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新高考語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寫)十1(閱讀)闖關(guān)手冊(2025版)第14篇《禮運》一、默寫闖關(guān) (一)挖空練習《禮運》(《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
)能,講信(
)(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
)、(
)、(
)、(
)、(
)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
)于地也,不必(
)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附:記憶導圖將易寫錯的字每個寫3遍與修睦矜寡孤獨廢疾棄藏(二)情境默寫1.《禮運》中總括全文的綱領(lǐng)句是“(),(),(),()”。2.《禮運》中最能夠體現(xiàn)全社會的關(guān)愛這一特征的句子是“()”。3.《禮運》中作者所描繪的大同社會的景象是“(),(),()”。4.《禮運》中能表現(xiàn)人人都安居樂業(yè)的語句是“(),()”。5.《禮運》中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語句:“(),()。”二、閱讀闖關(guān)(一)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1.課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認識?2.怎樣理解孔子關(guān)于“大同”社會的思想?(二)教考融合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哀公問于孔子曰:“大禮何如?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對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禮也?!惫唬骸拔嶙友匝桑 笨鬃釉唬骸扒鹇勚?,民之所以生者,禮為大。是故君子此之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順百姓。其順之也,而后言其喪祭之紀、宗廟之序;而后宗族會燕,即安其居,以綴恩義。卑其宮室,節(jié)其服御,車不雕璣,食不二味,以與萬民同利。古之明王行禮也如此。”公曰:“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孔子對曰:“今之君子,好利無厭,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盡。以遂其心,以怨其政,以忤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虐殺刑誅不以其治。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為禮也?!保ü?jié)選自《孔子家語·問禮》)材料二: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是以君子恭敬節(jié),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節(jié)選自《禮記·曲禮》)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nèi)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nèi)豎曰:“安?!蔽耐跄讼?。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節(jié),則內(nèi)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季復膳,然后亦復初。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jié);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應曰:“諾。”然后退。武王帥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脫冠帶而養(yǎng)。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夢矣?”武王對曰:“夢帝與我九齡?!蔽耐踉唬骸芭詾楹我??”武王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文王曰:“非也。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我與爾三焉?!蔽耐蹙攀吣私K,武王九十三而終。成王幼,不能蒞阼,周公相,踐阼而治??故雷臃ㄓ诓?,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節(jié)選自《禮記·文王世子》)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是故圣人作A為B禮C以教人D使人F以有禮G知H自別于禽獸。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宗廟是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在中國古代一般指帝王或諸侯等祭祀祖先的處所。B.“卑其宮室”的“卑”與“吞二周而亡諸侯”(《過秦論》)的“亡”用法相同。C.及,文中指到、等到,與“及其所之既倦”(《蘭亭集序》)的“及”詞義相同。D.踐阼,與“蒞阼”含義相同,原指帝王新即位登宗廟東階以主祭,文中指即位。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魯哀公向孔子問禮,孔子認為如今的君主只顧滿足自身的私欲,殘暴地對待人民,招致民眾怨恨,不能修明禮教。B.鸚鵡、猩猩雖然能夠像人一樣言語,但終究還是飛禽、走獸,一個人如果不受禮的約束,那就和禽獸沒有區(qū)別了。C.文王做太子時,對父親極盡孝道,每天早中晚三次請安,對其身體、飲食等都關(guān)心備至,這直接對武王產(chǎn)生影響。D.武王夢見天帝給予九齡,便立志收復西方九國;文王認為九齡代表壽限,就將自己的三年壽命給了武王,從中可見父子之愛。