵得罪逃于成功/瑯禽治/馳令勿殺/竟殺之/成功怒捕瑯/逮其家/殺瑯父/瑯

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將/遷總兵/

D.有標兵得罪/逃于成功/瑯禽治馳/令勿殺/竟殺之/成功怒捕瑯健其家/殺瑯父/瑯

夜佚/久之降清/授同安副將/遷總兵/

3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泛指中原地區(qū),與''蒞中國而撫四夷‘午口''李憑中國彈箜篌〃之意相同。

B.提督,武官名,此處為清代提督軍務總兵官的簡稱,沿江海地區(qū)常設水師提督。

C.日中,又稱日正、中午,指11時至13時之間,也就是十二時辰中的''午時〃。

D.御袍,指古代皇帝所穿的錦袍。''賜御袍〃是皇帝對臣子昭示恩寵的一種手段。

3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次上疏攻臺未許后,施瑯于康熙七年再次上疏,從鄭經并非實意歸誠、臺

灣資源豐富、利于增加賦稅等多方面陳述了攻臺理由。

B.在大學士李光地的建議下,朝廷最終同意了攻臺之策,因施瑯熟悉海戰(zhàn)授其福

建水師提督,讓他負責選拔訓練舟船及謀劃征討等事宜。

C.六月十五日,因南潮涌起,藍理等突擊進入鄭氏軍陣的船只被急流沖散,受到

鄭氏軍隊夾攻,施瑯便自己帶領戰(zhàn)船,突圍前去援助。

D.二十二日一戰(zhàn)異常激烈,雙方損傷巨大,在施瑯鼓勵下,軍隊攻破澎湖,克埃

投降。皇上賞賜施瑯御袍并封靖海侯,世襲次數無限。

3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況精銳者老、習熟者棘,何可長恃?

(2)令大小戰(zhàn)艦,于風帆大書將帥姓名,知進退、定賞罰也。

39.施瑯第二次上疏攻臺理由充分,為何清廷卻裁撤了他的水師提督之職,改授

其為內大臣,并焚燒了所有戰(zhàn)船?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王重榮,太原祁人。重榮以父任為列校,與兄重盈皆以毅武冠軍,擢河中牙將,

主伊聚。時軍士干夜禁,捕而鞭之。士還,訴于中尉楊玄實,玄實怒,執(zhí)重榮讓

日:“天子4士,而藩校辱之!"答曰:“夜半執(zhí)者奸盜,孰知天子爪上?”具

言其狀。玄實嘆白:“非爾明辨,孰由知之?”更諉于府,擢右署。重榮多權詭

眾嚴憚雖主帥莫不下之稍迂行軍司馬黃巢陷長安分兵略蒲節(jié)度使李都不能支乃

生賊。賊調取橫數,使者至百輩,吏不堪命。重榮脅說都日:“我所詭謀紓難,

以外援未至。今賊裒①責日急,又收吾兵以困我,則亡無日矣。請絕橋,嬰城自

守,不然,變生何以制之?”都曰:“愿以節(jié)假公。”遂奔號名。重榮乃悉驅出

賊使斬之,因大掠居人以悅其下。賊使健將朱溫以舟師下馮翊,黃鄴率眾自華陰

合攻重榮。重榮感勵士眾,大戰(zhàn),敗之,賊棄糧仗四十余艘。會忠武監(jiān)軍楊復光

率陳、蔡兵萬人屯武功,重榮與連和,擊賊將李詳于華州,執(zhí)以徇。賊使尚讓來

攻,而朱溫將勁兵居前,敗重榮兵于西關門,于是出兵夏陽,掠河中漕米數十艘。

重榮選兵三萬攻溫,溫懼,悉鑿舟沉于河,遂舉同州降。巢喪二州,怒甚,自將

精兵數萬壁梁田。重榮軍華陰,復光軍渭北,持角攻之,賊大敗,執(zhí)其將趙璋,

巢中流矢走。重榮兵亦死耗相當。懼巢復振,憂之,與復光計,復光曰:“我世

與李克用共憂患,其人忠不顧難,死義如己。若乞師焉,事蔑不濟。”乃遭使者

約連和??擞檬龟惥八箍偙詬?、石赴河中,親率師從之,遂平巢,復京師。以

功封瑯邪郡王,累加學熔太傅。然重榮性悍酷,多殺戮,少縱舍。嘗辱部將常行

儒,行儒怨之。光啟三年,引兵夜攻府,重榮亡出外,詰旦殺之,推立重盈。

(摘編自《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注:①裒:聚集。

4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重榮多權詭/眾所嚴憚/雖主帥莫不下/之稍遷/行軍司馬黃巢/陷長安/分兵略蒲/

節(jié)度使李都不能支/乃臣賊

B.重榮多權詭/眾所嚴憚/雖主帥莫不下之/稍遷行軍司馬/黃巢陷長安/分兵略蒲/節(jié)

度使李都不能支/乃臣賊

C.重榮多權詭/眾所嚴憚/雖主帥莫不下之/稍遷行軍/司馬黃巢陷長安/分兵略/蒲節(jié)

