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四川省宜賓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宜賓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學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填寫在答題卡規(guī)定的位置上。2.答選擇題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在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作為文明的始祖黃帝就是一位偉大的工匠,傳說他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房屋、衣裳、車船、陣法、音樂等;另一位始祖炎帝也據(jù)說發(fā)明了醫(yī)藥,制耒耜,種五谷,作陶器等。中華文明的發(fā)展與繁榮也集中體現(xiàn)在能工巧匠創(chuàng)作的各種各樣精致細膩的物品之中,比如青銅器、絲綢、刺繡、陶瓷等等??梢哉f,在整個中華文化發(fā)展演進的歷史長河中,工匠因其職業(yè)的特殊性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精神特質(zhì)。“尚巧”的創(chuàng)造精神。追求技藝之巧,對于傳統(tǒng)工匠具有極其特別的意義。首先,巧是工匠一詞的基本內(nèi)涵。《說文解字》曰:“‘工’,巧飾也?!倍斡癫米⒃唬骸耙熘采破涫略还??!薄稘h書·食貨志》曰:“作巧成器曰工?!薄豆騻鳌泛涡葑⒃疲骸扒尚膭谑忠猿善魑镌还ぁ!痹谀撤N程度上,“巧”是工匠的代名詞,能稱之為工匠的人就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其次,“巧”構成了工匠區(qū)別于其它職業(yè)群體的鮮明特征。從事器械制造活動最需要的能力便是“巧”,所以為工必尚巧,它是工匠最基本的職業(yè)要求。第三,它是工匠努力追求的重要美德,當人們贊美一個工匠時,經(jīng)常會用“巧奪天工”“能工巧匠”“鬼斧神工”“巧同造化”之類的詞語來表達對工匠的贊美之情。第四,它也是形成優(yōu)良器物的必要條件?!犊脊び洝吩唬骸疤煊袝r,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巧”并不只是一種簡單模仿的手工操作技巧,它在本質(zhì)上體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特質(zhì)。魯班就是以其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曲尺、墨斗、刨子等器物而被后人尊奉為土木建筑的祖師爺,奚仲因為造車而聞名于世,此外還有“虞駒作舟”“儀狄作酒”“夏鰭作城”等。這些工匠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極大程度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獲得了民眾的崇敬,被奉為祖師爺予以紀念?!扒缶钡墓ぷ鲬B(tài)度。追求技藝的精湛與產(chǎn)品的精致細密是傳統(tǒng)工匠精神的第二大特點。由于它對為學、修身、做事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使得它也因此獲得道德意義,從而成為工匠所追求的一種重要美德。這種精神集中體現(xiàn)在中國古人制造的器物上,它們以其精致細膩的工藝造型聞名于世。馬王堆出土的漢代素紗襌衣絲縷極細,用料2.6平方米,而重僅49克,“薄如蟬翼”“輕若煙霧”,是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中國的絲綢、陶瓷等工藝品以其精湛的技藝遠銷歐亞,號稱“絲綢之國”“陶器之都”。至宋代,冶煉、建筑、織造、陶瓷、茶、酒等工藝技術水平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民間的許多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比如剪紙、年畫、雕刻、皮影、泥塑等也以精巧而著稱。這些產(chǎn)品的背后都凝聚著中國工匠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暗兰己弦弧钡娜松辰纭妓嚭妥髌肪媲缶淖非蟛⒉皇悄切└呙鞴そ硞兊恼嬲康?。嫻熟的技巧對于他們而言,只不過是通往“道”的一種途徑。他們希望通過手中的技藝領悟到“道”的真諦,從而實現(xiàn)人生意義的超越。在莊子筆下并不在少數(shù),例如,“輪扁斫輪”“佝僂承蜩”“運斤成風”“大馬捶鉤”“津人操舟”等等,這些人的技藝可以說已經(jīng)到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地步。