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四川省安居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學月考試歷史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四川省安居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學月考試歷史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四川省安居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學月考試歷史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四川省安居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學月考試歷史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四川省安居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學月考試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四川省安居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學月考試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1.漢代的“侍中”最初為皇帝親信,職位重要,但多為宦人擔任,地位不高,且職無專掌。到了東漢初年則以士人“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書事”,侍中得以進入王朝的官僚行政體系。這一變化反映出漢代()

A.宦官專權得到了遏制B.官僚政治的逐漸成熟C.封建專制制度的衰敗D.中樞權力運行的調整(★)2.近期考古學者在昆明發(fā)掘出主體為兩漢時期的文化堆積層,其中發(fā)現封泥共500余枚,有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及益州郡下轄24個縣中18個縣的長官封泥等,這表明漢代()

A.云南部分地區(qū)被納入行政體系B.西南經濟得到開發(fā)C.地方行政制度體系漸趨于完善D.官僚管理秩序混亂(★★)3.有史學家說:“秦朝推行的郡縣制,奠定了中國地方行政體系的基礎,使國家觀念深入邊遠地區(qū)?!边@表明郡縣制()

A.消除了地方武裝割據的條件B.保證了中國封建國家的統(tǒng)一C.在秦朝主要實行于邊遠地區(qū)D.有利于國家大一統(tǒng)局面的形成(★★)4.在古希臘城邦,通過演說表達建議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公元前427年,雅典公民大會在演說家克里昂的鼓動下,做出了一個極不理智的報復性決定:將密提林城邦男女老幼全部處死。這表明當代雅典()

A.權力監(jiān)督制衡機制缺失B.公民集體意識逐漸淡化C.演說家享有特殊話語權D.直接民主影響理性決策(★★)5.中世紀的西歐,封君在向封臣賜地并賦予其一定的義務的同時,也將土地上的統(tǒng)治權一并下放給了封臣,它使土地所有權和政治統(tǒng)治權渾然一體,構成西歐社會的領主權。這一做法()

A.促進民族國家興起B(yǎng).強化了國王統(tǒng)治權C.存在分裂割據隱患D.增加了封臣的義務(★★)6.1881—1882年,法國通過《費里法案》,確定了國民教育的“義務、免費和世俗性”三條原則,清除了教會人士在教育機構中的力量。同時學界和政界人士積極參與編寫初級學校教科書,并大力宣揚愛國主義。這些舉措旨在()

A.宣揚啟蒙思想B.強化世俗君主權力C.維護共和制度D.培養(yǎng)工業(yè)實用人才(★★)7.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內閣總理由議會多數黨產生,總統(tǒng)頒布命令須由國務員副署才能生效。這一規(guī)定實際上要求實行()

A.責任內閣制B.三權分立制C.民主共和制D.總理負責制(★★)8.抗戰(zhàn)時期,根據地在政權機關的人員構成上實行“三三制”,即共產黨員、黨外進步人士、中間派人士大體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選舉產生,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凡是年滿18歲贊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國人,不分階級、民族、性別、信仰、黨派、文化程度,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一政策的實施()

A.確保了各階層的團結抗戰(zhàn)B.有利于農村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C.踐行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D.適應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需要(★★)9.孝文帝親自擬定條制,以辨別鮮卑貴族和漢族士人的門第高下,鼓勵胡漢通婚,他為五個皇弟聘高門漢姓女子為王妃,許多鮮卑公主也嫁給漢族高門子弟。孝文帝的這些舉措()

A.意在恢復門閥制度B.削弱了鮮卑貴族的地位C.消除了民族間矛盾D.客觀上推動了民族交融(★★)10.1905年到1910年,國內新設廠礦企業(yè)出現了一個新的高峰,其中資本在萬元以上者有209家,共擁有資本7525.5萬元。同1895年至1898年出現過的高峰相比,其資本力量更強,投資范圍更廣。影響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經濟侵略B.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有力推動C.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D.新政客觀上促進民族企業(yè)發(fā)展(★★)11.秦漢官員的考核辦法主要是上計制。每年歲末,各縣、侯國將一年來的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等情況匯集到郡國,再由郡國匯總,制成計簿,上報中央,稱為“上計”。據此可知,這一考核辦法有利于()

A.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B.打破士族壟斷政治的局面C.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D.為選拔中央官員提供依據(★★)12.《宋史》中有傳的1953人中,平民或低品官出身而入仕者,占55%。當時科舉制用彌封、謄錄辦法,密封姓名,專人謄抄考卷,再送考官評閱。據此推斷,宋朝科舉制度()

