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能力提升)—高一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單元測試卷分值:150分時間:150分鐘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材料一:只有根植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恩格斯指出,現(xiàn)代社會主義,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人的精神文化血脈,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文化滋養(yǎng)之源。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這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具體而言,其一,宇宙觀方面。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強調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而“與天地精神往來”。苗子既以“天行有?!睆娬{自然規(guī)律的客觀性,也以“制天命而用之”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這種宇宙觀,與西方近代以來流行的人類中心主義自然觀截然不同,而與馬克思恩格斯強調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xiàn)和解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二,天下觀方面。天下為公、世界大同,是儒家的最高社會理想?!渡袝?堯典》曰:“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瘪R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不少知識分子將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學說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大同思想相聯(lián)系、相比附。其三,社會觀方面?!昂汀笔侵袊軐W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是深刻影響中國人的一個重要觀念。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社會觀,與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理論闡發(fā)以及關于社會關系高度和諧的未來設想,有諸多契合點。其四,道德觀方面。中國人與人為善、義利相兼等倫理觀、道德觀,與科學社會主義關于物質利益與精神追求并重等倡導,有相近相融之處。(摘編自孫來斌《科學把握“兩個結合”的三個維度》)材料二:儒家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不斷中國化的社會文化土壤。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絕沒有脫離中國社會與中國的歷史文化。今天我們要解決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也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資源,特別是儒學傳統(tǒng)。近代以來,睜眼看世界并鼓動學習西方的人,包括推動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先驅,骨子里恰恰是積極入世的、進取的,主張與時偕行、向往大同世界等儒家情結最深的人。他們的為人為學、思想與行為方式等,無一不是儒家式的。我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把儒家《禮記?禮運》中的大同理想作為引進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化鋪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不僅儒家的社會理想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儒家的人格理想、人格操守也激勵著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包含著與我們民族幾代先進分子身上攜帶的豐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精神。例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濟世救民的情懷、天下為公的理想、百折不撓的毅力、舍生取義的品格、自強不息的意識、力行實踐的精神、辯證中和的智慧等,都滲透其間。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革命、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包含了與積淀在社會與民眾中的儒家文化的諸因素的結合。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帶有儒家思想精義與風格色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構建與儒家社會的構建有著難舍難分的關系。發(fā)展生產、改善生活、富國強民與我國古代經(jīng)典中所強調的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大法,具有深刻的一致性和承續(xù)性。新時期的治國理政思想與儒家傳統(tǒng)的經(jīng)世致用、實事求是、知行合一、民本務實的思想以及天人合德、動態(tài)平衡、具體理性等中國智慧有著內在的關聯(lián)。