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聯創(chuàng)光電科技XX
內部審計工作手冊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內部審計辦法
第二部分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1號審計合適的方案編制規(guī)范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2審計通知書規(guī)范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3審計證據規(guī)范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4號審計工作底稿規(guī)范
三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5j審計事項評價規(guī)范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6審計報告編審規(guī)范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7號審計復核工作規(guī)范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8審計文書處理規(guī)范
附表一:財務審計部發(fā)文字號登記目錄表
附表二:上行文件登記表
附表二:下行文件登記表
附表四:收文登記表
附表五:財務審計部發(fā)文征求意見反饋統(tǒng)計表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9號——審計檔案工作規(guī)范
附件:審計檔案密級及保存期限表
第三部分內部審計實務指南
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1號——商貿業(yè)務及財務審計指南
附件一:商貿業(yè)務內部控制制度要點指引
附件二:商貿業(yè)務內部控制調查問卷
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2號——工程預、決算審計指南
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3號一內部控制制度評價指南
附件:各類交易業(yè)務錯弊指引
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貨幣資金收支結存審計指南
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5結算業(yè)務審計指南
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6號固定資產審計指南
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7成本費用審計指南
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8號一一經濟效益審計評價指南
附件: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
第四部分附錄
附錄一:審計T作一般流程圖
附錄二:投資相關項目審計工作流程圖
附錄三:經濟效益審計工作流程圖
附錄四:離任審計工作流程圖
內部獨立審計工作規(guī)范手冊
序言
本序言旨在說明財務審計部內部獨立審計工作規(guī)范手冊(以下簡稱“審計手冊”)的目標、體系、制定與發(fā)
布程序,并對其規(guī)范合適的內容、約束力及適用范圍進行解釋。
本序言由財務審計部負責解釋。
一、審計手冊的制定依據與目標
1.審計手冊依據《內部審計辦法》制定。
2.制定審計手冊的£1標:
2.1建立執(zhí)行內部獨立審計工作的權威性標準,規(guī)范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行為,促使內部審
計人員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甚本原則,有效地發(fā)揮內部審計的監(jiān)督和服務作用。
2.2促使各審計人員按照統(tǒng)一的工作標準行使內部獨立審計工作,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提高
業(yè)務素質和工作水平。
2.3明確審計人員責任,維護公司利益,保護投資者和其他利益關系人的合法權益,促進集團發(fā)展。
二、審計手冊的體系
1.審計手冊是內部審計人員工作規(guī)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審計手冊由以下三個層次組成:
2.1內部審計辦法。
內部審計辦法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其本大綱,是對內部審計人員專業(yè)勝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審計行為的基本規(guī)
范,是制定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和內部審計指南的基本依據。
2.2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是依據內部審計辦法制定的,是對內部審計人員實施?般審計業(yè)務、出具
審計報告的具體規(guī)范。
2.3內部審計實務指南。
內部審計實務指南是依據內部審計辦法和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制定的,為內部審計人員依據
內部審計辦法和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實施審計工作時,對一般審計和特殊目的、特殊性質的審計工
作提供可操作的指導意見。
三、審計手冊的約束力
I.內部審計辦法、審計具體規(guī)范是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審計工作、出具審計報告的基本要
求,各審計人員進行審計工作,應當遵照執(zhí)行。
2.實務指南是對審計人員實施自計工作的具體指導,除非有適當的證據證明有更合適的
程序指導某一特定事項的審計,曰計人員應當參照執(zhí)行。
四、審計手冊的適用范圍
I.審計手冊僅適用于集團內部目計人員進行審計工作的全過程。
2.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部門)進行獨立審計時,不論該單位(部門)是否以營利為
目的,也不論其規(guī)模大小和組織關系如何,只要是以發(fā)表審計意見為目的,都應遵循審計手冊。
3.在特定情況或特別授權下,內部審計人員可以應用內部審計手冊或采取獨立態(tài)度執(zhí)行
其他有關獨立工作任務。
五、審計手冊的制定、發(fā)布與修訂程序
1.選定相關項目。財務審計部提出審計手冊制定相關計劃合適的方案,經征求總辦成員意見后,由執(zhí)行總
裁審批立項。
2.擬訂初稿。財務審計部根據確定的相關計劃合適的方案,進行調查研究,起草初稿。
3.征求意見。財務審計部向有關部門發(fā)布征求意見稿,廣泛征求各有關部門意見。
4.修改送審定稿。財務審計部根據各方面意見修改征求意見稿,呈送總裁辦成員審核,根據審核意見定稿。
5.發(fā)布??偛没驁?zhí)行總裁批準發(fā)布審計手冊之各相關項目。
6.修訂。審計手冊由財務審計部負責修訂,集團總辦批準發(fā)布。
集團內部審計辦法
笫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加強集團內部的管理管控和監(jiān)督,提高企業(yè)管理管控水平,
根據國家頒發(fā)的有關內部審計管理管控條例,結合本集團具體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財務審計部是在集團公司董事會的直接領導下,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財經法規(guī)、
本集團及各下屈公司章程、財會制度及有關文件規(guī)定,對集團公司各部門及下屈企業(yè)的財務收支
及其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系統(tǒng)地審查、核實、評價和監(jiān)督。
第二章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
第三條集團公司設財務審計部,由財務審計部主任和審計員組成,具體負貨集團公司及下屬企業(yè)的各項審
計工作。財務審計部直屬集團螢事會領導,業(yè)務上受深圳市國家審計機構指導和監(jiān)督。財務審計部主
任由總裁或執(zhí)行總裁提名,董事會聘任,對總裁負責并報告工作。
第四條財務審訂,部依照法律、政策規(guī)定,獨立行使審計監(jiān)督權,不參與正常的經濟業(yè)務,不受其他部門、
單位和個人的干預,保持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公正性和權威性。第五條審計人員要努力學習和
掌握國家的財經法律、法規(guī)、政策以及公司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熟悉相關的理論和專業(yè)知識,精通審計
業(yè)務。
第六條審計人員必須遵守以下行為規(guī)范,不得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
