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之論述類文章解題技巧 課件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之論述類文章解題技巧 課件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之論述類文章解題技巧 課件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之論述類文章解題技巧 課件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之論述類文章解題技巧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動心巧換思維,動手妙解難題——論述類文章復習論證特點論證特點是指議論文的基本結構,結構由“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成。一般的說,引論就是開頭,本論就是主體,結論就是結尾。即開頭必須提論題或論點,主體部分應選用材料并分別論證觀點,結尾歸納總結。本論部分常見的論證結構:層進式、對照式、正反對比與相關比較、總分式、并列式。學習目標1、了解論述類文本考點和常設陷阱2、掌握并運用論述類文本解題思路答題論證特點怎么回答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②論證結構是什么(并列結構、遞進結構等)③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④論證的語言有怎樣的特色(手法)⑤論證的方式是什么(即論證角度:立論/駁論)一,論證結構(1)總分式(總-分、分-總、總-分-總)(2)對照式(正反對比式、破立結合式)(3)層進式(4)并列式二,論證思路(1)提分解式,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or得出結論(2)駁論式,即提出錯誤觀點-批駁錯誤觀點-提出正確觀點三,論證方法就是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假設論證引用論證因果論證道理論證類比論證四,論證手法表現(xiàn)手法(欲揚先抑,襯托,對比,諷刺..)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反問,設問,反復,夸張,對偶....)論證特點論證特點是指議論文的基本結構,結構由“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成。一般的說,引論就是開頭,本論就是主體,結論就是結尾。即開頭必須提論題或論點,主體部分應選用材料并分別論證觀點,結尾歸納總結。本論部分常見的論證結構:層進式、對照式、正反對比與相關比較、總分式、并列式。論證特點怎么回答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②論證結構是什么(并列結構、遞進結構等)③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④論證的語言有怎樣的特色(手法)⑤論證的方式是什么(即論證角度:立論/駁論)一,論證結構(1)總分式(總-分、分-總、總-分-總)(2)對照式(正反對比式、破立結合式)(3)層進式(4)并列式二,論證思路(1)提分解式,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or得出結論(2)駁論式,即提出錯誤觀點-批駁錯誤觀點-提出正確觀點三,論證方法就是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假設論證引用論證因果論證道理論證類比論證四,論證手法表現(xiàn)手法(欲揚先抑,襯托,對比,諷刺..)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反問,設問,反復,夸張,對偶....)自學思考獨立思考,自主分析第二次月考論述類文本各選項正確或錯誤的原因,并概括論述類文本考點及常設陷阱。要求:1、動手、動筆、動腦,將思考結果寫下來。2、自主解決疑惑,說服自己,仍有困惑的把困惑寫下,準備提問。學習活動一:明考點,識陷阱教育部發(fā)布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到了論述類文本,并指出其“著重考察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煉文本的觀點、發(fā)現(xiàn)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并作出初步的評價”。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綜合C(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結構,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論述類文本考點1、偷換概念:通過漏字,添字,改字,換序等方法擴大、縮小或轉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詞的指代。2、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體(或相反),以個別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重點關注:a.表數(shù)量多少的詞語(少數(shù),部分,幾個,大多數(shù));b.表范圍大小的詞語(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輕重的詞語(特別,十分,稍微等);d.表頻率高低的詞語(通常,總是;有時,偶爾等)3、混淆時態(tài):(已然與未然)已經,曾經,過去;現(xiàn)在,目前;將要,尚未等;4、混淆模態(tài):(可能與必然)一定,必將;可能,估計,如果,未必等5、正話反說:即肯定和否定顛倒。6、順序錯亂:時間先后錯位,邏輯事理先后錯位,空間位置錯亂。7、因果混亂:“因”與“果”錯位;或“條件”與“結果”錯位?;騼杉聼o因果關系,卻強行說成有因果關系。8、曲解原意:曲解了原文的意思。9、無中生有:即原文無此信息。10、答非所問:即選項回答的不是題干中的問題,或沒有答全題干中問題的幾層意思。