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4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國家統(tǒng)一-2023年中考歷史復習材料解析題專題專項突破_第1頁
專題04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國家統(tǒng)一-2023年中考歷史復習材料解析題專題專項突破_第2頁
專題04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國家統(tǒng)一-2023年中考歷史復習材料解析題專題專項突破_第3頁
專題04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國家統(tǒng)一-2023年中考歷史復習材料解析題專題專項突破_第4頁
專題04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國家統(tǒng)一-2023年中考歷史復習材料解析題專題專項突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4中國古代民族關系與國家統(tǒng)一(第=page1414頁)專題04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國家統(tǒng)一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2小題)1.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歷史上有過分裂,但統(tǒng)一始終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維護祖國統(tǒng)一是中華兒女不變的追求,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統(tǒng)一的封建國家是在哪個朝代?(1)秦朝。(2)在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歷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請簡要概述鮮卑族孝文帝改革為我國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做出的重大貢獻。(2)促進民族交融,增強北魏實力。(3)唐朝時,哪位皇帝被稱為“天可汗”?唐朝有兩位女生譜寫了民族團結的佳話,她們是______和金城公主。(3)唐太宗;文成公主。(4)元朝的統(tǒng)一促進了民族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是什么?(4)回族。(5)西漢政府為加強對今新疆地區(qū)的管轄而設置的機構是什么(5)西域都護。(6)元朝為加強對臺灣和西藏的管轄分別設置了什么機構?(6)澎湖巡檢司;宣政院。(7)填寫圖片說明。如圖1人物:______事跡:抗擊倭寇。如圖2人物:鄭成功事跡:______。如圖3人物:______事跡:組織雅克薩自衛(wèi)反擊戰(zhàn)。(7)戚繼光、收復臺灣、康熙帝。2.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已有200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大一統(tǒng)”的情懷成為維系民族團結與國家統(tǒng)一的牢固紐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制度與創(chuàng)新】材料一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統(tǒng)一的大國,……在世界歷史中,特別是與其他古國相比,是一個十分罕見的現象?!袊鴰浊陙淼恼沃贫龋彩沁@個多民族的千年古國得以始終維持統(tǒng)一的重要原因?!獜堌M之《中國歷史十五講》(1)這個始終維持中華民族統(tǒng)一的政治制度是誰創(chuàng)立的什么制度?【小題1】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度。【沿襲與發(fā)展】材料二:華夏民族大一統(tǒng)的國家偉業(yè)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正是這個偉大而充滿凝聚力的民族共同體,承載著中華文明古往今來的生生不息?!宀潯吨袊肥逯v》(2)漢武帝為實現“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民族關系方面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小題2】政治上:頒布推恩令;經濟上:鹽鐵專賣;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民族關系上:北擊匈奴?!局卫砼c鞏固】材料三:清軍入關后……西北地區(qū)的新疆行政因民族雜居,故行政制度不一、烏魯木齊、巴里沖等地實行郡縣制,蒙古族住的地方實行盟旗制,天山南路實行伯克制。整個西北地區(qū)也實行軍府制,設置管理機構,西北駐防八旗兵18000人?!跃W易(3)清朝設置管理整個西北地區(qū)的機構是什么?根據材料三,概括清朝加強對西北地區(qū)管理的特點?!拘☆}3】伊犁將軍。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意思相近也可)【總結與感悟】(4)綜合上述材料,歸納中國古代中央政府是從哪些角度鞏固和發(fā)展“大一統(tǒng)”國家的?【小題4】制度創(chuàng)新;發(fā)展經濟;邊疆治理;民族關系的處理;思想的統(tǒng)一等。(開放性的題目)3.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是我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右圖是某老師所繪的《唐蕃關系示意圖》(1)根據材料一,歸納唐朝和吐蕃之間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吐蕃是我國哪個民族的祖先?【小題1】①主要形式是和親;②藏族。材料二元朝的統(tǒng)一給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學習提供了有利的環(huán)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遷往內地,漢族人也大量來到邊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進入黃河流域,各族人民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當時,許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遷入中國,同維吾爾、蒙、漢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摘編自中學歷史課本(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元朝時期我國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有何特點?原因是什么?【小題2】①特點:在前代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在更廣的范圍內,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從而將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推進到一個更高的程度。②原因:元朝的統(tǒng)一給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學習提供了有利的環(huán)境。