(-*)依法審計;
(二)廉潔奉公:
(三)忠于職守:
(四)堅持原則;
(五)客觀公正:
(六)保守秘密。
第七條按照集團審計制度的要求出具審計報告,保證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公正性是審計中心的審計責任;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是被審計單位的會
計責任。財務審計部的審計責任不能替代、減輕或免除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責任。
第八條審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打擊報復。
第九條財務審訂部根據審計工作的特殊需要,經總裁或執(zhí)行總裁批準,可以聘請或召集臨時專業(yè)人員,對
審計中某些專門事項協同自查與鑒定。
第三章審計職責
第十條財務審計部對下列單位的財務收支及經濟活動進行審計監(jiān)督:
(一)集團公司內部各部門;
(二)集團所屬的全資企業(yè)和控股企業(yè),包括在境外和內地省份所設立的企業(yè)、分公司、辦事處、聯絡處
等。
第十一條財務審計部的主要職貢是:
(-)主持編制、執(zhí)行和控制本中心年度工作相關計劃,報集團執(zhí)行總裁核準:
(二)主持編制本中心年度預算合適的方案,報集團執(zhí)行總裁審議、核準:
(三)監(jiān)督集團公司及下屬企業(yè)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政策、財經法律、法規(guī)、制度和財經紀律;
(四)監(jiān)督董事會決議及公司經營方針、政策、規(guī)章制度、相關計劃和預算的落實及執(zhí)行情況;
(五)對內部財會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適應性、有效性及執(zhí)行情況進行審計監(jiān)督;
(六)對集團公司及卜屬企業(yè)資金、財產、權益的安全完整進行審計監(jiān)督:
(七)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集團公司及下屬企業(yè)經濟核算和會計報表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綜合審計;
(A)總結與研究集團各部門及下屬企業(yè)的財務狀況,提出具體整改意見與整改措施;
(九)在集團總裁的領導下,對集團重大投資相關項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專項審計,并
將審計報告及時呈報集團總裁辦公會議或董事會;
(十)在集團總裁的領導下,對集團基建、技術改造、重大維修工程相關項目預算的執(zhí)行、
工程成本的真實性和經濟效益進行專項審計,并將審計報告及時呈報集團總裁辦公會議或董事會:
(十一)在集團總裁的領導下,對集團公司及下屬企業(yè)有關重大經營方針、資金調配合適的方案、經濟合同
合約等重要文件的合法性、有效性及執(zhí)行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并將審計報告及時呈報集團總裁辦公
會議或董事會:
(-)在集團總裁的領導下,負貢對集團公司及下屬企業(yè)高層管理管控人員離任、調任和任期目標完成情
況的審計工作,并將審計報告及時呈報集團總裁辦公會議或董事會;
(-)在集團總裁的領導下,對承包、租賃經營的經濟責任和負責人離任的經濟責任情況,對興辦合資、
合作經營企業(yè)及合作相關項目所投入資金、財產的使用及其效益情況,以及以集團資產抵押貸款或對
外提供擔保情況進行審計監(jiān)督,并及時將審計報告呈報集團總裁辦公會議或董事會:
(三)負責建立和健全審計制度、審計檔案管理管控制度等,認真做好審計資料立卷歸檔工作;
(四)參加省市統(tǒng)一組織的審計活動;
(五)負責辦理總裁或董事會交辦的其他事宜。
第四章審計職權
第十二條財務審計部有權要求集團內各部門、各企業(yè)按時報送預算或者財務收支相關計劃、預算執(zhí)行情況、
財務決算、會計報表以及財務審計部認為與財務收支及經濟活動有關的規(guī)章制度、經濟合同合約
等一切文件資料,被自計單位不得拒絕、拖延、謊報。
第十三條財務審計部進行審計時,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帳簿、憑證、資金及其他財產,查閱
有關的文件、資料,被目計單位不得拒絕。
第十四條財務審計部進行審計時,有權就審計事項的有關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索取有關證明
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助財務審計部工作,如實向財務審計部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
明材料。
第十五條財務審計部有權對正在進行的嚴重損害集團利益,違反財經法規(guī)和集團各項規(guī)章制度及釀成嚴重
損失的行為等,提請總裁作出臨時的制止決定。
第十六條對阻撓拖延、破壞審計工作以及拒絕提供有關資料的被審計單位,經總裁批準,可以采取封存有
關帳冊、資產和凍結資金等臨時措施,并提出追窕有關人員責任的建議。
第十七條有權提出改進管理管控、提高效益的建議以及糾正違反財經法紀行為的意見。對違反財經法紀和
公司董事會有關決議的單位和個人,對嚴重失職造成重大損失的有關責任人員,可建議總裁給予必
要的行政處分:對觸犯刑律的,可建議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窕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財務審計部簽發(fā)的審計報告、審計建議和集團總裁辦公會議或董事會確定的審計決定,被審計單
位必須按要求認真執(zhí)行。財務審計部有權督促、檢查被審計單位執(zhí)行情況,糾正和制止一切不正當
的經營活動與財務收支,限期改進工作。
第十九條對審計工作中的乖大事項必須向總裁如實報告。
第五章審計工作程序
第二十條編制年度審計工作相關計劃。
財務審計部在年初應根據董事會的要求和本集團公司具體情況,確定審計重點,編制年度審
計工作相關計劃,經執(zhí)行總裁批準后執(zhí)行。
第二十一條確定審計對象和制訂相關項目審計合適的方案。
財務審計部根據批準的年度審計工作相關計劃,結合具體情況,確定審計對象,并指定相關項目負責人。
相關項目負責人在對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財務收支等情況初步了解的基礎上,編制相關項目審
計合適的方案,確定具體的審計時間、范圍和審計方式等,經財務審計部主任批準后實施。
第二十二條發(fā)出審計通知書。
除突擊審計外,財務審計部根據批準的相關項目審計合適的方案,成立審計組并在相關項目審計開始三天
前,將審計的時間、范圍、合適的內容、方式、要求及審計人員名單等事項通知被審計單位。
第二十三條搜集審計證據。
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要根據自計工作具體要求,科學、嚴密地搜集并分析審計證據,
認真編寫審計工作底稿,記錄審計過程,獲取有價值的審計證據,并對審計中發(fā)現的問題,可隨
時向有關企業(yè)、部門和人員提出改進意見。
第二十四條提出審計報告,作出審計決定建議。
財務審計部在對審計事項進行審計后,應進行綜合分析,寫出審計報告初稿,征求被審計
單位意見。被審計單位應當自接到審計報告初稿之日起五日內提山書而意見:自接到審計報告五
日內未提出書面意見的,視同無異議。當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結論有不同意見時,首先對事實和數據是否確切
可以提出補充意見,經審計組查明后修改或補充,對審計報告的法規(guī)依據,處理建議的合適的內容也可提出
不同的看法財務審計部可以采納或維持原報告結論。
財務審計部在征求補充被審計單位意見后,提出正式審計報告,報送總裁審定批示,由總
裁辦公會議或董事會作出審計決定或由財務審計部作出審計意見書,抄送被審計單位并通知其執(zhí)
行:若需其他有關單位或部門協助執(zhí)行的,應當制發(fā)協助執(zhí)行審計決定通知書。
第二十五條檢查審計決定的執(zhí)行情況。
被審計單位或者協助執(zhí)行的有關亙位、部門應當自審計意見書和審計決定送達之日起一個
月內,將審計決定的執(zhí)行情況B面報告財務審計部。
財務審計部應當自審計意見書和百計決定送達之日起二個月內,檢查審計決定的執(zhí)行情況。
被審計單位未按規(guī)定期限和要求執(zhí)行審計決定的,財務審計部應當貢令執(zhí)行;仍不執(zhí)行的,提請總
裁裁決。
第二十六條復審。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結論和決定如有異議,應在收到審計結論和決定之日起五日內向總裁提
出書面復審申請,總裁對是否有必要復審作出決定o
復審小組人員由總裁直接指定(官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當事人回避),在總裁作出復審決
定之日起三十日內進行更審。
在復審中如發(fā)現隱瞞或漏審、錯旨等情況,復審小組應重新作出審計結論。在申請復審和
免審期間,原審計結論和決定應照常執(zhí)行.
受審小組的復審結論和決定為終自結論和決定,被審計單位必須執(zhí)行。
第二十七條建立審計檔案。
財務審計部辦理的每一審計事項都必須按規(guī)定要求在審計結論和決定后一個月內建立審
計檔案,并妥善保管,以備考查。
審計檔案未經總裁批準不得銷毀,亦不得擅自借其他單位和部門調閱。
?10?
