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1-T1048-2022 嬰幼兒日間照料托育機構服務規(guī)范_第1頁
DB3211-T1048-2022 嬰幼兒日間照料托育機構服務規(guī)范_第2頁
DB3211-T1048-2022 嬰幼兒日間照料托育機構服務規(guī)范_第3頁
DB3211-T1048-2022 嬰幼兒日間照料托育機構服務規(guī)范_第4頁
DB3211-T1048-2022 嬰幼兒日間照料托育機構服務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01

CCSB16

3211

鎮(zhèn)江市地方標準

DB3211/T1048—2022

嬰幼兒日間照料托育機構服務規(guī)范

Codeofpracticefordaycareinstitutionsforinfantsandtoddlers

2022-12-01發(fā)布2023-01-01實施

鎮(zhèn)江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3211/T1048—2022

嬰幼兒日間照料托育機構服務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確立了嬰幼兒照護服務托育機構的總則,規(guī)定了人員、設施設備、環(huán)境與安防、日常護理、保

育活動、家園協作、發(fā)展與評估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托育機構面向3歲以下嬰幼兒開展日間照料托育的服務提供。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

件。

GB/T18883室內空氣質量標準

GB27952普通物體表面消毒劑通用要求

GB28007兒童家具通用技術條件

JGJ39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guī)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嬰幼兒infantsandtoddlers

年齡在0~36月齡以內(3歲以下)的兒童。

3.2

日間照料daycareservice

由嬰幼兒父母或監(jiān)護人委托,為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日間生活照料、保健護理等實際操作與科學管理

過程。

3.3

托育機構nurseryinstitution

由社會組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或個人依法舉辦的,面向3歲以下嬰幼兒及其家長提供照護服務的全日

制機構(半日托、小時托機構可作參考)。

3.4

托育人員nurserypersonnel

托育機構中專門從事3歲以下嬰幼兒養(yǎng)育照顧的工作人員。

注:托育人員包括托育師、育嬰師、育嬰員、保育師和保育員。

3

DB3211/T1048—2022

4總則

4.1遵循規(guī)律,保育為主。堅持嬰幼兒第一,遵循嬰幼兒各階段身心發(fā)展特點和保育活動規(guī)律,貫徹以

保育為主的原則,提供安全、衛(wèi)生、充滿關愛的環(huán)境,滿足嬰幼兒身心發(fā)展需求,促使嬰幼兒身心健康發(fā)

展。

4.2平等對待,尊重差異。平等對待不同民族、種族、性別、身體狀況及家庭狀況的嬰幼兒,尊重個體

差異,促進嬰幼兒快樂健康成長。

4.3科學保育,全面發(fā)展。注重把科學育兒理念和方法傳遞給家長,在保育過程中充分挖掘多種資源、

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嬰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5人員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應配足配齊綜合管理、保育照護、衛(wèi)生保健、安全保衛(wèi)等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應滿足但不限于以

下要求。

a)應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愛護和尊重嬰幼兒,具有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和技能,忠于職責,身心健康。

b)上崗前應經衛(wèi)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合格證》后方可上崗,

在崗工作人員應每年進行1次健康檢查。炊事人員取得《食品從業(yè)人員健康證》。在崗工作人員

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應當立即離崗治療,治愈后,應持病歷和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出具的健康合格證明,

方可返崗工作。精神病患者、有精神病史者不應在托幼機構工作。

c)應經過職業(yè)培訓并取得對應崗位的職業(yè)證書,且無犯罪記錄。

d)應文明、禮貌、衛(wèi)生、穿著得體,不宜佩戴質地較硬、較尖銳的裝飾品,工作服飾要便于實施服

務。愛護嬰幼兒,尊重家長,積極熱情與嬰幼兒和家長交流互動。

5.1.2加強托育服務從業(yè)人員職業(yè)道德教育。培養(yǎng)關愛并尊重嬰幼兒、具有科學育兒觀、高度責任心和

良好服務態(tài)度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托育服務隊伍。把托育服務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教育作為崗前入職、在崗

及轉崗培訓中的必修課,主要內容應包括職業(yè)規(guī)范、職業(yè)責任、心理健康和安全意識等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道

德教育原則上每年不少于40課時。

5.2人員分類

5.2.1機構負責人

托育機構負責人負責全面工作,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有從事嬰幼兒保育、衛(wèi)生健康等相關管理工作