材料三18世紀,回部首領大、小和卓發(fā)動反清叛亂,建立割據政權。乾隆帝派兵討伐,在維吾爾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亂。接著,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整個新疆地區(qū)。--摘編自中學歷史課本(3)依據材料三,概括歸納大、小和卓發(fā)動叛亂沒能得逞的主要原因。【小題3】原因:乾隆帝順應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材料四1683年6月中旬,……清軍三路出擊,經一場激戰(zhàn),大敗鄭軍(臺灣鄭氏政權軍隊)。鄭軍見大勢已去,只得向清軍投降。8月,清軍進駐臺灣。--川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4)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軍進入臺灣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強對臺灣地區(qū)的管理?有何意義?【小題4】①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②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fā),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5)通過上述材料,你得出什么認識?【小題5】西藏、新疆和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是我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要正確處理好民族關系,堅決維護祖國統(tǒng)一。(言之有理即可)4.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多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在歷史的長河中,民族交往與團結一直是國家歷史發(fā)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為了便于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于494年將都城從平成遷到洛陽。遷都以后,……要求……一律改穿漢服,學習漢語,采用漢姓……--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材料二文成公主入藏在我國民族友好交往歷史上寫下了一段段佳話。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吐蕃的發(fā)展與進步,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中國通史》材料三

元朝的統(tǒng)一為中外交流以及國內各民族的聯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各民族長期雜居,互通婚姻,民族差異逐漸縮小……--北師大版七年級歷史下冊請回答:(1)依據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一反映的歷史事件名稱。該事件對當時民族關系的重要影響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遷都的主要目的。(1)名稱:孝文帝改革;影響:促進了民族融合;主要目的: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出唐朝的民族政策。材料二中的“吐蕃”指現在哪一少數民族?該事件對這一少數民族發(fā)展的作用?(2)政策:開明的政策;民族:藏族;作用:促進了吐蕃的發(fā)展與進步。(3)依據材料三,寫出元朝時期國內民族聯系與交往加強的重要條件。(3)重要條件:元朝的統(tǒng)一。(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如何正確處理民族關系。(4)認識: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5.處理好民族關系是各朝代政權實施治國理政,追求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內容。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

唐太宗宣稱“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吐蕃首領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請求通婚,于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他。唐中宗時,應吐蕃首領尺帶珠丹的請求,送金城公主入藏成親,尺帶珠丹高興地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材料二

歷史學家曾經認為,宋朝乃是歷史上中國受外族侵犯較多的軟弱王朝。其實,有宋一代,漢人漢文化面臨強盛崛起的北方和西部民族,宋朝不僅與勢如疾風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頑強堅毅地抗拒和爭斗,而且還不斷四出開拓和傳播了漢人漢文化。北宋中原地區(qū)漢人漢文化,更是與進入中原的北方和西部少數民族密切往來、頻繁交融,在吸引和凝聚各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使一批又一批來到中原的少數民族,學習和接受先進的漢人漢文化,從而逐步融合于漢人漢文化?!吨袊鴼v史上第三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和中原漢人漢文化發(fā)展》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如圖)。材料四

雍正皇帝曾經明確指出:“從俗從宜”,“從安其俗”,強調了不應改變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行政制度、風俗習慣、社會組織和宗教信仰而進行統(tǒng)治?!噼鳀|《論清朝的民族政策》

請回答(1)材料一體現了唐太宗什么樣的民族政策?為加強友好交往,唐與吐蕃之間采取了哪種方式?(1)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方式:和親或訂立友好盟約。(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宋朝與勢如疾風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頑強堅毅地抗拒和爭斗”的一例史實。宋朝時期的漢文化發(fā)展有什么特點?(2)宋遼;宋夏;宋金;宋元的戰(zhàn)爭。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合于漢文化中。(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的疆域有什么特點?觀察材料三的圖片,元朝管理西藏的機構是什么?元朝時民族融合空前發(fā)展,出現了一個新的民族叫什么?(3)元朝的疆域遼闊;宣政院;回族。(4)根據材料四,指出清朝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管轄所遵循的原則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清初統(tǒng)治者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4)原則:尊重民族差異。措施:順治帝時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時冊封“班禪額爾德尼”,1727年(雍正帝時期)設置駐藏大臣,1793年(乾隆帝時期)確立金瓶掣簽等。