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滬科版必修3歷史上冊月考試卷20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說:“很清楚的,中國現時社會的性質,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它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痹撐陌l(fā)布的背景是A.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綱領B.抗日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C.人民解放戰(zhàn)爭即將取得最后的勝利D.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起來2、下面為西方著名繪畫作品。這兩幅作品。

A.都是現實主義的代表B.都體現了對勞動的尊重C.追求畫面的嚴整和諧D.反映對理性王國的失望3、1897年康有為在澳門創(chuàng)刊《知新報》,嚴復在天津創(chuàng)刊《國聞報》,譚嗣同、唐才常在長沙分別創(chuàng)辦《湘報》《湘學報》。中國近代第一次辦報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實業(yè)救國思潮的盛行B.維新變法運動的深入C.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D.義和團運動深入北京4、“在他們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看不到突顯或平涂式的輪廓線,而是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fā)瞬間的感覺。”與該藝術流派風格相符的作品是A.B.C.D.5、當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后,本可逃走,但他認為,逃走是不正義的行為。他本人已經知道何為正義,所以不能再做不正義的事。蘇格拉底認為,法庭對他做出不正義的審判乃是出于無知。上述分析可以用來解釋以下哪一觀點A.美德即知識B.人是萬物的尺度C.“哲學王”治國D.理念是真實永恒的6、蘇格拉底確立了一種方法:詰問。他不知疲倦地向所遇到的任何人詢問、討論美與丑的含義。詰問方法不僅使人做有道德的事情,還使人知道為什么這樣做就是道德的。這一方法A.普及了公民的理性意識B.有利于推動社會的變革C.挑戰(zhàn)了公民大會的權威D.有利于喚醒人們的良知7、近500年來發(fā)生過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變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歐洲)的崛起,此轉變始于15世紀,在19世紀急劇加速;第二次轉變發(fā)生在19世紀末美國的崛起20世紀的全球經濟、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則是現代時尚的第三次權力轉變,或可稱為“群雄競起”的時代。導致三次權力轉變的因素分別是A.新航路開辟——第二次科技革命——東歐劇變、蘇聯解體B.兩次工業(yè)革命——美國南北戰(zhàn)爭——美日歐三足鼎立C.代議制民主制度的確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D.英國、荷蘭的殖民擴張——美國南北戰(zhàn)爭——兩極格局徹底瓦解8、它“是(近代中國)在面對強勢文化的沖擊下選擇的一種處理中西文化的態(tài)度和方式,是企圖融合中西文化的初次嘗試從思維范式上奠定了處理中西文化交往的模式?!辈牧现械摹八盇.是西方文化沖擊下的最初反應B.意在調和中西方文化的沖突C.為制度的變革提供了理論依據D.突出救亡圖存的時代急迫性9、1873年,華蘅芳等人翻譯的《地學淺釋》把英國學者賴爾的地質學理論介紹到中國。賴爾認為,地質的進化過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災變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的。這一理論在當時受到中國進步思想家的歡迎,是因為它A.對自然演進規(guī)律進行了科學闡釋B.傳播了西方先進科學知識C.與中國社會變革產生了共鳴D.動搖了恪守祖訓的陳舊觀念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10、美國文學家海明威是現實主義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11、大唐盛世,國力強大,對周邊地區(qū)產生了文化的輻射力,形成了以中國本土為地理中心、以中國文化為軸心的__________;宋元時期,中國的技術發(fā)明______和火藥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推動了人類歷史進程。12、將下列表格填寫完整。

。時期。

農書。

作者。

特點。

《氾勝之書》

原著失傳。

賈思勰。

元朝。

對中國南北方的;廣義的農業(yè);全面系統地論述,并附有較完備的“農器圖譜”

明朝。

重視備荒;水利等農政;熱心推廣番薯等高產新作物。

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對牛頓經典力學的否定,與量子理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基礎。A.正確B.錯誤14、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出現了一些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主題、研究人類反思人類自己的學者,他們被稱為智者學派。A.正確B.錯誤15、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使工業(yè)革命進入一個嶄新的發(fā)展階段,即“蒸汽時代”。A.正確B.錯誤16、史實:法拉第發(fā)現了電磁感應。