費孝通先生說,我們常常講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那是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結果,所以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后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論,這背后一定有中國文化的特點在起作用。費先生針對改革開放后實行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一國兩制”等,談到幾點:第一,重視家庭,重視世代間的聯(lián)系與培養(yǎng)后代;第二,和而不同,中國文化骨子里有個東西可以把不同的東西凝合在一起;第三,多元一體,共存共榮,包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第四,能想到人家,不光想到自己,這是中國人際關系中一條很重要的東西……費先生所講的是發(fā)生在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里的真情實事,道出了中國悠久文化的精髓。在當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儒家文化里許多優(yōu)秀的東西,如仁愛、民本、民富、平正、大同、民貴君輕、兼善天下、和而不同、德法合治、知行合一等,可以用來解決很多現(xiàn)實問題。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儒家文化的土壤上進行的。沒有儒家文化就不可能有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所謂“中國化”,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儒家化。當代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合則兩美,離則兩傷。(摘編自郭齊勇《儒學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中國現(xiàn)代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儒家化,當代馬克思主義與儒學,合則兩美,離則兩傷。B.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折射了重視家庭、和而不同等思想內涵,是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結果。C.儒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與馬克思恩格斯強調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D.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與中華優(yōu)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的價值觀念高度契合,受到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儒家文化中的仁愛、民本、民富、平正、德法合治等思想主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融通。B.材料二列舉費孝通對改革開放等一些措施的言論,意在表明這些措施符合時代發(fā)展,具有合理性。C.毛澤東、周恩來等馬克思主義者受到民眾尊敬與擁戴,與其踐行儒家人格理想、人格操守有關。D.只有根植中華歷史文化沃土,延續(xù)中華精神文化血脈,馬克思主義真理才能在中國不斷發(fā)展。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A.由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和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可以看出儒學重在培養(yǎng)主觀道德的實踐,而馬克思主義重在改變客觀世界的實踐。B.從張載的《正蒙?太和篇》和馬克思的《法蘭西內戰(zhàn)》,可以看出儒學和馬克思主義都主張自然、社會的萬事萬物通過斗爭而最終達到和諧。C.“實事求是”是毛澤東從歷史典故中提取出來的,創(chuàng)造性地概括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D.由《禮記?禮運》篇中對大同社會的描述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關于社會的論述,可以看出儒家與馬克思主義具有相近的社會理想。4.“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李大釗光輝一生的寫照。李大釗繼承并超越了前人,找到了救國救民的“妙手”。請結合材料二對此加以評析。(4分)5.如何理解“儒家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不斷中國化的社會文化土壤”?請結合材料二談談你的看法。(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積微政略(節(jié)選)孫皓暉年青的秦王在那道合抱粗的石柱前整整站了一日,偌大東偏殿靜如幽谷。石柱上新刻了一篇文字。這也是王城大大小小不知多少石柱木柱中,唯一被刻字的一道大柱。字是李斯所寫,筆勢秀骨峻拔,將筆畫最繁的秦篆架構得法度森嚴汪洋嵯峨,令人不得不驚嘆世間文字竟有如此靈慧陽剛之美境!然則,年青的秦王所矚目者,卻不是文字之美。他對字寫得如何向無感覺,只知道李斯的字人人贊許,好在何處,他實在不知所以。他之所以久久釘在石柱之下,是對這篇文字涌流出的別樣感慨。積微,月不勝日,時不勝月,歲不勝時。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興之務之。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于小事者矣!何也?小事之至也數(shù),其懸日也博,其為積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懸日也淺,其為積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時者霸,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時,僅存之國危而后戚之。