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山西省晉城一中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_第1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晉城一中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_第2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晉城一中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_第3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晉城一中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_第4頁
2023-2024學年山西省晉城一中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2024學年山西省晉城一中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2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春節(jié)來臨,煙花爆竹的話題重新被撿起,是禁是放,各有說辭。有人建議,應該以立法的方式禁止中心城區(qū)燃放煙花,以緩解日益嚴峻的空氣污染問題。還有人建議,至少應該嚴格規(guī)范行政審批,對煙花爆竹的運輸、燃放等行為進行控制。事實上,近些年來,這一話題幾乎每年都會引發(fā)激烈爭議。從立法和執(zhí)法的角度對燃放行為進行規(guī)范,固然是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體現(xiàn),同時也要看到,對于“爆竹聲中辭舊歲”的傳統(tǒng)風俗,還需要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改造,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方式。要改變風俗和習慣,不應當單純依靠法律,否則便可能是一種粗暴的行為。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中,燃放煙花爆竹寄托了人們“辟邪”、行好運的心愿,也給孩子們添了樂趣,給大人帶來了喜氣兒。但在現(xiàn)代高密度生活的大都市,情況顯然不同:一方面,人們已不堪喧囂,他們更希望已經(jīng)渾濁的城市空氣能清爽一些,繁忙工作之后的假日能安靜一些;而另一方面,物質生活的豐裕,使人們對“年味兒”有更高的文化期待,甚至賦予其文明傳承與傳統(tǒng)復興的意義。“過年”成了現(xiàn)代生活中的文化鄉(xiāng)愁,一串小小的爆竹是禁是放,也因而承載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化與文明的價值評判,變得沉甸甸起來。在“春節(jié)”的文化轉型中,能不能找到一種方式讓大家各得其所?能否在重建春節(jié)習俗的過程中,同時加強文化認同和公共意識?比如,在一些國家民俗中,通過特定的儀式和形式,體現(xiàn)出社區(qū)和團體的存在,通過不限于家庭親人的群體活動,構建出豐富的公共生活領域,在更大的程度上培養(yǎng)對社會、國家、民族的歸屬、認同與公益心。因此,立法者和執(zhí)法者應該有更多的文化關懷,通過具體的技術手段,既維護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法定權利,又為傳統(tǒng)文化留下生長的空間,使之成為促進民族認同和強化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節(jié)點。比如,能否通過科技手段,降低煙花爆竹的污染、噪聲和火災隱患?舞獅舞龍扭秧歌,能否通過居民自治和民主協(xié)商的方式選擇時間和地點,既保留年味又培養(yǎng)自治意識?社會組織能否行動起來,舉辦一些體現(xiàn)組織性、開放性和集體性的節(jié)慶活動?自省促進文化創(chuàng)新。這些看似是小事,卻有助于形成開放的公共生活領域,幫助國家將社會“編織”起來,有助于在復雜、分化的轉型社會中增強歸屬、凝聚共識,更好地在繼承中發(fā)展,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從而體現(xiàn)傳統(tǒng)民俗“正風俗、飭人心”之教化正俗的美意。因此,盡管我們的民俗已經(jīng)有著極為充實的形態(tài),但完全還可以運用法治的手段和法治的方式,進行更豐富美好的文化創(chuàng)新,從而成為中國夢清雅卻豐富的底色。(摘編自支振鋒《法律要為年俗留下空間》)材料二:民俗文化與人們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歷史緊密相關。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的節(jié)日文化、日常飲食等風俗趣尚各不相同。這些民俗文化代代傳承,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傳統(tǒng)和人文品格。弘揚優(yōu)秀民俗文化,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有著重要意義。當下,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民俗也隨之呈現(xiàn)出多維度、立體化特征,展現(xiàn)出生動、活態(tài)的變化。過去的春節(jié),全家圍著火塘聽長輩講故事,一起張羅年夜飯,親朋好友間互相走訪拜年;隨著電視文化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年俗活動增加了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通過電話短信拜年等內容;當下,人們在社交媒體中祝福點贊、制作拜年表情包、發(fā)布拜年短視頻。雖然年俗形式發(fā)生變化,但闔家團聚、共享天倫、祈福新年的春節(jié)文化內核并沒有改變。民俗文化要增添新的時代內涵,民俗要適應新的時代語境。許多新民俗的產(chǎn)生,與居民消費升級、互聯(lián)網(wǎng)蓬勃興起的進程同步,反映了當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景象。民俗文化創(chuàng)新形式,激活了民俗中的中華文化基因。隨著媒介技術的發(fā)展,民俗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漸趨多樣,傳播渠道日益豐富。文化體驗類節(jié)目《2018中國記憶》探尋二十四節(jié)氣和百姓生活之間的關系,通過記錄影像呈現(xiàn)文化體驗,開展線上活動,立體展現(xiàn)立春打春牛、春分釀酒拌醋、立夏嘗三鮮等節(jié)氣儀式。這種極具沉浸感和互動性的表現(xiàn)形式,突破了傳統(tǒng)民俗傳播的時空限制,實現(xiàn)了“在場”與“不在場”的妙合、歷史與當下的連綴,觀眾們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可以說,新的媒介形式讓不同群體、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彼此交流、相互對話,融入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民俗的傳播主體更加豐富,民俗的接受者同時成為民俗的創(chuàng)造者和傳播者。近年來,網(wǎng)絡上興起了共創(chuàng)“新風俗畫”:創(chuàng)作者將傳統(tǒng)文化與網(wǎng)絡元素相結合,勾勒出市井風俗畫的框架,然后邀請普通人在屏幕上創(chuàng)作,共同參與到民風民俗的講述中。這樣的形式融觀看、參與、體驗為一體,令人興致盎然。民俗作為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日常的器物、技藝、儀式制度中?,F(xiàn)代社會的生產(chǎn)活動、生活方式發(fā)生巨大變化,但是節(jié)日、儀式、圖案中所蘊含的深層文化記憶和獨特的審美符號依然持續(xù)引發(fā)人們的情感共鳴。民俗的傳播方式、傳播渠道漸趨豐富多樣,民俗的創(chuàng)造、傳承、接受交融交匯,讓傳統(tǒng)民俗在新的時代有了多維詮釋空間。(摘編自毛巧暉《在時間長河的洗禮中閃耀著新的光彩——新媒介與民俗文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認為,重建春節(jié)習俗其實就是加強社會對春節(jié)的文化認同和公共意識,從而更大程度上促進社會發(fā)展。B.