第六章獎懲
第二十八條對忠于職守,秉公辦事,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工作成績顯著的審計人員和對
揭發(fā)檢舉違反財經紀律、抵制不正之風的有功人員給予表揚和物質獎勵,并對舉報人保密。
第二十九條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單位負責人及直接責任人員,財務審計部可報請執(zhí)
行總裁批準,視其情行嚴重情況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經濟處罰和行政處分或移交司法機關依法
追究法律責任:
(一)拒絕提供有關文件、帳冊、憑證、會計報表、資料和證明材料的;
(-)以各種手段阻撓、破壞審計人員行使職權,干擾影響審計工作正常進行的;
(三)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或提供偽證的;
(四)拒不執(zhí)行審計結論和審計決定的;
(五)打擊報復審計人員和舉報人的。
第三十條審計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經總裁批準后,視其情節(jié)輕重,可給予警告、通
報批評、經濟處罰和行政處分或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
(二)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
(三)專業(yè)過失,給集團造成較大損失的:
(四)泄露集團秘密的。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如有與國家頒發(fā)的審計法規(guī)相抵觸的,以國家頒發(fā)的審計法規(guī)為準。
第三十二條本辦法若有未盡事宜,可由財務審計部報總裁批準后補充修訂,其解釋權屬財務審計部。
第三十三條本辦法自總裁辦公會議或董事會審議批準之日起執(zhí)行,修訂時亦同。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1號
-----審計合適的方案編制規(guī)范
第一條為了規(guī)范審計合適的方案的編制,及時、有序、高效地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保證審計工作質
量,根據集團《內部審計辦法》,制定本規(guī)范。
第二條本規(guī)范所稱審計合適的方案,是指財務審計部為了使審il?組能夠順利完成相關項目審計業(yè)務,
達到預期審計目的,在執(zhí)行審計程序之前編制的具體審計相關項目工作相關計劃。
第三條本規(guī)范所稱審計合適的方案編制,是指審計合適的方案的編寫、修訂、審核、批準和調整。
第四條財務審計部實施審計時,應當根據年度審計相關項目相關計劃或指令和被審計單位的情況及
預計審計工作的復雜程度,決定是否編制審計合適的方案。
預計審計時間短、審計目標單一、情況簡單的審計相關項目,可以不編制審計合適的方案。
第五條審計合適的方案由審計組編寫,實行審計組組長負責制。
第六條審計組編制審計合適的方案時,應當考慮相關項目審計的要求、審計成本效益和可操作性,
并對審計重要性、財會及經營活動的風險程度進行適當評估。
第七條審計人員可以同被審計單位的有關人員就審計合適的方案的某些要點和某些審計程序
進行討論,使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配合審計程序的執(zhí)行及有關協調工作,但獨立編制審計合適的方案仍
是審計人員的責任。
第八條審計組編寫審計合適的方案前,應當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下列情況,并要求被審計單
位提供有關資料:
(-)業(yè)務性質、經營規(guī)模與特點及管理管控組織結構:
(-)經營情況與經營風險;
(三)合同合約、協議、章程、營業(yè)執(zhí)照、法人代碼證、稅務登記證、貸款證等法律性文件;
(四)相關計劃審計期間的各種經濟活動合同合約和分析性資料、各項預算及執(zhí)行情況;
(五)銀行帳戶、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的會計資料;
(六)財務會計機構及工作情況;
(七)相關內部控制制度;
(A)相關的重要會議記錄;
(九)前次接受審計、檢查的情況;
(十)有關行業(yè)和財經政策及宏觀經濟形勢對被審計單位的影響;
(十一)其他與編制審計合適的方案相關的重要情況。
第九條審計組編寫審計合適的方案時,應當收集、了解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
政策和其他文件資料。
第十條審計組對曾經審計的單位,應當注意利用原有的審計檔案資料。
第十一條審計合適的方案的主要合適的內容包括:
(-)編制審計合適的方案的依據:
(二)被審計單位的名稱和基本情況;
(三)審計目的、審計范圍及審計策略;
(四)重要財會及經濟活動問題及重點審計區(qū)域:
(五)審計工作進度及時間預算;
(六)審計組組成及人員分工;
(七)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及風險的評估:
(A)需被審計單位配合支持的事項:
(九)編制審計合適的方案的日期:
(十)其他有關合適的內容。
第十二條審計合適的方案應當由財務審計部主任審核和批準。
第十三條對審計合適的方案,應審核以下主要事項:
(一)審計目的、審計范圍及重點審計領域的確定是否恰當;
(二)時間預算是否合理;
(三)審計小組成員的選派與分工是否恰當;
(四)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信賴程度是否恰當:
(五)對審計重要性的確定及風險的評估是否恰當:
(六)審計程序能否達到審計目標:
(七)審計程序是否適合各審計相關項目的具體情況:
(A)其他需要審核的事項。
第一條審計合適的方案應當在具體實施前下達至審計小組的全體成員。
第十五條審計組在實施審計過程中,發(fā)現審計合適的方案不適應實際需要時,可以根據具體情
況按照規(guī)定及時調整。
第十六條審計組調整審計合適的方案,應當向財務審計部主任說明調整的理由,書面提出調整建
議,報經財務審計部主任同意后實施。
第十七條審計組在特殊情況下不能按前條規(guī)定辦理調整審計合適的方案簽批手續(xù)的,可以口頭
請示財務審計部主任同意后,調整并實施審計合適的方案。相關項目審計結束時,審計組應當及時補辦簽批
手續(xù)。
第十八條審計組應當將編制審計合適的方案形成的資料歸入審計檔案。
第十九條審計合適的方案的執(zhí)行情況應當作為檢查、考核相關項目審計質量的重要合適的內容。
第二十條本規(guī)范由財務審計部負費解釋和修改。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2號
-----審計通知書規(guī)范
第一條為了規(guī)范審計通知書的編發(fā),明確審計通知書的合適的內容,根據集團《內部審計辦法》,制定本
規(guī)范。
第二條本規(guī)范所稱審計通知書,是指財務審計部在實施審計或要求企業(yè)、部門自查前向被
審計單位通知有關實施審計、自查的范圍、合適的內容、時間等事項的書面文書。
第三條審計通知書由財務審計部主任依據相關計劃工作任務與目標或總裁、執(zhí)行總裁臨時交辦
的書面指令審計任務簽發(fā)。
第四條采取突擊審計時,由審計人員至現場向被審單位負貢人出示審計通知書:其他曾
通審計,財務審計部必須在實施日計三天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
第五條審計通知書可以采取電子郵件、傳真、郵寄、自送、自取等方式送達,收文單位
必須辦理簽收手續(xù)。
第六條審計通知書應當包括以下基本合適的內容:
(一)標題:
(-)被審計單位名稱;
(二)審計的依據、范圍、合適的內容、方式和偵計時間:
(四)對被審計單位配合審計工作的具體要求:
(五)審計人員名單;
(六)財務審計部印章、主任簽名及簽發(fā)日期:
(七)財務審計部認為應當寫明的其他事項。
第七條審計通知書應當明確對被審計單位的以下要求:
(-)及時提供審計人員所要求的全部資料:
(_)為審計人員的審計提供必要的條件及合作:
(三)審計費用的承擔方式:
(四)其他要求事項。
第八條財務審計部認為需要被審計單位自查的,應當在審計通知書中寫明自查的合適的內容、要求和期限。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3號
-----審計證據規(guī)范
第一條為「規(guī)范審計人員獲取審計證據,保證審計證據的客觀性、相關性、充分性與
合法性,根據集團《內部審計辦法》,制定本規(guī)范。
第二條本規(guī)范所稱審計證據,是指審計人員在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過程中,為形成審計意見所獲取的證據。
第三條審計證據有下列幾種:
(一)以書面形式存在并證明審計事項的書面證據:
(二)以實物形態(tài)存在并證明審計事項的實物證據;
