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502-2017 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規(guī)程_第1頁
DB11-T 1502-2017 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規(guī)程_第2頁
DB11-T 1502-2017 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規(guī)程_第3頁
DB11-T 1502-2017 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規(guī)程_第4頁
DB11-T 1502-2017 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40

P53

備案號:57505-2017

DB11

北京市地方標準

DB11/T1502—2017

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規(guī)程

Theconstructivespecificationofwater-savingforestlandand

greenspace

2017-12-15發(fā)布2018-04-01實施

北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DB11/T1502—2017

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規(guī)程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的一般要求、場地整理、雨水設施建設、節(jié)水植物配置、節(jié)水

灌溉和蓄水保墑等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北京市行政區(qū)域內的林地、綠地的新建、改建及擴建。林地主要指平原地區(qū)林地,綠

地包括公園綠地、防護綠地、生態(tài)景觀綠地、園林生產綠地等。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50085噴灌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T50363節(jié)水灌溉工程技術規(guī)范

GB/T50485微灌工程技術規(guī)范

DB11/T672再生水灌溉綠地技術規(guī)范

DB11/T686透水磚路面施工與驗收規(guī)程

DB11/T1436—2017集雨型綠地工程設計規(guī)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water-savingforestlandandgreenspace

通過場地整理、雨水設施建設、節(jié)水植物配置、節(jié)水灌溉和蓄水保墑等技術措施,有效涵養(yǎng)水源、

調蓄雨洪的林地、綠地。

3.2

植草溝grassswales

種植植被的景觀性地表溝渠排水系統(tǒng)。

3.3

旱溪Drystream

不放水的溪床,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配合植物的營造在意境上表達出溪水的景觀。

3.4

下沉式綠地sunkengreenspace

1

DB11/T1502—2017

低于周邊地面,可積蓄、入滲雨水的綠地,積水深度宜為50mm~200mm。

3.5

雨水花園theraingarden

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淺凹綠地,能匯聚、吸收并凈化雨水。

3.6

濕塘wetpond

可長期儲存雨水,具有雨水調蓄和凈化功能的景觀水體。

3.7

生態(tài)雨水口ecologicalrainwaterinlet

通過配置植物、景石等,具有沉砂、截污、入滲功能,并兼顧景觀的雨水口。

3.8

生態(tài)出水口ecologicaloutlet

設置于雨水管道末端,結合景觀生態(tài)手段實現(xiàn)消能、凈化等功能的雨水出水口。

4一般要求

4.1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技術應貫徹到設計、建設、管理全過程。

4.2建設前期應調查收集種植區(qū)域的地形、土壤、氣象、水源、水文地質等資料:

a)地形資料包括種植區(qū)域的建筑物、道路、坡度、坡向等;

b)土壤資料包括土壤的種類、容重、質地、土壤水分特性等;

c)氣象資料包括日照、氣溫、降雨、蒸散量、濕度、風力、風速、風向、凍土深等;

d)水源資料包括雨水、再生水、河湖水、井水、自來水等水源類型及其水量、水質等;

e)水文地質資料包括地下水的分布、理化性質等。

4.3場地整理應充分調節(jié)地表徑流、控制水土流失,減少重力侵蝕,保證24h降雨量30mm(三年一遇)

的降水不外排。

4.4優(yōu)先選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guī)水源進行灌溉。

4.5受到污染的降水、生活污水、工業(yè)污水等水源,應采取相應的截流措施,避免進入林地、綠地。

5場地整理

5.1場地整理應充分利用場地原有地形。

2

DB11/T1502—2017

5.2場地匯水分區(qū)按照DB11/T1436—2017中5.3的規(guī)定執(zhí)行。

5.3林地、綠地與廣場和建筑散水等硬化地面相連接時,應低于硬化地面50mm~100mm。

5.4有排水要求的綠地內宜設置雨水口,其頂面標高應高于綠地20mm~50mm。

5.5整地形式宜采用水平階、穴狀、魚鱗坑、小坡面,整地形式適用區(qū)域及建設要求見附錄A,整地

形式示意圖見附錄B。

6雨水設施建設

6.1傳輸設施

6.1.1植草溝

6.1.1.1適用條件

城市水系周邊的園林綠地宜采用植草溝,作為城市地表徑流的預處理設施;停車場中綠化帶長度

超過30m時宜采用植草溝;植草溝宜選擇在坡度不大于4%的區(qū)域。

6.1.1.2建設要求

a)植草溝斷面宜采用拋物線形、三角形或梯形,長度宜大于30m;

