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滬科新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1頁
2024年滬科新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2頁
2024年滬科新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3頁
2024年滬科新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4頁
2024年滬科新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4年滬科新版選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125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薩拉米斯島丟失后,在幾次收復無果后,雅典統(tǒng)治者下令不準人們提收回薩拉米斯島,否則格殺勿論。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梭倫曾裝扮成瘋癲詩人,鼓動雅典公民的愛國精神?!隘傇娙耸录弊钅鼙砻鰽.梭倫具有振興城邦的愛國熱情B.梭倫是雅典改革的最佳人選C.雅典的階級矛盾已激化到極點D.雅典的改革已成為歷史潮流2、北魏統(tǒng)一北方,促進了民族融合,使鮮卑族由畜牧經(jīng)濟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轉向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主的定居生活。這表明民族融合的過程。從經(jīng)濟發(fā)展角度看,實質上是A.封建化的過程B.農(nóng)耕化的過程C.工業(yè)化的過程D.漢化的過程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聽信讒言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絕,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誰讓沒有憑證的旅客住宿,誰就要連坐?!鄙眺敝坏明鋈浑x去。這則故事說明A.變法最終失敗B.民眾嚴守法律C.變法違背民意D.法治代替人治4、天主教在中世紀歐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為A.封建割據(jù)嚴重,王權衰弱B.“什一稅”的大量征收C.統(tǒng)一了《圣經(jīng)》版本且有解釋權D.是歐洲最大的封建地產(chǎn)所有者5、梭倫改革是古代雅典重要的政治改革之一;它被稱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的原因有。

①促進工商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

②政治機構改革。

③“解負令”的頒布。

④確立財產(chǎn)等級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下列是反映社會發(fā)展變化的一些文獻;它們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

①“擺脫了農(nóng)奴制依附關系的農(nóng)民可以享有農(nóng)村自由居民的各種權利;包括居民的人身權和財產(chǎn)權。”

②“本憲法所規(guī)定的立法權;全屬合眾國的國會,國會由一個參議院和一個眾議院組成。行政權力賦予合眾國總統(tǒng),總統(tǒng)任期四年?!?/p>

③“共產(chǎn)黨人不屑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xiàn)存的資本主義制度才能達到?!?/p>

④“未經(jīng)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盇.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7、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與完善。

(1)確立:公元前6世紀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發(fā)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紀,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榮。評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8、(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村料:在近代西方列強東侵的強烈撞擊下;晚清的軍事變革作為一種自然的回應,在逐漸興起,其本質就是實現(xiàn)軍事近代化,縮小乃至消除中國與西方軍事上的差距,從而有效抗御列強的侵略,保障國家安全。以甲午戰(zhàn)爭失敗為標志,晚清軍事變革可以分為前后兩個階段。甲午戰(zhàn)前為第一階段變革,隨興辦洋務而起,因甲年戰(zhàn)敗而衰。主要內容包括推進陸軍火器化;建立近代海軍,加強海防;創(chuàng)辦近代軍事工業(yè);革新軍事教育等。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使30余年慘淡經(jīng)營的成果毀于一旦,也標志著晚清軍事變革步入了第二階段。由于《馬關條約》及其后《辛丑條約》的簽訂,清政府背上了極其沉重的賠款負擔,國家進一步衰敗,已無力再投巨資建設海軍,因此,這個階段軍事變革的重點集中在陸軍,最主要的內容是編練新式陸軍和發(fā)展陸軍教育。第二階段的軍事變革,因中央集權不斷削弱,各省各自為政,非但未能有救增強國家的整體軍力,反而為清朝的覆亡挖掘了墳墓。

——鐘少異高煒《晚清軍事變革及軍事近代化為什么失敗》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并結臺所學知識;指出晚清兩次軍事變革的共同特點。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清兩次軍事變革失敗的原因。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學界一般認為:“中華文化圈”是指受中華文明影響;具有中華文化特征的區(qū)域性文化體系。從空間上看,“中華文化圈”以中國本土為中心,波及東亞乃至更遠的范圍;從內容上看,其要素包括漢字;儒教、典章制度、科技和中國式的宗教(如中國化的佛教)等方面;從時間上看,“中華文化圈”的整體格局是在隋唐時期形成的,因而也稱為“唐文化圈”。