(三)以錄音錄像或計算機儲存、處理的證明審計事項的視聽材料或其他介質材料;
(四)與審計事項有關人員提供的言證材料:
(五)專門機構或專門人員的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
(六)其他證據。
第四條審計人員收集審計證據,必須遵守下列要求:
(-)客觀公正、實事求是,防止主觀臆斷,保證審計證據具有客觀性;
(二)對收集的審計證據進行分析、判斷,決定取舍,保證審計證據具有與審計目標相關聯的相關性;
(三)足以證明審計事項的真相,保證審計證據具有充分性;
(四)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保證審計證據具有合法性。
第五條審計證據的可靠程度通??蓞⒄障率鰳藴蕘砼袛啵?/p>
(-)書面證據比口頭證據可靠;
(二)外部證據比內部證據可靠;
(三)審計人員自行獲得的證據比由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證據可靠;
(四)內部控制較好時的內部證據比內部控制較差時的內部證據可靠;
(五)不同來源或不同性質的審計證據能相互印證時,審計證據更為可靠。
第六條審計人員可以通過檢查、監(jiān)督盤點、觀察、查詢、函證以及錄音、錄像、拍照、
復印、計算和分析性復核等方法,收集審計證據。
第七條審計中如有特殊需要,可以指派或者聘請專門機構或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對審
計事項中某些專門問題進行鑒定,取得鑒定結論,作為審計證據。
第八條審計人員現場收集的審計證據,應當經過審計組組長復核后,視情況需要,交
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簽名作實或日被審計單位或者被審計單位有關部門負責人簽名或蓋章。
第九條審計人員調查取得的其他審計證據,應當注明來源,并山提供者簽名或蓋章。
第十條被審計單位或有關人員對其出具的審計證據拒絕簽名或蓋章的,審計人員應當
在審計證據或另附的材料上注明拒絕簽名或蓋章的原因和日期。拒絕簽名或蓋章的原因不影響事
實存在的,該證據仍可以作為審計證據。
第十一條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或有關人員有異議的審計證據,應當進行核實,對確
有錯誤和偏差的,應當重新取證。
第十二條審計組應當對收據的審計證據,進行整理、歸納、分類、分析和評價,作成
審計工作底稿,以便形成相應的匕計結論。
第十三條審計組應當在編寫審計報告前,對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客觀性、相關性、充
分性和合法性進行鑒定。經過鑒定,發(fā)現審計證據不夠充分、有力、可莫的重要事項,審計人員
應當進一步收集審計證明材料。
第十四條審計證據應當編入審計工作底稿,并按照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9號一審計
檔案工作規(guī)范的規(guī)定,歸入審計檔案。
第十五條本規(guī)范由財務審計部負責解釋和修改。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4號
----審計工作底稿規(guī)范
第一條為了規(guī)范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復核、使用及管理管控,根據集團《內部審計
辦法》,制定本規(guī)范。
第二條本規(guī)范所稱審計工作底稿,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形成的審計工作記錄和獲取的資料。
第三條審計工作底稿一般分為綜合類工作底稿、業(yè)務類工作底稿和備查類工作底稿。
綜合類工作底稿是指審計人員在官計相關計劃和審計報告階段,為規(guī)劃、控制和總結整個審計工作,并發(fā)表
審計意見所形成的審計工作底稿。業(yè)務類工作底稿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實施階段執(zhí)行具體審計程序,逐項逐
事編制形成的審計工作底稿。備查類工作底稿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形成的、對審計工作僅具有備查作
用的審計工作底稿。
第四條審計工作底稿的主要要素是:
(-)被審計單位名稱;
(二)審計相關項目或審計事項名稱:
(三)審計相關項目或審計事項反映的時點或期間;
(四)編制者的姓名及編制日期;
(五)復核者的姓名及復核H期;
(六)索引號及頁次;
(七)審計過程記錄;
(八)審計評價及/或審計結論:
(九)其他應說明的事項。
第五條審計工作底稿中的審計過程記錄主要包括:
實施具體審計程序的記錄及資料;
(二)審計測試評價的記錄;
(三)審計人員的判斷、評價、處理意見和建議:
(四)審計組討論的記錄和審計復核記錄;
(五)其他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記錄和證明材料:
(六)查證過程標識及簡略符號。
第六條常用審計匚作底稿包括:
(一)與被審計單位審計事項有關的法律文件、合同合約、協議、會議記錄、往來函件、公證
書、鑒定資料等的原件、復制件或摘錄件:
(二)被審計單位的未審計會計報表或業(yè)外報告及審計差異調整表:
(三)實施具體審計程序的記錄和資料:
(四)審計報告或審計建議書底稿:
(五)其他有關的審計資料。
第七條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應當做到合適的內容完整、真實,重點突出,如實反映被審計單位的
財務收支情況,以及審計合適的方案編制和實施的情況。審計工作底稿不得被擅自刪減或修改。
第八條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應當做到觀點明確,條理清楚,用詞恰當,字跡清晰,格式規(guī)
范、標識一致:審計工作底稿中載明的事項、時間、地點、當事人、數據、計量、計算方法和因
果關系必須準確無誤、前后一致:相關的證明材料如有矛盾,應當予以鑒別和說明。
第九條相關的審計工作底稿之間應當具有清晰的勾稽關系,相互引用時應交叉注明索引編號。
第十條審計工作底稿應當由財務審計部主任在審計實施中、審計報告形成前期、審計報告
提交總裁或執(zhí)行總裁前進行復核。
第一條必要時,審計人員應當根據復核意見對審計工作底稿予以補充、修改,或作出書而說明。
第十二條審計工作底稿未經財務審計部主任批準,不得對外提供。
第十三條審計工作底稿必須歸類整理.,納入相關項目審計檔案。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5號
------審計事項評價規(guī)范
第一條為了規(guī)范審計事項評價行為,保證審計事項評價質量,根據集團《內部審計辦法》,制定本規(guī)范。
第二條本規(guī)范所稱審計事項評價,是指財務審計部對被審計單位會計資料及或業(yè)務資料所
反映的財務收支及或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效率)及相關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的綜合評價。
第三條財務審計部應當依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政策和集團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對
審計事項進行評價。
第四條財務審計部對審計事項的評價,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
第五條對審計事項真實性的評價:
(-)凡被審計單位提供的帳表數據或經濟活動業(yè)務資料等會計與業(yè)務記錄或業(yè)務處理與
財務審計部依照現行的會計制度和國家財務收支的規(guī)定或其他法規(guī)、制度及集團規(guī)章
制度進行審計后認定的數據或事實相符的,可視為帳務或業(yè)務處理符合有關會計準
則(列出相關會計準則的名稱)或有關法規(guī)的要求,會計資料或業(yè)務資料真實地反
映了有關期間財務收支情況及或經濟活動狀況;
(-)凡被審計單位提供的帳表數據或經濟活動業(yè)務資料等會計與業(yè)務記錄與財務審計部依
照現行的會計制度和國家財務收支的規(guī)定或其他法規(guī)、制度及集團規(guī)章制度進行審
計后認定的數據或事實有較大差距的,應當指出存在的問題,并視為會計資料或業(yè)
務資料不能真實地反映有關期間財務收支情況及或經濟活動狀況。
第六條對一審計事項合法性的評價:
(一)凡財務收支或經濟活動等方面未發(fā)現違規(guī)事實的,可認定為財務收支或經濟活動等
符合財經法規(guī)的規(guī)定;
(二)凡財務收支或經濟活動等力.面有違規(guī)事實的,應當揭示違規(guī)事實,視違規(guī)行為的情
節(jié)輕重程度,認定其財務收支或經濟活動有違反財經法規(guī)的行為或嚴重違反財經法規(guī)的行為。