(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認識。(5)認識:中國古代漢族與邊疆少數民族之間既有戰(zhàn)爭、又有和平,其中和平是主流。6.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秦漢時期我國的民族關系呈現出明顯的區(qū)域特征,即南方地區(qū)的開發(fā)和融合加強,西部的貿易和交流頻繁,北方邊境戰(zhàn)爭不斷。材料二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統(tǒng)治集團之間的和親現象不勝枚舉,唐朝的和親具有典型意義……在唐帝國存在的近三百年里,唐朝與少數民族正式和親共有二十三次。--崔明德《對唐朝和親的一些考察》材料三宋朝先后與多個北方民族建立的多個政權形成對峙。與這些政權的和、戰(zhàn)關系,也成為貫穿兩宋的一條重要歷史線索。--張帆《中國古代簡史》材料四:中國邊疆最早確立于秦漢之際……在長期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上,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勢而定的邊疆治理方式……--周平、李大龍《中國的邊疆治理: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1)材料一中指出的西漢時期“西部的貿易和交流頻繁”與什么歷史事件有關?在北方邊境主要與哪個少數民族戰(zhàn)爭不斷?【小題1】事件:絲綢之路的開通或張騫通西域。民族:匈奴。(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列舉唐蕃和親的具體事例(寫出一例即可)。唐蕃和親有何意義?【小題2】事例: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意義: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列舉與宋對峙的政權名稱兩例。歷史上滅亡南宋的是哪一王朝?【小題3】政權:遼、西夏、金、元。王朝:元朝。(4)以元朝和清朝前期為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勢而定的邊疆治理方式”有哪些?它對中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有什么意義?【小題4】方式:元朝,實行行省制度,設宣政院管轄西藏政教事務,設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等;清朝,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大臣和噶廈管理西藏,設置伊犁將軍管轄今新疆地區(qū),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等。(各朝代任答兩條即可)意義: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邊疆穩(wěn)定,促進民族交融。(言之有理即可)7.自古以來,我國各民族之間保持著密切聯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朝是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的開始。秦朝周邊生活著眾多民族。秦朝設典客、典屬國等官職來管理民族事務。漢朝設大鴻臚管理民族事務。漢初對北方的匈奴采取和親政策。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衛(wèi)青、霍去病三次出擊匈奴,取得大勝?!瓭h朝政府在邊疆推行屯戍政策,與當地民族共同開發(fā)邊疆,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設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材料二隋唐時期,負責民族事務的機構是尚書省的禮部及鴻臚寺。唐朝邊疆地區(qū)有突厥、回紇、吐蕃、南詔、渤海等地方政權。唐朝政府與他們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西北邊疆各族稱唐太宗為“天可汗”。材料三宋朝先后與契丹族建立的遼、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長期并立。遼、西夏、金、大理等政權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經驗和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權割據、爭戰(zhàn)狀態(tài)下,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從沒中斷過。材料四中國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在長期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對于一個多民族國家來說,采取什么樣的國家結構形式來處理國內民族問題,關乎國家長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運。(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有哪些?(答出三點)【小題1】方式:政治上設機構管理;和親政策;軍事上攻打、經濟上屯戍政策(開發(fā))(答出三點)。(2)根據材料一、二、三分析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是什么?列舉一具體事例。【小題2】主流:各民族間友好交往交流交融;事例:文成公主入藏;回族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一點即可)。(3)閱讀材料四,新中國建立后我國實行的主要民族政策是什么?【小題3】政策:民族區(qū)域自治。8.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團結凝聚、共同奮進的歷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歷史時期存續(xù)時間民族時代特征①______公元前221~220年漢族、匈奴、西域各族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初步發(fā)展西晉時期266~316年漢族、鮮卑、氐、羯、羌等短暫統(tǒng)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280年、317~589年漢族、鮮卑、氐、羯、羌等②______③______589~907年漢族、突厥、吐蕃、回紇等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開放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蒙古時期907~1271年漢族、契丹、黨項、女真、蒙古族等民主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元明清時期1279~1912年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藏族等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fā)展與鞏固材料二:中國地域遼闊,地理環(huán)境復雜多樣。