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新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數(shù)與代數(shù)1、能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法,會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3、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空間與圖形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會判斷直角。2、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3、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物體的形狀。4、從實際活動中,體會米、厘米的含義,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恰當?shù)剡x擇長度單位。5、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統(tǒng)計與概率1、對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2、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實踐與綜合1、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驗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3、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二、對本班學生水平現(xiàn)狀分析2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20以內加減法,并且能夠運用這些1、本冊的教學內容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一)觀察物體表內乘法(二)統(tǒng)計數(shù)學廣角2、教學重、難點(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口訣,熟練地口算(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數(shù)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3(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3、知識結構在一年級20以內的加減法的等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本冊學習的100以內的1、長度單位4課時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13課時3、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4、表內乘法(一)13課時5、觀察物體4課時6、表內乘法(二)14課時7、統(tǒng)計2課時8、數(shù)學廣角2課時9、總復習5課時41、本單元教學內容:長度單位(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2、教學重、難點(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3、知識結構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度。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做準備。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5、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長度單位4課時5P1—2例1統(tǒng)一長度單位“做一做”T1—31、讓學生在情境中,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2、讓學生在活動中、交流中學習知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3、讓學生初步嘗試去估計,培養(yǎng)估測意識。讓學生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1、教師:課件多媒體2、學生:每小組(硬幣10枚,曲別針10枚,小正方體30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長短不一的物品。你用什么去比劃過物體的長短嗎?請學生說,教師恰當?shù)丶畈娬{測量的標準。2、小結:聽咱們同學一說老師明白了。要想知道物體的長短得用一個東西做標準死亡測量。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去測量物體的長度,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板書課題:測量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測量同一長度(1)出示課本讓學生認識課本的寬(2)要量課本的寬,你打算用什么去量呢?6(4)思考:為什么都是量的數(shù)學課本的寬,量的結果卻不一們呢?師:這樣量好嗎?你有什么更好的辦法?(1)看著咱們同學量,老師也想量。你們同意嗎?(2)出示課本和文具盒,判斷長短。(3)教師量并展示結果,問:為什么明明長短不一,卻都用了5個呢?(4)你認為應怎樣量,為什么?(1)各自做(2)交流方法(1)各自做(2)交流方法和結果,體會方法的不同(1)估測(2)動手測(3)方法的指導7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1、學習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2、師生交流收獲。8第二課時教學內容:P3認識厘米用厘米量練習一T1—3教學目的要求: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2、體會尺子的產生和意義,認識尺子并會用刻度尺去物體的長度。3、讓學生能正確用厘米尺去量長度,掌握方法。教學重、難點:1、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教學準備:1、教師:課件2、學生:每人一把尺子,一個小棒。一小組一個圖釘教學過程:我把統(tǒng)一標準帶來了。出示小正方體。下面,老師用它去量物體的長度。師用擺的方法量出。2、以后,老師去哪都帶著這些小正方體,越長帶越多可真是麻煩,誰有好的辦法?板書課題:尺子9(1)將20個小正方體放在一起(2)認識1厘米,結合小正方體的邊(3)標刻度(4)出示尺子,認識刻度2、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1)利用課件認識1厘米(2)認識圖釘?shù)拈L大約1厘米(3)量出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4)找身體上的1厘米(1)各自拿出紙條,試著量一量。(2)師生邊交流邊做,師強調方法。(3)讓學生說一說方法。(1)各自做(2)小組交流談收獲?!白鲆蛔觥本毩曇籘4—51、讓學生在生活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2、讓學生在測量中認識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3、讓學生會用米尺去量物體的長度,并掌握方法。4、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交流能力。1、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2、知道1米=100厘米。教學準備:2、學生:20厘米的尺子1米長的小棒卷尺1、同學們,灰太郎聽說咱們會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很不相信。我覺得他太小看人了,我們量黑板給他看一看。課件出示灰太郎的圖片。誰來量給他看呢?請學生用尺子量2、這樣量你有什么感覺,有沒有好的辦法?學生交流教師小結,板書課題:1米用米尺量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1)拿1米長小木棒看一看1米有多長小組內量一量1米到身體的什么地方,找一找周圍的1米。(2)說一說生活中的1米(1)用20厘米的尺子量一下1米的小棒有多長讓學生認識1米=100厘米1、P5“做一做”(1)分小組做(2)交流(1)請學生做(2)全班交流學習了本課,你想說什么或想問什么?第四課時P5—7例4認識線段1、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了解線段的特征并會判斷。2、讓學生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3、讓學生會按照一定的策略去估計,提高估計能力。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1、教師:課件2、學生:尺子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自從咱們會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就有一伙小朋友想請咱們幫忙。(課件展示三條不同的線段)看,是他們,誰認識?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2、教師小結,引出課題:認識線段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認識線段(1)讓學生說一說線段有什么特征(2)各自線段的長小組對照,糾正錯誤。匯報交流情況,教師點評。2、畫線段(1)我們會量線段的長度,其實畫線段也很簡單,(老師示范畫一條線段并標好端點)但是要讓你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你想要怎樣畫呢?(2)各自畫(3)小組交流方法,并給其他人指出不足。(4)課件展示畫法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1)量之前先估計一下長度(2)說一說是怎樣估計的(3)量,評價自己的估計4、P7T10猜——量——談體會學習了本課,你想和大家說什么?1、本單元的教學內容:(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2)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加減法的估算2、教學重、難點:(1)能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的計算題,并掌握方法。