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科新版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
2025年教科新版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
2025年教科新版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
2025年教科新版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
2025年教科新版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教科新版選修5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470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關于宗法制的行用范圍,傳統(tǒng)看法認為宗法制只行于大夫、士階層,近來學者又多認為天子、諸侯亦行宗法制。以李學勤為代表的一部分學者進而認為,庶人亦不能被拒于宗法制門外,宗法制在當時的社會各階層(奴婢除外)普遍存在。據(jù)此可知宗法制的行用范圍A.需要進一步進行史料實證B.拓展研究視角定能得出真相C.傳統(tǒng)看法更接近歷史真相D.需要進行考古挖掘才能印證2、下表是不同時期和地區(qū)的“世界”觀念。這反映出歷史觀點。

A.歷來都強調標新立異B.受時代及文化背景影響C.基于歷史敘述而形成D.不能客觀呈現(xiàn)歷史事實3、《史記·殷本紀》記載:“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睂ι鲜鍪妨峡捶ㄕ_的是A.《史記》素以“信史”著稱故該史料可信B.該記述屬于神話傳說,基本無歷史價值C.該史料屬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參考價值D.該史料屬于文獻史料,可尋求實物印證4、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亞非拉民族運動洶涌澎湃。下列史實不正確的是A.古老印度為獨立付出了領土分裂的代價B.津巴布韋的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殖民體系最終崩潰C.1960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D.1999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5、在秦始皇陵西側出了大量秦時期的器物;如圖中的金駱駝是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單體駱駝,工藝精致,在當時的中原地區(qū)很少見。下列對金駱駝的歷史研究價值表述最準確的是。

A.是研究秦代經(jīng)濟、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實物史料B.證明了古代中國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C.為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據(jù)D.證明張騫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條中西交通道路6、“德累斯頓大轟炸”指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軍對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進行的四輪空襲;大約2.5萬人在空襲中死亡。對于“德累斯頓大轟炸”有各種不同的認識。

根據(jù)以上關于“德累斯頓大轟炸”的認識,能得出的結論是A.不同來源的史料難以互證B.國際格局變化加劇C.主體的立場影響歷史解釋D.強權政治色彩顯著7、王國維曾說過:“古來新學問之起,大都由于新發(fā)現(xiàn)?!苯瘛扒迦A簡”出,則先秦歷史之認識,別有洞天。2021年歲末,一篇名為《五紀》的清華簡,因其文有“黃帝有子曰蚩尤”的內容,故而一經(jīng)媒體報道,立時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討論。有學者認為《五紀》不過是言黃帝的“百家”之一,有不同的屬辭比事(作文紀事)亦屬正常;有學者從共同體內君臣關系出發(fā),提出“子”乃子爵“之謂;有學者則釋“子”為一種“社會性關系稱謂”。圍繞由清華簡引發(fā)的上述討論,說明()A.清華簡是學界公認的可信史料,對此大可不必予以質疑B.對學界視為定論的傳統(tǒng)說法,不可官從,應當以新史料為據(jù)C.研究歷史問題既需要百家爭鳴,也需要一家獨斷,更需要媒體的引導D.文獻理解要放到歷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單純的字句巧合導致誤解評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8、(探索歷史的奧秘)(10分)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3年;探險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進行考察,在熱帶叢林的深處,發(fā)現(xiàn)了一座湮沒了千年之久;規(guī)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廟上那一塊塊巨大的基石,布滿精美的雕飾;石板鋪成的道路,還保留著當年的樣子;石砌的民宅與貴族的宮殿盡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見當年繁榮、喧鬧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歷史教科書》

材料二。

材料三(這些)城市;如果它們可以這樣稱呼的話,是舉行儀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里)從事的是刀耕火種的農業(yè)。因此,他們需要不斷地遷移村莊駐地。為了平衡這種暫時的生活方式,耕種者們在主要是舉行宗教儀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頭建筑物,以此承他們的社會的統(tǒng)一4至10世紀期間,(這個)文明非常繁榮,但隨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發(fā)現(xiàn)了哪一文明的遺址?其發(fā)現(xiàn)有何意義?(2分)

