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氣的運動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上學期同步知識梳理+練習(教師版)_第1頁
第三章大氣的運動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上學期同步知識梳理+練習(教師版)_第2頁
第三章大氣的運動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上學期同步知識梳理+練習(教師版)_第3頁
第三章大氣的運動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上學期同步知識梳理+練習(教師版)_第4頁
第三章大氣的運動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上學期同步知識梳理+練習(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三章大氣的運動(教師版)3.1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知識梳理<大氣的水平運動:大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分布及移動:3.南北半球氣壓帶分布與季風環(huán)流:知識點一大氣的水平運動:大氣的水平運動的成因:太太陽輻射空氣上升或下沉的垂直運動上垂直運動形成大氣的水空氣上升或下沉的垂直運動上垂直運動形成大氣的水平運動導致引起造成同一水平面氣壓的差異同一水平面氣壓的差異地區(qū)間冷熱不均2.水平氣壓梯度力:(1)氣壓梯度:指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兩地氣壓梯度的大小與兩地的氣壓差和距離有關(guān):相同的氣壓差,兩地距離越近,水平氣壓梯度越大;相同的距離,氣壓差大的兩地水平氣壓梯度大。在同一幅等壓線圖中,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氣壓梯度越大。(2)水平氣壓梯度力:只要水平面上存在著氣壓梯度,就產(chǎn)生了促使大氣由高氣壓區(qū)流向低氣壓區(qū)的力,即水平氣壓梯度力。是由水平氣壓梯度導致的,水平氣壓梯度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3)風: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氣由高氣壓區(qū)向低氣壓區(qū)做水平運動,這就形成了風。(4)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3.風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力特點具體如下表所示:(重點背)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摩擦力方向垂直于等壓線,指向低壓區(qū)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與風向相反作用促使空氣由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形成風,既影響風速又影響風向促使風向偏離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只影響風向不影響風速對風有阻礙作用,可減小風速,既影響風速又影響風向大小由氣壓梯度決定(等壓線疏則小,密則大)隨風速增大而增大,隨緯度升高而增大與下墊面狀況有關(guān)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1030103010201010(hPa)等壓線等壓線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2)高空風與近地面的區(qū)別:(以北半球為例)高空風:①受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zhuǎn)偏向力共同影響;②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與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風壓定律: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右,低壓在左。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10301020103010201010(hPa)風向風向地轉(zhuǎn)偏向力地轉(zhuǎn)偏向力近地面:受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zhuǎn)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響;②風向:與等壓線斜交(有夾角),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有夾角。風壓定律: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右后,低壓在左前。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10301020103010201010(hPa)風向風向摩擦力摩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地轉(zhuǎn)偏向力4.地轉(zhuǎn)偏向力、摩擦力與風向的關(guān)系:地轉(zhuǎn)偏向力始終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轉(zhuǎn),南半球向左偏轉(zhuǎn)。摩擦力的方向與風向相反,大小與下墊面性質(zhì)有關(guān),下墊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越大,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越大。