通過技藝理解生活世界,最終可以使我們從“游于藝”的狀態(tài),到達“心合于道”的境界。綜上所述,中國文化視域下的工匠精神將“巧”,即理智與實踐相結合的創(chuàng)造精神,作為工匠所應當具備的職業(yè)基本要求與美德;在工作過程中,特別注重嚴謹細致的態(tài)度,力求做到技藝與制作品的精益求精;從而達到一種“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狀態(tài)。(摘編自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材料二:將一門技術掌握到爐火純青絕非易事,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內(nèi)涵遠不限于此。有人說:“沒有一流的心性,就沒有一流的技術。”的確,倘若沒有發(fā)自肺腑、專心如一的熱愛,怎能有廢寢忘食、盡心竭力的付出;沒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類拔萃、巧奪天工的卓越;沒有冰心一片、物我兩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動、腳踏實地的篤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生命哲學,也有技進乎道、超然達觀的人生信念。從贊嘆工匠繼而推崇工匠精神,見證著社會對浮躁風氣、短視心態(tài)的自我療治,對美好器物、超凡品質(zhì)的主動探尋。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卻可以人人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氣質(zhì),我們的時代將以怎樣的面貌被書寫,取決于我們每個人的表現(xiàn)。工匠精神是手藝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們的生命尊嚴所在;是企業(yè)的金色名片,亦是社會品格、國家形象的榮耀寫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為旨歸,卻足以為成功鋪就通天大道。(摘編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zhì)》)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工匠精神源遠流長,既體現(xiàn)在黃帝和炎帝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也體現(xiàn)在能工巧匠們創(chuàng)作精美器物的過程中。B.“求精”是工匠追求的一種美德,具有道德意義,因此,相對于追求技藝之巧的“尚巧”而言,顯得更為重要。C.工匠們在創(chuàng)作中精益求精,是為領悟“道”的真諦,理解生活世界,希望最終達到“心合于道”的境界。D.工匠精神蘊藏著生命哲學,我們不必每個人都成為心靈手巧的工匠,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工匠精神的踐行者。2.下列對材料相關論證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先從中華文化演進的歷史維度提出“工匠精神”,然后從三個方面闡釋其特質(zhì),最后進行總結。B.材料一在論述“尚巧”時,特別指出“巧”不只是簡單模仿的手工操作技巧,而是創(chuàng)造精神的體現(xiàn),論證嚴謹深刻。C.材料二第一段運用因果分析和假設論證法,論述了成功與“心性”的關系,強調(diào)了工匠們在實踐中追求一流技術的必要性。D.材料一、材料二相互關聯(lián),圍繞“工匠精神”這一核心展開論述,為新時代傳承工匠精神提供理論支撐。3.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宜賓智軌在研發(fā)中,巧妙地整合了“虛擬軌道跟蹤”“無人駕駛”等先進技術,既節(jié)約了成本,又綠色安全。B.庖丁通過解牛領悟到了“道”的真諦,這種對“道”的領悟,使他的技藝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C.胡雙錢,上海飛機制造公司鉗工,發(fā)明了“對比檢查法”,為加工的準確和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打下了堅實基礎。D.愚公為了移走擋在家門口的兩座大山,不畏艱難,從不動搖,帶領子孫日復一日地鑿石、挖土。?4.?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述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4分)5.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更需要怎樣的工匠精神?