各地的地形、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千差萬別,造成了地域之間經濟文化面貌的巨大差異和發(fā)展的不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中,人們要分別開發(fā)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資源,他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產品也就各有不同。這使得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眾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同的地域與文化,既有隔閡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來,各地區(qū)與民族之間盡管有山河阻隔,卻一直進行著日益密切的經濟交流。材料三:地區(qū)史實新疆西漢: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唐朝: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西藏唐朝:與……結親。元朝:設……,統(tǒng)轄西藏事務。清朝:冊封……;1727年設置……(1)結合所學,將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③內容補充完整。(1)①秦漢時期;②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③隋唐時期。(2)請結合材料二,概括中國民族眾多,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2)地域遼闊,地理環(huán)境復雜多樣,造成經濟文化面貌的差異與發(fā)展的不平衡,產生眾多民族,各地區(qū)、各民族生產與生活方式的不同,產生多元文化;各民族之間的生存與發(fā)展需要互相取長補短、互通有無。(3)處理好民族關系歷來是各朝代政權實施治國理政,追求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內容。閱讀材料三,結合材料省略內容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對西藏地區(qū)實施的政策及其作用。(3)西藏地區(qū):唐朝時通過和親政策加強了聯系,元朝時通過設宣政院統(tǒng)轄西藏事務,清朝時通過冊封宗教首領與設專職官員,其共同作用是使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fā)展。9.民族團結、民族友好一直是我國古代民族關系發(fā)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所有這些國家中,以唐朝文明程度最高,松贊干布決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關系。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興起了一個強大的少數民族——回紇,“居無恒所,隨水草流移,善騎射?!碧菩谶€冊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冊封。這一時期,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和平友好局面。(1)材料一中“松贊干布決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關系”的相關歷史事件是什么?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統(tǒng)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處理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小題1】文成公主入藏;設立機構管轄、和親、冊封等。材料二:《中國歷史紀年表》(部分)(2)材料二圖中政權①的建立者是誰?建立政權②的是哪個民族?圖中統(tǒng)一全國的政權是誰建立的?在這一政權統(tǒng)治時期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是什么?【小題2】趙匡胤;女真族;忽必烈;回族。材料三:(遼)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yǎng)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zhàn)斗?!K軾:《欒城集》(3)材料三中“與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歷史事件?概述這一事件的影響?【小題3】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材料四:雍正(年間)……設立駐藏大臣,監(jiān)督地方政府。乾?。觊g)……清政府大力整頓西藏行政事務,規(guī)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級地方政府的官員,噶倫以下僧俗官員,事無大小都要稟命駐藏大臣辦理?!獎扇A等編著《中國古代史》(4)根據材料四指出,中央政府強化駐藏大臣權力的舉措。【小題4】規(guī)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級地方政府的官員,噶倫以下僧俗官員,事無大小都要稟命駐藏大臣辦理。(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從中獲得的重要結論?!拘☆}5】民族團結是實現國家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民族團結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等。(言之有理即可)10.民族關系與邊疆管理是中國古代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其演變與發(fā)展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長城文化帶具有中國古代“內邊疆”的形態(tài),既是中原王朝的邊防帶,又是農、牧經濟的自然過渡帶……民間自相往來、平等互利的民族互市貿易興起,結束了明代中前期長城內外的抗爭,帶來了長城地帶經濟的飛躍發(fā)展……在此基礎上,長城文化帶發(fā)展并發(fā)揮過渡功能,將中原文化過渡到塞北。正是由于這樣深入的民族融合,才有了清代“內邊疆”(內邊疆:中國范圍內各個政權的邊疆)的最終消失?!幾杂嗤睹骱笃陂L城沿線的民族貿易市場》材料二:清代既繼承了歷代王朝的治邊思想,又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隨著沙俄等對中國邊疆的覬覦,清統(tǒng)治者極其重視對邊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為核心的邊疆民族統(tǒng)治政策?!幾择R大正《中國邊疆經略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從秦至明后期長城主要功能的變化。結合所學,指出古代中國能修建長城這種大型工程的主要制度因素是什么?【小題1】變化:由軍事防御設施變?yōu)楦髅褡褰洕幕涣鞯募~帶;制度因素: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能有效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從事大規(guī)模的生產活動。(2)結合史實說明清代在西南邊疆管理上是如何貫徹“因俗而治”這一核心的邊疆民族統(tǒng)治政策的?根據材料二,指出清朝在邊疆治理上遇到了什么新問題?為應對這一新問題,清末哪位湖湘人物在遲暮之年毅然出兵西北,維護了祖國西北邊疆的安全?【小題2】貫徹:順治冊封達賴;康熙冊封班禪;乾隆時期實行金瓶掣簽制。(任答一點即可)新問題:沙俄等對中國邊疆的覬覦;人物:左宗棠。11.