材料二有的日本學者認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為“構成國家的主要民族;采用軍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種種形式,對領域外的其他民族國家,建立一種君臣關系。”

材料三我國學者認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為“先進的文化國;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著周邊國家。這里既包含著先進國家向后進的周邊國家傳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邊國家對先進文化的向心力,這種向心力的產(chǎn)生,不是由于采用軍事的;政策的高壓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間的文化的明顯差距。唐王朝的強大和文化的隆盛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周邊各國的統(tǒng)治者和人民,他們?yōu)榭s短與唐王朝文化上的差距,不遺余力地把唐文化吸入本國,并結合本國特點,有選擇地加以消化和吸收?!?/p>

請回答:

(1)上述兩種關于“唐文化圈”成因的觀點;其核心區(qū)別在哪里?

(2)你認為哪種觀點正確?結合當時東亞最典型的一個國家的史實加以說明。10、材料西漢建立后;“約法三章”不再適應現(xiàn)實需要,新的法令條文不斷增加,形成《九章律》。漢武帝時,《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條”迅速增至359“章”,僅關于死罪的法律條文便有1000多條,“律令煩多,百有余萬言”;具有法律意義的案例匯編越編越多,《春秋》一書所記史事在判案時也用作參考。三國魏初,沿用的“秦漢舊律”竟多達906卷,770余萬字,東漢以來馬融;鄭玄等儒學大師對法律的注釋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晉時對法律進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規(guī)被編輯為“令”;由具體行政部門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為主體,共20篇;620條、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時任意引用法令條文的可能性。與漢代明顯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條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罰。

——摘編自張晉藩總主編《中國法制通史》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魏晉法律改革的主要特點。11、某班學生舉辦“學習歷史·話說改革·展望未來”的主題演講會。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主題發(fā)言一:王安石變法與民生。

發(fā)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傳》: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鄙弦詾槿?,據(jù)家貲高下,各令出錢雇人充役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歲以九月,令,佐分地計量,驗地色好,分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稅數(shù)。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變法的法令是;。從關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這些措施的目的。

主題發(fā)言二: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與近代教育變革。

發(fā)言引用了梁啟超的《變法通議》: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

(2)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在興人才;開學校方面有什么共同點?結合這一時期的相關史實說明教育變革對中國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

主題發(fā)言三:羅斯福新政與社會救濟。

下面是主題發(fā)言的片斷:1929年10月;一片繁榮的美國爆發(fā)經(jīng)濟危機,股價狂跌,企業(yè)倒閉,失業(yè)人數(shù)激增。但政府沒有采取積極應對措施。結果胡佛總統(tǒng)的名字成了貧困的同義詞。1933年,羅斯??偨y(tǒng)大刀闊斧的對金融;工業(yè)、農(nóng)業(yè)等方面進行改革,成立聯(lián)邦緊急救濟署,為失業(yè)者、兒童、老人、殘疾人提供社會救濟。政府推行“以工代賑”,投資興辦田納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傭了數(shù)百萬人,使中下層民眾收入提高,新政推動美國經(jīng)濟逐步走出低谷。

(3)請結合上述發(fā)言概括羅斯福新政社會救濟政策的特點并加以評價。

主題發(fā)言四:世紀偉人鄧小平。

發(fā)言引用了《鄧小平文選》中的4個精辟論斷:

①“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p>

②“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p>

③“計劃經(jīng)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jīng)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

④“中國的對外政策是獨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結盟?!薄爸袊鴮ν庹叩哪繕耸菭幦∈澜绾推健!?/p>

(4)請解讀上引②;③、④論斷;完成主題發(fā)言稿。

(提示:下列劃線文字部分是解讀示例;請參照示例將答題內容寫在相應的橫線上。每個論斷的解讀都可以從內容或作用中任選其一作答。要求:觀點正確,內容具體)

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鄧小平鑒定支持。這次討論肯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關于黨的基本路線;

關于“計劃”和“市場”的論斷。

關于新時期的外交;