材料一指出立法者和執(zhí)法者應以自省促進文化創(chuàng)新,在小事中繼承發(fā)展傳統(tǒng)民俗,發(fā)揮其教化正俗的作用。C.材料二認為,我國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民俗文化,傳承民俗文化、弘揚民俗文化可以幫助增強民族凝聚力,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民俗的文化轉型,并提到了要運用法治手段和方式,進行更豐富美好的文化創(chuàng)新。(2)根據(jù)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科技的助推下,我國的民俗文化發(fā)生了很多本質變化,呈現(xiàn)出多維度、立體化的特征。B.新的時代語境和時代內涵會催生一些新的民俗,這有助于激活民俗中的中華文化基因。C.民俗文化的傳播渠道日益豐富,不斷與時俱進,甚至可以突破傳統(tǒng)民俗的傳播時空限制。D.網(wǎng)絡時代,作為民俗的傳播主體,每個人都有可能既是民俗的傳播者又是民俗的接受者。(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從針對煙花爆竹燃放的不同建議寫起,繼而直接表明要創(chuàng)新文化傳承的形式的觀點。B.材料一第三段抓住現(xiàn)代都市生活這一背景,對部分城市人抵制燃放爆竹的原因進行了分析。C.材料二第二段通過介紹過去和當下春節(jié)民俗的不同,論證了互聯(lián)網(wǎng)蓬勃興起對民俗的影響。D.材料二剖析了某檔文化體驗類節(jié)目的特色,既巧妙地銜接了上文,也有力地支撐了論點。(4)時代在發(fā)展,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在變化,年俗也需要改變,對此材料一提出了哪些主張?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5)龍年元宵節(jié),社區(qū)準備籌辦一場富有民俗意味又切合現(xiàn)代生活的活動。假如你是活動策劃人,你認為應該怎么安排此次活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談談你的想法。(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3分)2.(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機械的詩旅途隨筆之一巴金??為了去看一個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寧鐵路上的旅客。三個朋友伴著我從會城到公益,我們在火車里大概坐了三個鐘頭。時間很長,天氣很熱,但是我并不覺得寂寞。??南國的風物含有一種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顯出一種夢境般的美麗:那樣茂盛的綠樹,那樣明亮的紅土,那一塊一塊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還有明鏡似的河水,高聳的碉樓,南國的鄉(xiāng)村,雖然這里面包含了不少的痛苦,但在表面上它們究竟是很平靜,很美麗的!??到了潭江,火車停住了。車輪沒有動,而外面的景物卻開始在慢慢地移動。這不是什么奇跡。這是新寧鐵路中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這里沒有橋,火車駛上了渡江的輪船,就停留在那上面,讓輪船載著它慢慢地渡過江去。??我下了車,把腳踏在堅實的鐵板上。船身并不小,甲板上鋪著鐵軌,火車就躺在那上面喘氣,左邊有賣飲食的貨攤,許多人圍在那里談笑。我一面走,一面看。我走過火車頭面前,到了右邊。船上有不少工人,朋友告訴我在這船上做工的人數(shù)目在一百以上。我似乎沒有看見這許多。有些工人在抬鐵鏈,有幾個工人在管機械。在每一副機械的旁邊至少站得有一個穿香云紗衫褲的工人。他們管理機械,指揮輪船向前進。??看著這些站在機械旁邊的工人的昂頭自如的神情。我不禁從心底生出了感動。??四周是平靜的白水,遠處有樹有屋。江面很寬。在這樣的背景里顯出了管理機械的工人的雄姿。機械有規(guī)律地響著,火車趴在那里像一條被人制服了的猛蛇。??我看著這一切,在我的心里開始發(fā)生了對于這些工人的羨慕。我感到了一種詩情。我仿佛讀了一首真的詩。于是一種喜悅的、差不多使得我的心戰(zhàn)抖的感情抓住了我。這機械的詩的動人的力量,比任何詩人的作品都要大得多。??一般人以為只有“月夜”“花朝”“青山”“綠水”“愛情”一類的東西才是詩的材料,把詩人小方當作很sentimental(感傷的、多愁善感的)的人。其實他們完全不懂得詩。詩應該給人以創(chuàng)造的喜悅,詩應該散布生命。??我不是詩人,但我卻相信真正的詩人一定認識機械的力量,機械工作的靈妙,機械運動的優(yōu)雅,機械制造的完備。機械是創(chuàng)造的,生產(chǎn)的,完美的,有力的。只有機械的詩才能夠給人以一種創(chuàng)造的喜悅。??那些工人,那些管理機械、指揮輪船、把千百個人、把許多輛列車載過潭江的工人,當他們站在鐵板上面,機械旁邊,一面管理機械,一面望那白茫茫的江面,看見輪船慢慢地逼近岸邊的時候,他們心里的感覺,如果有人能夠真實地寫出來,一定是一首好詩。??我在上海常常看見一些大廈的建筑。打樁的時候,許多人都圍在那里看。那有力的機械從高處把一根又高又粗的木樁打進土地里面去,一下,一下,聲音和動作都是有規(guī)律的。它們繼續(xù)下去,很快地就把木樁完全打進去了。四周的旁觀者的臉上都浮出了驚奇的微笑。土地是平的,木頭完全埋在地底下了。這似乎是不可信的奇跡。機械完成了奇跡,給了每個人以一種喜悅。這種喜悅的感情,也就是詩的感情。我每次看見工人建筑房屋,就仿佛讀一首好詩。一九三三,六月十日在廣州(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在寫南國的風物時,用了“那一塊一塊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等,語言的節(jié)奏感符合火車行進時的動態(tài)感。B.作者認為車過潭江的部分是“新寧鐵路中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既在于這里風景的優(yōu)美,更在于工程體現(xiàn)了機械的詩意。C.作者認為如果只把“月夜”“花朝”“青山”一類的東西當作寫詩的材料,其實是不懂詩,依據(jù)是這些材料本身缺乏生命力。D.“詩應該給人以創(chuàng)造的喜悅,詩應該散布生命”是作者對詩的認識,也是他認為機械具有詩意的一個重要前提。(2)本文在寫“機械的詩”時再寫到工人,請簡要分析二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3)這篇隨筆的最后段跳轉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見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8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無賴,不事家人生產(chǎn),常犯法,配發(fā)靜江軍卒。以驍勇,累遷裨校。王造攻邊鎬,行逢別破益陽,殺唐兵二千余人,執(zhí)其將李建期。當是時隸朗州劉言麾下者指揮使十人威以知兵名行逢能謀。顯德元年,拜行連武清軍節(jié)度使,權知潭州軍府事。潘叔麗既殺速,遭其客將季簡率朗人迎行逢為帥。行逢入城?;蛘堃蕴吨菖c叔翻,行逢曰:“叔嗣殺主帥,罪當死,若與武安,是吾使之殺主公也。”召以為行軍司馬。叔嗣怒,稱疾不至。幾回以武安與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則遺人執(zhí)之立庭下,責之曰:“汝為小校,無大功,王追用汝為團練使,一旦反殺主帥。吾未恐新汝,乃敢拒吾命乎!”遲殺之。行逵,故農(nóng)家子,起微賤,知民間疾苦,勵精為治。婿唐德求補吏,行違曰:“汝才不塔為史。吾今私汝,則可矣;汝居官無狀,吾不敢以法貸汝?!迸c之農(nóng)具而遣之。辟暑僚屬,皆取廉介之士。約柬簡要,更民便之。又性勇敢,果于殺戮,將士恃功翳慢者,一以法繩之。大將十余人,謀為亂;行逢召宴諸將,酒半,呼壯士曳下斬之,一軍皆畏服。民過無大小俱死,要勛國夫人嚴氏諫曰:“人情有善惡,安得一概濫殺?!毙蟹昱唬骸按送馐?,婦人何知!”嚴氏不悅,給曰:“家田佃戶,以公頗貴,不力衣,請往視之?!敝羷t營居以老,歲時衣青裙押佃戶送租入域,行逢行止之,不從曰:“稅,官物也,若主帥自免其家,何以率下?”一日,行速往就之,勞曰:“吾貴矣,夫人何自苦?”嚴氏曰:“公思作戶長時乎?民租后時,??啾薹觯褓F矣,奈何忘隴畝間邪?”行連為之少損。(節(jié)選自《十國春秋?周行逢傳》,有刪改)(1)文中商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當是時A隸朗州B劉言麾下者C指揮使D十人E威以知兵F名G行逢H能謀。(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行逢別破益陽”與《孔雀東南飛》“心知長別離”中的“別”含義不同。