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語文 第11課《師說》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2/1A/wKhkGWeSR82AMmjPAAFGOPcmy6Y891.jpg)
![2025年高中語文 第11課《師說》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2/1A/wKhkGWeSR82AMmjPAAFGOPcmy6Y8912.jpg)
![2025年高中語文 第11課《師說》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2/1A/wKhkGWeSR82AMmjPAAFGOPcmy6Y8913.jpg)
![2025年高中語文 第11課《師說》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2/1A/wKhkGWeSR82AMmjPAAFGOPcmy6Y8914.jpg)
![2025年高中語文 第11課《師說》練習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22/1A/wKhkGWeSR82AMmjPAAFGOPcmy6Y89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練】人教必修3第11課《師說》教學資料基礎鞏固l.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A.郯子(tán)
六藝經(jīng)傳(zuàn)
貽(yí)B.句讀(dòu)
萇弘(cháng)
聃(rán)C.阿諛(yú)
授之書(sòu)
蟠(fán)D.或不焉(fǒu)
諂媚(chǎn)
嗟乎(jiē)2.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A.eq\b\lc\{\rc\(\a\vs4\al\co1(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吾師道也))B.eq\b\lc\{\rc\(\a\vs4\al\co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C.eq\b\lc\{\rc\(\a\vs4\al\co1(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D.eq\b\lc\{\rc\(\a\vs4\al\co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rc\(\a\vs4\al\co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B.eq\b\lc\{\rc\(\a\vs4\al\co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C.eq\b\lc\{\rc\(\a\vs4\al\co1(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eq\b\lc\{\rc\(\a\vs4\al\co1(擇師而教之,吾從而師之))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雖有槁暴,不復挺者B.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C.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D.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古之學者必有師B.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C.吾從而師之D.聞道有先后6.下列加點詞活用情況與其他各項不同的一項是()A.吾師道也 B.君子不齒C.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D.位卑則足羞7.下列各句中與“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B.不拘于時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D.而恥學于師8.下面的說法不恰當?shù)囊豁検?)A.“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發(fā)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表明作者的見解,說明寄寓的道理?!皫熣f”,就是談談從師求學的道理。B.第1段提出全文中心論點,并以教師的職能作用總論從師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為師的道理,是全篇論證的中心,下文都緊扣這一論題展開議論和批判。C.第2段以對比的方法借古非今,針砭時弊,著重批判了不重師道的錯誤態(tài)度和恥于從師的惡劣風氣,從正面論證為學必從師的中心論點。D.本文論述了教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重要性,闡明了能者為師的道理,抨擊了時俗輕視師道的不良風氣,為開展古文運動掃除了思想障礙。課內(nèi)精讀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下:低于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身:身體C.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恥:以……為恥D.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復:恢復(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eq\b\lc\{\rc\(\a\vs4\al\co1(①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②學而時習之)) B.eq\b\lc\{\rc\(\a\vs4\al\co1(①圣人之所以為圣,②句讀之不知))C.eq\b\lc\{\rc\(\a\vs4\al\co1(①其皆出于此乎,②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D.eq\b\lc\{\rc\(\a\vs4\al\co1(①則群聚而笑之,②官盛則近諛))(3)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一句用一個嘆詞,表明作者對當時不從師學習的風氣的感嘆。