推論:標志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A.正確B.錯誤17、北宋時,儒家學者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12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胡適在《當代中國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講中;開篇即指出新文化運動“與歐洲的文藝復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其后胡適提出新文化運動有“使人想起歐洲的文藝復興”的“三個突出特征”首先,它是一場自覺的;提倡用民眾使用的活的語言創(chuàng)作的新文學取代用舊語言創(chuàng)作的古文學的運動;其次它是一場自覺地反時傳統文化中諸多觀念、制度的運動,是一場自覺地把個人從傳統力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運動。它是一場理性對傳統,自由對權威,張揚生命和人的價值對壓制生命和人的價值的運動;最后,很奇怪,這場運動是由既了解他們自己的文化遺產,又力圖用現代新的、歷史的批判與探索方法去研究他們的文化遺產的人領導的。在這個意義上,它又是一場人文主義的運動。

——據胡適《中國的文藝復興》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圍繞“新文化運動和文藝復興”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選取一個或多個角度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19、人類政治文明在不斷的進步;繼承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是進步的巨大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有學者認為;創(chuàng)新有三種類型:突破性創(chuàng)新,其特征是打破陳規(guī),改變傳統和大步躍進:漸進式創(chuàng)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邏輯步驟,讓事物越來越美好:再運用式創(chuàng)新,特征是采用橫向思維,以全新的方式應用原有事物。

——《維基百科》(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漸進式創(chuàng)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現及其作用。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美國民主政治是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從美國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現實意義。

——何亞華《以美國民主憲政為例看推典民主政治的現實意義》(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的民主政治”借鑒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原則?

材料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國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qū)別。國民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中華民國之憲法由國會制定。

(3)從近代化的角度指出《臨時約法》的進步意義。中華民國確立的政治體制與中國古代的權力制衡體制有何本質不同?

材料四今天(1940年2月20日)是安各界人民代表開憲政促進會的成立大會;是為了發(fā)揚民意,戰(zhàn)勝日本,建立新中國。憲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義的憲政。它不是舊的;過了時的、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所謂民主政治:同時,也還不是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民主政治。中國的革命尚未成功,國內除邊區(qū)等地而外,尚無民主政治的事實。所以現在的憲政運動是爭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認已經民主化的事實。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完致》(4)概括材料四中毛澤東新民主主義憲政思想的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造成當時中國民主不同于歐美和蘇聯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5)據材料五,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世界政治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的表現。20、扶貧幫困;改善民生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追求。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古代按照貧困戶的收入來源;財產狀況、家庭勞動力等因素進行分類定級;對不同程度的貧困者給予不同的救濟扶助宋代以前,救助貧困人口一般以政府為主,如漢律規(guī)定國家需向“貧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國家開始注重采用經濟手段,調動民間力量參與扶貧救助,如采用招商賑濟、以工代賑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還鼓勵民間互助,動員富戶救助貧戶,并設立“納票補官”制度,對參與扶貧的富戶獎以榮譽稱號古人在注重臨時性救助的同時,也注重系統性扶持。仍以宋代為例,政府除了在自然災害之后開展臨時性救助,還從百姓日常生產生活實際出發(fā),制定系統性扶持辦法,從財政、民政乃至軍政多個層面對貧困人口進行幫扶。如每逢冬春時節(jié),政府一般會向貧民賜錢、賜衣及賑糶,助其過冬和春耕;對于無力撫養(yǎng)子女的貧民,政府向其發(fā)放生育補貼;對于缺乏勞動力的家庭,政府也會免除其部分勞役。