B.權,指暫時代理官職,古文中表示代理官職的詞語還有假、攝、領、署等。C.微踐,意為地位低下,與《陳情表》中“猥以微賤”中的“微賤”含義相同。D.率,意思是率領、統(tǒng)率,與《過秦論》“率疲弊之卒”中的“率”含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周行逢年少時不務正業(yè),曾被發(fā)配充軍,后憑借驍勇善戰(zhàn),升任神將,在攻打益陽時立下功勛,殺敵數(shù)千人,活捉庸將李建期。B.潘叔嗣殺了王速后,派李簡迎接用行逢為主帥,但網(wǎng)行逢到任后認為潘叔嗣作為團練使卻殺了主帥,觸犯了法律,因此處死了他。C.周行逢性情勇敢果決,對將士非常嚴厲,曾有十多個大將謀劃作亂,周行逢于是宴請他們,并在酒喝到一半時讓武土把他們拖下去殺了。D.周行逢做事公私分明,他的女媚唐德請求補任官吏,周行逢卻認為唐德的才能不足以任官吏拒絕了,給了他一些農(nóng)具就讓他離去了。(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叔嗣怒,稱疾不至。乃陽以武安與之,召使至府受命。②吾今私汝,則可矣;汝居官無狀,吾不收以法貸汝。(5)中國近代歷史作家蔡東藩評:“里諺曰:家有賢妻,不遭橫禍。如周行逢妻嚴氏,可謂賢矣?!痹嚱Y合文本簡要分析嚴氏之“賢”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4.(12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郊行即事【宋】程顥①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②莫忘歸?!咀ⅰ竣俪填棧核未韺W家、教育家,“理學”奠基人。②游衍:恣意游逛,縱情游玩。(1)校報編輯部同學擬定該詩所在欄目,不能編入的一項是A.宋詩賞讀B.哲理詩選C.古體詩攬勝D.近體詩精華(2)對前兩聯(lián)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聯(lián)寫春天景象,“碧”描摹遙山綠色,自可縱情游玩。B.第二聯(lián)寫追逐落花,“坐”透露困境中的閑適、春游之趣。C.兩聯(lián)既有整體氛圍,又有具體內容,多角度地描繪了春天。D.兩聯(lián)既有寫景之詞,又有記事之語,彼此獨立,各有情趣。(3)宋詩好說理,有人說“此詩無一毫道學氣,五、六句情韻俱佳?!苯Y合詩句內容,對此加以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據(jù)說是從《歸去來兮辭》的“,”這兩句中得到啟發(fā),體現(xiàn)了詩人安貧樂道、傲然自得的精神追求。②《列子?湯問》中的“匏巴鼓琴而鳥舞魚躍”極寫音樂之美妙,李賀《李憑箜篌引》中“”和蘇軾《赤壁賦》中“”兩句都是化用此句。③即將到來的2024年是龍年,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也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符號,“龍”在古代詩詞中多有出現(xiàn),比如“,”等。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9分)6.(9分)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自然而然的語言表達常常是(①)、脫口而出的。這背后的機制是什么?是語感。錢谷融先生把語感稱作“語言的沼澤”。那么,什么是語感呢?據(jù)我所知,最早提出語感這個概念的,是教育家夏丏尊先生。他對語感曾經(jīng)作過這樣一番(②)的描述:“在語感敏銳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紅色,‘夜’不但解作晝的反面吧;‘田園’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說不盡的意味。”我們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來,語感就是對文字的靈敏的感覺。而我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大家葉圣陶先生則把語感的對象由文字擴展為語言文字。葉老特別強調這樣一點:“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字典辭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jīng)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說,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作‘語感’?!碑斎唬瑢φZ感的理解也是(③)的。當代語文教育大家呂叔湘先生從語言學的角度把語感具體化為語義感、語法感、語音感等。學者葉蜚聲、徐通鏘等人還從中國人與外國人學漢語的比較中論述了自己對語感的見解。比如外國留學生使用漢語出錯的例子:“太陽升起在浩蕩的平原上”“盡管天塌下來,我也能頂?shù)米 钡鹊龋袊寺牭交蛘咦x到這些句子,都會感到別扭,覺得有些地方不像中國話。因為我們心底有一種“像”中國話的感覺,這就是語感??偨Y諸家之說,語感是一種個體的語文修養(yǎng),是個體迅速地感悟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具有濃厚的經(jīng)驗色彩的。(1)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體現(xiàn)了外國人在漢語學習過程中對于語感把握不足,如果外國友人向你請教這兩個例子不像中國話的原因,請你結合呂叔湘先生對“語感”的解說作簡要說明。(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7.(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要置身本土植物世界,得往濕地深處去。很快,密集的蘆葦叢出現(xiàn),滿是荷與菱的水塘出現(xiàn)。幾只骨頂雞在水中閑游。夕陽西下,楊樹與柳樹的影子投在水上,木芙蓉站在堤上。繞過長堤短堤,開闊的湖面上,隨著浪涌起伏著一片片金黃色花?;ǘ洳淮螅瑓s多不勝數(shù),在夕陽輝映下灼灼閃耀。我就是來看這些花的。這是《詩經(jīng)?關雎》中歌唱過的植物()荇菜,就是“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的那個“荇菜”。它屬于睡菜科,根扎湖底,圓形綠葉,大小如杜甫詩中“點溪荷葉疊青錢”的初生荷葉,如充了氣一樣飽滿,連帶著把橫走莖也從水底拖上來,浮在水上。每一根舒心橫臥著的莖節(jié)上,幾片綠葉襯托著一朵或兩三朵金黃色花。花瓣五裂,都是朝天的小喇叭,且是不出聲的小喇叭,不出聲也顯得音色嘹亮。在五月的湖上,我坐在堤上,直到太陽沉落,天邊涌起淡淡的晚霞。湖上群鳥飛過,湖西北的西昌市區(qū),亮起燈火。(1)下列句子中的“就”與文中加點的“就”,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收拾好東西,他們就去開會了。B.只要肯用功,就能學好一門課。C.你就送來,現(xiàn)在也不需要了。D.直走拐彎,幼兒園就在那個胡同里。(2)閱讀了以上文段后,你和同桌對括號內應填什么標點產(chǎn)生了爭議,你認為文中括號內的標點符號應該是破折號而不是冒號。請結合材料,說明理由。(3)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如果改成“每根莖節(jié)上都有幾片綠葉托著金黃色花”,語義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菜根譚》有云:“能脫俗便是奇,做意尚奇者不是奇而為異;不合污便是清,絕俗以求清者,不為清而為激?!薄懊撍住迸c“絕俗”,一字之差,境界卻有大異趣。人皆活在世俗中,“脫俗”不代表和世俗絕緣,“絕俗”也不是保持自我的最佳方式。一個人可以追求個性、追求自我,但沒法和社會脫離。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學年山西省晉城一中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2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春節(jié)來臨,煙花爆竹的話題重新被撿起,是禁是放,各有說辭。有人建議,應該以立法的方式禁止中心城區(qū)燃放煙花,以緩解日益嚴峻的空氣污染問題。還有人建議,至少應該嚴格規(guī)范行政審批,對煙花爆竹的運輸、燃放等行為進行控制。事實上,近些年來,這一話題幾乎每年都會引發(fā)激烈爭議。