對被審單位財務收支或經濟活動等方面存在的違規(guī)事實,財務審計部應當貨令其予以糾正。
第七條財務審計部在財務收支真實性、合法性的基礎匕從下列合適的內容中對審計事項的效益
(效率)性進行評價:
(-)以經濟效益(經濟效果、經營效率)實績與當期相關計劃(目標指標)比較;
(二)與歷史同期水平進行比較;
(三)與同業(yè)先進水平進行比較。
對審計事項進行評價時,應當指H不可比因素,并結合上述各項因素比較結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第八條對與財務收支或經濟活動有關的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
(一)依據相關內部控制制度的設置情況,作出健全或部分健全、不健全的評價:
(-)依據相關內部控制制度的執(zhí)行情況,作出有效或部分有效、無效的評價。
第九條對財務收支審計事項應當重點評價:
(一)財務預算執(zhí)行和決算情況:
(-)稅款繳納情況;
(三)與財務收支有關的內部控制制度的設置與執(zhí)行情況:
(四)其他財務收支情況。
第十條對建設(投資)相關項目審計事項應當重點評價:
(一)投資相關計劃、資金來源落實情況;
(二)建設規(guī)模、標準的執(zhí)行和概(預)算決算編制、審核情況:
(三)財務收支情況及投資效果。
第十一條對專項資金審計事項應當重點評價:專項資金的審批、來源、使用、管理管控,以
及取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情況。
第十二條財務審計部對下列事項不作評價:
(一)審計過程中未涉及的具體事項:
(二)證據不足、評價依據或標準不明確的事項。
第十三條財務審計部對■審計事項的評價,在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和審計意見書中反映。
第十四條本規(guī)范由財務審計部負責解釋和修改。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6號
審計報告編審規(guī)范
第一條為了規(guī)范審計報告編審行為,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根據集團《內部審計辦法》,制定本規(guī)范。
第二條本規(guī)范所稱審計報告,是指財務審計部對審計事項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后,就審
計工作情況和審計結果向集團董事會或主管領導及或被審單位提出的具有內部約束力的正式書面文件。
第三條本規(guī)范所稱被審計單位,是指根據集團執(zhí)行總裁指令或經核準的審計工作相關計劃中
確定的集團內部各部門、各下屬企業(yè)、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等審計對象。
第四條凡集團執(zhí)行總裁、總裁、總裁辦公會議、董事會批準的審計事項,財務審計部實施
審計后,都應當提出審計報告。
第五條財務審計部出具的審計報告,應當由財務審計部主任和財務審計部簽章后,徑送集團董
事會或主管領導,無需經其他單位審定。
第六條審計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報告字號:
(二)標題,即“審計報告”;
(三)主送部門,即集團董事會/總裁辦公會議/總裁/執(zhí)行總裁:
(四)審計報告的合適的內容;
(五)財務審計部主任簽名;
(六)財務審計部印章;
(七)報告日期;
(A)抄送部門等。
第七條審計報告應根據審計目標和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撰寫。不同的審計目標、審計
種類和不同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審計報告的合適的內容不盡相同,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的范圍、合適的內容、方式、時間:
(―)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
(三)審計依據,即集團《內部目計辦法》和與審計范圍、合適的內容相關的各種管理管控制度:
(四)已實施的主要審計程序:
(五)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或其本評價:
(六)存在問題,詳細列出在審計中發(fā)現的問題,揭示違反集團規(guī)定的財務收支或經營活
動情況,分析這些問題造成的影響及危害等:
(七)審計意見,對已審計的財務收支或經營活動及相關資料的概括表述,結合審計合適的方案
確定的重點及審計中發(fā)現的重大問題,圍繞財務收支和經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
合規(guī)性、效益性,及被審計單位應負的經濟賁任等作出評價性意見:
(八)審計處理建議,對違反集團規(guī)定的財務收支行為或經營活動進行定性,提出處理、
處罰建議及其依據等;
(九)改進建議,對經營管理管控、財務管理管控、資產管理管控等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出改進的措施等:
(十)審計附件,如原始記錄、調查記錄等在審計中發(fā)現的有關重大證據,如屬必要,則
作為審計報告的附件。
第八條審計報告應當合適的內容完整,事實清楚,依據充分適當,用字改述準確,段落結構合
理,層次清晰,文字符合規(guī)范。
第九條審計人員撰寫審計報告的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匯總情況。審計人員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后,將審計工作底稿以及相關資料進行
匯總,并對有關的問題進行重點說明。
(二)分析、整理和篩選審計證據。審計人員對所掌握的審計證據進行分析、整理和篩選,
剔除不真實的和次要的審計證據,保留重要的審計證據,保證審計證據和審計報告的質量。
(三)確定審計報告的主要合適的內容。重要的合適的內容應當寫入審計報告,次要的合適的內容可以通過
其
他適當的形式向被審計單位轉達。
(四)分析原因和擬出建議。根據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各種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和本質,
進而擬訂改進這些問題的建議。
(五)撰寫初稿。財務審計部根據工作底稿的復核,認為需要修改和調整審計報告的,應當
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審計報告作出必要的修改和調整。
(六)定稿和報送。財務審計部主任對審計報告進行審定,作出修改定稿,按規(guī)定報送集團
堇事會/總裁辦公會議/總裁/執(zhí)行總裁。
(七)審計報告存檔、調用等依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9號一審計檔案工作規(guī)范及集團檔
案管理管控規(guī)定辦理。
第十條財務審計部主任審定審計報告的主要合適的內容是:
(-)與審計事項有關的事實是否清楚:
(二)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的意見是否正確:
(三)審計評價意見是否恰當;
(四)定性、處理、處罰建議是否合法、合規(guī)、恰當。
財務審計部主任在審核定性、處理、處罰建議時,若屬必要,應當征詢法律中心的專業(yè)意見。
第十一條財務審計部主管部門或主管領導依據審計報告作出的審計決定,依照集團公文文
書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十二條本規(guī)范由財先審計部負責解祥、修改。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7號
-----審計復核工作規(guī)范
第一條為了規(guī)范審計復核工作,強化財務審計部內部控制、管理管控機制,嚴格依法審計,保
證審計工作質量,根據集團《內部審計辦法》,制定本規(guī)范。
第二條本規(guī)范所稱審計復核,是指財務審計部主任在財務審計部審定審計報告和作出審計意
見書、審計決定前,對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審計意見書、或審計決定代擬稿進行審查,并
提出意見的行為。
第三條財務審計部主任在復核時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審查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提出夏核意見;
(二)了解、研究審計復核工作口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指導下級審計人員改
進審計行政執(zhí)法工作。