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一部充滿互動和交融的歷史。閱讀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從春秋到戰(zhàn)國,民族關系出現了重要變化。春秋時期,中原各國因社會發(fā)展比相鄰的戎狄蠻夷先進,自稱為“華夏”。在頻繁往來和密切聯系中,這些民族也產生了華夏認同觀點。進入戰(zhàn)國之后,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華夏族……分布更為廣泛?!吨型鈿v史綱要?上》材料二:北魏建國伊始,統(tǒng)治者對其他各族人民實行了殘酷的高壓政策。作為漢族人的馮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漢文化的熏陶?!段簳?成陽王禧傳》曾記載孝文帝言:“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毙⑽牡鄹母锶〉昧司薮蟪删?,開創(chuàng)了民族交融的歷史新高潮。——左穎《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材料三:胡服服飾盛行,與初唐、盛唐時期少數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關,各種穿著的服飾必然影響唐代的社會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氛圍中,男人們由于戰(zhàn)爭和武備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飾,使胡服服飾在唐代社會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兩京、大都市中的皇帝國戚無不競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妝便成為時世風尚,從而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之特有現象。——程旭《唐韻胡風》材料四:中國地域遼闊,地理環(huán)境復雜多樣。在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中,人們要分別開發(fā)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資源,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產品也就各有不同,這使得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眾多民族和多元的文化。不同的地域與文化,既有隔閡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來,各地區(qū)與民族之間盡管山河阻隔,卻一直進行著日益密切的經濟交流?!獥钍ッ簟⒍『辍吨袊褡逯尽氛埢卮穑?1)根據材料一概括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族分布更為廣泛”的原因?!拘☆}1】戰(zhàn)國之后,內遷的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華夏族分布更為廣泛。(2)根據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影響,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拘☆}2】開創(chuàng)了民族交融的歷史新高潮;遷都洛陽,漢化政策。(3)根據材料三歸納唐朝胡服服飾成為時尚的因素?!拘☆}3】少數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社會基礎,皇帝國戚競相模仿。(4)根據材料四分析中國民族眾多及各民族交往頻繁的原因?!拘☆}4】地域遼闊,產生自然因素的差異與不平衡,產生眾多民族,各地區(qū)、各民族生產與生活方式的不同,產生多元文化;各民族之間的生存與發(fā)展需要互相取長補短,互通有無。(5)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民族互動與交融的認識?!拘☆}5】各民族間互相取長補短、互通有無,一直進行著日益密切的經濟交流,民族交融日益緊密。12.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維護和鞏固國家統(tǒng)一始終是歷史發(fā)展的主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整體來考察中國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難看出,既有階段性的友好,也有階段性的戰(zhàn)爭。在友好階段,雙方都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友好局面,盡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維持較長時間的友好。在戰(zhàn)爭階段內,也有一些謀求友好的活動?!廾鞯隆吨袊褡尻P系十講》材料二: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帝時期,經過同外部侵略勢力及內部民族分裂勢力的一系列重大斗爭,建立起一個空前統(tǒng)一和鞏固的國家,這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國疆域的規(guī)模?!獜垈鳝t《中國古代史綱》材料三:中華文明的特點是統(tǒng)一和連續(xù)。曾有許多游牧部落侵入中國,甚至還取代某些王朝而代之。但不是中國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語言、習俗或畜牧經濟。相反,是入侵者總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國化。——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舉一例秦漢時期民族關系“階段性的戰(zhàn)爭”和隋唐時期民族關系“階段性的友好”的史實。【小題1】戰(zhàn)爭: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或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或漠北之戰(zhàn))。友好:唐玄宗封渤海國首領為渤??ね?;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吐蕃,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入吐蕃。(任一)(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舉一例清朝政府“同外部侵略勢力斗爭”和“同內部民族分裂勢力斗爭”的史實。【小題2】外部:康熙帝進行雅克薩之戰(zhàn)。內部: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3)材料三有兩個觀點:一是中華文明的特點是統(tǒng)一和連續(xù);二是入侵者總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國化。請選擇其中一個觀點,并用所學中國古代史的兩個史實說明之。(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清楚,并且史實能夠說明觀點)【小題3】觀點一:中華文明的特點是統(tǒng)一和連續(xù)。論據:秦朝結束春秋戰(zhàn)國分裂割據的局面,完成統(tǒng)一。西晉結束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完成統(tǒng)一。隋朝結束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統(tǒng)一。元朝結束遼宋夏金元的分裂局面,完成統(tǒng)一。(任二)觀點二:入侵者被迅速、完全地中國化。論據:北魏統(tǒng)一北方后,孝文帝實行改革,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促進北方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元朝統(tǒng)一后,參照歷代王朝的統(tǒng)治方式,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清朝確立全國統(tǒng)治后,沿襲中原歷代王朝的做法,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清朝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學說,繼承歷代文化傳統(tǒng)。實行八股取士。(任二)