(2)據(jù)材料二;指出圖中建筑和文字的特點。(4分)

(3)據(jù)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從人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9、(探索歷史的奧秘)

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臘文明的源頭。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的沖擊下;克里特文明進入了快車道,靠近海岸的地方出現(xiàn)了堪稱“宮殿”的大型建筑群。這些宮殿規(guī)模相當大;結構緊湊且合理、所用建筑材料為優(yōu)質石材。宮殿內部即便以現(xiàn)代標準衡量也稱得上豪華,里邊發(fā)現(xiàn)了大量青銅短劍、精美的壁畫、雕塑和其他奢侈品,還有以現(xiàn)代標準看也不落后的沐浴設施。種種跡象表明,克里特島上的居民不僅從事農業(yè)生產,也同周邊地區(qū)的人們進行海上貿易。

材料二由于缺乏足夠的證據(jù);目前研究者對克里特文明覆沒的確切原因只能進行猜測。原因可能是由于島內嚴重的社會動亂造成的損害,也可能是由于一波又一波的海上入侵者造成的破壞,同樣可能是由于內部動亂和外敵入侵合力造成的一種不可逆轉的災難性局面。無論如何,迄今為止學術界在克里特文明消失的原因上尚未達成一致意見。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阮煒《不自由的希臘民主》完成下列要求:

(1)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克里特文明興盛的表現(xiàn),指出今人對克里特人知之甚少的主要原因。

(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克里特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指出克里特文明的發(fā)現(xiàn)對西方文明史研究的意義。10、(探索歷史的奧秘)

克里特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源頭;其諸多方面都具有史學研究價值。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000年前的世界文明分布圖。

材料二根據(jù)我們目前對線形文字A的了解;當時人們用它在清單表格中做各種記載:記錄收到的物品以及支出的物品,記錄庫存物品;家畜數(shù)量、土地擁有量以及人口數(shù)。王宮儲藏室的支出記錄包括:用于祭神儀式上的供品,分發(fā)給居民的口糧,手工藝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數(shù)量。但沒有一塊泥板記載了不同種類物品的兌換率,透露當時人們是以金銀作為貨幣進行物品交換。小集市上的交易量遠遠無法與王官再分配經(jīng)濟制度的規(guī)模相匹敵。

——摘編自馬丁《古希臘簡史》

材料三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對克里特宮殿進行考古,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神話傳說得到證實??上У氖牵死锾氐南笮挝淖趾途€形文字A還沒有被破解。線形文字B于20世紀50年代被英國建筑師溫特里斯和史學家柴德威克所破譯。最新的科學測定年代的方法,確定了火山爆發(fā)的準確年代,這可以使人們重新考慮一些歷史論斷。

——摘編自納吉《對稱;非對稱和迷宮》

完成下列要求:

(1)據(jù)材料-指出克里特文明較之于圖中其他世界古代文明的不同特點。

(2)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克里特文明的社會經(jīng)濟特征。

(3)據(jù)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謎所需的條件有哪些?11、(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0分)

雅典衛(wèi)城和平遙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杰出代表。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平遙古縣城歷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27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平遙古城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城墻高聳喬家大院建筑上正院都為瓦房出檐,偏院較為低矮,為方磚鋪頂?shù)钠椒?,既表現(xiàn)了倫理上的尊卑有序,又顯示了建筑上的層次感。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號?!叭丈洝逼碧枌I異地匯兌及存款,曾享有“匯通天下”美譽。