3年以上的經歷,且經托育機構負責人崗位培訓并合格。

5.2.2托育人員

不同年齡段,托育人員與嬰幼兒的人員比例值見表1。

4

DB3211/T1048—2022

表1托育機構人員比例值

嬰幼兒年齡段托育人員與嬰幼兒人員比

X≤6月≥1:1

6月<X≤12月≥1:3

12月<X≤24月≥1:5

24月<X≤36月≥1:7

5.2.3餐飲、衛(wèi)生保健人員

5.2.3.1收托50人以下的托育機構,應至少配備1名兼職衛(wèi)生保健人員;收托50~90名嬰幼兒的托育

機構至少設1名專職衛(wèi)生保健人員;收托90名以上嬰幼兒的托育機構應至少配備1名專職和1名兼職衛(wèi)

生保健人員。衛(wèi)生保健人員應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經過婦幼保健機構組織的衛(wèi)生保健專業(yè)知識培訓并合格。

5.2.3.2機構餐飲衛(wèi)生人員、廚房工作人員應嚴格實施符合GB27952的衛(wèi)生消毒用品要求的衛(wèi)生管理制

度。

5.2.3.3托育機構應至少有1名專(兼)食品安全管理員,食品安全管理員應該取得食品安全管理員及

以上的相關資質。

5.2.4會計、門衛(wèi)、志愿者和實習生等工作人員

5.2.4.1應熱愛嬰幼兒,身心健康,情緒穩(wěn)定,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

5.2.4.2托育機構應至少有1名保安員在崗,保安員應由獲得公安機關頒發(fā)的《保安服務許可證》的保

安公司派駐。

6設施設備

6.1設施

6.1.1托育機構應具備自有場地或租賃期不少于3年的場地,選址應以保障安全為先,遠離對嬰幼兒成

長有危害的建筑、設施及污染源,滿足抗震、防火、疏散等要求。托育機構建筑面積應不低于360m2,若

只招收本單位、本社區(qū)適齡嬰幼兒且人數不超過25人的,建筑面積不應低于200m2。嬰幼兒人均建筑面積

不低于8m2,室內地面游戲場地人均面積不應低于4m2。樓層位于地上,且滿足二層及二層以下,區(qū)域相對

獨立,戶外場地符合JGJ39的要求。

6.1.2托育機構室內空間布局應根據嬰幼兒的生活、游戲與活動需要進行布置,應將安靜、固定的區(qū)域

與活動、動態(tài)的區(qū)域加以隔開。嬰幼兒活動用房包括班級活動單元(含生活區(qū)與游戲活動區(qū))、綜合活動

室等。托育機構的服務用房包括保健室、晨檢處、洗滌消毒用房等。托育機構的附屬用房包括哺乳室、儲

藏室等。自行加工膳食的托育機構應設不低于18m2的廚房,其加工場所和備餐間分別不低于12m2和6m2。

6.1.3生活區(qū)等具有相同功能的區(qū)域,應布置在當地最好朝向,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應小于3小時。

需要獲得冬季日照的嬰幼兒生活用房窗洞開口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面積的20%。

6.1.4托育機構應為嬰幼兒提供與其規(guī)模相適應的戶外活動場地,場地應開闊、平整,場地的周圍應設

置圍欄等設施。場地的朝向應適宜、日照充足,配備適宜的游戲及運動設施,在運動設施的下方及周圍應

5

DB3211/T1048—2022

鋪設軟質鋪裝,做好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附近的公共場地和設施。室外活

動場地人均面積不應小于3m2,城市人口密集地區(qū)改、擴建的托兒所,設置室外活動場地確有困難時,室

外活動場地人均面積不應小于2m2。

6.1.5有條件的情況下,可設置獨立的隔離室。隔離室使用面積不宜小于10m2。改、擴建托育機構或規(guī)

模有限時,隔離室可與保健觀察室合并設置。

6.1.6應為嬰幼兒提供適當的軟性鋪墊,平整、防滑、無尖銳突出物,墻面要有安全防護,滿足嬰幼兒

坐、爬、游戲或休息等需要。室內的規(guī)劃應讓保育人員可以照看到所有的嬰幼兒。

6.1.7嬰幼兒盥洗室應根據嬰幼兒的年齡特點配備符合安全和衛(wèi)生要求的衛(wèi)生間、坐便器、盥洗用具等

生活設施,應設有流水洗手設備和防滑設備,服務設施應定期維護、及時更新。

6.2設備

6.2.1托育機構內的設備應符合GB28007的要求,且滿足嬰幼兒尺寸要求。對部分設備設施沒有相關產

品要求的,應自行對設備設施的安全性相關指標進行分析。

6.2.2帶電設施設備應符合相關的電氣安全防護、用電安全等相關要求。

6.2.3應根據嬰幼兒的年齡特點配備符合安全和衛(wèi)生要求的嬰幼兒床、桌子、椅子、嬰兒護理臺、餐飲

用具等生活用具,滿足嬰幼兒日常生活需求。

6.2.4托育機構應當配備符合嬰幼兒月齡特點的家具、用具、玩具、圖書和游戲材料等,并符合國家相

關安全質量標準和環(huán)保標準。玩具數量應充足、多樣,且放置取用方便、整潔、有序。便于清潔,沒有易

脫落的小零件。

6.3班級規(guī)模

6.3.1托育機構應根據場地條件,合理確定收托嬰幼兒規(guī)模,根據嬰幼兒的年齡和人數進行編班,并托

育機構按照嬰幼兒年齡編班。

6.3.2每個班的生活單元應當獨立使用。24個月~36個月嬰幼兒生活的班級,每班不超過20人;12個

月~24個月嬰幼兒生活的班級,每班不超過15人;6個月~12個月嬰兒生活的班級,每班不超過9人;