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一江名贛羅錚小河彎彎向南流。她沒有名號,僅僅三四米寬,但對于四百多戶村民而言,她的分量舉足輕重。每天清早,家家戶戶的第一件事便是趕往河邊挑水,河水在桶里上下顛簸,晃醒整座村莊。每個人從小到大的歷程,儲存的,忘卻的,在小河的密碼庫里統(tǒng)統(tǒng)可以找到。千百年來,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著。小河全方位印刻著村莊的春夏秋冬,記載著歷史變遷與精神傳承。這是我家鄉(xiāng)會昌縣莊口鎮(zhèn)黃冠村的小河。在廣袤的贛南大地,類似的小河星羅棋布。她們流著流著,在地圖上繪出密密麻麻的水系,又被兩條大江悉數(shù)收入囊中。一條叫貢江,一條叫章江。兩條大江不棄涓流,翻山越嶺,百轉千回。終于在一處河灘一見鐘情,依偎北上。于是,一條嶄新的大江應運而生。取章、貢二字之合體,是為贛江。水流到哪里,文明的種子就播到哪里。時間久了,種子破土發(fā)芽,開花結果,催生出自己的城郭。漢高祖六年,在此設縣,亦命名“贛”。從此往后,新興的城池與章江、貢江水乳交融,逐漸壯大為江南重鎮(zhèn)。北宋嘉祐年間,朝廷將孔夫子第四十六代孫孔宗瀚派到贛江邊,任虔州知軍。他為全城百姓留下的最大杰作,是一座樓臺。樓臺竣工后,孔知州遍邀群賢,登臺論景,繪下一幅《八境圖》,并力邀大文豪蘇東坡題詩。蘇大才子并未親臨現(xiàn)場,單憑超乎尋常的想象力,便將圖中八景一一賦詩,揮毫而就《虔州八境圖八首并序》。盡管東坡先生多年后終于實地鑒賞,發(fā)出“前詩未能道其萬一也”的遺憾,但這萬分之一也足以名留青史。此處,便是章江與貢江的邂逅之所。此樓臺,便是八境臺。天地靜穆,遠山微茫。舞臺的中央,唯有倒“丫”字形的三條大江。其中兩條一左一右,領頭的浪花倏忽一躍,壯闊合流,綿延北往。遠遠望去,煙波浩渺,草木蕃麗,薄霧淡抹,水天相接,綰連起兩岸的田野與山巒,好一幅秀麗天成的水墨畫。每當?shù)桥R八境臺,都遇見清幽殊絕的三江合璧。它們遠非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把身上攜帶的無數(shù)時光印跡和千百年來積淀的民俗、文化、傳統(tǒng)合而為一,激蕩出豐厚的生命之道?;蛟S是因一座八境臺略顯孤獨,上天又沿章江上溯幾百米,賜予一座郁孤臺。郁孤臺因坐落山頂,以山勢高阜、郁然孤峙得名。雖然始建于唐代,但一直不溫不火。直到偶遇辛棄疾。南宋淳熙二年,這位中國文學史上難得的文武全才被朝廷急調(diào)贛州,僅用時三個月,便平定茶商軍起義。勝利并沒有讓他沉醉,他依然牽掛著北國家園,無法放下收復失地的抱負。郁孤,這個傷感的詞,令稼軒心有戚戚。于是在贛州期間,稼軒成了郁孤臺的???。他時常獨自登臨,憑臺遠眺,靜觀章貢二水環(huán)流腳下,滾滾北去。翌年,他奉調(diào)京西轉運判官,赴任途中,在江西萬安縣造口觸景生情,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把名不見經(jīng)傳的郁孤臺,拽上了與八境臺平起平坐的高度。文學史上合稱“蘇辛”的兩大詞匠,先后把才華播撒于贛江之濱,難道是一種巧合?他們也根本無法預料,不經(jīng)意間的一次創(chuàng)作,竟然聯(lián)袂創(chuàng)造了一條時代久遠、文脈興盛的古城墻之路。從此往后,一股厚實的文脈強力注入贛江。贛江昂然北上。穿越廬陵大地。收孤江、遂川江、蜀水、禾水、瀧水等支流。在巍巍城郭下,她默默注視著“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jié)義寫春秋”的代際傳承。在白鷺洲書院旁,她靜靜聆聽著朱熹、周敦頤、程大中、邵雍、張載、程頤等儒學大師的傳道授業(yè)。在青原山上,她牢牢記住了黃庭堅、楊萬里、周必大、王陽明、徐霞客、羅洪先他們的偉岸背影和珍貴墨寶。她傾力守護著三千年前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新干大洋洲程家商墓遺址上熠熠生輝的一千三百余件青銅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江南罕見……穿越豫章故郡。她欣賞了太多次“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品味了無數(shù)回“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的帝王悲涼。她見識過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千軍萬馬,受教于陸象山、王船山、歐陽永叔的高談闊論,也領略了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名士風流。在她的記憶里,公元675年重陽節(jié),高規(guī)格的重修竣工宴上,官員、富紳、名流、文人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的場景依舊栩栩如生。