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普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普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普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普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普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普寧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本試題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說明: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在“考場號”、“座位號”欄內(nèi)填涂考場號、座位號。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上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整潔,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試題卷自己保存。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材料一: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優(yōu)秀的革命者、建設者們,常常以筆為犁,以夢為馬,用革命的詩詞記錄著偉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實踐與戰(zhàn)斗情懷,表現(xiàn)出昂揚的浪漫主義激情和英雄主義氣概。毛澤東詩詞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澤東詩詞以革命浪漫主義的精神,充分抒發(fā)了共產(chǎn)黨人崇高的理想主義情懷。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風起云涌,青年毛澤東勇立潮頭。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園春·長沙》,謳歌壯麗的秋景,發(fā)出了時代之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而回答又是無比堅定的,是“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因為他們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開創(chuàng)者,只有他們才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只有他們,才能擔負起“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崇高使命。1936年2月,指揮紅軍東征的毛澤東,在陜北的一個小山溝里又寫下《沁園春·雪》。北國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筆下,氣勢恢宏,氣象萬千;北國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當時的紅軍依然困難重重,但毛澤東對革命斗爭充滿激情,對革命前途、革命勝利充滿信心。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誰才是主宰歷史浮沉的主人?誰才是這個時代的風流人物?毛澤東再一次回應十年前自己的時代之間:“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鼻О偃f勞動人民,無產(chǎn)階級大眾,才是歷史和時代的真正主人。毛澤東詩詞以革命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深情書寫了中國革命與建設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與內(nèi)在精神。毛澤東的詩詞創(chuàng)作,好似一幅幅長篇畫卷,濃墨重彩地記錄了中國革命斗爭與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實踐,特別是記錄了若干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標志性事件,堪稱一代詩史、史詩。隨著歲月的遷轉,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時時吟誦的名句名篇。這些充滿強大戰(zhàn)斗精神的火紅詩句,這些高度凝練中國革命與建設各個不同階段奮斗精神的史詩篇章,已經(jīng)成為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yè)最為鮮明的精神標識之一。毛澤東詩詞以革命英雄主義的氣魄,生動刻畫了共產(chǎn)黨人高昂的戰(zhàn)斗意志與斗爭風骨。五次反圍剿,敵強我弱,戰(zhàn)斗是殘酷的,但在毛澤東筆下,“當年鏖戰(zhàn)急,彈洞村前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菩薩蠻·大柏地》)。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與人類歷史的英雄傳奇。紅軍戰(zhàn)士突破重重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終于取得偉大勝利。在毛澤東筆下,長征的千山萬水,深溝險壑,不過是“泥丸”“細浪”,充分體現(xiàn)出藐視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魄。展示了共產(chǎn)黨人一往無前的革命斗志,這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的戰(zhàn)斗意志與斗爭精神,它體現(xiàn)為“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藐視一切困難的戰(zhàn)略定力,體現(xiàn)為敢于“掃除一切害人蟲”的強大自信,體現(xiàn)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堅定決心。中國革命斗爭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在這一進程中表現(xiàn)出偉大的理想主義情懷,英雄主義斗志。毛澤東以他的壯麗詩篇對這一歷史進程、偉大實踐進行了高度概括與總結。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寫下《水調(diào)歌頭·重上井岡山》。三十八年前,他在這里締造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軍第一師,領導了轟轟烈烈的武裝斗爭;三十八年后,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又面臨著種種重大挑戰(zhàn)與考驗。回顧歷史,是為了總結經(jīng)驗,更好地創(chuàng)造未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边@就是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yè)偉大的歷史總結,也是我們面向未來的前進動力。