18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可混合編班,每班不超過18人。單個托育機構不宜超出6個班。

7環(huán)境與安防

7.1室內外環(huán)境

7.1.1室內環(huán)境各項指標應符合GB/T18883的要求。室內通風良好,托育機構的房屋裝修、設備設施、

裝修裝飾材料、用品用具和玩具材料等,應當符合國家相關安全質量標準和環(huán)保要求,并定期進行檢查維

護。

7.1.2室內采光充足,通風良好,照明設備完好?;顒邮掖暗孛娣e比≥1:5,采光系數最低值≥2.0%,活

動室地面平均照度:≥300lx。夏季暑熱和冬季寒冷的地區(qū)應配備防暑和取暖設備。有供暖設備的嬰幼兒

活動區(qū)域,房間中部(距地面1m處)的氣溫應為16℃~18℃,不宜超過20℃,相對濕度應為30%~80%,

風速應在0.3m/s以下。夏季嬰幼兒活動區(qū)域溫度不宜高于25℃。

7.1.3應根據嬰幼兒活動的需要,對戶外活動環(huán)境進行綠化和美化。戶外活動場所中使用的所有設備、

6

DB3211/T1048—2022

材料以及用于綠化的植物都應符合國家相關的安全標準。

7.2安全和消防要求

7.2.1托育機構應建立照護服務、安全保衛(wèi)等監(jiān)控體系。監(jiān)控報警系統(tǒng)確保24小時設防,嬰幼兒生活和

活動區(qū)域應全覆蓋。監(jiān)控錄像資料保存期不少于90日。

7.2.2托育機構應建立安全責任制和應急預案,確定專人負責安全管理工作,落實預防嬰幼兒傷害的各

項措施。

7.2.3托育機構實施安全封閉管理,門衛(wèi)室、安防控制中心、負責人辦公室安裝緊急報警裝置,且與區(qū)

域報警中心聯網。

7.2.4托育機構應建立健全門衛(wèi)、房屋、設備、消防、交通、食品、藥物、嬰幼兒接送交接、活動組織

等安全防護和檢查制度,建立安全責任制,確定專人負責,定期開展安全檢查。

7.2.5應建立重大自然災害、食物中毒、踩踏、火災等突發(fā)事件的應急預案,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安全教

育和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能力的培訓(每年不少于2次),并定期進行安全演練。

7.2.6托育機構應當明確專兼職消防安全管理人員及管理職責,加強消防設施維護管理,確保用火用電

用氣安全。

8健康與營養(yǎng)

8.1衛(wèi)生保健

8.1.1貫徹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嚴格執(zhí)行有關衛(wèi)生保健的法規(guī)、規(guī)章和制度,預防控制傳染病,降低

常見病的發(fā)病率,為嬰幼兒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滿足嬰幼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切實做好嬰幼兒

的衛(wèi)生保健工作。

8.1.2應成立由園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小組,全面負責托育機構各項傳染病預防控制

管理工作。小組成員應包括托育機構各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職責明確,責任到人。托育機構應制定傳染病

預防控制應急預案和相關制度,包括:傳染病疫情及相關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應急預案;傳染病疫情及相

關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報告制度;嬰幼兒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登記、追蹤制度;衛(wèi)生檢查、通風、消毒制

度;加強對員工和家長的健康教育宣傳,配合衛(wèi)生健康部門做好嬰幼兒常見病預防與管理和預防接種工作。

8.1.3托育機構應堅持晨檢、午檢和臨檢,發(fā)現嬰幼兒身體、精神、行為異常時,應當及時通知嬰幼兒

監(jiān)護人。

8.1.3.1做好每日晨間或午間入托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詢問嬰幼兒在家有無異常情況,觀察精神狀況、

有無發(fā)熱和皮膚異常,檢查有無攜帶不安全物品等,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

8.1.3.2應當對嬰幼兒進行全日健康觀察,內容包括飲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狀況、情緒、行為等,