(2)會正確計算退位減法。3、知識結構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的學習為多位數(shù)的加減法奠定了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的估算,并能說出估算的思路。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13課時教學內容:P8—10不進位加例1—例2“做一做”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在情境中經歷探究不進位加的過程,體會不進位加的現(xiàn)實性。2、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要把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并從個位算起,使學生能正確計算。3、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教學重、難點:1、明確列豎式在把相同的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2、理解并掌握計算的順序。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我們的同學的父母有可能會抽時間帶著大家去旅游。這不,郯城一小的學生就由學校帶著去參觀博物館,他們還沒有出示畫面,看著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說,老師和其他學生評價。2、看著圖,你知道大家正在思考什么問題嗎?學生提問題,老師記錄。A:哪兩個班可以全乘一輛車?B;一共有多少人?是的,我們同學猜得很對。大家都在思考: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呢?那么你認為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教師小結。下面,我們就來驗證我們的意見是否正確。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解決二、(1)班和二、(2)班是否可以合乘(1)要想知道二、(1)和二、(2)班是否可以合乘,得先算什么?(2)二、(1)班和二、(2)班共有多少人?怎樣列式?(3)想一想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請同學說想:30+30=60引導認識并明確口算時,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相加。強調數(shù)位對齊和豎式的寫法:小組討論——匯報——評價指名口答,其他人評價或補充。2、解決:二、(3)班和二、(4)班是否可以合乘(1)要想知道能否可合乘,先算什么?(2)如何列式:35+34=(3)交流方法(4)做“做一做”的習題(1)各自做(2)交流(1)指名板演(2)評價完善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引導學生回顧本課的內容。第二課時教學內容:P11—13進位加例3“做一做”練習二T3—4教學目的要求:教學重、難點:理解并掌握進位加的計算方法教學準備:課件小棒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2、課件展示P11的圖和“明明”提的問題:“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師:能直接明明的問題嗎?怎樣才能回答她的問題呢?3、怎么加?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1、用小棒擺36+35=(1)怎樣算36+35=呢?我們一起用小棒擺一擺。(2)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單根?(3)11根滿十了嗎?如果將11根中10根捆成一捆,這時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2、用豎式算36+35=(1)根據(jù)上面的操作的過程列豎式算一算,該怎樣算?5師:個位上6加5得11,怎么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完整地板書計算過程 (2)分組議一議,還有什么不明白的?(3)可以合乘一輛車嗎?(4)小結,板書課題:進位加3、歸納筆算加法的方法(1)出示P11“做一做”(2)各自做(3)交流重點說一說滿十進位的問題(4)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匯報——總結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1、P12“做一做”3、P12思考題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1、回顧本課的知識2、交流疑問第三課時教學內容:P14—15練習二T5—10教學目的要求:2、能運用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件教學過程:1、同學們,最近兩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要注意什么呢?(一)基本練習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二)提高練習表演新疆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1、各自做P15的T10來測試自己2、全班交流,自我評價學習完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要問的?教學內容:P16—17不退位減“做一做”T1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經歷發(fā)現(xiàn)信息提出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提問題的能力。2、引導學生經歷探究不退位減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筆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的方法。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1、同學們,2008年在北京舉行了奧運會的事能著吧?(課件播放相關的畫面)你喜歡嗎?請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是投票決定在北京舉行奧運會。出示相關圖片,問:從什么地方你發(fā)現(xiàn)北京贏了?2、根據(jù)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1)北京比多倫多多多少票?(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師:剛才咱們同學提了許多問題,下面咱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1)列式:(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算一算(3)請學生介紹自己的算法(4)教師介紹自己的方法,用計數(shù)器做56-22(6)說一說你喜歡什么樣的方法,為什么?(7)各自思考列豎式計算應注意什么?(1)各自做(2)上臺板演,全班交流(1)各自做(2)交流想法(1)上臺板演(2)全班交流(1)從圖上你獲得了什么信息?(2)各自做——交流1、師生共同回憶所學的知識2、學完了本課你還有什么想問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堅式計算。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課件小棒教學過程:少票。2、出示上一節(jié)課提的問題:“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1、學習例2:解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2)上一節(jié)課,咱們同學都說喜歡豎式,那么就用豎式來做一做,能做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3)說一說做到什么地方了,有什么問題?個位上的6減不了8怎么辦?4168(5)想一想:從十位減起方便嗎?2、學習例3(2)小組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3)讓學生說一下想法:"從十位退1后,個位要算()減()"(1)各自思考筆算減法要注意什么?(2)小組共同討論并整理下來(3)匯報(4)評價1、P19"做一做"T2第六課時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筆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2、讓學生能運用所學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3、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讓學生能正確地計算進位加和退位減。課件一、問題引入,回顧再現(xiàn)1、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應注意什么?2、筆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應注意什么?教師總結,揭示本課的任務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一)基本練習以比誰的速度快的形式進行仍以比賽的形式進行(二)提高練習各自做——全班交流談收獲第七課時教學內容:練習四T1—3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經歷探究“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或多幾)的數(shù)”的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方法。2、使學生能正確解決“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或多幾)的數(shù)”的問題。3、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教學重、難點:會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或多幾)的數(shù)。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一年級二班和五年級一班的同學想考一考我們,不知大家是否敢接受?生:敢2、咱們同學很勇敢,不怕困難。