知識點二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重點記)大氣環(huán)流:地球上大范圍、有規(guī)律的運動,稱為大氣環(huán)流。大氣環(huán)流的意義:把熱量和水汽從某一地區(qū)輸送到其他地區(qū),調(diào)節(jié)了高低緯度之間,海陸之間的水熱量分布,對各地的天氣和氣候具有重要影響。大氣環(huán)流規(guī)律:假設(shè)大氣是在均勻的地球表面上運動的,引起大氣運動的因素是高低位之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zhuǎn)偏向力。下面以北半球為例,說明大氣運動的情況。(1)三圈環(huán)流由低緯環(huán)流、中緯環(huán)流和高緯環(huán)流組成。(2)三圈環(huán)流形成了6個風帶和7個氣壓帶。它們的分布規(guī)律是:南北對稱、相間分布。(3)三圈環(huán)流:假設(shè)地表物質(zhì)均勻、太陽直射赤道,以北半球為例考慮考慮地球自轉(zhuǎn)(地轉(zhuǎn)偏向力)。(4)規(guī)律:氣壓帶、風帶關(guān)于赤道南北對稱,相間分布;高低氣壓帶相間分布;同一半球信風帶風向與極地東風帶一樣,與西風帶風向相反;風帶整體北撇南捺。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guī)律,我們看下面這個變式圖。知識點三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季風環(huán)流:(一)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1.地球公轉(zhuǎn)→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氣壓帶和風帶的南北移動。2.規(guī)律: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大氣活動中心:1.陸地面積: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陸相間分布。2.依據(jù)物理學知識可知,由于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陸地增溫和冷卻的速度均快于海洋。結(jié)論: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導致氣壓帶被高、低氣壓中心切斷。3.大氣活動中心:高壓和低壓中心勢力強,范圍廣,對世界各地的天氣和氣候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又把它們叫做大氣活動中心。北半球冬季氣壓中心:由于冬季歐亞大陸降溫快→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亞洲高壓(氣壓名稱);而該緯度帶原有的副極地低壓帶(氣壓帶)也因此被這個氣壓中心切斷。1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北半球夏季氣壓中心:由于夏季歐亞大陸增溫快→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亞洲低壓(氣壓名稱);而該緯度帶原有的副熱帶高壓帶高壓帶(氣壓帶)也因此被這個氣壓中心切斷。7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以北半球為例:時間溫度差異氣壓差異被切斷的氣壓帶陸地上太平洋大西洋七月陸>海陸<海副熱帶高壓帶印度低壓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一月陸<海陸>海副極地低壓帶蒙古西伯利亞高壓阿留申低壓冰島低壓(三)季風環(huán)流:(重點背)1.季風:大范圍的盛行風風向隨季節(jié)而發(fā)生明顯變化。一一月七月2.成因: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是形成季風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也會形成季風。東亞季風最為典型(因為東亞背靠著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面對著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陸的氣溫對比和季節(jié)變化比其他地區(qū)顯著,所以,盛行風向隨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3.形成:比較項目季風環(huán)流東亞季風南亞季風形成原因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夏季風風向東南季風西南季風性質(zhì)暖濕濕熱源地太平洋印度洋強弱(較冬季風)弱(較冬季風)強冬季風風向西北季風東北季風性質(zhì)干冷干暖源地蒙古、西伯利亞亞洲內(nèi)陸強弱(較夏季風)強(較夏季風)弱分布地區(qū)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學法指導:風速的判斷:(1)在同一幅等壓線分布圖上,等壓線密集的地方,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速大;反之,風速小。(2)等壓線分布狀況相同、等壓距相同的地圖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單位距離間的等壓線越密集,則風力越大;反之,風力越小。(3)等壓線分布狀況相同、比例尺相同的地圖相比,相鄰兩條等壓線數(shù)值差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風力越大;反之,風力越小。(4)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相同的情況下,摩擦力越小,風速就越大;反之,風速就越小。