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五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5.3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五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5.3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五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5.3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五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5.3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五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5.3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3課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歷史時空坐標核心素養(yǎng)目標1.唯物史觀:通過了解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及成就,客觀看待外交政策調整與當前我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走向縱深的關系。2.家國情懷:通過對新時期中國相關外交史實的學習,理解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的重大貢獻,激發(fā)愛國主義和爭取和平的精神。[細致梳理·核心點]一、外交政策的調整1.背景(1)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2)國際形勢的發(fā)展。(3)國內社會主義建設的須要。2.依據(jù)(1)鄧小平對關于斗爭與和平問題做出新的科學推斷。(2)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靈巧點撥·關鍵點][概念闡釋]多邊外交多邊外交主要是相對于“雙邊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際關系行為主體,包括國家行為體和非國家行為體。通過建立國際組織、締結國際條約、實行國際會議等所開展的各個領域的國際對話、協(xié)調與合作。3.內容(1)堅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2)奉行不結盟政策,這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時期的詳細表現(xiàn)。(3)實行改革開放,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同世界上一切國家建立和發(fā)展外交關系的動身點。[思維點撥]20世紀80年頭初,中國對外政策調整不是單純?yōu)閼犊陀^形勢變更而實行的應急措施,而是在總結建國以來我國對外政策方面的閱歷與教訓的基礎上,為維護國家利益而實行的主動行為,是國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存在互為因果的關系,有利于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加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二、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1.前提中國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決維護《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2.成果(1)聯(lián)合國千年首腦會議①2000年9月,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在美國紐約實行的聯(lián)合國千年首腦會議。②在中國倡議下,聯(lián)合國安理睬五個常任理事國的首腦實行了歷史上首次會見。③應中國要求,五大常任理事國承諾共同捍衛(wèi)《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維護安理睬權威和加強聯(lián)合國的作用,并載入會見文件。(2)中國對聯(lián)合國事務全面參與,主動開展多邊外交。[易錯提示]1.中國多邊外交的中心是聯(lián)合國而不是周邊國家。2.國家外交政策不是由國家關系確定的,而是由國家利益確定的。三、推動新型區(qū)域合作1.基礎: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和開展多邊外交。2.參與亞太經(jīng)濟合作組織(1)1993年11月,江澤民出席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亞太經(jīng)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2001年10月,在上海勝利舉辦了亞太經(jīng)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3.組建上海合作組織(1)成立①1996年4月,中國、俄羅斯等五國元首于上海會見,確立了“上海五國機制”。②2001年6月,原五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2)意義①豐富了由中俄兩國始創(chuàng)的以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②供應了新型區(qū)域合作模式。③推動了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的建立與發(fā)展。[歷史相識]新中國的外交原則(1)根本原則——獨立自主。(2)根本動身點——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3)首要目標——維護和平與促進發(fā)展。(4)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5)基本立足點——加強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探究主題新時期的外交調整及成就史料一自20世紀80年頭以來,中國參與了15項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人、警察和民事官員3000多次。2002年,我們加入了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待命支配機制。……——沈國放《我們?yōu)楹推蕉鴣怼樊嬀€部分主要體現(xiàn)了中國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外交。