可光勇敢不能勝利完成任務,可得精心準備。考題與我們班人數(shù)有關,我們班有多少人?40人下面,我們就迎接考試吧!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數(shù)(1)出示一年級二班的考題:二、二班有40人,我們一、二班比你們人數(shù)少讓學生猜一猜可能是多少,體會思考方向和解決方法。(2)到底我們猜得對不對呢?請繼續(xù)看二、二班有40人,我們一、二班比你們少6人,我們一、二班有多少人?思考: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是40-62、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數(shù)人?思考有多少人,你是樣的?交流(3)歸納上面的所學1、P23“做一做”(1)各自看題,說一說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各自做(3)全班交流(1)指名上臺板演(2)全班交流1、學習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2、還有什么問題嗎?第八課時教學內容:P24—25練習四T4—8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能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2、使學生能熟練地運用減法的知識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或多幾的數(shù)。3、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計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應注意什么?2怎樣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或多幾的數(shù)?(一)基本練習筆算下面各題(二)提高練習(1)各自做(2)交流想法(三)綜合練習(1)各自提兩個問題并解決(2)小組共同批改(3)全班交流1、用課本25頁的第8題進行自主檢測2、全班交流,自我評價根據(jù)剛才的練習,你有什么想說的?教學內容:P26—27連加連減“做一做”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去經歷探究連加、連減的過程,體會方法的多樣性。2、讓學生能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3、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學重、難點:會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你樣喜歡勞動嗎?喜歡!老師知道有一群小朋友正在幫農民伯伯摘西瓜,干得可高興了。我們也去看一看吧!課件展示摘西瓜的圖和統(tǒng)計表??粗鴪D,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請同學說信息。2、根據(jù)以上信息,誰能提一個問題?A:一共摘了多少個西瓜?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很積極。下面我們就去解決這些問題。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列式:28+34+23=引導學生分析算式,板書課題:連加(2)說一說運算順序(3)各自用豎式做43認識兩種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并說一說B種方法好在什么地方。(4)做連加應注意什么?(5)完成“做一做”2、學習連減(1)課件出示運西瓜的圖,說信息并提問題(2)解決:還剩下多少個西瓜?列式:85-40-26=(3)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一做1、P27“做一做”T2(1)沒有要求,怎么辦?(2)各自做并交流(1)題目的要求是什么?(2)各自做,小組交流教學內容:P28—30加減混合“做一做”練習四T2、4—9思考題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經歷探究加減混合計算的過程,體會加減混合的現(xiàn)2、讓學生能正確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的式教學重、難點:讓學生會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相關題目。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你們坐過公交車嗎?坐公交車要注意什么呢?2、聽咱們同學一說老師知道了,坐公交車要前門上車后門下車。既然我們課件出示乘公交車的畫面,問:看著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請學生交流信息根據(jù)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我們提的好多問題都很有研究價值。今天,我們來解決:現(xiàn)在車上有多少人?1、研究加減混合(1)讓學生列式(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做A:67-25+28=70(人)B:67-25+28=70(人)(3)讓學生說一說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1)指名上臺板演(2)全班交流(3)總結(1)讓學生上臺做(2)全班交流(1)各自做(2)小組交流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學習了本課,你有哪些收獲?教學內容:P31—32加、減法的估算例4“做一做”練習六T1—3思考題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了解什么是估算。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經歷探究估算策略的過程,體會算法多樣化。3.通過有效的指導,提高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增強數(shù)感。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師:十一國慶節(jié)要到了,媽媽想給小紅買一件上衣59元和一條裙子36元,她給售貨員100元,夠嗎?數(shù)有點兒大,想辦法試一試。師:怎么這么快?生:這很簡單,把59看成60,把36看成40,60加40等于100。肯定夠用。師:為什么不直接把59和36加起來?生:也可以,但沒有這樣算的快。師:為什么快?生:把兩個加數(shù)都看成整十數(shù)了,這樣算當然快了。師:像這樣的算出大致結果也可以進行判斷的計算方法叫做估算。板書課題: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師:剛才我們用估算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再來個難點兒的。師:今天,老師到超市買生活用品,選中了以下3種商品:熱水瓶燒水壺水杯28元43元24元師:同學們,你認為買這3種商品,100元夠嗎?說說自己的想法。生:我認為夠,熱水瓶28元,我可以看成是30元,買熱水瓶后大約剩70元,燒水壺43元,我可以看成是40元,買燒水壺后大約還剩30元,水杯是24元,買水杯夠了。教師相機板書:2843100-30=7070-40=3030>24夠生:我也認為夠,我把熱水瓶和燒水壺分別看成30元和40元,這樣大約就花去了70元,還剩30元,買水杯夠了。教師相機板書:28+4330+40=70100-70=3030>24夠生:我是這樣算的:我把28看成25,43看成是40,24也看成是25。這樣25+25+40=90,帶100元夠了。30+40+20=90(元)90<100夠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種方法,有什么收獲呢?生:估算可以像這樣先把其中的兩個加數(shù)看成整十數(shù),再從總數(shù)中分別減掉。生:把所有的加數(shù)都看成整十數(shù),然后一起加起來。師:雖然我們剛才用這么多的估算方法判斷出帶100元是夠的,但我們在付款的時候則須要算出商品的精確價格。老師請同學們都來扮演收銀員的角色,精確算算紅隊購買這3種商品需要多少錢。(學生進行精確計算。)師:通過和精算結果進行比較,我認為剛才大家選擇估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是很合理的!生活中估算和精算同等重要,只是不同情況下選擇不一樣。小結:剛才同學們不但利用估算為老師解決了購買商品的問題,而且通過探1.中秋節(jié)要到了,爸爸到超市買了一盒月餅和一些礦泉水,估算一下大約花73元12元有的學生出現(xiàn)70+10元,大約需要80元的結果。此時教師提示,帶80元能買回來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購物時,要盡量往大估,否則錢就會不夠用。所以應該這樣想:75+15=90元。大約需要90元。2.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數(shù)比80大。3.運用估算判斷下面的算式的得數(shù)對嗎?4.學校組織學生去哈爾濱參觀科技館,從興隆到哈爾濱,火車票是19元,汽車票是28元,乘火車比乘汽車大約便宜多少元?5.二年級(1)班有學生31人,二年級(2)班有學生27人,二年級(3)班有學生26人,二年級大約有多少學生?生活中需要進行估算的例子來?生:比如說去春游,出發(fā)前得估算大約需要幾輛車。生:到超市買東西,估算一下自己帶得錢夠嗎?生:裝修房子,估算一下需要多少錢或者需要多少材料。師:估算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廣泛,很多時候我們須要用估算迅速對事物的結果作出判斷。所以學好估算知識非常重要,大家要在生活中敢于估,嘗試著估,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師:利用本節(jié)課學到的估算知識幫爸爸媽媽算算一個星期的家庭各項支出大約需要多少錢。第十二課時教學內容:P33—35整理和復習練習七T1—81、讓學生經歷整理和復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過程,使學生對本單元2、使學生掌握筆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位數(shù)加減法、3、讓學生能靈活運用本單元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經歷整理所學知識的過程。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整理和復習第二單元的知識。那什么是整理復習,怎樣去復習?