并作好觀察及處理記錄。

8.1.3.3衛(wèi)生保健人員每日深入班級巡視2次,發(fā)現患病、疑似傳染病嬰幼兒應當盡快隔離并與家長聯

系,及時到醫(yī)院診治,并追訪診治結果。

8.1.3.4患病嬰幼兒應當離托休息治療。機構原則上不負責嬰幼兒用藥的相關事宜,如果接受家長委托

喂藥時,宜當做好藥品及醫(yī)療機構醫(yī)囑交接和登記,并請家長簽字確認。

7

DB3211/T1048—2022

8.1.4督促家長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嬰幼兒預防接種。當托育機構內發(fā)現傳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

應立即對患兒進行有效隔離,對環(huán)境實施必要的消毒,并立即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8.1.5廚房應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建立健全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沒有廚房的托育機構應在具

有《食品經營許可證》或《食品流通許可證》的單位采購。托育機構接觸食品的炊事人員和保育人員應做

好個人衛(wèi)生,接觸食品前均應用流動水洗凈雙手,穿戴清潔的工作衣。炊事人員操作熟食時應穿清潔的工

作衣、戴口罩、帽子,各項操作應符合要求。

8.1.6機構應主動向家長詢問嬰幼兒過敏食物,并做好食物過敏嬰幼兒的登記工作,提供餐點時應避免

嬰幼兒食物過敏。若嬰幼兒出現過敏癥狀,托育機構應及時聯系家長并送嬰幼兒到醫(yī)院就診。

8.1.7托育機構應當建立室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掃和檢查制度,每周全面檢查1次并記錄,為嬰幼兒提供整

潔、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配備必要的衛(wèi)生消毒設備,室內常通風,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對環(huán)境衛(wèi)生、衛(wèi)生潔

具、床上用品、餐飲具、玩具、圖書等進行清潔和消毒,并做好記錄。

8.1.8食品加工用具應生熟標識明確、分開使用、定位存放。餐飲具、熟食盛器應在食堂或清洗消毒間

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后保潔存放。庫存食品應分類、注有標識、注明保質日期、定位儲藏。托育機構應保

證入托的嬰幼兒一人一個專用飲水杯(瓶),不應混用。飲水杯(瓶)每日用后及時清洗并采用流動蒸汽、

高溫煮沸等方式消毒。

8.1.9保育人員應采取措施防止或減少病菌的傳播,定期處理未清潔消毒的玩具、毛巾、使用過的紙巾

等;工作人員及嬰幼兒應經常洗手以保障健康。

8.1.10保育人員應督促和提醒每位家長給嬰幼兒準備汗巾和額外的衣服,以便氣溫變化與戶外活動等有

需要時隨時更換。

8.1.11保育人員應注重3歲以下嬰幼兒個人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包括就餐前洗手、飯后漱口、睡覺前褪去

外衣等,采取多種形式對嬰幼兒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進行日常性指導,并協助其進行必要的清潔與更換。

8.2均衡營養(yǎng)

8.2.1托育機構應當根據嬰幼兒的年齡和生長發(fā)育特點,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指導,為不同年齡

段的嬰幼兒制訂膳食計劃,編制營養(yǎng)合理、平衡的食譜,為嬰幼兒提供與年齡發(fā)育特點相適應的食物,規(guī)

律進餐,為有特殊飲食需求的嬰幼兒提供喂養(yǎng)建議。不提供正餐的機構,每日至少提供1次點心。

8.2.2為嬰幼兒創(chuàng)造安靜、輕松、愉快的進餐環(huán)境,協助嬰幼兒進食,并鼓勵嬰幼兒表達需求、及時回應,

順應喂養(yǎng),不強迫進食。注意夏季散熱,冬季保溫,保證嬰幼兒食物溫度適中。取來的飯菜放在餐桌安全

處。餐前做好充分準備,按時進餐,順應喂養(yǎng),保證嬰幼兒情緒愉快,培養(yǎng)嬰幼兒良好的飲食行為和衛(wèi)生

習慣。嬰幼兒進餐時間30分鐘左右,保證其吃好吃飽每頓餐,避免有嬰幼兒的暴飲暴食情況,做好進餐

時看護,防止意外傷害。餐前、餐后不組織劇烈運動,已免引起嬰幼兒腸胃不適反應。

8.2.3成立膳食管理小組,每月定期開會,研究伙食問題。根據季節(jié)每月制定適合嬰幼兒年齡的食譜,

每周更換并公布。配置食譜原則:根據嬰幼兒生理需求、愛好、營養(yǎng)學要求制定食譜,供給足量的營養(yǎng)素,

并且新鮮、衛(wèi)生、細軟易消化,粗細糧搭配,注意色香味俱全。根據不同年齡特點,合理安排每天飲食。

8.2.4托育機構至少每季度進行1次嬰幼兒的膳食調查和營養(yǎng)評估,以保證嬰幼兒生長發(fā)育所需。托育

機構2周歲之前培養(yǎng)孩子自主進餐的能力,關注嬰幼兒以語言、肢體動作等發(fā)出進食需求,順應喂養(yǎng);2

周歲之后培養(yǎng)孩子的用餐禮儀,引導嬰幼兒餐后漱口。

8

DB3211/T1048—2022

9服務內容

9.1日常照護

9.1.1基本要求

9.1.1.1機構應遵循嬰幼兒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發(fā)展需要,為嬰幼兒提供安全衛(wèi)生、充滿關愛、