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也一定能夠達到。(摘編自康震《風展紅旗如畫》)材料二:毛澤東一生嗜書不倦,尤其愛讀歷史書籍。毛澤東讀史書,總是以歷史人物的傳記為中心,對歷史進行見解獨到的品評。他評價歷史人物,不因襲舊說,而是獨具慧眼,抓住歷史人物最本質、最突出的特征,發(fā)人之所未發(fā),言人之所未言。毛澤東詩詞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多年,從三皇五帝到歷代將相,毛澤東每有所感,就有評說。這些評點,雖只區(qū)區(qū)三言兩語,卻折射了他的歷史觀,反映了他的是非觀?!肚邎@春·雪》是毛澤東詩詞的巔峰之作?!跋鼗蕽h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筆,對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統(tǒng)治者的代表人物進行評說。就個體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歷史功績:“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人超過他的”。他甚至說過:“解決中國的問題,須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中寫道:“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yè)要商量?!泵珴蓶|評價漢武帝劉徹:“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yè)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詔,不失為鼎盛之世?!泵珴蓶|對唐太宗的戰(zhàn)爭指揮藝術非常推崇:“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東征西討,毛澤東稱其是“一代天驕”。(摘編自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帝王將相》)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記錄著革命者和建設者們偉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實踐與戰(zhàn)斗情懷的詩詞,都屬于革命詩詞。B.毛澤東詩詞作為革命詩詞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義的精神,又有革命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表現(xiàn)出昂揚的浪漫主義激情和英雄主義氣概。C.毛澤東詩詞中的《沁園春·長沙》寫于1925年前后的長沙與1936年2月寫于陜北的《沁園春·雪》內(nèi)容雖有很大的差別,但二者是有關聯(lián)的。D.毛澤東詩詞中的佳句被人們吟詠銘記,這些高度凝練中國革命與建設各個不同階段奮斗精神的史詩篇章,已成為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yè)的精神標識。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毛澤東的《菩薩蠻·大柏地》和《七律·長征》以革命英雄主義的氣魄,刻畫了共產(chǎn)黨人高昂的戰(zhàn)斗意志和斗爭風骨。B.毛澤東多次肯定秦始皇的歷史功績,寫有“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yè)要商量”的詩句,表明他的評價是很公平的。C.毛澤東詩詞對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yè)的歷程做了高度概括與總結,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來、創(chuàng)造未來提供前進動力。D.材料二中,毛澤東在詩詞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歷史功績,如漢武帝的業(yè)績,唐太宗的指揮能力,成吉思汗的戰(zhàn)績。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能體現(xiàn)毛澤東詩詞浪漫主義風格的一項是()A.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B.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C.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D.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所運用的論證方法?5.毛澤東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材料二簡要分析。【答案】1.D2.B3.C4.①舉例論證:通過引用毛澤東的詩詞作品,如《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等來具體說明毛澤東詩詞的特點和價值,增強論證的說服力。②引用論證:直接引用毛澤東詩詞中的大量詩句,準確地傳達詩詞精神及時代主題,有力地支撐了論點。③對比論證:把現(xiàn)實的艱難處境和詩詞中的豪邁描寫相對比,突出毛澤東詩詞的代表性和獨特性,突出共產(chǎn)黨人大無畏革命氣魄。5.①見解獨到:毛澤東評價歷史人物不因襲舊說,而是從歷史人物的本質和突出特征出發(fā),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②全面客觀:毛澤東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能夠全面地看待其歷史功績和過失,不一概而論。如評價成吉思汗,稱其為“一代天驕”肯定其統(tǒng)一蒙古、東征西討的功績,但也指出其“只識彎弓射大雕”在文治方面的不足。③以史為鑒:毛澤東讀史書并在詩詞中對歷史人物進行評說,進而為當下及未來提供借鑒。如在不同時期對諸多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是在思考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yè)如何借鑒歷史經(jīng)驗,更好地發(fā)展。【解析】【導語】兩篇材料圍繞毛澤東的詩詞展開論述,分別展示了其詩詞風格的多樣性及其深厚的歷史底蘊。材料一側重于毛澤東詩詞的革命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和英雄主義,強調(diào)他通過詩歌表達革命斗志和理想信念。材料二則結合具體詩作,闡述了毛澤東的歷史觀和對歷史人物的獨特評判,反映出他的智慧與洞察力。整體來看,兩篇材料全面展示了毛澤東詩詞的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以及其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重要作用。【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已成為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yè)精神標識”錯誤。根據(jù)材料一“已經(jīng)成為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yè)最為鮮明的精神標識之一”可知,選項擴大了范圍。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內(nèi)容的推斷和辨析的能力。