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理論與臨床應用_第1頁
《內經》理論與臨床應用_第2頁
《內經》理論與臨床應用_第3頁
《內經》理論與臨床應用_第4頁
《內經》理論與臨床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遲華基

《內經》理論與臨床應用

題外的話

成書(成熟)——早熔理論、臨床于一爐理論原則——貫通中醫(yī)學理、法、方、藥、臨床各科(一)《內經》的經典地位——魁

中醫(yī)學有四大經典:《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內經》為之魁,當之無愧?。ǘ秲冉洝返慕浀渥饔谩碚撛瓌t

1.創(chuàng)建中醫(yī)學的理論框架:

⑴醫(yī)學模式——形-神-環(huán)境(整體觀),比西醫(yī)先進時間早,內容健全。⑵論理方法(工具)——精氣論、陰陽五行哲學思想與中醫(yī)學理論密切結合的學術特色。⑶科學先進的理論核心——藏象學說解剖臟器在時間、空間中,立體的認識其生命機能。⑷以人為本的診治特點——辨證論治在時間、空間中,立體的認識疾病現象,論證治療規(guī)律(創(chuàng)立治療原則、法則和方法)。題外的話

(5)積極主動的養(yǎng)生防病論——“卻老全形”、“治未病”①養(yǎng)生以

“傳精神,服天氣,通神明”,“從容人事,以明經道”為指導思想;以“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精神內守”為原則;以“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為法則。以“形與神俱”,“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作目標。②“治未病”,以“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為主;以“早遏其路”防止疾病傳變?yōu)檩o。題外的話

(二)《內經》的經典作用——理論原則

2.示范應用(二)《內經》的經典作用——理論原則

⑴病機——《素問·至真要大論》:病機十九條(略)⑵辨證論治①經絡辨證——《靈樞·經脈》、《素問·診要經終論》、《素問·厥論》②六經辨證——《素問·熱論》③臟腑辨證——《素問·咳論》、《素問·風論》、《痹論》、《痿論》等④氣血津液辨證——《靈樞·決氣》⑤六淫辨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辨證論治體系源于《內經》,發(fā)展完善于《傷寒雜病論》。題外的話

(三)《內經》理論的意義

1.歷史意義(1)創(chuàng)建中醫(yī)學:是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沒有《內經》就沒有中醫(yī)學。(2)發(fā)展中醫(yī)學:《針灸甲乙經》、《脈經》、《傷寒雜病論》……金元四大家……明清醫(yī)家的成就可以說皆源于《內經》。2.現實意義現代研究均未突破《內經》理論范疇;可以預見今后在相當長時期內,仍要以《內經》理論作研究素材。《內經》中尚有許多今人、現代科學的不解之謎

題外的話

3.未來意義——神秘的《內經》《內經》涉及的理論原則中,有些是現代科學尚不能認識的:經絡學說;脈象理論;藥食的氣味、歸經;組方原則的君臣佐使等等。2004年的諾貝爾獎,授予了兩位美國科學家,評委在評獎說明中表示:將此獎授予他們的原因是表彰他們在人類嗅覺這一千古奧秘方面做出了貢獻。目前有人提出,借出美國兩位科學家發(fā)現的嗅覺系統(tǒng)的一般性原則,似乎也可以應用到其他感覺系統(tǒng)。他山之石,確實常常可以攻玉……氣味和中醫(yī)學有千絲萬縷的(診斷方法、治療等)聯系,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治未病”的思想是醫(yī)學永恒的主題。而且中醫(yī)學“治未病”的思想是積極的、主動的。(三)《內經》理論的意義

題外的話

既是原則,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適性;針對性不強。因此,不能要求《內經》理論與現代臨床病證一一對應。二.關于《內經》理論的應用

(一)《內經》理論是原則

古今異軌,病名有變化。如:“勞風”、“癘風”、“腸覃”、“石瘕”、“煎厥”、“薄厥”、“尸厥”“腸澼”

……現代雖無此名,絕對有其病。古今異軌,古今之人對疾病認識相似。如:瘧病、真心痛、疝病、痔、脫癰、痤、痱、鼻淵……

(二)時代不同變化難免關于《內經》理論的應用

要想運用《內經》理論,首先要在大腦中儲存豐富的《內經》理論。就象計算機要有儲存信息一樣,否則,不管怎樣敲擊鍵盤,也不會有反饋信息輸出。所以,該背誦的就背誦,不可商量。(三)欲用先記關于《內經》理論的應用“陽病治陰,陰病治陽”是“調整陰陽”治則的具體應用,而現在《中醫(yī)基礎理論》教材中的理解是片面的,認為是治療陰虛、陽虛的方法,并與王冰注《素問·至真要大論》:“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的“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混為一談。作為治療原則,應該是虛證、實證皆可用,不能只用于虛證。對“治病求本”的認識也值得探討。此乃治療的指導思想(《中醫(yī)基礎理論》教材,多年來一直作治療原則的內容),是根據發(fā)病原理提出的。根據《內經》的發(fā)病理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中醫(yī)基礎理論》提出:正氣不足是疾病發(fā)生的內在根據,邪氣亢盛是疾病發(fā)生的重要條件。所以,欲知“本”為何,必知“病”是什么。古人所以有則多的觀點,關鍵是對“病”的認識不同。(四)正確理解和應用關于《內經》理論的應用1.《素問·熱論》:多食則遺,食肉則復。2.體質學說的作用:《靈樞·壽夭剛柔》、《陰陽二十五人》、《通天》、《五變》、《本藏》等論述體質學說。對認識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五藏皆脆弱者,善病消癉”?!端貑枴て娌≌摗分斜容^詳細地論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機和治療。對我們深刻認識“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不無價值。在體質學說指導下,對現代“冠心病”的發(fā)病與濕熱體質的關系有新的理解和發(fā)現。

(五)《內經》理論應用舉例關于《內經》理論的應用3.在《內經》心神理論啟發(fā)下,開拓了對心理疾病的中醫(yī)治療。4.應用《內經》藏竅理論,可以開展對官竅疾病的研究。5.運用藏象理論分析認識、治療疑難雜病證。6.以心肺理論測知疾病預后。“毛脈合精”;“毛悴色夭,死”;“真×脈至,色……不澤,毛折乃死”;以脈搏至數判平、病、死等等。

(五)《內經》理論應用舉例關于《內經》理論的應用7.強調脾胃在生命過程中的重要性:胃氣是正氣,脈無胃氣,死。黃色是脾胃之色,面無黃色者,死。如:《素問·平人氣象論》、《玉機真藏論》、《五藏生成》、《熱論》等。8.關于水腫病的認識:《素問·湯液醪醴論》、《水熱穴論》。9.《靈樞·營衛(wèi)生會》論:“血之與氣,異名同類……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故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對張仲景治太陽病禁忌有重要啟發(fā)作用。

(五)《內經》理論應用舉例關于《內經》理論的應用1、字體安裝與設置如果您對PPT模板中的字體風格不滿意,可進行批量替換,一次性更改各頁面字體。在“開始”選項卡中,點擊“替換”按鈕右側箭頭,選擇“替換字體”。(如下圖)在圖“替換”下拉列表中選擇要更改字體。(如下圖)在“替換為”下拉列表中選擇替換字體。點擊“替換”按鈕,完成。152、替換模板中的圖片模板中的圖片展示頁面,您可以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