尤其是那個白衣翩躚、酒至微醺的王勃,踉蹌之間走筆龍蛇,滿紙繁麗的《滕王閣序》頃刻寫就……一路上,贛江及其大小支流溪河,滋養(yǎng)著一萸苑稻谷,撫觸著一座座山脈,托運著一艘艘航船。八萬多平方公里后,方才張開雙臂撲向長江。長江,這個氣場強大、氣韻悠長的母體文明,用她的寬闊尺度、宏大體量、廣袤結構和瑰博功能,用她剛剛反哺完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漢江、沅江、湘江的余溫,繼續(xù)反哺贛江,讓贛江的源流元氣綿長,韌性十足,也讓內(nèi)斂醇厚的贛鄱文明,孜孜濡染長江下游的城鎮(zhèn)村莊,在與中華文明其他子系統(tǒng)的碰撞中升華、永生。并非每一滴水都淹沒于母體。她們既溶解于母體,又維系著自身的獨立。水是有記憶的。她們博雜的基因里,涵蓋了經(jīng)過的每一寸土地,她們充盈的血液里,蘊含了流淌的每一處文明。于是,贛鄱大地因為贛江,傲然挺立于江南西道。(選自羅錚《一江名贛》,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寫到孔夫子的第四十六代孫被派到贛江邊,表明贛江與儒家文化的淵源深厚。B.蘇軾憑超凡的想象力,將圖中八景一一賦詩,卻只能道出其萬分之一,深為遺憾。C.辛棄疾在贛州取得勝利,登臨抒懷,留下許多激情豪邁的詩篇,以此成就了郁孤臺。D.贛江一路流淌,穿越廬陵大地、豫章故郡等地,她的血液里蘊含著這每一處的文明。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開頭從家鄉(xiāng)的小河寫起,指出贛江的由來,為下文描述文化意義上的贛江做鋪墊。B.文章以贛江的流向為線索,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表達出深厚的情意和深沉的思考。C.文章多處使用對比手法來凸顯贛江的獨特,如贛江與小河的對比,長江與贛江的對比。D.列舉了大量與贛江有關的文化名人和詩文,為文章增加了濃郁的文化韻味和歷史厚度。8.賞析文中畫線部分的語言特點。(4分)9.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jīng)討論,甲組提出一組關鍵詞:贛江·文明·滋養(yǎng);乙組提出一個關鍵詞:河流的記憶。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文本一: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嘗從老先生來觀大龍湫①??嘤攴e日夜,是日大風起西北,始見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聞大聲轉出谷中,從者心掉。望見西北立石作人俯勢,又如大楹。行過二百步,乃見更作兩股相倚立。更進百數(shù)步,又如樹大屏風,而其顛谽谺,猶蟹兩螯,時一動搖。行者兀兀不可入。轉緣南山趾,稍北,回視如樹圭。又折而入東崦,則仰見大水從天上墮地,不掛著四壁?;虮P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東巖趾有諾詎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風橫射,水飛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猶如暴雨至。水下?lián)v大潭,轟然萬人鼓也。人相持語,但見口張,不聞作聲,則相顧大笑。先生曰:“壯哉!吾行天下,未見如此瀑布也。”是后,予一歲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則皆水縮,不能如向所見。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漸聞有水聲。乃緣石矼下,出亂石間,始見瀑布垂,勃勃如蒼煙,乍小乍大,鳴漸壯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紅如丹砂。石間無秋毫土氣,產(chǎn)木宜瘠黑,反碧滑如翠羽鳧毛。潭中有斑魚廿余頭,聞轉石聲,洋洋遠去,閑暇回緩,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壯一倍。不可復得瓶,乃解衣脫帽著石上,相持扼掔,欲爭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黃猿數(shù)十,聞聲皆自驚擾,挽崖端偃木牽連下,窺人而啼??v觀久之。行出瑞鹿院前。日已入,蒼林積葉前行人迷不得路獨見明月宛宛如故人。老先生謂南山公也。(李孝光《大龍湫記》)文本二:客曰:“……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碧K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笨拖捕Γ幢K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節(jié)選自蘇軾《赤壁賦》)[注]①大龍湫,浙江名山雁蕩山“風景三絕”之一。