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做一次行嗎?板書課題:整理和復習1、回顧所學的知識(1)師生共同翻課本,邊讀小標題,邊羅列。(2)師:這些所學的知識在有關系的,我們能根據(jù)它們之間的關系給分一分伙嗎?讓學生試著做,師激勵100以內的加減法數(shù)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加減法的估算退位減連加、連減加減法的估算(1)復習筆算加減法的法則(2)師總結(1)出示圖片,讓學生說信息(2)根據(jù)信息提問題(3)解決問題(1)各自做(2)全班交流各自做4、P34T1、2P35T5課后做教學內容:P36—37實踐活動:我長高了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在互相測量身高、步長、臂展以及測量門窗的寬度等活動中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2、讓學生在測量中,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的方法,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3、使學生通過對身體各部分長度的測量,感受成長的快樂。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能合作完成測量的任務,并掌握方法。1、課件(統(tǒng)計用表格)2、學生準備:卷尺、皮尺、等工具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活動1、同學們,你們了解自己嗎?說一說你了解自己什么。學生做自我介紹2、聽咱們同學一說,我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了解自己,也有的同學不是多么了解自己,因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算明白。所以我想問一下:"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你們跨一步有多長?”今天,咱們就來動手了解自己。板書課題:我長高了二、測量各種長度,提高認識1、活動(一)“我長高了”(1)認識身高測量器(2)教師讓學生輪流上臺測量身高,自己在老師的幫助下讀身高,教師記(3)看著統(tǒng)計表,你了解到一些什么內容?2、活動(二)分組活動(1)小組說一說想測量什么(2)匯報各小組的測量內容(3)出示要求:(4)匯報2、老師總結第三單元備課1、教學內容:角的認識2、教學重難點:(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和畫直角。3、知識結構本單元主要教學角和直角的初步知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2、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3、使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角的認識2課時教學內容:練習八T1—3教學目的要求: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3、使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教學重、難點: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并會用尺子畫角。教學準備;教學過程:1、(老師不小心碰到了桌子上角上去了)唉喲,怎么這樣痛呢?2、一聽說到角,老師覺得很新鮮。哪有角啊?課題:角的初步認識1、認識角(1)出示情境圖,讓學生找角,感知角(2)剛才,從圖上找到了許多角,老師看的眼花繚亂。下面,咱們具體看幾個圖,可得說清了。(3)結合圖,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師展示活動角,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4)折一折讓學生折角,展示時指出角的頂點和邊(1)師介紹方法,并示范(2)學生畫1、做課本第40頁的做一做2、練習八的1—31、用課件展示“請你欣賞”2、談一談有什么收獲。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1、結合情境和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2、讓學生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3、使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提高學生的抽象能力。教學重、難點: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教學準備:1、課件三角板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盒子教學過程;1、同學們,自從咱們認識角,老師就特別留意角。今天,我又帶來了幾個角,一直起看一看有什么特別。課件展示實物,讓學生找角。2、師指出這些都是直角,并畫出直角。今天,咱們就來初步認識直角。板書課題:直角的初步認識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認識直角(2)教師引導學生說怎樣去分折,讓學生邊思考邊折。2、判斷直角(1)再認識三角板(2)師用課件介紹如何使三角板判斷直角的方法。(2)讓學生試著畫角,并展示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1、P41“做一做”的第一題(1)找教室里的直角并讓學生判斷(2)全班交流2、P42練習八的T43、師生一起用盒子去找直角本單元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的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2—6的乘法口訣、(1)讓學生乘法運算的意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口訣是怎(2)熟記2—到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相關的乘法計算。(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乘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知識結構基礎。因此本單元的內容非常重要,必須讓學生掌握好本單元的知識。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并理解同數(shù)相加和乘法的關系。2、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乘法口訣是怎樣來的。熟記2—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相關的乘法。3、使學生初步運用乘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生、愛勞動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2、2—6的乘法口訣5的乘法口訣2課時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6的乘法口訣3課時1課時教學內容:P44—46乘法的初步認識中的例1“做一做”練習九T1—3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相同數(shù)相加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初步體會乘法的意2、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同數(shù)相加和乘法的關系。3、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能將相同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表示。4、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學重、難點:1、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2、理解同數(shù)相加和乘法的關系。教學準備:教學過程:1、同學們,我們郯城有許多好玩的地方,比如支城里坐小火車、騎馬等。你玩過嗎?誰來說一說?們可以做以下活動。2、課件出示主題圖(1)看著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請同學們談發(fā)現(xiàn)(2)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1)讓學生一邊提問題,一邊讓其他的同學口答并列式。如,小火車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輪上有多少人?過山車上有多少人?(2)結合課件讓學生感知這些算式的特點,并一起算出結果。思考: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小組交流小結:共同特點有,都是連加、加數(shù)相同、求相同加數(shù)的和。2、初步認識乘法(1)講授:結合3+3+3+3=12像這樣的加法,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乘法來表示。是()個3來?用乘法來表示:4×3=12或3×4=12引導讀:4乘3等于123乘4等于12(2)讓學生明白3×4和4×3表示的意義(3)試著將其他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并引導讀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1、P46“做一做”(1)說一說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2)各自做(3)由2+2+2+2=8到2×4=8你是怎樣想的?(1)各自做(2)說一說列這樣的乘法算式,你是怎樣想的?3、P48的第2題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第二課時教學內容:P47—48例2、例3“做一做”練習九T4—6教學目的要求:1、利用直觀手段,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同數(shù)相加和乘法的關系,體會乘法的意義。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所以帶來好吃的草莓。出示類似例2的草莓圖根據(jù)圖,你有什么問題?讓學生提問題:一共有多少個草莓?·2、好了,今天就來解決一共有多少個草莓。1、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1)老師能問一個問題嗎?