例如,海面上的風速大于沿海陸地,內(nèi)陸荒漠地區(qū)的風速大于綠洲。2.讀氣壓帶位置,辨節(jié)氣。(1)若各氣壓帶分別被0°、30°60°緯線平分,則為春、秋分。(2)若各氣壓帶位置偏北,則為北半球夏至。(3)若各氣壓帶位置偏南,則為北半球冬至。3.大氣活動中心的判斷方法:(1)根據(jù)等壓線的閉合情況判斷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較外圍低,為低氣壓中心;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較外圍高,為高氣壓中心。(2)根據(jù)季節(jié)判斷:夏季,陸地上有熱低壓中心,海洋上相對有冷高壓中心。冬季,陸地上有冷高壓中心,海洋上相對有熱低壓中心。(3)根據(jù)風向判斷:風總是由高氣壓區(qū)吹向低氣壓區(qū),這是判斷高、低氣壓中心的依據(jù)。風由陸地吹向海洋時,陸地上為高壓,海洋上為低壓;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時,海洋上為高壓,陸地上為低壓。易錯辨析:等壓線密集區(qū)的風力一定大于等壓線稀疏區(qū)的風力。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風力大小取決于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大小,而不是取決于等壓線的疏密。在同一幅等壓線圖中,等壓線密集的區(qū)域,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等壓線稀疏的區(qū)域,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但是在不同的等壓線圖中,由于比例尺不同或者等壓線之間數(shù)值的差異,等壓線密集區(qū)域的水平氣壓梯度力不一定大于另一幅圖中等壓線稀疏區(qū)域的水平氣壓梯度力,所以風力不一定大。氣溫高的地區(qū)形成低氣壓帶,氣溫低的地區(qū)形成高氣壓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氣壓帶的成因有兩種,一種是熱力原因,氣溫高的赤道地區(qū),因空氣膨脹上升,形成低氣壓區(qū),氣溫低的極地地區(qū),因空氣收縮下沉,形成高氣壓區(qū)。另一種是動力原因,在南北緯30°附近,因來自赤道上空的空氣在此堆積,產(chǎn)生下沉氣流,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在南北緯60°附近,因兩股性質(zhì)不同的空氣再次相遇,暖而輕的空氣被抬升,產(chǎn)生上升氣流,使近地面氣壓降低形成低壓。所以說因熱力原因形成的氣壓帶,氣溫高的地區(qū)形成低氣壓帶,氣溫低的地區(qū)形成高氣壓帶,但是因動力原因形成的氣壓帶就不符合這一規(guī)律。北半球冬、夏季大陸上大氣活動中心切斷的氣壓帶為同氣壓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北半球冬季,大陸上形成高壓,將60°N附近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切斷,低壓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半球夏季,大陸上形成低壓,將30°N附近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切斷,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4.季風區(qū)的冬季風勢力強于夏季風。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在東亞季風區(qū),因東亞地區(qū)距離冬季風的源地——亞洲高壓較近,冬季風的勢力強于夏季風;而在南亞季風區(qū),因距離冬季風的源地——亞洲高壓較遠,冬季風的勢力弱于夏季風。>常見考點<考點一氣壓帶、風帶:下圖是以極點為中心的半球示意圖,箭頭表示地球自轉(zhuǎn)方向。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圖例所示的氣壓帶名稱是()A.赤道低氣壓帶B.副熱帶高氣壓帶C.副極地低氣壓帶D.極地高氣壓帶2.下圖中能正確表示P風帶風向的是()讀某日南半球部分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圖中風帶②的名稱是()極地東風帶B.盛行西風帶C.東南信風帶D.東北信風帶【答案】1.B2.B3.C【解析】圖例所示的氣壓帶在30°附近是副熱帶高氣壓帶。圖例所示的氣壓帶為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圖中P風帶為北半球西風帶。風帶②位于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為東南信風帶,故C項正確??键c二季風環(huán)流:讀亞洲某月季風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 1.圖示季節(jié)()A.亞歐大陸上被印度低壓控制B.亞歐大陸上的溫度低于同緯度海洋C.亞洲東部地區(qū)低溫少雨D.全球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2.據(jù)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季風的成因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B.B季風的風向是東北風C.此時我國東部地區(qū)的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D.此時我國多受寒潮影響3.關(guān)于圖中A,B,C三種風的敘述,正確的是()A.三種風都是季節(jié)性的B.三種風都是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導致的C.