公元1303年秋,李孝光跟隨南山公觀賞了大龍湫瀑布,后來每年他都會前去游覽。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蒼林A積葉B前行C人迷D不得路E獨見F明月宛G宛如H故人。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稍,稍微,與《登泰山記》“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的“稍”意思相同。B.鼓,名詞作動詞,與《夢游天姥吟留別》“虎鼓瑟兮鸞回車”的“鼓”用法相同。C.相,互相,與《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的“相”意思不相同。D.滑,光滑,與《琵琶行(并序)》“間關鶯語花底滑”的“滑”意思不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孝光記錄了兩次游覽大龍湫的經(jīng)歷,前正值雨后水勢浩大,氣勢恢宏;后適逢冬日大旱,瀑布更顯細膩柔美。B.《大龍湫記》運用比喻的手法來描繪巖石,并伴隨視角的轉換來展現(xiàn)巖石的千姿百態(tài),創(chuàng)造了引人聯(lián)想的場景。C.蘇軾在《赤壁賦》中從水、月變與不變的角度,闡發(fā)瞬間與永恒的關系,展現(xiàn)出詩人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D.大龍湫壯美的景象帶給了同行者歡笑,這與《赤壁賦》“客喜而笑”中的“笑”意蘊相同,也展現(xiàn)了生活的情趣。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入谷未到五里余,聞大聲轉出谷中,從者心掉。(2)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14.這兩篇游記在內(nèi)容上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一首明詩,完成15~16題。橫溪①為彭允禎賦徐階橫溪東去水迢迢,虛閣重檐共寂寥。山外夕陽低度鳥,雨余春渚暗通潮。寒空落葉書聲靜,秋草孤帆客夢遙。欲徙石湖②湖上石,為君乘月更吹簫。【注】①橫溪:地名,在江蘇南京西南。②石湖:湖名。在江蘇蘇州西南,風景優(yōu)勝。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橫溪東去水迢迢”一句描繪出了一幅遼闊而遙遠的景象,傳達出詩人的心境。B.橫溪邊的虛閣在寂寥中靜靜地佇立,詩人凝視遠方山水,不免心生淡淡的哀愁。C.落葉飄零,秋草叢生,頸聯(lián)將思念與無盡的掛懷巧妙地融入這蒼茫的秋色之中。D.詩人欲遷居到石湖,與友人乘月吹簫,共賞景致,寄寓了對彭允禎的深切情誼。16.本詩的頷聯(lián)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聯(lián)的精妙之處。(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新春佳節(jié)回鄉(xiāng)踏青,見炊煙裊裊升起,村舍隱約掩映。此情此景,你不禁憶起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的詩句:“

。”(2)荀子《勸學》“

,

”這一觀點,與黑塞在《讀書:目的和前提》中所強調(diào)的通過廣泛的讀書來幫助我們超越個人局限、提升自我的理念不謀而合。(3)臨古跡,思古人,古詩詞中有很多詠史懷古之作,吟詠英雄的卓越才能,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作為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合村并居無疑是一件好事。可合村并居后,對一些群眾而言,“人住進了城鎮(zhèn)的樓房,心卻在牽掛老家的祠堂”。這說明,合村并居不是簡單的“拆舊房、建新居”的物理遷移,它還應包含“人心搬遷”“文脈傳承”等軟性內(nèi)容。費孝通先生在《鄉(xiāng)土中國》中指出,鄉(xiāng)土性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本質(zhì)特色。中國人素來就有

A