從立法和執(zhí)法的角度對燃放行為進行規(guī)范,固然是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體現(xiàn),同時也要看到,對于“爆竹聲中辭舊歲”的傳統(tǒng)風俗,還需要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改造,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方式。要改變風俗和習慣,不應當單純依靠法律,否則便可能是一種粗暴的行為。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中,燃放煙花爆竹寄托了人們“辟邪”、行好運的心愿,也給孩子們添了樂趣,給大人帶來了喜氣兒。但在現(xiàn)代高密度生活的大都市,情況顯然不同:一方面,人們已不堪喧囂,他們更希望已經(jīng)渾濁的城市空氣能清爽一些,繁忙工作之后的假日能安靜一些;而另一方面,物質生活的豐裕,使人們對“年味兒”有更高的文化期待,甚至賦予其文明傳承與傳統(tǒng)復興的意義?!斑^年”成了現(xiàn)代生活中的文化鄉(xiāng)愁,一串小小的爆竹是禁是放,也因而承載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化與文明的價值評判,變得沉甸甸起來。在“春節(jié)”的文化轉型中,能不能找到一種方式讓大家各得其所?能否在重建春節(jié)習俗的過程中,同時加強文化認同和公共意識?比如,在一些國家民俗中,通過特定的儀式和形式,體現(xiàn)出社區(qū)和團體的存在,通過不限于家庭親人的群體活動,構建出豐富的公共生活領域,在更大的程度上培養(yǎng)對社會、國家、民族的歸屬、認同與公益心。因此,立法者和執(zhí)法者應該有更多的文化關懷,通過具體的技術手段,既維護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法定權利,又為傳統(tǒng)文化留下生長的空間,使之成為促進民族認同和強化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節(jié)點。比如,能否通過科技手段,降低煙花爆竹的污染、噪聲和火災隱患?舞獅舞龍扭秧歌,能否通過居民自治和民主協(xié)商的方式選擇時間和地點,既保留年味又培養(yǎng)自治意識?社會組織能否行動起來,舉辦一些體現(xiàn)組織性、開放性和集體性的節(jié)慶活動?自省促進文化創(chuàng)新。這些看似是小事,卻有助于形成開放的公共生活領域,幫助國家將社會“編織”起來,有助于在復雜、分化的轉型社會中增強歸屬、凝聚共識,更好地在繼承中發(fā)展,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從而體現(xiàn)傳統(tǒng)民俗“正風俗、飭人心”之教化正俗的美意。因此,盡管我們的民俗已經(jīng)有著極為充實的形態(tài),但完全還可以運用法治的手段和法治的方式,進行更豐富美好的文化創(chuàng)新,從而成為中國夢清雅卻豐富的底色。(摘編自支振鋒《法律要為年俗留下空間》)材料二:民俗文化與人們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歷史緊密相關。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的節(jié)日文化、日常飲食等風俗趣尚各不相同。這些民俗文化代代傳承,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傳統(tǒng)和人文品格。弘揚優(yōu)秀民俗文化,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有著重要意義。當下,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民俗也隨之呈現(xiàn)出多維度、立體化特征,展現(xiàn)出生動、活態(tài)的變化。過去的春節(jié),全家圍著火塘聽長輩講故事,一起張羅年夜飯,親朋好友間互相走訪拜年;隨著電視文化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年俗活動增加了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通過電話短信拜年等內容;當下,人們在社交媒體中祝福點贊、制作拜年表情包、發(fā)布拜年短視頻。雖然年俗形式發(fā)生變化,但闔家團聚、共享天倫、祈福新年的春節(jié)文化內核并沒有改變。民俗文化要增添新的時代內涵,民俗要適應新的時代語境。許多新民俗的產(chǎn)生,與居民消費升級、互聯(lián)網(wǎng)蓬勃興起的進程同步,反映了當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景象。民俗文化創(chuàng)新形式,激活了民俗中的中華文化基因。隨著媒介技術的發(fā)展,民俗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漸趨多樣,傳播渠道日益豐富。文化體驗類節(jié)目《2018中國記憶》探尋二十四節(jié)氣和百姓生活之間的關系,通過記錄影像呈現(xiàn)文化體驗,開展線上活動,立體展現(xiàn)立春打春牛、春分釀酒拌醋、立夏嘗三鮮等節(jié)氣儀式。這種極具沉浸感和互動性的表現(xiàn)形式,突破了傳統(tǒng)民俗傳播的時空限制,實現(xiàn)了“在場”與“不在場”的妙合、歷史與當下的連綴,觀眾們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梢哉f,新的媒介形式讓不同群體、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彼此交流、相互對話,融入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民俗的傳播主體更加豐富,民俗的接受者同時成為民俗的創(chuàng)造者和傳播者。近年來,網(wǎng)絡上興起了共創(chuàng)“新風俗畫”:創(chuàng)作者將傳統(tǒng)文化與網(wǎng)絡元素相結合,勾勒出市井風俗畫的框架,然后邀請普通人在屏幕上創(chuàng)作,共同參與到民風民俗的講述中。這樣的形式融觀看、參與、體驗為一體,令人興致盎然。民俗作為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日常的器物、技藝、儀式制度中?,F(xiàn)代社會的生產(chǎn)活動、生活方式發(fā)生巨大變化,但是節(jié)日、儀式、圖案中所蘊含的深層文化記憶和獨特的審美符號依然持續(xù)引發(fā)人們的情感共鳴。民俗的傳播方式、傳播渠道漸趨豐富多樣,民俗的創(chuàng)造、傳承、接受交融交匯,讓傳統(tǒng)民俗在新的時代有了多維詮釋空間。(摘編自毛巧暉《在時間長河的洗禮中閃耀著新的光彩——新媒介與民俗文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DA.材料一認為,重建春節(jié)習俗其實就是加強社會對春節(jié)的文化認同和公共意識,從而更大程度上促進社會發(fā)展。B.材料一指出立法者和執(zhí)法者應以自省促進文化創(chuàng)新,在小事中繼承發(fā)展傳統(tǒng)民俗,發(fā)揮其教化正俗的作用。C.材料二認為,我國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民俗文化,傳承民俗文化、弘揚民俗文化可以幫助增強民族凝聚力,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民俗的文化轉型,并提到了要運用法治手段和方式,進行更豐富美好的文化創(chuàng)新。(2)根據(jù)材料二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A.在科技的助推下,我國的民俗文化發(fā)生了很多本質變化,呈現(xiàn)出多維度、立體化的特征。B.新的時代語境和時代內涵會催生一些新的民俗,這有助于激活民俗中的中華文化基因。C.民俗文化的傳播渠道日益豐富,不斷與時俱進,甚至可以突破傳統(tǒng)民俗的傳播時空限制。D.網(wǎng)絡時代,作為民俗的傳播主體,每個人都有可能既是民俗的傳播者又是民俗的接受者。(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材料一從針對煙花爆竹燃放的不同建議寫起,繼而直接表明要創(chuàng)新文化傳承的形式的觀點。B.材料一第三段抓住現(xiàn)代都市生活這一背景,對部分城市人抵制燃放爆竹的原因進行了分析。C.材料二第二段通過介紹過去和當下春節(jié)民俗的不同,論證了互聯(lián)網(wǎng)蓬勃興起對民俗的影響。D.材料二剖析了某檔文化體驗類節(jié)目的特色,既巧妙地銜接了上文,也有力地支撐了論點。(4)時代在發(fā)展,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在變化,年俗也需要改變,對此材料一提出了哪些主張?