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兩個程度副詞“益”,旨在說明由于從師學習的態(tài)度不同,因而產(chǎn)生的結果也不相同。C.“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這一句用比較法說明“眾人”只愛孩子,不愛自己。D.“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一句,引用士大夫的話,寫出了其荒謬。(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課外提升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題。(22分)問說劉開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擇之,芻蕘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茍為謙,誠取善之弘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故,其學非古人之學,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nèi)f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10.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A.非問無以廣識 廣:廣闊B.所謂交相問難 難:詰問C.以大知而察及邇言 知:通“智”,智慧D.夫子賢之 賢:意動用法,認為……有才能1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eq\b\lc\{\rc\(\a\vs4\al\co1(①好學而不勤問,②而恥學于師))B.eq\b\lc\{\rc\(\a\vs4\al\co1(①古人以問為美德,②以為輪))C.eq\b\lc\{\rc\(\a\vs4\al\co1(①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②其賢不及孔子))D.eq\b\lc\{\rc\(\a\vs4\al\co1(①然則古人所深恥者,②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12.下面全都屬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組是(3分)()①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②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④學有未達,強以為知⑤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A.①③⑤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⑤13.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3分)()A.“君子之學必好問”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它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治學者不能缺少問,二是學與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B.作者舉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來說明“問”是古圣先賢的美德的。C.作者認為今人不好問的原因是今人所學的并不是“古人之學”,所喜愛的也不是“古人之好”。D.本文無論在命題、立意、論證方法或語言風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韓愈《師說》的影子,因而有明顯的抄襲的痕跡。1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0分)(1)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3分)譯文:(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3分)譯文:(3)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4分)譯文:高考鏈接(2014·重慶卷)閱讀下文,完成第15~18題。記丐俠來懋齋先生者,家況奇貧,性慷慨而有過人節(jié)。鄉(xiāng)試后,捷舉。意欲赴禮部試,而絀于資斧。鄉(xiāng)人俗習,例凡臨時乏資者,得招集親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發(fā)起人,由發(fā)起人立約簽字付資,畢事而次第發(fā)還之,謂之會。既而曰:“孰如成一會而籌集之?!庇谑潜甲哂谟H故之門者數(shù)日,始獲七人之認可。然皆以情不能卻,強應之而心實否之。屆期先生黎明起,掃庭除,具旨酒與佳肴,以恭候之。詎知日既夕矣,無一親故之足跡,印于其庭者。有群丐過其門,見先生家羅杯盤,必有所謂喜事者。遂麋集于戶限外,爭欲得杯盤狼藉之馀瀋。斯時也,先生饑火與憤火交綏,于是出謂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設席也,實以部試期迫,赴都乏資,意欲藉親故之集會輪資,應眉急耳。奈親故負我,今競食言,以致吾之酒肴為虛設。雖然,與其魚餒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飽。汝曹其就座,吾將為東道主而暢飲焉?!比贺さ翘冕^,醲餉既良,已謂先生曰:“吾儕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屬非分之寵。今試一問,由此達京師需金幾何?”