的習慣傳統(tǒng),對土地十分依戀和珍視。鄉(xiāng)村是承載中國文化與精神的基石,是鄉(xiāng)土文脈賡續(xù)的重要空間。不管是被動的合村并居,還是自然的城市化進程,(甲),這是客觀現(xiàn)實。①根據(jù)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②2000年中國大約擁有360萬座自然村,③而到了2010年該數(shù)字已下降到270萬。④長期關注傳統(tǒng)村落保護的學者馮驥才評估,⑤中國每天至少有80到100個村莊消失。一旦村莊消失,中國傳統(tǒng)的鄉(xiāng)土精神和歷史記憶也將失去依托。面臨同樣命運的,還有那些農(nóng)村的老房子。不少村子尤其古村落都有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規(guī)模較小,離城鎮(zhèn)較遠,人口也流失嚴重,如果按照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標準,可能會一并了之、一拆了之。當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機的轟鳴中應聲倒下時,我們丟掉的不是幾片殘磚斷瓦或幾根石柱木梁,(乙),是通過老房子與歷史進行對話的機會。不幸的是,合村并居過程中,不少地方將經(jīng)濟和商業(yè)價值考量置于首位,更多關注合村并居中“錢值”和“顏值”的開發(fā),(丙)。有的地方按照城市商業(yè)住宅的統(tǒng)一標準,給村民設計房子,樓越蓋越高,可原來各具特色的村落格局全都消失了。還有一些地方

B

外國風格來改造農(nóng)村的院子,結果使得鄉(xiāng)村建筑中出現(xiàn)“歐洲補丁”“美國碎片”等

C

的奇葩景觀。鄉(xiāng)村景觀城市化與建筑西洋化,不僅割裂了鄉(xiāng)土原生文化傳承,也污染了鄉(xiāng)土文化精神。丟棄鄉(xiāng)土文化特色,一味地進行克隆復制,很難將新社區(qū)建成讓群眾擁有獨特記憶的精神家園,也很難讓搬入其中的村民擁有踏實的幸福感。18.請分別在文中ABC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19.請分別在甲乙丙三處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20.文中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不得改變原意。(4分)21.標點有時很有表現(xiàn)力,文中畫橫線詞語的雙引號是怎樣增強表現(xiàn)力的?(4分)22.下列句子中的“可能”與文中加點的“可能”,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真正不表示態(tài)度的文藝,事實上是不可能的。B.她遞給我一件禮物,可能是一本書,一本畫冊,或者一本照相簿。C.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的才能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D.戰(zhàn)士的腳步也顯得搖晃不定,似乎隨時都有被大風吹倒的可能。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本試卷現(xiàn)代文閱讀Ⅱ《一江名贛》的最后提到:“并非每一滴水都淹沒于母體。她們既溶解于母體,又維系著自身的獨立。”一滴水如此,生活中很多方面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引發(fā)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1.B(“相對于追求技藝之巧的‘尚巧’而言,顯得更為重要”錯誤,兩者是并列關系。?)2.C(“強調(diào)了工匠們在實踐中追求一流技術的必要性”錯誤,而是強調(diào)了“一流心性”的重要性?!罢撌隽顺晒εc‘心性’的關系”不夠準確,應為“一流心性與一流技術的關系”。)3.D(愚公身上不能體現(xiàn)工匠精神。)4.(4分)①?材料一?主要從工匠精神的特質(zhì)出發(fā),詳細闡述了“尚巧”的創(chuàng)造精神、“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以及“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三個方面。②?材料二?主要從工匠精神的價值和意義出發(fā),探討了工匠精神對于個人、企業(yè)、社會乃至國家的重要性。(1個點2分,答到2個點滿分。)5.(6分)①要有發(fā)自肺腑、專心如一的熱愛。只有充滿熱愛,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不斷鉆研、創(chuàng)新;②要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制造強國的建設需要不斷追求卓越,不斷突破自我,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③要有冰心一片、物我兩忘的境界。在制造過程中要能做到心無旁騖,全身心投入,只有這樣,才能在細節(jié)上做到極致,才能生產(chǎn)出高品質(zhì)的產(chǎn)品。(1個點2分,3點滿分。只要答到關鍵詞熱愛、追求、忘我都可,其他答案只要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也可。)