總結:12、【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東漢時期,選官制度經(jīng)發(fā)展而趨于嚴密,察舉制度也相應的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光武帝重申德行為首,這時候的主要特點是“以德取人”。到了東漢順帝時,出現(xiàn)了“以文取人”的變化,即把某種專門知識的程序化考試,作為認定官員資格的手段。東漢時期,選官制度經(jīng)發(fā)展而趨于嚴密,察舉制度也相應的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光武帝重申德行為首,這時候的主要特點是“以德取人”。到了東漢順帝時,出現(xiàn)了“以文取人”的變化,即把某種專門知識的程序化考試,作為認定官員資格的手段?!幾蚤惒娇恕恫炫e制度變遷史稿》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東漢時期察舉制度標準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東漢時期的察舉制度。到了東漢末期,王朝和社會日益陷入到深刻的矛盾之中,察舉制度的實施也遇到了深刻的危機,出現(xiàn)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現(xiàn)象?!耙悦∪恕奔撮L官舉薦要考慮到士人的名望,士人也著意于培養(yǎng)這種名望?!耙宰迦∪恕?,就是在舉薦的時候,更加考慮到士人家族的名望,論族姓閡閱。這些都嚴重損害了察舉的公平性,加速了東漢王朝的覆亡,兩漢的察舉制也隨之瓦解。13、【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李誦(761—806年),即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即位。他重用王叔文、王伾、韋執(zhí)誼、柳宗元、劉禹錫等人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第一,罷宮市。宮市是宦官在長安東西兩市掠奪民間財富的手段。德宗晚年,宦官在市上購買宮中所需要的物品,往往用宮中無用的東西換取高價貨物。第二,罷五坊小兒。“五坊”是指宮中的雕坊、鶻坊、鷂坊、鷹坊、狗坊,“小兒”是指在五坊的服役者。五坊小兒經(jīng)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榨人民的財物。第三,罷鹽鐵使月進錢。鹽鐵使月進錢,也就是在正課以外每月向皇帝送羨余錢,供皇帝私用。第四,欲剝奪宦官的兵權。順宗欲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兵權,由于宦官有所準備,未能如愿。第五,抑制藩鎮(zhèn)的勢力。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派人到長安,要求兼領三川,王叔文嚴詞拒絕。以上改革,雖然都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順宗的去世,改革破產(chǎn)?!幾园讐垡涂傊骶帯吨袊ㄊ贰罚?)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永貞革新的歷史背景。(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永貞革新的作用,并歸納其破產(chǎn)的原因。14、【歷史選考一: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近代中國是一個銀本位國,貨幣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幣多種多樣,成色不一,混亂的幣制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廢兩改元”,但由于政局更迭無法落實。20世紀30年代,美國為擺脫危機實行白銀政策,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引發(fā)危機,為國民政府“廢兩改元”提供機會。1933年,國民政府“廢兩改元”,完成貨幣簡化工作,為法幣改革奠定基礎。近代中國是一個銀本位國,貨幣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幣多種多樣,成色不一,混亂的幣制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廢兩改元”,但由于政局更迭無法落實。20世紀30年代,美國為擺脫危機實行白銀政策,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引發(fā)危機,為國民政府“廢兩改元”提供機會。1933年,國民政府“廢兩改元”,完成貨幣簡化工作,為法幣改革奠定基礎。1935年11月3日南京國民政府實施幣制改革,概括起來,主要是:壟斷鈔票發(fā)行權;規(guī)定法幣性質及流通事項;廢除銀本位制;規(guī)定法幣可無限制買賣外匯?!幾躁惔喝A《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幣制改革》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幣制改革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幣值改革的影響。這次改革中國放棄銀本位制,以紙幣代替金銀貨幣,國家集中發(fā)行貨幣,不僅順應世界發(fā)展趨勢,也有利于保存白銀,完成貨幣的真正統(tǒng)一。幣制改革割斷了中國貨幣與白銀的直接聯(lián)系,此后,世界銀價的漲落不會再對中國發(fā)生大的影響。幣制改革有利于國民經(jīng)濟向戰(zhàn)時經(jīng)濟的調整和轉變,為抗戰(zhàn)的勝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但國民政府也通過這次幣制改革,可以無限制地發(fā)行不兌現(xiàn)的紙幣,造成中國延續(xù)十幾年的通貨膨脹。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1題,共7分)15、公元前6世紀初;雅典城郊有個叫克里埃尼圖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貧困,不具備擔任官職的財產(chǎn)資格。后來,克里埃尼圖斯開辦作坊,生產(chǎn)葡萄酒并銷往海外市場。5年后,他的年總收入達到了280麥斗,躋身于第三等級。