——孫競、張文《中國古代扶貧實踐及其當代價值》材料二在貧困及消除貧困問題上;毛澤東提出中國共產黨是消除貧困問題的堅定領導力量,全體中國人民尤其農民群眾是反貧困的主導力量;工業(yè)化和現代化是實現反貧困目標的前提和基礎,合作化是反貧困的基本戰(zhàn)略。新中國成立以后,毛澤東開始指引中國農民的合作化建設,指出“全國大多數農民,為了擺脫貧困,改善生活,為了抵御災荒,只有聯合起來,向社會主義大道前進,才能達到目的”。1955年,毛澤東在《關于農業(yè)合作化問題》中提出“共同富裕”理念后,毛澤東發(fā)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闡述了共同富裕的具體目標:即在幾年內“使現在還存在的農村中一小部分缺糧戶不再缺糧,除了專門經營經濟作物的某些農戶以外,統統變?yōu)橛嗉Z戶或者自給戶,使農村中沒有了貧農,使全體農民達到中農和中農以上的生活水平”。

——黃承偉劉欣《新中國扶貧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中國貧困救助思想并分析實行貧困救助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初期的反貧困思想的特點。綜合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今扶貧思想的現實價值。評卷人得分五、論述題(共2題,共16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間。這種文化遺產對凝聚民族認同、促進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具體范圍包括:口頭傳統以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jié)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摘編自劉魁立《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中國史知識,請寫明申報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名稱,并闡述申報理由。(要求:申報合理,論證充分,表述清晰。)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古代小說的發(fā)展歷程階段類型代表作特色秦漢時期遠古神話《燕丹子》幻想方式、敘事方式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干寶《搜神記》以寫神仙鬼怪為主志人小說劉義慶《世說新語》以人物的瑣閱軼事為主以人物的瑣閱軼事為主隋唐時期傳奇小說白行簡《李娃傳》等以才子佳人和帝王將相為主宋元時期話本小說《三國志平話》等白話小說出現,以平民為對象明清時期短篇小說三言二拍、《聊齋志異》等以白話為主,以市井小民為對象長篇小說《三國演義》、《西游記》等章回體,白話小說,題材眾多章回體,白話小說,題材眾多——整理自孫宏哲著的《中國古代小說的發(fā)展歷程透析》

上表是中國古代小說的發(fā)展歷程,從表中提取相關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簡要闡述。(要求:寫明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評卷人得分六、簡答題(共2題,共4分)23、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論戰(zhàn)中是如何論述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進步性的?24、關注人;關注社會是東西方很多哲學家的主張,東方的孔子創(chuàng)立儒學,注重人事,對鬼神抱著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西方古代希臘和近代歐洲更是關注人自身的發(fā)展。由此請回答:

(1)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什么?儒學是怎樣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思想的?

(2)人文主義的核心是什么?

(3)啟蒙思想家進步主張的核心是什么?對社會發(fā)展最重要的意義是什么?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B【分析】根據材料“第一步是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是社會主義革命?!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闡釋了中國革命要分兩個步驟即第一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論》是1940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毛澤東發(fā)表的,故B項正確;ACD項都不符合題意。2、B【分析】【分析】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米勒《拾穗者》屬于現實主義代表作品,描繪了三位普通農婦正在田間拾穗的勞動情景,表達了對勞動者的尊重。梵高《夕陽下的播種者》屬于印象派代表作品,畫中的人物在金色麥田中播種,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尊敬和喜愛,因此B正確,A排除;C屬于新古典主義美術的特征,排除;D是對浪漫主義美術的描述,排除。故選B。3、B【分析】【分析】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1895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的序幕。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康有為、嚴復、譚嗣同等人通過創(chuàng)立報刊宣傳維新思想,鼓吹變法,掀起了中國近代第一次辦報高潮,體現了維新變法運動的不斷深入,故B項正確。A項,實業(yè)救國思潮推動了民族資本義的初步發(fā)展,材料中不能直接體現,故排除。C項,19世紀六七十年代,洋務運動直接誘導了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故排除。義和團為農民階級領導的反帝愛國運動,與材料無關,故排除D項。4、B【分析】【詳解】

根據“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fā)瞬間的感覺”;結合所學可知,印象派注重光和色的瞬間感覺,《日出·印象》屬于印象派繪畫,故選B;《自由引導人民》是浪漫主義繪畫,《拾穗者》是現實主義繪畫,《格爾尼卡》是現代主義繪畫,ACD不符合題意,排除。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fā)瞬間的感覺”,聯系所學印象派繪畫的特點分析解答。5、A【分析】試題分析:此題可用排除法。題干中的人物是蘇格拉底;A項符合題意,正確。B項是普羅泰格拉,排除。CD兩項都是柏拉圖,排除。故選A。