亡國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國之禍敗,不可勝悔也。霸者之善著也,可以時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勝日志也。財物貨寶以大為重,政教功名者反是,能積微者速成。詩曰:“德如毛,民鮮能克舉之。”此之謂也。嬴政讀過《荀子》的若干流傳篇章,卻從來沒有讀過如此一篇。那夜書房小宴,當李斯第一次鏗鏘念完這段話,并將這段話作為他入主中樞后第一次提出的為政方略之根基時,嬴政愣怔良久,一句話也沒說。那場小宴,是在王綰與李斯歷經(jīng)三日忙碌順利交接后的當晚舉行的,是年青的秦王為新老兩位中樞大臣特意安排的開局宴。主旨只有一個:期盼新丞相王綰與新長史李斯在冬日預為鋪排,來春大展手腳。酒過數(shù)巡,諸般事務稟報叮囑完畢,嬴政笑問一句:“廟堂大柱俱為新銳,兩卿各主大局,來年新政方略,敢請兩位教我?!蓖蹙U歷來老成持重,那夜卻是赳赳勃發(fā),置爵慨然道:“君上親政,虛數(shù)五年,糾纏國中瑣細政事太多,以致大秦遲遲不能東出,國人暮氣多生。而今荒旱饑饉已過,廟堂內政亦整肅理順,來年便當大出關東,做他幾件令天下變色的大事,震懾山東六國,長我秦人志氣!”嬴政奮然拍案:“好!五年憋悶,日日國中瑣事糾纏,嬴政早欲大展手腳!兩位但說,從何處入手!”王綰紅著酒臉昂昂道:“唯其心志立定,或大軍出動,或邦交斡旋,事務謀劃好說!”嬴政大笑一陣,突然發(fā)現(xiàn)李斯一直沒說話,眉宇間似乎還隱隱有憂慮之相,不禁揶揄:“先生新入中樞,莫非怕嬴政不好相與乎!”“臣所憂者,王有急功之心也?!崩钏固谷坏乜粗??!跋壬我猓坑龃笫卤闶羌惫??”議政論事,嬴政從來率直不計君臣?!俺妓鶓n者,王之見識有差也?!崩钏购芷届o?!肮忠嘣?!何差之有?”嬴政一旦認真,那雙特有的細眼分外凌厲。“長史,你不明不白究竟要說甚?”王綰顯然有些不悅。“臣啟君上。”李斯沒有理會王綰,一拱手徑直說了下去,“強國富民一天下,世間最大功業(yè)也。欲成此千秋功業(yè),尋常人皆以為,辦好大事是根基所在。其實不然,大功業(yè)之根基,恰恰在于認真妥當?shù)刈龊妹考∈?。臣所謂君上見識有差,便在于君上已經(jīng)有不耐瑣細之心,或者,君上對幾年之間的邦國政務評判有差。此等見識彌漫開去,大秦功業(yè)之隱憂也。臣之所憂,唯在此處,豈有他哉!”“大業(yè)以小事為本?未嘗聞也!”王綰第一次拍案了?!靶抡f……先生說下去?!辟坪醪蹲降搅艘唤z亮光?!俺颊埬钫b一文。”嬴政點了點頭,思緒還纏繞在李斯方才的新說中。李斯咳嗽一聲,竭力用略帶楚音的雅言念誦了那篇短文。嬴政默然良久。“此文何典?”王綰皺起了眉頭?!拔?guī)熫髯印稄妵分徽??!薄肮忠?!大事不成王業(yè),小事速成王業(yè)?這說得通嗎?”王綰兀自嘟噥。李斯很認真地回答了王綰的困惑:“丞相,此論主旨,非是說大事無關緊要,實是說小事最易為人輕慢疏忽。對于廟堂君臣,大事者何?征伐也,盟約也,滅國也,變法也,靖亂也。凡此大事,少而又少,甚或許多君主一生不能遇到一件。小事者何?法令推行、整飭吏治、批處公文、治災理民、整軍經(jīng)武、公平賞罰、巡視田農、修葺城防、獎勵農工、激發(fā)士商、移風易俗、衣食起居等等。凡此小事日日在前,疏忽成習,必致荒政而根基虛空。其時大事一旦來臨,必是臨渴掘井應對匆匆,如何能以強國大邦之氣象成功處置?是故,欲王天下,積微速成。不善小政而專欲大政者,至多成就小霸之業(yè),不能一天下也!”“依你所言,新局為政方略何在?”王綰又皺起了眉頭。嬴政沒有說話,卻猛然盯住了李斯,顯然,這也是他要問的?!拔迥曛冢瑢諆日??!薄皟日己卧冢俊薄罢喞糁?,刷新秦國,倉廩豐饒,堅甲利兵?!薄岸??”“東出函谷,勢不可當,必一天下!”嬴政肅然站起向李斯深深一躬:“敢請先生大筆,賜我積微篇章?!贝稳瘴绾?,李斯在一幅絹帛上寫成了那篇大論。嬴政立即吩咐趙高宣來尚坊令,遴選一名最好的石工,將這篇文字刻在了日常處置政務的東偏殿斜對王座的石柱上。嬴政特意為這篇大論取了個名目——事也政也,積微速成。柱石刻就,嬴政便釘在柱下不動了。(節(jié)選自孫皓暉《大秦帝國》,標題為編者所加)6.下面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年青的秦王嬴政關注的不是新掌史李斯的書法如何精妙,而是李斯書寫的關于治國的方略內容。B.秦王嬴政之所以把荀子《強國篇》的一章刻寫在石柱上,主要是因為他被文章斐然的文采折服。C.王綰認為秦王嬴政親政五年,國家已度過荒旱饑饉,內政也整肅理順,應著眼全力東向大事。D.李斯認為大功業(yè)之根基應以小事為本,輕慢疏忽小事,必致政荒而根基虛空,最終不能統(tǒng)一天下。7.下面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開頭寫“秦王在那道合抱粗的石柱前整整站了一日”,結尾寫“柱石刻就,嬴政便釘在柱下不動了”,中間采取插敘的方式,敘述了立柱的原因和過程,結構上首尾圓合。B.作為新出現(xiàn)而又充滿銳氣的大臣,李斯目光如炬,既看到了王綰認知的不足,也看到了秦王嬴政的急功近利,以一種客觀冷靜的心態(tài),分析指出了統(tǒng)一天下的真正立足點。C.王綰心理變化經(jīng)歷了“對立足大事的慷慨激昂—不明李斯意圖的不滿—李斯立足小事的執(zhí)政理念的困惑”。而嬴政請賜積微篇章后,作者對王綰心理變化采取了留白的藝術手法。D.“整飭吏治,刷新秦國,倉廩豐饒,堅甲利兵?!崩钏乖捳Z擲地有聲,提出五年內專務內政的具體措施?!皷|出函谷,勢不可當,必一天下!”則表現(xiàn)了李斯對秦國內政成效的信心。8.有人說,先秦是一個熱血的時代,人人都彰顯著血性、豪氣和張揚的生命力,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請以小說中的“嬴政”為例,分析其身上表現(xiàn)出的血性、豪氣和張揚的生命力。(4分)9.本篇小說的語言極具特色,請結合文本作簡要的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父親大人膝下:跪稟者:此為兒最后親筆之稟,此稟果到家,則兒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兒死不足惜,第此次之事,未曾稟告大人,實為大罪。故臨死特將其就死之原因為大人陳之。竊自滿洲入關以來,凌虐我漢人無所不至。迄于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禍,已在目前,滿洲政府猶不愿實心改良政治,以圖強盛;僅以預備立憲之空名炫惑內外之視聽必欲斷送漢人之土地于外人然后始大快于其心。是以滿政府一日不去,中國一日不免于危亡。