請回答:

(1)根據(jù)梭倫立法;躋身第三等級的克里埃尼圖斯能享受怎樣的政治權利?(3分)

(2)如何評價梭倫確立的財產(chǎn)等級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倫對國家權力機構和司法制度又進行了哪些改革?(6)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題,共12分)1、A【分析】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約30歲的梭倫被任命為指揮官,統(tǒng)帥部隊,一舉奪回了薩拉米斯島。赫赫軍功使梭倫聲望大增,成為雅典最負名氣和影響的人物,也為他日后實現(xiàn)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故A項正確;材料中未體現(xiàn)梭倫是否是最佳人選,故B項錯誤;材料中未體現(xiàn)階級矛盾,故C項錯誤。題干沒有提及雅典的改革,排除D。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題中的信息“梭倫曾裝扮成瘋癲詩人,鼓動雅典公民的愛國精神”,由此可以推斷出。2、B【分析】【詳解】

據(jù)材料“從經(jīng)濟發(fā)展角度看”;“使鮮卑族由畜牧經(jīng)濟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轉向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B正確;從整體社會發(fā)展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的過程,A不合題意;據(jù)材料“使鮮卑族由畜牧經(jīng)濟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轉向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C錯誤;從文化風俗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shù)民族漢化的過程,D錯誤。

【點睛】

從經(jīng)濟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shù)民族由游牧經(jīng)濟轉向農(nóng)耕經(jīng)濟的過程;從文化風俗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shù)民族漢化的過程;從整體社會發(fā)展角度講,民族融合就是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的過程。3、B【分析】根據(jù)“商君定有法律,誰讓沒有憑證的旅客住宿,誰就要連坐。”可知,商鞅變法思想深入人心,民眾嚴守法律,B正確;商鞅變法最終成功,A錯誤;C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排除;秦國依然是人治社會,D錯誤。4、D【分析】【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的天主教會控制歐洲大約1/3的土地,這些土地由教堂和大小僧侶掌控,采用封建的剝削方式,所以天主教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封建地產(chǎn)所有者,故天主教在中世紀歐洲占支配地位,故D正確;封建割據(jù)嚴重,王權衰弱不屬于主要原因,故A錯誤;教會向信徒征收“什一稅”,但這也不是天主教在中世紀歐洲占支配地位的主要原因,故B錯誤;歐洲中世紀的天主教會掌握著《圣經(jīng)》的解釋權,以加強對人們的思想控制,但這不是天主教在中世紀歐洲占支配地位的主要原因,故C錯誤。5、D【分析】試題分析:這一題實際在考查梭倫改革的內容;因為梭倫改革的內容使得它被稱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根據(jù)所學知識,D為正確答案。

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梭倫改革?梭倫改革內容6、B【分析】【分析】

【詳解】

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擺脫了農(nóng)奴制依附關系的農(nóng)民可以享有農(nóng)村自由居民的各種權利,包括居民的人身權和財產(chǎn)權”指的是1861年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本憲法所規(guī)定的立法權,全屬合眾國的國會,國會由一個參議院和一個眾議院組成。行政權力賦予合眾國總統(tǒng),總統(tǒng)任期四年”指的是1787年美國聯(lián)邦憲法;“共產(chǎn)黨人不屑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xiàn)存的資本主義制度才能達到”指的是1848年《共產(chǎn)黨宣言》;“未經(jīng)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指的是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由此可知,正確的順序是④②③①,故B項正確,ACD錯誤。二、填空題(共1題,共2分)7、略

【分析】公元前6世紀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劃分十個地區(qū)部落取代過去的四個氏族部落,以五百人會議代替梭倫創(chuàng)立的四百人會議,創(chuàng)立十將軍委員會和陶片放逐法,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級官職向廣大公民開放,為貧苦公民參加政權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證,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榮。故答案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題(共7題,共14分)8、略