——李凱《淺談平遙古城的建筑風格》

材料二在古希臘人建造的公共建筑物中;以雅典衛(wèi)城建筑群最為著名。衛(wèi)城建在高出地面70米的一個陡峭的山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頂?shù)奶烊黄脚_上,在沿坡而下的低處砌上圍墻。建筑物的安排順應地勢,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簡單軸線關系,衛(wèi)城內各個建筑物均處于空間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藝術雕塑。帕特農神廟的位置雄踞雅典衛(wèi)城山巔之上,是整個建筑群的中心,其他建筑則起著陪襯和烘托作用。神廟不僅建筑外觀宏偉壯麗,精致華美的雕刻裝飾也堪稱人類藝術的瑰寶.柱廊四面的檐壁上刻有古希臘的神話故事,描繪了諸神與巨人對抗以及希臘人勇斗半人半馬怪獸的戰(zhàn)斗場面。

——戴爾·布朗主編《失落的文明》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平遙古城的重要歷史價值和經(jīng)濟地位。(3分)

(2)據(jù)材料二概括雅典衛(wèi)城的建筑特色。(3分)

(3)文化的積淀是古城建筑的靈魂。據(jù)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平遙古城設計和雅典衛(wèi)城建筑體現(xiàn)的文化內涵及其依據(jù)。(4分)12、(探索歷史的奧秘)(10分)

大津巴布韋遺址和穆塔帕王國都屬于津巴布韋文明;它們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個縮影。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1年古文物專家詹姆斯·狄奧多爾·本特寫道:“我對這地區(qū)的廢墟古物沒有多少信心。我認為;它們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鳥后寫道:“(這些藝術品)似乎彈奏著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話絕不是非洲的。”

——呂貝克·斯特夫《廢墟的真相》

材料二1905年;考古專家蘭德爾·麥克維爾,他仔細考察了這片遺址,對遺址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發(fā)掘。他鄭重宣布:大津巴布韋“毫無疑問,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都屬于非洲”。他還指出:“許多人都會哀嘆一段羅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個冷靜清醒的頭腦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羅曼史,而是一個失落已久的歷史文化遺產?!?/p>

——紀錄片《所羅門王的寶藏》劇情介紹。

材料三在津巴布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里;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石屋遺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模。

——秀娥;張翅《世界遺產懸疑》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本特的觀點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他對非洲文明的認識有何錯誤傾向?(3分)

(2)材料二中麥克維爾的考古結論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羅曼史”的含義。(3分)

(3)據(jù)材料三說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經(jīng)存在輝煌的文明。綜合以上考古結論,談談我們對古代文明應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4分)13、探索歷史的奧秘。

材料。

統(tǒng)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記·秦始皇本紀》對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語。秦始皇陵等處出土的秦權銘文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狀;王綰“法度量則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出土的秦簡記載:“縣及工室聽官為正(校準)衡石毋過歲壹?!薄昂馐徽?,十六兩以上,貲(罰沒)官嗇夫一甲,不盈十六兩到八兩,貲一盾?!?/p>

——摘編自《睡虎地秦墓竹簡》等。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秦始皇統(tǒng)一度量衡的具體措施。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歷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對已有文獻資料的作用。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唐代《貞觀政要》和宋代《資治通鑒》對隋文帝時期發(fā)生的一件史事分別有自己的敘述。材料一隋開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饑乏。是時,倉庫盈益,竟不賑給,乃今百姓逐糧。隋文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隋開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饑乏。是時,倉庫盈益,竟不賑給,乃今百姓逐糧。隋文帝不憐百姓而惜倉庫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唐]吳兢《貞觀政要》高祖文皇上之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民饑,上(隋文帝)遣左右視民食,得豆屑雜糠以獻。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責,為之不御酒肉,殆將一期。材料二高祖文皇上之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民饑,上(隋文帝)遣左右視民食,得豆屑雜糠以獻。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責,為之不御酒肉,殆將一期。

(1)在兩則材料的的記載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為什么?