故欲保全國土,必自驅滿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兒蓄此志已久,只以時未至,故隱忍未發(fā)。邇者海內外諸同志共謀起義,以撲滿政府,以救祖國;祖國之存亡,在此一舉。事敗則中國不免于亡,四萬萬人皆死,不特兒一人;如事成則四萬萬人皆生,兒雖死亦樂也。只以大人愛兒切,故臨死不敢不為稟告,但望大人以國事為心,勿傷兒之死,則幸甚矣!夫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yè)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奮斗而死,亦大樂也。且為祖國而死,亦義所應爾也。兒已廿有六歲矣,對于家庭本有應盡之責任。只以國家不能保,則身家亦不能保,即為身家計,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兒今日極力驅滿,盡國家之責任者,亦即所以保衛(wèi)身家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為中華新國民,而子孫萬世,亦可以長保無虞,則兒雖死,亦瞑目于地下矣!惟從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為大人分憂,甚為抱憾。幸有濤兄及諸孫在,則兒或可稍安于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后,切不可過于傷心,以礙福體,則兒罪更大矣。幸諒之!茲附上致穎媳信一通,俟其到漢口時面交,并祈得書時即遣人赴日本接其歸國。因彼一人在東,無人照料,種種不妥也。如能早歸,以盡子媳之職,或能輕兒不孝之罪。臨死,不盡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體,以慰兒于地下。旭孫將來長成,乞善導其愛國之精神,以為將來為國報仇也。臨書不禁祈禱之至。敬請萬福金安?。ü?jié)選自方聲洞《赴義前別父書》)10.文本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3分)僅以預備立憲之空A名B炫惑C內外之視聽D必欲斷送E漢人之土地F于外人G然后始大快H于其心。11.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跪稟者,子女寫信給父母時所使用的敬辭,表示子女在文中要有所陳述、稟告。B.固,指本來,與《齊桓晉文之事》中“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的“固”意思相同。C.惟,指希望,與蘇軾《赤壁賦》中“惟江上之清風”的“惟”意思相同。D.俟,指等待,與《詩經(jīng)·靜女》中“俟我于城隅”的“俟”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方聲洞認為國家形勢非常嚴峻,外敵當前,清政府卻玩弄虛假改革,不能真心改良政治,所以當務之急是推翻清政府。B.方聲洞指出這次起義意義重大,對比“事敗”“事成”的影響,委婉表明愿以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民眾的新生和覺醒。C.方聲洞在信的最后,希望能將妻子從日本接回,替自己盡孝,并盼望方賢旭能成為愛國之人。這樣以家庭親情收尾,感情深沉真摯。D.這封給父親的訣別書中,方聲洞以挽救國家危亡之大義勸慰父親,充分表現(xiàn)出了他的深明大義與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兒蓄此志已久,只以時未至,故隱忍未發(fā)。(2)而子孫萬世,亦可以長保無虞,則兒雖死,亦瞑目于地下矣!14.林覺民在《與妻書》中將一己之愛擴展到普天下之愛,表達了犧牲個人幸福,為天下人謀永福的崇高情懷;而本文也以“家國”關系表達出了深沉的愛國之情。請概括方聲洞家書中關于“家國”的理念。(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漢詩,完成下題。留別妻①蘇武結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②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③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zhàn)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咀ⅰ竣俟?00年(天漢元年),匈奴向大漢示好,放回曾經(jīng)扣留的漢朝使節(jié),于是漢武帝便派蘇武率使團出使匈奴,送還被漢朝扣留的匈奴使者。臨行前夕,蘇武辭別其妻,寫下此詩。②嬿婉:兩情歡合。③參:星名,每天傍晚出現(xiàn)于西方。辰;星名,每天黎明前出現(xiàn)于東方。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詩以時間為序,籠罩著一種悲傷氣氛,用含蓄蘊藉的語言敘寫真摯的情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B.詩的開頭四句從夫妻平時恩愛敘起,點明夫妻之間兩相愛悅,從無猜疑,為后文寫離別與相思作鋪墊。C.丈夫起身離寢,仰望參辰皆沒,頓生感慨,想到“行役在戰(zhàn)場,相見未有期”,心中涌出無限哀痛。D.若能生還,一定與你白頭偕老;若死在戰(zhàn)場,也將一直把你懷念,表現(xiàn)了丈夫對愛情的忠貞不渝。16.明代陸時雍在《古詩鏡》中評此詩:“‘努力’二字特妙?!闭埥Y合詩歌談談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諫逐客書》中,李斯先后列舉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斯在《諫逐客書》中用泰山作比,說明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y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年僅25歲的林覺民在絕筆書《與妻書》中希望妻子理解體諒自己,以犧牲自身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9分)革命烈士的家書,有家國情懷,有繾綣情意,有靜水流深,都充滿震撼人心的力量?!拔业暮⒆?!/今后——/愿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紅巖》中“藍胡子”的原型藍蒂裕烈士,英勇就義前寫下對5歲兒子的期望。