度使李都不能支/乃臣賊

D.重榮多權詭/眾所嚴憚/雖主帥莫不下之/稍遷行軍司馬黃巢/陷長安/分兵略蒲/

節(jié)度使李都不能支/乃臣賊

4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伺察,古代有偵視、觀察之意,也有觀測之意。文中意思是偵視。

B.爪士,爪牙之士,指衛(wèi)士或禁衛(wèi)軍將士,文中意思指戍邊將士。

c.行在,古代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來則泛指帝王巡幸所居之地。

D.檢校:晉時為職官名,隋唐時其官位高于正官,屬非正式官銜。

4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重榮在任河中府牙將時,敢于將違反夜禁的禁軍軍士逮捕處罰,并向禁軍首

領楊玄實陳述實情,獲得楊玄實的贊賞。

B.王重榮曾被迫追隨節(jié)度使李都投降黃巢,但其忠于大唐的節(jié)操志向不改,在其

勸說感動下,李都將黃巢使者趕出殺死。

C.王重榮曾打敗黃巢健將朱溫與黃鄴的聯(lián)軍,在華州生擒李詳,迫使朱溫投降,

后與楊復光兩面夾擊黃巢,黃巢中箭逃走。

D.王重榮在勸說李都反叛黃巢、聯(lián)合楊復光平定黃巢等關鍵事件中表現(xiàn)出了杰出

的才干,但也有一些難被屬下容忍的缺點。

4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請絕橋,嬰城自守,不然,變生何以制之?

(2)其人忠不顧難,死義如己。若乞師焉,事蔑不濟。

44.秉筆直書〃是《新唐書》的一大特色,簡要分析選文部分在為王重榮立傳M,

是如何體現(xiàn)這一點的。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進士,除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

皆老,辭不就。得監(jiān)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恭。后數年,親繼亡,

拯里奉終喪,猶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數來勸勉。久之,赴調,知天長縣。有盜

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日:“第歸,殺而鬻之?!币缆伤綒⒏U咦?。尋復有

來吉私殺牛者,拯目:“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被知端州,迂殿中丞。

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僅足貢敷。歲滿,不持一

硯歸。尋拜監(jiān)察御史。嘗建言日:“國家歲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練兵選將,

務實邊備。”又請重門下封駁之制,及廢細贓吏,選守宰,行考試抄兩弟子之法。

當時諸道轉運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搪細故務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請罷按

察使嘗建議無事時徒兵內地不報至是,請罷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兗、郛、齊、濮、

曹、濟諸郡,設有警,無后期之憂。借日戍兵不可遽減,請訓練義勇,少給根糧,

每歲之費,不當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賦,則所給者多矣。不報。拯立朝剛毅,

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妃女,亦知其名,

呼日“包,制”。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

不敢欺。中官勢族筑園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寒不通,適京師大水,拯乃悉毀去。

或持善4自言有偽增步數者,皆審臉劾奏之。其在三司,凡諸管庫供上物,舊皆

科率外郡,積以困民。拯特為置場和市,民得無擾。吏負錢帛多縹系,間輒逃去,

并械其妻子者,類皆釋之。遷給事中.為三司使。數日,拜樞密副使。頃之,迂

禮部侍郎,辭不受,尋以疾卒,年六十四。贈禮部尚書,謚孝肅。

(節(jié)選自《宋史?包拯傳》)

4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當時諸道轉運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細故/務苛察相高尚/更不自安/拯于是

請罷/按察使嘗建議無事時徙兵/內地不報/

B.當時諸道轉運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細故/務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

請罷按察使/嘗建議無事時徙兵/內地不報/

C.當時諸道轉運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細故/務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

請罷按察使/嘗建議無事時徙兵內地/不報/

D.當時諸道轉運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細故/務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請

罷按察/使嘗建議無事時徙兵內地/不報/

4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

A.廬墓,古人于父母或師長死后,服喪期間在墓旁搭蓋小屋居住,守護墳墓,謂

之廬墓。

B.補蔭,指通過考試對因故被取消蔭封的官宦子弟予以補封,是我國古代一種選

官制度。

C.待制,原為皇帝咨詢近臣稱號,宋時成為高級官員頭銜,此處表示百姓對包拯

的敬畏。

D.地券,舊時買賣或典當土地所立的契約,用以載明土地的面積、價格及坐落、

四至等。

4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包拯至孝守禮。為奉養(yǎng)父母,包拯多次辭官,父母亡故后,他依禮制守喪,守

喪期滿依然不忍離家就職。

B.包拯為官清廉。端州前任知州用大肆斂取的當地特產硯臺進貢,包拯到任后立

即終止了這一行為,離任后沒帶走一塊硯臺。

C.包拯剛毅正直。為解決河水泛濫問題,包拯不畏權貴,強行拆除貴族勢力跨河

修建的樓臺、花園、水榭,最終疏通了河道。

D.包拯熟識軍務。他一方面反對賄賂契丹,力主加強軍備;另一方面建議分兵各

州,訓練義勇,節(jié)省開支。

4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

(2)更負錢帛多緣系,間輒逃去,并械其妻子者,類皆釋之。

49.包拯偵破盜割牛舌案,令盜賊驚服。請你說說包拯的斷案邏輯。

參考答案:

1.A

2.B

3.D

4.(1)現(xiàn)在黃慶基竟然反過來指責我是誹謗先帝,不也假借名義誣陷得太嚴重了嗎!