(2)兩則材料對同一史事的記載有何明顯分歧?你認為哪則材料的敘述可信,為什么?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公元1-2001年中國和西歐的雙邊比較年代人口(百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90年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0億1990年國際元)**中國/西歐*中國/西歐中國/西歐中國/西歐159.6/24.7450/45026.8/11.1100059.0/25.4450/40026.6/10.21300100.0/58.4600/59360/34.6140072.0/41.5600/67643.228.11500103.0/57.3600/77161.8/44.21820381.0/133.0600/1204228.6/160.11913437.1/261.0552/3458241.3/902.31950546.8/304.9439/4579239.9/1396.220011275.4/392.13583/192564569.,8/7550.3*:西歐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瑞典、

瑞士、英國12國。

**:“國際元”是多邊購買力平價比較中將不同國家貨幣轉換為統(tǒng)一貨幣的方法。

資料來源:安格斯.麥迪還:《世界經(jīng)濟千年統(tǒng)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56頁。——摘編自高德步《中外經(jīng)濟局史》(第二版)

請從表中任意提取兩組及以上數(shù)據(jù)(注:“59.6/24.7”為一組數(shù)據(jù)),指出其反映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并對其進行解釋。(要求:中外對比,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評卷人得分三、論述題(共1題,共2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關于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在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在我國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見解。一種認為:20世紀初,即1900年起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另一種認為: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世界現(xiàn)代史的開端。

一一摘編自齊濤《世界通史教程現(xiàn)代卷》

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就材料中關于“世界現(xiàn)代史開端”的觀點談談你的看法并簡要論述。(要求:可以選取材料中任意一個觀點闡述,也可以另立觀點闡述,觀點必須明確,簡述須有史實依據(jù),邏輯清楚)評卷人得分四、簡答題(共1題,共4分)17、時代與史家。

社會文化,時有更新:史家智識,遂以變遷。試以司馬遷、司馬光、梁啟超為例,敘述中國史家治史理念的變化趨勢及其社會原因。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7題,共14分)1、A【分析】【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學者對于宗法制的實行范圍有分歧,因此需要進一步史料的實證,選項A正確;選項B表述絕對,排除;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無法認定傳統(tǒng)說法更接近歷史真相,選項C排除;考古資料是歷史研究中所依據(jù)的資料之一,還要與文獻資料相互印證,選項D排除。2、B【分析】【詳解】

根據(jù)所學內容可知,地圓學說是符合實際的,不是標新立異的觀點,所以歷來都強調標新立異的說法有誤,故排除A項;由天圓地方到四大部洲再到地圓學說,可知中國古代關于“世界”的說法是隨時代變化而變化的,受時代及文化背景的影響,故選B項;題干無法體現(xiàn)基于歷史敘述而形成的內容,故排除C項;地圓學說呈現(xiàn)了客觀的歷史事實,故排除D項。3、D【分析】【詳解】

題意中記載的內容屬于文獻史料;但是有待實物的考證,故選D項?!妒酚洝酚涊d雖然以信史著稱,但大禹治水和封于商屬于沒有實物考證的記載,不能就此推斷該則史料就是可信的,故排除A項。大禹治水和被封于商是我國古代許多文獻史料中記載的內容,并不能將其完全歸于神話傳說而認定其毫無歷史價值,故排除B項?!妒酚洝分械挠涊d屬于司馬遷二次加工整理的記載,不是一手史料,故排除C項。

【點睛】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直接史料與間接史料的含義,并準確把握直接史料、間接史料的關系。4、B【分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印度宣布獨立,但原來的英屬印度分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故A項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1990年,納米比亞共和國獲得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殖民體系最終崩潰,故B項錯誤,但是符合題意;1960年是“非洲獨立年”,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故C項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1999年,巴拿馬從英國手中收回運河主權,故D項正確,但是不符合題意。所以本題答案為B項。5、C【分析】【詳解】

金駱駝是秦代的實物,而駱駝是西域的動物,中原少見,說明當時中西文化交流已經(jīng)存在,為漢代絲綢之路開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據(jù),C正確;金駱駝無法反映當時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排除A;B錯在“最早”,排除;通過題干無法證實存在多條中西交通道路,排除D。6、C【分析】【詳解】