先生曰:“但使途無饑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應聲起曰:“是區(qū)區(qū)者,何難之有?”吾儕愿盡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義而奇其事,且厚有贈饋。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資為先生應試費。試后果捷南宮①,得出為某邑宰,循例省親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甫抵里闬,親故之問寒溫表慶賀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視之。然越數(shù)日將之官,群丐請從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誼。方躊躇間,有黠者似已久窺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馬處,則吾等愿藉之以畢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決不敢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請勿作再三之慮,先生以為何如?”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時潛一入署問安而已。先生亦隨時資給之,然往往不受。時邑多盜,群丐間作偵探,是以屢屢破獲重要案件。至頒發(fā)賞格時,懸牌累月,迄無來領者。而先生以政聲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煩,又淡于利祿,遂以親老乞終養(yǎng),解組③后,欲為各丐謀治生業(yè),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為人言之,輒唏噓泣下,引為憾事。然而丐則俠矣。(選自《庚初廣志》卷八,有刪改)[注]①南宮:指“禮部"。②浼:玷污。③解組:解下掛印的帶子,指辭官。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屆期先生黎明起,掃庭除除:臺階B.但使途無饑渴,而安抵都下足矣但:只要C.群丐請從之任所 之:前往D.時邑多盜,群丐間作偵探 間:間或16.以下各組語句中,分別表現(xiàn)群丐的“俠義”和來懋齋先生“品性”的一組是A.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屬非分之寵先生亦隨時資給之B.以所得資為先生應試費試后果捷南宮,得出為某邑宰C.若其他世俗之累,決不敢為先生浼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誼D.懸牌累月,迄無來領者是以屢屢破獲重要案件17.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來懋齋先生家況奇貧,為人卻慷慨大方,有過人的節(jié)操。鄉(xiāng)試中舉后,打算赴禮部應試,可缺乏資用。他采用民間打會的方式向親友籌集資金,但遭到背棄。B.來懋齋先生把準備招待親友的美酒偉肴拿給乞丐們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們用行乞所得資助他,并護送其赴京應試。他們的義舉受到贊揚,并因此常常獲得饋贈。C.來懋齋先生在群丐的幫助下到達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縣令?;剜l(xiāng)省親時,對逢迎討好的親友只是以平常態(tài)度對待。D.來懋齋先生任職期間,乞丐們給予他很多幫助,使先生政聲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們不求任何回報。先生辭職歸鄉(xiāng)前,想給他們謀取職業(yè),群丐都躲開了,先生引以為憾。18. (1)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共7分)①是區(qū)區(qū)者,何難之有?吾儕愿盡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4分)②甫抵里闬,親故之問寒溫表慶賀者,肩摩踵接。(3分)(2)用分隔號(/)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3分)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善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選自《六韜?盈虛>)參考答案1.D【解析】A.六藝經(jīng)傳(zhuàn)。B.聃(dān)。C.授之書(shòu)2.C【解析】C.習:都是動詞,學習。A.師:名詞,老師/動詞,學習。B.惑:名詞,疑惑/形容詞,糊涂。D.道:名詞,道理/名詞,方法。3.D【解析】D.而:連詞,表順承。A.之:賓語前置的標志/代詞,代指“道”。B.其:代詞,那些/語氣詞。C.乎:介詞,相當于“于”,可譯為“比”/句末語氣助詞。4.D【解析】A項,“有”通“又”,“暴”通“曝”;B項,“生”通“性”;C項,“受”通“授”。5.D【解析】A項,學者:古義指求學的人;今義指有學問的人。B項,眾人:古義指一般人;今義指眾多的人。C項,從而:古義是兩個詞語。從,跟從。而,連詞;今義為連詞,表目的或結果。6.D【解析】A、B、C三項為名詞作動詞,D項為形容詞作動詞。7.D【解析】A.判斷句;B.被動句;C.賓語前置句;D.與例句均為狀語后置句。8.C【解析】C項中“從正面論證”應該是“從反面論證”。9.(1)B【解析】B.身:自身。(2)D【解析】D.則:都是“于是,就”的意思。A.而:表并列/表遞進。B.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賓語前置的標志。C.其:表推測/代詞,他的。(3)C【解析】C.“愛其子,……惑矣”揭示了士大夫“恥學于師”的錯誤態(tài)度。(4)①不知句讀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愿問老師;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②巫醫(yī)、樂師及各種工匠,是士大夫們所看不起的,現(xiàn)在他們的見識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也真是奇怪??!