一字一句,滿懷革命必勝的豪情,也深藏感人至深的溫情?!拔易钣H愛的孩子?。∧赣H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趙一曼在字里行間,透露出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對兒子的歉疚與期望。一封封沉甸甸的紅色家書,是戰(zhàn)火紛飛年代的一首首生命贊歌,展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境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21年至1949年,全國犧牲的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達370多萬人,無名烈士更是不計其數(shù)。國家危亡之時,無數(shù)滿懷熱血的仁人志士,告別父母妻兒,義無反顧地走向戰(zhàn)場,救百姓于水火、救民族于危難之中?!盀橹腥A民族就為不了家和個人”,他們把對家人的愛深埋心底,把博大無私的愛獻給了國家和人民。面對生離死別,面對流血犧牲,沒有一絲一毫的畏懼與退縮,因為他們堅信正義的事業(yè)必然勝利。18.下列句子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框處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我國商務部將2023年確定為“消費提振年”,發(fā)揮消費拉動經(jīng)濟增長的作用。B.面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生產實現(xiàn)“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C.穩(wěn)定提升我國油料生產自給率,為經(jīng)濟社會安全穩(wěn)定發(fā)展筑牢“壓艙石”。D.林覺民同志矢志拯救國家民族,“為天下人謀永?!?,不惜犧牲個人生命。19.文中畫橫線的部分使用了何種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6分)(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1分)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是生存的基礎,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jīng)濟發(fā)展階段,便構成上層建筑的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fā)現(xiàn),這里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jīng)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①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②該是很夠了。③雖然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xiàn),④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⑤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⑥甚至在數(shù)學領域,⑦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⑧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⑨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浮光掠影。20.文中畫線部分句子改成“馬克思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發(fā)現(xiàn)了歷來為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的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表意基本一樣,為什么說原句好?(4分)21.文中第三段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2.下面表述正確且最符合相關媒介特點的一項是()(3分)A.信函:拙著令人拍案叫絕,能得到您的投稿,是敝刊的榮幸。B.廣播:吾校演出盛況,將在19點予以現(xiàn)場直播,歡迎觀看。C.電視廣告詞:用“真真”牌復印機復印——真假難辨。D.科技報刊:毒蛇的一滴毒液,瞬間可將一頭大象致死。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馬克思以無產階級的解放為個人抱負,自覺承擔起創(chuàng)建革命理論、領導革命實踐的重任;林覺民矢志拯救國家民族,“為天下人謀永?!保幌奚鼈€人幸福,視死如歸;袁隆平為了實現(xiàn)“禾下乘涼夢”,扎根農田,耕耘不輟……他們的抱負與擔當,對我們當代青年亦有深刻的啟示。請根據(jù)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儒家化”錯誤。材料二說的是“所謂‘中國化’,在一定意義上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儒家化”,選項缺少“在一定意義上”這一限制條件。B.“是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結果”錯誤。由材料二倒數(shù)第二段可知,應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結果”。C.“儒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錯誤。由材料一“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知,說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屬于中華文明,不能歸為儒家思想?!疤烊撕弦弧睘橹袊軐W思想,儒、道等家各有闡述;“道法自然”是出自老子《道德經(jīng)》的哲學思想,是道家思想。