受三種風影響的地區(qū),都易出現(xiàn)降水D.B風是C風越過赤道后偏轉(zhuǎn)而形成的【答案】1.A2.C3.D【解析】據(jù)圖可知,東亞地區(qū)主要吹東南風,南亞吹西南風,可判斷此時北半球是夏季,亞歐大陸上形成熱低壓,被印度低壓控制,A正確。亞歐大陸上的溫度高于同緯度海洋,B錯誤。亞洲東部地區(qū)為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C錯誤。北半球夏季,全球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D錯誤。故選A。A季風是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 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故A錯誤。B.風向則是風的來向,B季風的風向是西南風,故B錯誤。C.此時我國東部地區(qū)盛行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是夏季,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故C正確。D.我國冬季多受寒潮影響,而此時為夏季,故D錯誤。3.A為東亞夏季風,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B為南亞夏季風,成因主要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地轉(zhuǎn)偏向力發(fā)生改變(由南半球的向左變成北半球的向右),東南信風偏轉(zhuǎn)而成;故D正確。C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常年存在,成因主要是副高與赤道到低壓間的水平氣壓差;信風影響的地區(qū)一般降水較少。A、B、C錯誤。3.2氣壓帶、風帶與氣候>知識梳理<氣壓帶、風帶與氣候:氣候類型典型植被氣壓帶、風帶氣候類型典型植被氣壓帶、風帶熱帶雨林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西風帶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西風帶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熱帶草原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熱帶草原氣候全球主要氣候類型:全球主要氣候分類與判讀:知識點一赤道低氣壓帶與熱帶雨林氣候:1.氣候的形成:赤道及其南北兩側(cè),全年處在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氣流,高溫多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2.氣候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是世界主要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3.氣候特征:全年皆夏,氣溫季節(jié)變化小,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全年多雨,分配比較均勻,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4.氣候?qū)ψ匀坏乩砭坝^的影響:典型植被為熱帶雨林。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種類豐富,是世界上植物生長率最高的地區(q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植物資源。土壤為磚紅壤,化學風化強烈,在一些地區(qū)可形成厚達數(shù)米至十數(shù)米的風化殼。知識點二西風帶與溫帶海洋性氣候:1.氣候的形成:在中緯度大陸西岸地區(qū),全年盛行西風,受海洋暖濕空氣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2.氣候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地區(qū),歐洲西岸沿岸、美洲大西洋、太平洋沿岸等地區(qū)。3.氣候特征: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溫年變化較??;全年濕潤,冬雨較多,年降水量一般為700~1000毫米。4.氣候?qū)χ脖痪坝^的影響:典型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群落外貌上的季相更替,是溫帶落葉闊葉林的顯著特征。春季萌葉抽枝,夏季枝葉茂密,秋季樹葉凋落,冬季完全無葉。知識點三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地中海氣候:1.氣候的形成: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地區(qū),受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2.氣候的分布:以地中海沿岸最為典型,還分布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亞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區(qū),以及澳大利亞大陸的東南和西南海岸等地。3.氣候特征: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熱帶高氣壓帶北移控制,氣流下沉,干旱炎熱;冬季因副熱帶高氣壓帶南移,受西風帶控制,暖濕多雨。4.氣候?qū)χ脖痪坝^的影響:典型植被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許多樹木的葉子堅硬,葉片不大,葉面多有“蠟質(zhì)層”,常覆蓋茸毛,有些植物的葉子甚至退化或縮小變成刺。知識點四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熱帶草原氣候:1.