b)上游入口位置應設置預處理前池,兩側邊坡徑流入流處設置卵石堆;

c)植草溝內宜密集種植草本植物;

d)當坡度較小時可采用自然土壤作為結構層;當坡度較大時,可在土壤中增加土工格柵、椰絲毯

等穩(wěn)定土壤和植物的結構層;

e)當縱坡超過2%,可以將淺溝設計成階梯狀或設置擋水堰臺坎;

f)淺溝的出流應考慮分散措施,避免沖蝕破壞下游設施、水體及輸送系統(tǒng)。

6.1.2旱溪

6.1.2.1適用條件

可利用坡地或現(xiàn)狀匯水沖溝建設旱溪,承接周邊道路、廣場、上游匯水區(qū)的地表徑流,連接至下

游的受納水體。

6.1.2.2建設要求

a)斷面應為拋物線形,以卵石鋪設的干涸溪床為主體,寬度應大于其深度,具體比例依據現(xiàn)狀條

件確定。可用粗糙石塊鋪設在底部,小卵石鋪設在邊緣;

b)宜設置蜿蜒的溪床路徑,上游入水口、轉彎處宜增加溪床寬度,鋪設粗糙卵石或石塊,下游出

水口宜增加溪床寬度,鋪設細卵石;

c)應基于現(xiàn)狀谷地、沖溝或斜坡進行布置,依據設計需求宜增加跌水、汀步等設施,也可人工挖

方構筑,所挖土方堆筑在溪床兩側作為緩和的駁岸邊坡;

d)溪床中央宜種植草本植物,兩側可增加喬木、灌木。

6.1.3雨水溝渠

6.1.3.1適用條件

3

DB11/T1502—2017

地表徑流流量較大且無特定的徑流水質處理需求時,宜采用雨水溝渠。

6.1.3.2建設要求

a)雨水溝渠的斷面應為矩形或梯形,深度以100mm~450mm為宜,寬度大于深度,由磚、石等硬

質材料砌筑,材料間縫隙較寬,宜種植草本植被。溝渠側壁宜布置為臺階狀,保持自然滲透狀

態(tài);

b)布局形式宜為直線、折線或曲線,宜結合坡地、臺地增設跌水景觀;

c)雨水溝渠的泄水能力應大于服務面積內設計重現(xiàn)期的道路雨水流量;

d)雨水溝渠設計應滿足相應承載力要求和抗凍要求。

6.2滯留滲透設施

6.2.1下沉式綠地

6.2.1.1適用條件

適用于各類園林綠地及綠地中的各個區(qū)域。設置下沉式綠地時,應選擇下沉式綠地的積水時間不影

響綠地景觀效果和使用功能的區(qū)域。

6.2.1.2建設要求

a)下沉式綠地內宜設置溢流口,溢流高程高于周邊綠地并低于鋪裝地面;

b)下沉式綠地應低于周邊鋪砌地面或道路,下凹深度宜為50mm~100mm,且不大于200mm;

c)周邊雨水宜分散進入下凹綠地,當集中進入時應在入口處設置緩沖措施;

d)下凹式綠地植物應選用耐旱耐淹的品種;