【解析】兩個小題的得分點有:(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的賓語前置;“或師焉,或不焉”與前面內(nèi)容的對應關系;“遺”。(2)不齒,及,怪。10.A【解析】A.廣:增加。11.C【解析】C.其:代詞,自己的/代詞,他們的。A.而: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卻。B.以:介詞,把。D所:所字結構。12.B【解析】①是好問者的表現(xiàn);⑤是不好問者的原因;其余都是“是己而非人”的表現(xiàn)。13.D【解析】D.“抄襲”的說法不妥,應為模仿。14.(1)對不如自己的人,向他們詢問,借以求得一點正確的見解,這就是所說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詢問,以道德高知識多向道德低知識少的人詢問。(2)圣人不知道的,未必不被愚人知道;愚人能夠做到的,圣人未必就能做到。(3)因此,地位高的人可以向地位低的人詢問,賢德的人可以向不賢德的人詢問,老人可以向小孩詢問,只要學習方面有成就就可以了?!窘馕觥勘绢}考查課外文言文句子的翻譯。可先通讀劃線句子前后的內(nèi)容,初步感知大意,再精讀劃線的句子,逐字逐句地翻譯。三個小題的得分點分別是:(1)焉,得。(2)為,能。(3)不肖,道之所成。參考譯文:君子學習必然喜歡詢問。問和學是相輔相成的,不學習就沒有辦法發(fā)現(xiàn)疑問,不詢問就沒有辦法增加知識。喜歡學習卻不勤于詢問,并不是真正喜歡學習的人。道理弄明白了,但有的人還不能把道理用于實踐,認識到事物粗略的一面,但有的人還不知道事物細微的方面,除了詢問,還能怎么解決呢?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們詢問,借以破除那些疑問,這就是所說的到有學問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對不如自己的人,向他們詢問,借以求得一點正確的見解,這就是所說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詢問,以道德高知識多向道德低知識少的人詢問。對同自己水平相當?shù)娜?,向他們詢問,借以共同研究,這就是所說的互相詰問,詳細地考察,明確地分辨。古代的人樂于采納善言善事,不挑選事情詢問,也不挑選人詢問,只是從中吸取有益于自身的東西罷了。因此狂人的話,圣人也會有選擇地接受,地位低下的樵夫,古圣先王也向他詢問,舜憑天子的身份向平民詢問,拿大智慧去知曉那些淺顯的話,這并不是一時故作謙虛,確實是非常善于采納善言。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學習有未貫通不理解的地方,卻偏偏以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穩(wěn)妥的地方,卻胡亂地憑主觀猜測,像這樣,就一生幾乎都沒有什么可問的事情了。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問;對不如自己的人,就輕視他,認為不值得向他問;對同自己水平相當?shù)娜?,抱著嬉戲的態(tài)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問。像這樣,天下就幾乎沒有可問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沒有可疑的了,這只是自以為是罷了。自以為是,那錯誤還是小的;知道自己的淺薄卻嚴密地掩蓋自己的過錯,寧愿讓學習最終不進步,也不愿意虛心向別人請教,這樣危害自己的內(nèi)心修養(yǎng),錯誤可就大了,而陷入這種大錯誤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況且那些不喜歡詢問的人,是由于不虛心;不虛心,是由于并不是真正喜歡學習,也不是不潛心鉆研的緣故,他們學的并不是古人學習的內(nèi)容,他們愛好的也不是古人愛好的方面,不能詢問,也可以理解啊。聰明的人雖然經(jīng)過多次考慮,也會出現(xiàn)個別失誤。圣人不知道的,未必不被愚人知道;愚人能夠做到的,圣人未必就能做到。真理不能由人獨占,學問也沒有止境,既然這樣,那么詢問可以缺少嗎?按照《周禮》,在朝堂外向百姓詢問,國家的政治大事尚且向平民詢問,因此,地位高的人可以向地位低的人詢問,賢德的人可以向不賢德的人詢問,老人可以向小孩詢問,只要學習方面有成就就可以了??孜淖硬灰韵虻匚槐?/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樓策劃方案
- 愚人節(jié)主題方案(范文15篇)
- 青春砥礪心共筑美好夢
- 夏季安全教育家長會
- 手術室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
- 幼兒音樂活動方案(15篇)
- 家長會經(jīng)典講話稿(15篇)
- 初級會計實務-歷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真題節(jié)選
- 智研咨詢-中國社區(qū)團購行業(yè)市場調(diào)查、產(chǎn)業(yè)鏈全景、需求規(guī)模預測報告(2024版)
- 基于改進模型參考自適應的直線感應電機模型預測推力控制研究
- 山東省濰坊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 英語試題
- 七年級下冊英語單詞表(人教版)-418個
- 交警安全進校園課件
- 潤滑油過濾培訓
- 浙江省紹興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題(含答案)
- 《住院患者身體約束的護理》團體標準解讀課件
- 唐山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全國高考大聯(lián)考信息卷:數(shù)學試題試卷(3)含解析
- 未成年上班知情協(xié)議書
- 2023-2024學年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二7-1 立足職場有法寶 課件(34張)
- 恩施州巴東縣核桃樹煤礦有限公司核桃樹煤礦礦產(chǎn)資源開發(fā)利用與生態(tài)復綠方案
-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全冊大單元整體作業(y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