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之君子,好利無厭,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盡。(2)其有不安節(jié),則內(nèi)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5.《〈論語〉十二章》中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強調(diào)“禮”的重要性。在材料一中,孔子認為古代圣明的君王是如何實現(xiàn)以禮治國的?(三)拓展遷移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至道無言,非立言無以明其理;大象無形,非立形無以測其奧。道象之妙,非言不傳;傳言之妙,非學不精。未有不因?qū)W而鑒道,不假學以光身者也。夫繭繰以為絲,織為縑紈,績以黼黻,則王侯服之。人學為禮儀,雕以文藻,而世人榮之。繭之不繅,則素絲蠹于筐籠;人之不學,則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則明珠不顯;昆竹未斷,則鳳音不彰;情性未煉,則神明不發(fā)。譬諸金木,金性包水,木性藏火。故煉金則水出,鉆木而火生。人能務學,鉆煉其性,則才慧發(fā)矣。青出于藍而青于藍,染使然也;冰生于水而冷于水,寒使然也:鏡出于金而明于金,瑩使然也;戎夷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語,教使然也。遠而光華者,飾也:近而愈明者,學也。故吳竿質(zhì)勁,非筈①羽而不美;越劍性利,非淬礪而不铦:人性懷慧,非積學而不成。(節(jié)選自北齊·劉晝《劉子》,有刪節(jié))文本二:發(fā)慮憲,求善良,是以謏聞②,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shù)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有刪節(jié))【注】①筈:箭尾。②謏聞:小的聲名。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夫然A故安B其學而親C其師D樂其友E而信其道F是以G雖離師H輔而不反也。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雕以文藻”,用文采來裝飾自己,與《石鐘山記》中“余是以記之”句式結(jié)構(gòu)不同B.彰,指清楚、明顯,與《勸學》“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中的“彰”意思相同。
C.铦,指鋒利,與《過秦論》“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中的“铦”意思不同。D.北面,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時面向北方朝見天子,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蠶繭不拿來抽絲,素絲就會在筐籠里被蛀蝕;人如果不學習,才智就將朽爛于心中。B.“戎夷之子”雖然出生時聲音相同,但長大后語言不同,是教育使他們變成這樣的。C.古代學校施行每年一次的成績考核制度,不同學習年限的人考察的內(nèi)容也有所不同。D.在求學的道理中,尊敬老師是最難做到的。尊師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學業(yè)。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未有不因?qū)W而鑒道,不假學以光身者也。(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5.兩篇文章都談及了學習的問題,請比較二者內(nèi)容方面的異同。
新高考語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寫)十1(閱讀)闖關(guān)手冊(2025版)第14篇《禮運》一、默寫闖關(guān) (一)挖空練習《禮運》(《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
)能,講信(
)(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
)、(
)、(
)、(
)、(
)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
)于地也,不必(
)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附:記憶導圖將易寫錯的字每個寫3遍與修睦矜寡孤獨廢疾棄藏(二)情境默寫1.《禮運》中總括全文的綱領(lǐng)句是“(),(),(),()”。2.《禮運》中最能夠體現(xiàn)全社會的關(guān)愛這一特征的句子是“()”。3.《禮運》中作者所描繪的大同社會的景象是“(),(),()”。4.《禮運》中能表現(xiàn)人人都安居樂業(yè)的語句是“(),()”。5.《禮運》中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語句:“(),()?!薄緟⒖即鸢浮?.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3.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4.男有分女有歸5.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二、閱讀闖關(guān)(一)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1.課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認識?2.怎樣理解孔子關(guān)于“大同”社會的思想?【參考答案】1.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國泰民安的理想狀態(tài)?!按笸笨梢岳斫鉃槿寮业睦硐肷鐣蚴侨祟惿鐣淖罡唠A段?!按蟮馈焙汀按笸倍际钱敃r人們頭腦中的理想境界,兩個詞中帶有明顯的理想色彩,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2.“大同”社會是夏以前的社會形態(tài),過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的說法。