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5)龍年元宵節(jié),社區(qū)準備籌辦一場富有民俗意味又切合現(xiàn)代生活的活動。假如你是活動策劃人,你認為應該怎么安排此次活動?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談談你的想法?!窘獯稹浚?)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民俗的文化轉型,并提到了要運用法治手段和方式”錯誤,材料一提到要運用法治手段和方式,而材料二主要說的是科技與新媒介對民俗文化的影響,沒有提到運用法治手段和方式。故選:D。(2)A.“在科技的助推下,我國的民俗文化發(fā)生了很多本質變化”錯誤,材料二說“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民俗也隨之呈現(xiàn)出多維度、立體化特征,展現(xiàn)出生動、活態(tài)的變化……雖然年俗形式發(fā)生變化,但闔家團聚、共享天倫、祈福新年的春節(jié)文化內核并沒有改變”,可見,民俗文化的本質并未發(fā)生變化。故選:A。(3)A.“繼而直接表明要創(chuàng)新文化傳承的形式的觀點”錯誤,從“從立法和執(zhí)法的角度對燃放行為進行規(guī)范,固然是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體現(xiàn),同時也要看到,對于‘爆竹聲中辭舊歲’的傳統(tǒng)風俗,還需要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改造”“立法者和執(zhí)法者應該有更多的文化關懷”“盡管我們的民俗已經(jīng)有著極為充實的形態(tài),但完全還可以運用法治的手段和法治的方式,進行更豐富美好的文化創(chuàng)新”等句子中可見,作者表達的觀點是要運用法治手段和方式進行文化創(chuàng)新。故選:A。(4)材料一標題為“法律要為年俗留下空間”,主要角度是從立法執(zhí)法對年俗應采取的方式出發(fā),探討法治思維和方式下應如何傳承創(chuàng)新年俗。從“從立法和執(zhí)法的角度對燃放行為進行規(guī)范,固然是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的體現(xiàn),同時也要看到,對于“爆竹聲中辭舊歲”的傳統(tǒng)風俗,還需要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改造,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方式。要改變風俗和習慣,不應當單純依靠法律,否則便可能是一種粗暴的行為”可見,既應該從立法和執(zhí)法方面對年俗進行規(guī)范,也應該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的方式改造傳統(tǒng)風俗,適應現(xiàn)代生活方式?!傲⒎ㄕ吆蛨?zhí)法者應該有更多的文化關懷,通過具體的技術手段,既維護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的法定權利,又為傳統(tǒng)文化留下生長的空間,使之成為促進民族認同和強化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節(jié)點”可見,從立法者的角度來說,要有人文關懷,既維護人們的法定權利,又為傳統(tǒng)文化留下空間。“通過科技手段,降低煙花爆竹的污染、噪聲和火災隱患?舞獅舞龍扭秧歌,能否通過居民自治和民主協(xié)商的方式選擇時間和地點,既保留年味又培養(yǎng)自治意識?社會組織能否行動起來,舉辦一些體現(xiàn)組織性、開放性和集體性的節(jié)慶活動”可見,從具體實施方面,可采用科技手段、居民自治和民主協(xié)商、社會有效組織等方式,在重建春節(jié)習俗的過程中,同時加強文化認同和公共意識,體現(xiàn)傳統(tǒng)民俗教化美意。(5)材料一主要探討的是法治手段和方式對民俗文化進行創(chuàng)新性傳承,對于爭議性大的民俗活動可以社區(qū)統(tǒng)一時間地點安排進行。根據(jù)“對于‘爆竹聲中辭舊歲’的傳統(tǒng)風俗,還需要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改造,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方式”“能否通過科技手段,降低煙花爆竹的污染、噪聲和火災隱患?舞獅舞龍扭秧歌,能否通過居民自治和民主協(xié)商的方式選擇時間和地點,既保留年味又培養(yǎng)自治意識?社會組織能否行動起來,舉辦一些體現(xiàn)組織性、開放性和集體性的節(jié)慶活動”“可以運用法治的手段和法治的方式,進行更豐富美好的文化創(chuàng)新”等內容可知,安排的活動要符合法律法規(guī)要求,同時創(chuàng)新方式,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如在固定的時間地點集中放煙花爆竹,舉行煙花大會,開展舞龍舞獅扭秧歌等活動。材料二主要探討的是現(xiàn)代生活方式和新媒介給民俗文化帶來豐富多樣的創(chuàng)新形式,社區(qū)可以提出一些基于新媒介的活動方案。根據(jù)“人們在社交媒體中祝福點贊、制作拜年表情包、發(fā)布拜年短視頻”可見,可制作社區(qū)專屬拜年表情包、拜年短視頻,給社區(qū)居民帶來濃濃年味和社區(qū)歸屬感。根據(jù)“隨著媒介技術的發(fā)展,民俗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漸趨多樣,傳播渠道日益豐富……通過記錄影像呈現(xiàn)文化體驗……這種極具沉浸感和互動性的表現(xiàn)形式,突破了傳統(tǒng)民俗傳播的時空限制,實現(xiàn)了‘在場’與‘不在場’的妙合、歷史與當下的連綴,觀眾們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民俗的傳播主體更加豐富,民俗的接受者同時成為民俗的創(chuàng)造者和傳播者……邀請普通人在屏幕上創(chuàng)作,共同參與到民風民俗的講述中”,可開展年俗文化體驗活動,請社區(qū)群眾分享有創(chuàng)新性的過年風俗活動,號召社區(qū)民眾共同進行蘊含民俗文化活動,如剪窗花、打年糕、祭祖等。根據(jù)“民俗作為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日常的器物、技藝、儀式制度中”可見,可制作含有年俗文化元素的紀念性器物發(fā)放等。答案:(1)D(2)A(3)A(4)①既應該從立法和執(zhí)法方面對年俗進行規(guī)范,也應該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的方式改造傳統(tǒng)風俗,適應現(xiàn)代生活方式。②立法者要有人文關懷,既維護人們的法定權利,又為傳統(tǒng)文化留下空間。③具體實施上,可采用科技手段、居民自治和民主協(xié)商、社會有效組織等方式,在重建春節(jié)習俗的過程中,同時加強文化認同和公共意識,體現(xiàn)傳統(tǒng)民俗教化美意。(5)①舉辦的活動應該符合法律法規(guī)要求,減少空氣、噪音污染和安全隱患??梢栽诠潭〞r間和地點舉行盛大的煙花爆竹晚會、舞龍舞獅扭秧歌等民俗活動,同時尋求科技手段降低污染和安全隱患。②要進行民俗文化活動創(chuàng)新,以符合現(xiàn)代生活方式??膳e辦運用網(wǎng)絡社交媒體和多媒介技術的拜年活動,制作專屬拜年表情包、拜年視頻提供給社區(qū)居民,舉行年俗文化體驗活動,提倡社區(qū)居民共同進行傳統(tǒng)民俗活動。③制作蘊含年俗文化元素的紀念性物品發(fā)放。(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3分)2.(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機械的詩旅途隨筆之一巴金??為了去看一個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寧鐵路上的旅客。三個朋友伴著我從會城到公益,我們在火車里大概坐了三個鐘頭。時間很長,天氣很熱,但是我并不覺得寂寞。??南國的風物含有一種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顯出一種夢境般的美麗:那樣茂盛的綠樹,那樣明亮的紅土,那一塊一塊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還有明鏡似的河水,高聳的碉樓,南國的鄉(xiāng)村,雖然這里面包含了不少的痛苦,但在表面上它們究竟是很平靜,很美麗的!??到了潭江,火車停住了。車輪沒有動,而外面的景物卻開始在慢慢地移動。這不是什么奇跡。這是新寧鐵路中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這里沒有橋,火車駛上了渡江的輪船,就停留在那上面,讓輪船載著它慢慢地渡過江去。??