e)當采用綠地入滲時可設置入滲池、入滲井等入滲設施增加入滲能力。

6.2.2雨水花園

6.2.2.1適用條件

以控制徑流污染為目的的雨水花園,一般適用于停車場、廣場、道路的周邊,處理污染較嚴重的初

期雨水;以控制徑流量為目的的雨水花園,一般適用于處理水質相對較好的小匯流面積的雨洪。

6.2.2.2建設要求

a)截面呈拋物線形,下墊面結構由上至下為75mm~200mm蓄水層、50mm~80mm由樹葉、樹皮、

卵石等覆蓋物作為覆蓋層、300mm~1200mm種植土層、150mm砂石層、300mm~450mm礫石層,

礫石層內埋設直徑為100mm的導管,將滲透的雨水收集匯入其它排水系統(tǒng);

b)平面布局形式靈活,長寬比宜大于3:2;

c)雨水花園面積宜估算為擬定不透水匯水面積的6.8%~7.5%,為透水鋪裝地面的2.7%~3.0%;

d)在廣場邊界或場地內雨水花園的建設方式見附錄C;

e)結合路旁停車場、人行道綠帶布置雨水花園的方式與設置規(guī)模見附錄D。

6.2.3透水鋪裝

6.2.3.1適用條件

二級園路、面積較大的活動廣場及輕型車道、停車場等,應采用透水鋪裝。

4

DB11/T1502—2017

消防通道、覆土厚度小于1.5m的地下空間上方不宜采用透水鋪裝。

6.2.3.2建設要求

a)透水鋪裝率不低于70%,施工按照DB11/T686執(zhí)行;

b)透水鋪裝按鋪裝面層材料分為透水磚路面、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瀝青路面及其他特殊透水鋪

裝,如碎石路面、嵌草路面等類型,應因地制宜選擇相應類型;

c)宜將客地雨水就近引入透水鋪裝地面入滲;

d)可在透水墊層內設置排水設施將下滲后的雨水引入滲透設施或收集利用;

e)不定期地使用噴射水槍或強力吸塵器進行透水鋪裝表面清理,以保養(yǎng)其透水性能;

f)應滿足相應的承載力和抗凍要求;

g)為保護飲用水,透水鋪裝與飲水井距離應大于30m。

6.2.4滲水井

6.2.4.1適用條件

適用于土壤滲透系數(shù)大于10-6m/s的園林綠地。

6.2.4.2建設要求

a)滲水井選址距周邊建筑物基礎邊緣應不小于5.0m,應對其他構筑物、管道基礎不產生影響;

b)宜設在綠地內,不宜設在車行路面下,池壁強度應滿足地面荷載和側壁土壓力要求;

c)滲水井基礎應建造為砂土層,當滲透能力減弱時,可更換新砂層;

d)滲透井的直徑和深度可根據滲透水量和地面的允許占有空間確定;

e)為保證景觀協(xié)調,可在井蓋框架內填種植土或卵石等,進行景觀化處理。

6.2.5濕塘

6.2.5.1適用條件

匯水面積較大的低洼區(qū)域,宜結合綠地、開放空間等場地條件建設為濕塘。

6.2.5.2建設要求

a)濕塘應維持正常水位,長寬比應大于2:1或3:1,邊坡坡度應不陡于4:1;

b)宜在濕塘入水口處設置預處理前池,雨水受納量應達到整個受納量的15%,池底為混凝土、卵

石堆等堅硬材質;

c)濕塘內應種植耐旱耐澇的草本、灌木等植物;

d)濕塘塘底至溢流水位不宜小于0.6m;

e)排空方式宜采用重力流自然排空。

6.2.6雨水地下儲存設施

6.2.6.1適用條件

在城市廣場、運動場等大面積硬質場地較多的城市空間,雨水無法通過入滲、滯蓄設施滿足消納要

求,且園林綠地所處的地區(qū)不能大量外排雨水的情況下,應建設雨水地下儲存設施,包括沉淀池、過濾

池與清水池等。

6.2.6.2建設要求

5

DB11/T1502—2017

a)雨水儲存設施的有效儲水容積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現(xiàn)期1~2年的雨水設計徑流總量扣除設計初

