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數據中心運維的相關理論基礎綜述1.1概念界定(1)數據機房數據機房是利用互聯網寬帶資源、線路用來放置和管理各類網絡設備(包括計算機,服務器,網絡及存儲設備等)及其配套的基礎設施(包括暖通空調系統(tǒng),高低壓配電系統(tǒng),BA、動環(huán)、電力監(jiān)控系統(tǒng),照明及消安防系統(tǒng)等)的物理空間[35]。IT設備是用來實現數據分析處理(計算型服務器)、數據存儲(存儲設備)以及數據通信(網絡設備)等功能;配套的基礎設施用以保障IT設備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36]。數據中心主要分類設備見表2.1所示。表2.1數據中心主要設備表分類主要設備IT設備服務器;磁盤陣列、SAN、磁帶庫和虛擬帶庫等備份設備;交換機、路由器、防火墻、VPN、負載均衡等網絡設備;用于運行維護的監(jiān)控管理等設備暖通空調設備機房專用空調、行級空調;濕度調節(jié)設備;風冷室外機;制冷機組、冷卻塔、水泵等;風機、加除濕設備、風閥等供配電系統(tǒng)變壓器、配電柜、發(fā)電機、UPS、HDVC、電池、機柜配電單元等設備其他消耗電能的設備照明設備、安防設備、滅火、防水、傳感器以及相關數據中心建筑的管理系統(tǒng)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0[37]數據機房內IT設備需全年24h不間斷的安全運行,需要對機房內環(huán)境的供配電系統(tǒng),空調系統(tǒng)進行嚴格控制,這就需要配套基礎設施做好響應運營保障工作。(2)PUE(PowerUsageEffectiveness,電源使用效率)PUE是數據中心總設備能耗與IT設備能耗的比值,是評價數據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標,值越小表明為IT系統(tǒng)服務的配套基礎設施能耗越少,則能效水平越高。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能耗分布如圖2.1所示。圖2.1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能耗分布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0[37]以上圖能耗為例PUE=100/45=2.222,在配套基礎設施中暖通空調制冷能耗占比最大,所以降低PUE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主要是降低暖通空調系統(tǒng)的耗電量。1.2風險管理的產生發(fā)展(1)風險管理的產生在18世紀的法國,風險管理首次被提出是企業(y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53年美國通用汽車的自動變速裝置失火時間發(fā)生,到1963年將概率論和數理統(tǒng)計運用于企業(yè)風險管理,風險管理也從萌芽狀態(tài)走向正式成為一門管理科學。(2)風險管理的發(fā)展1973年,風險管理思想隨著日內瓦協(xié)會的成立被帶入歐洲,在80年代被帶入了亞洲和非洲。1980年,美國風險分析協(xié)會(SRA)成立;1986年,歐洲風險研究會成立;風險管理已經走向世界,并成為企業(yè)三大管理活動之一。這時的風險管理只局限在信用、財務這些單一化的、局部的、分離性層面上,缺乏系統(tǒng)性和全局性,不能統(tǒng)籌解決涉及到多方面的風險問題。(3)全面風險管理1993年,首次出現CRO(ChiefRiskOfficer)“首席風險總監(jiān)”的崗位職務。1995年,澳洲風險標準(AS/NZS4360)出版,這是全球首次出版企業(yè)風險管理標準。1996年,全球風險管理協(xié)會(GARP)成立。在經歷了由信用、市場和操作等多種因素復合風險引起的墨西哥、亞洲金融危機,風險管理開始由局部零散的方式向系統(tǒng)化發(fā)展,全面的風險管理開始萌芽。1998年,全面風險管理理論(ERM)和金融界全面綜合的風險管理(GRM)理論形成。2004年,COSO出臺的《企業(yè)風險管理——整合框架》構成了現代全面風險管理理論的核心。2009年,ISO組織正式發(fā)布《ISO31000:2009風險管理原則和指南》(對應GB/T24353)。1.3風險管理的理論方法風險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前期對風險進行精準的預測和識別,對風險發(fā)生概率和可能導致的后果的進行測算模擬,使人們能夠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在前期以較少的成本來承擔風險帶來的后果。(1)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理論《ISO31000:2018風險管理指南》對風險識別的定義是“發(fā)現、識別和描述可能有助于或妨礙組織實現目標的風險”。并指出識別對象包括“風險源,原因和事件,威脅和機遇,漏洞和能力,外部和內部環(huán)境變化,新的風險指標,資產的性質、價值,資源的性質、價值,后果,對目標的影響,認知的限制,信息可靠性的限制,與時間有關的因素,參與人員的偏見、假設與信仰”。風險評估是為了支持決策,通過風險分析的結果為風險應對方案提供依據。風險應對是為了實現目標,權衡實施應對方案帶來的潛在收益與實施應對方案的成本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利因素哪個更符合企業(yè)實況[16]。(2)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方法風險識別常用方法包括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法和故障樹分析法;檢查表法、問卷調查法;風險因素預先分析法、環(huán)境分析法、情景分析法;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等。風險評估常用方法包括灰色理論、灰色關聯分析;模糊理論評估方法;層次分析法;故障樹、事故樹分析;貝葉斯理論模型;多目標決策;神經網絡模型;概率統(tǒng)計分析;馬爾可夫模型。風險應對可以包括規(guī)避風險(通過不開始或不繼續(xù)引起風險活動來避免風險),接受風險(為了尋求機會而承擔或增加風險),減輕風險(改變可能性、改變后果)預防風險(消除風險源),分擔轉移風險(通過合同、購買保險)等。(3)預警理論與方法監(jiān)測預警的理論首次被提及是在法國福利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常州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高級阿拉伯語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科技學院《外國史學名著選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淮北理工學院《社會學原理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智能工程職業(yè)學院《生物統(tǒng)計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赤峰學院《教育史專題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梧州學院《現代舞創(chuàng)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東北林業(yè)大學《生物科學專業(yè)英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攝影報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合肥共達職業(yè)技術學院《現代電子測量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工業(yè)大學《概率論與數據統(tǒng)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乘坐地鐵安全指南(課件)-小學生主題班會通用版
- 建筑智能化系統(tǒng)介紹08685課件
- 中建(輪扣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 GB/T 17421.2-2023機床檢驗通則第2部分:數控軸線的定位精度和重復定位精度的確定
- 小區(qū)燃氣安全宣傳新聞稿
- WORD一級上機題答案
- 合唱社團第二學期活動記錄
- 264省道淮安段(原淮安楚州施河至漣水五港公路)環(huán)評報告
- 矢量分析和場論基礎
- 進步粘滯流體阻尼器埋件的一次驗收合格率
- (完整版)書籍裝幀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