(1)依據(jù)史料一,指出新時期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式。試答:史料二1996年4月,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在上海建立“上海五國機制”。2001年6月,該機制發(fā)展為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由“上海五國機制”發(fā)展而來。(2)這一組織反映了怎樣的一種新型國家關系和區(qū)域合作模式?該組織對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的建立有何重要意義?試答:答案:(1)中國以實際行動支持聯(lián)合國主導下維護世界和平的行動,并主動參與聯(lián)合國的維和行動。(2)①以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以大小國家共同提倡、平安先行、互利協(xié)作為特征的新型區(qū)域合作模式。②對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歷史說明新時期中國的外交特點1.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對于一切國際事務,都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動身,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不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2.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中國認為,國與國之間應通過協(xié)商和平解決彼此的糾紛和爭端,不應訴諸武力,不干涉他國內政,反對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強加于人。3.中國主動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關系準則,建立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4.中國情愿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全部國家建立和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5.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愿在同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地區(qū)廣泛開展貿(mào)易往來、經(jīng)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溝通,促進共同旺盛。6.中國主動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qū)穩(wěn)定的堅決力氣。,[建體系][微總結]1.鄧小平對斗爭與和平問題的科學推斷成為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基本依據(jù),不結盟是新時期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詳細表現(xiàn)。2.中國全面參與聯(lián)合國事務,主動開展多邊外交活動,首倡安理睬五個常任理事國首腦的歷史性會見,標記著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獨特的建設性作用。3.中國主動參與地區(qū)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參與和主辦亞太經(jīng)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推動新型區(qū)域合作,主導建立上海合作組織。4.新時期我國外交致力于維護世界與周邊和平環(huán)境,保障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順當發(fā)展。[基礎鞏固]題組一外交政策的調整1.“中國不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借口對別國主權和內政進行干涉?!边@段材料干脆反映了()A.獨立自主和平外交B.不結盟政策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多邊外交解析:“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A、C、D都是中國的外交政策,其中A是任何時期都不變的根本原則,C、D是詳細方針,但與材料不符。答案:B2.20世紀80年頭初,中國外交政策調整,主見不依據(jù)一個超級大國的意圖來考慮對另一個超級大國的政策,也不搞“等距離”。這說明()A.平衡兩大陣營成為中國首要的任務B.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而疏遠美蘇兩國C.中國奉行主動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D.國力增加是中國外交獨立自主的前提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實力。依據(jù)材料信息分析,體現(xiàn)了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B、D三項不符合題干信息,也與史實不符。答案:C題組二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3.中國加入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數(shù)量從1977年的21個增加到1996年的51個,幾乎加入了聯(lián)合國體系中的全部重要的政府間組織。從中可以看出()A.中國起先以主動姿態(tài)謀求建立新的國際關系B.中國主動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C.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方針詳細表現(xiàn)為不結盟D.中國主動推動和開創(chuàng)新型的區(qū)域合作模式解析:主動參與國際組織是中國多邊外交的重要體現(xiàn),多邊外交使中國更好地融入了國際社會,增進了國際合作。答案:B4.到2006年年底,有1478名來自中國的維和軍事人員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中國酷愛和平、主動履行國際法義務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它反映出新時期我國外交政策的特點之一是()A.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視經(jīng)濟外交和不結盟外交C.