期徑流棄流量,可按雨水回用系統(tǒng)最高日設計用水量的25%~35%計算;

b)雨水儲存設施應設溢流排水措施,相關設施應在入口或檢查口應設置防止人員落入水中的雙層

安全井蓋;

c)雨水應優(yōu)先就近用于灌溉綠地或非人體接觸類景觀水體;

d)雨水地下儲存設施宜采用重力流自然排空,必要時可用水泵強排;

e)雨水回用系統(tǒng)與設施應按設計規(guī)定做出明確標識,防止誤飲誤用。

6.2.7水質處理設施

6.2.7.1適用條件

當儲存的雨水水質不滿足雨水回用用途的相關水質要求時,應設置水質處理設施。

6.2.7.2建設要求

a)優(yōu)先選用兼顧景觀和生態(tài)的方式改善水質;

b)雨水在地表匯集,宜建設植被緩沖帶過濾雜質;

c)在調蓄設施前應建設前置塘、卵石過濾池、沉砂池做水質預處理;

d)雨水收集處宜建設生態(tài)雨水口,雨水出水處宜建設生態(tài)出水口;

e)雨水處理設施運行宜優(yōu)先采用自動控制;

f)以雨水及中水作為補水水源的相對封閉的景觀水體,宜設置人工凈水生態(tài)系統(tǒng)。

7節(jié)水植物配置

7.1適地適樹,適地適花,適地適草。

7.2因地制宜優(yōu)先選擇使用生物學特性優(yōu)良的鄉(xiāng)土植物和節(jié)水耐旱的園林觀賞植物,鄉(xiāng)土植物指數(shù)不

宜小于0.7。

7.3綠地建設中宜控制冷季型草坪配置比例,其比例不高于綠地面積的30%。

7.4優(yōu)先使用耐旱能力強的植物品種,植物耐旱能力參見附錄E。

8節(jié)水灌溉

8.1灌溉方式

宜采用噴灌、微灌等節(jié)水灌溉方式。

面積較大、集中連片種植的草坪宜采用噴灌等方式;面積較小、零碎的種植區(qū)宜采用滴灌、微噴等

方式;大喬木宜采用小管出流、根部灌溉等方式;小喬木及灌木宜采用滴灌、小管出流等方式;花卉宜

采用滴灌、微噴等方式。宜采用自動控制灌溉系統(tǒng)。

8.2灌溉水源

優(yōu)先采用再生水、地表水、雨水進行灌溉。使用再生水灌溉時,按照DB11/T672執(zhí)行。

具備雨水、再生水、河湖水等多水源的宜采用聯(lián)合調度方式。

6

DB11/T1502—2017

8.3節(jié)水灌溉設施

節(jié)水灌溉工程建設按照GB/T50363執(zhí)行,噴灌工程建設按照GB/T50085執(zhí)行,微灌工程建設按照GB/T

50485執(zhí)行。

8.4灌溉系統(tǒng)維護

應制定灌溉系統(tǒng)維護規(guī)程,并由專人定期檢查和維護灌溉設備,保證其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杜絕

跑、冒、滴、漏現(xiàn)象。

9蓄水保墑

9.1土壤改良

對場地土壤質量進行檢測,質量不滿足要求時進行土壤改良。改良方式包括:增施有機肥、采用土

壤改良劑、土壤保水劑等。

9.2覆蓋物

綠地內裸露區(qū)域(如樹埯內等)覆蓋物的使用應兼顧功能和景觀效果??蛇x擇枯枝落葉、碎木片、

木屑、樹皮、卵石等材料覆蓋,覆蓋物的選擇及有效厚度參見附錄F,并符合下列要求:

a)喬木周邊使用覆蓋物,宜與樹干基部保留5cm~15cm的距離;

b)坡度較大區(qū)域的覆蓋物宜采取相關加固措施,如護網等;

c)重點防火區(qū)域宜選擇阻燃性強的覆蓋物;

d)樹皮、木片等有機覆蓋物的粉碎粒徑應大于2.5cm,小于1cm的顆粒不宜超過25%;

e)選擇分解程度高的有機覆蓋物,減少有害微生物滋生。

7

DB11/T1502—2017

AA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常見整地形式表

A.1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中常見整地形式信息見表A.1。

表A.1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常見整地形式表

名稱適用區(qū)域建設要求整地方法

整地規(guī)格為斷續(xù)或連續(xù)