常設陷阱站立討論小組合作,歸納論述類文本的解題思路(方法),并根據(jù)高考考點的要求,綜合小組成員的預習案答案,出一道第二次月考試卷的變式題,并擬好答案。(6分鐘)要求:1、概括的方法言簡意賅。2、自創(chuàng)題符合考點要求。3、兼顧十大陷阱設題。4、記錄人書寫討論結果。(將解題思路和試題寫在A4紙上)學習活動二:找方法,巧命題展示點評1、小組發(fā)言人展示解題方法。2、現(xiàn)場展示小組出的題,全班完成并點評,出題人表明出題意圖并解惑。12選論述類文本解題思路一、讀(細讀、勾畫、批注)讀二、審:審題意,明要求。三、找(根據(jù)選項反向找原文)四、比(比對選項轉述內容與原文是否一致)五、選:既要檢查,也要相信直覺。審找比比對詞語比對關系比對依據(jù)與結論看它與原文中的詞語在其內涵與外延上是否一致。句間、分句間的邏輯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赐茢嗍欠癯闪?。句子之間常見的邏輯關系有并列關系、因果關系、條件關系、假設關系、目的關系、轉折關系等。無論是我國的古代文化還是現(xiàn)代文化主要都是用漢語來記錄、來傳承的,這充分顯示了漢語無與倫比的魅力。在當今社會,語言還成為社會的重要資源,更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語言服務行業(yè)發(fā)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我國語言服務總產值為384億元,2020年語言服務產值雖受疫情影響,但報告預計也將達到366多億元。語文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學理論所能達到的,更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多讀書,讀好書,勤于寫作。A.漢語記錄和傳承中華文化,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是我國目前最重要的軟實力。B.2019年以來我國語言服務總產值穩(wěn)步提升,這與我國實施的語言政策不無關系。D.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關鍵是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多讀好書勤寫作。原文選項比對比選項,找錯因遷移運用:根據(jù)所學方法,對比第二次月考4題、5題、12題、14題原文與選項的差別,選出正確答案。倫理道德方面,“元宇宙”深度釋放了人類創(chuàng)造力與能動性,集中體現(xiàn)了人類對于突破物理限制、拓展生命體驗的內在向往?!霸钪妗钡臄?shù)字創(chuàng)造無法擺脫關鍵生產要素需求,依然得遵循勞動價值規(guī)律;“元宇宙”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深度虛擬化,必須依托社交網絡演化發(fā)展,難以切斷與現(xiàn)實物理世界的必然聯(lián)系。留參軍孫盛、周楚將嬴兵守輜重,溫自將步卒直指成都。李福進攻彭模,孫盛等奮擊,走之。D.元宇宙深度釋放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與能動性,突破了人類的物理限制,給予了人類超越現(xiàn)實的生命體驗。B.元宇宙的數(shù)字創(chuàng)造和人際關系的深度虛擬化都必須依托社交網絡演化發(fā)展,難以切斷與現(xiàn)實物理世界的必然聯(lián)系。C.桓溫留孫盛、周楚留守彭模,親自率領步兵輕裝向成都進軍。李福進攻彭模,孫盛等人率領的老弱殘兵經奮戰(zhàn)仍不敵李福而敗逃。4題5題12題當堂訓練1學習活動三:活運用,提思維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送去主義"是近代中國繼"閉關主義"之后實行的另一種對外政策,過去的"閉關主義"導致現(xiàn)在的“送去主義"。B.送去主義者先是送古董,送畫,后是準備送活人,能夠只是送出去,可見送去主義者的“豐富”和"大度"。思維導圖下載C.在當時"送去”是"摩登”,送去主義者與自詡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的哲學家尼采一樣"發(fā)了瘋”。D.送去主義者不給后代留下一點東西,則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他們的子孫只好磕頭賀喜,向別人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當堂訓練2:完成導學案選擇題A(“導致”強加因果)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破立結合,①至⑦段立中有破,批判“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⑧至⑩段破中有立,對"拿來主義"做正面、直接、具體的闡述。B.文章第④段闡述了“拋給”和"送來"在本質上的一致性;"拋給”即“送來”;第⑥段列舉了他國"送來"的大量事實。C.第⑨段中文章以"大宅子"設喻論證如何對待文化遺產,批判了"孱頭"“昏蛋""廢物”等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D.第⑩段重申“拿來主義”的主張并對拿來主義者提出要求,指出要區(qū)別對待文化遺產,實行"拿來主義"對建設民族新文化重要且緊迫。A(“立中有破”“破中有立”兩句位置顛倒。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如果不對外開放,不實行“拿來主義”,就沒有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快速發(fā)展。B.八十多年前,帝國主義國家“送來”;八十多年后,它們仍有可能給我們"送來"。C.否定或者肯定傳統(tǒng)的文化和外來的文化,都不利于創(chuàng)造新時期自己民族的新文化。D.失去"運用眼光,白己來拿”的要旨,“拿來主義"就不能批判繼承,推陳出新。C(于文不符,“放一把火燒光”是完全否定,“接受一切”是完全肯定。)4、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將“拿來主義”與“閉關主義”進行類比,表達“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的觀點。B.作者將“逃避主義”形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