學生:能!師:這是()個()呢?(2)各自列式思考:這三個算式有什么樣的關系?(3)講授:5×3=15讓學生結合算式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并引導學生讀和做相應的練習。2、感知乘法是相同數(shù)相加的簡便運算(1)課件出示小鴨子圖(2)你有什么要問的呢?(3)看著這三個不同算式,你有什么想法?1、P47“做一做”學習了本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第三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相同數(shù)相加和乘法的關系,體會乘法的意請同學們說2、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說一說三個算式之間的關系。小結,板書課題(一)基本練習(1)指名做(2)說一說,這兩個式子之間的關系2、寫出乘法算式,再讀出來4個2相加5個3相加2和6相乘3、把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寫出來(二)綜合練習(三)提高練習做《基礎訓練》上的相關的練習來進行檢測1、關于乘法,你覺得怎樣?2、還什么不放心的?教學內容:P51—525的乘法口訣“做一做”練習十T1—4教學目的要求: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經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2、讓學生在操作交流和歸納等活動中理解5的乘法口訣。3、使學生通過各種游戲熟記5的乘法口訣,并會應用。教學重、難點:理解并熟記5的乘法口訣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老師昨天聽了一首兒歌覺得很有意思。聽說,咱們同學會,能背給老師聽一聽嗎?讓學生背:人有兩件寶2、聽咱們同學一背老師才明白,手是我們每個人寶貝。今天,我們就一起好好地看一看我們的寶貝。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每個人看一看自己的一只手,看有幾個手指頭。(2)老師特別喜歡這些會勞動并聽話的手,所以帶來了一些。課件出示:5個手掌填完后問:每次填的結果分別是()個5的和?2、編口訣根據(jù)剛才的交流,你能列出什么樣的乘法算式?讓學生說乘法算式,教師板書(1)剛才,我們列了5的乘法算式,并根據(jù)加法做出了結果。用加法做有點麻煩,能不能編出象兒歌一樣的東西來幫我們去做乘法呢?(2)讓學生經歷口訣優(yōu)化的過程。(3)思考:一個5是多少,怎樣用乘法來表示?(4)讓學生說一說,每一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5)口訣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好處?3、讓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讀口訣2、游戲:對口令3、我說口訣,你來列式4、課本的“做一做”各自做——交流是怎樣想的1、學習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2、口訣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幫助?教學內容:P52—53練習十T5—8教學目的要求:2、讓學生在運用中理解5的乘法口訣,體會口訣的作用。教學重、難點:使學生能靈活運用5的乘法口訣做有關5的乘法式題。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1、讓學生試著說出5的乘法口訣2、結合口訣說一說每一句口訣是什么意思3、口訣可以幫我們做什么?小結:咱們同學理解并記住了5的乘法口訣,也知道口訣可以幫我們做題,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練一練。板書課題:5的乘法口訣的練習(一)基本練習(1)指名背(2)做不同形式的記口訣游戲讓學生熟練掌握。2、聽口訣,寫算式老師說口訣,學生寫算式(二)綜合練習(三)提高練習1、課件出示課本51頁的第8題(1)看著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2)你知道我們在做什么呢?(3)讓學生各處做——全班交流第六課時教學內容:P54例2例32、3的乘法口訣教學目的要求:怎樣來的。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熟記口訣,并能用口訣做相應的乘法。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你都種過什么,有什么感覺?人的花園中去看一看。(1)看著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2)同學們都很喜歡這些幼苗,那就好好看一看。(1)先來看一棵幼苗,它有兩片子葉,看成一個整體就是()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個2是2(2)看兩棵幼苗是()個(),老師板書2個2是4讓學生說一說1×2=2和2×1=2表示的是什么意思,2×2=4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讓學生試著紡口訣交流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小結:我們的編的口訣就可以用來計算上面的乘法。2、編3的乘法口訣又長高了。課件出示圖片,讓學生看著圖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2)看著圖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并說說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三三得九你是怎樣想到的?小結上面的所學,板書課題:2、3的乘法口訣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2、我說口訣你列算式學習了本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教學內容:P554的乘法口訣“做一做”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在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經歷編4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從而理解口訣。2、讓學生熟記4的乘法口訣,并能口訣解決4的乘法計算。3、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教學重、難點:會用口訣做相應的乘法式題。教學準備:課件小棒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課件展示用小棒擺的一個正方形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焕吓笥眩此钦l?生:能2、讓學生擺正方形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編4的乘法口訣(1)小組擺一個正方形師:用了幾個小棒?是()個()呢?(2)學生再擺一個正方形,這次是()個()?讓學生一邊擺,一邊回答老師的問題(3)根據(jù)我們剛才的活動,你想到了哪些乘法算式,寫一寫。各自做請同學們交流,并說一說每一個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4)讓學生試著編口訣,并說一說是根據(jù)哪兩個算式編的。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2、1的口訣(1)思考:1×1=(),你是怎樣想的?(2)編一的口訣3、讓學生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熟記口訣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1、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去記口訣2、同位之間做“我說你接”3、根據(jù)算式說口訣學習了本課,對于口訣你有什么好的記憶秘訣要和大家說嗎教學內容:P56—58例5乘加乘減式題“做一做”1、讓學生在情境中,經歷探究乘加乘減式題的過程,體會同一組口訣中相2、讓學生能正確用乘加乘減解決相關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聯(lián)系地看問題。教學重、難點:認識同一句口訣中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系課件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聽說咱們正在學習乘法口訣,所以有人想用游戲的來考一考大家,不知道中否敢接受,老師采訪一下。讓學生說一下是否敢接受——老師恰當?shù)剡M行激勵,讓學生充滿自信。2、看,是他們——2008年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寶寶??匆豢矗麄兎謩e給(1)根據(jù)算式說口訣指名說,老師恰當?shù)卦u價(2)根據(jù)口訣說算式三四十二四五二十三三得九一四得四四四十六二五一十二二得四三五十五二三得六讓學生根據(jù)一句口訣說兩句乘法算式出示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用課件演示接下來發(fā)生的事同學們現(xiàn)在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解決:“還剩多少個玉米?”(1)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讓學生各自做請學生說:使學生在交流中明白同一句口訣中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系2、幫助別人解決完問題后,你有什么想說的?(1)各自做(2)交流想法指名讓學生上臺板演全班交流(1)各自做(2)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怎樣想到的?1、學習了本課,你想對福娃說什么?2、質疑第九課時教學內容:P57—58練習十教學目的要求:1、通過練習進一步熟練掌握1—5的乘法口訣。2、讓學生在用1—5的乘法口訣解決乘加乘減的問題時,深刻體會同一組口3、學會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1、分別讓學生說一說1—5的乘法口訣,老師板書在黑板上。部分同學。地算出。小結,板書課題:1—5的乘法口訣的練習(一)基本練習1、口算比賽(二)綜合練習(1)各自看題,讓學生說一說你知道要做什么?(2)明確題意后,各自做(3)交流(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2)你知道要做什么嗎?