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6、D【分析】【詳解】

蘇格拉底通過不斷的詰問與人探討,從而能夠使人能夠更加深入的明了道德的本質,這就有利于喚醒人們的良知,故選D;蘇格拉底是在探討道德,而不是普及理性,更沒有推動社會變革,排除AB;蘇哥拉底的行為并沒有挑戰(zhàn)公民大會的權威,排除C。7、A【分析】【分析】

【詳解】

據“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歐洲)的崛起,此轉變始于15世紀,在19世紀急劇加速”可以知道,表述的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崛起為世界的中心;據“第二次轉變發(fā)生在19世紀末美國的崛起世紀的全球經濟、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可以知道,這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響,19世紀末第二次科技革命時期,美國經濟實力超過英國,開始主導世界;據“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則是現代時尚的第三次權力轉變,或可稱為“群雄競起”的時代?!笨梢灾?,這是蘇聯解體的影響,蘇聯解體后,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第三世界“群雄競起”,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因此導致三次權力轉變的因素分別是新航路開辟——第二次科技革命——蘇聯解體。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兩次工業(yè)革命發(fā)生于18世紀中期和19世紀后半期,所以B項與材料表述的時間不吻合,排除。代議制民主制度確立于17、18世紀,所以C項與材料表述的時間不吻合,排除。荷蘭的殖民擴張于17世紀、英國18世紀中期確立殖民帝國地位,所以D項與材料表述的時間不吻合,排除。8、B【分析】【詳解】

材料“是企圖融合中西文化的初次嘗試”指的是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思想,洋務派以封建綱常作為國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用西方的科技來維護封建統治,意在調和中西方文化的沖突,答案為B。西方文化沖擊下的最初反應是林則徐、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學習西方科技,沒有融合中國文化,A錯誤。C項指的是維新派的君主立憲思想和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題干強調的是“初次嘗試”,不符合題意,排除。19世紀90年代,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中國民族危機加深,不符合題意,D錯誤。9、C【分析】【詳解】

19世紀后期,賴爾關于自然力量逐漸推動地質進化的理論,受到中國進步思想家歡迎是因為這一理論可以用來支持和宣傳維新思想,與中國社會變革產生了共鳴,C項正確;科學闡釋了“自然演進規(guī)律”,不是強烈要求變革中國社會,實現救亡圖存理想的進步思想家關注賴爾理論的主要原因,A項錯誤;19世紀后期,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進步思想家歡迎賴爾理論不是為了傳播自然科學知識,B項錯誤;19世紀后期地質進化理論傳入中國,沒能動搖恪守古訓的陳舊觀念,D項錯誤。二、填空題(共3題,共6分)10、略

【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可知,美國文學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與?!贰!窘馕觥俊独先伺c?!?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第一問是考查唐朝時期強大的國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強大的文化圈,第二問是考查的宋科技發(fā)明的外傳,促進了歐洲社會的轉型,屬于基礎知識考查,難度不大?!窘馕觥竣?東亞文化圈(或漢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針)12、略

【分析】【詳解】

聯系所學可知,《氾勝之書》是西漢氾勝之的著作;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現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統的農學書籍;元朝王禎的《農書》對中國南北方的、廣義的農業(yè)進行全面系統地論述,并附有較完備的“農器圖譜”;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重視備荒、水利等農政,熱心推廣番薯等高產新作物。【解析】。時期。

農書。

作者。

特點。

西漢。

《氾勝之書》

氾勝之。

原著失傳。

北魏。

《齊民要術》

賈思勰。

現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統的農學書籍。

元朝。

《王禎農書》

王禎。

對中國南北方的;廣義的農業(yè);全面系統地論述,并附有較完備的“農器圖譜”