【分析】(1)由材料“在近代西方列強東侵的強烈撞擊下;晚清的軍事變革作為一種自然的回應”可以得出二者的背景相同;從內容上看,二者均側重于對軍事武器和軍事教育的變革。從結果而言,二者均以失敗告終。

(2)失敗的原因,據(jù)材料“第二階段的軍事變革,因中央集權不斷削弱,各省各自為政”結合洋務運動和清末新政失敗的原因,從指導思想,領導者和面臨的時代背景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窘馕觥浚?)共同特點:在西方列強加劇侵華;民族危機不斷加劇的形勢下進行;側重于對軍事武器和軍事教育的變革;都以失敗告終;沒有實現(xiàn)軍事近代化。

(2)失敗原因:在“中體西用”思想指導下逃行變革,不可能從根本上變革,最終必然失??;缺乏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第一階段以封建官僚個人為主,后一階段是各省自行其是,不能保證變革的正常進行;列強的侵略和國內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使變革缺乏必要的社會條件。9、略

【分析】【分析】

【詳解】

(1)根據(jù)材料二“有的日本學者認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為“構成國家的主要民族;采用軍事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種種形式,對領域外的其他民族國家,建立一種君臣關系?!奔纯筛爬ㄈ毡緦W者的觀點;根據(jù)材料三“我國學者認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為‘先進的文化國,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著周邊國家。這里既包含著先進國家向后進的周邊國家傳播文化,又有落后的周邊國家對先進文化的向心力,這種向心力的產(chǎn)生,不是由于采用軍事的、政策的高壓手段,而是由于彼此之間的文化的明顯差距?!奔纯蓺w納我國學者的觀點。兩種觀點的區(qū)別核心在于“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否是強制手段。

(2)解決本題要用學會用事實說話,表明態(tài)度,我認為我國學者的觀點正確。關于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大批遣唐使自愿到中國學習及日本仿照中國的改革等方面思考作答。【解析】(1)日本學者認為“唐文化圈”的形成是因為唐帝國采取了軍事;政治和文化上的強制手段;我國學者認為其形成根本是由于唐朝的先進文化對周邊文化落后國家的吸引;而不是用強制的手段。

(2)我國學者的觀點正確。最典型的國家就是日本,日本在唐朝先進文化的吸引下,主動向唐朝學習,如先后13次派遣唐使和留學生到長安考察學習;仿照唐朝制度實行大化改新;仿照唐都長安的建筑樣式建筑都城;吸收漢字因素創(chuàng)作日本文字;社會生活及文化上崇尚唐風。10、略

【分析】【分析】

【詳解】

據(jù)“大量行政法規(guī)被編輯為‘令’,由具體行政部門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為主體”得出從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刪繁就簡;刑法與行政法規(guī)分離;據(jù)“新律不少條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罰”得出突出倫理犯罪?!窘馕觥繌默F(xiàn)實需要出發(fā);刪繁就簡;刑法與行政法規(guī)分離;突出倫理犯罪。11、略

【分析】【詳解】

通過學生舉辦“學習歷史·話說改革·展望未來”的主題演講會。把古代和近現(xiàn)代歷史,中外歷史結合起來這是高考歷史中常用的方式。第(1)問通過閱讀材料考察學生對王安石變法的理解。第(2)問通過材料梁啟超的《變法通議》: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這一段材料考察學生了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第(3)問考察了學生對材料的概括能力第(4)問通過《鄧小平文選》中的4個精辟論斷對中國新時期政策方針進行了綜合考察。【解析】(1)募役法方田均稅法。

實行募役法是為了減輕農(nóng)民勞役負擔;不誤農(nóng)時。實行方田均稅法是為了減輕無地;少地農(nóng)民的負擔。

(2)開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

可從新式人才;新式學校等方面舉例闡述其作用。如:詹天佑留學歸國;成為著名鐵路工程師,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促進了近代交通工具發(fā)展。戊戌變法時開辦京師大學堂,促進近代文化教育發(fā)展。