材料中可以認定為事實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軍對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進行的四輪空襲,不同的認識主體的認識不一樣,結合所學知識,歷史事實只有一個,但是因認識主體的立場不同,會出現(xiàn)不同的歷史解釋,C項正確;史料實證要求對收集不同來源的史料,并進行辨析、對比、互證,以求接近歷史真相,排除A項;這一時期正處于二戰(zhàn)時期,通過材料信息無法看出國際格局的變化加劇,排除B項;強權政治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出,排除D項。故選C項。7、D【分析】【詳解】

“清華簡”中的“黃帝有子曰蚩尤”引發(fā)了人們的關注和討論,學者從專業(yè)角度分析,即結合文獻的歷史背景去解讀“黃帝有子曰蚩尤”,而非單純從字面角度分析,這說明文獻理解要放到歷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單純的字句巧合導致誤解,D項正確;“清華簡”屬于文獻史料,應當參考其它史料進行對比驗證,排除A項;新史料的利用前提是真?zhèn)?,排除B項;媒體的引導并不一定利于歷史研究,而一家獨斷更不是歷史研究應當主張的,排除C項。故選D項。二、材料分析題(共8題,共16分)8、略

【分析】試題分析:

(1)依據(jù)材料一的關鍵信息“中美洲;千年之久、古城、神廟”可以判斷;探險家史蒂芬斯發(fā)現(xiàn)的是失落已久的美洲瑪雅文明。

(2)觀察材料二的圖片可以發(fā)現(xiàn);圖中的建筑呈梯形結構,可以同時作為神廟;天文臺和墳墓使用。文字是方塊圖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

(3)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盡、人類爭斗、疫病流行等人為因素都可以導致文明的衰落。

考點:探索歷史的奧秘??瑪雅文明?瑪雅文明的發(fā)現(xiàn)【解析】(10分)

(1)文明:瑪雅。(1分)意義:發(fā)現(xiàn)了失落已久瑪雅文明。(1分)

(2)建筑:梯形結構;同時作為神廟;天文臺和墳墓使用。(2分)

文字:方塊圖形;一部分是音符;一部分是意符。(2分)

(3)原因:人口爆炸;土壤肥力耗盡;人類爭斗;疫病流行。(4分)9、略

【分析】【詳解】

(1)第一小問;“這些宮殿規(guī)模相當大;結構緊湊且合理、所用建筑材料為優(yōu)質石材。宮殿內部即便以現(xiàn)代標準街量也稱得上豪華,里邊發(fā)現(xiàn)了大量青銅短劍、精美的壁畫、雕和其他奢侈品,還有以現(xiàn)代標準看也不落后的沐浴設施。種種跡象表明,克里特島上的居民不僅從事農業(yè)生產,也同周邊地區(qū)的人們進行海上貿易”以宮殿為中心的城市繁華;手工業(yè)和海外貿易發(fā)達;文化藝術繁榮;社會生活充滿情趣。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無法釋讀線性文字A泥版;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實物和歷史傳說。

(2)第一小問,“原因可能是由于島內嚴重的社會動亂造成的損害,也可能是由于一波又一波的海上入侵者造成的破壞同樣可能是由于內部動亂和外敵人侵合力造成的一種不可逆轉的災難性局面”可知為社會動亂;外敵入侵;火山爆發(fā)和地震。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使希臘躋身于世界文明古國之列。【解析】(1)表現(xiàn):以宮殿為中心的城市繁華;手工業(yè)和海外貿易發(fā)達;文化藝術繁榮;社會生活充滿情趣。

原因:無法釋讀線性文字A泥版;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實物和歷史傳說。

(2)原因:社會動亂;外敵入侵;火山爆發(fā)和地震。

意義:使希臘躋身于世界文明古國之列。10、略

【分析】本題考查克里特文明的特點;克里特文明的社會經(jīng)濟特征和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謎所需的條件;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歸納能力和聯(lián)系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1)克里特文明較之于圖中其他世界古代文明的不同特點;根據(jù)《公元前2000年前的世界文明分布圖》中克里特島的位置,可以分析得出其他文明都處于大河流域有利于農業(yè)的興盛,而克里特文明與海;島有密切聯(lián)系,有利于商業(yè)和貿易的發(fā)展。