第四條財務審計部主任根據審計組認定的審計事實,依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具有普遍約
束力的決定、命令,復核審計報告、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
第五條財務審計部主任應當對審計報告、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的卜.列事項進行復核:
(-)與審計事項有關的事實是否清楚;
(二)收集的審計證據是否具有客觀性、相關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三)適用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是否正確:
(四)審計評價意見是否恰當:
(五)定性、處理、處罰建議是否適當:
(六)審計程序是否符合規(guī)定;
(七)其他有關事項。
第六條審計員應當向財務審計部主任提交下列材料:
(-)審計報告、審計意見書、目計決定草稿:
(二)審計工作底稿及證明材料:
(三)財務審計部主任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七條財務審計部主任在受核過程中,發(fā)現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審計意見書、審計
決定中的主要審計事項事實不清、證據不充分的,應當通知審計員限期補正。
第八條財務審計部主任對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復核后,分別
提出以下復核意見:
(一)審計程序符合規(guī)定、主要目計事項事實清楚,證明主要事實的證據確鑿,定性意見
準確,處理、處罰意見適當,適用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正確,審計評價和提出
審計建議的意見恰當,合適的內容完整,用詞準確的,提出肯定性意見;
(二)經過補正,主要事實仍然不清、證據仍不充分的,提出否定性意見;
(三)定性、處理、處罰意見無法律依據的,提出否定性意見;
(四)定性意見不準確,處理、處罰意見不恰當,審計評價和提出審計建議的意見不恰當,
適用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錯誤,合適的內容不完整,用詞不
準確的,提出修改意見;
(五)審計程序不符合規(guī)定的,提出糾正意見和改進建議。
第九條財務審計部主任應當自收到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復核
材料之日起分別在3日內提出復核意見。特殊情況下,提出第核意見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受核期間遇有節(jié)假日的,節(jié)假日期間不包括在其核時間內0
遇有本辦法第匕條規(guī)定的情形時,補正的時間不包括在曳核時間內。
第十條本辦法由財務審計部負責解釋與修改。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8號
-----審計文書處理規(guī)范
第一條為了規(guī)范財務審計部的文書處理工作,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提高辦事效率,根據集
團內部審計辦法并參照本集團文書檔案管理管控的有關規(guī)定,特制定本規(guī)范。
第二條本規(guī)范所稱財務審計部文書,是指財務審計部在審計工作中形成的具有集團內部效力
和規(guī)范格式的書面文件,包括:
(一)向執(zhí)行總裁、總裁、總裁辦、董事會、市審計周及其他上級部門呈報的各種上行文書;
(二)向集團內各中心、部門、全資子公司、控股公司、投資聯營公司及其他關聯企業(yè)下
發(fā)的各種下行文件。
第三條本規(guī)范所稱文書處理,是指文書的擬制、辦理、管理管控、立卷歸檔等工作。
第四條集團秘書部是文書處理的管理管控機構,主管本中心及集團其他部門、單位的文書處理工作。
第五條財務審計部文書按其性質分為行政性文件和業(yè)務性文件,并依不同性質編制文件字號。
第六條文書一般由發(fā)文部門、秘密等級、價數序號、緊急程度、發(fā)文字號、簽發(fā)人、標
題、主送部門、正文、附件、印直、成文時間、附注、抄送部門等部分組成。
第七條文書文稿由財務審計部經辦人擬訂后,必須經中心主任進行審核。審核的重點是:
是否需要行文,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及集團有關規(guī)定,文字表述、文種使用、
文書格式是否符合規(guī)定。未經財務審計部主任審核的文稿,不得呈送上級簽發(fā)或核準簽發(fā)。
第八條財務審計部文件依文件級別及重要程度,經批準后,分別由集團茶事會、總裁辦、
集團公司、總裁、執(zhí)行總裁、財務審計部、財務審計部主任等名義簽發(fā),并加具有關印章或親筆簽名。
簽發(fā)文書,主批人應當在簽發(fā)欄明確簽署意見,并寫上姓名和簽發(fā)H期。
第九條文書辦理分為收文和發(fā)文。收文辦理一般包括傳遞、簽收、登記、承辦、查辦、
立卷、歸檔、銷毀等程序;發(fā)文辦理一般包括擬稿、審核、審批、簽發(fā)、繕印、用印、登記、分
發(fā)、立卷、歸檔、銷毀等程序。
財務審計部收發(fā)文書時,必須分別記入收文登記表、上行文件登記表或下行文件登記表,注
明文件名稱、文號、文件去向及簽收入等。
第十條對已簽發(fā)的文書文稿,不得擅自改動。如發(fā)現有疑義,必須做改動的,提出改動
意見和說明,經原簽發(fā)部門領導人同意,并在原稿改動處加蓋校正印章。
第十一條財務審計部的秘密文件,除絕密和注明不準翻印的文件必須經總裁或執(zhí)行總裁批
準翻印外,其余文件經財務審計部主任批準,可以翻印。所有文件在翻印時,應當注明翻印的部門、單位、
時間、份數和印發(fā)范圍。
第十二條財務審計部文件應按本規(guī)范第五條所列十三類文件分年分別順序編號,并錄入電
腦載入發(fā)文字號目錄登記表內。所有文件和有關材料應當根據集團《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9號一
一審計檔案工作規(guī)范》立卷歸檔。發(fā)文字號目錄登記表每半年向秘書部備案存檔,而秘級原件則
即時交秘書部存檔。
第十三條沒有歸檔和存查價值的文書,經過鑒定和主管領導人批準,由秘書部統(tǒng)■?組織,在指定地點監(jiān)銷。
第十四條本規(guī)范沒有規(guī)定的其他事項依集團文書檔案管理管控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十五條本規(guī)范由財務審計部或秘書部負貢解釋。
附表一:財務審計部發(fā)文字號登訂目錄衣
附表二:上行文件登記表
附表三:下行文件登記表
附表四:收文登記表
附表五:財務審計部發(fā)文征求意見反饋統(tǒng)計表
內部審計具體規(guī)范第9號
----審計檔案工作規(guī)范
第一條為了加強審計檔案工作,確保審計檔案的安全完整,充分發(fā)揮審計檔案的作用,
根據集團《內部審計辦法》、《檔案管理管控規(guī)定》和保密管理管控規(guī)定及有關電腦文件資料管理管控規(guī)
定等,制定本規(guī)范。
第二條本規(guī)范所稱審計檔案,是指財務審計部在進行審計監(jiān)督或審計調查活動中直接形
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以書面或目子介質表達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
第三條本規(guī)范所稱審計檔案工作,是指財務審計部對審計檔案進行的搜集、整理、保管、
利用、統(tǒng)計、鑒定和移交。
第四條財務審計部檔案管理管控員的職責是:
(-)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家和集團關于檔案管理管控工作和保密管理管控工作的法規(guī)、規(guī)定,依法
建立本中心的審計檔案管理管控工作規(guī)章、制度:
(二)按照集團有關規(guī)定,做好審計檔案的搜集、整理、保管、利用、統(tǒng)計工作,為審
計工作服務;定期對本中心庫存官計檔案進行鑒定,如期移交存入應由集團秘書
部保管的審計檔案:
第五條審計檔案的建立實行譙審計i他立卷、審結卷成、定期歸檔的責任制度;采取按
相關項目立卷、按單元排列的立卷方法。
第六條應當歸入審計檔案的文件材料是:
(-)審計通知書、審計意見書、審計決定(代擬稿)、審計報告、審計建議書等審計公文;
(二)審計工作底稿、審計證據;
(三)審計工作合適的方案、審定審計報告的會議紀要、檢查審計決定、審計意見書或建議書執(zhí)行情況的
記錄等文件材料;
(四)有關審計相關項目的請示、報告、批示、詢證函、復函等文件材料:
(五)與具體審計相關項目或審計事項有關的員工來信等舉報材料;
(六)其他應歸入審計檔案的文件材料。
第七條不歸入審計檔案的文件材料是:
(一)與具體審計相關項目無關的行政文書及審計綜合管理管控文書:
(-)未用作審計依據,或未經核實的證明性材料;