明朝。

《農政全書》

徐光啟。

重視備荒;水利等農政;熱心推廣番薯等高產新作物。

三、判斷題(共5題,共10分)13、B【分析】【詳解】

相對論打破了牛頓以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相對論并非全盤否定牛頓力學,牛頓力學反映的是宏觀物體低速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而狹義相對論反映的是物體高速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是對牛頓力學的繼承和發(fā)展。故判斷為錯誤。14、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出現了一些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主題、研究人類反思人類自己的學者,他們被稱為智者學派。故正確。15、A【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使工業(yè)革命進入一個嶄新的發(fā)展階段,即“蒸汽時代”。題意說法正確。16、B【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電力的廣泛應用標志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而非法拉第發(fā)現電磁感應,題干說法錯誤。17、A【分析】【詳解】

根據所學,北宋時,儒家學者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故正確。四、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12分)18、略

【分析】【詳解】

首先閱讀問題,明確題目要求,然后閱讀材料,根據“它是一場自覺地反對傳統文化中諸多觀念、制度的運動,是一場自覺地把個人從傳統力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運動”,可擬出論題:新文化運動與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都是反傳統的運動。闡述,結合所學分別闡述新文化運動與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主要內容和影響即可。新文化運動可從三提倡三反對和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進行說明,文藝復興可從提倡人文主義思想以及文藝復興的實質和影響進行闡述。最后,進行總結,印證論題。【解析】示例:論題:新文化運動與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都是反傳統的運動。

闡述: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反封建思想的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反對愚昧迷信;反對儒家傳統的倫理道德、反對舊文學;倡導西方的自然科學、民主,自由平等的新道德、通俗易懂的新文學。從而動搖了封建思想的正統地位,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文藝復興運動是西方資產階級借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宣傳資產階級思想的運動。反對中世紀神學思想;肯定人的價值,主張追求現世的幸福,在當時也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所以,新文化運動與文藝復興都批判傳統權威,具有相似性。19、略

【分析】【詳解】

(1)第一小問“表現”;依據材料中“漸進式創(chuàng)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的漸進式創(chuàng)新為三省六部制。第二小問“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從加強皇權;提高行政效率、減少決策失誤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2)根據所學可知;雅典民主為人類提供了一種集體管理的新形式,創(chuàng)造出法治基礎上的差額選舉制;任期制、議會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運作方式。這一偉大的創(chuàng)舉為后世民主政治的發(fā)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聯系所學知識,答出美國的代議制、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兩黨制分別體現了雅典民主制度確立的哪些原則即可。

(3)第一小問“進步意義”;結合所學知識,聯系約法內容,從權利分配,反封建角度作答即可。第二小問“本質不同”,歸納總結中國古代是君主專制,中華民國是民主政治角度來回答。

(4)第一問“主張”;依據材料“憲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得出:憲政就是民主政治;依據材料“1940年”“發(fā)揚民意,戰(zhàn)勝日本,建立新中國”“憲政運動是爭取尚未取得的民主”得出:爭取民主憲政與抗日救亡相結合。第二問“原因”,根據材料“它不是舊的;過了時的、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所謂民主政治;同時,也還不是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民主政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5)第一小問“繼承”,依據材料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到現在依法治國可知,繼承了民主和法治。第二小問“發(fā)展”,依據材料中“人民民主專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可以看出,發(fā)展了社會主義民主?!窘馕觥浚?)表現:三省六部制。

作用:加強皇權;提高了行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決策失誤。

(2)分權原則;主權在民原則(或民主原則);輪番而治原則;法治原則。

(3)進步意義: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推動中國近代民主化進程。

不同:中國古代;維護封建君主專制;中華民國,維護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4)主張:認為憲政就是民主政治;爭取民主憲政與抗日救亡相結合。

原因: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5)繼承:民主;法治。

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或: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0、略