重視同世界大國建立不同類型的“伙伴關系”D.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解析:本題考查我國新時期外交活動的基本特點,依據(jù)材料的描述可知,參與維和行動體現(xiàn)的是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所以答案選D項。答案:D[同步真題]1.1984年10月,鄧小平指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團政治’方式,‘勢力范圍’方式,都會帶來沖突,激化國際局勢?!编囆∑降贸錾鲜稣摂?,是因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A.體現(xiàn)了國與國一律同等的理念B.開創(chuàng)了中蘇兩國友好的局面C.消退了國與國之間的沖突分歧D.推動了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解析:依據(jù)所學學問可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各國處理相互間關系供應了五條“切實可行”的原則,它概括了新型國家關系的本質,進一步提倡了民主與同等的原則,推動了國際關系民主化、法制化,故A項正確;中蘇兩國開創(chuàng)友好局面是在1950年,故B項錯誤;C項錯在“消退了”,說法過于肯定,故錯誤;上海合作組織建立于2001年,故D項錯誤。答案:A2.1990年11月,聯(lián)合國安理睬通過第678號決議,“授權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會員國,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執(zhí)行上述各決議(指無條件撤軍),否則可以運用一切必要手段……復原該地區(qū)的國際和平與平安”。依此決議,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實行了軍事行動。中國政府對該決議投了棄權票。對此分析正確的是()A.中國政府反對軍事干預解決爭端B.中國政府反對聯(lián)合國安理睬決議C.聯(lián)合國的軍事行動違反了大國一樣原則D.聯(lián)合國大會職責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平安解析:從材料信息看,依據(jù)聯(lián)合國安理睬第678號決議,多國部隊可以對伊拉克實行軍事行動,中國政府對該決議投棄權票,說明中國政府反對軍事干預解決爭端,故選A項。“投棄權票”表明中國政府并非反對聯(lián)合國安理睬決議,故B項錯誤;材料中多國部隊的軍事行動是依據(jù)聯(lián)合國安理睬決議大國一樣原則執(zhí)行的,故C項錯誤;材料未涉及聯(lián)合國大會的職責,故D項錯誤。答案:A3.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報》向全世界報道了一則我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消息。此后我國形成了不向國內外借債的財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國政府同意接受外國政府供應的第一批貸款,這一政策才被打破。這表明我國()A.由單邊外交轉向多邊外交B.由自食其力轉向依靠外援C.由思想禁錮轉向對外開放D.由民間融資轉向政府借貸解析:本題考查現(xiàn)代中國外交政策的轉變,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解讀題干可知20世紀60年頭末中國實行相對封閉的對外政策,而20世紀70年頭末同意接受外國政府供應的第一批貸款,這反映了中國由思想禁錮漸漸轉向對外開放,C項符合題意。答案:C課時作業(yè)16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一、選擇題1.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外交政策進行重大調整的基本背景是()A.不結盟運動興起B(yǎng).美蘇放棄霸權主義C.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D.社會主義陣營日益強大解析:A、D項分別發(fā)生在20世紀60年頭初、20世紀40年頭后期,故解除;B項明顯與史實不符,至今美國還沒放棄霸權主義,故選C項。答案:C2.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政府對外推行不結盟政策,其含義是()A.不加入東西方兩大陣營B.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全部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C.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政策D.重視與周邊國家、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解析:我國的不結盟政策是指中國不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fā)展同一切國家的正常關系。答案:B3.“中國已不再是舊式‘中心帝國’或游離于國際社會之外的‘孤獨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維護整體和平與穩(wěn)定、促進共同發(fā)展與旺盛的一個重要成員?!睂υ摬牧侠斫庹_的是()A.舊中國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B.新中國成立之初打破資本主義陣營C.新中國游離于世界外交舞臺之外D.新時期外交致力于維護和平與發(fā)展解析:材料中論述的是新中國的外交政策,不是舊中國,故A項錯誤;材料中“今日地球村”說明是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日,故B項錯誤;C項與材料中“中國不再是游離于國際社會之外的‘孤獨的革命者形象’”相沖突,故C項錯誤;材料中“維護整體和平與穩(wěn)定、促進共同發(fā)展與旺盛”的信息體現(xiàn)了中國新時期的外交指導方針,故D項正確。答案:D4.當前中國政府接著主動發(fā)展對外關系的戰(zhàn)略意圖主要是()A.發(fā)展睦鄰友好B.爭取和平建設的國際環(huán)境C.建立國際新秩序D.提中學國的國際地位解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對外開放,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成為全國關注的中心,這就須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因此,B項最符合題意。答案:B5.近幾年來,中國在外交舞臺上特別活躍。比如在朝鮮六方會談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中國組織了“中非論壇”、在俄羅斯等國開展“中國年”活動。