(3)全班做各自交流(三)提高練習各自解決:“一共有多少人?”教學內容:P59—60用乘法解決問題“做一做”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經歷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應用。2、讓學生能根據(jù)乘法的意義和所學的口訣去正確地解決實際的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能用乘法解決實際的問題教學準備:課件小棒小正方體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我有很長時間沒有和大家玩過小正方體和小棒了。今天,再來玩一玩好嗎?不過不是隨便玩,而是看誰能按要求玩好。2、讓學生將小棒或小正方體擺成幾組,但是每一組的數(shù)量必須一樣。說加法算式的變成乘法3、剛才,我們動手勞動,在勞動中學習。不光我們會勞動,比較能干活的要數(shù)大象了,看它們在干什么?出示主題圖(2)根據(jù)圖你能提出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各自列式2×3(2)老師展示自己的方法3個2(1)出示圖,讓學生談發(fā)現(xiàn)(2)各自提問題并解決(3)課件展示學生說的方法(1)各自做(2)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1)各自做(2)全班交流第十一課時教學內容:P61—626的乘法口訣“做一做”練習十三T1—2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經歷歸納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6的乘法口訣是怎樣來的。2、熟記6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3、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更好地進行合作學習。教學重、難點:熟記6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教學準備:課件每小組36個小棒課前談話:1、讓學生唱一首歌2、歌唱得不錯,能背首兒歌給老師聽一聽嗎?讓學生背兒歌:"人有兩件寶……"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看一看,誰的兩件寶會合作,表現(xiàn)得出色。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兩件一雙手和大腦。下面,就來展示我們的寶出示練習題:2、火車開得很快,只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有寶貝大腦。大腦太厲害了,讓我再去用一用。出示:填未知數(shù)讓學生起來說,并說是怎樣想到的。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在操作中感知6的乘法(1)我們通過兩個小活動,展示了我們大腦的神奇。我看,另一樣的寶貝——雙手早已等不及了。不過,今天的動手和以前不一樣,要看哪個小組的四雙手會合作。將小正方體每6個擺成一組,看四個人的能擺成幾組。擺好后做好。小組合作擺老師巡視,指導引導結全分組來完成表格讓學生在交流中認識是()個()和相鄰兩個空之間的關系。2、讓學生經歷自己編口訣的過程(1)讓學生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的第一組列乘法算式讓學生說一說這兩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師:誰編一口訣,并讓學生去優(yōu)化口訣(2)同樣的方法讓學生編二六十二這一句口訣3、小組合作編口訣(1)各自根據(jù)表格繼續(xù)寫乘法算式,并編出相應的口訣(2)小組合作交流(3)匯報;讓學生說算式和口訣,讓其他小組進行補充4、記口訣通過剛才的手腦合作,我們歸納出了6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6的乘法口訣(1)讓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讀(2)有人能背下來了,一定是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什么規(guī)律,誰來說一說(3)用游戲的方式去記1、你會填嗎2、用一句口訣說兩個乘法算式二六十二五六三十四六二十四六六三十六3、用口訣學習了本課,你有收獲?教學內容:P62—63練習十三T1—7教學目的要求:2、讓學生在練習中感受6的乘法口訣中相鄰口訣之間的關系,以便更好地記住口訣。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思考;擺2個這樣的六邊形用多少個小棒?擺6個這樣的六邊形呢?讓學生說一說6的乘法口訣(一)基本練習1、給學生來做2分鐘的練習時間,讓學生去記口訣。然后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比賽。讓學生做摘蘋果的游戲,學生做對了一個題就成功地摘下了一個蘋果。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恰當?shù)卦u價。(二)綜合練習讓學生各自做,然后全班交流答案讓學生說一說做完這一個題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老師小結學生的發(fā)言,給學生以恰當?shù)丶?。指名上臺板演,全班全班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說一說你還有什么好的方法(三)提高練習(1)讓學生小組來猜一猜這一題要怎樣做匯報(2)各自做,交流發(fā)現(xiàn)三、自主檢測,評價提高1、讓學生做課本上P63的T7、5、62、做完后老師說答案學生自己批改3、根據(jù)自測來說一說自己的表現(xiàn)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學習了本課的內容之后,你最想說什么?教學內容:P63—64練習十三T8—11數(shù)學游戲教學目的要求:教學準備:課件數(shù)學卡片教學過程:老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12問:幾和幾相乘得12?以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復習1—6的乘法口訣讓學生交流,并回憶1—6的乘法口訣(一)基本練習3O3=64O3=12(二)綜合練習讓學生做P64的奪紅旗(1)各自做,看誰能最先拿到紅旗(2)老師說答案,學生自己改(3)給拿到紅旗的學生表揚(三)提高練習每只小貓釣6條魚,4只小貓能釣多少條魚?想一想,7只小貓釣的魚,比40條多還是少?讓學生各自做,全班交流想一想,你是怎樣做的三、自主檢測,評價提高1、讓學生做《基礎訓練》上的一些題目2、小組內邊交流邊批改3、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在課下的時間,將數(shù)學游戲做補充完整,并在課在進行游戲。第十四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經歷整理1—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使學生對口訣有較為全面的理解的把握。2、讓學生交流1—6的乘法口訣表中的規(guī)律,從而更好理解和記憶口訣。3、讓學生能熟練地用口訣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計算速度和能力。教學重、難點:學會熟練地用口訣解決問題,提高計算速度和能力。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復習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1—6的乘法口訣,能不能有條理地把它們寫下來呢?學生:能2、好,我們就來寫一寫,看誰的整理更有條理。讓學生各自去寫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1、學生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寫1——6的乘法口訣2、學生寫完后,小組交流并推薦小組中大家認為最好的。3、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說一說自己小組最好的作業(yè)是怎樣整理的。老師根據(jù)學生說的把1—6的乘法口訣展示出來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4、出示課本P65的圖,讓學生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信息?讓學生在3分鐘時間內做完,進行速度測試(1)各自提出問題(2)小組交流,推薦出認為能代表小組進行比賽的問題(3)全班進行展評,評最好的作業(yè)第五單元備課1、本單元教學內容: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面對稱2、教學重、難點:(1)使學生能夠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2)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3、知識結構這一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1、使學生能夠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3、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4、通過以上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P67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例1“做一做”練習十五T11、讓學生在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的過程中,認識角度不同看到物體的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和整體的關系。2、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1、教師:課件玩具小汽車2、學生:每小組一個小物品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想聽故事嗎?(想)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盲人摸象》故事。課件展示大象的,老師結合圖片講故事。2、聽著故事,許多同學笑了。能說一說為什么笑嗎?讓學生起來說一說原因,老師要給學生鼓勵和恰當?shù)脑u價。