2.答案:B解析:“意在表明這些措施符合時代發(fā)展,具有合理性”錯誤。由材料二“我們常常講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背后一定有中國文化的特點在起作用”“費先生針對改革開放后實行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一國兩制’等,談到幾點……”等可知,費孝通的言論意在表明中國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中的作用。3.答案:A解析:材料一的觀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人的精神文化血脈,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文化滋養(yǎng)之源”,強調儒家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社會文化土壤。A項中的“儒學重在培養(yǎng)主觀道德的實踐,而馬克思主義重在改變客觀世界的實踐”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與儒學的不同,不符合材料一的觀點。4.答案:①“鐵肩擔道義”體現(xiàn)了儒家文化中的擔當意識,它激勵著李大釗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②李大釗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與儒家思想的結合。解析:首先要理解“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意思?!暗懒x”可理解成為國為民的理想和志向,那么“鐵肩擔道義”就是以救國救民為己任?!拔恼隆笨衫斫鉃樾麄黢R克思主義、抨擊反動軍閥統(tǒng)治、歌頌革命和共產主義的文章。那么“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來宣傳革命。然后結合材料二“推動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先驅,骨子里恰恰是積極入世的、進取的,主張與時偕行、向往大同世界等儒家情結最深的人”可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體現(xiàn)了儒家文化中的擔當意識,它激勵著李大釗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即馬克思主義。由“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包含著與我們民族幾代先進分子身上攜帶的豐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精神……辯證中和的智慧等”可知,李大釗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與儒家思想的結合。5.答案:①儒家文化的社會理想和人格精神,為馬克思主義的引進與傳播做了文化與精神的鋪墊。②儒家文化為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構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了積極的思想資源。解析:本題實質上問的是儒家文化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所起到的作用。由材料二“我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把儒家……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可知,儒家文化的社會理想和人格精神,為馬克思主義的引進與傳播做了文化與精神的鋪墊。由“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革命……諸因素的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構建與儒家社會的構建有著難舍難分的關系”“新時期的治國理政思想與儒家傳統(tǒng)……智慧有著內在的關聯(lián)”可知,儒家文化為中國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構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供了積極的思想資源。6.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對小說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錯在“他被文章斐然的文采折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被文章的觀點折服。7.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對小說藝術特色的鑒賞能力。A項不正確,小說采取的是倒敘的敘述方式。8.答案:①選拔人才,勵志創(chuàng)新。秦王選拔新丞相王綰與新長史李斯,并為新老兩位中樞大臣特意安排開局宴,期盼他們在冬日預為鋪排,來春大展手腳。②奮進圖強,志在一統(tǒng)。秦王所做一切,欲東出函谷,一統(tǒng)天下。③從善如流,果敢決絕。對于李斯的正確建議和荀子的治國理論,嬴政欣然接受,并很快將荀子的治國理論刻在了日常處置政務的東偏殿斜對王座的石柱上。解析:本題考查對人物性格的鑒賞能力。嬴政身上的血性、豪氣和張揚的生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奮進圖強,志在一統(tǒng)上。為此,他大膽選用人才,任用新銳大臣主政進行改革,商議國家大政方針,在聽取臣下的意見時,從善如流,并且行動迅速。結合具體的細節(jié)即可得出答案。9.答案:(1)小說的敘述語言:①充滿濃郁的西北地方特色;②文白兩語運用自如,白話文讓人讀來不生澀,文言文又平添了客觀感。(2)小說的人物語言:①典雅厚重,運用文言,句式簡短;②人物的語言契合人物的身份,形象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心理。解析:本題考查對小說語言的分析鑒賞能力。