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說為依據(jù),經(jīng)過加工提煉而后構(gòu)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xiàn)實社會中的黑暗現(xiàn)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會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時又高于“五帝之世”。(二)教考融合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哀公問于孔子曰:“大禮何如?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對曰:“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禮也?!惫唬骸拔嶙友匝?!”孔子曰:“丘聞之,民之所以生者,禮為大。是故君子此之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順百姓。其順之也,而后言其喪祭之紀、宗廟之序;而后宗族會燕,即安其居,以綴恩義。卑其宮室,節(jié)其服御,車不雕璣,食不二味,以與萬民同利。古之明王行禮也如此?!惫唬骸敖裰雍幸玻俊笨鬃訉υ唬骸敖裰樱美麩o厭,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盡。以遂其心,以怨其政,以忤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虐殺刑誅不以其治。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為禮也。”(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問禮》)材料二: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是以君子恭敬節(jié),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節(jié)選自《禮記·曲禮》)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nèi)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nèi)豎曰:“安?!蔽耐跄讼?。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節(jié),則內(nèi)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季復膳,然后亦復初。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jié);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應曰:“諾?!比缓笸?。武王帥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脫冠帶而養(yǎng)。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夢矣?”武王對曰:“夢帝與我九齡。”文王曰:“女以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文王曰:“非也。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我與爾三焉?!蔽耐蹙攀吣私K,武王九十三而終。成王幼,不能蒞阼,周公相,踐阼而治??故雷臃ㄓ诓?,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節(jié)選自《禮記·文王世子》)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是故圣人作A為B禮C以教人D使人F以有禮G知H自別于禽獸。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宗廟是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在中國古代一般指帝王或諸侯等祭祀祖先的處所。B.“卑其宮室”的“卑”與“吞二周而亡諸侯”(《過秦論》)的“亡”用法相同。C.及,文中指到、等到,與“及其所之既倦”(《蘭亭集序》)的“及”詞義相同。D.踐阼,與“蒞阼”含義相同,原指帝王新即位登宗廟東階以主祭,文中指即位。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魯哀公向孔子問禮,孔子認為如今的君主只顧滿足自身的私欲,殘暴地對待人民,招致民眾怨恨,不能修明禮教。B.鸚鵡、猩猩雖然能夠像人一樣言語,但終究還是飛禽、走獸,一個人如果不受禮的約束,那就和禽獸沒有區(qū)別了。C.文王做太子時,對父親極盡孝道,每天早中晚三次請安,對其身體、飲食等都關(guān)心備至,這直接對武王產(chǎn)生影響。D.武王夢見天帝給予九齡,便立志收復西方九國;文王認為九齡代表壽限,就將自己的三年壽命給了武王,從中可見父子之愛。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之君子,好利無厭,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盡。(2)其有不安節(jié),則內(nèi)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5.《〈論語〉十二章》中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強調(diào)“禮”的重要性。在材料一中,孔子認為古代圣明的君王是如何實現(xiàn)以禮治國的?【參考答案】1.ADG【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圣人興起,制定禮法教化人們,使人們有禮。(從而)懂得把自己與禽獸區(qū)別開來。“作”是“圣人”的謂語,而“為禮”也是圣人的做法,是另一句的謂語,因此A處斷開;“為禮”的目的是“教人”,用“以”連接,中間不斷開,D處斷開;“使人以有禮”是兼語句,“人”既作“使”的賓語,又作“有禮”的主語,中間不斷開,G處斷開。故選ADG。2.