舒適愉悅的生活環(huán)境,尊重嬰幼兒,與嬰幼兒建立良好的關系,合理安排嬰幼兒一日生活,科學照護嬰幼

兒入托、喂奶、飲水、進餐、換尿布、如廁、盥洗、穿脫衣服、睡眠、游戲以及室外活動等每一個生活環(huán)

節(jié),關注個體差異,及時回應和滿足每個嬰幼兒的不同需要,使嬰幼兒在生活過程中獲得安全感、愉悅感、

自主感、滿足感,并在保育過程中進行引導,促使其身心獲得良好的發(fā)育和發(fā)展。

9.1.1.22歲以下嬰幼兒的生活作息安排宜根據每個嬰幼兒的進食、睡眠和排泄等生理特點和規(guī)律,進行

個性化安排。隨著嬰幼兒年齡的逐漸增長,2歲以上的嬰幼兒可以安排集體統(tǒng)一的作息時間,但也需要根

據個體差異和需求靈活把握。

9.1.1.3以親為先,以情為主,賦予親情和關愛,充分尊重嬰幼兒的意愿,敏感關注其需求并及時給予

回應。尊重、順應嬰幼兒自然的生理節(jié)律,加強生活護理,當嬰幼兒發(fā)展水平成熟時鼓勵其發(fā)展自理技能。

9.1.1.4基本常規(guī)工作的時間安排兼顧個性化,能滿足每個嬰幼兒的需要。一日生活中室內和戶外活動

安排均衡,動態(tài)及靜態(tài)游戲活動交替,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順暢,嬰幼兒無需久候。

9.1.1.5與嬰幼兒經常進行正向、積極、輕松、愉悅的互動,不應使用嚴厲的言語或粗魯的肢體接觸。

積極回應每個嬰幼兒的情緒和需求。

9.1.1.6托育機構應當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促進嬰幼兒在身體發(fā)育、動作、語言、認知、情感與社會

性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有效提高嬰幼兒的早期情緒發(fā)展能力及自我意識的探索能力,以確保嬰幼兒人格的

健康發(fā)展。

9.1.1.7游戲活動應當重視嬰幼兒的情感變化,注重與嬰幼兒面對面、一對一的交流互動,動靜交替,合

理搭配多種游戲類型,提供適宜刺激,豐富嬰幼兒的直接經驗,支持嬰幼兒主動探索、操作體驗、互動交流

和表達表現,發(fā)揮嬰幼兒的自主性,保護嬰幼兒的好奇心,以提高嬰幼兒的游戲水平。

9.1.1.8建議嬰幼兒不應使用手機、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

9.1.2入托與離托

9.1.2.1嬰幼兒入托前應到指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進行健康檢查,合格后方可入托。托育機構應督促家長在

嬰幼兒3、6、8、12、18、24、30、36月齡到轄區(qū)基層醫(yī)療機構進行健康檢查。托育機構每季度為嬰幼兒

測量一次身長、體重并做好登記。

9.1.2.2嬰幼兒入托時應由家長(或其委托的成年人)送其入托。衛(wèi)生保健人員每日應做好嬰幼兒入托

時的晨檢、午檢和臨檢,若發(fā)現嬰幼兒身體、精神、行為等異常應及時告知家長帶回。機構原則上不負責

嬰幼兒用藥的相關事宜。

9.1.2.3嬰幼兒入托和離托時,保育人員應熱情迎接和歡送每個嬰幼兒及其家長,與家長進行友好交流,

安撫嬰幼兒的情緒。如果嬰幼兒需要家長陪伴,保育人員應給予支持。

9.1.3睡眠

9

DB3211/T1048—2022

9.1.3.1托育機構應為嬰幼兒提供安靜、舒適的睡眠室。應為每個嬰幼兒提供安全、舒適、干凈的嬰幼

兒床,嬰幼兒床應有圍欄,以防摔傷。提供的被褥應干凈、干爽,并經常清洗、晾曬、消毒。睡眠室濕度

適宜,白天睡眠不過度遮蔽光線,設立獨立床位,保障安全、衛(wèi)生。

9.1.3.2保育人員應保證嬰幼兒日間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年齡越小,睡眠時間越長,睡眠次數越多,并