氣候的形成:大致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處在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地區(qū),形成熱帶草原氣候。2.氣候的分布:非洲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區(qū),澳大利亞大陸北部、東部和南部,南美洲巴西等地。3.氣候特征:當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形成悶熱多雨的濕季;當信風帶控制時,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水較多,年降水量為750~1000毫米。4.氣候?qū)χ脖痪坝^的影響:植被類型為熱帶稀樹草原,又稱薩瓦納。濕季高溫多雨,草原一片蔥綠;到了干季,天氣燥熱,一片枯黃。知識點五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大氣環(huán)流是影響氣候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地區(qū),有不同的氣候類型。如下表所示:氣候類型成因特點分布規(guī)律單一氣壓帶、風帶控制熱帶雨林氣候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全年高溫多雨赤道附近熱帶沙漠氣候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全年高溫少雨回歸線附近的大陸中部和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受西風帶控制終年溫和濕潤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變化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cè)地中海氣候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氣壓帶、風帶與氣候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學法指導:1.熱帶雨林氣候特征的成因分析:(1)氣溫高的原因: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大,接受的太陽輻射多。(2)降水多的原因: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容易形成降水。2.熱帶雨林氣候區(qū)植被特征的成因:因全年高溫多雨,植被高大茂密,物種豐富。結(jié)合不同季節(jié)西風勢力的弱分析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冬雨稍多的原因。冬季時,南北溫差大,西風的勢力增強,從海洋上帶來更多的水汽,導致冬雨稍多。4。結(jié)合緯度位置分析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涼爽的原因: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因緯度較高,夏季時正午太陽高度較小,又加上多雨多霧,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少,溫度相對較低。利用氣壓帶、風帶的特點分析地中海氣候的降水特點:(1)地中海氣候區(qū)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氣流下沉的過程是增溫的過程,不易形成降水,氣候炎熱干燥。(2)地中海氣候區(qū)冬季受西風帶控制,西風來自海洋,水汽含量大,且從較低緯度吹向較高緯度,空氣在運動的過程中溫度降低,容易形成降水。6.地中海氣候區(qū)植被特征與氣候之間的關(guān)系:地中海氣候區(qū)的植被特征表現(xiàn)為葉子堅硬,葉片不大,葉面多有“蠟質(zhì)層”,常覆蓋茸毛,有些植物的葉子甚至退化或縮小變成刺。這些都是為了適應其夏季氣溫高、降水少的氣候特點。易錯辨析:赤道地區(qū)都是熱帶雨林氣候。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在未道海拔較低的地區(qū)為熱帶雨林氣候,但是海拔較高的地區(qū),因海拔高、氣溫低,熱量條件差降水量相對較少,并不是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最冷月的氣溫在0℃以上,冬季不會出現(xiàn)降雪。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最冷月的氣溫在0℃以上是就平均狀況而言的,冬季有很多時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的氣溫會在0℃以下,也會出現(xiàn)降雪。地中海氣候區(qū)7月溫度高,降水量小。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區(qū)是7月氣溫高,降水量較小。但是地中海氣候不僅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也有分布,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區(qū)是1月氣溫較高,降水量較小,而7月氣溫較低,降水量大。>常見考點<考點一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下面圖a為北半球某地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圖b為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甲乙丙丁戊為氣壓帶或風帶)。讀圖完成下列小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6月下旬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狀況和圖b大致相同B.