專題04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國家統(tǒng)一參考答案1.【答案】【解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2)在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歷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北魏是鮮卑族建立起來的少數民族政權。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也為了學習和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北魏孝文帝進行了改革。改革的內容包括遷都洛陽、改漢姓、穿漢服、學漢語、通漢婚。這些改革措施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被稱為“天可汗”的是唐太宗;唐朝貞觀時期,松贊干布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帶去先進生產技術與各種書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經濟、文化發(fā)展,8世紀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從而譜寫了民族團結的佳話,(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的統(tǒng)一,增進了民族之間的聯系,促進了民族融合,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是回族。(5)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政府為加強對今新疆地區(qū)的管轄而設置的機構是西域都護。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今新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為加強對臺灣管轄設置了澎湖巡檢司,這標志著臺灣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qū)。為管理西藏,元朝設置了宣政院,標志著西藏成為中央的正式行政區(qū)。(7)依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末年,戚繼光抗倭,基本肅清了東南沿海的倭寇,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清初,康熙帝兩次組織雅克薩之戰(zhàn)抗擊沙俄的侵略。故答案為:(1)秦朝。(2)促進民族交融,增強北魏實力。(3)唐太宗;文成公主。(4)回族。(5)西域都護。(6)澎湖巡檢司;宣政院。(7)戚繼光、收復臺灣、康熙帝。2.【答案】【小題1】秦始皇;中央集權制度?!拘☆}2】政治上:頒布推恩令;經濟上:鹽鐵專賣;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民族關系上:北擊匈奴?!拘☆}3】伊犁將軍。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意思相近也可)【小題4】制度創(chuàng)新;發(fā)展經濟;邊疆治理;民族關系的處理;思想的統(tǒng)一等。(開放性的題目)【解析】本題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清朝設置管理整個西北地區(qū)的機構、清朝加強對西北地區(qū)管理的特點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3.【答案】【小題1】①主要形式是和親;②藏族。【小題2】①特點:在前代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在更廣的范圍內,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從而將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推進到一個更高的程度。②原因:元朝的統(tǒng)一給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學習提供了有利的環(huán)境?!拘☆}3】原因:乾隆帝順應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小題4】①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②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fā),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拘☆}5】西藏、新疆和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是我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要正確處理好民族關系,堅決維護祖國統(tǒng)一。(言之有理即可)4.【答案】(1)名稱:孝文帝改革;影響:促進了民族融合;主要目的: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2)政策:開明的政策;民族:藏族;作用:促進了吐蕃的發(fā)展與進步。(3)重要條件:元朝的統(tǒng)一。(4)認識: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窘馕觥勘绢}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的民族關系、元朝的統(tǒng)一,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本題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的民族關系、元朝的統(tǒng)一,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5.【答案】(1)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方式:和親或訂立友好盟約。(2)宋遼;宋夏;宋金;宋元的戰(zhàn)爭。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合于漢文化中。(3)元朝的疆域遼闊;宣政院;回族。(4)原則:尊重民族差異。措施:順治帝時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時冊封“班禪額爾德尼”,1727年(雍正帝時期)設置駐藏大臣,1793年(乾隆帝時期)確立金瓶掣簽等。