水平階整地應從坡下開

帶狀;

始,采取“逐臺下翻法”或

土層薄或較薄的中緩草階面水平或稍向內傾斜

“蛇脫皮法”的整地措施,

坡;成反坡(約5°);

水平階整地先修下邊的臺階,向上修第

植被茂密、土層較厚的灌階寬一般為0.5m~

二個臺階時將表土下翻到第

木陡坡。0.6m;階長一般為1m~6m,

一個臺階上,依次類推修筑

深度30cm~35cm以上,階外

各級臺階。

緣培修土埂或無埂。

植被稀疏或較稀疏、中薄穴狀整地應先將表土堆

整地規(guī)格為圓形坑穴;

層土壤的緩坡和中陡坡;于坑的外側,心土可在外側

穴狀整地穴徑0.4m~0.5m,深度

灌木茂密、土層較厚的中地面鋪開,再把表土回填入

25cm以上。

陡坡???。

整地規(guī)格近似于半月形

規(guī)格較小的魚鱗坑可用

坑穴,坑面低于原坡面,持魚鱗坑整地應先將表土

于地形不規(guī)整、土層薄的陡

水平或向內傾斜凹入;堆于坑的上方,心土放于下

坡;

魚鱗坑整地一般長徑0.7m~1.5m,方筑埂,再將表土回填入坑。

規(guī)格較大的魚鱗坑用于

短徑0.6m~1.0m,深約坑與坑應排列成三角形,利

植被茂密、土層深厚的中緩

30cm~50cm,外側有土埂,于保土蓄水。

坡。

半環(huán)狀,高20cm~25cm。

整地規(guī)格為正方形或矩

形坑穴;

一般可用于植被較好、土小坡面整地應先將表土

小坡面自然穴面與坡面或地面持平

層較厚的各種坡度,特別是堆于坑的上方,心土防御下

整地或稍向內側傾斜,邊長

中緩坡。方筑埂,將表土回填入坑。

0.4m~0.5m,有時可達1m~

2m,深30cm,外側有埂。

8

DB11/T1502—2017

BB

附錄B

(規(guī)范性附錄)

節(jié)水型林地、綠地建設常見整地形式示意圖

B.1水平階、穴狀、魚鱗坑、小坡面整地形式分別見圖B.1~B.4。

圖B.1水平階整地形式示意圖

圖B.2穴狀整地形式示意圖

圖B.3魚鱗坑整地形式示意圖

9

DB11/T1502—2017

圖B.4小坡面整地形式示意圖

10

DB11/T1502—2017

CC

附錄C

(規(guī)范性附錄)

廣場雨水花園的建設方式表

表C.1廣場雨水花園建設方式表

廣場規(guī)模雨水花園建設方式

<1000m2在場地邊界集中建設

1000m2~5000m2在場地邊界或內部分散建設2~3個雨水花園

5000m2~10000m2在場地邊界或內部分散建設3~4個雨水花園

>10000m2在場地邊界或內部分散建設多個雨水花園

11

DB11/T1502—2017

DD

附錄D

(規(guī)范性附錄)

路旁停車場、人行道雨水花園建設方式表

D.1路旁停車場、人行道雨水花園建設,其規(guī)模、建設方式、路側石開口各指標見表D.1。

表D.1路旁停車場、人行道雨水花園建設方式表

區(qū)域雨水花園規(guī)模建設方式路側石開口

單體規(guī)模長10m~15m,

獨立設置,布置間距雨水花園設置4~6個路側石

路旁停車場寬2.0m~2.5m,蓄水層深

A雨水花園/(L路×0.03)開口,寬度為300mm

200mm。

可多個單體連續(xù)設置為一

單體規(guī)模長3m~5m,寬組,每組內雨水花園間距每個雨水花園設置2~4個路

人行道

1.5m,蓄水層深200mm。1.2m。每組布置間距為:側石開口,寬度為300mm

N雨水花園×A雨水花園/(L路×0.03)