該地夏季受丙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乙風帶控制C.圖a所示氣候類型受丙氣壓帶和丁風帶交替控制D.戊氣壓帶控制區(qū)域有明顯的旱雨兩季2.圖a所示氣候類型()A.全部分布在歐洲西部 B.在北美洲呈條帶狀沿東西方向分布C.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0°-30° D.顯著特點是雨熱不同期下圖中陰影部分示意非洲某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讀圖完成下列小題。3.下面關(guān)于圖中①②③④四地氣候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地受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交替控制B.②地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C.③地受東南信風和赤道低氣壓帶交替控制D.④地受暖流和東南信風影響【答案】1.B2.D3.A【解析】6月下旬,直射點在北回歸線附近,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北移,副熱帶高氣壓帶應移至30°緯線以北,而圖b中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30°緯線兩側(cè),因此說法錯誤,排除A;根據(jù)圖a中氣溫和降水量資料判斷,圖a表示北半球地中海氣候,該地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讀圖b可知,丙氣壓帶位于30°附近,應為副熱帶高氣壓帶,乙風帶位于中緯度地區(qū),應為西風帶,因此B說法正確;圖a所示氣候類型是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氣壓帶(丙氣壓帶)和西風帶(乙風帶)交替控制,而丁為東北信風帶,與地中海氣候成因關(guān)聯(lián)度小,排除C;讀圖可知,戊氣壓帶位于赤道附近,應為赤道低氣壓帶,全年受其控制區(qū)域盛行上升氣流,全年高溫多雨,沒有明顯的旱雨兩季,排除D。故選B。根據(jù)氣候統(tǒng)計資料判斷氣候類型的方法判斷,圖a所示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在30°~40°大陸西岸,除南極洲外,其它大洲均有分布,不是全部分布在歐洲西部,A錯誤、C錯誤;由于受南北向的山脈阻擋,地中海氣候在北美洲呈條帶狀沿南北方向分布,B錯誤;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高溫干燥,冬季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因此其顯著特點是雨熱不同期,D正確。故選D。圖中①~④地均為熱帶草原氣候,其中,①地夏季,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向右偏轉(zhuǎn)形成西南風,從海洋帶來濕潤氣流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下豐沛的地形雨,冬季受到來自內(nèi)陸的東北信風的影響,降水較少,形成干季;②地則是因為東非高大地形的阻擋而形成的的熱帶草原氣候;③地氣候的形成與地形和沿岸暖流有關(guān);④地處于東南信風的背風坡。因此選A??键c二氣候類型:讀世界部分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下列小題。1.圖中斜線部分的氣候類型是()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2.圖中溫帶地區(qū),A、B、C三地的氣候類型由西向東分別是()A.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B.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C.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D.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北京時間11月6日8:00,我國北京的一位媽媽望著窗外的紛紛落葉,給正在國外留學的女兒打電話,以下是部分電話內(nèi)容:“媽媽:生日快樂!思琪:媽,您記錯了,我的生日是6號,明天才是?!瓔寢專豪鋯??思琪:不冷,只是陰雨天氣多起來了,不像前幾個月,幾乎每天都陽光明媚……。”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3.媽媽所在地和思琪所在地的氣候分別是()A.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B.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D.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答案】1.A2.C3.D【解析】1.圖中斜線部分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兩側(cè),應為熱帶雨林氣候2.A、B、C三地在中緯度溫帶地區(qū),分別位于大陸西岸、中部和東岸,應該體現(xiàn)出溫帶海洋性氣候到溫帶大陸性氣候到溫帶季風氣候的變化。3.讀材料可知,媽媽在北京,北京是溫帶季風氣候;思琪所在地11月不冷,陰雨天氣多,即冬季溫和多雨,為地中海氣候。故選D。3.3天氣系統(tǒng)>知識梳理<鋒與天氣:氣旋與反氣旋:一、鋒與天氣:1.氣團:對流層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圍內(nèi),溫度、濕度等物理屬性相對均勻的大團空氣。2.鋒面:冷暖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氣團相遇后,它們中間的交界面。3.鋒線:鋒面和地面的交線叫鋒線。4.