B.“表明他的評價是很公平的”錯誤。根據(jù)材料二“對歷史進行見解獨到的品評”“而是獨具慧眼……發(fā)人之所未發(fā),言人之所未言”“卻折射了他的歷史觀,反映了他的是非觀”可知,毛澤東的評價是從個人認識的角度進行評價歷史人物的,用秦始皇的事例是想說明毛澤東在評價歷史人物方面全面而客觀,有著獨到見解。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A.對戰(zhàn)斗場景的寫實描繪,沒有明顯體現(xiàn)浪漫主義風格。B.是一種對時間和行程的平實敘述,沒有明顯體現(xiàn)浪漫主義風格。C.通過夸張的手法將長征中的艱難險阻輕描淡寫,體現(xiàn)了毛澤東詩詞中的浪漫主義風格。D.是對演兵場場景的客觀描寫,沒有明顯體現(xiàn)浪漫主義風格。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①舉例論證:文中詳細描述了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時期,青年毛澤東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的時代之問。創(chuàng)作于1936年2月紅軍困難重重之時的《沁園春·雪》表達出的對革命前途的信心。通過這些具體詩詞作品,讓讀者能夠更加直觀、真切地感受革命浪漫主義精神,使論證更具說服力。②引用《沁園春·長沙》中的“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等詩句,通過這些詩句的直接引用,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了毛澤東詩詞的韻味和內(nèi)涵,使讀者能夠深入領會詩詞所傳達的精神,從而有力地支撐了關于毛澤東詩詞特點及價值的相關論點。③毛澤東詩詞以革命英雄主義氣魄將殘酷的戰(zhàn)斗轉化為別樣的景致,展現(xiàn)出一種豪邁之情。如實際長征過程中是重重困難,然而在毛澤東詩詞里,長征的千山萬水、深溝險壑不過是“泥丸”“細浪”,通過這種鮮明對比,突出了毛澤東詩詞所體現(xiàn)的藐視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魄。【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見解獨到:例如對于秦始皇,傳統(tǒng)觀點可能因“焚書坑儒”等事件對其存在諸多負面評價,但毛澤東卻多次肯定秦始皇的歷史功績,認為“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甚至提出“解決中國的問題,須馬克思加秦始皇”這樣獨特的觀點,可見他并非人云亦云,而是提出了自己獨有的見解。對于其他歷史人物,如漢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等,他也都有不同于常規(guī)的評價,充分體現(xiàn)了其評價歷史人物時見解的獨到性。②全面客觀:以成吉思汗為例,毛澤東稱其為“一代天驕”,肯定了他統(tǒng)一蒙古、東征西討的偉大功績,這是從其在軍事擴張、民族統(tǒng)一等方面的顯著成就給予的正面評價。但同時,毛澤東也指出其“只識彎弓射大雕”,說明他在評價時并非只關注一方面,而是全面考量了成吉思汗在歷史上的表現(xiàn),既看到了其輝煌的功績,也看到了其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這種評價方式使得對歷史人物的認識更加全面、客觀、準確。對于其他歷史人物如漢武帝,既肯定其雄才大略、開拓劉邦業(yè)績的功績,又提及他晚年自知存在奢侈、黷武、方士之弊并下罪己詔的情況,也是全面客觀評價的體現(xiàn)。③以史為鑒:從材料可知,毛澤東一生嗜讀歷史書籍,在詩詞中對從三皇五帝到歷代將相的眾多歷史人物都有評說。他在不同時期對這些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是基于對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yè)如何更好發(fā)展的思考。比如他對諸多封建統(tǒng)治者代表人物的評價,一方面是基于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是在思考在當時的革命與建設進程中,應該如何借鑒這些歷史人物的經(jīng)驗或避免他們所犯的錯誤。他的這種評價方式,使得歷史人物的評價具有了現(xiàn)實指導意義,為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yè)在借鑒歷史經(jīng)驗的基礎上更好地前進提供了有力支持。(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紅棉襖孫犁風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砂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得怕人,樹葉子因昨夜初霜的侵凌而焦枯了,正一片片地墜落。我同小鬼顧林從滾龍溝的大山頂上爬下來。在強登那峭峻的山頂時,身上發(fā)了暖,但一到山頂,被逆風一吹,就覺得難以支持了。顧林在我眼前,連打了三個寒噤。我拉他趕緊走下來,在那容易迷失牧羊人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在亂石中開拔著腳步。顧林害了兩個月的瘧疾,現(xiàn)在剛養(yǎng)得有了些力氣,我送他回原部隊。我們還都穿著單軍服,誰知一兩天內(nèi)天氣變得這樣劇烈。雖說有病,這孩子還是很矜持的。十五歲的一個人,已經(jīng)有從吉林到邊區(qū)這一段長的、且大半是一個人流浪的旅程。在故鄉(xiāng)的草原里,他拉走了兩匹敵人放牧的馬,偷偷賣掉了,跑到天津,做了一家制皮工廠的學徒。事變了,他投到冀中區(qū)的游擊隊里……“身子一弱就到了這樣!”像是怨恨自己。我看到那發(fā)白的而又有些顫抖的薄嘴唇,覺得他這久病的身子是不能支持了。我希望到一個村莊,在那里休息一下,暖暖身子。①風還是吹著,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暗了。遠遠的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現(xiàn)一片白色的墻壁,我盡可能地加快了腳步,顧林也勉強跟著。這時,遠處山坡上,已經(jīng)有牧羊人的吆喝聲,天氣該不早了,我知道應是攔羊下山入圈的時分。爬上那個小山莊的高坡,白墻壁上的一個小方窗,透出了燈火。我叫顧林坐在門前一塊方石上,自己上前打門。門很快地開了,一個姑娘走了出來。我對她說明來意,問她這里有沒有村長,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話回答說,這只是一個小莊子,總共三戶人家,過往的軍隊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為她的哥哥是自衛(wèi)隊的一個班長。②隨著她就躊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個人,媽媽去外婆家了,哥哥還沒回來。她轉眼望一望顧林,對我說:“他病得很重嗎?”我說:“是?!彼盐覀冏尩剿依铮槐K高座的油燈放在窗臺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燈芯,挑著一個跳動不停的燈花,有時碎細地爆炸著。?姑娘看著有十五六歲,穿著一件紅色的棉襖,頭發(fā)梳得很平,動作很敏捷,和人說話的時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沒有那燈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機靈的兩只大眼也會把這間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著兩只袖子,正在燒她一個人的晚飯。