應根據嬰幼兒的年齡和個體需要靈活安排。

9.1.3.3保育人員在安排嬰幼兒睡眠前,應引導每個嬰幼兒如廁或幫其換尿布,并檢查口腔有無異物。

9.1.3.4保育人員應根據天氣及室內溫度,幫助嬰幼兒脫去外衣,引導和鼓勵年齡較大的嬰幼兒自己嘗

試脫衣、脫鞋。

9.1.3.5保育人員應引導嬰幼兒自然入睡。對于較難入睡的嬰幼兒,應給予適當的安撫和陪伴。

9.1.3.6嬰幼兒在午餐完畢后,應開展不低于30分鐘的睡前準備活動,嬰幼兒在睡眠時如需安慰物(如

安撫奶嘴、小毛巾等),應給予滿足。關注個體差異及睡眠問題,采取適宜的照護方式。

9.1.3.7睡眠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困倦信號識別,睡眠全過程觀察、記錄與照護;規(guī)律就寢、獨立入睡等睡眠習慣

培養(yǎng),睡眠問題的識別與應對,嬰幼兒睡眠的個別化照護等。

9.1.3.8保育人員在嬰幼兒睡眠后,應定時進行巡視和觀察,照顧其安全,避免過度捂蓋和蹬被受涼。

注意觀察嬰幼兒睡眠時的面色、呼吸、睡姿,避免發(fā)生傷害。

9.1.3.9當嬰幼兒睡醒后,保育人員應幫助或引導其穿上衣服。

9.1.4入廁/換尿片

9.1.4.1保育人員應始終保持嬰幼兒護理臺和廁所的清潔衛(wèi)生。

9.1.4.2保育人員應根據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理需要,定時給嬰幼兒換尿布,應將每一次給嬰幼兒換

尿布或幫助如廁作為與嬰幼兒進行愉快互動的過程。保育人員應耐心、動作輕柔地給嬰幼兒更換尿布。對

尿布上出現排便印跡的嬰幼兒,應對其臀部進行必要的清潔和擦洗。保育人員在給嬰幼兒換尿布或幫助其

如廁后,應洗手。

9.1.4.3保育人員應根據嬰幼兒的生活和活動狀況,隨時注意觀察嬰幼兒發(fā)出的排尿、排便信號或需要,

引導其在寶寶便盆上排尿或排便。嬰幼兒如廁時,保育人員應陪伴在其身邊進行關照。

9.1.4.4應耐心地幫助嬰幼兒穿脫褲子、整理衣物。給嬰幼兒擦大便或小便時,動作要輕柔、正確。

9.1.4.5應鼓勵較大的嬰幼兒主動如廁,適時培養(yǎng)其自理能力。

9.1.4.6鼓勵孩子自主表達、按需如廁。對于大小便的觀察和建立健康管理。2歲以下按需更換尿不濕,

保持清潔。

9.1.5盥洗

9.1.5.1保育人員應根據嬰幼兒的生活和活動情況,引導和幫助嬰幼兒使用清潔用品正確洗手,并用干

凈的小毛巾擦干。入園、嬰幼兒進食前、如廁后、美工活動后、玩沙后、外出活動回來時應及時洗手。

9.1.5.2應根據嬰幼兒的生活和活動情況,及時用干凈的濕毛巾給其擦手,以保持其手部清潔。室內活

動應引導至固定地點進行洗漱并實行一人一巾。室外活動,保育人員攜帶移動便攜的洗手濕巾幫助其及時

清潔。

10

DB3211/T1048—2022

9.2保育活動

9.2.1基本要求

9.2.1.1托育機構應為不同年齡段的嬰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環(huán)境,提供適宜的玩具、游戲材料和

運動器材,鼓勵嬰幼兒自由選擇、自主活動,協助和支持嬰幼兒同伴間的交往與游戲,使嬰幼兒在游戲和

活動中充分感受、體驗和探索。

9.2.1.2游戲與活動內容應科學合理,應包括音樂、美術、手工、語言交流等多樣性內容,大肌肉和小

肌肉等不同的活動,注重師幼互動,促進嬰幼兒認知、語言、情緒情感、運動能力、社會性等全面發(fā)展。

3歲以下嬰幼兒發(fā)展水平由發(fā)育與健康、感知與運動、認知與語言、情感與社會性等四方面組成。保育人

員應掌握3歲以下嬰幼兒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內容,并自如地運用至日常保育中,促進每一個3歲以下嬰幼兒

健康、快樂地成長。

9.2.2自由活動

9.2.2.1基本要求

9.2.2.1.1鼓勵嬰幼兒在安全范圍內按照自主意愿進行充分探索和感知,自主學習。

9.2.2.1.2營造清潔、安全、溫馨的家庭式環(huán)境,提供方便、柔和、易消毒的生活設施,創(chuàng)設溫馨寧靜

的睡眠環(huán)境,保障嬰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fā)展。充分考慮給嬰幼兒留有足夠大的活動空間,創(chuàng)設爬行自如