【分析】【詳解】

(1)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根據材料“中國古代按照貧困戶的收入來源;財產狀況、家庭勞動力等因素進行分類定級”可以得出綜合考察與分類定級;根據材料“救助貧困人口一般以政府為主”“到了宋代,國家開始注重采用經濟手段,調動民間力量參與扶貧救助”可以得出政府救助為主,民間互助為輔;扶貧手段與方式多樣化;根據材料“政府除了在自然災害之后開展臨時性救助,還從百姓日常生產生活實際出發(fā),制定系統性扶持辦法”可以得出臨時性救助與系統性扶持相結合。第二小問,從緩和社會矛盾,穩(wěn)定統治,小農經濟的特點和儒家思想影響等方面進行作答。

(2)第一小問,“毛澤東提出中國共產黨是消除貧困問題的堅定領導力量,全體中國人民尤其農民群眾是反貧困的主導力量;工業(yè)化和現代化是實現反貧困目標的前提和基礎,合作化是反貧困的基本戰(zhàn)略”“闡述了共同富裕的具體目標”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的主導;強調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明確共同富裕的目標。第二小問,從精準扶貧、扶貧與發(fā)展生產并舉、調動民間力量、多樣化扶貧和建立機制等方面進行作答?!窘馕觥浚?)思想:綜合考察與分類定級;政府救助為主;民間互助為輔;扶貧手段與方式多樣化;臨時性救助與系統性扶持相結合。

原因: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穩(wěn)定統治;小農經濟的脆弱性,農民容易貧困;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響。

(2)特點: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的主導;強調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明確共同富裕的目標。

現實價值:精準扶貧,提高扶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扶貧與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并舉,才能從根本上消滅貧困;注重調動民間力量,實行多樣化扶貧;建立長效扶貧機制,防止貧困現象反復。五、論述題(共2題,共16分)21、略

【分析】【詳解】

根據材料中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解讀,可以選擇古代任一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的成就進行申報。如四大發(fā)明中的印刷術。申報名稱:印刷術申報理由:根據所學知識,從印刷術發(fā)展歷程、對文化交流傳播的作用等角度闡述,凸顯其在人類創(chuàng)造力方面的成就。具體而言,印刷術作為古代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主要印刷佛經、日歷、詩集等,這些都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宋代作為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人們已經使用了彩色套印技術,宋刻本被后世藏書家視為珍品。11世紀中葉,北宋布衣畢昇發(fā)明了膠泥活字印刷。它既經濟,又便捷,是我國印刷業(yè)的一大革新。后來,人們又發(fā)明了木活字、銅活字、錫活字、鉛活字等。印刷術的出現對凝聚民族認同、促進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15世紀,活字印刷術傳到歐洲,對歐洲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運動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所以,印刷術不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解析】示例一申報名稱:印刷術申報理由:印刷術作為古代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主要印刷佛經;日歷、詩集等,這些都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宋代作為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人們已經使用了彩色套印技術,宋刻本被后世藏書家視為珍品。11世紀中葉,北宋布衣畢昇發(fā)明了膠泥活字印刷。它既經濟,又便捷,是我國印刷業(yè)的一大革新。后來,人們又發(fā)明了木活字、銅活字、錫活字、鉛活字等。印刷術的出現對凝聚民族認同、促進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15世紀,活字印刷術傳到歐洲,對歐洲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運動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所以,印刷術不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

示例二申報項目:京劇申報理由: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有“國劇”之稱,被譽為“國粹”。清朝乾隆末年,四大徽班進京演出,風行一時。道光年間,又有湖北漢劇藝人進京參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漢合流”局面。經過徽漢藝人的表演實踐,兼收其他民間曲調的唱腔;刷目和表演形式,最終形成了新劇種一一京劇。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涌現出程長庚、譚鑫培等號稱“同光十三絕”的著名藝人。從此,京劇由北京走向全國,成為廣為流傳的劇種。民國以來,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國人民的贊賞。所以,京劇對凝聚民族認同、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

舉其它示例,如中國書法、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算盤、青瓷制作、宣紙制作等,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征即可。22、略

【分析】【詳解】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可以從小說特色和類型兩個角度提取論點。從小說特色角度,中國古代小說逐漸向世俗化發(fā)展,由此可以提出觀點:中國古代小說體現出世俗化的發(fā)展趨向。論證過程結合材料,并對這種趨勢出現的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