(2)那么我已經在地下和這二人交往很久了,怎么還會有今天呢?

5.證明先帝有過追悔,證實蘇轍所奏屬實,印證了蘇軾并未誹謗先帝。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有這樣的話:''當初憑著堯帝的仁德,姑且試用伯鯨,后來憑著孔子的圣明,還

不相信宰予?!靶珠L蘇軾哪里毀謗先帝呢?我聽說先帝晚年的時候,也自己深深后悔已

經做過的事情,只是沒有時間改正罷了。

''始以小終焉倆詞領銜,構成對仗結構,分別在其前斷開,排除BC。

''已行之事〃做''深悔〃的賓語,在其后斷開,排除D。

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B.''受禪小'踐祚〃與'嗣位〃含義不同。''嗣位〃是指繼承君位,指封建時代皇帝傳位給嫡長

子「受禪’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踐祚指即位,登基。三個詞語

含義不同。

故選Bo

3.本題考杳學生分析概括原文內容的能力。

D.''他并非為自己辯解〃曲解文意,啡獨為臣言也‘強調不只是為自己辯解。

故選D。

4.本題考杳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乃〃,竟然;''指〃,指責;'、矯〃,假托;''甚〃,嚴重。

(2)嚇〃,在地下;''游",交往;''豈......哉〃,怎么……呢?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探究文中觀點的能力。

根據原文'大防日:'聞永樂敗后,先帝嘗咎兩府大臣略無一人能相勸諫〃',這句話是為

了印證蘇轍的話''先帝末年亦自深悔已行之事,但未暇改耳'和太皇太后的話''先帝追悔

往事,至于泣下〃,證明先帝自己也對曾做過的事追悔,蘇轍說的是實話。既然先帝自

己都已后悔無人勸諫,那么蘇軾所寫的內容就只是照實陳述而已,并非''誹謗先帝〃。

參考譯文:

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辛卯日(5月28日),御史董敦逸、黃慶基一并被罷免。

董敦逸曾四次彈劾蘇轍,黃慶基曾三次彈劾蘇軾,說蘇軾過去做中書舍人的時候,所

寫的詔書文辭中,有指貢先帝的話,并且蘇轍與他內外勾結來紊亂朝政。中書省、門

下省、尚書省三省都遞交了奏折,呂大防上奏說:“董敦逸、黃慶基彈劾蘇軾所寫的

制詞毀謗先帝,臣私下里觀察先帝心意,本想著要富國強兵來統(tǒng)治四方,可是一時間

群臣附和迂就得太過頭,所以事情的處理或許有不恰當的地方。等到太皇太后與皇帝

開始治理國政,根據老百姓的需求,隨時補救更改施政措施,該是事理應當這樣罷了。

漢武帝喜歡用兵征伐,征收重稅傷害了百姓,漢昭帝繼位后,廣泛采取眾人的意見,

大多稅收都停止征收了;但是沒有人認為這是毀謗先帝。以至像本朝真宗皇帝即位后,

免除百姓拖欠的款項來使百姓的財富豐厚;仁宗皇帝即位后,停止修建宮室來滋生民

力;也沒有聽到當時的士大夫們有人認為是毀謗先帝的。自元祐年間以來,言事的官

員有所彈劾,多以謗毀先帝為說辭,這樣做不只是想中傷善良的人們,還想動搖朝廷,

內心里的想法極其不善良。如果不加以禁止,時間久了將成為禍患?!碧K轍就上奏說:

“臣昨天拿來兄長蘇軾所撰寫的關于呂惠卿的詔書細看,里面說到先帝時,有這樣的

話:'當初憑著堯帝的仁德,姑且試用伯鯨,后來憑著孔子的圣明,還不相信宰予。'

兄長蘇軾哪里毀謗先帝呢?我聽說先帝晚年的時候,也自己深深后悔已經做過的事情,

只是沒有時間改正罷了?!疤侍笳f:“先帝曾追悔過去的事情,以至于流下了眼

淚?!眳未蠓勒f:“我聽說永樂城戰(zhàn)敗后,先帝曾經責備兩府的大臣沒有一個人能夠

勸諫。”于是貶斥董敦逸、黃慶基為沏北、福建轉運判官。蘇軾用札子自我分游說:

“我憑著真摯誠懇的忠誠,自己認為沒有辜負先帝?,F(xiàn)在黃慶基卻反過來指責我是誹

謗(先帝),不也假借名義誣陷得太嚴重了嗎!我擔心這種暗中傷害他人的做法(形

成風氣),這種剛露頭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許其發(fā)展滋長,這不只是為我自己辯解。”

太皇太后吩咐蘇轍說:“由于近來眾人正互相收集攻擊對方的材料,你一定要明白事

理?!碧K軾說:“過去東漢的孔融,才干有限而抱負很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