我一時覺得我們休息在這里,有些不適當。但顧林躺在那只鋪一張破席子的炕上,顯然已是筋疲力盡。我摸摸他的額,又熱到灼手的程度?!澳愕牟〔粫址噶税?”顧林沒有說話,我只聽到他牙齒發(fā)出的“得得”聲,他又發(fā)起冷來。我有些發(fā)慌,我們沒有一件蓋的東西??坏囊唤呛孟袷怯幸粭l棉被,我問那正在低頭燒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來蓋一下。姑娘抬著頭沒聽完我的話,便跳起來,爬到炕上,把它拉過來替顧林蓋上去。一邊嘴里說,她家是有兩條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條出操去了。把被緊緊地蓋住了顧林的蜷伏的身體,她才跳下來,臨離開,把手按按顧林的頭,對我蹙著眉說:“一定是打擺子①!”她回去吹那因為潮濕而熄滅的木柴了,我坐在顧林的身邊,從門口內(nèi)外望著那昏暗的天。我聽到風還在刮,隔壁有一頭驢子在叫。我思索著明天顧林是不是能走,有些愁悶起來。姑娘對我慢慢地講起話來。灶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的臉發(fā)紅,那件深紅的棉襖,便像蔓延著火焰一樣。夜晚靜得很,顧林有時發(fā)出呻吟聲,身體越縮攏越小起來。我知道他冷。③我摸摸那條棉被,不只破爛,簡直像紙一樣單薄。我已經(jīng)恢復了溫暖,就脫下我的軍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一件襯衫,把軍服蓋在顧林的身上。這時,鍋里的飯已經(jīng)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湯放在炕沿上,她看見我把軍服蓋上去,就沉吟著說:“那不抵事。”她又機靈地盯視著我。我只是對她干笑了一下,表示:這不抵事,怎樣辦呢?我看見她右手觸著自己棉襖上偏左邊的紐扣,最下的一個,已經(jīng)應手而開了。她后退了一步,眼睛笑盈盈的,對我說:“蓋上我這件棉襖吧?!睕]等我答話,她便轉過身去斷然地脫了下來,我看見她的臉飛紅了一下,但馬上平復了。她把棉襖遞給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里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去了,末了還笑著講:“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她身上只留下一件皺褶的花條布的小衫。對這個舉動,我來不及驚異,我只是把那滿留著姑娘體溫的棉襖替顧林蓋上,我只是覺得身邊這女孩的動作,是幼年自己病倒了時,照顧自己的媽媽和姐姐有過的。一時,她又講話了。她問我從哪里來,盡走過哪些地方,哪里的婦女自衛(wèi)隊好。這時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縣②婦女自衛(wèi)隊檢閱的時候,打靶,她是第三名!我看著那暗紅的棉襖,聽見她又問我:什么時候婦女自衛(wèi)隊再來一次檢閱?④姑娘凝視著那灶膛里一熄一燃的余燼,她的眼里好像也閃爍著火光。(寫于1941年,有刪改)【注】①打擺子:方言,指瘧疾。②平山縣: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是著名的革命圣地西柏坡的所在地。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描寫“荒草”“焦枯的樹葉子”“峭峻的山頂”“亂石”等自然環(huán)境,為后文寫二人到村莊歇腳作鋪墊。B.《百合花》和《紅棉襖》都沒有直接描寫戰(zhàn)斗場面,而是著力表現(xiàn)景美、人美、情美,與一般戰(zhàn)爭小說不同。C.小說以現(xiàn)實主義為基本,又兼具浪漫主義色彩,以平淡舒緩的敘述情節(jié),再現(xiàn)了當時戰(zhàn)爭時期的時代風貌。D.《百合花》新媳婦和《紅棉襖》姑娘有相似性,雖沒有具體姓名,但都有鮮明個性,也是革命根據(jù)地普通群眾的代表。7.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云,凌人的往下垂”中“凌”字富有表現(xiàn)力,寫出了云層低垂,給人一種威壓感,反映出“我”沉重焦急的心情。B.句子②中“躊躇”寫出小姑娘因獨自在家而猶豫不決的心理,但后來她最終因顧林病重而接待二人,表現(xiàn)了姑娘的大膽勇敢。C.句子③說明姑娘家境艱難,“棉被像紙一樣單薄”引出下文蓋“軍服”“紅棉襖”等情節(jié),使故事發(fā)展更為合理。D.句子④姑娘眼里“閃爍著火光”,說明姑娘期待再來一次檢閱,體現(xiàn)她具有崇高的革命熱情,追求進步,對未來充滿期待。8.《紅棉襖》中的“我”不是故事的主人公,但又是不可或缺的,請結合文本分析原因。9.學校文學社將舉辦一場寫文學短評的活動。對孫犁的這篇文章,甲組提出一個關鍵詞:紅棉襖。乙組對文章第?段提出了一個賞析角度:細節(jié)描寫。請參與其中一個小組,簡要列出你的短評要點?!敬鸢浮?.B7.B8.①“我”是故事的敘述者。故事主要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展開敘述,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親歷感。由于“我”身處故事過程,因此可以自由描述,自由表達內(nèi)心感受或直接抒情,如寫對天氣的感受;對姑娘為顧林蓋上紅棉襖的感受等,達到了真切感人的效果。②“我”是故事參與者和見證者?!拔摇眳⑴c了故事的全過程,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人物,“我”也見證了故事人物的言行舉止,使讀者有代入感,能更直觀地感受故事人物的特點。9.紅棉襖:①“紅棉襖”的紅色象征著姑娘的火熱心腸,凝聚著對戰(zhàn)士的關愛之情。②“紅棉襖”的紅色象征著革命精神,體現(xiàn)了姑娘強烈的革命積極性。③“紅棉襖”是故事中的關鍵物件,與小說中姑娘將自己心愛的“紅棉襖”加蓋在顧林瘦弱身體上的這一重要情節(jié)密切相關。④“紅棉襖”彰顯了文章主題,贊美了姑娘善良熱情的品格,謳歌了抗日根據(jù)地軍民的魚水情深。第?段的細節(jié)描寫:①寫姑娘穿著一件“紅棉襖”,為后文“紅棉襖”發(fā)揮重要作用埋下了伏筆。②寫姑娘頭發(fā)的“平”,表現(xiàn)姑娘有愛美之心,干凈整齊。③寫姑娘的眼睛“盯住人”,表現(xiàn)姑娘善于觀察、為人機警。④使用反問句(或猜測語氣),通過“我”的感受側面展現(xiàn)了姑娘的美好形象,突出了姑娘眼睛的明亮、機靈。⑤寫姑娘“挽著兩只袖子”做飯,說明她勤勞樸實,做事利索?!窘馕觥俊緦дZ】本文以戰(zhàn)爭時期的背景,展現(xiàn)了人性的溫暖與善良。故事通過惡劣環(huán)境中的相互扶持,揭示了人性美。紅棉襖象征著溫暖與愛心,在困難和病痛中給予慰藉。孫犁運用了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讓人的善良、堅韌和希望在簡樸的環(huán)境中凸顯。盡管情節(jié)簡單,卻通過生動的描寫,將戰(zhàn)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光輝對比展現(xiàn),使作品富有深刻的情感力量。【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著力表現(xiàn)景美”說法有誤。文中描寫的“荒草”“焦枯的樹葉子”“峭峻的山頂”“亂石”等自然環(huán)境,體現(xiàn)的是惡劣的自然條件,并沒有體現(xiàn)出美。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重要句子的能力。B.“表現(xiàn)了姑娘的大膽勇敢”錯誤。小姑娘雖猶豫不決,但出于對病人的同情而接待了二人,表現(xiàn)的是姑娘的善良淳樸。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中次要人物形象、敘述人稱的能力。