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B.正確。都是使動用法,使……卑下;使……滅亡。句意:住低矮簡陋的宮室。/吞并二周滅亡了諸侯。C.正確。句意:等到中午,(文王)又前去。/等到對自己追求的事物感到厭倦。D.“文中指即位”說法有誤。文中的“踐阼”應是臨時代行王政的意思,即周公代替成王處理政務,代行天子職權(quán)。故選D。3.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武王……便立志收復西方九國”說法錯誤。由材料二第3段可知,是武王對文王說“君王您大概最終將占有他們吧”。故選D。4.(1)如今的君主,貪婪愛財不感到滿足,放縱自己的行為不感到厭倦,迷亂怠惰,放蕩玩樂,固執(zhí)的耗盡百姓的資財。(2)如果王季身體欠安,內(nèi)臣就會把情況告訴文王,文王聽說之后,就臉色憂愁,走路都不能正常行走?!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厭”,滿足;“淫行”,放縱行為;“固民是盡”,賓語前置句,意為“固執(zhí)地耗盡百姓的資財”。(2)“不安節(jié)”,身體欠安;“正履”,正常行走5.①君王首先會認識到“禮”的重要地位,用禮教化民眾;②再向百姓推行喪葬宗廟之禮,在宴飲中聯(lián)絡彼此的親情;③最后在吃、穿、住、行等諸方面與民同等,和百姓同享利益?!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丘聞之,民之所以生者,禮為大。是故君子此之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順百姓”可知,君王首先會認識到“禮”的重要地位,用禮教化民眾;②由“其順之也,而后言其喪祭之紀、宗廟之序;而后宗族會燕,即安其居,以綴恩義”可知,再向百姓推行喪葬宗廟之禮,在宴飲中聯(lián)絡彼此的親情;③由“卑其宮室,節(jié)其服御,車不雕璣,食不二味,以與萬民同利”可知,最后在吃、穿、住、行等諸方面與民同等,和百姓同享利益。參考譯文:材料一:魯哀公向孔子請教說:“隆重的禮儀是什么樣的呢?您說到禮儀時,為什么(把它說得)那么重要呢?”孔子回答道:“我是一個見識淺薄的人,不足以了解隆重的禮儀?!濒敯Чf:“您還是說說吧!”孔子說:“我聽說,人們之所以能(正常有序地)生活,禮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古代的)國君尊崇禮儀,認識到這一點以后用他所了解到的禮儀來教化、引導百姓。百姓順應禮的教化后,再向他們講解喪葬祭祀的規(guī)則、宗廟祭祀的禮節(jié);祭祀以后親屬在一起宴飲,依序坐在應坐的位置上,來聯(lián)結(jié)(彼此的)感情。(古代的明君)住低矮簡陋的宮室,穿儉樸無華的衣服,車輛不加雕飾,飲食不講究滋味,來和百姓同享利益。以前的賢明君主就是這樣講禮節(jié)的?!濒敯Чf:“如今的君主為什么沒有人這樣做了呢?”孔子回答說:“如今的君主,貪婪愛財不感到滿足,放縱自己的行為不感到厭倦,迷亂怠惰放蕩玩樂,固執(zhí)地耗盡百姓的資財。為滿足自己的欲望,(必然)使他的政治招致(百姓的)怨恨,違背眾人的意志,去進攻政治清明的國家。只求滿足個人欲望而不擇手段,殘暴地虐待殺戮而不依章法。以前(的君主)統(tǒng)治民眾是用前面說的辦法,現(xiàn)在(的君主)統(tǒng)治民眾是用后面說的辦法。這就是現(xiàn)在的君主沒有能遵守禮的原因了?!保ü?jié)選自《孔子家語·問禮》)材料二:禮是用來確定(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親疏,判斷事情的疑似難明,辨別事物的異同,分辨道理的是非的。因此君子待人恭敬并且克制自己,以謙讓的態(tài)度來表明禮節(jié)。鸚鵡能說話,(但)始終是飛鳥;猩猩會說話,(也)始終屬于禽獸。人如果沒有禮儀,即使能說話,不也是和禽獸有同樣的心嗎?所以圣人興起,制定禮法教化人們。使人們有禮。(從而)懂得把自己與禽獸區(qū)別開來。(節(jié)選自《禮記·曲禮》)周文王做太子的時候,到(他父親)王季那里去請安,每天三次。(第一次)雞剛剛打鳴(文王)就穿好衣服,來到(王季的)寢門外,問侍奉的內(nèi)臣說:“今天(父王身體)是否安好?”內(nèi)臣回答:“一切安好。”(聽到這樣的回答,)文王就滿臉喜色。(第二次)等到中午,(文王)又前去,(請安的禮節(jié))也和之前一樣。(第三次)等到傍晚,(文王)又前去,(請安的禮節(jié))也和之前一樣。(如果)王季身體欠安,內(nèi)臣就會把情況告訴文王,文王(聽說之后就)臉色憂愁,走路(都)不能正常行走。王季恢復飲食,然后文王的神態(tài)也恢復如初。飯端上來的時候,(文王)一定親自察看飯菜的冷熱;飯撤下去的時候,(文王一定)詢問吃的情況,(同時)命令掌廚的官員:“吃剩的飯菜不要再端上去!”(掌廚官員)回答說:“是。”(文王)才離開。武王遵循文王的樣子去做,不敢有什么增加。文王(如果)生病,武王不脫冠不解帶地奉養(yǎng)。文王問武王:“你做過什么夢?”武王答道:“(我)夢見天帝給我九齡?!蔽耐跽f:“你認為(這個夢)是什么意思呢?”武王說:“西方還有九國(尚未歸順),君王您大概最終將占有他們吧?!蔽耐跽f:“不是這樣的。古代把年也叫作齡,齒也是齡。我(的壽限)是一百,你(的壽限)是九十,我分給你三年的壽齡?!蔽耐蹙攀邭q而壽終,武王九十三歲而壽終。成王年幼,不能即位履行天子職務,周公輔助,代行天子職權(quán)治理(天下)。(周公)用教育太子的規(guī)矩對待伯禽,想(以伯禽為模范)讓成王懂得父子、君臣、長幼之道。成王(如果)有了過失,(周公)就痛打伯禽,用來告訴成王做太子的道理。(節(jié)選自《禮記·文王世子》)(三)拓展遷移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至道無言,非立言無以明其理;大象無形,非立形無以測其奧。道象之妙,非言不傳;傳言之妙,非學不精。未有不因?qū)W而鑒道,不假學以光身者也。夫繭繰以為絲,織為縑紈,績以黼黻,則王侯服之。人學為禮儀,雕以文藻,而世人榮之。繭之不繅,則素絲蠹于筐籠;人之不學,則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則明珠不顯;昆竹未斷,則鳳音不彰;情性未煉,則神明不發(fā)。譬諸金木,金性包水,木性藏火。故煉金則水出,鉆木而火生。人能務學,鉆煉其性,則才慧發(fā)矣。青出于藍而青于藍,染使然也;冰生于水而冷于水,寒使然也:鏡出于金而明于金,瑩使然也;戎夷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語,教使然也。遠而光華者,飾也:近而愈明者,學也。故吳竿質(zhì)勁,非筈①羽而不美;越劍性利,非淬礪而不铦:人性懷慧,非積學而不成。