A.維護門第觀念B.注重公平競爭C.實現南北分卷D.減少錄取人數(★★★)13.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期英國政府文官數量據表可知,英國政府文官數量的變化()

年份1891190119111914192219391943文官量79241116413172352280900317721387400710600

A.強化了政府對經濟的主導B.適應了政府職能的擴大C.擴大了執(zhí)政黨的階級基礎D.緩和了社會的階級矛盾(★★)14.19世紀初,英國以黨派為基礎任用的官員,常因內閣重組或執(zhí)政黨更替而大批更換;19世紀中后期,英國出現不與內閣同進退的“文官”,不參加黨派之爭,一般終身任職,執(zhí)行政府的決策,論功獎懲。這一變化實現了()

A.實現了政治和管理的分離B.削弱了內閣行政權力C.促進了決策及執(zhí)行權合一D.導致了政黨政治衰退(★★)15.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開始設立經濟特科取士;廢除八股后,又采取學堂育才選才和留學生畢業(yè)錄用等措施。不久,清政府正式頒布《獎勵游學畢業(yè)生章程》,宣布給留學歸國人員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舉及第)。這說明清政府()

A.主張全面學習西方文化和教育普及B.旨在培養(yǎng)推行維新變法的新式人才C.奠定近代中國文官制度的理論基礎D.推動中國教育和選官制度的近代化(★★)16.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許多地方和部門在對公務員選人用人機制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了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等機制。這一做法()

A.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人才選拔環(huán)境B.杜絕了干部貪腐以及瀆職的行為C.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官員的主要依據D.完善了權力制約機制和監(jiān)督體系二、材料題(★★★)17.追求民主與法制,反對專制與獨裁是世界各國人民的不懈追求。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從古典民主沒落到現代民主的萌生,中間長達千余年。17、18世紀資產階級代議制在歐美國家先后建立起來。但由于國情差異,各國的社會政治制度呈多元化特點。——《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結合所學,材料一中圖一、圖二反映的是哪兩種不同的政體?指出材料--所體現的政權運作為近現代社會政治文明留下的共同的有益的借鑒。(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代議制在英美法三國確立的標志,并簡析造成西方各國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1954年憲法是哪一次會議通過的?標志著何種政治制度在中國正式確立?此政治制度的確立有何重要意義?三、綜合題(★★★)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縱觀中國古代文官選拔制度的發(fā)展趨勢,其選拔范圍在不斷地走向擴大和開放,逐漸由統(tǒng)治階級內部選拔發(fā)展到向全社會開放。隋唐時期,中國再度實現了大一統(tǒng),創(chuàng)立科舉制,把平等競爭機制引入選官制度,向社會各階層人士敞開了入仕的大門,使封建政府可以從社會各階層吸納大量優(yōu)秀人才進入各個管理部門。——摘編自張國安《中國古代文官選拔制度及其現代借鑒》材料二光榮革命后,以洛克三權分立思想為指導的政治體制雖然已經建立,但國王依然掌握著相當大的行政權,恩賜制依然是主要的人事制度,當時封官許愿、賣官鬻爵的現象司空見慣,政治丑聞屢見不鮮。19世紀40年代,英國完成了工業(yè)革命,議會改革后代表工商業(yè)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派長期執(zhí)政,他們從功利主義原則出發(fā),要求國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業(yè)生產一樣,盡可能的提高效率,發(fā)展經濟。直到1870年6月,格萊斯頓政府又頒布了第二個改革文官體制的法令,該法令規(guī)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yōu)錄用?!幾孕た 稘u進的制度文明:英國文官制度的歷史與貢獻》材料三從古典民主沒落到現代民主萌生,中間長達千余年,17、18世紀資產階級代議制在歐美國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國情差異,各國的社會政治制度呈現多元化特點。(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從選官的標準的角度說明古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趨勢。并概括科舉制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英國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并指出西方文官制度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共同特點。(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有幾種類型?談談對新時期我國“中國式民主”的認識。四、材料題(★★★)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從世官制到察舉制,再到科舉制,中國古代主要選官制度的演進并非偶然。在演進中,始終存在著一種使演進成為必然現象的內在邏輯,即由古代中國的國家統(tǒng)治和治理所決定,對君主負責、高度組織化和專業(yè)化。并與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規(guī)律相契合的官僚階層產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