(2)克里特文明的社會經(jīng)濟特征;可以根據(jù)材料中的“記錄庫存物品;家畜數(shù)量、土地擁有量以及人口數(shù)”“分發(fā)給居民的口糧”“小集市上的交易量遠遠無法與王官再分配經(jīng)濟制度的規(guī)模相匹敵”等信息,并聯(lián)系所學有關內容來回答。

(3)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謎所需的條件,可以根據(jù)材料中的“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對克里特宮殿進行考古,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并發(fā)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線形文字A還沒有被破解”“最新的科學測定年代的方法,確定了火山爆發(fā)的準確年代,這可以使人們重新考慮一些歷史論斷”等信息分析得出新資料、新技術和對克里特文字的破譯等方面來回答?!窘馕觥俊咎剿鳉v史的奧秘】(1)特點:其他文明都處于大河流域;有利于農業(yè)的興盛,而克里特文明與海;島有密切聯(lián)系,有利于商業(yè)和貿易的發(fā)展。

(2)特征:農牧業(yè)相結合;工商業(yè)和海外貿易的發(fā)展;實行財產的重新分配;王室壟斷經(jīng)濟。

(3)條件:新資料的發(fā)現(xiàn);新技術的應用;克里特文字的破譯。11、略

【分析】試題分析:(1)依據(jù)材料“平遙古縣城歷史悠久;保存完整,具有27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可以得出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縣城之一;依據(jù)材料“最引人矚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號?!叭丈洝逼碧枌I異地匯兌及存款,曾享有“匯通天下”美譽?!笨梢缘贸銎竭b是古代“晉商”的發(fā)源地之一;“日升昌記”票號是全國第一家私人金融機構。

(2)由材料“衛(wèi)城建在高出地面70米的一個陡峭的山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頂?shù)奶烊黄脚_上,在沿坡而下的低處砌上圍墻。建筑物的安排順應地勢”可以得出建筑排列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地形;由材料“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簡單軸線關系,衛(wèi)城內各個建筑物均處于空間的重要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布置的藝術雕塑”可以得出布局方式自由活潑;由材料“帕特農神廟的位置雄踞雅典衛(wèi)城山巔之上,是整個建筑群的中心,其他建筑則起著陪襯和烘托作用”可以概括出主次建筑分明,重點突出。

(3)結合各自所處的時代背景來加以回答即可以得出前者以大一統(tǒng)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如古城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尊卑有序等;后者是是人文主義,如神廟柱廊四面的檐壁上刻有古希臘巨人與諸神和野獸的戰(zhàn)斗場面。

考點:世界文化遺產薈萃·平遙古城、雅典衛(wèi)城·特點、原因【解析】(1)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縣城之一;平遙是古代“晉商”的發(fā)源地之一;“日升昌記”票號是全國第一家私人金融機構。(3分)

(2)建筑排列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地形;布局方式自由活潑;主次建筑分明,重點突出。(3分)

(3)前者以大一統(tǒng)為核心的儒家思想,如古城布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尊卑有序等;后者是是人文主義,如神廟柱廊四面的檐壁上刻有古希臘巨人與諸神和野獸的戰(zhàn)斗場面。(4分)12、略

【分析】試題分析:(1)由材料“我認為;它們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鳥后寫道:“(這些藝術品)似乎彈奏著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話絕不是非洲的”可以得出其觀點的變化為起初認為古津巴布韋文化與外來文化沒有聯(lián)系,后來認為古津巴布韋文化來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來文化創(chuàng)造的。由“一句話絕不是非洲的”可知其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傾向。

(2)由材料“大津巴布韋“毫無疑問;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都屬于非洲”可以得出其考古結論為大津巴布韋遺址屬非洲古文化,結合所學可以得出大津巴布韋遺址是外來文化創(chuàng)造的觀點。