我下了車,把腳踏在堅實的鐵板上。船身并不小,甲板上鋪著鐵軌,火車就躺在那上面喘氣,左邊有賣飲食的貨攤,許多人圍在那里談笑。我一面走,一面看。我走過火車頭面前,到了右邊。船上有不少工人,朋友告訴我在這船上做工的人數(shù)目在一百以上。我似乎沒有看見這許多。有些工人在抬鐵鏈,有幾個工人在管機械。在每一副機械的旁邊至少站得有一個穿香云紗衫褲的工人。他們管理機械,指揮輪船向前進。??看著這些站在機械旁邊的工人的昂頭自如的神情。我不禁從心底生出了感動。??四周是平靜的白水,遠處有樹有屋。江面很寬。在這樣的背景里顯出了管理機械的工人的雄姿。機械有規(guī)律地響著,火車趴在那里像一條被人制服了的猛蛇。??我看著這一切,在我的心里開始發(fā)生了對于這些工人的羨慕。我感到了一種詩情。我仿佛讀了一首真的詩。于是一種喜悅的、差不多使得我的心戰(zhàn)抖的感情抓住了我。這機械的詩的動人的力量,比任何詩人的作品都要大得多。??一般人以為只有“月夜”“花朝”“青山”“綠水”“愛情”一類的東西才是詩的材料,把詩人小方當作很sentimental(感傷的、多愁善感的)的人。其實他們完全不懂得詩。詩應該給人以創(chuàng)造的喜悅,詩應該散布生命。??我不是詩人,但我卻相信真正的詩人一定認識機械的力量,機械工作的靈妙,機械運動的優(yōu)雅,機械制造的完備。機械是創(chuàng)造的,生產(chǎn)的,完美的,有力的。只有機械的詩才能夠給人以一種創(chuàng)造的喜悅。??那些工人,那些管理機械、指揮輪船、把千百個人、把許多輛列車載過潭江的工人,當他們站在鐵板上面,機械旁邊,一面管理機械,一面望那白茫茫的江面,看見輪船慢慢地逼近岸邊的時候,他們心里的感覺,如果有人能夠真實地寫出來,一定是一首好詩。??我在上海常常看見一些大廈的建筑。打樁的時候,許多人都圍在那里看。那有力的機械從高處把一根又高又粗的木樁打進土地里面去,一下,一下,聲音和動作都是有規(guī)律的。它們繼續(xù)下去,很快地就把木樁完全打進去了。四周的旁觀者的臉上都浮出了驚奇的微笑。土地是平的,木頭完全埋在地底下了。這似乎是不可信的奇跡。機械完成了奇跡,給了每個人以一種喜悅。這種喜悅的感情,也就是詩的感情。我每次看見工人建筑房屋,就仿佛讀一首好詩。一九三三,六月十日在廣州(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CA.作者在寫南國的風物時,用了“那一塊一塊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等,語言的節(jié)奏感符合火車行進時的動態(tài)感。B.作者認為車過潭江的部分是“新寧鐵路中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既在于這里風景的優(yōu)美,更在于工程體現(xiàn)了機械的詩意。C.作者認為如果只把“月夜”“花朝”“青山”一類的東西當作寫詩的材料,其實是不懂詩,依據(jù)是這些材料本身缺乏生命力。D.“詩應該給人以創(chuàng)造的喜悅,詩應該散布生命”是作者對詩的認識,也是他認為機械具有詩意的一個重要前提。(2)本文在寫“機械的詩”時再寫到工人,請簡要分析二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3)這篇隨筆的最后段跳轉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見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窘獯稹浚?)ABD.正確。C.有誤?!耙罁?jù)是這些材料本身缺乏生命力”過度解讀。原文說“詩應該給人以創(chuàng)造的喜悅,詩應該散布生命”,而作者并未否認這些傳統(tǒng)意象缺乏生命力,而是想表達“機械工作的靈妙,機械運動的優(yōu)雅,機械制造的完備。機械是創(chuàng)造的,生產(chǎn)的,完美的,有力的。只有機械的詩才能夠給人以一種創(chuàng)造的喜悅”這一觀點,并不是否定這些材料。故選:C。(2)①根據(jù)“車輪沒有動,而外面的景物卻開始在慢慢地移動。這不是什么奇跡。這是新寧鐵路中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這里沒有橋,火車駛上了渡江的輪船,就停留在那上面,讓輪船載著它慢慢地渡過江去。我下了車,把腳踏在堅實的鐵板上。船身并不小,甲板上鋪著鐵軌,火車就躺在那上面喘氣,左邊有賣飲食的貨攤,許多人圍在那里談笑”“船上有不少工人,朋友告訴我在這船上做工的人數(shù)目在一百以上。我似乎沒有看見這許多。有些工人在抬鐵鏈,有幾個工人在管機械。在每一副機械的旁邊至少站得有一個穿香云紗衫褲的工人。他們管理機械,指揮輪船向前進”這里的風景是富有機械的美感的,而這里的機械的美感的鍛造者和操作者正是工人,他們是緊密關聯(lián)的。②根據(jù)“在這樣的背景里顯出了管理機械的工人的雄姿”“在我的心里開始發(fā)生了對于這些工人的羨慕。我感到了一種詩情”得知作者認為機械的詩包含的就是這些工人的精神力量,他們的創(chuàng)造生機實際上是機械的詩的內在體現(xiàn)。③根據(jù)“當他們站在鐵板上面,機械旁邊,一面管理機械,一面望那白茫茫的江面,看見輪船慢慢地逼近岸邊的時候,他們心里的感覺”“機械完成了奇跡,給了每個人以一種喜悅。這種喜悅的感情,也就是詩的感情。我每次看見工人建筑房屋,就仿佛讀一首好詩”可知機械的詩包含的內在情感需要作家書寫,而工人就是最好的媒介,是最富有詩歌情感的。(3)①根據(jù)原文“這似乎是不可信的奇跡”以及人們不相信這一事實,來有力論述“機械完成了奇跡”“給了每個人以一種喜悅”這一思考。②根據(jù)“我每次看見工人建筑房屋,就仿佛讀一首好詩”有力地收束了全文,說明作者為什么如此喜歡工人與機械的詩這一原因。③根據(jù)“上海常??匆娨恍┐髲B的建筑”與“旅途隨筆之一”遙相呼應,很好地體現(xiàn)了隨筆的文體特征,并且使全文充滿詩意美與人情味。答案:(1)C(2)①這里的風景是富有機械的美感的,而這里的機械的美感的鍛造者和操作者正是工人,他們是緊密關聯(lián)的。②機械的詩包含的就是這些工人的精神力量,他們的創(chuàng)造與生機實際上是機械的詩的內在體現(xiàn)。③機械的詩包含的內在情感需要作家書寫,而工人就是最好的媒介,是最富有詩歌情感的。(3)①“這似乎是不可信的奇跡”以及人們不相信這一事實有力論述了“機械完成了奇跡”“給了每個人以一種喜悅”這一思考。②“我每次看見工人建筑房屋,就仿佛讀一首好詩”有力地收束了全文,說明作者為什么如此喜歡工人與機械的詩這一原因。③“上海常??匆娨恍┐髲B的建筑”與“旅途隨筆之一”遙相呼應,很好地體現(xiàn)了隨筆的文體特征,并且使全文充滿詩意美與人情味。二、古代詩文閱讀(38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無賴,不事家人生產(chǎn),常犯法,配發(fā)靜江軍卒。以驍勇,累遷裨校。王造攻邊鎬,行逢別破益陽,殺唐兵二千余人,執(zhí)其將李建期。當是時隸朗州劉言麾下者指揮使十人威以知兵名行逢能謀。顯德元年,拜行連武清軍節(jié)度使,權知潭州軍府事。潘叔麗既殺速,遭其客將季簡率朗人迎行逢為帥。行逢入城?;蛘堃蕴吨菖c叔翻,行逢曰:“叔嗣殺主帥,罪當死,若與武安,是吾使之殺主公也?!闭僖詾樾熊娝抉R。叔嗣怒,稱疾不至。幾回以武安與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則遺人執(zhí)之立庭下,責之曰:“汝為小校,無大功,王追用汝為團練使,一旦反殺主帥。吾未恐新汝,乃敢拒吾命乎!”遲殺之。行逵,故農(nóng)家子,起微賤,知民間疾苦,勵精為治。婿唐德求補吏,行違曰:“汝才不塔為史。吾今私汝,則可矣;汝居官無狀,吾不敢以法貸汝。”與之農(nóng)具而遣之。辟暑僚屬,皆取廉介之士。約柬簡要,更民便之。又性勇敢,果于殺戮,將士恃功翳慢者,一以法繩之。大將十余人,謀為亂;行逢召宴諸將,酒半,呼壯士曳下斬之,一軍皆畏服。民過無大小俱死,要勛國夫人嚴氏諫曰:“人情有善惡,安得一概濫殺?!毙蟹昱唬骸按送馐?,婦人何知!”嚴氏不悅,給曰:“家田佃戶,以公頗貴,不力衣,請往視之。”至則營居以老,歲時衣青裙押佃戶送租入域,行逢行止之,不從曰:“稅,官物也,若主帥自免其家,何以率下?”一日,行速往就之,勞曰:“吾貴矣,夫人何自苦?”嚴氏曰:“公思作戶長時乎?民租后時,??啾薹?,今貴矣,奈何忘隴畝間邪?”行連為之少損。(節(jié)選自《十國春秋?周行逢傳》,有刪改)(1)文中商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當是時A隸朗州B劉言麾下者C指揮使D十人E威以知兵F名G行逢H能謀。(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行逢別破益陽”與《孔雀東南飛》“心知長別離”中的“別”含義不同。B.權,指暫時代理官職,古文中表示代理官職的詞語還有假、攝、領、署等。C.微踐,意為地位低下,與《陳情表》中“猥以微賤”中的“微賤”含義相同。D.率,意思是率領、統(tǒng)率,與《過秦論》“率疲弊之卒”中的“率”含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BA.