如果讓你去摸大象,你想怎樣做呢?讓學生接交流小結:聽同學們一說老師明白了,要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樣的,不能只去摸一個地方,要去摸一個整體。也就是說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描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的物體(1)老師出示一個玩具小汽車,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然后分別說一說,你看到的小汽車是什么樣的?(2)小組四個同學拿出本組的物品放好,然后四個人從前面、后面和側面去觀察。2、利用表象去判斷(1)出示例1的圖,讓學生想一想下面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2)請同學起來說一說,并說清原因,其他人平價或提問小結:剛才大家并沒有真的去看,但是能想象出來。想象真是了不起。1、完成“做一做”(1)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課本,然后再換一個角度去看一看。(2)各自做課本上題,然后交流(1)想一想,如果你分別在那三個同學的位置,你看到的車是什么樣的。(2)各自做,全班交流在本課的觀察活動中,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教學內容:P68認識軸對稱圖形“做一做”教學目的要求: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2、讓學生試著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性。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教學重難點:能畫出對稱軸,或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教學準備:1、教師:對稱圖片課件剪刀長方形的紙片2、學生:剪刀長方形的紙片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圖片,你想看一看嗎?(想)老師帶來了一些,我們一起去看看。課件出示課本上的對稱的圖片,問;看著這些圖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如這些圖形的兩邊是一樣的。2、老師出示精美的剪紙,讓學生再一次感知軸對稱的特性。老師在此基礎上總結這些圖形都對稱的,板書課題;認識對稱圖形(1)剛才,同學們看了老師的剪紙全說好,那么你想不想也剪一個對稱圖形呢?(2)老師用長方形的紙剪一個對稱圖形,讓學生看清過程。教師還要說清(3)再讓學生去剪一剪,只要剪出的圖形是對稱的。2、畫一畫(1)讓學生在認識對稱軸后,在剪出圖形中畫出對稱軸。(2)說一說生活中還哪些圖形是對稱的讓學生充分地交流完成“做一做”(1)說一說,哪個圖形是對稱的。(2)讓學生畫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全班交流。什么?第三課時教學內容:P69鏡面對稱“做一做”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經歷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的過程。2、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感受鏡面對稱的特性,并知道照鏡子時內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會發(fā)生改變,而左右的位置發(fā)生對換。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語言表達能力,感受數(shù)學的美。教學重難點;感知鏡面對稱的性質。教學準備:1、教師:課件2、學生:上課前,在家里對著鏡子做各種各樣的活動,并認識觀察和思考其中的秘密。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一伙美麗的畫面朋友想考一考大家。它們覺得我們沒有見過??匆豢矗覀円娺^嗎?老師一邊說著一邊展著有關鏡面對稱的圖案。思考:這樣的情景在生活中我們見過嗎?有什么發(fā)現(xiàn)?讓學生去說鏡面對稱的性質2、教師小結學生的發(fā)言,板書課題:認識鏡面對稱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模仿中感知鏡面對稱的性質(1)我們昨天在家中對著鏡子做了各種各樣的活動。老師想當一當鏡子中的你行嗎?(2)說一說,老師要想模仿對有沒有什么秘訣?(3)小組內做模仿游戲,并說一說怎樣才能做好(1)問:當做和“做一做”中的每一個動作時,鏡子中的你會怎樣?(2)用鏡子試一試(3)課件出示課本中的插圖,讓學生說一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1)各自做一做(2)說一說自己的感覺(1)各自做(2)全班交流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教學準備:2、每個學生三種紙片(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教學過程:(一)基本練習1、長方形紙有幾條對稱軸?正方形呢?圓呢?折一折,畫一畫。(1)學生一邊折,一邊畫(2)全班討論交流(二)綜合練習(1)各自思考——小組商量(2)全班一起畫,并說一說怎樣能得又對又快(三)提高練習做71頁的思考題1、做《基礎訓練》上的題2、老師說答案學生互批,然后進行自我評價1、通過練習,你有什么收獲?2、課下繼續(xù)研究這些有趣的現(xiàn)象7的乘法口訣、8的乘法口訣、9的乘法口訣和用數(shù)學(1)經歷編制7—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到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2)理解每一句口訣的意義,初步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3)會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3、知識結構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乘法口訣是數(shù)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后的計算有著重要的作用,務必要學生掌握好。1、經歷編制7—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到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2、理解每一句口訣的意義,初步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4、通過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表內乘法(二)14課時教學內容:P72—737的乘法口訣練習十六T1—4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會口訣的來源。教學重難點:1、重點:編7的乘法口訣。2、難點:熟記7的乘法口訣,并能用口訣進行計算。教學準備:課件每人一套七巧板教學過程:1、同學們,這是我們祖先發(fā)明的七巧板。(老師出示)課前我們同學用它擺來比一比。么。(讓七個人貼在黑板上)2、看來咱們同學都會用這七個小板擺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老師覺得有一些什么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提問題。如,一共用了多少個七巧板?板?那么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編口訣(1)讓學生說一說用了多少個七巧板,是怎樣想的。(2)老師發(fā)現(xiàn)許多人沒有明白,還是一步一步地算吧。出示表格,引導學生去填表,認識連加的結果和幾個7是多少。(3)看著這張表格,請各自完成課本上的內容,看誰做得又對又好。學生各自做(4)小組交流,推薦一個人的作業(yè)來代表小組和其他小組去比較。讓小組的代表評價一下小組的每一個成員,老師借此來指導。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2、記口訣(1)同學們,我們經過剛才的努力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粗覀兊目谠E,你發(fā)出了什么樣的規(guī)律呢?(2)我們同學說了這么多的規(guī)律。有了它們,我們能更快的記住口訣的。各自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記口訣,給3分鐘的時間,看誰能最先記下來。(3)用開火車、對口令的形式來考一考學生的口訣記憶的效果。(1)讓學生各自做(2)全班交流學習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教學內容:P73—74練習十六T5—10教學目的要求:1、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熟記7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2、會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學習乘法的用處。教學重、難點:1、重點:熟記口訣并能用來進行簡單的計算。2、難點: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1、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關于7的乘法口訣,你知道什讓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2、對于7的乘法口訣,咱們同學還能記著許多知識。今天,我們就來用這些知識來比一比看誰會用。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一)基本練習1、指名讓學生背7的乘法口訣多讓幾個學生背,背完后老師讓其他學生評價。2、以開火車、對口令的形式進行比賽,讓學生熟練地記住口訣。三七()()七三十五六七()()七四十九(二)綜合練習2、課件出示P74T7(三)提高練習②P74的第10題第三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能熟記7的乘法口訣,并能用口訣解決問題。2、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能用口訣正確地解決問題。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問題引入,回顧再現(xiàn)1、讓學生起來背7的乘法口訣,并結合口訣讓學生說一說口訣表示的意思。2、讓學生背1—7的乘法口訣,并讓其他人評價。