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澳大利亞并出席APEC會議、中國首批赴達爾富爾維和部隊已于10月初部署。以上事實不能反映()A.新時期我國情愿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fā)展與任何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B.新時期我國開展了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C.新時期中國活躍在地區(qū)性國際組織中D.我國外交僵局起先被打破,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解析:D項應當是70年頭,不符合題意。答案:D6.有西方學者認為,上海合作組織是前蘇聯(lián)國家和中國對抗美國與西方的一個形式。而俄羅斯有學者則呼吁建立一個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代表的“新華約”之類的某種“反北約”的組織。下列對這兩種觀點的評述最精確的是()A.對當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晰相識B.當前國際關系中仍存在“冷戰(zhàn)”C.國際局勢驚慌,大國對抗日趨激烈D.沒有認清上合組織“結伴而不結盟”的新特點解析:上海合作組織的宗旨主要是維護和加強地區(qū)和平、平安與穩(wěn)定,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促進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文化的全面均衡發(fā)展,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新秩序,所以說上海合作組織不是軍事結盟性質的組織,題干中的兩種觀點都沒有認清這一點,故D項正確。答案:D7.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署,2001年中俄等六國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這兩個歷史事務表明中國外交()A.堅決奉行友好同盟政策B.力圖打破西方國家封鎖C.主動開展多邊外交活動D.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不是為了打破西方國家封鎖,而是為了共同應對國際恐怖主義,也未體現(xiàn)“友好同盟政策”;1950年的中蘇友好,未體現(xiàn)“多邊外交”原則。建國初中蘇友好,2001年中俄六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表明中國在不同的國際環(huán)境下,都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項正確。答案:D8.2001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這一外交實踐()A.形成了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模式B.開創(chuàng)了發(fā)達國家加強經(jīng)濟合作的新模式C.確立了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D.豐富了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解析: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平安、以互利求合作”,豐富了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D項正確。A、B兩項明顯錯誤;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項錯誤。答案:D9.我國的外交,從建國之初的“一邊倒”到70年頭中美關系正?;?,到80年頭不結盟,這種變更說明白()A.中國對外政策變更隨著其他國家變更而變更B.中國對外政策變更是由美國對華看法確定的C.中國對外政策變更是由國家利益確定的D.中國對外政策變更是由國家實力變更確定的解析:建國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企圖扼殺新中國,“一邊倒”有助于維護新生的人民政權;在中蘇關系日漸惡化,中國的國際環(huán)境日益惡劣的狀況下,中美關系的緩和有助于中國國際地位的進一步改善;80年頭的不結盟則體現(xiàn)了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答案:C10.下面兩圖中的中國外交活動所體現(xiàn)的共同原則是()A.推行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B.與鄰為善、以鄰為伴C.促進區(qū)域性國際組織的溝通合作D.自主選擇、求同存異解析:依據(jù)材料圖片并結合所學,無論是1979年鄧小平訪美還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都是中國外交活動中的主動選擇和求同存異的表現(xiàn),故D項正確;依據(jù)所學可知,材料中中國不同時期的兩次外交活動都并沒有聯(lián)合國的參與,故A項解除;依據(jù)常識,美國并不是中國的鄰國,故B項解除;依據(jù)所學可知,鄧小平訪美并沒有促成兩國建立區(qū)域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故C項解除。答案:D11.依據(jù)新的聯(lián)合國維和實力待命機制要求,中國軍隊于2018年9月22日完成8000人規(guī)模維和待命部隊在聯(lián)合國注冊工作,這是中國以實際行動支持聯(lián)合國行動的重要舉措。材料表明,中國在新時期()A.始終堅持結伴不結盟的外交方針B.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C.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D.主動推動新型區(qū)域合作組織解析:依據(jù)材料中“中國軍隊于2018年9月22日完成8000人規(guī)模維和待命部隊在聯(lián)合國注冊工作。這是中國以實際行動支持聯(lián)合國行動的重要舉措”可知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主動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故答案為C項。A項,中國新時期堅持結伴不結盟的外交方針,“不結盟”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解除;B項,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獨立自主”在題干中無法體現(xiàn),解除;D項,中國新時期主動推動新型區(qū)域合作組織的主要表現(xiàn)是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與材料中“完成8000人規(guī)模維和待命部隊在聯(lián)合國注冊工作”無關,解除。