(3)特點:社會救濟與提供就業(yè)相結合;政府干預。

評價: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社會負擔;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刺激了消費和生產(chǎn),促進了經(jīng)濟復蘇。

(4)答案要點舉例:(從內容或作用角度作答;觀點正確,內容具體,即可得分)

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

是對社會主義經(jīng)濟理論的創(chuàng)新;為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提供了理論根據(jù)。

新時期我國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具體表現(xiàn)為不結盟政策;這種獨立自主的不結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于中國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

鄧小平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立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12、略

【分析】【詳解】

(1)變化:需要從材料中得出答案。由材料中的光武帝時期的“以德取人”到漢順帝時期的“以文取人”;再到后來東漢后期的“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即可得出答案。

原因:從“以德取人”到“以文取人”說明文化在其中的地位超過了德行;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漢代自從董仲舒發(fā)展了儒家學說,被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大,故到東漢就出現(xiàn)了“以文取人”;從“以文取人”再到“以族(或名)取人”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門第思想嚴重,地主階級發(fā)生了分化,出現(xiàn)了不同的階層,結合所學可知,這是世家大族逐漸崛起,選官制度也受到了其影響;再有就是由材料中的“到了東漢末期,王朝和社會日益陷入到深刻的矛盾之中,察舉制度的實施也遇到了深刻的危機”可以得出其他原因。

(2)評價:“以德取人”是在延續(xù)西漢時期的察舉制選官標準;所以有利于選拔人才;而“以文取人”強調“專門知識”,所以經(jīng)過考試選拔的官員文化素質相對較高;而“以族(或名)取人”則是只在世家大族中選拔,這使得選官制度具有很大的封閉性,很難體現(xiàn)民意,也不利于中央集權。

點睛:選修模塊的考題一般都提供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考查考生根據(jù)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和相關分析問題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一般情況下,考查內容均不是選修課本上的基本史實。這就需要考生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結合所學分析問題的方法,將所學相關時空范圍的必修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遷移過來回答有關問題。當然,也有部分問題是通過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的??傊?,選修的題目需要活學活用,沒有選修教材的知識作為依托,考查內容和形式有很大的自由度。這希引起考生的關注?!窘馕觥浚╨)變化:從“以德取人”到“以文取人”再到“以族(或名)取人”.

原因:儒家思想的影響;察舉制的弊端;社會政治局勢動蕩;世家大族的崛起.

評價:最初有利于選拔人才;有利于提高官員素質;具有封閉性,民意無從體現(xiàn);不利于中央集權.13、略

【分析】【詳解】

第(1)問;“歷史背景”,由材料的時間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政治腐敗嚴重,宦官干政,朝政混亂;賦稅繁雜,人民負擔沉重;藩鎮(zhèn)勢力坐大,威脅中央集權等角度回答即可。

第(2)問,“作用”,結合所學知識得出推動了商業(yè)發(fā)展,促進了市場繁榮;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打擊了宦官勢力;觸動了地方藩鎮(zhèn)的利益等?!捌飘a(chǎn)的原因”依據(jù)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從順宗在位時間短暫、政治問題積重難返、宦官干預朝政、地方節(jié)度使威脅中央集權、改革派逐漸失勢等角度回答?!窘馕觥浚?)歷史背景: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政治腐敗嚴重,宦官干政,朝政混亂;賦稅繁雜,人民負擔沉重;藩鎮(zhèn)勢力坐大,威脅中央集權。

(2)作用:推動了商業(yè)發(fā)展;促進了市場繁榮;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打擊了宦官勢力;觸動了地方藩鎮(zhèn)的利益。

破產(chǎn)原因:順宗在位時間短暫;政治問題積重難返;宦官干預朝政;地方節(jié)度使威脅中央集權;改革派逐漸失勢。14、略

【分析】【詳解】

第(1)問;“原因”,根據(jù)材料信息“近代中國是一個銀本位國,貨幣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幣多種多樣,成色不一,混亂的幣制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廢兩改元’20世紀30年代,美國為擺脫危機實行白銀政策,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引發(fā)危機,為國民政府‘廢兩改元’提供機會”并結合所學知識從近代中國貨幣制度的長期落后和混亂;國民政府進行了“廢兩改元”實驗、192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