本題是分析人物形象作用,“我”是第一人稱,答題角度可有以下角度,有代入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增強故事的真實性和生動性,便于情感表達和心理描寫?,引起情感共鳴??等。①“我”是敘述者。本文主要通過第一人稱“我”敘述故事,本文是“我”送生病戰(zhàn)友顧林回原部隊時,到一個村莊民戶休息時遇到“紅棉襖”的故事,整個故事中,“我”是敘述者,寫“我”的經(jīng)歷,有代入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使情節(jié)顯得真實可信,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和親歷感。從敘述視角上,由于“我”身處故事過程,描述可以更自由,更能自由表達“我”的內(nèi)心感受或直接抒情,如“身上發(fā)了暖,但一到山頂,被逆風一吹,就覺得難以支持了”寫對天氣的感受;如“我只是覺得身邊這女孩的動作,是幼年自己病倒了時,照顧自己的媽媽和姐姐有過的”對姑娘為顧林蓋上紅棉襖的感受等。②“我”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人物,是故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如文中寫“我”同顧林在老鄉(xiāng)家借宿,遇到紅棉襖姑娘的情節(jié),通過“我”的敘述展現(xiàn)故事的進程,如山中行路回部隊,如為何到老鄉(xiāng)家借宿,如參顧林病況的介紹,如紅棉襖姑娘如何幫助我們等情節(jié),以“我”的見聞和行動串聯(lián)故事;“我”心疼顧林而找地方休息,“我”給顧林蓋上棉衣等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擬寫文學短評的能力。(1)對于“紅棉襖”進行短評,可以從其象征意義,在文中對情節(jié)結構、人物形象塑造、主題的揭示的作用角度分析。象征意義:①《紅棉襖》中當小姑娘看到“我”將軍服蓋在了顧林頭上的時候,小姑娘說到這樣是不抵事的,于是小姑娘脫下了自己紅色的棉襖蓋在了顧林的頭上,這里的“棉襖”象征著群眾對解放軍戰(zhàn)士的保護與關愛,象征著火熱心腸。②“紅色”是革命的顏色,“紅棉襖”也象征著革命精神,小姑娘參加了婦女自衛(wèi)隊,在文章最后的敘述中,“她的眼里好像也閃爍著火光”,讓我們感受到她像火一般燃燒的強烈的革命積極性。結構角度:③本文寫到“我”送小戰(zhàn)士顧林回原部隊,在路上顧林的身體支撐不住,又開始發(fā)燒,于是借宿到小姑娘家,當小姑娘看到“我”將軍服蓋在了顧林身上時,小姑娘脫下自己的紅色棉襖蓋在了顧林的身上,所以“紅棉襖”是故事中的關鍵物象,與小說中姑娘將其加蓋在顧林身上這一重要情節(jié)密切相關。人物形象及主題角度:④本文寫到“我”和顧林借宿到小姑娘家,今天家里只剩下小姑娘一人,她轉眼看了一下顧林,問了一句“他病得很重嗎”,于是把“我們”讓到了屋里。當顧林發(fā)起冷來的時候,“我”問小姑娘能不能用一下她家的棉被,小姑娘便爬上炕拉過棉被蓋在了顧林身上,當她看到“我”用軍服蓋在顧林頭上時,又將自己的紅色棉衣蓋在了顧林的身上,所以以“紅棉襖”為題,體現(xiàn)了主人公淳樸善良、熱情助人的美好品格,謳歌抗日根據(jù)地軍民一家親的魚水情深,凸顯主題。(2)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一般可以從以下角度分析,塑造形象?,營造氛圍?,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表達情感?等。解答時先從文本找到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之處,在具體分析其作用。①“有十五六歲,穿著一件紅色的棉襖”,具體寫出其穿著,對于“紅棉襖”這一細節(jié)的描述,與后文內(nèi)容密切相關。為后文的情節(jié)中“紅棉襖”蓋在了顧林身上,埋下伏筆。②“頭發(fā)梳得很平”,這一頭發(fā)細節(jié)之處,描寫了姑娘頭發(fā)的整潔干凈的特點,生活雖然艱難,家里也沒人,但姑娘并不是蓬頭垢面,依然有愛美之心,干凈整齊。③“和人說話的時候,眼睛便盯住人”,家里來了陌生人,她的眼睛“盯住人”,時刻關注來人,也關心著來人,表現(xiàn)姑娘善于觀察、為人機警的性格。④“機靈的兩只大眼也會把這間屋子照亮的吧?”,把“我”對姑娘的感受用反問句(或猜測語氣)表達出來,說明姑娘眼睛的明亮、機靈,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也從側面表現(xiàn)了姑娘的美好形象。⑤“她挽著兩只袖子,正在燒她一個人的晚飯”,做飯時候的一個細節(jié)動作“挽著兩只袖子”,說明她是慣于勞動的人,為人勤勞樸實,做事干脆利索。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少師蔡伯堅,與黨懷英同學,號辛、黨。耿京聚兵山東,棄疾為掌書記,即勸京決策南向。僧義端者,喜談兵,棄疾間與之游。義端亦聚眾千余,說下之,使隸京。紹興三十二年,京令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節(jié)度掌書記。會張安國已殺京降金,棄疾還至海州,乃約統(tǒng)制王世隆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將酣飲,即眾中縛之以歸。獻俘行在,斬安國于市。棄疾時年二十三。乾道六年,孝宗召對延和殿。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人才,持論勁直,不為迎合。作《美芹十論》等獻于朝,言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以講和方定,議不行。尋知潭州兼湖南安撫。意修營壘,先以緡錢五萬于廣西買馬五百匹,詔廣西安撫司歲帶買三十匹。時樞府有不樂之者,數(shù)沮撓之,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經(jīng)度費巨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棄疾躬監(jiān)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柵成。如期落成,開陳本末,繪圖繳進,上遂釋然。飛虎軍成,雄鎮(zhèn)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棄疾豪爽尚氣節(jié),識拔英俊,所交多海內(nèi)知名士。為大理卿時,同僚吳交如死,無棺斂,棄疾嘆曰:“身為列卿而貧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賻之,復言于執(zhí)政,詔賜銀絹。人服其為文警切。棄疾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有《稼軒集》行世。(節(jié)選自《宋史·辛棄疾傳》)材料二:陳同甫名亮,號龍川。始聞辛稼軒名,訪之。將至門,過小橋,三躍馬而三卻。同甫怒拔劍揮馬首,推馬仆地,徒步而進。稼軒適倚樓,望見之,大驚異,遣人詢之,則已及門,遂定交。稼軒帥淮時,同甫與時落落,家甚貧。訪稼軒于治所,相與談天下事。酒酣,稼軒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且言錢塘非帝王居,斷牛頭之山,天下無援兵;決西湖之水,滿城皆魚鱉。飲罷,宿同甫于齋中。同甫夜思稼軒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誤將殺我以滅口遂盜其駿馬而逃。月余,同甫致書稼軒,假十萬緡以濟貧,稼軒如數(shù)與之。(節(jié)選自《養(yǎng)疴漫筆》)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同甫A夜思B稼軒C沈重寡言D醒必思E其誤F將殺我以滅口G遂盜其駿馬而逃。