小說的語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者的敘述語言,二是人物的對話語言。作為陜西人,作者孫皓暉在他的《大秦帝國》中的用語表現(xiàn)出濃郁的西北特色,同時文白夾雜。另外作者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對人物對話語言,也采取了文言句式,語言簡短,形象地展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10.答案:BDG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皟H以預備立憲之空名”表意完整,中間不斷開,應在“名”后斷開,故將B處涂黑?!办呕髢韧庵暵牎钡摹爸睘榻Y構助詞“的”,中間不能斷開,應在“聽”后斷開,故將D處涂黑?!叭缓蟆痹诰渲袨檫B詞,常放在句首,應在“然后”前斷開,故將G處涂黑。1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C項,“意思相同”錯誤?!拔┙现屣L”的“惟”是“只有”的意思,意思不同。1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項,“委婉表明”錯誤。根據(jù)文中“如事成則四萬萬人皆生,兒雖死亦樂也”可知,他的這一態(tài)度是直接表示出來的;另外,“換來……覺醒”于文無據(jù)。13.答案:(1)我立下這樣的志向已經(jīng)很久了,只是因為時機沒有到來,所以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說。(2)子孫萬代,也可以長久保證沒有憂慮,那么我即使死了,也會在地下瞑目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蓄此志:立下這樣的志向。以:因為。時:時機。隱忍:藏在心里。(2)虞:憂慮。瞑目于地下矣: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地下瞑目矣”。14.答案:①國是家的外延,家是國的內核,國破則家亡,國興則家盛。②愛國、為國家危難獻身,也就是護家,是盡兒女的責任。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由“事敗則中國不免于亡,四萬萬人皆死,不特兒一人;如事成則四萬萬人皆生,兒雖死亦樂也”可概括出:國是家的外延,家是國的內核,國破則家亡,國興則家盛。由“夫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yè)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瓋航袢諛O力驅滿,盡國家之責任者,亦即所以保衛(wèi)身家也”可概括出:愛國、為國家危難獻身,也就是護家,是盡兒女的責任?!緟⒖甲g文】父親大人膝下:跪稟者:這是兒子最后親筆稟告您的信,這封稟告信真的能到家的話,那么兒子已經(jīng)離開人世很長時間了。我死了不值得惋惜,只不過這次做的事情,未曾稟告您,確實是大的過錯。所以臨死的時候特地把那些赴死的原因,向您老人家陳說一下。我私下以為滿洲入關以來,欺凌虐待我們漢人,沒有不達到的地方。到了現(xiàn)在,外國入侵的禍患逼近,被人瓜分的禍患,已經(jīng)在眼前,清政府還是不愿意真心改良政治,以此來謀取國家的強盛;只是用預備立憲的空名,迷惑國內外人士的視聽,一定要把漢人的土地送給外國人,然后他們才非常高興。因此清政府一天不被推翻,中國就一天不能夠免除滅亡的危險。所以要保全國土,一定要從驅逐清政府開始,這本來就是人人所共知的。我立下這樣的志向已經(jīng)很久了,只是因為時機沒有到來,所以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說。以前和海內外的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謀劃起義,來推翻清政府,拯救國家;祖國的存亡,就在此次的行動。事情失敗那么國家也不免于滅亡,四萬萬人都會死,不只是我一個人;如果事情成功,那么四萬萬人就能生存,我即使死也快樂。只因為您特別寵愛我,所以臨死的時候不敢不向您稟報,只是希望您以國事為重,不要為我的死傷心,那么我就感到很榮幸了!男人活在世上,不能建功立業(yè)來讓祖國強大,讓同胞享受幸福;如今能奮斗而死,也是最快樂的事了。況且為國家而死,也是道義應當堅持的。我已經(jīng)二十六歲了,對于家庭原本有應盡的責任。只因為國家不能夠保全,那么身家也不能保全,就是替身家考慮,也不能不在死中求生。我今天竭盡全力驅逐清政府,盡力于國家的責任,也就是所說的保衛(wèi)身家。將來革命成功,我家里的人,都是中華新國民,子孫萬代,也可以長久保證沒有憂慮,那么我即使死了,也會在地下瞑目了!只是從今以后,一切家事都不能替您老人家分憂,很是遺憾。所幸還有濤兄以及許多孫子在,那么或許我能夠在地下稍微安心了。只是請求您收到這封信后,一定不要過于傷心,有礙于您的身體健康,那樣的話我的罪就更大了。希望您能諒解!在這里附上給您的兒媳王穎的一封信,等到她到漢口時當面交給她,并且請求得到信時就派人去日本接她回國。因為她一個人在日本,無人照料,有許多不妥當?shù)牡胤健H绻軌蛟琰c回國,來盡兒媳婦的責任,或許能夠減輕兒子的不孝之罪。臨死之時,不能把想說的都說出來。只是祝福您好好保養(yǎng)身體,使我在地下得到安慰。您的孫子方賢旭將來長大,希望您好好引導,培養(yǎng)他的愛國精神,好將來為國報仇。臨寫信的時候禁不住極力祈禱。敬祝萬福金安!15.答案:A解析:“含蓄蘊藉的語言”錯誤,根據(jù)“恩愛兩不疑”“長嘆”“莫忘”“相思”等語句可知,本詩的語言應是質樸明白、直率流暢的。16.答案:①“努力”指盡力去做某件事情,包含一種積極態(tài)度。這兩個字不僅增強了詩歌的情感表達力,也使得詩歌的主題更加鮮明突出。②“努力”二字在詩中既是丈夫對妻子的囑托,也是他對妻子的安慰。他希望妻子能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努力生存,同時也不要忘記他們之間的深厚情感。③體現(xiàn)了丈夫對妻子的關心和擔心,是對夫妻深情的凝練表達。解析:“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倍加珍惜現(xiàn)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遠也不會忘了和你相愛,這么幸福歡樂的時光”?!芭Α笔瞧拮訉φ煞虻膰谕?,她要丈夫在行役中愛惜自己的青春年華,注意保重身體,“莫忘”是妻子讓丈夫要牢記夫妻間的恩愛與歡樂,這些內容表現(xiàn)出一個妻子對丈夫的關心和擔心。