(三)審計所依據的法規(guī)、政策文件中的無關條約條款及其他參考材料;
(四)其他不應歸入審計檔案的文件材料。
第八條審計文件材料按相關項目立卷,一個審計相關項目可立一個卷或幾個卷,一股不得將幾
個審計相關項目的文件材料合并立為一個卷。每一審計相關項目在簽發(fā)審計結論和審計決定后一個月內立
卷,跨年度的審計相關項目,在相關項目審計終結的年度立卷。
第九條審計案卷內每份或每組文件之間的排列規(guī)則是:
(-)正件在前,附件在后:
(二)定稿在前,修改稿在后;
(三)批示在前,報告在后:
(四)重要文件在前,次要文件在后;
(五)匯總性文件在前,原始性文件在后。
第十條審計相關項目一經實施,立卷貢任人即應及時搜集本相關項目的文件材料:審計終結時,
立卷賁任人應對本審計相關項目形成的全部文件材料進行整理、鑒別和取舍,并按立卷的辦法和規(guī)則
進行組卷,經財務審計部主任復查后,依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案卷的編目和裝訂。
第十一條審計檔案的鑒定,應當依據有關審計檔案保管期限的規(guī)定進行。審計檔案的
保管期限應當按照相關項目審計案卷的保存價值確定,分為永久(23年以上)、長期(5至20年)和短期
(5年及其以下)三種。
第十二條審計檔案在劃定保管期限的基礎上,可以采用“年度加組織機構”的組合方
法排列和編目。審計案卷排列方法應當統(tǒng)一,前后保持一致,不可任意變動。
第十三條審計檔案的密級及其保存期限,按卷內文件的最高密級確定,并按有關規(guī)定作出標識。
第十四條積極開展審計檔案的利用工作,根據需要編制適用的檢索工具和參考材料,
做到迅速、準確地查找和利用案卷。
第十五條查閱審計檔案,一般應當限定在財務審計部內部。凡需將審計檔案借出審計中
心或要求出具審計檔案證明的,應經財務審計部主任或集團總裁審批。調閱存于秘書部的審計檔案,須經總
裁審批。
第十六條本規(guī)范由財務審計部負責解釋和修改。
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1號
-----商貿業(yè)務及財務審計指南
第一條為規(guī)范商貿業(yè)務的財務審計監(jiān)督,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根據集團《內部審計辦法》,制定本
指南。
第二條本指南所稱商貿業(yè)務財務審計,是指財務審計部對集團及各下屬企業(yè)、控股公司和聯
營公司等獨立企業(yè)或集團內部各相對獨立的成本中心、利澗中心所從事的商品物資(不包括固定
資產)的采購、儲運、驗收、入庫和銷售、發(fā)運、收付款、帳務處理等各個控制環(huán)節(jié)和控制功能、
程序、記錄等各控制手段的有效性、真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等影響財會控制的事項進行的審計監(jiān)督。
第三條商貿業(yè)務審計的目的是:
(-)監(jiān)督審查期內所有貨物的采購、運輸、驗收入庫、儲存、調撥、出庫發(fā)運、銷售各環(huán)節(jié)活動的真實
性、合法性,確保經營方針、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以及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促進加強購銷存管理管
控:
(-)檢查采購與銷貨預算相關計劃和采購資金、庫存資金、銷貨資金及營業(yè)現金流量預算相關計劃的執(zhí)
行情況:
(三)查實采購、銷貨、庫存貨物的品種、質量、數量及金額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四)監(jiān)督審查購銷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國家政策法令、財經法紀和集團的預算制度及履約情況;
(五)揭發(fā)和防止購銷過程中出現的投機倒把、營私舞弊、貪污盜竊及各種損失浪費等錯弊現象。
第四條采購業(yè)務內部控制系統(tǒng)的審查
(-)采購內部控制制度主要相關合適的內容包括:
1.相關計劃預算管理管控制度;
2.采購制度;
3.采購與驗收制度;
4.發(fā)貨制度;
5.儲存保管制度:
6.進貨憑證和付款管理管控制度:
7.調撥與退耕制度;
8.貨物收、發(fā)、結存設帳控制制度:
9.貨物收發(fā)憑證連續(xù)編號、復寫紙?zhí)讓懸约疤钪苽鬟f管理管控制度;
10.消防安全及保險制度;
11.采購管理管控報告及采購分析制度等。
主要內部控制制度控制要點參見附錄。
(二)審查的重點合適的內容
I.檢查采購相關計劃預算編制、審批及其執(zhí)行情況:
2.檢查、評價采購合同合約的簽訂及其執(zhí)行情況:
3.檢查、評價采購所涉及的業(yè)務部門和業(yè)務環(huán)節(jié)的職賁分工情況:
4.檢查、評價采購業(yè)務過程的手續(xù)制度,主要包括請購、訂購、驗收、付款和記錄等各環(huán)節(jié);
5.檢查、評價貨物購進會計核算控制,查明是否經常進行帳簿登記和核對。
(三)審查的方式
對上述貨物購進內部控制系統(tǒng)進行審查、評價,可用兩種方式同時或選用一種進行:
6.邏輯評價,就是以貨物采購業(yè)務的某種標準控制系統(tǒng)、模式與企業(yè)實際制訂
的相應內部控制系統(tǒng)進行比較、評價,找出其邏輯缺陷:
7.符合性測試,可選用帳務追索和實務追索兩種方法。前者是按貨物購進業(yè)務
的帳務處理系統(tǒng),檢查、評價貨物采購業(yè)務內部控制系統(tǒng)的實際缺陷,詳見第4號指南;后者是順著企業(yè)正
在進行的采購業(yè)務,跟蹤采購內部控制系統(tǒng)是否實行,從而發(fā)現其實際缺陷。
第五條采購預算(相關計劃)業(yè)務處理的審杏
(-)審查目的
1./解采購預算(相關計劃)的編制、編制預算的資料來源、合適的內容是否確實可靠:
2.核查采購預算是否與銷貨預算相配合,銷貨預算變更后,是否調整采購預算:
3.采購預算是否確實執(zhí)行,差異原因是否查明。
(二)審查重點與程序
獲取請購單、采購預算表、銷貨預算表和購銷存相關計劃表作如下審查:
I.預算編制審查
(1)采購預算的編制是否與銷貨(需用)預算相配合銜接。采購預算是否考慮存貨政策和采購政策,是否
考慮存量管制,并制定安全存量、最低最高存量及請購點、經濟批量等因素;
(2)預算編制是否分類分品種規(guī)格列明數量、金額、單位及供應商等資料。
2.實際請購是否與采購預算相配合,并嚴格控制:是否機動配合銷貨和管理管控使用及庫存而作出適當周整。
3.實際采購與預算產生的量差和價差有無查明原因,并作出適當的記錄和調整。
第六條請購業(yè)務處理的審查
(一)審查目的
1.了解請購業(yè)務是否依規(guī)定辦理:
2.審核請購是否與預算符合,并依授權權限核準:
3.請購合適的內容是否作出良好的臺帳登記控制。
(-)審查重點與程序
獲取請購單、安全存量控制表等,作如下審查:
L各種類別商品(貨物)是否由負責請購的部門和專人開立請購單,并依授權核準后辦理采購事宜:
2.請購單是否連續(xù)編號,空白和,’乍廢的請購單是否妥善保存;
3.請購單合適的內容填報是否詳實,并經授權主管人員簽批;
4.請購單上的貨品規(guī)格、數量、質量等如有變更,是否經授權主管領導批準:
5.緊急采購是否經常發(fā)牛.,其原因是否充分適當;
6.請購數量是否有預算,是否配合庫存需要或售賣需要或自用需要,
第七條貨物采購合同合約簽約業(yè)務處理的審查
(-)審查目的:
以國家《合同合約法》和集團《合同合約管理管控辦法》等為依據,檢查評價采購合同合約的適用
性、合法性和執(zhí)行情況。
(二)審查重點與程序
1.審查合同合約內訂購的商品貨物及其品種、規(guī)格、數量、質量、交貨期及價格是否符
合采購預算相關計劃的要求和銷售、使用部門的請購需要,并適合銷售或使用進度安排:
2.審查訂購貨物的價格是否合理..交貨方式和結算方式是否適當;
3.審查、評價合同合約是否依據經濟合同合約法簽訂,主要包括供貨單位經濟性質與信譽、
手續(xù)是否完備、有無經雙方主要領導審查批準,副本有無交財會部門備查:
4.審查采購人員有無與外單位不法分子相勾結,簽訂假合同合約、騙取貨款進行私分或
在物品采購過程中存在索賄、受賄的情況。
第八條采購業(yè)務處理的審查
(-)審查目的
1.審查采購詢價、招標、議價、比價等方式的決定是否合理,并依規(guī)定程序辦理:
2.評估采購業(yè)務手續(xù)或程序是否合理。
(-)審查重點與程序
獲取請購單、采購合同合約、文件呈批表、供應商資料卡等資料,作如下檢查:
1.審杳采購人員是否選擇最有利的采購方式辦理采購,以節(jié)省采購資金和成本:
2.各種貨物的采購手續(xù)。程序是否都于規(guī)定期限內處理完畢,若限期變更,有無依
規(guī)定通知倉庫、財務等有關部門;
3.各項貨物的供應商是否貨比三家,對各供應商是否均建立了供應商資料L并逐期更新有關信息:
4.調閱采購檔案,審查其中詢價報價單、訂購單或合同合約等是否辦理齊全,前后一貫,是否依采購程序規(guī)
定辦理:
5.訂購單(請購單)或采購合同合約的合適的內容,采購貨物的名彌、規(guī)格、單位、數量、單
價、金額、交貨期、裝卸地點、包裝、運輸方法、運費、付款結算辦法、驗收、