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師,以……為師,與《短歌行》“天下歸心”中的“歸”活用類型不同。B.間,有時,與《琵琶行(并序)》“轉徙于江湖間”中的“間”字含義不同。C.“技之長短”與《勸學》“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中的“之”用法相同。D.“宿同甫于齋中”與《師說》“而恥學于師”兩句的文言句式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辛棄疾在年僅二十三歲時,約集王世隆等人闖入金兵大營,將殺害耿京投敵的張安國生擒到皇帝那里,最終張安國被斬首示眾。B.辛棄疾曾經(jīng)向皇帝陳述國家面臨的形勢和對任用人才的看法,在《美芹十論》中辛棄疾闡述了國家形勢、技術等方面的看法,建議得到朝廷采納。C.在修筑營壘時,面對困難和阻撓,辛棄疾意志堅定,解決了馬匹、費用等難題,建成的軍隊成為江上各軍中最強大的。D.辛棄疾善于作詞寫文,他的文章文辭精煉、含義深刻,所創(chuàng)詞作悲壯激烈,借以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有《稼軒集》流傳世上。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耿京聚兵山東,棄疾為掌書記,即勸京決策南向。(2)棄疾豪爽尚氣節(jié),識拔英俊,所交多海內(nèi)知名士。14.辛棄疾不僅有勇有謀,而且還是一位解人之困的豪杰。文中哪些事情可以體現(xiàn)他的“解人之困”?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說明?!敬鸢浮?0.DFG11.D12.B13.(1)耿京在山東聚集兵馬,辛棄疾任掌書記,就勸耿京做出歸順南宋的決斷。(2)辛棄疾為人豪爽、崇尚氣節(jié),賞識提拔才俊之人,所結交的人多是天下的知名人士。14.①同事吳交如身為列卿,卻一生清廉、貧窮,死后沒有棺材收殮,辛棄疾捐贈錢財把吳交如厚葬,還向執(zhí)政者進言,最終使朝廷下詔賜給吳交如銀、絹。②陳同甫曾偷辛棄疾的馬逃跑,其后又向辛棄疾借十萬貫錢以濟貧,辛棄疾不計前嫌,二話不說,把錢如數(shù)給了他?!窘馕觥俊緦дZ】本文通過兩則材料,描繪了辛棄疾的英勇機智與豪爽氣節(jié)。他在政治軍事上的才能以及他對國家的忠誠,尤其敢于在年少時參與重大軍事行動,并勇擒叛徒,充分展示了其勇毅果敢。而在平時工作中,辛棄疾面對阻力仍堅定推動防御工程的進行。此外,他對友人的慷慨解難,信守情義,也反映了其重情重義的品格,總體形象為一位有勇有謀且富有人情味的豪杰。【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陳同甫晚上想起辛稼軒性格沉穩(wěn)且話不多,辛稼軒醒來會覺得自己泄露了機密,從而可能殺他滅口,于是陳同甫就偷了辛稼軒的馬逃跑了。“稼軒沈重寡言”作“夜思”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故在D處斷開;“思其誤”動賓結構,表意完整,且“將”位于開頭引出后面的內(nèi)容,故在F處斷開;“以滅口”是“將殺我”的目的,應該連在一起,故在G處斷開。故選DF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之一詞多義現(xiàn)象及文言句式能力。A.正確。師,以……為師,意動用法/歸,使……歸順,使動用法。句意:年輕時以蔡伯堅為師。/天下的英杰歸順與我。B.正確。“間”,有時/中間,當中。句意:辛棄疾有時與他交往。/在各地輾轉奔波。C.正確?!爸?,結構助詞,相當于“的”/結構助詞,相當于“的”。句意:戰(zhàn)術的長處短處。/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D.錯誤。文言句式均為狀語后置句,“于齋中”狀語后置/“于師”狀語后置。句意:留陳同甫在書房過夜。/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建議得到朝廷采納”錯誤,根據(jù)材料一“以講和方定,議不行”可知,因為剛決定議和,建議沒有實行。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聚兵山東”,省略句和狀語后置句,“(于)山東聚兵”;“為”,擔任,做;“南向”,歸順南宋。(2)“尚”,尊崇,崇尚;“拔”,提拔;“英俊”,才智出眾的人。【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根據(jù)“同僚吳交如死,無棺斂”“既厚賻之,復言于執(zhí)政”可知,辛棄疾在得知同僚吳交如死了卻沒有棺殮之際,他贈助錢財把他厚葬以后,又報告執(zhí)政,下詔賞賜了銀和絹。這件事體現(xiàn)了他的“解人之困”。②根據(jù)“假十萬緡以濟貧,稼軒如數(shù)與之”可知,陳同甫因為貧困寫信向辛棄借十萬貫錢,辛稼軒毫不猶豫借給了他,這件事體現(xiàn)了“解人之困”。參考譯文:材料一:辛棄疾字幼安,是齊歷城人。年輕時以蔡伯堅為師,與黨懷英同學,號稱“辛、黨”。耿京在山東聚集兵馬,辛棄疾任掌書記,就勸耿京做出歸順南宋的決斷。有個叫義端的僧人,喜好談論軍事,辛棄疾有時與他交往。義端聚集一千多人,辛棄疾勸降他,使他歸屬于耿京。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耿京命令辛棄疾奉表歸附宋朝,宋高宗在建康慰勞軍隊,授予天平節(jié)度掌書記。遇到張安國已殺耿京投降金人,辛棄疾回到海州,于是約集統(tǒng)制王世隆等人直闖金營,張安國正與金兵將領暢飲,(辛棄疾)就在眾人中將他綁了回來。(辛棄疾)在皇帝所在地獻上俘虜,將張安國在集市上斬首。辛棄疾當時年齡是二十三歲。乾道六年(1170年),孝宗在延和殿召見問對。辛棄疾于是論述南北方的形勢以及三國、晉、漢時的人才,所持觀點剛勁質直,不作迎合。辛棄疾作《美芹十論》等獻給朝廷,論說消長的形勢,技術的長短,地理的要害,十分完備。因為剛決定議和,建議沒有實行。不久,辛棄疾擔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計劃修建新的營壘,先拿緡錢五萬在廣西買了五百匹馬,詔命廣西安撫司每年代買三十匹。當時樞府有不贊同這事的,屢次阻撓,但辛棄疾行動更加積極,終究不能改變。經(jīng)營耗費數(shù)以萬計,辛棄疾善于調(diào)解,事情都能立即辦理。辛棄疾親自監(jiān)督辦理的人,限期一個月建成飛虎營的柵欄。飛虎營柵如期落成后,辛棄疾陳述事情本末,畫圖進獻,皇上于是消除了疑慮。飛虎軍建成,雄鎮(zhèn)一方,是江上各軍中最強大的。辛棄疾為人豪爽、崇尚氣節(jié),賞識提拔才俊之人,所結交的人多是天下的知名人士。做大理卿時,同事吳交如死了,沒有棺材收殮,辛棄疾嘆息說:“身為列卿卻如此貧窮,這是清廉耿介之士!”贈助錢財把他厚葬以后,又報告執(zhí)政,下詔賞賜銀和絹。人們佩服他的文辭精煉扼要而含義深刻。辛棄疾平時擅長寫詞,詞風悲壯激烈,有《稼軒集》流傳于世。材料二:陳同甫,名亮,別號龍川。他第一次聽說辛稼軒的大名后,就前去拜訪??斓叫良視r,要過一座小橋,陳同甫的馬三次想躍過去卻都退了回來。陳同甫一氣之下拔劍指著馬頭,把馬推倒在地,自己徒步走進辛家。辛稼軒正好倚在樓上,看到這一幕非常驚訝,派人去打聽,得知陳同甫已到門口,于是兩人就結成了好友。辛稼軒在淮地做統(tǒng)帥時,陳同甫當時不太得志,家里也很窮。他來到辛稼軒的官邸拜訪,兩人一起談論國家大事。酒喝到興頭上,辛稼軒分析了南北雙方的利弊,以及南方可以吞并北方的條件和北方可能吞并南方的情形。他還說錢塘不是適合帝王居住的地方,如果截斷牛頭山,那么天下就沒有援兵可以到達;如果疏通西湖的水,整個杭州城就會變成汪洋大海。喝完酒后,辛稼軒讓陳同甫在自己書房過夜。陳同甫晚上想起辛稼軒性格沉穩(wěn)且話不多,(擔心自己酒后失言)辛稼軒醒來會覺得自己泄露了機密,從而可能殺他滅口,于是陳同甫就偷了辛稼軒的馬逃跑了。過了一個多月,陳同甫給辛稼軒寫了一封信,借十萬貫錢來救濟貧困,辛稼軒二話不說,如數(shù)給了他。