的、適合進行獨自活動、與同伴平行活動及小群體活動的空間。空間要有相對開放的區(qū)隔,隔欄要低矮。

物品放置取用方便、有序,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

9.2.2.1.3提供數量充足的、安全的、能滿足多種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玩具材料應逐步提供,并以

開放的形式呈現,給嬰幼兒以舒適隨意之感,便于自由選用。關注每個嬰幼兒對玩具材料的不同需求,充

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實物品,讓其在擺弄、操作物品中,獲得各種感官活動的經驗。

9.2.2.1.4觀察了解不同月齡嬰幼兒的需要,把握其情緒變化,尊重和滿足其愛撫、親近、摟抱等情感

需求,給予悉心關愛。觀察嬰幼兒的活動過程,及時捕捉和記錄其行為的瞬間,用個案記錄和分析的方法,

因人而異地為其發(fā)展制定個別化的保育方案及成長檔案。

9.2.2.1.5尊重、順應嬰幼兒自然的生理節(jié)律,加強生活護理,用一對一的方式幫助和指導盥洗。隨著

月齡的增長,支持、鼓勵其自己動手。

9.2.2.1.6以蹲、跪、坐為主的平視方式,與嬰幼兒面對面、一對一地進行個別交流。成人的語速要慢,

語句要簡短、重復,略帶夸張。關注嬰幼兒的自言自語,在自愿、自發(fā)的前提下,引導其多看、多聽、多

說、多動,主動與其交談。

9.2.2.1.7隨著嬰幼兒月齡的增長,適當創(chuàng)設語言交流、音樂感受及肢體律動等集體游戲的氛圍,引發(fā)

其模仿學習。用輕柔適宜的音樂、朗朗上口的兒歌、簡短明了的指導語組織日常活動,讓嬰幼兒體驗群體

生活的愉悅。

9.2.2.1.8日常生活中各環(huán)節(jié)的安排要相對固定,內容與內容間要盡可能整合,同一內容應多次重復,

但一項內容的活動時間不宜過長。活動方式要靈活多樣,以個別、小組活動形式為主,盡可能多地把活動

安排在戶外(環(huán)境條件適宜的地方)進行。

9.2.2.1.9開展親子游戲、親子閱讀等活動,為嬰幼兒的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元的資源。為不同月齡嬰幼兒

的父母提供生活養(yǎng)育、護理保健等方面科學育兒指導。

11

DB3211/T1048—2022

9.2.2.2具體要求

9.2.2.2.1環(huán)境準備

9.2.2.2.1.1在托育機構,環(huán)境準備是指為嬰幼兒準備安全的、適齡的、豐富多樣的室內外物理區(qū)角供

嬰幼兒選擇、交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要體現兒童情趣,嬰幼兒有興趣才能和環(huán)境形成互動。

9.2.2.2.1.2安全性:在嬰幼兒使用前,機構需要對環(huán)境進行專業(yè)風險評估。適齡性:家具、器具等高

度、重量適合嬰幼兒把扶、使用、照料;提供的玩具與嬰幼兒的年齡段相匹配,保護其安全、支持其發(fā)展。

豐富性:托育機構有系統(tǒng)地規(guī)劃和管理嬰幼兒的生活空間,使嬰幼兒生活學習的空間全面支持嬰幼兒發(fā)展。

同時要做到平衡和簡樸,避免刺激過度。

9.2.2.2.2玩具投放

9.2.2.2.2.1在有準備的各個區(qū)角里,投放合適的玩具供嬰幼兒選擇。需要保證的是:

——材質、尺寸、結實程度,避免危險;

——每個區(qū)角玩具數量足夠,但不過多;

——質感、美觀度、材質豐富、健康衛(wèi)生;

——做好清潔消毒工作。

9.2.2.3活動管理

9.2.2.3.1在嬰幼兒進行自由玩耍時,保育人員需要做到:

——監(jiān)護安全:保育人員需要在距離嬰幼兒一臂距離陪伴;做好分工協作,照顧整個空間里所有嬰幼

兒的安全;

——觀察玩耍:記錄嬰幼兒玩耍情況、在嬰幼兒有需要的時候給與回應,但避免主導活動;游戲活動

應當重視嬰幼兒的情感變化,注重與嬰幼兒面對面、一對一的交流互動,動靜交替,合理搭配多

種游戲類型。

——調整、改進:根據觀察到的嬰幼兒玩耍情況,增加玩具、調整玩具或收回某些玩具。

9.2.2.3.2托育機構應當保證嬰幼兒每日戶外活動不少于2小時,寒冷、炎熱季節(jié)或特殊天氣情況下可

酌情調整。

9.2.3組織/集體活動

9.2.3.1基本要求

9.2.3.1.1組織/集體活動指單獨嬰幼兒、一小組嬰幼兒、或者全部嬰幼兒參與由保育人員主導開展的適

合嬰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的游戲活動,如唱歌、律動等活動。托育機構應當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形式,促進嬰幼兒