答案:C12.近年來中國勝利主辦了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和“金磚國家”峰會,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新突破,與東歐國家也奏響“中東歐外交協(xié)奏曲”。這些外交成果體現(xiàn)出新時期中國()A.主動推動全方位外交B.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宗旨C.不結盟外交思維凸顯D.以現(xiàn)代化建設為外交準繩解析:依據(jù)材料中“中國勝利主辦了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和‘金磚國家’峰會,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新突破,與東歐國家也奏響‘中東歐外交協(xié)奏曲’”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中國的這一系列行為呈現(xiàn)了中國與不同國家、組織間的交往,在國際事務中實行“韜光養(yǎng)晦”的策略,體現(xiàn)了中國主動推動全方位外交,故答案為A項。B項,材料沒有涉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內容,解除;C項,不結盟外交思維不是材料所表達的主旨意思,解除;D項,對外政策的準繩、動身點是國家利益,不是現(xiàn)代化建設,解除。答案:A二、非選擇題13.外交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xiàn),加強對外交往有利于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振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朝貢外交是中國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種外交體系……自商周以來,中原王朝都始終認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國”,凡要與中原王朝建立關系、綻開外交者,必需以朝貢方式進行……朝貢外交走進歷史博物館同列強將不同等條約強加在中國頭上分不開,也就是說,是不同等條約迫使當時的中國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現(xiàn)代外交。——《不同等條約的另一面:推動中國融入全球化歷史進程》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與毛澤東、周恩來等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兩國關系的“堅冰”,成為20世紀影響國際關系格局的最深遠事務之一?!苷?、劉東凱《冀朝鑄:見證中美關系史上關鍵時刻》材料三20世紀80年頭,中國領導人起先接受國際貿(mào)易中“國際分工”的理念,相識到在國際市場上開發(fā)自身“比較優(yōu)勢”的重要性。東亞“四小龍”的出口導向型發(fā)展戰(zhàn)略為中國供應了效仿的榜樣。中國幾乎同時與全部的國家改善關系,加強了與世界市場的交往和聯(lián)系?!幾院掠攴病吨袊鴮ν饨?jīng)濟政策50年》(1)依據(jù)材料一和所學學問,概括中國古代朝貢外交的特點。簡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同等條約對中國的影響。(2)依據(jù)材料二和所學學問,指出與建國初期相比,中美關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更?從美國方面分析發(fā)生變更的主要緣由。(3)依據(jù)材料三和所學學問,概括指出80年頭以來“中國幾乎同時與全部的國家改善關系”的緣由。(4)綜合上述材料,就如何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談談你的相識。解析:(1)特點:依據(jù)材料一“天朝上國”“必需以朝貢方式進行”和所學學問歸納朝貢外交的特點;影響:可從主動和消極兩個方面來考慮,主動方面主要從客觀上有利于中國近代化角度考慮,消極方面主要從中國社會性質的轉變角度考慮。(2)變更:依據(jù)所學學問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中美處于敵對狀態(tài),由材料二可知,20世紀70年頭中美關系起先緩和;緣由:可結合當時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國家利益的須要、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陷入侵越斗爭的影響等角度進行分析。(3)緣由:依據(jù)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國政府接受了國際分工的理念”,依據(jù)所學學問可從國際和國內兩個角度回答,國內緣由可從改革開放的決策、不結盟政策、經(jīng)濟發(fā)展的須要等方面回答,國際方面可從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的主流、國際環(huán)境的變更等角度分析。(4)依據(jù)上面三則材料進行歸納相識,比如說由材料一可以得出要適時地調整外交政策;由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要超越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tài),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由材料二還可以得出要加強溝通和對話,以解決分歧和沖突;由三則材料可以看出要以國家利益為根本動身點等。答案:(1)特點:以天朝上國自居,注意朝貢禮儀;以政治目的為主,忽視經(jīng)濟利益(或以宣揚國威為主);厚往薄來。影響: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客觀上有利于中國向近代外交轉變;推動中國融入全球化。(2)變更:由敵視(對抗)到緩和(正?;?。緣由:國家利益的須要;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失??;面臨西歐、日本的挑戰(zhàn),世界霸主地位動搖;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陷入侵越斗爭的泥潭不能自拔。(3)緣由:中國政府接受國際分工的理念;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奉行不結盟政策;國內經(jīng)濟發(fā)展的須要(或國家利益的須要);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主流;國際環(huán)境的變更。(4)相識:與時俱進,適時調整外交政策;超越社會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