(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徐步杜甫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①。芹泥隨燕觜②,花蕊上蜂須。把酒從衣濕,吟詩信杖扶。敢論才見忌,實有醉如愚③。[注]①晡:申時,即午后三時至五時。②觜:同“嘴”。③如愚:出自《論語》。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匾膊挥?!”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題為“徐步”,正因“徐步”才能觀察到蜂須、花蕊等細微之物;“徐步”也表現(xiàn)出作者的閑情逸致。B.頷聯(lián)描寫所見之景,“隨”“上”二字讓原本被動的芹泥和蕊粉有了主動性,這使畫面充滿生機,妙趣橫生。C.頸聯(lián)中“信”字寫出詩人只能依賴拐杖而行的艱難之狀,與上句酒灑衣襟相呼應,流露淡淡的無奈之情。D.尾聯(lián)“敢論才見忌”暗寫詩人遭排擠的辛酸經(jīng)歷;“醉如愚”則既是自嘲,又借顏回的典故委婉表達自許之意。16.《徐步》和《登高》都出現(xiàn)了“酒”,簡析兩首詩分別是如何借“酒”來表現(xiàn)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敬鸢浮?5.C16.①《徐步》中“把酒從衣濕”描繪出詩人手持酒杯,邊走邊飲,以致酒傾灑出來濺濕衣服的情態(tài),借酒刻畫出詩人瀟灑隨性的形象。②《登高》中“潦倒新停濁酒杯”寫詩人歷盡艱難困苦,卻因疾病纏身無法借酒澆愁,借酒刻畫出詩人潦倒失意、悲愁難遣的形象。【解析】【導語】《徐步》通過細膩的觀察和平實的語言,描繪了下午庭院中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中借酒與詩反映了杜甫雖身處困境,但仍保持閑適心態(tài)與自我完善的態(tài)度,展現(xiàn)了他在逆境中的從容與豁達?!?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C.“信”字理解錯誤,頸聯(lián)寫詩人拄著拐杖步行還一邊喝酒、一邊吟詩,在放任自我中表現(xiàn)自己的詩歌才華,“信”在詩中意為“任憑”,并不強調(diào)依賴拐杖行走的艱難,而是一種自在與從容。故選C?!?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賞析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由題干可知,首先應找出寫“酒”的詩句,結合詩句的內(nèi)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①《徐步》中“把酒從衣濕”,“把”意思是“手持”,這是詩人的動作,而“從衣濕”是詩人酒水溢出沾濕詩人衣服的狀態(tài),這兩句是說詩人手持酒杯,邊走邊飲,以致酒傾灑出來濺濕衣服,描繪出詩人放松與閑適的情態(tài),酒表現(xiàn)詩人隱居的閑情逸致,刻畫出詩人瀟灑隨性的形象。②《登高》中“潦倒新停濁酒杯”,“?!币馑际恰巴V埂?,“新停濁酒杯”是說詩人剛剛戒了酒,酒本能澆愁,而現(xiàn)在詩人歷盡艱難困苦,卻因疾病纏身無法借酒澆愁。酒烘托出詩人登高遠眺時的內(nèi)心波動及沉重的思慮,刻畫出詩人潦倒失意、悲愁難遣的形象,渲染詩人的孤獨與對人生的感慨,反映內(nèi)心的沉重與無奈。(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以落葉和江水抒發(fā)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保?)在《勸學》中,“_______,________”兩句強調(diào)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收獲大道理。(3)“雨”在古代詩詞中是一個重要意象,詩人(詞人)筆下的“雨”可以是自然現(xiàn)象,也可以含有某種意蘊,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了帶有“雨”的詩句,如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無邊落木蕭蕭下

②.不盡長江滾滾來③.吾嘗終日而思矣

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⑤.云青青兮欲雨

⑥.水澹澹兮生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蕭蕭、矣、須臾、澹澹、嘈嘈。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3分)1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山東姑娘劉薇不顧家人反對,留在了上海工作。劉薇暫時離開了以________關系為主的家鄉(xiāng),到了________關系顯著的異鄉(xiāng)工作。從此,她與同事、朋友的相處交往,也逐漸過渡到主要體現(xiàn)法理社會的________關系,日常交往、會客吃飯很自然地習慣了AA制,禮俗社會的那種默契意會式的禮尚往來的一套似乎漸漸淡忘了。甚至,與同事的交往也習慣于微信、qq等借助________的社會交往方式。根據(jù)對《鄉(xiāng)土中國》中相關概念的理解,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A.血緣地緣契約文字 B.地緣人緣契約科技C.血緣地緣平等科技 D.地緣人緣平等文字【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名著閱讀能力和辨近義詞的能力。第一空,血緣,泛指因血緣和姻緣聯(lián)系而交往形成的人際關系;地緣,是商業(yè)社會發(fā)展出來的社會關系;血緣是身份社會的基礎,地緣是契約社會的基礎。契約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約定,契約的進行要有法律。文中是講家鄉(xiāng)的主要人際關系,應選用“血緣”。第二空,人緣,指與其他人的關系。此處是說與“家鄉(xiāng)”相對的“異地”,人與人的關系就應該是法理社會中的契約型的,故本處應選“地緣”第三空,契約,指約束、證明締約方行為的文書或承諾;平等,指社會主體在社會關系、社會生活中處于同等的地位,具有相同的發(fā)展機會,享有同等的權利。此處是說法理社會中的人與人交往,與“默契意會式的禮尚往來”相對,故應選“契約”。第四空,此處主要是說通過微信、qq等進行的文字交往方式,應選“文字”。故選A。(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4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多l(xiāng)土中國》所謂的“鄉(xiāng)土”是指進行小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廣大農(nóng)村,那里居住的是中國絕大多數(shù)的居民,他們依附土地,自耕自食,自織自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跟隨太陽的出沒,地球的自轉,自然安排生產(chǎn)勞動。晴天多出工,雨天就可以少出工或不出工,只要不違農(nóng)時,按季節(jié)春耕秋收,逢上五風十雨就有好收成。年復一年地就地生產(chǎn),就地消費,緩慢的生產(chǎn)節(jié)奏,養(yǎng)成懶散而穩(wěn)定的生活方式。農(nóng)民在這里按照自發(fā)形成的生產(chǎn)和生活習慣,不離鄉(xiāng)土,安身立命,人與人之間,非親即故,彼此都是熟悉的鄉(xiāng)親,費孝通稱此為熟人社會。