(3)依據(jù)材料“陳列著早年土著人的繪畫和從“大津巴布韋石屋遺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東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遺址旁還保留著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遺址地基上還找到了古代鑄造錢幣的泥?!闭f明大津巴布韋石屋遺址中出土的各種文物證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經(jīng)有著輝煌的文明;綜合材料所述可以得出其態(tài)度為堅持實事求是;摒棄種族歧視與偏見。

考點:探索歷史的奧秘·津巴布韋文明·形成、特點【解析】(1)變化:起初認為古津巴布韋文化與外來文化沒有聯(lián)系;后來認為古津巴布韋文化來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來文化創(chuàng)造的。(2分)

錯誤傾向:種族歧視。(1分)

(2)結論:大津巴布韋遺址屬非洲古文化。(1分)

含義:大津巴布韋遺址是外來文化創(chuàng)造的觀點。(2分)

(3)說明:大津巴布韋石屋遺址中出土的各種文物證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經(jīng)有著輝煌的文明。(2分)

態(tài)度:堅持實事求是;摒棄種族歧視與偏見。(2分)13、略

【分析】【詳解】

(1)根據(jù)材料“秦始皇令丞相隗狀;王綰“法度量則.縣及工室聽官為正(校準)衡石..衡石不正;十六兩以上,貲(罰沒)官嗇夫一甲,不盈十六兩到八兩,貲一盾”可知秦朝統(tǒng)一度量衡采用中央由丞相負責,主管官員負責督查校準,并制定相應的處罰等措施。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歷史研究中出土文物為第一手史料對文獻記載有更好印證、補充、訂正的作用,有利于正確認識歷史真相。【解析】(1)中央由丞相負責統(tǒng)一度量衡;主管官員負責督查;按期校準;限定誤差并制定相應的處罰標準(5分)

(2)印證、補充、訂正文獻資料,有助于認識歷史真相。(3分)14、略

【分析】【詳解】

(1)可信: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時間;人物、旱災、民饑;根據(jù)兩則材料中的敘述可以看出,雙方敘述一致。

(2)分歧:根據(jù)材料“隋開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饑乏。是時,倉庫盈益,竟不賑給,乃今百姓逐糧”可知,《貞觀政要》認為旱災發(fā)生后,隋文帝不憐惜百姓而珍惜倉庫;根據(jù)材料“高祖文皇上之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民饑,上(隋文帝)遣左右視民食,得豆屑雜糠以獻”可知,《資治通鑒》認為旱災發(fā)生后,隋文帝關心百姓疾苦。宋代材料可信。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貞觀政要》成書于唐代,受當朝時政影響較大,有假借隋文帝賑災不作為說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規(guī)勸統(tǒng)治者重視民生、推行“仁政”的現(xiàn)實可能;《資治通鑒》成書于宋代,與隋朝統(tǒng)治無直接利害關聯(lián),隋文帝對災民的不同態(tài)度對宋代統(tǒng)治者均有資治功效主要在于總結出經(jīng)驗教訓,供統(tǒng)治者借鑒或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誠來加強統(tǒng)治,相對客觀),故宋人無作偽的必要。此外,還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對這一推斷進行印證。【解析】(1)時間;人物、旱災、民饑;雙方敘述一致(或:兩則材料互相印證)。

(2)分歧:《貞觀政要》認為旱災發(fā)生后;隋文帝不憐惜百姓而珍惜倉庫;《資治通鑒》認為旱災發(fā)生后,隋文帝關心百姓疾苦。(若整體概括為“在隋文帝是否賑濟災民的問題上有分歧”也可得2分)

