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過零丁洋》重要考點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過零丁洋》重要考點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過零丁洋》重要考點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過零丁洋》重要考點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過零丁洋》重要考點整理

一、文學常識

1.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

2.背景:南宋末年抗元失敗后被俘,押解途中經零丁洋時所作。后因拒絕投降被殺,體現(xiàn)民族氣節(jié)。

3.體裁:七言律詩,屬于近體詩,講究平仄對仗,頷聯(lián)、頸聯(lián)必對仗。

二、字詞解釋

1.遭逢起一經:通過科舉考試入仕("經"指儒家經典)。

2.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代指戰(zhàn)爭;"四周星"指四年(文天祥抗元歷時四年)。

3.山河破碎風飄絮:比喻國家危亡如風中柳絮。

4.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個人命運如雨中浮萍。

5.惶恐灘頭說惶恐:雙關,既指惶恐灘地名,又表內心惶恐。

6.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指赤誠之心;汗青指史冊(竹簡需火烤去水分,稱"汗青")。

三、重點內容理解

1.首聯(lián)(辛苦遭逢起一經...)

回顧人生經歷:科舉入仕→四年抗元→國家危亡→個人漂泊。

奠定悲壯基調。

2.頷聯(lián)(山河破碎風飄絮...)

比喻手法:以"風飄絮"喻山河破碎,以"雨打萍"喻身世浮沉。

對仗工整:山河破碎?身世浮沉;風飄絮?雨打萍。

3.頸聯(lián)(惶恐灘頭說惶恐...)

雙關手法:地名"惶恐灘""零丁洋"與情感"惶恐""零丁"相呼應。

情感遞進:從戰(zhàn)敗之痛到被俘孤寂。

4.尾聯(lián)(人生自古誰無死...)

千古名句:直抒胸臆,表達舍生取義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精神。

議論升華:由個人遭遇上升到家國大義。

四、中心主旨

通過回憶抗元經歷,抒發(fā)國破家亡之痛與身世浮沉之悲,最后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五、重點題鞏固

1、賞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解析:

(1)修辭手法:運用反問(“誰無死”)增強語氣,強調“人終有一死”的普遍性;再用“丹心照汗青”的比喻,將赤誠之心與史冊留名相聯(lián)系,凸顯精神不朽。

(2)情感主旨: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以死明志、舍生取義的決心,展現(xiàn)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精神。

(3)哲理升華:從個人命運上升到家國大義,賦予死亡以歷史意義,成為激勵后人的千古名句。

2.“零丁洋里嘆零丁”中“零丁”的雙關義是(

A.地名

B.孤獨無依

C.數(shù)字

D.AB兩項

答案解析:D

“零丁洋”是真實地名(A),同時“零丁”諧音“伶仃”,指詩人被俘后孤苦無依的心境(B)。

雙關是古詩常見手法,需結合背景與字詞雙重含義理解。

3.結合頸聯(lián),分析文天祥如何通過地名表達情感?

答案解析:

(1)地名與情感的雙關:

“惶恐灘”是文天祥曾兵敗撤退之地,既指真實戰(zhàn)場,又暗含對兵敗的愧疚與對國家危亡的“惶恐”;

“零丁洋”是詩人被押解經過之地,既指地理名稱,又暗示自己被俘后孤苦“零丁”的處境。

(2)情感遞進:

從“惶恐灘”到“零丁洋”,由回憶戰(zhàn)敗之痛轉為被俘后的孤寂,情感由悲壯轉向沉痛。

(3)結構作用:

兩個地名串聯(lián)起個人經歷,強化了詩歌的歷史真實性與情感感染力。

4.比較《過零丁洋》與《石灰吟》(于謙),分析兩詩共同精神。

答案解析:

(1).共同手法:

《過零丁洋》以“丹心照汗青”明志,《石灰吟》以石灰自喻(“粉骨碎身渾不怕”),均運用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

(2)精神內涵:

犧牲精神:文天祥“留取丹心”與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均愿以生命換取高尚節(jié)操。

家國情懷:文天祥為民族氣節(jié)赴死,于謙為社稷奉獻,均體現(xiàn)儒家“舍生取義”的價值觀。

(3)情感基調:

兩詩均以悲壯起筆,以慷慨激昂收尾,在絕境中升華精神境界。

5.頷聯(lián)“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比喻有何作用?

答案解析:

(1)比喻內容:

“風飄絮”比喻南宋山河破碎如柳絮飄散,不可挽回;

“雨打萍”比喻個人命運如浮萍被雨擊打,漂泊無依。

(2)表達效果:

將抽象的國家命運與個人遭遇具象化,增強畫面感與感染力;

通過自然意象的凄美,渲染國破家亡的悲劇氛圍。

(3)結構作用:

為后文“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慷慨宣言作鋪墊,形成情感轉折的張力。

六、備考重點

1.名句必背:尾聯(lián)??寄瑢懪c賞析。

2.手法重點:比喻、雙關、對仗的識別與表達效果分析。

3.情感把握:抓住"悲愴→孤苦→慷慨"的情感變化線。

4.易錯提醒:

區(qū)分“汗青”(史冊)與“丹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