故而“努力”使詩歌主題更加突出。17.答案:(1)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2)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3)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解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18.答案:A解析:A.表特定稱謂,與例句相同。B.表強調。C.表特殊含義。D.表直接引用。19.答案:排比修辭。“有家國情懷,有繾綣情意,有靜水流深”運用排比修辭具體展現(xiàn)了革命烈士家書的內容與風格,整齊的四字句式凝練深厚,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境界的禮費。解析:分析表達效果時要注意排比修辭“廣文義”“增文勢”的特點。廣文義,即寫出了家書的內容與風格,表達的是對革命烈士的贊美;增文勢,即扣住排比句增強氣勢的特點。據(jù)此整理作答即可。20.答案:①原句狀語提前,將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與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發(fā)展規(guī)律對舉,突出馬克思的偉大。②原句用“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tài)”修飾“簡單事實”,說明簡單事實容易被遮蔽,顯示出馬克思思想之敏銳、貢獻之偉大。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語段表達效果的能力。鑒賞語段的表達效果主要涉及對句子或語段的修辭手法、句式特點、詞語使用等方面的分析,以理解其如何增強文本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做題時著重從以上角度找出兩句的不同之處,分角度鑒賞。原句是三個句子,改后是兩個句子,分析是將“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這一狀語獨立出來了,狀語獨立,主要作用是強調突出這一特征,將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與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發(fā)展規(guī)律對應成句,對比中突出馬克思的偉大。詞語使用角度,對比兩個句子,改句直接說“發(fā)現(xiàn)了歷來為意識形態(tài)所掩蓋的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原句則將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具體內容單獨成句,并使用“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tài)”修飾“簡單事實”,更體現(xiàn)出簡單事實容易被遮蔽,顯示出馬克思思想之敏銳、貢獻之偉大。21.答案:(1)③“雖然”修改為:“即使”。(2)⑨“浮光掠影”修改為:“淺嘗輒止”。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雖然”關聯(lián)詞使用不當,無法與下句“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構成搭配。前后分句是假設關系,不是轉折關系,應把“雖然”改成“即使;⑤“浮光掠影”使用錯誤。本語境是說馬克思在其中任何一個領域都有深入鉆研、獨到發(fā)現(xiàn)。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指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比喻觀察不細致,印象不深刻。應改為“淺嘗輒止”。淺嘗輒止指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比喻不肯下工夫深入鉆研。2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得體的能力。A.這是回復信函,稱對方的投稿是“拙著”,不得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鋁硅釬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中國三文魚行業(yè)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暑期軍訓心得體會1000字(28篇)
- 每周個人工作計劃模板(28篇)
- 物業(yè)保安員的年終工作總結范文(5篇)
- 中國儲能溫控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全國人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一、《利用導入的圖片制作動畫》教學設計
- 2025年度智能冷鏈貨物委托運輸服務合同
- 鉛筆市場供需現(xiàn)狀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鋅及2500噸氧化鋅加工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 出租共享菜園合同范例
- 八年級班主任學生心理健康計劃
- 整體施工勞務服務方案
- 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模板37
- 2025年泰山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2025春季開學第一次全體教師會上校長講話稿
- 2025年三方買賣協(xié)議標準版本(2篇)
- 【歷史】唐朝建立與“貞觀之治”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小腦梗死護理查房》課件
- 2024化工園區(qū)危險品運輸車輛停車場建設規(guī)范
- 第1課 精美絕倫的傳統(tǒng)工藝 課件 2023-2024學年贛美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