周行逢年少時不務正業(yè),曾被發(fā)配充軍,后憑借驍勇善戰(zhàn),升任神將,在攻打益陽時立下功勛,殺敵數(shù)千人,活捉庸將李建期。B.潘叔嗣殺了王速后,派李簡迎接用行逢為主帥,但網(wǎng)行逢到任后認為潘叔嗣作為團練使卻殺了主帥,觸犯了法律,因此處死了他。C.周行逢性情勇敢果決,對將士非常嚴厲,曾有十多個大將謀劃作亂,周行逢于是宴請他們,并在酒喝到一半時讓武土把他們拖下去殺了。D.周行逢做事公私分明,他的女媚唐德請求補任官吏,周行逢卻認為唐德的才能不足以任官吏拒絕了,給了他一些農(nóng)具就讓他離去了。(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叔嗣怒,稱疾不至。乃陽以武安與之,召使至府受命。②吾今私汝,則可矣;汝居官無狀,吾不收以法貸汝。(5)中國近代歷史作家蔡東藩評:“里諺曰:家有賢妻,不遭橫禍。如周行逢妻嚴氏,可謂賢矣?!痹嚱Y合文本簡要分析嚴氏之“賢”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窘獯稹浚?)句意:在這個時候,隸屬朗州劉言部下的十個指揮使,都憑著通曉軍事而聞名,(其中)周行逢善于謀劃?!爱斒菚r”意為“在這個時候”,為時間狀語,因此A處應斷開?!笆恕睘椤爸笓]使”的數(shù)量定語,其間不能斷開,而“隸朗州劉言麾下者”則是“指揮使十人”的修飾成分,意思是隸屬朗州劉言部下的十個指揮使,作為主語,句子較長,故應在E處斷開?!跋桃灾背星笆÷灾髡Z“指揮使”,意思為(他們)都憑著通曉軍事而聞名,而“行逢”為“能謀”的主語,“行逢能謀”句子結構完整,故應在G處斷開。故選AEG。(2)B.“表示代理官職的詞語還有假、攝、領、署等”錯誤,“領”意為“兼任(較低職務)”。故選B。(3)B.“周行逢到任后認為潘叔嗣作為團練使卻殺了主帥,觸犯了法律,因此處死了他”錯誤,由原文中的“召以為行軍司馬。叔嗣怒,稱疾不至”“吾未忍斬汝,乃敢拒吾命乎”“遂殺之”可知,周行逢到任后剛開始沒殺潘叔嗣,最后決定殺死潘叔嗣的原因是潘叔嗣抗拒了他的命令,不愿擔任行軍司馬。故選B。(4)①陽,假裝;受命,接受任命。譯文:潘叔嗣發(fā)怒,稱病不到任。于是(周行逢)假裝把武安給他,召見他讓他到官府接受任命。②私,偏袒;無狀,沒有功績;貸,寬恕。譯文:我現(xiàn)在偏袒你,是可以的;你做官沒有功績,我按照法律不敢寬恕你。(5)由“或請以潭州與叔翻,行逢曰:‘叔嗣殺主帥,罪當死,若與武安,是吾使之殺主公也’”可知,周行逢刑罰太過嚴苛時,嚴氏能直言勸諫他不要濫殺;由“家田佃戶,以公頗貴,不力衣,請往視之”可知,嚴氏以身作則,親自監(jiān)督家中田莊的戶進城送租稅;由“公思作戶長時乎?民租后時,常苦鞭扶,今貴矣,奈何忘隴畝間邪”可知,嚴氏能夠貴而不忘賤,提醒周行逢不要忘記自己微末時的遭際。答案:(1)AEG(2)B(3)B(4)①潘叔嗣發(fā)怒,稱病不到任。于是(周行逢)假裝把武安給他,召見他讓他到官府接受任命。②我現(xiàn)在偏袒你,是可以的;你做官沒有功績,我按照法律不敢寬恕你。(5)①周行逢刑罰太過嚴苛時,嚴氏能直言勸諫他不要濫殺;②嚴氏以身作則,親自監(jiān)督家中田莊的戶進城送租稅;③嚴氏能夠貴而不忘賤,提醒周行逢不要忘記自己微末時的遭際。參考譯文:周行逢,是朗州武陵人。年少時游手好閑,不顧家人和生產(chǎn),曾經(jīng)違犯法律,(臉上刺字)發(fā)配到靜江充軍。憑著驍勇,多次升遷后做了裨校。王逵攻打邊鎬時,行逢分兵攻破益陽,殺了唐兵二千多人,抓獲了唐兵的將領李建期。在這個時候,隸屬朗州劉言部下的指揮使有十個,他們都憑著通曉軍事而知名,行逢善于謀劃事情,張文表善于戰(zhàn)斗,潘叔嗣行事果斷勇敢,三人大多互相依靠成就功名,而行逢和王逵又感情深厚非常親近。等到王逵做了武安節(jié)度使,任命行逢為集州刺史,做王逵的行軍司馬。顯德元年,任命行逢為武清軍節(jié)度使,暫時管理潭州的軍政事務。潘叔嗣已經(jīng)殺了王逵后,派他的客將李簡率領朗州人迎接行逢為主帥。行逢進城后,有人請求把潭州交給叔嗣,行逢說:“叔嗣殺了主帥,(按法律)應該判死罪,如果給他武安,這(表明)是我指使他殺害了主公啊。”拿行軍司馬的職位征召叔嗣。叔嗣發(fā)怒,稱病不到任。于是假裝把武安給他,下令讓他來自己的官府接受任命。叔嗣到了就派人逮捕他讓他站在庭下,責備他說:“你作為小小的校官,沒有大功,王逵任用你做團練使,(你卻)突然反過來殺了主帥。我不忍心殺你,你竟然敢抗拒我的命令嗎!”于是殺了他。行逢以前是農(nóng)家子弟,出身低微,知道民間疾苦,振奮精神進行治理,大公無私。他的女婿唐德請求補充為官吏,行逢說:“你的才能不勝任做官吏。我現(xiàn)在偏袒你,是可以的;你做官不像樣,我按法律不敢寬恕你。”給他農(nóng)具送走了他。他征召任命幕僚和下屬,都選擇廉潔正直的讀書人。政令簡明扼要,吏民都感到很方便。他的性格勇敢,對于殺戮很果決,倚仗功勞驕橫傲慢的將士,他全部用法律懲治他們。有十多個大將,陰謀作亂,行逢召集宴請諸將,酒喝到一半的時候,叫來武士把這些人拖下去殺了,全部軍中都害怕他服從他。老百姓犯了過錯無論大小都判死罪,他的妻子勛國夫人嚴氏進諫說:“人之常情有善有惡,怎么能夠一律濫殺呢?”行逢發(fā)怒說:“這是家外的事情,你這個婦女知道什么!”嚴氏不高興,欺騙說:“家里種田的佃戶,因為您非常富貴,不努力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請讓我去巡視一下。”到了那里就營造居室用來養(yǎng)老,過年時穿著青色的裙子押著佃戶送租稅進城,行逢過去阻止她,她不聽從,說:“稅是官府的東西,如果主帥自己免除自家的租稅,用什么統(tǒng)率下面的人?”有一天行逢去接她,慰問她說:“我富貴了,夫人為什么使自己這么辛苦呢?”嚴氏說:“您想起做戶長的時候嗎?老百姓交租稅遲于規(guī)定的時間,(您)常常苦于被鞭打,現(xiàn)在富貴了,怎么忘了當時在民間的事情呢?”行逢命令小妾們強行抱著她登上轎子,嚴氏最終沒有留下來的意思,趁機說:“您執(zhí)法太嚴格因而失去人心,我不想留下來的原因,(是如果)倉猝之間災禍發(fā)生,田野間容易逃命罷了?!毙蟹暌驗樗脑挾晕⒖酥谱约?。(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4.(12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郊行即事【宋】程顥①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②莫忘歸?!咀ⅰ竣俪填棧核未韺W家、教育家,“理學”奠基人。②游衍:恣意游逛,縱情游玩。(1)校報編輯部同學擬定該詩所在欄目,不能編入的一項是CA.宋詩賞讀B.哲理詩選C.古體詩攬勝D.近體詩精華(2)對前兩聯(lián)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第一聯(lián)寫春天景象,“碧”描摹遙山綠色,自可縱情游玩。B.第二聯(lián)寫追逐落花,“坐”透露困境中的閑適、春游之趣。C.兩聯(lián)既有整體氛圍,又有具體內容,多角度地描繪了春天。D.兩聯(lián)既有寫景之詞,又有記事之語,彼此獨立,各有情趣。(3)宋詩好說理,有人說“此詩無一毫道學氣,五、六句情韻俱佳?!苯Y合詩句內容,對此加以分析。【解答】(1)這首詩是宋代“理學派”的作品,且全詩共8句,押“i”韻,故本詩又屬于近體詩。屬于不能編入古體詩攬勝。故選C。(2)D.“彼此獨立”錯,詩歌前兩聯(lián)從視覺的角度寫景敘事,側重從顏色方面描繪春天原野上清新自然的景致。故前兩聯(lián)景中有事,事中含景,二者相輔相成。故選D。(3)頸聯(lián)“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意思是:休要推辭這杯酒,休要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怕風吹花落,一片片飛散了。面對漸飄漸遠的落花,詩里人想到了時間的珍貴,想到了聚少離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這是想象。他認為美好時光會像風吹花落一樣逝去,人生中會有的事物感情,終究有一天會煙消云散,好高騖遠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運用比喻手法,表達了作者希望世人珍惜友情和美好時光的思想感情。答案:(1)C(2)D(3)詩的頸聯(lián)聯(lián)想(虛寫)到和朋友相聚的美好時光,勸朋友莫要推辭,更不要辜負誠摯勸酒的心意;又使用比喻的修辭,說美好時光會像風吹花落一樣逝去,表達了作者希望世人珍惜友情和美好時光的思想感情。譯文:我在長滿芳草花卉的原野盡情游賞,遠山春意正濃,四周一片碧綠蒼翠。乘著興致追逐隨風飄飛的,穿過柳絲飄搖小巷的落花;感到困倦時,就坐在溪水邊長滿青苔的石頭上休息。休要推辭這杯酒,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怕風吹花落,一片片飛散了。況且今日是清明佳節(jié),又遇著晴朗的好天氣,不妨肆意游玩,但不可樂而忘返。賞析:這首詩是宋代“理學派”的作品。