注:A雨水花園為單個雨水花園的面積,L路為雨水花園所承接的道路匯水面的寬度,N雨水花園連續(xù)建設的雨水花園的個數(shù)。

12

DB11/T1502—2017

EE

附錄E

(資料性附錄)

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

E.1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大喬木參見表E.1。

表E.1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大喬木

科名屬名中文名學名耐旱能力

豆科刺槐屬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強

豆科槐屬國槐Sophorajaponica強

木犀科梣屬白蠟Fraxinuschinensis強

槭樹科槭屬五角楓Acermono強

槭樹科槭屬元寶楓Acertruncatum強

榆科榆屬榆樹Ulmuspumila強

柏科刺柏屬杜松Juniperusrigida強

柏科側柏屬側柏Platycladusorientalis強

柏科圓柏屬龍柏JuniperuschinensisKaizuca強

柏科圓柏屬塔枝圓柏Juniperuskomarovii強

柏科圓柏屬圓柏Juniperuschinensis強

松科云杉屬云杉Piceaasperata強

松科松屬華山松Pinusarmandii強

松科松屬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holica強

松科松屬油松Pinustabuliformis強

松科松屬白皮松Pinusbungeana強

苦木科臭椿屬臭椿Ailanthusaltissima強

??茦嫎鋵贅嫎銪roussonetiapapyrifera強

楊柳科楊屬毛白楊Populustomentosa中

椴樹科椴樹屬蒙椴Tiliamongolica中

紫葳科梓屬梓樹Catalpaovata中

木蘭科木蘭屬二喬玉蘭Magnolia×soulangeana中

木蘭科木蘭屬白玉蘭Magnoliadenudata中

杜仲科杜仲屬杜仲Eucommiaulmoides中

楊柳科柳屬饅頭柳Salixmatsudanaf.umbraculifera中

玄參科泡桐屬泡桐Paulowniatomentosa中

無患子科欒樹屬欒樹Koelreuteriapaniculata中

豆科皂莢屬野皂莢Gleditsiamicrophylla中

豆科合歡屬合歡Albiziajulibrissin中

七葉樹科七葉樹屬七葉樹Aesculuschinensis中

13

DB11/T1502—2017

表E.1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大喬木(續(xù))