保險等是否規(guī)定完備,合適的內容是否符合相關合同合約法規(guī)定:
6.是否保存完整的市場調查資料,每次詢價是否均有記錄。
第九條驗收業(yè)務處理的審查
(一)審查目的
I.了解驗收業(yè)務的驗收程序是否符合規(guī)定、有效、合理;
2.查明是否存在如下現象:
(1)貨物已經到達而長期未驗收入庫,使貨物沒有實物負責人進行管理管控;
(2)貨物已驗收入庫,而仍然保留在采購帳戶上:
(3)由于驗收把關不嚴,使實際購入貨物的品種、質量、數量和規(guī)格、單價與合同合約不符,或者不符合
經營管理管控需要,導致長期積壓;
(4)由于驗收把關不嚴,使實際購入貨物的品種、數量、質量、規(guī)格、單價與發(fā)
貨票不符,導致帳實不符、虛假長余或短缺。
(二)審查重點與程序
獲取請購單、驗收單、送貨單、發(fā)票等作如下檢查:
I.采購部門是否會同需用或銷售部門、驗收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或專人共同驗收;
2.有關技術部分是否指派有專業(yè)技術人員負責測試驗收:
3.是否遵守短交以補足為原則,超交以退回為原則,并及時辦理往來文件:
4.檢驗不符標準但尚可使用或售賣,是否予以扣款,無法使用或售賣的有無退回供應商,并辦理相關文件:
5,分批收取的有無收足,如遇短缺,瑕疵破損或品質不達要求有無我告并辦理相關文件立即處理;
6.有關商品貨物進貨是否設立控制商品貨物進貨的登記事項和記錄;
7.商品貨物檢驗人員是否依據送貨發(fā)票.上之品名、貨號、數量、單價逐?點驗和或
計量,并將正確之商品貨物實收數填列丁?實收欄內:
8.商品貨物檢驗人員對于驗收時遇有商品貨物不符、標簽不合的情形是否做適當處理:
9.對于送貨商品貨物有退出事項的,是否按規(guī)定開立放行單交檢驗人員檢視其品名、
數量是否一致,其不符處是否采取對策措施;
10.查驗貨物實際運達期與合同合約交貨期是否相符:
11.查驗收貨單是否及時登記庫存實物帳,并與財會部門會計記錄核對相符。
第十條采購成本業(yè)務處理的審查
(-)審查目的:
采購成本構成相關項目的合規(guī)性、采購費用分配比例的合理性、采購價格的合法性和采購成本計算方法的科
學性。
(")審查重點與程序
1.貨物采購成本相關項目中包括一些不應列入的相關項目記入采購成木,如將包裝物押金、
采購人員獎金和生活困難補助、供貨單位應負擔的運雜費,不能及時支付貨款的
罰金和責任事故造成的損失等。相反,也可能將應列入的相關項目未列入。如購入貨
物的外地運雜費、合理損耗及入庫前整理、挑選等費用。
2.貨物采購成本未按適當標準或比例攤入各種貨物,而是任意進行分配等:
3.貨物采購價格偏離訂價和市場吩格,它可能意味采購人員故意抬高進價,從供貨方索賄受賄等;
4.貨物采購成本計算不正確,如企業(yè)或者少列貨物成本,或者多列貨物成本。
第十一條在途貨物的審查
(-)審查目的:確保在途貨物安全、完整、正確。
(二)審查重點與程序
I.供貨單位未及時發(fā)貨,或貨不對路,或發(fā)錯了收貨地;
2.貨物在運輸途中被盜竊、丟失、挪用,造成貨物損失;
3.貨物運達后,長期未驗收入庫:造成貨物質量損失,如毒爛變質等。
第十二條不履行合約或罰款業(yè)務處理的審查
(-)審查目的
10.查核不履行合約的原因及扣款的執(zhí)行情形:
II.核和不履行合約對公司銷售(經營或管理管控)所產生的損失;
12.查核罰款計算的正確性。
(二)審查重點與程序
獲取采購合同合約、交貨異常報告單、索賠處理單等,作如下審查:
1.查明延期交貨的購貨是否按合約規(guī)定罰款:
2.所交貨物品質、規(guī)格與合約不符,但可使用或售賣,如因急需,免予驗收使用,
有否經有關主管事前認可,是否按扣款或減價處理:
3.如因檢驗不合退回更換,或因故申請延期交貨,有否事先報請公司有關主管同意,
并依合約確定逾期罰款或其他處理辦法;
4.因供應商違約另行采購,而超出原采購價損失部分,其差額如按合約應由原訂合
約供應商負責,如未付款是否辦理扣款或處理文件;
5.供應商發(fā)生違約或索賠案件,是否將此情形錄入供應商資料卡,以避免此類事件重復發(fā)生:
6.逾期已久而尚未交貨的合約,應逐一查核其原因:
7.違約扣款是否列入跟催,會計是否列帳,有無變價和抵銷其他科目。
第十三條倉儲管理管控業(yè)務處理的審查
(-)審查目的:審查商品的收發(fā)、儲存、結報等手續(xù)是否依規(guī)定辦理.,其正確性、適
時性與安全性如何。
(二)審查重點與程序
獲取驗收單、領發(fā)貨單、商品(貨物)管制卡、安全檢查日報表等,作如下審查:
I.商品(貨物)的儲存,是否依類別分存各庫(罐)或分檔保存,各庫(檔)是否
分設,各倉(檔)是否設分區(qū)貨契并分格編號,編號是否清晰有系統(tǒng)規(guī)則,收貨及發(fā)貨是否便捷.
2.庫房(油罐)安全措施是否完善,例如庫房(油罐)承載量是否經過勘察而無安全顧慮,庫房是否加鎖,
消防配備是否足夠,庫房溫度濕度是否調節(jié),易燃、易爆的危險性貨物,是否與其他貨物隔離并作警示性標
語,有無辦妥足夠的保險。
3.供應商交運商品貨物時,應該對送貨單、發(fā)票、裝箱單等單據,與請購單合適的內容核對無誤后辦理收驗
貨手續(xù)。
4,交貨入庫數量超過或未達訂購量部分,是否作妥當處理。
5.供應商送貨時是否均適時開立臉收單實施品質檢驗,以確保貨物品質。
6.所有領貨,是否均根據經正式核準的領貨單辦理。
7.領貨量異常時,有否查明原因,對于已領貨未辦手續(xù)的,或已辦手續(xù)未提領的,有無追蹤控制。
第十四條付款業(yè)務處理的審查
(-)審查目的:審查采購付款業(yè)務是否按規(guī)定辦理。
(二)審杳重點與程序
獲取請購單、驗收單、供應商發(fā)票、傳票(記帳憑證)、應付帳款明細帳(表)等,作如下審查:
1.財會部門是否依內部稽核規(guī)定:詳細審查商品貨物采購付款所有的憑證。
2.國內采購是否于辦妥驗收手續(xù),備齊有關憑證送會計部門審核后,編制傳票(記帳憑證)后再付款,
3.國外進口采購是否根據報關資料辦理結匯手續(xù)。
4.交貨期延誤或品質、數量不符的采購,是否按合約規(guī)定執(zhí)行扣款或罰款手續(xù)。
5.出納付款是否根據會計部門填制的傳票(記帳憑證)簽發(fā)支票,簽發(fā)支票是否劃
線,并在發(fā)票人簽章處加蓋“禁止背書轉讓”戳記。
6.預付購貨款部分,應核對傳票(記帳憑證)與原始憑證、請購單、合同合約竹、進口報單等是否相符。
7.有關銀行結匯、海關報關、支付保險公司、船運公司等預付款項與規(guī)定標準及合約是否相符,制定標準是
否適當,計費方式是否合理。對于無支付標準的各種相關費用,是否依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浙江省建筑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
- 《公共政策學》題庫及答案 2
- 西安信息職業(yè)大學《商業(yè)倫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第二中學高三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卷
- 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R語言與數據可視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財經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斜視弱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青海省安全員《C證》考試題庫
- 濰坊理工學院《經濟統(tǒng)計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臨夏現代職業(yè)學院《數字信號處理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平頂山學院《安全類專業(yè)寫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醫(yī)藥膳專題講座培訓課件
- 物業(yè)消防安全管理培訓【共54張課件】
- 空心杯電機基礎知識
- DL-T+5839-2021土石壩安全監(jiān)測系統(tǒng)施工技術規(guī)范
- 歷年交管12123駕照學法減分復習題庫帶答案下載
- 人教鄂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知識點
- 2024-2034年中國注射用賴氨匹林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供應鏈可持續(xù)采購實踐
- 菌菇智慧方艙栽培及食用菌菌包中心生產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生物工程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
- 園林垃圾處理政策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