(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D(A“表明贛江與儒家文化的淵源深厚”說法很牽強;B“但也只能道出其萬分之一,深為遺憾”理解錯誤,文中是蘇軾覺得只道出萬一感到遺憾;C“許多激情豪邁的詩篇”錯誤。)7.C(“對比手法”錯誤)8.(4分)①句式上長短交錯,使語言生動活潑。②語言典雅凝練,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語或成語,富有文采。③使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浪花的生命力和山水相接的美景。(答“對偶”也可。)(1點2分,兩點即滿分。)9.(6分)甲組示例:①文章圍繞贛江展開,書寫了她的形成、流向及孕育的文明。②水流到哪里,文明的種子就播撒到哪里,贛江的血液里,蘊含了流淌的每一處文明。③贛江滋養(yǎng)了她流淌的每一處村莊和城鎮(zhèn),滋養(yǎng)出豐厚的文化;贛江匯入長江,長江又滋養(yǎng)贛江,讓她與中華文明其他子系統(tǒng)的碰撞中升華、永生。乙組示例:①文章圍繞河流的記憶展開,贛江的形成、流向及孕育的文明即贛江的記憶。②水是有記憶的。贛江的基因里,涵蓋了經(jīng)過的每一寸土地,蘊含了流淌的每一處文明。③河流的記憶意味著每一滴水既溶解于母體,又維系著自身的獨立,引發(fā)我們的思考。(本題是開放性題型,上述參考答案只是給出的示例,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評論思路。要求思路清晰,扣住關鍵詞展開。)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BCE11.A(A項“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的“稍”意思是“逐漸”。)12.D(D項“這與蘇軾‘客喜而笑’的場景異曲同工”錯誤,李孝光筆下是因自然奇觀而引發(fā)的歡笑,蘇軾“客喜而笑”是釋然內(nèi)心的苦悶,蘊含著深刻的哲理。)13.(8分)(1)進谷還不到五里多路,就聽見一聲巨響從山谷中傳來,跟隨的人都膽戰(zhàn)心驚。(特殊句式“轉出谷中”、“心掉”翻譯正確各1分,大意正確2分。)(2)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駕著一葉小舟,舉杯相互敬酒。(意動用法“侶”“友”、“屬”翻譯正確各1分,大意正確2分。)14.(3分)①材料一李文調(diào)動感官觀察并享受山水細節(jié),側重對地理風光的描寫。②材料二蘇文借山水傳達個人內(nèi)心沖突,抒發(fā)情感,側重借景抒情、以事喻理。(答出1點2分,2點3分,意思相近即可)【參考譯文】材料一:大德七年秋季八月間,我曾經(jīng)跟隨老先生來觀賞大龍湫瀑布,正逢陰雨連綿,日夜不停。這一天,大風從西北刮起,才見到太陽出來。大龍湫的水勢正大,進谷還不到五里多路,就聽見一聲巨響從山谷中傳來,跟隨的人都膽戰(zhàn)心驚。望見西北方屹立的一座山峰,作出人俯伏的姿勢,又很像堂前的柱子。走過二百步,接著見到此峰變得好像是兩腿互相支撐站立。再前行一百多步,此峰就又像是豎立著的大屏風了。它的頂峰裂開而又深陷,仿佛螃蟹的兩只螯足,不時地搖動,游人心神緊張而不敢再往里走。我們轉身沿著南山腳,向北略作回顧,它就像是樹立的玉圭。又轉彎進入東山,抬頭就看見大水從天上直落到地上,一點也不沾掛四邊石壁。有時徘徊了很久還沒有下流,忽然又迸落,像雷霆萬鈞。東山腳下有諾詎那庵,相距五六步遠。山風橫吹過來,把水飛射到人,飛鳥走進庵里躲避,剩余的水沫仍然會迸發(fā)進入庵里,好像暴雨到來一樣。水往下沖擊大水潭,轟然震響好像千萬人在擊鼓。游人互相拉手說話,只看見嘴巴張開,卻聽不見話音,于是相視大笑。先生說:“雄壯?。∥易弑樘煜?,沒有見過這樣的瀑布?!睆拇艘院螅颐磕甓紩硪淮?。來時,常在九月。因為在十月,瀑水就減少,不能像以前所見到的那樣了。今年冬天又是大旱,我自外而來,到諾詎浪軒外面的石橋上,漸漸聽到有水流聲。于是順著石橋下去,走出亂石叢,才看見瀑布垂掛著,水氣噴溢升騰有如青色的云煙,忽大忽小,而水聲也漸漸宏壯急迫起來。瀑水跌落在水潭中低凹的石面上,石面被瀑水猛烈地沖擊,反射出丹砂一般的紅光。石間沒有絲毫的泥土氣息,生長于此的樹木本該瘦瘠,卻反而像翡翠鳥和野鴨的羽毛那樣碧綠光滑。水潭里有二十多尾斑魚,聽到石頭被水沖擊轉動的聲音,就舒緩地搖尾游向遠處,悠閑徘徊,就像避世的隱士那樣。家僮此時在石旁放置了大瓶,想盛接由遠處瀑布飛瀉而來的泉水。這時泉水忽然飛舞著向人們撲來,勢頭加大了一倍,家里的奴仆們不能再取回瓶子。于是他們解衣脫帽放在石上,互相牽拉著手,想爭先取回瓶子,因此而大聲呼笑。西南方的石壁上,有幾十只黃色的猿猴子,聽到叫聲都自己驚慌地躲藏起來。攀援著山崖頂端橫臥的樹木,一起朝下看,還出聲地啼叫。我們放眼觀看很久,才走到瑞鹿院前。太陽已經(jīng)落山,樹葉堆積,往前行,人們迷失了路,只見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