作者描寫了清明節(jié)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將追逐落花的小游戲寫進了詩里,在平添幾許稚趣的同時,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古人有“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的句子,而且根據(jù)生活的經(jīng)驗,清明這一天常下雨,程顥所寫的清明節(jié)是一個晴朗的清明,應該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所以詩里感嘆“只恐風花一片飛”吧。全詩將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畫了出來,落花流水雖說不是春天里獨有的現(xiàn)象,可是畢竟是會在春日里最先出現(xiàn)的事物,因此詩人將追逐落花這樣的游戲也寫進了詩里,平添了幾許稚趣,或許詩里人是想隨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頭,累了,于是坐在岸邊石頭上休憩,臨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時光,遂起了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的念頭,“莫辭盞酒十分勸”的句子許是如此而來。這首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四個短句為一部分,后面的為一部分。前面寫郊外踏春,后面寫春游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樣美麗,鄉(xiāng)間的景色清新如洗,飄著落花的流水明洌,對疲憊的人來說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來注視那好像會說話的流水。面對漸飄漸遠的落花,詩里人想到了時間的珍貴,想到了聚少離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認為人生中會有的事物感情,也終究有一天會煙消云散,好高騖遠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詩里用到的一些詞匯起到了美化主題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圍”“興逐”“苔磯”“十分勸”“況是”“游衍”“暮忘歸”。其實有些地方是有些夸張的,但這更增加了詩句的浪漫色彩,靈動固然來自景致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寫不出如此跌宕的詩來的。理學派的文章離不開思索,細讀一讀這首作品里也是將一種思考嵌在字里行間。思索的對錯也許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很難去判斷了,但只要作者有意處處留下思緒,作品就算是難得了。(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據(jù)說是從《歸去來兮辭》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這兩句中得到啟發(fā),體現(xiàn)了詩人安貧樂道、傲然自得的精神追求。②《列子?湯問》中的“匏巴鼓琴而鳥舞魚躍”極寫音樂之美妙,李賀《李憑箜篌引》中“老魚跳波瘦蛟舞”和蘇軾《赤壁賦》中“舞幽壑之潛蛟”兩句都是化用此句。③即將到來的2024年是龍年,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也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符號,“龍”在古代詩詞中多有出現(xiàn),比如“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等?!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重點字:膝)(2)老魚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潛蛟(重點字:壑)(3)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重點字: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9分)6.(9分)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自然而然的語言表達常常是(①)、脫口而出的。這背后的機制是什么?是語感。錢谷融先生把語感稱作“語言的沼澤”。那么,什么是語感呢?據(jù)我所知,最早提出語感這個概念的,是教育家夏丏尊先生。他對語感曾經(jīng)作過這樣一番(②)的描述:“在語感敏銳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紅色,‘夜’不但解作晝的反面吧;‘田園’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說不盡的意味?!蔽覀儚倪@段描述中可以看出來,語感就是對文字的靈敏的感覺。而我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大家葉圣陶先生則把語感的對象由文字擴展為語言文字。葉老特別強調這樣一點:“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字典辭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jīng)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說,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作‘語感’?!碑斎?,對語感的理解也是(③)的。當代語文教育大家呂叔湘先生從語言學的角度把語感具體化為語義感、語法感、語音感等。學者葉蜚聲、徐通鏘等人還從中國人與外國人學漢語的比較中論述了自己對語感的見解。比如外國留學生使用漢語出錯的例子:“太陽升起在浩蕩的平原上”“盡管天塌下來,我也能頂?shù)米 钡鹊?,中國人聽到或者讀到這些句子,都會感到別扭,覺得有些地方不像中國話。因為我們心底有一種“像”中國話的感覺,這就是語感??偨Y諸家之說,語感是一種個體的語文修養(yǎng),是個體迅速地感悟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具有濃厚的經(jīng)驗色彩的。(1)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shù)某烧Z。(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體現(xiàn)了外國人在漢語學習過程中對于語感把握不足,如果外國友人向你請教這兩個例子不像中國話的原因,請你結合呂叔湘先生對“語感”的解說作簡要說明?!窘獯稹浚?)①處,由前面“自然而然的語言表達”和后面“脫口而出”可知,所填成語需要呈現(xiàn)我們進行語言表達時的狀態(tài),由后面的頓號可知,所填內容需要與“脫口而出”成并列關系,故可填“不假思索”,不假思索:不用思考就作出反應,形容言行敏捷。②處,由空后“描述”一詞可知,所填成語需要作形容詞修飾“描述”,再由后文可知,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對于語感的描述十分巧妙,故可填“精妙絕倫”。精妙絕倫:精巧美妙到了極點,沒有能比得上的。③處,第三段聯(lián)系當下,強調當代語文教育家們對于語感的解釋是富于變化,不斷發(fā)展的,故可填“與時俱進“或“因人而異”。因人而異:指針對不同的對象而采取不同的方法。(2)由原文”呂叔湘先生從語言學的角度把語感具體化為語義感、語法感、語音感等”可知,在分析外國留學生使用漢語出錯的例子時,可以從語義、語法、語音等角度分析?!昂剖帯痹诂F(xiàn)代漢語中形容廣闊、壯大或水勢大,使用對象多為“水”“隊伍”等事物,而“平原”應用“廣闊、開闊”等形容詞修飾,故“浩蕩的平原”錯在搭配不當,屬于語法錯誤?!氨M管”一詞表示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而“天塌下來”是假設,應將“盡管”改為表示假設讓步的連詞,如“即使“或”就是“,故此處是近義詞辨析錯誤,屬于語義錯誤。答案:(1)不假思索精妙絕倫與時俱進/因人而異(2)①第一句:語法錯誤。“浩蕩”一般見于“浩蕩的隊伍”或“浩蕩的水勢”,不能用于“平原”,“平原”一般與“廣闊”或”一望無際”等搭配。②第二句:語義錯誤?!氨M管”表示的情況是一種事實,而“天塌下來”是假設的情況,應用“即使”或“就是“,表示假設。(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