(節(jié)選自北齊·劉晝《劉子》,有刪節(jié))文本二:發(fā)慮憲,求善良,是以謏聞②,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shù)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有刪節(jié))【注】①筈:箭尾。②謏聞:小的聲名。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夫然A故安B其學而親C其師D樂其友E而信其道F是以G雖離師H輔而不反也。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雕以文藻”,用文采來裝飾自己,與《石鐘山記》中“余是以記之”句式結(jié)構(gòu)不同B.彰,指清楚、明顯,與《勸學》“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中的“彰”意思相同。
C.铦,指鋒利,與《過秦論》“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中的“铦”意思不同。D.北面,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時面向北方朝見天子,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蠶繭不拿來抽絲,素絲就會在筐籠里被蛀蝕;人如果不學習,才智就將朽爛于心中。B.“戎夷之子”雖然出生時聲音相同,但長大后語言不同,是教育使他們變成這樣的。C.古代學校施行每年一次的成績考核制度,不同學習年限的人考察的內(nèi)容也有所不同。D.在求學的道理中,尊敬老師是最難做到的。尊師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學業(yè)。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未有不因?qū)W而鑒道,不假學以光身者也。(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5.兩篇文章都談及了學習的問題,請比較二者內(nèi)容方面的異同。
【參考答案】1.ADF
【解析】唯其這樣,才能安心學習,親近師長,樂于與群眾交朋友,并深信所學之道,因此盡管離開師長輔導,也不會違背所學的道理?!胺蛉弧迸c“故”為因果關(guān)系,故應在A處斷開;“安其學而親其師”和“樂其友而信其道”是并列對舉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相同,故應在D處斷開;“是以”是表結(jié)果的連詞,前面應斷開,故應在F處斷開。2.C
【解析】A.正確?!暗褚晕脑濉?,狀語后置句,常規(guī)語序“以文藻雕”,句意:用文采來充實自己。/“余是以記之”,賓語前置句,常規(guī)語序“余以是記之”,句意: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jīng)過。B.正確。兩個“彰”都是“清楚、明顯”;句意:昆侖山的竹子不被砍斷,那么像鳳凰鳴叫的聲音也就發(fā)不清楚。/聲音沒有更加勁疾,但聽的人卻很清楚。C.錯誤。兩個“铦”都是“鋒利”;句意:越地鑄的劍雖然鋒利,但不經(jīng)過淬火磨礪也不會鋒利。/鋤頭木棍也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D.正確。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3.C
【解析】C.“古代學校施行每年一次的成績考核制度”錯,根據(jù)原文“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可知成績考核要每隔一年進行一次。也可依據(jù)“中年”(意為隔年)來判定。4.(1)沒有不通過學習而能明察大道,不借助治學而能使自身得到榮光的人。(2)這樣之后,才能足夠教化民眾,改變風俗;周圍的人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依附歸順。
【解析】(1)“因”,通過、經(jīng)由;“假”,借助;“者”,……的人。(2)“易”,改變;“說服”,心悅誠服;“懷”,依附歸順。5.相同點:都談及了學習的重要性。不同點:①立足點不同:文本一立足于求學者,文本二立足于執(zhí)政者。②側(cè)重點不同:文本一強調(diào)學習要累(堅持);文本二強調(diào)學習者既要兼顧正式作業(yè)和課外作業(yè),又要有尊師重教的態(tài)度。參考譯文:文本一:最終極的道是無以言說的,但不用言語來描述解釋就沒有辦法說明倉的義理;最大的象是沒有形狀的,但不確立形象就沒有辦法看清它的奧秘。道和象的玄妙,不憑借言辭就不能傳播;而傳播言辭的精妙,不學習就不能精通。沒有不通過學習而能明察大道、不借助治學而能使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旅游景區(qū)開發(fā)經(jīng)營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
- 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在農(nóng)業(yè)智能設備中的合作協(xié)議
- 城市交通基礎(chǔ)設施建設合同
- 廠房施工承包合同
- 別墅工程勞務承包合同
- 電線電纜項目供貨合同
- 醫(yī)院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進修學習協(xié)議書
- 承包建設房屋合同書
- 電子商務平臺服務與商家合作協(xié)議
- 碳排放權(quán)交易主協(xié)議
- 廚房安全知識課件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案
- 2023-2024學年湖南師大附中高一(下)入學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有色金屬冶金課件
- 公司留人方案
- 乒乓球基礎(chǔ)知識與技巧教案
- 親子教育活動指導課件
- 青島啤酒企業(yè)文化
- 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fā)展(原版)
- 雪鐵龍云逸C4說明書
- 《健美操裁判法》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