今天,我們看誰能用這些口訣來快速的解決問題。比一比我們的速度,看有多少千里馬,多少蝸牛?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1、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比賽,加強口訣熟練程度的訓練。2、速度測試(3分鐘)給學生3分鐘的時間去做這些題,做完后對學生進行分別的評價。(二)綜合練習讓學生上臺板演,其他人在下面做。做完后,讓臺上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并問下面的同學有什么問題促進生生互動。(三)提高練習1、出示圖,讓學生交流信息。2、各自提問題,并解決。3、小組交流,指出對錯,然后全班交流三、自主檢測,評價提高1、讓學生做《數(shù)學基礎訓練》上的一些題進行自測2、全班交流,學生互批。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1、進行自我評價。2、一盒畫筆5元,我們剛才買7盒。如果我們人買8盒,要怎樣算呢?課下思考一下。教學內容:P76倍的認識例1和例2“做一做”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shù)幾倍的”的含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個數(shù)幾倍”的具體含義。3、讓學生在反復操作的基礎上建立求一個數(shù)幾倍的思維模型,得出用乘法計算的結論。教學重、難點:1、重點: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個數(shù)幾倍"的具體含義。2、難點:讓學生在反復操作的基礎上建立求一個數(shù)幾倍的思維模型,得出用乘法計算的結論。教學準備:課件每個人若干小棒、小正方體、作業(yè)紙等教學過程:信心倍增、事半功倍。讓學生說一說這些詞是什么意思?老師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脑u價。2、讓學生看一看這些詞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老師小結:剛才我們同學都發(fā)現(xiàn)這些詞都有一個倍字。今天,我們就從數(shù)學板書課題:倍的認識1、在活動中初步認識“倍”(1)老師出示用小棒擺的正方形,讓學生也擺幾個這樣的小正方形。(2)老師擺一個用了幾根小棒?讓學生回答學生讓學生去說誰是誰的多少倍,老師恰當?shù)匾龑?。小結:我們在說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時一定是每一份和標準一樣多。(2)幫小兔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倍的含義。3、學習例3(1)畫一畫第二行:畫第一行的4倍讓學生去畫并解釋。第一行:○○O第二行:畫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O第二行;畫第一行的5倍問;不畫你知道是多少嗎,為什么?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有關倍的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解決。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1、老師出示小正方體,讓學生說一說它的幾倍是多少,是怎樣想的。然后再讓學生擺一擺。2、同位兩個人也想老師一樣做,一個擺一個想是多少,再擺,體會用乘法可以解決倍的問題。1、老師用一個詞來描述大家的表現(xiàn)(事半功倍)。2、老師給學生掌聲3下。讓學生拍老師的2倍、3倍送給自己。第五課時教學內容:P77—79例4“做一做”教學目的要求:問題的過程,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重、難點:學會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教學準備:課件每人20根小棒教學過程:桌子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其他的問題留著課下解決。(1)這個問題,你們會做嗎?讓學生各自做試一試。(2)讓學生起來說一說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3)在同學們的交流中,老師發(fā)現(xiàn)有許多人和老師一樣沒有明白,要好好讓學生動手擺掃地的2倍,進而明白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4)師生一起做:2×7=14(人)或7×2=14(人)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可以用乘法來解決“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2、完成“做一做”(1)讓學生各自做(2)全班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3)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我們可以怎樣做呢?2、練習十七的第2、3題讓學生上黑板上去做,交流時讓學生說清誰的幾倍的含義和想法。1、學習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2、課下完成P78—79的4——9題。第六課時教學內容:P80—818的乘法口訣練習十八T1——4教學目的要求: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編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會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2、讓學生熟記8的乘法口訣,并能進行相應的乘法計算。教學重、難點:熟記8的乘法口訣,并能做相應的乘法算式。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看一看你認識它嗎?出示螃蟹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它是誰?2、仔細看一下,我們的這位新朋友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數(shù)出螃蟹有8條腿。小結:我們現(xiàn)在知道螃蟹有8條腿。螃蟹也正想著讓我們用它們的腿來給它們編用來計算腿的乘法口訣呢?大家能做好嗎?板書課題:8的乘法口訣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計算8的連加的結果(1)螃蟹首先想讓我們給他們加一加它們的腿,記住了可要加慢一點兒,要不然螃蟹可記一住。小狗也來幫忙,我們也要好好算,不要讓人家笑話咱們。(2)老師讓螃蟹從一個逐漸增加,讓學生用練習本快速地算出連加的結果,并填上。結全圖問學生:1個8是多少,2個8是多少……(1)讓學生根據(jù)剛才的計算,幫著螃蟹一邊寫乘法算式一邊寫口訣。(2)小組交流,選一個最好的和其他小組進行比賽。全班交流,引起生生互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老師板書: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五八四十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3)看著這些口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讓學生說一說口訣中的規(guī)律(4)讓學生說一說口訣,一邊讀一邊想著的其中的規(guī)律。給學生3分鐘的時間,看誰能最先記住口訣。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口訣。讓學生說一說哪一句口訣最好記,為什么?(5)以開火車、對口令的方式再一次記口訣。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讓學生看著圖快速說出兩個數(shù)相乘的結果,進一步熟記口訣。2、P81的第2、3題(2)全班交流3、P81的第4題(1)讓學生上臺板演螃蟹,一只螃蟹()條腿……9只螃蟹有()條腿?第七課時教學內容:P82練習十八T6—10教學目的要求: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1、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8的乘法口訣。不記得8的乘法口訣嗎?讓學生起來背8的乘法口訣2、關于8的乘法口訣,我們還能記著什么呢?讓學生加快有關的內容。小結: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用我們學過的8的乘法口訣來解決有關的問題,看誰是我們今天的應口訣小能手。(一)基本練習指名讓學生背一背口訣,并說一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林業(yè)土地入股合作開發(fā)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土雞蛋綠色包裝采購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有聲讀物配音制作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木地板行業(yè)綠色生產標準認證合同4篇
- 2025年度配音演員與兒童節(jié)目聘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農民工就業(yè)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新型幼兒教育機構教師聘用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創(chuàng)業(yè)投資公司融資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醫(yī)院兒科醫(yī)師派遣合同3篇
- 2025年度鋼管腳手架內外施工質量保障合同
- 《健康體檢知識》課件
- 2023年護理人員分層培訓、考核計劃表
- 生產計劃主管述職報告
- GB/T 44769-2024能源互聯(lián)網數(shù)據(jù)平臺技術規(guī)范
- 【經典文獻】《矛盾論》全文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專項訓練課外閱讀(含答案)
- 202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給男友的道歉信10000字(十二篇)
- 客人在酒店受傷免責承諾書范本
- 練字本方格模板
- 《老山界》第1第2課時示范公開課教學PPT課件【統(tǒng)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