農(nóng)村的基層組織,依靠代代相沿的習俗進行社會管理,這管理并非對所有成員一視同仁,而是有輕重厚薄的分別,這種“差序”,形成既定的“格局”,如父尊子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等,按照人們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級進行序列管理,即是“禮治秩序”。這是由君臣父子為核心推演的社會關系網(wǎng),一層馭一層,層層相隸屬,幾千年來中國農(nóng)民就在這樣的社會秩序中生息,無論是改朝換代或是戰(zhàn)爭離亂,風雨不驚,即使打散了,很快又復原如初。所以中國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文化傳統(tǒng)的文明古國,在世界文化史上公認為傳承力最強的中國文化。“禮治秩序”這種社會管理秩序使得中國社會具有超強的穩(wěn)定性,所以說《鄉(xiāng)土中國》提出的這個概念,高度概括了廣大農(nóng)民的生存和生活狀態(tài),這就是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鄉(xiāng)土,不了解這樣的鄉(xiāng)土社會,就不了解中國。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所以中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傳統(tǒng)沒有中斷文明古國,在世界文化史上被公認為傳承力最強的文化。B.所以中國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傳統(tǒng)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中國在世界文化史上才被公認為傳承力最強的文化。C.所以中國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傳統(tǒng)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才被公認為傳承力最強的文化。D.所以中國能成為世界上一個文化傳統(tǒng)沒有中斷的唯一的文明古國,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被公認為傳承力最強的文化。20.請結合文段,給“禮治秩序”下定義。不超過60個字。21.某位同學在學習《鄉(xiāng)土中國·鄉(xiāng)土本色》時,在筆記上記錄了書中的三個事例的梗概,請你幫助他根據(jù)這三個事例,提煉出中國社會基層“鄉(xiāng)土性”的三個特點。每點不超過8個字。①史祿國先生曾告訴費孝通先生,遠在西伯利亞,中國人住下了,不管天氣如何,還是要下些種子,試試看能不能種地。②一位研究語言的朋友說,張北一帶的村子里,幾百年來老是這幾個姓。鄉(xiāng)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著在土上的。③在一個村子里,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22.閱讀下面選自《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中的兩段文字,然后總結出“鄉(xiāng)土社會”中“禮治”得以實行的三個條件,每個條件不得超過4個字。①禮治從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確切的,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鬃右辉俚赜谩翱恕弊?、用“約”字來形容禮的養(yǎng)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成的秩序了。②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盡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敬鸢浮?9.B20.禮治秩序是指在熟人社會中,依靠代代相沿的習俗,按照人們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級進行管理的社會管理秩序。21.①植根土地②人口不流動③熟人社會22.①規(guī)律拘束(社會約束)②傳統(tǒng)有效(傳統(tǒng)效力)③環(huán)境不變(環(huán)境穩(wěn)定)【解析】【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線句共有三處語?。阂皇钦Z序不當,“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文化傳統(tǒng)的”多項定語語序排列不當,應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傳統(tǒng)沒有中斷的”;二是成分殘缺,后半句缺主語,應在“在世界文化史上”前面加上“中國文化”;三是不合邏輯,“中國文化”不能“認為”,應在“認為”前面加上“才被”。故選B?!?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下定義的能力。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下定義的能力。下定義多采用判斷單句的形式,其格式多為“×××(種概念)是×××的×××(屬概念)”。根據(jù)語段“‘禮治秩序’這種社會管理秩序使得中國社會具有超強的穩(wěn)定性,所以說《鄉(xiāng)土中國》提出的這個概念”可知,“禮治秩序”的屬概念為“社會管理秩序”,由此可知,其基本格式為:禮治秩序是……的社會管理秩序。根據(jù)文段“《鄉(xiāng)土中國》所謂的‘鄉(xiāng)土’是指進行小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廣大農(nóng)村,那里居住的是中國絕大多數(shù)的居民……農(nóng)民在這里按照自發(fā)形成的生產(chǎn)和生活習慣……彼此都是熟悉的鄉(xiāng)親,費孝通稱此為熟人社會”“農(nóng)村的基層組織,依靠代代相沿的習俗進行社會管理,這管理……而是有輕重厚薄的分別,這種‘差序’,形成既定的‘格局’……按照人們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級進行序列管理,即是‘禮治秩序’”可以提煉關鍵信息,即“禮治秩序”的基本特點為:“熟人社會”“依靠代代相沿的習俗進行社會管理”“按照人們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級進行序列管理”。綜合以上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禮治秩序是指在熟人社會中,依靠代代相沿的習俗,按照人們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和等級進行管理的社會管理秩序?!?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概括要點的能力。事例①中,中國人遠在西伯利亞也要嘗試種地,體現(xiàn)了對土地的依賴,無論身處何地都想著與土地產(chǎn)生聯(lián)系,有在土地上扎根生活的意愿,突出了植根土地的特點。事例②中,張北一帶的村子幾百年來老是那幾個姓,鄉(xiāng)村里的人口附著在土上,說明人口流動性差,世代定居在同一地方,體現(xiàn)了人口不流動的特點。事例③中,村子里的孩子是在眾人眼中長大的,周圍的人也都是從小看慣的,表明村子里的人彼此熟悉,生活在一個熟人的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了熟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