科名屬名中文名學名耐旱能力

榆科櫸屬櫸樹Zelkovaserrata中

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絲綿木Euonymusmeaackii中

銀杏科銀杏屬銀杏Ginkgobiloba中

柿科柿屬柿樹Diospyroskaki中

楊柳科柳屬垂柳Salixbabylonica弱

楊柳科柳屬金絲柳SalixalbaTristis弱

懸鈴木科懸鈴木屬法桐Platanusorientalis弱

梧桐科梧桐屬梧桐Firmianaplatanifolia弱

木蘭科鵝掌楸屬鵝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弱

E.2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小喬木參見表E.2。

表E.2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小喬木

科名屬名中文名學名耐旱能力

漆樹科漆樹屬火炬樹Rhustyphina強

漆樹科黃櫨屬黃櫨Cotinuscoggygria強

木犀科丁香屬北京丁香Syringapekinensis強

木犀科丁香屬暴馬丁香Syringareticulatavar.amurensis強

薔薇科李屬山桃Prunusdavidiana強

薔薇科李屬山杏Prunussibirica強

薔薇科李屬絹毛稠李Prunuswilsonii強

無患子科文冠果屬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強

薔薇科李屬日本櫻花Prunusyedoensis中

薔薇科李屬紫葉碧桃Prunuspersicaf.alropurpurea中

薔薇科蘋果屬西府海棠Malusmicromalus中

薔薇科蘋果屬垂絲海棠Malushalliana中

薔薇科山楂屬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中

木犀科丁香屬丁香Syringaoblata中

14

DB11/T1502—2017

E.3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灌木參見表E.3。

表E.3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灌木

科名屬名中文名學名耐旱能力

忍冬科莢蒾屬雞樹條莢蒾Viburnumopulusvar.calvescens強

忍冬科莢蒾屬雞樹條莢蒾Viburnumopulusvar.calvescens強

忍冬科糯米條屬糯米條Abeliachinensis強

山茱萸科梾木屬紅瑞木Swidaalba強

柏科圓柏屬叉子圓柏Sabinavulgaris強

虎耳草科溲疏屬大花溲疏Deutziagrandiflora強

虎耳草科山梅花屬太平花Philadelphuspekinensis強

馬鞭草科蕕屬金葉蕕Caryopteris×clandonensis強

薔薇科薔薇屬黃刺玫Rosaxanthina強

薔薇科栒子屬平枝栒子Cotoneasterhorizontalis強

薔薇科木瓜屬貼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強

薔薇科薔薇屬月季Rosachinensis強

胡頹子科沙棘屬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強

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胡頹子Elaeagnuspungens強

小檗科小檗屬紫葉小檗Berberisthunbergiivar.atropurpurea強

馬鞭草科紫珠屬紫珠Callicarpabodinieri中

木犀科連翹屬連翹Forsythiasuspensa中

木犀科素馨屬迎春Jasminumnudiflorum中

千屈菜科紫薇屬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中

薔薇科棣棠屬棣棠Kerriajaponica中

薔薇科珍珠梅屬珍珠梅Sorbariakirilowii中

薔薇科李屬郁李Prunusjaponica中

薔薇科李屬紫葉矮櫻Prunus×cistena中

薔薇科繡線菊屬珍珠繡線菊Spiraeathunbergii中

薔薇科李屬榆葉梅Prunustriloba中

忍冬科錦帶花屬錦帶花Weigelaflorida中

忍冬科忍冬屬金銀木Loniceramaackii中

忍冬科接骨木屬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中

芍藥科芍藥屬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中

石榴科石榴屬石榴Punicagranatum中

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膠州衛(wèi)矛Euonymuskiautschovicus中

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大葉黃楊Buxusmegistophylla中

楊柳科柳屬銀芽柳Salix×leucopithecia中

15

DB11/T1502—2017

E.4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竹類參見表E.4。

表E.4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竹類

科名屬名中文名學名耐旱能力

禾本科剛竹屬紫竹Phyllostachysnigra中

禾本科剛竹屬早園竹Phyllostachyspropinqua中

E.5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藤本參見表E.5。

表E.5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藤本

科名屬名中文名學名耐旱能力

豆科紫藤屬紫藤Wisteriasinensis強

紫葳科凌霄屬凌霄Campsisgrandiflora強

葡萄科地錦屬五葉地錦Parthenocissusquinquefolia中

衛(wèi)矛科衛(wèi)矛屬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中

衛(wèi)矛科南蛇藤屬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中

忍冬科忍冬屬金銀花Lonicerajaponica中

E.6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草本參見表E.6。

表E.6常見園林植物耐旱能力——草本

科名屬名中文名學名耐旱能力

禾本科狼尾草屬狼尾草Pennisetumalopecuroides強

禾本科結縷草結縷草Zoysiajaponica強

禾本科野牛草屬野牛草Buchloedactyloides強

禾本科大油芒屬大油芒Spodiopogonsibiricus強

禾本科須芒草屬須芒草Andropogongayanus強

禾本科拂子茅屬拂子茅Calamagrostisepigeios強

禾本科拂子茅屬寬葉拂子茅Calamagrostisbrachytricha強

禾本科羊茅屬藍羊茅Festucaglauca強

禾本科針茅屬細葉針茅Stipatenuissima強

堇菜科堇菜屬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強

菊科金雞菊屬大花金雞菊Coreopsisgrandiflora強

菊科蓍屬蓍草Achilleasibirca強

菊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