鋒:一般把鋒面和鋒線統(tǒng)稱鋒。圖中A為暖氣團;B為冷氣團。比較項目冷鋒暖鋒準靜止鋒移動方向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冷暖氣團勢力相當鋒面剖面示意圖鋒面符號過境前暖氣團控制,天氣晴朗,氣溫高,氣壓低。冷氣團控制,天氣晴朗,氣溫低,氣壓高過境時出現(xiàn)大風、降溫、雨雪天氣。(短時強降雨)連續(xù)性降水過境后冷氣團控制,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zhuǎn)晴。暖氣團控制,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zhuǎn)晴鋒面坡度較大較小很小降水區(qū)的位置(過境前后)氣壓、氣溫變化我國典型的鋒面天氣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節(jié)的大風或沙塵暴天氣;冬季的寒潮;一場秋雨一場寒一場春雨一場暖夏初,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天氣;冬半年,貴陽多陰雨冷濕天氣二、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與天氣低壓、高壓是對天氣系統(tǒng)氣壓狀況的描述;氣旋、反氣旋是對天氣系統(tǒng)氣流狀況的描述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天氣系統(tǒng)(北半球)氣壓中心低四周高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氣流(低空)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垂直氣流上升下沉天氣狀況陰雨晴朗我國典型的天氣夏秋季節(jié)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的臺風長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北方秋高氣爽的天氣過境前后氣壓變化曲線三、鋒面氣旋的分析與應用:1.鋒面氣旋:由于低壓氣旋往往和鋒面聯(lián)系在一起。北半球鋒面氣旋示意圖總結(jié)規(guī)律:(1)不管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左邊是冷鋒,右邊是暖鋒。(2)不管冷鋒還是暖鋒,冷氣團一側(cè)降水,暖氣團一側(cè)晴朗。(3)北半球北側(cè)是冷氣團,南半球南側(cè)是冷氣團。補充:我國的準靜止鋒及其影響類型形成天氣影響江淮準靜止鋒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江淮地區(qū)每年夏初出現(xiàn)長達一個月的“梅雨”天氣昆明準靜止鋒南下冷空氣受到云貴高原的阻擋冬半年,在云貴高原東北側(cè)(貴州省):陰雨寒冷,常有冬雨天氣。在云貴高原西南側(cè)(云南省):晴朗溫暖天山準靜止鋒南下冷空氣受到天山的阻擋在天山北坡常出現(xiàn)雨雪天氣(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南下,被天山阻擋)易錯辨析:1.鋒面系統(tǒng)一定會帶來降水天氣。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鋒面經(jīng)過時一定會帶來天氣變化,但不一定產(chǎn)生降水。鋒面系統(tǒng)是否帶來降水,取決于暖氣團水汽含量的多少,如果暖氣團水汽含量少,比較干燥,就不會帶來降水。2臺風中心是狂風暴雨天氣。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臺風在高速旋轉(zhuǎn)過程中,產(chǎn)生了強大的慣性離心力,氣流很難到達臺風中心,使臺風中心空氣密度較小。于是在臺風中心,氣流由高空下沉,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晴朗、無風的區(qū)域,而非狂風暴雨。如下圖所示:>常見考點<考點一鋒與天氣:天氣變化受到不同天氣系統(tǒng)的影響。完成下列小題。1.下表為上海地區(qū)連續(xù)四天的天氣預報,由此推斷影響該地的天氣系統(tǒng)是()冷鋒B.暖鋒 C.氣旋D.暖性高壓?讀某地四種不同天氣系統(tǒng)過境前后氣壓變化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2.關(guān)于四種天氣系統(tǒng)的判斷,正確的是()甲是暖鋒過境

B.乙是高壓過境C.丙是低壓過境D.丁是冷鋒過境四種天氣系統(tǒng)與其影響下可能出現(xiàn)的天氣現(xiàn)象的組合正確的是()甲——臺風

B.乙——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C.丙——長江流域的伏旱

D.丁——寒潮【答案】1.A2.B3.A【解析】讀表格12-14日氣溫下降,氣壓升高,且出現(xiàn)陰天、降水(雨夾雪)天氣,應為冷鋒過境,故A正確;暖鋒過境,氣溫升高,氣壓降低,故B錯誤;氣旋過境時氣壓變低,出現(xiàn)陰雨天氣,故C錯誤;高壓控制常出現(xiàn)晴朗天氣,故D錯誤,所以該題選A。根據(jù)四種天氣系統(tǒng)過境前、過境時和過境后的氣壓變化情況,推斷甲為低壓過境,乙為高壓過境,丙為冷鋒過境,丁為暖鋒過境,故B項正確。臺風是熱帶氣旋(低氣壓)的強烈發(fā)展形式,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和寒潮均為冷鋒影響下形成的,長江流域的伏旱為反氣旋(高氣壓)的影響下形成的??键c二氣旋與反氣旋:

讀天氣系統(tǒng)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在7、8月份,該類型天氣系統(tǒng)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時,出現(xiàn)()寒潮

B.梅雨天氣

C.臺風

D.伏旱天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