宋代材料可信?!敦懹^政要》成書于唐代,受當朝時政影響較大(或:歌頌貞觀之治、美化唐太宗統(tǒng)治,有明顯政治傾向),有假借隋文帝賑災不作為說明唐朝代隋而立的合法性,以規(guī)勸統(tǒng)治者重視民生、推行“仁政”的現(xiàn)實可能;《資治通鑒》成書于宋代,與隋朝統(tǒng)治無直接利害關聯(lián),隋文帝對災民的不同態(tài)度對宋代統(tǒng)治者均有資治功效(或:《資治通鑒)》)主要在于總結出經(jīng)驗教訓,供統(tǒng)治者借鑒或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誠來加強統(tǒng)治,相對客觀),故宋人無作偽的必要。此外,還需要搜集其他的史料對這一推斷進行印證(或:《資治通鑒》匯集了其他的史料對這一推斷進行敘述)。15、略

【分析】【詳解】

根據(jù)題干及所學知識,中西歐之間的對比從公元1-2001年,其有時間節(jié)點,根據(jù)其中關鍵的幾個時間節(jié)點分析其背景,例如新航路的開辟,早期的殖民擴張,對外政策和思想解放等幾個方面分析中西方之間的差距。二戰(zhàn)后中西方之間的背景對比,分析這一時期的發(fā)展差距,這里要注意時間節(jié)點的選擇要符合題干,能夠與所學知識勾連起來,對特定的歷史事件進行解釋?!窘馕觥渴纠唬禾崛?shù)據(jù):中國/西歐的人口1500年分別為103.0/57.3;1820年為381.0/133.0

發(fā)展趨勢:中國與西歐人口從1500年至1820年快速增長。

解釋:1500年以來;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源自美洲的高產農作物,玉米;甘薯等,逐漸傳播到西歐及中國,使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從而推動了人口增長;另一方面,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醫(yī)學取得了以血液循環(huán)、解刨學等一系列成就,與此同時,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進入到總結時期出現(xiàn),以《本草綱目》為代表的醫(yī)學成就,這些都有助于進一步降低了人口死亡率;第三,西方伴隨著早期殖民擴張與工業(yè)革命,其對于勞動力的需求也有助于提高生育率。中國明清時期,通過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等稅收制度的調整,進一步刺激了人口數(shù)量的提高;第四,這段時期無論中國還是西歐,社會整體安定,為人口增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任答3點)

示例二:提取數(shù)據(jù):中國/西歐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1400年為600/676;1500年為600/771;1820年為600/1204

發(fā)展趨勢:近代以來;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西歐的差距不斷擴大。

解釋:1400年以來;西歐先后通過殖民擴張,掠奪海外殖民地與半殖民地,使大量財富流向西歐;18世紀中期從西歐率先開始的工業(yè)革命,極大的提高了其社會生產力,并進一步推動了其現(xiàn)代化轉型,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這些都有助于較大幅度提高西歐社會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國在明清時期,雖然,商品經(jīng)濟有所發(fā)展甚至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但小農經(jīng)濟仍占主體,社會生產力水平相較于西歐差距逐漸拉大,且由于采用海禁和閉關自守的對外政策,使中國對外貿易守到一定限制。除此之外,中國由于人口基數(shù)更為龐大,且在明清時期由于高產農作物及賦稅政策等因素,人口增長更快。這使得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較于西歐差距不斷擴大。

示例三:提取數(shù)據(jù):中國/西歐的國內生產總值(10億1990年國際元)

1950年為239.9/1396.22001年為4569.8/7550.3

發(fā)展趨勢: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與西歐國內生產總值快速增長,且兩者差距大幅度縮小。

解釋: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歐國家通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使經(jīng)濟快速從二戰(zhàn)中恢復并得到發(fā)展;從這一時期開始的歐洲一體化,也極大推動了西歐國家的發(fā)展;二戰(zhàn)以來,以原子能,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成果逐漸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中,進一步提高了西歐國家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這些都有助于西歐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新中國的建立,使中國徹底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黨的堅強領導開始進行國民經(jīng)濟的恢復,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建設道路的探索。通過三大改造、一五計劃,“八字反針”、“改革開放”等政策措施,逐步探索出一條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新道路。正因為我們具有黨的正確領導和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使中國在20世紀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