(5)認識:中國古代漢族與邊疆少數民族之間既有戰(zhàn)爭、又有和平,其中和平是主流?!窘馕觥浚?)本題考查唐朝的民族關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材料一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體現了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為加強友好交往,唐與吐蕃之間采取了和親或訂立友好盟約的方式,如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和唐蕃會盟。(2)本題考查宋朝的民族關系和漢文化,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第一小問,“宋朝與勢如疾風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頑強堅毅地抗拒和爭斗”指的是兩宋時期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史實,如北宋與遼、西夏,南宋與金、元等。第二小問,據“學習和接受先進的漢人漢文化,從而逐步融合于漢人漢文化”即可歸納得出特點,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合于漢文化中。(3)本題考查元朝的統(tǒng)治,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地圖信息。據“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際不及焉”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遼闊,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tǒng)治,元朝忽必烈實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設宣政院,以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qū)。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的統(tǒng)一、元朝的疆域空前遼闊,為民族大融合提供了條件。唐朝以來,有不少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國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時又有大批遷入中國,他們同漢、蒙、畏兀兒等各族長期雜居通婚,到元朝時逐漸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內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融合,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盛況。(4)本題考查清朝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據材料“雍正皇帝曾經明確指出:‘從俗從宜’,‘從安其俗’,強調了不應改變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行政制度、風俗習慣、社會組織和宗教信仰而進行統(tǒng)治”可知,清朝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管轄所遵循的原則是尊重民族差異;并結合所學可知,清初統(tǒng)治者加強對西藏管轄的措施包括順治帝時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帝時冊封“班禪額爾德尼”,1727年(雍正帝時期)設置駐藏大臣,1793年(乾隆帝時期)確立金瓶掣簽等。(5)本題考查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認識,要求綜合分析歸納。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國古代漢族與邊疆少數民族之間既有戰(zhàn)爭、又有和平,其中和平是主流等。6.【答案】【小題1】事件:絲綢之路的開通或張騫通西域。民族:匈奴?!拘☆}2】事例: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意義: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拘☆}3】政權:遼、西夏、金、元。王朝:元朝?!拘☆}4】方式:元朝,實行行省制度,設宣政院管轄西藏政教事務,設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等;清朝,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大臣和噶廈管理西藏,設置伊犁將軍管轄今新疆地區(qū),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等。(各朝代任答兩條即可)意義: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邊疆穩(wěn)定,促進民族交融。(言之有理即可)7.【答案】【小題1】方式:政治上設機構管理;和親政策;軍事上攻打、經濟上屯戍政策(開發(fā))(答出三點)?!拘☆}2】主流:各民族間友好交往交流交融;事例:文成公主入藏;回族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一點即可)?!拘☆}3】政策:民族區(qū)域自治。8.【解析】(1)據所學知,公元前221-220是我國的秦漢時期,這一時期是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確立與初步發(fā)展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的時期。隋唐時期是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開放時期。(2)由材料二“中國地域遼闊,地理環(huán)境復雜多樣。各地的地形、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千差萬別,造成了地域之間經濟文化面貌的巨大差異和發(fā)展的不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中,人們要分別開發(fā)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資源,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產品也就各有不同,這使得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眾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同的地域與文化,既有隔閡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來的各地區(qū)與民族之間,沖破山河阻隔,一直進行著日益密切的經濟交流”可知,中國民族眾多,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有地域遼闊,產生自然因素的差異與不平衡,產生眾多民族,各地區(qū)、各民族生產與生活方式的不同,產生多元文化;各民族之間的生存與發(fā)展需要互相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所以要進行交往與交流。(3)根據材料三,結合材料省略內容可知,古代中原王朝對西藏地區(qū)實施的政策有唐朝時通過和親政策加強了聯系,元朝時通過設宣政院統(tǒng)轄西藏事務,清朝時通過冊封宗教首領與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