在身體發(fā)育、動作、語言、認知、情感與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9.2.3.1.2托育機構提供系統(tǒng)、科學的游戲體系供嬰幼兒體驗,促進嬰幼兒在各個階段、各個領域的成

長發(fā)育。托育機構應當提供適宜刺激,豐富嬰幼兒的直接經驗,支持嬰幼兒主動探索、操作體驗、互動交

流和表達表現,發(fā)揮嬰幼兒的自主性,保護嬰幼兒的好奇心。

9.2.3.2具體要求

12

DB3211/T1048—2022

9.2.3.2.1活動準備

托育機構需要審核保育人員對于圓圈活動、集體活動、小組活動等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方案,確?;顒幽繕嗣?/p>

確、適齡性、以及物料準備到位、充分,為嬰幼兒提供形式多樣的身體活動。

9.2.3.2.2開展活動

按活動方案開展活動,過程中需要回應嬰幼兒,并根據嬰幼兒的反饋對活動節(jié)奏、內容進行調整。開

展對嬰幼兒行為的觀察、記錄。游戲活動應當重視嬰幼兒的情感變化,注重與嬰幼兒面對面、一對一的交

流互動,動靜交替,合理搭配多種游戲類型。

9.2.4家園協作

9.2.4.1基本要求

9.2.4.1.1托育機構應秉承“尊重、平等、合作、共同成長”的核心價值理念,把家長看作重要的合作

伙伴,與家庭形成良好的雙向互動關系,形成合力實現嬰幼兒的最好發(fā)展。

9.2.4.1.2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應當根據需要不定期為嬰幼兒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提供科學育兒指導

服務。

9.2.4.1.3托育機構的氛圍要平和、溫馨、民主,不同人員之間都能充分溝通與友好互動。

9.2.4.1.4托育機構應當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支持托育機構保育工作,向家庭、社

區(qū)宣傳科學的育兒理念和方法,提供照護服務和指導服務,幫助家庭增強科學育兒能力。

9.2.4.2具體方案

9.2.4.2.1托育機構宜與嬰幼兒家庭建立良好的關系,密切相互間的溝通和交流,積極支持和指導家長

科學育兒,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

9.2.4.2.2托育機構應當成立家長委員會,形成聯系制度和互動機制,協同承擔育人任務,發(fā)展良好外部

環(huán)境。事關嬰幼兒的重要事項,應當聽取家長委員會的意見和建議。

9.2.4.2.3幫助家長了解托育機構的一日或半日流程安排、科學育兒理念和實踐方法、規(guī)章制度等內容,

鼓勵和支持家長對事關嬰幼兒切身利益的事項提出意見、建議和監(jiān)督。

9.2.4.2.4托育機構應當建立家長滿意度調查制度,定期通過園長信箱,問卷調查,微信群接龍等方式,

鼓勵家長參與對園所的滿意度調查。定期對師德師風、膳食質量、園所管理水平和嬰幼兒發(fā)展水平等進行

調查,并進行分析、反饋和改進,不斷提高家長對機構的滿意度。

9.2.4.2.5利用好各類媒介,就嬰幼兒的情況經常與家長進行正式與非正式的溝通與交流,做好記錄,

與家長一起完成嬰幼兒的成長評估。托育機構應當建立照護服務日常記錄和反饋制度,定期與嬰幼兒監(jiān)護

人溝通嬰幼兒發(fā)展情況。

9.2.4.2.6定期為家長或者其他家庭成員提供一些參與嬰幼兒活動的機會,并積極收集家長對活動的反

饋和評價。托育機構應當建立家園聯系的制度,定期召開家長會議,接待來訪和咨詢,幫助家長了解保育照

護內容和方法。

9.2.4.2.7在尊重家庭不同養(yǎng)育方式的前提下,通過網絡信息推送、集中講座等多種形式,對家長給予

不同發(fā)展階段嬰幼兒保育、衛(wèi)生保健等方面的科學指導,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知識和技能。

13

DB3211/T1048—2022

9.2.4.2.8托育機構應當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支持托育機構保育工作,如父母學校、

家長微信群等,向家庭、社區(qū)宣傳科學的育兒理念和方法,提供照護服務和指導服務,幫助家庭增強科學育

兒能力。掌握與家庭及社區(qū)溝通合作的技巧,提供科學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